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Phrozen 光固化3D列印機 造訪社團 » 請問

原文網址 深白色
2019-04-16 10:15:49

【新手請教】1. 列印過程可以打開蓋子看進度嗎?
2. 列印物品傾斜角度的考量為何?
3. Z 軸校正是不是每次列印前都要做?
4.「低品質列印層」什麼場合可用?
5. 赤兔的支撐自動生成,似乎總是會漏判?

1. 開箱第二次列印吃癟了,兩個半小時後打開,載台上黏著一片底座,料槽裡用軟鏟子撈起一片作品的剪影,沒有看到半根支撐的蹤影。如果列印過程可以打開蓋子看,就可以及早暫停了。我想應該是可以的,只是不確定就還是想請教一下各位。


2. 我原本以為,要讓支撐能抓住物體,就是盡量產生更多支撐,減輕每根支撐的負重。以同樣的密度設定,理論上物體躺越平、底部面積越大,自動產生的支撐數越多,應該比較好才對。但我看了之前大家分享的心得,雖然依個案狀況不同,一定的傾斜度似乎是比較好的?請問是為什麼呢?


3. 每次列印完,轉開大螺絲把載台拿下來再裝回去,看起來位置是無法跟之前一模一樣的。照這樣看,是不是每次列印前都得做一次 Z 軸校正呢?


4. 每次列印都有一個「低品質列印層數」可以選。原廠文件是說,如果這次列印的前 100 層都是支撐,可以在這個欄位填入 100,會加快列印速度、但不損傷品質。

我昨天透過切片圖看了,支撐在 105 層才出現,所以就放心輸入 100。結果印出來完全沒看到支撐。然後我才想起列印過程,前 100 層的即時進度報告似乎完全沒看到 "Curing for * seconds"......想請問這個功能到底能否使用呢?


5. 第二次列印的物件,不管用什麼角度自動生成支撐,用切片圖一層一層檢查,總會看到憑空出現的部分,也就是有幾個最低點沒有建到支撐、或是支撐在最低點之後的層數才出現。不太了解為什麼這種狀況會發生。在設計物件的時候,或是切片前的其他階段,是否有什麼方法降低這種漏判的機率呢?


以上。問題很多,先感謝任何願意回答的朋友。

瓦特
2019-04-16 10:44:06

1我常常開
2overhang越少越好
3不用
4沒用過qq
5我都按鍵盤上然後自己慢慢撐...自動有極限,還是需要檢查
我習慣在裡面不會影響外觀的 架粗的 外面的用細的 用橫切面去想,不要一根撐一大片就比較不會失敗

深白色
2019-04-16 10:49:34

"Overhang 越少越好" 了解。

深白色
2019-04-16 10:52:00

支撐我剛剛又試了,本來想說自己先把程式總會遺漏的幾個點,手動加好支撐,再用自動生成的補其他。結果自動生成會把之前手動設立的全都清除......剛剛列印成功的模型,因為第一次沒成功怕到,支撐加成這樣......這種密度我真的很難深入叢林去加那兩三根啊......

Jack Lin
2019-04-16 10:58:06

這個模型若高度放的下,我會倒立放,頭頂插幾隻粗的支撐,補些小的就印了。跟蓋房子一樣,地基要穩,主結構要好,就不容易印失敗了。

深白色
2019-04-16 10:59:24

欸有道理耶。這個角度的高度是可以的,1200 層出頭。下次我再挑戰一次看看,後腦的部分不平其實沒有太大關係。

深白色
2019-04-16 11:02:06

打開蓋子的時候,室內的燈明暗應該沒有差別對嗎?還是說也是盡量暗一點好?

瓦特
2019-04-16 11:04:29

深白色 我覺得沒差

瓦特
2019-04-16 11:04:54

除非你房間用紫光燈殺菌中xddd

深白色
2019-04-16 11:05:07

對了我開箱前有拜讀您的文章喔,非常感謝啊~

瓦特
2019-04-16 11:06:51

深白色 xdd 歡迎入坑xdd

Kuen Yu Rau
2019-04-16 11:29:11

1.沒開過
2.水面張力,拉拔吸管斜的比較好,列印紋路靠角度避開
3.有動到台座時才校正
4.沒用過
5沒用赤兔

黃大丙
2019-04-16 14:50:20

你角度再加大點支撐就不用那麼多了,一般大概45度內就不用撐

Tom Hsi
2019-04-19 00:00:12

瓦特 瓦特老師放毒喔!XD


原文網址 朱俊德
2019-04-15 13:39:47

目前使用Phrozen ABS like- 灰色樹脂列印完成都只是採用水洗方式, 由於快要使用完了, 想購買其他原料試試看,請問美肌樹脂和TR250 耐高溫樹脂都適用水洗嗎? 還是一定要酒精/甲醇/乙醇/丙醇或類似的化學式清洗嗎? ?


原文網址 深白色
2019-04-13 16:29:23

【更新】是我自己耍白痴......手冊上說的 LCD 是機器面板的顯示螢幕,不是裡面用來列印的那塊......請各位把這篇當成星期六下午的廢文吧 ^^"

【原文】忘了在哪裡看到的:LCD 的保護膜如果不撕下來,可以延長 LCD 使用壽命,但解析度會差一點。請問各位有撕下來嗎?感謝。

Chen YC
2019-04-13 16:37:10

收到時就是沒貼的狀態了

范雯茹
2019-04-13 18:08:14

沒有撕哦

仝雲翔
2019-04-14 01:00:53

還好啦,我上次送修,工程師跟我說螢幕破了,我當下以為是顯示面板,還想說破了也不影響XD


原文網址 SD Wong
2019-04-09 10:17:51

請問大家,昨晚6點多啟動後,今天發現只跑了6層,pause、stop都沒作用......這該怎麼辦.....

Jack Lin
2019-04-09 10:24:16

Chen YC
2019-04-09 10:26:26

SD Wong
2019-04-09 10:43:44

黃大丙
2019-04-09 12:22:25

Phrozen 3D Printer
2019-04-09 14:20:06

Granz Zhuo
2019-04-09 16:01:47

SD Wong
2019-04-09 21:19:47


原文網址 鍾權宏
2019-04-04 19:25:09

請問有人知道MAKE....只有Z軸都被拉長了....要到哪裡調嗎?

顧哲偉
2019-04-04 19:33:19

切片層高和列印層高檢查一下是不是不一樣

鍾權宏
2019-04-04 19:43:48

我是3MM的厚..然後切出來是60層是沒錯啊...不過印出來是比較厚的

李昱維
2019-04-04 22:33:47

檢查z軸校正有沒有跑掉

Kevin Lan
2019-04-05 06:18:39

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搞清楚的事

1. 切片軟體(赤兔)設的層高, 只有在輸出為zip的格式才有效!
(ps.像反鋸齒的設定也是只有輸出zip才會有效)
2. 如果切片軟體輸出SLC, 那它會使用機器內樹脂的層高(例如0.05mm)!

如果切片用0.03mm, 但輸出用SLC檔案, 上傳到機器時使用了層高0.05mm的樹脂設定, 印出來就是Z軸拉長的結果...

鍾權宏
2019-04-05 08:24:41

我不是用切片軟體,我是丟stl 到原廠的軟件用的,料層是0.05是沒錯的,不過還是被拉長

Kevin Lan
2019-04-05 10:07:23

真的不建議丟STL到機器裏印, 連原廠都不太建議這麼做了...

柯騰為
2019-04-05 11:50:21

Kevin Lan 我都讓機器幫我切耶... 還好到目前沒有出問題,但不懂為甚麼這樣做不建議

鍾權宏
2019-04-05 12:00:40

不過我用1年半都是給原廠軟件用都沒有問題,是我之前有改過平行光源然後換新的LCD,他們又休長假所以才問有沒有人知道

Jack Lin
2019-04-05 13:02:25

有量測照片看差多少嗎??

鍾權宏
2019-04-05 14:56:56

拉長了3分之1

王志欣
2019-04-05 15:22:33

鍾權宏 我是印躍石黑Z軸拉長

Jack Lin
2019-04-06 15:49:46

1.用別的切片軟體設定相同的層厚切完,再重印看看會不會一樣拉長?
2. 到z-calibration去測10mm 50mm移動,檢查是不是移動正確的距離

劉柏辰
2019-04-10 08:23:20

鍾權宏 層厚不一樣?50um跟30um差不多是三分之一


原文網址 游淇元
2019-04-02 20:49:53

請問一下各位近期Shuffle 列印會出現斷層或偏移的情況是怎麼回事呢? 每次印的層位也不一樣。使用like gray 每層秒數12-15-18秒也沒改善 ? ?

黃俊傑
2019-04-02 21:01:55

支撐不夠堅固,在拉拔之中跑位了,試著加支撐,或換一張新的離型模


原文網址 Bess Lai
2019-03-28 10:16:46

想請問版上各位專家,如果模型本身是平底的,建議直接貼著抵台印,不用打斜印嗎? 因為之前打斜印,抓支撐那一面都會有一點點翹曲。

Jon Lyu
2019-03-28 22:22:02


原文網址 柯騰為
2019-03-27 18:12:58

請問一下版上大大們
機台上列印紀錄顯示的"列印時間"是 我那次列印所花費的真實時間,還是他開始印時所"預估的列印時間"?

呂威忠
2019-03-27 18:17:35

這個是開始時預估時間...我覺得印個幾次之後..這時間還滿準的...

Phrozen 3D Printer
2019-03-27 19:27:17

(目前使用時間/目前列印層數)*總共層數

越印到後面會越準確 建議印個一百層之後再來看會比較準確


原文網址 曾宇賢
2019-03-25 22:40:54

『請問為何光固化印出來固化在槽體上』??

謝史銘
2019-03-25 22:53:00

Z軸有歸零嗎?
我上次偷懶沒做就黏在料槽了QQ

Chen YC
2019-03-25 22:54:18

透明的料支架數量不夠很容易拉不起來

呂威忠
2019-03-25 23:22:49

支撐不夠多、不夠粗,固化時間不夠,我目前遇到大概都這3種

黃晙標
2019-03-26 09:59:14

最好去官網下載操作說明書 簡單的跟著做一次 就有很大的幫助了 一步一步來 Shuffle是很容易上手的機器

Kevin Lan
2019-03-26 12:59:59

目前3D印表機還沒看過不需要經驗無腦印一定會成功的. 用FDM要有FDM的經驗, 用光固化要有光固化的經驗. 所以失敗是正常的, 來累積經驗用的.

新手不建議用透明料...

Phrozen 3D Printer
2019-03-26 14:51:36

檢查一下Z軸是否貼平,如果使用上第一層出現異音 代表樹酯太過濃稠,可以將A4厚度紙改為各兩張的厚度進行校正
Shuffle Z-axis calibration
https://drive.google.com/open......


原文網址 Chienpo Fu
2019-03-25 14:10:14

「求救」 請問切片圖層和3D模型看到的不同,該如何處理,感謝大家! (第二層以後看到都是整片的)

Jack Lin
2019-03-25 14:38:01

先用meshmixer或Netfabb 修正stl,再重新切片

谢信福
2019-03-25 16:25:22

请用chitubox试试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