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 + T = Market 造訪社團 » 需求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12-03 15:40:12

[2016 資訊月]

今天剛好要去資訊月工作,忙完後就去四處逛逛,大概來分享一下心得好了。

展區,這次的資訊月分了很多分區,有點怪。政府單位、智慧家電、創意商品、VIP 區(這三小?),參展廠商。這個作法和人潮突顯出資訊市場的變化,其中的政府單位區反而熱鬧,而最精華的天井區反而很冷清。台灣的資訊市場以後會很麻煩。

在政府單位這塊,3DP 算是蠻主力的,雖然量不算多,但這次的展示有突顯二大重點。

第一是實用性。展出不少 SLA 的打樣模型和實際的產品,這突顯了 3DP 這項技術已經不再是以前大家覺得新奇的設備,而是真的可以讓小企業或個人拿來作營利使用的工具了。

FDM 當然也是可以,但發展的方向不盡相同。FDM 在商業使用上的領域比較不容易被消費者注意到。

第二是普遍性。現在 FDM 這塊,先前投入的業者都已經作得很不錯了,作得不好的大概也混不下去了。因為現在有很多玩家或學生都可以自己組機器了,如果隨便混混,當然很容易被看破手腳。

第三是多元性。現在 3DP 的應用很多元,消費者的需求也很多,但是是不是每個人都要自己買機器,自己學,自己印,才能用到 3DP,還是可以有其他的選擇?當一個產業發展越來越綿密時,很多事可能就不是那麼絕對了。這就會衍生出一些商業模式可以去思考。

最後,也在 ATOM 那邊仔細看了一下 2.5 版的改款,覺得這台機器越來越完美了。雖然我心目中理想的 ATOM+ 更強(很敢講!),但就像我最近在搞雷射切割機一樣,玩家版的當然要怎麼加強都可以,官方版的自然要以普遍消費者能接受的為主。不過以後會不會推出套件,就再看看了。

補充 ATOM 的一些照片。

Mike Liu
2016-12-03 16:31:07

你跑掉了嗎?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11-28 00:51:19

[台中工具機展心得]

今年的展聽說跟二年前一樣是難得一見的大型展,共用了四個場館。這次剛好發比較多咩去工作,就跑比較多趟去盯場,正好趁今天比較閒,就仔細逛逛這個展。

大致上來說,這個展可以細分成幾部份:基本工具量具耗材、關鍵模組業者、機台供應商、特殊技術業者等。整個產業的分工十分細膩,多數人都是站在自己的專長領域裡將產值極大化。

這樣的生態其實跟創客領域是有一些些不同的,因為創客需要以想法為導向,盡可能的實作出相對完整的方案才能有說服力,這當中就需要很多跨領域的經驗和決策。然而,創客在這些專業人士眼裡,可能只是業餘,甚至是門外漢而已。一條溝還真的不小~

不過,創客也不需妄自菲薄。因為大家可能在市場、網路通路上有更多強項,或許都能走得不錯。

以下,提供一些收穫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分享所見。

1. 鋁擠
這其實沒什麼特別,但跟廠商聊過之後發現鋁擠竟然便宜到是論公斤賣的。這表示很多原本的想法可以改成用鋁擠來作,還更便宜。例如先前在找的C型鋼,單價竟比一樣長的鋁擠貴。還好最近太忙還沒去買,不然會嘔死。

這有什麼差別?主要就是精度囉。簡單講,如果鋁擠便宜好用,那麼自己來個大型的 3DP 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2. 上銀
這間知名的公司這次的展覽很活潑,搞了很多生活化的小展區,剛好在我客戶的對面。他們這次展的東西很多是我覺得可以用 delta 3DP 來改的,而他們是用機器手臂來作,完全是殺雞用牛刀。雖然他們是在展示機器人時代的多種可能性,但我的看法不同,主要在於這些東西一樣該產生變革,但不用那麼麻煩,那個落點會剛好落在 delta 3DP 這邊。或許會說,難道 XYZ 不行嗎?可以,但不會那麼方便。而 delta 就OK嗎?也倒不是,但是只要把目前的 delta 改掉一個關鍵的設計元素後,它就會超強,令人耳目一新。

3. 五軸雷射雕刻
最近剛好又在玩雷射,對這特別感興趣。這家公司超小,只有一個單位,只有一個女生顧著,但他們作的事很屌。就是在模具上用雷射刻出圖案。他們的作品非常細膩完美,而且工作是在完成的模具上施作,這表示他們的技術穩定度極高,利潤也一定很可觀。

這讓我想到先前在改的轉盤,以前已經準備很久的小型減速步進馬達模組,很多東西的構想都是一樣的,但將想法用在什麼領域就能創造什麼價值。

4. 大型機台
這次很多廠商展示了超大型的工作機台,我自己的客戶也展示了一台能加工15頓重工件的大型銑床。這讓人發覺現在的社會,創新是一環,潮流是一環,但大型公共工程的需求也很可觀,讓我想起先前的一支影片,是用一個火紅的超大鐵塊,直接打造出一支二三十米長的發電機輪軸。整個工廠宛如身在巨人國,全部都超大,但卻全部可控制。這裡面每一項設備恐怕都是十分可觀的花費。

這突顯了,人的想法能解決什麼問題,就能產生多少價值。那麼,怎麼能不好好利用腦袋仔細想想呢?

5. 老外越來越多
過程中我雖然聽到一些像技師旁的交談,但聽到更多的卻是日文、英文的對話,很多人都是來採購的。而最後這天,更是很多看似工廠老闆的人來看機台。

讓人覺得景氣並沒有多差,重點是錢都在那裡領域流轉而已,所以適時的轉換獲利模式非常重要。

以上,是一些小小的觀察。我相信結合 3DP, Laser, CNC, 以及一些電氣加工技術,應該是能搞出很不一樣的東西。重點是能把很多事情簡單化,進而提升許多效率,增加很多機會。這是近來我一直努力整合機台的原因,希望明天六月前,能把目前計劃的東西都搞定,把產值再往上推一二階。屆時,就可以再開另一間公司來推下一項業務了。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11-27 10:19:50

[Next step]

10天過去了,雷切機台已經即將完成。

這次的組裝經驗很不一樣,令人收穫很多。主要的原因來自它並非出自一間公司,而是一個資深技客。這其實有很多缺點,但相反的,它點出很多可以進步的地方,以及值得學習的問題,反而讓人忽略它的不足。

主要的收穫在於,

1. 作為一個創客,你如何在各點之中摸索出可行路線。

這時你依靠的是什麼?網友?手冊?知識?還是導師?
當你依靠的東西越少,自主性就越高。

2. 資源

以這台雷切來說,主要核心除了結構之外,雷射管、光學系統、電源、功率控制、主板,以及軟體。

最後面兩項可能是使用是否簡便的最大關鍵,畢竟人家已經開發太久,功能也已經十分完整,而且已經軟硬體綁定了。若是要自己改,就得先選好主板、韌體和軟體的搭配。

3. 用途

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你想拿工具來作什麼才是關鍵。
有雷切,就有雷切的思考範圍;在 3DP 上裝雷射,就有在 3DP 上用雷射的用法。這就像是潛能開發的概念一樣。你多會一招,就多一招。而不是像現在的建構式數學,什麼東西都拆解成很笨的算法,這就像用 3dp 永遠用加法的概念在看一樣。所以,未來的 3dp 能否加減乘除,我覺得那是無庸置疑的。因為工業版的金屬雷射列印機就直接整合 CNC 在裡面了。

問題在於,這些模組能否 minimize 到合適的尺寸,能否 cost down 到可接受的費用,是否有夠好用的軟體。這其實都是市場需求,都是機會。它是不是沒用?我絕對不會這麼說。

下一步,我想可以著手把買了快二年的 CNC 組起來了。

等等來去工具機展找相關的資源!

陳品宏
2016-11-27 10:48:57

加油,我設計這台雷雕機的理念,目的就是在學習基礎上讓想學的人能入門,並非營利,只是在我分享這份技術同時,得到相等的回饋...

鄭鈞庭
2016-11-27 12:33:18

要去哪買?我也想學

周秉翰
2016-11-27 13:06:16

上面的鋁擠也是一樓大大販售的嗎?

洪維鴻
2016-12-23 01:13:19

剛剛查了一下淘寶合束鏡價差有點大⋯⋯⋯不曉得⋯⋯光形影響多少?!⋯⋯⋯

Charlie Ting 大大~這家鋁擠商有聯絡方式嗎?!想買點料讓雷雕機長高~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11-07 23:56:53

[ATOM+ ____]

今天這篇可能會不太討喜,甚至會得罪一些人,但是就事論事,發表個人見法而已,所以我不想管太多。

這一篇也不是 ATOM 2.5 Ex 的推薦文,因為在我的構想藍圖中至少還可以加入六項功能,那都不知道該算第幾代了。

但這點出一件事,就是為什麼我選擇 ATOM 而且力挺,原因在於在不久的未來會是什麼面貌。

‧有人說 delta 只是帥,結構沒 XYZ 好。

這點其實見仁見智,因為影響產品品質的因素很多;設計構想、用料、組裝、操作,....。我相信 XYZ 適合作較大強度的加工,但重點是人人都有需求嗎?

相反的,帥的這件事卻很有趣。在長期又片段的研發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一個劣根性,就是愛追求認同,簡單講就是討拍。那一點點的虛榮感往往是支持自己一試再試、熬夜測驗的動力之一。

所以帥重要嗎?我覺得蠻重要的。它幼稚嗎?其實有一點。但如果你買手機都會挑外型了,那為什麼 3dp 不會?這點人性其實人人都有。

‧delta 也不是只有 ATOM 啊,PING、D-force、Flux....

的確,他們都是 delta 機種,但是它們嚴重忽略了未來性,所以我近乎無視他們的存在。

以 PING 來說,它的定位比較偏工業用機種,所以它看起來是比較先進。不過這以它比 ATOM 晚上市的角度來看,它不這樣作大概也不用賣了,但它的致命傷就是規格綁太死。在這樣的規格之下,其他想自行改裝的部份都很難實現;而且因為它主打工業用戶,所以這批人幾乎不會分享的,等於沒有激發火花的可能性。

以 D-force 來說,我真的很少關注它,印象就是偏向玩家自己搞的品牌,該有的都有,但沒具體特色。然後因為玩家色彩重,所以其他玩家會選擇自己搞,而不是買它;而一般消費者也會不太敢買,因為保固和服務等等的問題。(但這都是我從外界感覺到的,不見得是事實)

以 FLUX 來說,這是一台有趣的機器,但可惜它不耐玩。就功能性來說,它是很強的;就 cost down 的功力來說,它也很厲害,但它最大的幾個缺點就是一、不耐玩,動不動就出狀況或故障;二、硬體綁太死,所以功能就這樣了,很難有什麼突破;三、軟體綁太死,什麼都得等官方,但官方被問題一拖累,所以全卡住了,大家只能等。

這些都是非常可惜的事!因為 3DP 作為一個快速打樣的設備,它該呈現的就是穩定的運作、良好的品質,讓你的所有構想可以快速驗證,加速整個研發流程,而不是買來找自己麻煩的。

而在穩定運作和良好品質之後,它應該還要帶給使用者更多的可能性,這包括整個設計、打樣、驗證的過程不一定只是 3DP,它還可以更多更多。

‧為什麼我這麼喜歡在 ATOM 上亂搞?

因為它除了是 Delta 的帥之外,它還大幅度的保留了 Open Build 的框架,而且它選擇讓玩家自己組,這等於是一場入學考。當你考進了這間學校,那麼就能跟很多同學教學相長、快速交流,這樣的成長最快。

或許有人會說,我買 3dp 是希望賺錢的!那當然沒有什麼不對。

但是,世界的潮流不是這樣的。現在就有越來越多的產品是跳脫傳統思維的作法,中間加了很多創意成份(你要說是文創也可以),這才是未來的生存之道。因為唯有加入創意成份的東西,它才有機會在現在的生產線中異軍突起,否則所有東西都很難比得過世界工廠的產量,而你也不會想去當個作業員。

所以,創意是絕對重要的因素!創意,有可能改變工法,有可能改變製程,而那可能就不是現在一心想賺錢的企業人士所能掌握的。所以,未來的社會很可能是有創意的人說了算,因為他的創意只要有足夠的人願意買單,他就有能力改變你的生產流程。那麼,你說未來是創意導向,還是技術導向?

‧delta 只是 3dp 嗎?

或許很多人這樣覺得,但我從來不這樣想。其實我也不在意 3dp,那不是我思考的點。我的想法很簡單,任何一個能快速實現腦中想法,能用最到位的方式執行的機器,就會是一個能提升競爭力的工具。所以 3dp 可以是任何東西,重點是它必須能夠變成各種東西。

所以 ATOM 的結構很重要。它的結構讓玩家可以自己裝上非常多的東西,而且不會衝突。這點對很多強調精密度的機器來說反而是致命傷,因為你只能是 3dp,很難成為其他。所以你買這樣的機器是拿來當工人用,而買 ATOM 卻是拿來圓夢。

‧ATOM 還能是什麼?

ATOM 的好用好改在我入手一個月就證明了,因為一個月就可以搞出一個雷雕系統,甚至還試了很多的東西。隨著熱床的加入,現在在我計劃中的模組至少有七八個,所以這就是我的 ATOM+ 計劃,它是 ATOM 的進化版,希望透過 ATOM+ 的符號意向,讓大家可以思考除了 3dp 還能有什麼,不再設限,並且能快速導入。

把一台機器從單一功能變成複合功能是對的嗎?我覺得是的。因為原本大家會買列印機、掃瞄機、傳真機的,但現在都直接買事務機了。

這就點出一個相同的消費邏輯,就是每個人很難說自己一定不需要什麼東西,尤其是取得這些功能所付出的代價不高時,你就會買。然後你會開始修正自己的行為模式,讓機器發揮效益,也讓自己的產值提升。

那麼,在 3DP 也是一樣的模式。今天的 3DP,加上雷雕、加上CNC、加上3D建模、加上攝影棚、加上.....。現在你會覺得那些又用不到,但以後你會想我可以拿它來作什麼。

而這些東西,我必須說它在 XYZ 的機台上幾乎作不到,而在其他 delta 機器上要嘛作不到(例如 FLUX、PING),不然就是沒有爽度(如 D-force),所以 ATOM 變成最佳的平台。

‧魚幫水,水幫魚

因為 ATOM 的穩定和帥氣,所以它得到很多市場的關注,這同時也讓 ATOM 的使用者作品更容易被注意,變成正循環。所以在可期待的未來中,由 ATOM 所產出的有趣東西會越來越多,而使用的工法也會越來越多元。

屆時,使用其他機台的人才會開始發現,為什麼我不能用其他方式來解這個問題,而必須受限於 3dp 的邏輯去看事情,這點就會是競爭力的消長關鍵。

‧路線選擇

在這圈子裡,很多人選擇了技術本位,但也有人選擇了設計本位。這事本來沒有什麼對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切入點。

但是,如果站在時代的發展來看,我會比較關注設計本位。因為在商品市場裡永遠有人能把東西作好,但是不一定有人能找到不同的解法,而月受到普世認同。

那麼這就表示技術的被取代性很高,但是設計卻可能成為經典。這是不同的路線選擇,無關對錯。只是站在我的立場看,我不會過度依賴技術,因為那都是可以用方法論找出解法的東西,挑戰性不是很高。

相反的,設計的領域必須從人的角度出發,從潮流的變化找到未來的歸處,再用最省力的方式作出準備,然後享受這一切所帶來的美好。這會讓我覺得有趣,覺得爽!

最後,這篇只是我的個人見解,無關各家業者的政策或戰略。

對我來說,事情很簡單,就是挑一個最穩定、最好改、最沒限制、最容易實現想法的機器,然後爽爽玩~~~

沒有作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陳曉澔
2016-11-08 00:05:17

大神說的是................但平民老百姓很多事想的到做不到...........因為很多後備資源或經濟狀況是不允許的..................像我那麼窮就買不起atom與其它配件.....XD

陳曉澔
2016-11-08 00:07:46

因為大神有豐富的人脈、學歷、知識..................再加上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萬事具備下才能這樣玩...........我是平民......與其它眾多平民一樣...............................哈哈哈。我來亂的。

王榮達
2016-11-08 00:11:45

認同喔

James Lin
2016-11-08 00:52:45

我覺得這些機器兩年內又會被大洗牌一次 ~
所以這兩年一起發揮它的小宇宙吧 ~

許阿瑋
2016-11-09 09:16:00

我也認同他在過度中

Jacky Chen
2016-11-09 12:11:37

Jacky Chen
2016-11-09 12:12:08

這篇可以分享嗎?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6-28 13:42:28

[成為自己想要的改變]

友版版主有一個大哉問,好奇大家對 Maker 究竟是何看法。

對此,我倒是有不同的解讀。結論就是成為自己想要的改變!

從二個點可以看出這件結果。

第一是哲學。

人類幾千年下來,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風潮,大的可能是全世界的運動,小的可能是區域性的潮流。這些事情的共同特徵就是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各自表訴,各取所需。

所以,從來沒有一個定義是放諸四海皆準,卻又符合每一個人的需求的。甚至,這根本是個錯誤的解讀。這個定義並不是要符合每個人,而是每個人在這樣的解讀中能觀照出怎樣的自己?又期待自己能有什麼改變,如何達成?

第二是五行。

五行這東西包含全宇宙,卻又將其簡化為五。就像星座把人分成十二種一樣。這並不會減損了它的正確性,相反的,以人對事物認知的緩慢與不足來說,簡化後幫助遠大於不作簡化的全面吸收(囫圇吞棗)。

所以從五行的觀點看 Maker,至少就會有五種不同本位主義的 Maker 存在,你說這些不算 Maker,還是那些才算 Maker,或許都不是正確的答案。

在了解五行之後,我反而傾向把自己抽離五行之外,用更高的角度或外面的立場去看五行的運作,然後適合調整自己的作為和策略。這樣的收穫更多~~~

人,之所以為人,在於曾經存在。
人,之所以存在,在於過程中的作為。
Maker 是這時代裡逐漸成型的顯學,一種多數人願意以此來定義自我的行為模式和態度。
過去有哲學家說:我思故我在 I think, therefore I am。
現在或許會改為:I make, therefore I am.

Roy Lo
2016-06-28 13:49:35

達成『改變』,好想做到,但現實又好難啊(^^ゞ

俞威名
2016-06-28 13:58:00

解決問題改變想法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6-12 12:09:06

點擊可展開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triangle-down triangle-up share 分享 你好像無法播放這段影片。如果是的話,請重新啟動瀏覽器。 關閉 軟硬整合次世代:樂齡族的智慧型未來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張貼 追蹤 取消追蹤 2,713,339 次觀看 2,713,339 次觀看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說這專頁讚 2016年6月11日 · 台北市

【軟硬整合次世代:樂齡族的智慧型未來】

日本的SoftBank日前公布了一支很有意思的廣告。雖說是廣告,但內容可說是為即將來臨的軟硬整合新世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

自從賈伯斯引爆智慧型手機的需求,許多國家幾乎人手一台,台灣的普及率也達65.4%,可說是屬於21世紀的代表性產物,但出生於20世紀已屆樂齡族的人們卻經常不為所動,因他們早已習慣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便即將「滑」入新時代,他們也不覺得自己需要這樣的新科技,因此漸漸與家人親友產生代溝;而有的樂齡族朋友即使想要使用新時代科技便利生活,但無奈不熟悉使用方法,有的甚至連自己手機沒電都不知道,還以為都沒人打電話來找他。

SoftBank創意團隊特地選了一個位於沖繩縣外海宮古島與石垣島中間的小島:「多良間島」,為仍住在其中生活,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甚至連一般手機也不太使用的老奶奶清村光子進行設計,讓她能方便聯絡住在遠方大阪的兒孫們。SoftBank團隊以樂齡族習慣使用生活中原本物品的方式,「無縫接軌」地設計出一套讓他們可以跟這一個世代的智慧型生活連結的概念產品,進而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根本是一個超級棒的畢業專題題目了。)

只可惜的是這套概念產品據SoftBank表示,並沒有量產的打算(我想是成本太高的關係),不過我覺得社群媒體信箱跟簡訊掛軸蠻有意思,應該做個APP就有機會。至於智慧型黑電話,可能就得加裝一個附有鏡頭的機器在電視上接收手機撥來的訊號才能自動開啟。

此作品與我在 # 新一代後浪賞 選出來的「 蚵蚵蚵kēkēkē-復蚵計畫 」有著類似思考,都是希望在不打擾使用者原本使用習慣的前提下,讓使用者「無縫接軌」地享受設計帶來的便利,我相信這樣的生活一旦習慣,爺爺奶奶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好處,自然會想要使用更多,到時候就是教導他們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真正時機。

我常覺得設計不是萬靈丹,更不是百憂解,必須針對使用者的需求與當下情境去設計才不會走歪。當然有人會說,「就找人或是開發個教材教他們用智慧型手機就好了」、「這種設計只是治標不治本浪費成本」等,或許你提出的意見在某個條件下成立,但我希望大家永遠記得一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當使用者對於這樣的科技沒有感到絕對需求時,任何外力的介入對使用者來說搞不好都會成為一種負擔。

我認為未來設計師要思考的,除了能解決問題之外,如何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上去思考設計的手法,才是我認為最好的設計。

文字、字幕、翻譯/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Via/
SoftBank
http://youtu.be/yY12m7tjghI

戴士偉
2016-06-12 12:21:50

如果一種技術如果沒有用一個合適的操作方式來包裝或者應用方式來包裝, 那這技術再先進也不會覺得好用.

但往往這些友善直覺的操作方式, 並非那麼容易設計的, 表面上看似簡單, 實際上卻是有很多巧思.

如何讓科技使用起來不那麼科技, 反而是一種藝術.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5-27 11:15:35

[線材發展模式]

在玩 3dp 一年的時間裡,用的線材種類不多,也有幸親眼看到一個新廠商從無到有的過程。至於未來會怎麼發展,個人倒是有一些想法~~~

1. 線材綁定 3DP FDM
討論線材需求前,必須先清楚知道它是綁定在 FDM 機種的材料,所以 3DP 的技術發展會決定這個市場有多大。但我必須說它將會是最基本、最沒門檻的一種,用途也會以初階工商應用及一般消費者為主。
因為 3DP 未來可期的發展,將會橫跨各種材料,包含生醫、細胞、奈米材料,越先進的應用,其材料的生產就大大不同。

2. 產品須為用戶解決問題
3DP 的用戶不同於一般消費者,因為他們不是什麼都想透過花錢買的模式來解決所有問題的人,他們會想作一點東西來解決自己看到的問題,但若買的線材會增加他們的困擾,那他們就不會買。
最好是線材能簡化他們的問題,甚至激發他的想像。

3. 產品是死的,用戶是活的,那消費者聽誰的?
線材在那裡,它不會跑不會講話,它甚至不知道自己被融化擠出後,是丟進垃圾筒,還是放在架上被觀賞,但用戶不同。他買了線材印出東西,最後是丟了,還是放著觀賞、送人、賣人,絕對影響很大。
會被丟掉的線材一定不會熱賣,反之,印出後會被收藏觀賞的,那支料才會一直被記得,才會熱賣。

4. 社群是最大集合
個別的玩家印爽爽,他只能自嗨,但在社群裡的玩家可以交流,會更嗨。對於不想滿足於市售品的人來說,獨特性是很重要的溫度,分享交流則是它的保溫杯。
所以很多的領域都會有它的社群,除非是大集團的RD團隊才會搞自己的封閉實驗室。所以,對線材商來說必須有它的社群,讓這些玩家可以用的很開心。

5. 作品是關鍵
一個社群就像大家圍著吃火鍋,作品就像是火鍋料,每個人喜歡吃的料不同,但吃之前都要投進去煮熟。鍋裡如果沒料,大家就只能乾巴巴的望著,閒聊。
等下料煮熟後,大家才會有動作。所以,線材的生意就是要下料,有下料大家才會動。而社群的發展若好,就像鮮美的火鍋湯頭;發展若不好,可能像清湯,也可能投什麼料下去煮都怪怪的。

6. 領頭羊
在 3DP 或 maker 這個相對小的生態系中,它不會有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也無法期待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因此,領頭羊的角色變得相對重要。
他可以像導遊一樣,每個人專精不同的景點歷史或發展。當玩家對那個景點有興趣時,他會去跟某個人的團,從中得到最快最多的資訊。
而旅行社(線料商)可能需要和領頭羊達成某種默契,不一定有利益關係,但一定有合作關係。對遊客來說,他們先是追求快速體驗那個景點的美好,但以後是否自由行或 long stay 那是以後的事。

7. 遍地開花
社群的壯大連動產品的熱賣,那麼社群如何壯大?只靠臉書恐怕還是不夠。所以,最理想的形式是合作參展。
因為每個展就是一個獨立的生態系,就是一個社群的集合,而且會去看展的人某種程度上已經突顯他的行動意向,是社群裡相對積極的人。
能跟這些人接觸,就能壯大自己的社群。但怎麼接觸?請看 3., 5., 6.。

8. 生態健全才能文藝復興
3DP 或 maker 都一樣,雖然跑了幾年了,但目前其實還不夠健全,當上述的各點都成熟後,會發現整個發展會很熱絡,作品的產出會很多元、大量。然後開始區隔出 prototype, production的不同。
那時候,人們才會開始有更強的感覺,發現 3DP 已經全然改變自己的生活,而這些東西都孕藏了每個人對這個世代的看法,那就會是最美好的年代。

以上是個人對往後幾年的觀察,我認為這個狀態在二年內就會達成,而這個過程當中會出現很多機會,很多新創公司。

Johnson Peng
2016-05-27 11:25:18

線材新創公司......good

Charlie Ting
2016-05-27 13:01:54

來具體說明一下可能的商業模式:

1. 代印業者 --> 3D行銷團隊(代言團隊) …… 查看更多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5-26 23:18:48

[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

今天這篇可能不是很討喜,也不想引戰,純粹是希望大家多一點思考。

在 maker 這個生態裡,我經常感覺到有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的現象。

若從這句話來說,劍的本身有問題嗎?恐怕沒有。

就像黑貓、白貓,能捉耗子的貓就是好貓一樣。劍,只要能斬人殺敵就是好劍。

那麼,為什麼明朝的劍不能斬清朝的官?

重點在於朝代的轉變,也就是權勢的轉變,又或者是趨勢的轉變。

最常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情況,往往是一些人試著以舊時代的思維來看新時代的發展。

舉例來說,maker 所作的東西是要跟現在的規模經濟相對抗嗎?這恐怕就有很大的問題,也是很多產業精英們對 maker 嗤之以鼻的原因,因為很多 maker 自以為很嗨森的東西,在產業上可能像勞作而已。

這就突顯了,如果作為一個 maker 是為了搶奪舊市場,那可能就是一個錯誤。

再說,也有一些人會拿目前產業上的一些 SOP 來看待 maker 的作為是否符合標準,這也有很大的問題。

因為,為什麼 maker 的想法非得用產業目前的標準去執行,而不能創造一個新的生態系,或SOP?

所以,當你用過去已知的東西來評判 maker 的發展時,恐怕就在拿明朝的劍來斬清朝的官了。

那麼,難道 maker 所作的每個東西都不能被批評、被檢視嗎?當然不是。

然而,如果檢視的人或執行的人,是用舊的思維來看 maker 在作的事,那他很可能就是從不對的方向去理解了。

maker 是一種價值的重新定義。就像從明朝轉變成清朝,年號變了,規矩也不同了。

但即使規矩不同了,很可能需求還是一樣的。那麼,新的作法所該帶來的,自然不是舊世代裡有的東西。

反過來說,現在的工業生產、經濟型式已經產生不少的問題和門檻,如果所有新的發展模式都必須先符合這些標準或門檻,那麼它的發展自然受限、容易失敗。

因此,想要推動 maker 的發展、從事 maker 的事業時,首先要作的就是無視舊模式的包袱,而要想新的作法來解決問題。

也就是,不要一心想用明朝的劍來斬清朝的官。

因為時代變了,難道你手中沒有屬於新時代的武器或招式來闖天下嗎?

回到我個人,這就是我一直努力開發模組的原因之一。

因為,3DP 是一個平台,它可以加法,也可以減法、乘法、除法,就像降龍十八掌一樣,一招一法。

但是,當你把所有招式合併一擊時,它的威力更大。

那麼,每個模組就是一招,累積越多招,武功自然越強大,這時,想斬清朝的官就容易多了。

有興趣的歡迎加入 # Maker + T = Market

李穆
2016-05-26 23:57:36

關鍵就在於能否跳脫思考框架

Sampo Huang
2016-05-27 07:13:51

這產品的模組化是15年前的事⋯⋯現在新款的還是為持相同設計概念!只是變成了更輕巧的外形節構。當然越能萬能越好,但對於加工這事真的是專業領域的問題,精度越高的產品不太容易是一台機器就可加工生產,所以應是設計相關者的使用需求即可,專業的回歸專業,玩票的回歸玩票這樣都很好不需互相砍殺?互砍這不是好現象。丁大的用心令人敬佩但創客們是否支持參與改變也是一個問題?只能說丁大的世界丁大最懂,旁人的我真的只能祝福與支持您的想法而已,個人發言還請丁大海函。

Robin Hsu
2016-05-27 23:38:02

歪樓模式.
通常我都是說 用明朝的鹹魚斬清朝的官.

就拿我用 arduino 試著加七段顯示器和溫溼感測器兜出個能顯示目前溫濕度的小裝置, 有些朋友就會問 這倒底能幹嘛, 用買的不是更便宜 體積更小 ... 有時候我也會這樣問自己.

雖然花掉很多時間才搞出個裝置來 ~
可是, 買不到好玩, 也買不到裝修過程的知識,
更買不到在組裝過程 想到更多能實作的裝置的主意.

雖然可能都是無用裝置大集合, 不過 很多有用裝置的產生過程, 也都是這樣有意無意中跑出來的吧 ~

----
若是只講 cp 值 ?

這樣比爾蓋茲的鑰匙掉了 究竟要不要花個五到十秒的時間 彎下腰去把它揀起來呢 ? .?

Charlie Ting
2016-05-27 23:51:24

我一直認為技術是累積的,一開始的小東西可能都是未來大東西的基石。現在不玩小東西,以後就搞不了大東西。

Marlboro Lai
2016-05-28 00:56:10

跟著歪一下...
比爾蓋茲鑰匙掉了,當然是直接換一間房子住啊!
每過六十秒,全世界就有許多電腦在過去的一分鐘內"被更新"Win10 還有什麼比這更好賺?房子當然就直接換啦!...........

家裡的燈管不亮,有人找水電行,有人自己來修
自己做,省錢省等待時間但是自己可能得多備料
自己做,維修的過程取得問題排除的能力加點,學得歸納分析問題發生的成因與其對應的解決方式
以前或許需要問人看書學、需要在水電師父身邊偷師
現在只要打幾個關鍵字,就有一堆圖文教學,甚至影片都有

人生中,有些事本來就是徒勞無功的
但是當下的徒勞無功,可能會是累積未來大爆發的契機

許多老一輩的,會希望晚輩能踏著他們的足跡向前,認為如此可以少走冤枉路
問題是時代背景早已天差地遠,更何況每個人之間都有個別差異,又怎麼可能走一樣的路?

以前只能用減法製造,如今能四則運算
從傳統車銑到CNC到複合加工機,不正是時代在轉變嗎?

Charlie Ting
2016-05-28 01:05:20

所以我很期待以後的年輕人憑著網路上的知識和資源,重新定義目前世上的所有事物。那會讓很多人事物重新洗牌,至於好壞很難說,但這是趨勢,因為現在的社會已經無法按照過去的模式發展,那麼新的模式就需要被驗證。

Sampo Huang
2016-05-29 08:30:18

輕鬆一下的思考!主持人問~貓是否會爬樹,老鷹搶答:淚眼的說,那天我在樹上睡覺,有隻貓爬上了樹,沒多久後就有了貓頭鷹。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5-22 12:14:05

[哲學思維 之 形式主義的崩解]

早上看到這篇,讓我想到台灣的教改、過去求學的歷程以及外國人對這東西的看法。

最後我想到的是在哲學上的形式主義和目前強力推動的工業 4.0。

在中國早期的各種考試是以挑出管理者為主,進入工業化時代後,考試的目的多了,但很多是為了「製造」大量的工人來從事生產,到現在的金融、服務業掛帥,很多證照是為了證明你懂得一些遊戲規則。

所以,考試這件事,從來都是為了證明一個人的內涵或能力而設的。

然而,當所有的知識都在 google 裡,越來越多的工作都被取代後,人的價值漸漸被質疑。這時,人們開始拒絕考試,這突顯了形式主義的崩解。

但是,在哲學上諸多主義的轉變過程中,從來沒有改變人們的基本需求,一樣要吃一樣要睡,一樣要傳宗接代,一樣會犯所有男人跟女人都會犯的錯。差別只在於,行事邏輯思維變了。

那麼,在形式主義崩解之後會是什麼?那就是我之前說的,文藝復興時代的來臨。所有工業化的標準品會漸漸被鄙視、被隱藏,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天馬行空的表象和內涵。但不同的,是內在還是會深植工業化時期所帶的基因。

而在這樣的年代裡,考一個很高的分數,遜到爆。
作一個很獨特的作品,屌到翻。
但後者沒有壓力嗎?有,也很大。
不過,至少這樣的人更容易讓自己找到熱愛這個世界、這次生命的真諦,會過得比這些會考試的人開心得多。

而在文藝復興之後,再來的,可能就是自由主義了,何時會出現?推測是6到12年之間。

這是一個無比美好的年代,有其不變的軌跡,就像一張黑膠唱片上一條一條的軌道。上面高高低低的刻痕會產生不同的音樂,好聽難聽端看個人。但他會一直轉一直轉,然後換軌。直到你的讀取頭被抬起來.....

Shi Xinhui
2016-05-22 12:39:04

就算有了答案 嗚脫幫也沒有真正實現過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5-08 19:59:50

[Maker Faire Taipei Day 2 分享]

因為看到太多東西,太興奮,也有很多想法想動,所以分享的部份就大致提一下。因為細節的部份要排行程去實驗,然後開始作後續的規劃,現在也不好講得明白。

今天的重大發現是日前在進行3D掃描時遇到的問題之一,光源不盡理想,效率不彰。

另外,在去年時,也曾經想要利用雷射光來作平台校正,這很有可能讓平台精度直接跳一個單位到 micro 等級。

而今天看到的,是個不相干的應用,光譜儀。

這東西剛才爬文了一下,已經有人作了,SciView。但這無所謂。因為,重點是擁有這樣的技術和知識,並且將它應用到有興趣的地方。

Ref. https://www.facebook.com/…/sciview%E6%89%8B%E6%A9%9F%E5%85%…

組成:狹縫、準直鏡、光柵、成像鏡。

狹縫,大概是 micro 等級,剛好可以用先前逛淘寶看到的微型步進馬達來處理,理想情況下,可作到小於一個 micro 於精度。

準直鏡、成像鏡,買就有了。

光柵,之前在弄 3D 掃瞄時有想找,但台灣不好買。今天剛好跟展覽攤位凹了一小片,足夠實驗了。也知道大概的價錢,其實也不算太貴。

所以,這個新的訊息突顯幾件事:

1. 可以作出更高精度、卻很便宜的光譜儀,這東西的用途很廣,幾乎是科學檢測的必備儀器。未來,像色料的顏色都可以很精準的量測,甚至能解決食安問題。

2. 光學系統的應用,這部份很有機會直接解決 3D 掃描的精度問題,直接挑戰工業用的百萬等級。(當然CCD、數學運算可能還是差很多,但至少具備對等的條件)

3. 光學系統的應用,很可能直接優化 3dp 校正水準,直接跨入 micro 等級。當然這當中會有一些精密模組的改造需求和機台程式的修正。但問題不大...

另外的收穫,看到一些更小型的無刷馬達,感覺上可以有更有趣的應用。舉例來說,現在的概念是馬達是移動的,但如果變成馬達是固定的,物件是可動的,那整個作法會大不同。

PS. 關於這個收穫,其實我很難表達它的重要性,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把這些問題看得一樣重要。但是,在應用科學的發展歷程上,向來都是從傳統物理走向光學,再走向電磁波的量子物理領域。這是不同境界的發展,也是目前工業界對 3dp 或 maker 這部份不是那麼看重的原因之一,因為目前很多都還是傳統物理裡的 low-end skills。而這個關鍵技術的導入,有可能讓整個發展往前跨出一大步,進入全然不同的領域。

Roy Lo
2016-05-08 20:12:25

有趣,光譜儀...步進掃描式嗎?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