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Maker + T = Market 造訪社團 » 設定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4-26 20:14:57

[自製時速表 - Part 2]

1. 加入了紅外線控制功能,用來解決機車上的風吹日曬,造成一般按鍵的壽命和誤動作問題。

2. 加入了選單介面,讓關鍵參數的設定可以透過遙控器直接設定。

3. 將關鍵參數寫入 EEPROM ,避免斷電後的資料歸零。

準備上路實測了,完成之後就要先移植到電路板上,再裝到機車上,以後若要加其他功能就直接燒程式即可。

心得:

1. 程式不複雜,但有不同的中斷在處理資訊,硬體層的運作,要轉到軟體層的顯示時,如何巧妙切換是重點,除了要兼顧邏輯,也要留意顯示時的畫面閃動和更新率。

2. 程式不大,但捉幾個函示庫進來之後,資源也用掉將近八成。這顯然會有一定的侷限性,尤其是在快速開發為主的應用中,優化和精簡的時間成本頗高。

李穆
2016-04-26 21:16:50

用高階一點的板子會更有彈性吧?

鄭鈞庭
2016-04-26 22:19:31

可以請問用哪些模組嗎?

Charlie Ting
2016-04-27 16:28:28

實測效果不佳,關鍵原因在於原本參考的程式是腳踏車,車輪半徑大,訊號相對單純。但機車的半徑小,以磁力方式運作時,它的影響範圍就相對大,進而造成訊息判斷上不夠精準。

因此,合理的作法最好改為光學式,然後中斷改為上緣或下緣觸發即可,整個邏輯會再簡化許多,也更穩定。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4-25 12:46:26

[安全係數]

昨天看到一篇公告,讓我思考很多,在想自己是否有資格發言,關自己什麼事,又該如何釐清問題,找到結論,然後表達。

這是個自由的年代、開放的社會,在商業上每個人可以有自己作生意的方式,在技術上每個人可以有自己專精的領域,各自努力,相安無事。

然後,自由和開放需要靠社會的每一份子在一定的共識下分工合作,才能創造穩健的發展,一同提升。

但昨天看到的公告,讓我覺得有些匪夷所思,難以致信,所以有話想說。

不過,這只是我身為一個工程背景出身的 Maker 的疑問,我不想點名那業者,也不想引起任何公司間的戰火,這純粹是一篇自省,也希望藉由各位 Maker 的反應觀點來檢視我的想法是否偏離現實。

--- 本文開始 ---

1. 安全係數

在工程中,當每個工作學會基本的科學理論,開始進入設計階段時,都會被教導一個重要的概念───安全係數。

安全係數的概念很簡單,就是把理論上可以運作的的規格,乘上一個倍數,避免實務上很輕易的超越極限,造成意外。

因此,當你設計一把椅子,承重100公斤,但實務上可能把安全係數捉1.5倍或2倍去設定規格,讓它就算坐150公斤也不會壞。

當你設計一部電梯,承重1000公斤,實務上可能把安全係數捉5倍,雖然到1000公斤時它就會嗶嗶警告,但實務上它可以撐到5000公斤,因為這是生命攸關的設計。

同樣的,如果你在設計一部雲霄飛車,那麼你的安全係數可能更高,因為沒有一個業者敢拿消費者的生命來賭。

從這部份來看,風險值越高的設備會捉越高的安全係數,以確保系統不至於崩潰,危害到消費者。

2. 安全係數的決定

安全係數通常會有產業標準或規格要求,不是任何公司可以隨隨便便自己亂捉的,但是通常越低的安全係數代表越省錢,主要都是為了 cost down 才會降安全係數。

因為一樣的東西,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就會產生不同的使用風險,也有不同的成本。舉例來說,一個東西用不鏽鋼、用鍍鋅板、用鐵片、用鋁片、用塑膠,成本的差異會是好幾倍,風險也差很多。

因此,作出安全係數的決定時,絕對是與成本息息相關的,而很難有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

3. 產品使用的層次

在設計生產時,必須考慮到消費者使用產品的結果情境,從完美、合宜、平常、故障、損壞來區分,絕大多數情況都必須在平常以上,這勉強算是堪用,若能到合宜或完美,那表示是品質極優。

反之,若是經常出現故障,那就容易讓人懷疑是生產的品管有問題了。更甚者,若機器在使用上會經常發生損壞的狀況時,就幾乎是設計不良的原因了。

因為,作為一個設計者,除了要把設定的功能作出來之外,也必須考慮到使用者的使用情境或環境,預先把可能故障或損壞的因素降低或排除。而這通常就是靠安全係數、材料選擇和設計加工方式來處理。

這當中甚至要考慮到使用時間,因為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使用時間,例如一個便當可能是兩小時為限,一台電腦至少三年,一部車至少五年,一間房子至少二十年。那麼一台機器應該多久?三個月?

這可能讓消費者都還沒能熟悉機器之前,它就沒了保固了。而市場上,通常保固期越短的產品,代表它的品質越差、生產越隨便。

4. 孰令致之

看到一個產品、一間公司走向這樣的模式,讓我深深思考現在的 Maker 創客風潮是否應該更加嚴謹些?因為創客自己作出來玩是一回事,拿出來賣是另一回事,在全世界銷售又是另一回事。

而這一切的關鍵從現在的結果論來看,就是從錯誤的定價開始,到無限上綱的 cost down,再試圖綁架或放生消費者為終點。這會是一個理想的商業模式嗎?我深深感到懷疑。

這讓我想到自己買的第一台機器,那一台機器的功能沒那麼多,也是走綁架消費者的路線。因為產出的效果、使用的體驗跟不上付出的費用,所以很快被我放進冷凍庫,目前當防潮箱在用。

但是,這部機器至少在設計、生產、用料、安全係數上,都是符合產品應有的水準的。這樣的東西,在 Maker 手上,即使不滿意它的現況,都還可以自己刷機改造成自己理想的機器。

而目前看到的這一個產品,據我觀察一二個月下來,只能給予消費者和製造商深深的祝福。

因為,這是一部安全係數極低、使用風險極高的產品,在往後的日子裡,恐怕很多人會不想再用,不敢再用;也很可能會有人出現一些不可預期的狀況和危機,屆時爭議將會不斷。

到時候考驗的,除了本文所講的這些觀點之外,很可能還包括法律問題。

祝福各位了~~~

--- 本文結束 ---

本文純粹個人站在 Maker 的立場的省思,不想點名文中所言及的廠商及產品,不想造成無謂的風波。

本文單純只在個人幾個常出現的社群中分享,也不代表各社群的立場,與各社群無關。

主要是希望從各種不同產品的發展狀態檢視從 Maker 到 production 之間的差異和定位,希望 Maker 不是只求自己爽爽玩,也能用更全面的觀點看待產品。

當然,我本人也沒在產業裡待多久,很多觀點可能流於片面、主觀,各位若有批評我都虛心接受,有任何意見分享都很感謝。

但為了不引戰,所以請大家不要自己拉椅子坐,不要具體說出這是在講什麼公司或產品。

這只是一篇自我省思和希望提升的文章。

栗浩倫
2016-04-25 12:56:50

雖然不清楚實際上發生什麼事,但我認為批判式的思考很重要,能幫助其他人解決問題

高北熊
2016-04-25 22:25:50

團隊感覺也挺辛苦的,甚麼都要抓來做,一定會累死自己。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4-18 00:20:16

[自製時速表]

為了修理老機車以及作為前期測試用的小計劃。
使用模組:
Arduino UNO * 1
1602 LCD module
1302 RTC module
USB 降壓電路
USB <--> Lipo 電路

功能設定:
1. 時速計
2. 靜止後自動進入時鐘模式
3. 里程統計(Single trip / total trip)
4. 熄火後自動斷電
5. 油耗計算

Todo :
紅外線遙控設定

Shi Xinhui
2016-04-18 00:22:45

Keisuke Lin
2016-04-18 00:31:34

最近也在修車XD,想用LM3914+bar led兜一個油表,露天有賣現成的,但板子太大無法放進去儀表原來檔位顯示的那個空間
我知道用arduino做很快很方便,但如果只有油表單純的應用,我是比較傾向用純IC的電路去做看看
你時速要用甚麼方式取得?腳踏車那種磁鐵感應的嗎?
LCD我覺得可以換成Nokia5110的LCD來顯示,大小比較好應用,資訊可以顯示比較多

Odinson Thor
2016-04-18 00:32:23

問題是裝在車上會不會被小屁孩拔走.....XD

Charlie Ting
2016-04-18 00:53:42

可以用這個,但目前我沒想把這個計劃搞這麼複雜。

是用磁鐵感應沒錯,也有在考慮用光感應。

目前來說簡單即可,不想在這東西上花太多時間。重點是之後想作的東西。

Charlie Ting
2016-04-18 00:55:01

不會,因為會把原本的儀表板拆下,挖出LCD的顯示區,電路藏在裡面. 所以外觀上看不出來.

Odinson Thor
2016-04-18 00:55:47

這樣應該OK

Keisuke Lin
2016-04-18 01:07:45

不是這組觸控的啦,大概只有這個的1/4,也很適合弄在6cm大小的錶上

Charlie Ting
2016-04-18 01:12:51

我老花了.....XD

Charlie Ting
2016-04-19 00:32:18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