•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Maker + T = Market 造訪社團 » 用戶發文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9-08-25 00:37:37

[自動化展觀後分享]

這次的自動化展,簡單來說,是沒有什麼新奇的發現。

但是,這倒不見得是乏善可陳,反而要思考的是,那大家在忙什麼?

這次的自動化展還包括了物流展、3D列印展、模具展等,每個展各有特色,但若以最有活力的來看,大概就屬3D列印展了。

這些展當中各有一些趨勢可以分享:

●自動化展

越來越多設備以小型化的方向發展,這代表了自動化的需求已經漸漸從最後端的生產向前延伸到研發程序和打樣階段。

這會讓所有的研發人員得以用更精準、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執行產品開發的程序,而這些機台大多是以桌上型的規格出現,甚至是可攜式的。

●物流展

展區空間不小,但是目前呈現的還是比較偏向單兵作戰型的武力展示,而無法呈現全面性的兵棋推演型態。這代表了在物流這個市場,人力的多樣性短期內還無法被機械全面取代。

●模具展

也有看到一些小型的射出成型機是拿來作少量打樣使用的,這部份或許是 maker 們該思考的應用方式。

●3D列印展

這一區大概算是整個會場裡平均來看最熱鬧的,主要它是在一入館的位置,以及現在各家都有自己的主打特色,還有應用的涵蓋面廣,從基本的FDM、多色、混色、大尺寸→SLA的各種機型→特殊列印材料。從學生、玩家、工業應用全包了。

不過整體來講,沒看到什麼突破性的創舉。所以這塊算是各自美麗,自由發展中。

●未來?

這次展區裡有一個競賽區,比的已經變成是機械手臂了,而且清一色都是用專業的機械手臂在執行。已經不像以前會看到在比模型機器人了。所以看起來大家會更著重在實用面上。

總結來看,這個展可以看出自動化這個產業目前算是相對活躍的產業,參觀的來賓也相對熱情積極。而應用面則是各有需求,包山包海,卻是各自存在,誰也壓不下對方,消費者各憑偏好決定。

而站在 maker 的角度看,有二個方向的東西可以思考:一是小型化的自動化設備;二是大型化的準工業機型,但卻維持 maker 的成本。

這二個方向或許可以在市場上走出一條血路。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9-08-18 15:13:37

2019國防展一日遊

Morgan Chang
2019-08-18 17:10:20

那天去國貿大樓找人,也進去走了一圈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9-08-15 16:13:56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9-08-13 04:50:56

似乎可以來搞一個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9-08-10 03:44:00

不同的CNC想法

俞威名
2019-08-10 12:50:44

雕佛像 也是這個樣子丫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9-08-03 13:55:22

算是 prototype, 以後可以改成其他應用.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9-07-27 23:47:59

[庫存]

今年整個市況有點混亂,自己的作息也有點混亂。

所以好像很久都沒在碰 maker 這塊,實在汗顏。

不過最近在改寫一個新的平台,寫膩了就先把自己的 maker 網站多補個新功能 -- 庫存管理。

因為這二三年來收集的零件、材料、工具實在不少,但是東西越多,反而容易造成自己的混亂,然後就變得越來越懶得動手作東西。這樣可是不行的.....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手機很方便,但是其實它造成現在人的產值普遍下降。原因就在於沒事你就會刷刷手機,但大多就是看看一些八卦、看看一些搞笑影片、看看新聞或社群平台。這都在無形中浪費很多時間....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有沒有可能可以作些什麼平台,把自己或別人的零碎時間集合起來作一些有幫助的事情。

眾人的部份比較複雜,所以之後再講;但個人的部份就比較簡單,所以就先寫了這個庫存管理。

邏輯很簡單,因為東西實在太多了,分散在整間房子裡,所以就是把每個房間、每個格子先定義出來,然後到處拍拍拍,再把這些照片傳上去,之後沒事的時候就可以看看這些照片,把它裡面有什麼東西 key 上去或唸出來。之後有需要時就可以快速找到這些東西。而這些動作,基本上都可以透過手機來處理。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的庫存.....XDDD

https://www.inventor.com.tw/stock

黃政
2019-07-28 12:26:07

這個數量

曾俊維
2019-07-29 14:32:21

我也好久沒當maker了。

陳曉澔
2019-07-29 21:12:58

你.............根本就是五金行吧....XD

林一旭
2019-07-30 08:06:20

寶庫.......

吳水豚
2019-07-30 12:33:13

你好強啊 這整理不簡單

洪維鴻
2019-08-03 14:07:39

Maker圈是不是都安靜下來了?@@a還是我fb壞掉了

曾俊維
2019-08-03 19:48:48

今天有開始小小的工作了,把一年多沒開機的車床清潔保養,準備再來做些什麼。

徐坤龍
2019-08-05 22:12:52

好多東西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9-07-25 17:35:08

戰鬥民族就是狂~~~

看似沒什麼花招,但成果卻很驚人。

Devon Hsin
2019-07-26 12:03:58

以前很幸運上到一位中正理工出身的教官的課,有稍微介紹各種發動機的原理,渦輪噴射發動機裡頭各段的葉片設計考量的參數好多,當溫度、壓力、氣流速度不同,整個葉片設計就完全不同,而且氣體在次音速和超音速時的一些特性是相反的,葉片形狀也得採用不同的,若引擎中有些段落的流速跨到音速和次音速,整個複雜度就更高了,不過這種小型航模應該各段都在音速以下吧我猜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9-07-16 20:59:25

這個應用好像蠻廣的.....

Charlie Ting
2019-07-17 11:38:02

這個回文中提到的影片也很值得學習。

https://youtu.be/XP5Fk-lHvK0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9-07-15 22:44:04

[cross reference]

昨天分享一個影片是講道德經的,但朋友圈裡的反應平淡。不意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Eij3m7wKM

這影片主角把事情講得很玄,但其實他說的東西跟我大概十年前作內容時得到的收穫接近。只是我沒有往道德經的方向去研究,而是比較著重在五行、易經、八卦上面。所以在我的PO文當中,我也是常常在提「道」這樣的概念。

由現代教育體系教出來的人,通常不太容易突破那個思考的框架,從而相信這影片提到的事,或者我常在講的五行易經八卦。但這就像影片中和我常講的哲學vs.科學之爭一樣。人,或者人生的思辨,終究是一個追求意義的過程,而透過哲學或科學或兩者併行,只是不同的方法而已。

會建議大家用不同的模式來思考問題,原因就像影片中講的,很多科學的原始定義造就了它的侷限性,代表它不見得能解答你的問題,那當然就要換另一個方式來解題,或許一切就水到渠成了。(作學問不就是這樣而已嗎?這個方式不行就換另一個。)

所以我會極度推崇五行的原因就在於它能夠清楚的演繹人世間的各種現象,讓人能夠選擇更好的應對方式。因為人不是萬能也不是全知的,所以要找到一個合理的模式再作對照觀察,這樣才容易找到盲點,確認整件事的發展。

最近我一直在忙著搞第三家公司需要的平台,整個的概念是很清楚的套用在五行易經的架構裡面,但是在進行易經理象數的分析歸納演繹時,卻讓我感到混亂,難以決定那些動作在那裡該作到多細,才能兼具簡單、彈性、有效、多樣性。

剛好,昨天在看到這部影片的同時,也有看到一篇在四維空間的數學模型的影片,這當中提到的交互學習讓我找到答案了。也就是,在作大數據分析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創造一個零維度→四維度空間的過程。每一個維度的變化就是為了創造理象數的演變,從而在巨量的資訊中形成一個具體的實象,讓人得以感知、反應。

所以今天這篇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從這樣實際的案例中可以了解,很多知識其實都是相通的,重點是知道那些,不知道那些,這些事的脈絡,然後交叉比對,很多時候可能就從這些看似很玄的思維當中得到啟發了。

PS:該影片中講到的台灣教授就是先前的台大校長李嗣涔。

Roy Lo
2019-07-16 09:31:20

我也覺得這是個虛擬的世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ox6JDv8D3Y


 

討論主題

全不選 常用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