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Maker + T = Market 造訪社團 » 回收場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8-03-24 22:16:44

[節能減碳的第一步]

日前在回收場撿到很多LED燈條和變壓器,經實測後,這些是40W的T8燈組零件。

一個變壓器可以推2條燈條。

隨著日後電價的上漲,要更換辦公室的全部燈具不只要花不少錢,也有很多問題要處理,所以多數人往往望之卻步。

所幸,這些對我而言不是問題。

只需要一些時間,就可以把全部的燈具換掉,而花費的金額卻不到100塊。

至於省電的空間呢?就目前來看,大概是40~60%之間。

60W 的LED燈條(3支20W)的亮度比120W的號稱省電燈泡還亮(5顆24W)。

在工作間(3坪)裡,一條20W LED 燈條的照明就足以輕鬆工作,二條~三條就會覺得很舒服。

Mike Liu
2018-03-30 15:12:54

請問丁哥,哪時候可以去搜刮,我終於搞定身邊的大事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8-02-17 02:53:27

[過年就是要亂搞 - 風水管理]

一樣是回收場版本,切塊PC板,挖個洞,再把不銹鋼彎管鎖上去。之後用自攻螺絲鎖上去就好了。

風機部份雖然可以直接上電,但為了調速降音所以用變頻器處理。

接管的部份口徑差很多,剛好用飲料餅的頂部來轉接。

不過這種接法有很多問題,比較理想的方式應該是先過濾大型顆粒(離心重力法),再過濾細微顆粒(水浴法),最後再用濾網過濾再經過風扇,不然風扇葉片的耗損問題會很麻煩,尤其是在用雷射加工的部份。這部份改天再處理了。

王榮達
2018-02-17 09:03:17

你的鼓風機還要再加一顆消音器,聲音才會比較柔和一些,現在應該比較尖銳,降低轉速,其吸力也會下降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8-02-14 03:58:53

[伺服馬達試用心得]

俗話說:事情絕對不是像傻子想的那麼簡單~~~

不過對於 maker 來說嘛,多嚐試多學習多交流,之後再來優化是不變的過程,所以就來分享一下最近的心得。

首先,要先說明這些從回收場撿來的東西包括:

‧三菱電機系列

伺服馬達 MITSUBISHI HC-KFS13
驅動器  MITSUBISHI MR-J2M-10DU
介面單元 MITSUBISHI MR-J2M-P8B
底座單元 MITSUBISHI MR-J2M-BU6

‧台達電子系列

伺服馬達 DELTA ECMA-C11305FS
驅動器  DELTA ASD-A2-0421-L
PLC  DELTA DVP-14SS

●系統重建

因為東西是回收的,所以很容易東缺一個西缺一個,甚至連線材或端子都不合或缺少,因此在重建系統時浪費了很多時間,而且因為沒有經驗,
所以在一切還沒能動起來之前,那個摸索的黑暗期是很漫長的。所以會讓人一直反思,這樣有價值嗎?

●系統連線

在依序完成電力、電機、編碼器及基本的IO訊號配線後,又發現了另一個問題,就是設定程式老舊難尋。以三菱這套來說,它的軟體是 2002 年出版的,還能用真的算萬幸了。

這當中又遇到了一堆鳥事,像是這種停產商品的資源在網站上是很難找的,然後供應商都是以作生意為導向,所以要下載一定要加入會員,有的還要進行審查,但假日不一定有人能處理,又會拖到時間。

而在軟體中也發現,因為是針對早期的電腦系統開發,它的 com port 只有 1~10,結果天殺的現在隨便都嘛跳到20幾號去了,所以 USB to serial 的卡接了,它一樣測不到。

後來把 USB to serial 指定到前面的 port 號才開始有機會嚐試,而中間又遇到一堆雜訊、baud rate、parity check 一堆不知道要不要改的東西,總之試了很久。

後來終於連上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雜訊干擾!

而這又點出一個問題,就是沒用專用的連接線,自己 DIY 的接線其實很不符合標準,大大提高了風險。

●系統調校

伺服馬達的功能完整性遠大於步進馬達,若說步進馬達的運作是一廂情願,那伺服馬達的運作大概就是使用必達。

因為開放迴路的步進馬達若產生失步或任何異狀,基本上系統不容易發現,整個機械運作的物理特徵必須在事前作好試算匹配,才能安全的運作,但仍屬一廂情願的狀態。

伺服馬達不同,它的馬達本體或許本質上沒什麼差異,但它內部的編碼器發揮了極大的狀態追蹤功能,再搭配驅動器的電力供應,讓整個馬達變成一個即時的電磁自動平衡系統。

而這個電磁平衡系統可以透過系統調校軟體來進行各種的物理特徵分析,讓馬達的使用更精準更到位,也更隨心所欲。

*不過這部份有一些曲線和量測的數據意義還不是非常清楚,這部份顯然應該連動到功能特性,這樣的應用性就會非常大,有待後續了解。

●系統整合

伺服馬達的控制系統基本上跟很多軟體的概念類似,它有非常模組化的功能模組版本,也會有結構簡潔的整合性版本。

以我試驗的三菱和台達伺服來說,三菱的這組就是模組化的架構,所以除了馬達和驅動器之外,還要有介面單元、底座和控制單元才能運作,而控制單元還綁定它們的 SSCNET,這等於是他們自定的 protocol和規格,

用以確認整個自動化系統的架構規模和運作效能,這對於大型系統來說,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但相反的,若你只是想用伺服馬達來取代步進馬達,那這樣的架構就變得殺雞用牛刀了。

所以以三菱這組,即使最簡單的作法,也只能把 MR-J2M-P8B 改成 MR-J2M-P8A,變成是直接餵馬達的觸發訊號進去控制馬達的運作,但是依然保留系統對馬達的調校功能。

而台達這組就更單純了,它的驅動器等於是全功能型的,兼具了驅動器、馬達調校、系統介面的功能,甚至還可以跟光學尺連接,它的運作架構跟步進馬達的概念就相近許多。

●系統轉移

不過,我發現要把伺服馬達應用到目前 maker 相關的專案裡是不太容易的。

以走專屬 protocol 的模式來看,像三菱的 SSCNET III,基本上硬體就一定要是整套的才會方便,然後再結合它們的 I/O 架構,例如 CCLink 那些的,整個從硬體、通訊、機構,之後再用它們的 API 進行

系統設計,這樣才能搞定整套系統,甚至走到工業 4.0 的水準,但這等於是在設計一整套的加工系統。

說實在的,就 maker 這塊目前在玩的,不論是 3DP, Laser, CNC, Robot,也都還沒搞到那麼大,又或者說真要搞那麼大時,整體的研發、建構成本跟後續的營銷服務加一加,其實不如搞專業機台。

所以在 maker 這塊如何有效發揮伺服馬達的優勢,輕鬆的整合,是得好好思考的問題。

●最後心得

其實在沒有實際上電測試實作前,對於伺服馬達只是知道它的概念,但對它的實際運作和週邊規劃應用,是完全不明白的。實際用了之後發現很多事要稍作修正了:

1. 伺服馬達有很多優點,但架構格局相對大

相對於步進馬達只要馬達加驅動晶片,再加上電源就能運轉,伺服馬達的整個組成結構是偏大的,這對於大型的系統有其優點,但是得用在作大事的情況下。

相反的,近來有些業者在整合兩者的優勢,在步進馬達上加裝編碼器,甚至驅動器,前者除了可變成閉迴路的步進電機外,後者則可以透過不同的連線方式(CAN or ETH)來達到控制馬達運作的目的。

不過目前把驅動器整合到馬達上的產品售價仍高,未來若大幅降價後或許會改變整個步進系統的生態。又或者,這樣的驅動器其實是可以自製的,只要結合 MCU, driver, connection 和基本的電力管理,

其實難度並不高。

2. 回收終究不是正途

這兩年其實回收了很多材料和元件,的確是讓整個工作室達到想作什麼就有什麼的狀態。但是回收品的潛在問題其實不少,例如:品項年限,通常不會是最新的東西,應用起來會讓人覺得老是在作技術回顧,而非創新。

品項完整性,尤其是一些規格互有關聯的東西,只要缺少一個就很容易卡關,然後又得費心去處理。

應用方向,有一些東西並不一定是自己最需要挑戰的項目,但往往會因為拿到不同的東西,而花時間去了解,反而失焦。

現階段,這些都只能以補強自身的基本常識為由來說服自己。但是,當了解的東西越多,還是得回到根本,解決自己有興趣的問題,開發想要的市場才是正途。

3. 成本效益

現在的科技其實非常進步,所以事實上是很多 DIY 的東西還不如去買來得划算。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舉例來說,人家賣一台CNC可能5~10萬,但若自組一台CNC的成本超過它,規格又沒有比它好,那當然不值得去作。

相反的,若自組的成本遠低於此,規格又好很多,那才有值得作的切入點。但是,這樣的條件能否變成長期的產品競爭力,還是只是實驗室裡的特殊狀態。

恐怕很多時候都是後者的狀況。

這表示,其實很多設計生產的想法,最終都必須回到規格、成本、售價、競爭力的平衡,才會是一門好生意。

●結論

很多事情沒有親身走一遭,只聽別人講的狀況下,不一定能有很深刻的感受。

所以這次試著把手上的伺服電機都推起來,讓我理解到很多美好的夢想並不必然那麼實際,實務應用上有很多的限制,如何選擇搭配創造競爭力,這是每一個設計者在完成功能規劃的同時就必須評估進去的。

不然很容易淪為只是玩爽的技客自嗨者,不見得能作出什麼實際的東西,這樣就不是很理想了。

最後,感謝 王榮達 (Jungtaw Wang) 大大支援台達驅動器的電源端子一枚,沒有這特規的端子,光配線就是一個大問題。

當初在回收場應該特別收集完整的,沒想到就少這一個。十分感謝!

Greg Tsai
2018-02-14 17:15:00

很有啟發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8-02-10 19:21:14

*找到了!*
*感謝支援....*

[need help again]

昨日一夜爬文、試驗,還是有問題,只好向大家求救了。
有人有三菱電機 MR-J2M 系列的設定程式 MR Configurator, 要能用在 MR-J2 的。

這部分弄完之後,伺服馬達的系統大概就能打通了,到時候再來寫個心得文,這部分的應用真的與maker這塊大不同。

說難是不難,但要從回收場裡拆到整套系統的難度頗高,其中的軟體和調校更是容易忽略。反而成了最麻煩的點。

只好上來跪求了.....

Moko Jenson Huang
2018-02-10 19:24:57

Moko Jenson Huang
2018-02-10 19:25:28

好像型號不對

Charlie Ting
2018-02-10 19:28:36

Jenson Huang 要再早一代的,你這應該是 mr configurator 2

Moko Jenson Huang
2018-02-10 19:43:39

対象機種
MR-J2S-A, MR-J2S-B, MR-J2S-CP, MR-J2S-CL, MR-J2M-P8A, MR-J2M-P8B
不知道這個對不對?(亂猜的)
http://www.mitsubishielectric.co.jp/....../detailsearc......

Moko Jenson Huang
2018-02-10 19:47:29

啥~~這個是要會員才能下載~~(我來試試看)

Roy Lo
2018-02-10 20:15:54

我有Mr configuration 2,不過要輸入序號,前一代的就不知了...

Charlie Ting
2018-02-10 20:31:22

前一代的要到停售產品區才有程式可用,而且放出免費版本了。

Charlie Ting
2018-02-11 07:02:07

YES!!! 自己 DIY 了配線,轉起來了......爽!

Charlie Ting
2018-02-11 17:13:34

[若有錯請指正]

雖然把三菱的 MR-J2M 系列裝起來了,不過只有 base unit (BU4, BU6) + interface unit (P8B) + drive unit (10D) + servo motor.

結果因為 P8B 只支援 SSCNET 和 RS232,若走 SSCNET 就是要用 servo system controller 去接 P8B,以目前查到的結果是要用三菱的控制卡,再接他們的人機介面。

若走 RS232,目前仍沒找到相關的開發資源,也總不可能去駭 MR Configurator 的訊號,然後再自行模擬。

而若 Interface unit 改為 P8A,則它的用法就是各馬達有獨立的觸發訊號和IO腳位,這樣要跟 Maker 這邊的 Open hardware 串接起來才有切入點。

然後爬文爬了很多之後,發現工業界難怪會覺得 maker 這塊都算玩票性質的東西,因為專業領域的發展已經非常完整且成熟,只是都要錢去堆起來而已。maker 這塊很多都是只捉其中一小塊,然後作比較簡易的設計應用,大多得花時間去磨。

這是這幾天爬文和實驗後的心得。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8-01-31 10:41:45

[虎頭鍘侍候]

為了快速拆解回收場拿回來的步進馬達齒輪,雖然知道有專門的拆解工具,但那個要拆一顆得轉蠻久的。

原本是想用氣壓缸去頂,不過發現不夠力。我還以為人家用來架裁刀的氣壓缸會很有力,完全誤會一場。

之後有試著去作一個簡易拆解工具,也可以用。但選錯材料,拿了不鏽鋼板,攻的牙又太正,手動轉幾次可以後,想說用電動起子拆。速度是很快沒錯。但忽略了拿來當頂針的螺絲牙距不標準,跟不鏽鋼板的磨擦力太大(用電動的沒感覺),電動起子在退出時,直接把螺絲給轉斷了。

結果睡覺睡到半夜,突然有點想法,就順手拿了幾根鋁擠和角件,花30分鐘把這個虎頭鍘給組起來。

不過半夜時我不好意思試用,整個人站上去時齒輪還是不會掉,本來以為還是不夠力。但白天起來後,就可以大膽用了。人先站上去,再用另一腳一踩就掉了,整個速度快很多。

不過為了這一個小問題,搞了三種不同的方案,看起來很有事,卻也給我了很多收穫。

1. 數學公式

突然發現所有的機械都是數學公式,因此,工具能不能成立,運作OK不OK,甚至可以怎麼設計,似乎可以用公式來看,而不用畫設計圖。這表示似乎可以用 AI 來 deep learning 一下。

2. 氣壓相關模組初登場

之前也收了很多氣壓相關的東西但一直沒有實際派上用場,主要原因在於控制閥。第一次拿到的主要是缸,但沒有合適的閥,其實缸的動作就很笨很死。第二次剛好有很多閥,拿回來之後,兩個合體才能發揮效用。再來就是佈管配線了,免得老是從源頭接,一次只能接一種。

3. 機械領域的環環相扣

雖說是唸機械的,但二三十年沒用,很多東西都忘光,不然就是根本跟唸的不一樣了。要加工一些東西,或維持長期的運作,有很多不同層次的眉角,這些以後可以來慢慢分享。不過基本上就如同公式一樣,怎麼排佈見仁見智,但簡單有效或變化多端,端看作題目者的偏好。

雅竹題
2018-01-31 11:27:42

其實拆解工具也是像你這樣用擠壓的方式,說實在的用氣缸直接頂也是沒力,也是要用你這種方式,把腳踏改氣缸壓而已

陳炯煒
2018-01-31 11:34:39

油壓千斤頂,固定馬達,小弟拆過

Charlie Ting
2018-01-31 14:51:46

搞定了

Charlie Ting
2018-01-31 15:29:13

吳水豚
2018-01-31 16:39:48

你的角件固定件很高級ㄟ~~~

Moko Jenson Huang
2018-01-31 17:42:25

讚,我也來做個鋁罐(寶特瓶)壓扁機。

尤宏耀
2018-01-31 19:05:52

哥你搞太複雜了...這個一個鐵板一支螺栓就搞定了

陳建仲
2018-02-01 15:30:04

比較好奇那邊的回收廠可以拆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8-01-30 05:45:54

[自動化、多樣性、競爭力]

這一篇不搞硬的,來講點軟的。

●自動化

在全球勞動市場快速成熟並轉移之後,勞動力成本只會越來越高,但人的生活品質也會越來越高,這些都會讓人要花更多的錢才能滿足。

但是,當人工貴、物價高,工業、商業、服務都走向自動化時,你的一天24小時如何分配?如何創造價值?

在我的認知裡,未來只有在吃喝玩樂這些生活品味的事情上可以「慢活」,其他的工作生產方面則是要有超高效率和超高完成度。

這個大方向可以用自動化來看,但過程絕對不是一蹴可幾,反而是一步一腳印。

所以,這就可以分拆成:

1. 人力的取代。
2. 操作的巧思。
3. 經驗的累積。
4. 模組的創造和組合。
5. 系統整合
6. 集中管理
7. 數據追蹤分析
8. 自動控制

這些要搞多久?很難講。但它像呼吸一樣,你不能不呼吸,卻又能毫不費力的呼吸,自動化也是。你不能不自動化,但又要毫不費力的自動化。

●多樣性

作經紀的這個身份很有趣,妹子只是洗眼睛的而已,真正好玩的是看到的各種創意、各種想法以及每個人去傳達想法的方式,這充滿了無限的多樣性。

在這種快速變幻的環境裡,如何創造自己獨特的價值,就必須像病毒一樣能快速因應外在環境轉變,調整自己的體質。

這個過程中要作很多事,但不會有什麼時間,一年二年,別傻了;一個月二個月,最好是;一星期二星期,再看看;一天二天,可考慮;立馬 right now,讚!

如何讓每一件事都可以像變魔術一樣瞬間完成?

就看前面自動化的功課你作多勤,作多少。作得越多,自然會發現處理每個案子的時間在縮短,效率在提升,品質在提升,生活的自由度就會上升。

●競爭力

這個社會上很多人只在乎競爭,比的是公司裡同事間的競爭,比的是市場上同業間的競爭,為的是搶到更多機會,賺更多錢。但這是具有強烈敵我意識的想法,有它的代價。

我個人看重的是競爭力,也就是只看自己。

自己的競爭力要到什麼程度是自己的選擇,不是只為了超越同事,不是只為了超越同業,而是為了要快速完美的完成心中所有的想法。

心想事成,那比天下任何成就都更爽快!

但這是痴人說夢嗎?我覺得還好,重點還是自動化的程度能否超越多樣性的發展,其次就是放空自我,讓任何事都能快速學習、立馬上手,再多充實理論基礎和數學模型,虛實並進。

這要花很多錢嗎?也還好!比起大賣場,我更愛逛回收場。

●結語

所以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我經常 PO 一些五四三的改裝或東西的目的是什麼,又或者為什麼常常用一些有一點落後的東西,而不是用現在比較先進的作法。

因為,這都算是在練功、在累積經驗、在建立模組、在熟練各種技術的應用關鍵。

當這些東西都因為一而再、再而三的練習而像呼吸一樣時,那跟心想事成又有何差別?

這點,從以前只有想法沒有作法,到一個東西可能要搞一二個月,再到一二星期,到現在可能一二天就能弄好,那個成就感是很難形容的。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8-01-21 02:27:58

[回收馬達團購訊息更新]

跟各位回報一下目前的狀況,有一點變動,也有發現一些細節要留意。所以先跟大家說明一下,若覺得麻煩或想改單的,可以留言告知。

1. 回收單價

在初步收集眾人意向後,跟回收廠確認時,老闆的說法跟先前略有不同。說法是他當初跟我說的價錢是別人每個月跟他收的長期合約價,若我們只拿一批,價錢自然就不同。就是要加價搶標的意思~~但他也說他們一個月拆的量大概一噸多,到一定的量就會清掉,所以購買量並不一定是先前說的一個太包空1.5噸(那是積到最大量的狀態),若是用鐵桶裝,大概是400~500公斤一桶。意思就是小一點的單他們也收。(但會不會再漲價就要再 double check,畢竟大家是臨時集單,消耗速度各異)

2. 運費

因為一噸多的金屬要處理很不容易,所以向社團的成員問了一下吊卡的行情,若以從回收場運回我辦公室中間的時間和行情算,他的估價是 5,000 塊。這部份的成本會依每個人的進貨量按比例分配。買得多,付得多。

3. 馬達的小細節一 - 配線

回收場在拆解時,並沒有刻意留線,所以馬達都會需要另外買線。有查了一下淘寶,只有一家有賣,一條大概7塊,連運費大概要8~9塊。而且這部份最好先確認過,不然買錯很麻煩。

4. 馬達的小細節二 - 軸徑

就我拿到的 57 步進,它的軸徑是英制的 1/4 寸,換算公制是 6.35mm。所以有買的人,相關的同步輪或聯軸器都必須有對應的料件可用。另外,它不是D型軸,而是圓軸,所以在固定時自己要留意鎖固的力道。

5. 馬達的小細節三 - 齒輪

它的同步齒輪是以壓合的方式固定在軸心上,所以除非你本來就是要用這個齒模齒數,否則這個齒輪就得另外拆除。這會是一個有點麻煩的工程。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機器,就算有,幾千顆要一個一個拆也是可怕的工程。這部份勢必會有處理成本。

6. 處理成本

就目前來看,好像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妥善放置這將近 2 噸的馬達,這個地點必須兼具交通方便、空間夠大能夠作基本的存放、整理、保全。若以我辦公室來說,雖然空間夠,但必須放在4樓或5樓,搬上搬下的其實有點麻煩(沒電梯)。

以上就是目前大家需求的統計試算,和一些潛在問題的整理。

以我個人來說,如果回收場那邊也不見得能一次滿足這次訂單的量。有可能我會考慮自己開車去買個300~500公斤,然後回辦公室慢慢處理,這樣的問題最簡單,成本也最低。

至於各位同好,或許就是以類似的方式,揪個幾百公斤,然後開車去載,再立刻分掉,各自處理。

這樣看起來可能會比較省事。

不過大家可以討論一下,看看有沒有其他更方便的方式處理。

Asa Cheng
2018-01-21 17:20:14

不好意思 我先退出好了 謝謝你

林查鋰
2018-01-21 20:27:37

我在中部,所以也只能開小車上去分裝載回來,不過以版大方便為主,我配合,謝謝

胡坤偉
2018-01-22 11:44:49

以版大方便為主,我配合

Charlie Ting
2018-01-22 18:36:24

我今天去泰山買機器時,順便先繞去載一批了(大概70公斤),稍候會以這一批為準,先作準備和基本清理,讓大家對狀況有個了解。

之後大家再來討論想法,同時,我會補充一些廠商的顧慮和他希望的作法,大家再取一個平衡點。

Charlie Ting
2018-01-22 21:26:28

這樣1400元,57 * 110 顆;42 * 25 顆。57 有5顆的軸心徒手無法轉動,未拆解研究。

這是最低取得成本的狀態。

Charlie Ting
2018-01-22 23:54:10

簡單整理一下,並按規格分類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7-12-02 13:38:53

[壞習慣]

不知不覺中,現在作活動看到資源回收場,都會找空檔去逛逛.....

XDDDD

問到一個消息,是今天最大收穫。

改天要排行程出遊了,不過先來搜尋一下資料庫。

曾俊維
2017-12-02 16:49:04

我也想去逛逛

尤宏耀
2017-12-02 17:44:05

我今天也去了兩家晃晃....都沒收穫@@

陳神力
2017-12-02 18:01:22

ㄎㄎ


原文網址 洪維鴻
2017-10-28 18:06:43

最近想搞一台小型氣動沖床~

翻了之前回收場撿回來的料件

氣動缸會漏氣⋯⋯有找到油封廠商準備買料回來維修

3口2腳踏風閥門不能用⋯⋯⋯

So在考慮要新買5口2or4口2電磁閥+開關腳踏按鈕+power

還是直接用4口2or5口2腳踏風閥門控制(線路簡單就只要一條氣管不用插電)

以台製料件來看兩個整組採買起來好價位上好像差不多

但不知為什麼市售機台通常採用電磁閥⋯⋯

不知是否有前輩能指點一下小弟其中的道理???

另外接會搭配緊急洩壓開關⋯⋯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夾到還能馬上洩壓⋯⋯ ? ? ?

Charlie Ting
2017-10-28 18:13:03

這個我也有準備弄說

洪維鴻
2017-10-28 18:17:37

現在想想沖床滿實用、方便~

下刀模、打壓扣、加壓黏合~超多功能 ? ? ?

當 初沒想到⋯連去拆都懶的拆⋯只瞄一眼就略過⋯早知道多拿幾顆氣壓缸跟電磁閥回來⋯省得現在缺料⋯ORZ

Charlie Ting
2017-10-28 18:20:08

Charlie Ting
2017-10-28 18:20:14

Charlie Ting
2017-10-28 18:20:26

這個也可以

洪維鴻
2017-10-28 18:21:51

手壓台?@@?

Charlie Ting
2017-10-28 18:22:21

呵呵~~~所以我當初就說要用備二年料的心態挖

Charlie Ting
2017-10-28 18:24:24

洪維鴻 對,這是人家作QC用的手壓機構核心, 前面螺母鬆開可換自己要的形狀, 只要固定起來就可以加壓. 簡單上手.

洪維鴻
2017-10-28 18:26:50

我想滿足自己懶的慾望~~~~~XD

腳踩一下完成~~~= =+

Charlie Ting
2017-10-28 18:28:12

Charlie Ting
2017-10-28 18:28:17

洪維鴻
2017-10-28 18:30:17

同一顆3口2⋯⋯踩下去⋯氣缸只能推然後腳踏放開洩壓⋯⋯少回推氣孔⋯⋯ORZ

洪維鴻
2017-10-28 18:32:43

4口2 一進氣 2出氣切換 共用洩壓1

Charlie Ting
2017-10-28 18:38:30

原來如此

洪維鴻
2017-10-28 18:50:51

5口2就是出氣孔各別有一個洩壓孔 可加流量旋鈕 調速(阻力)⋯⋯

但出氣孔跟氣缸間也可以直接加流量旋鈕⋯

多不多那個孔好像沒什麼差⋯⋯~"~a

(沒相關設計實務⋯⋯只知道公司機台有裝4口2 也有5口2電磁閥⋯氣缸輸入口上都有流量旋鈕⋯平常要調速都調氣缸輸入口前旋鈕⋯搞不清楚差別⋯⋯)

尤宏耀
2017-10-28 18:55:15

第2個洞當作回氣孔,能嗎⋯⋯

洪維鴻
2017-10-28 18:57:10

我在猜內壓平衡⋯⋯應該是不動作⋯⋯⋯

陳神力
2017-10-28 19:29:10

這個裡面要拆個東西,才能達到你要的,是屬於有多一段的控制。

洪維鴻
2017-10-28 19:34:47

陳神力 好歐~~等等下班回家肢解他!==+

徐坤龍
2017-10-28 19:50:37

下次可以找我去挖寶嗎

洪維鴻
2017-10-28 19:58:47

有回台中再幫您探探~~~= =+

洪維鴻
2017-10-28 20:47:58

陳神力 神力大可是還是少一個出口頭~"~a

明天聯絡原廠看看台南市區有沒有代理商~看能不能多買頭就好⋯⋯

尤宏耀
2017-10-28 21:18:15

洪維鴻 這個我也拿了3.4個...要做氣動頂針的開關⋯⋯看來也是無用之地了..或是裝兩個踏板?

洪維鴻
2017-10-28 21:40:17

單一顆3口2

假如氣動缸內建彈簧歸位 就可以用~(google爬文有爬到類似3口2位的應用)

兩個踏板應該可以~一個踩下一個放開 要伸時

再換原踩下的放開 原放開的踩下⋯⋯有點擾人⋯⋯XD

洪維鴻
2017-10-28 21:43:59

洪維鴻
2017-11-24 01:25:27

恩⋯⋯⋯氣動沖床生出來了

建議還是搞電控安全些

不然一不小心⋯

手會像影片中的小黃瓜⋯⋯

剩底版、調壓表架、刀模及合釦制具連結件還沒用

陳神力
2017-11-24 07:07:23

哈,好痛的小黃瓜!!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7-08-25 02:26:57

[省錢大作戰 - LED]

之前回收場的儀器照明 LED 燈蠻方便的,但是耗電實在太誇張,小小一個吃25W,又非常燙,所以一直沒拿出來用。

這次剛好 楊明 大大的舊工程照明拆下來,就去收回來再利用。(其實我也在想買新的會不會比較省錢省事,但 maker 魂就是能用就動手處理)

所以就把腦筋動到這裡了,實測了一下,楊明大大這款的 LED 才 0.5W,整整差了 50 倍。

不過尺寸有點不合,所以把頭尾的接線端子都切掉了,再把線繞到旁邊,背後用雙面膠固定就好,反正一點都不燙。

實測之後,原本有裝蓋子的狀態會太暗,所以乾脆把蓋子給拆了。這樣的亮度在我焊接時已經OK了,若是以後透過 CCD 放大看,就更沒問題了。(因為用 iPhone 拍照時,其實光線有自動補亮了)

總之,小小一個東西差這麼多的電力消耗,能省則省囉。

感謝楊明大大!

洪維鴻
2017-08-25 07:15:10

我還以為我撿的那顆是壞的⋯⋯⋯ ? ? ?

林佑臻
2017-08-26 18:21:07

燈珠不是要暴力才猛嗎

Charlie Ting
2017-08-26 18:34:56

功率太大浪費電,而且小地方照明時太亮反而傷眼

洪羅朗
2017-08-27 17:09:44

可以考慮改成 remote phosphor
用藍光的led 配上你要的色溫的 phosphor 片,cp 會更高

做精密的話,建議 CRI80 以上甚至找上 CRI90 的,不是長期的話,眼晴不會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tVFS9JO3k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