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7/8/10 3D Printer 研究社 造訪社團 » Z軸

原文網址 許兆宇
2016-01-13 23:22:09

請問各位前輩~
CURA在翻轉過模型之後,第一層的Z軸高度為何會直接跑到0.45?造成第一層整個都是浮空的
而且SKIRT跟RAFT都不會產生
翻轉後我有點選LAY FLAT讓它自然貼平呀!
是否是有哪裡設定錯誤呢?
附圖是印失敗的第一層

Kuan-Hsien Li
2016-01-13 23:24:27

未看先猜
Initial layer thickness沒設好

彭士瑋
2016-01-13 23:25:41

.gcode可以直接用文字件打開來 看他是不是真的寫0.45

許兆宇
2016-01-13 23:26:19

補充一下,如果模型沒有翻轉的話,第一層就會在0.15,但翻轉之後就都會在0.45

彭士瑋
2016-01-13 23:29:06

CURA不是可以preview他的切片,可以拉到最低看是不是有東西出來,沒有自然就不會印出來,如同一樓講的調整initial layer 或是噴頭大小參數沒設好之類的~

許兆宇
2016-01-13 23:30:09

感謝兩位,那我明天再試試
3Q!

彭士瑋
2016-01-13 23:30:34

模型丟出來,有空的人可以來幫你試試看~

許兆宇
2016-01-13 23:37:37

電腦已關Orz,明天先試試,還不行的話再把檔案放上來請大家幫忙試試

張棟樑
2016-01-14 00:54:58

請問您『初始層厚』這裡設定的是多少?

許兆宇
2016-01-14 08:27:33

我剛剛發現,我的層高如果設定0.2的話,第一層Z軸位置就會0.15,但如果層高設定0.3的話第一層Z軸高度就會在0.45

許兆宇
2016-01-14 08:27:44

許兆宇
2016-01-14 08:32:35

其他的設定值

Kuan-Hsien Li
2016-01-14 09:07:57

若是初始層高打0的話有出來嗎


原文網址 Alon Chang
2016-01-13 09:00:47

請問
1.Auto home執行後噴嘴應在平台上嗎?
我的執行完後是在平台外,請問該調整那個部位?
2.續上,我的平台降到最低了auto home後,噴嘴明是顯低於平台才碰到Z的限位開關,即使調整限位開関位置到最高仍是如此,該怎麼做?
3.Z軸電機若使絲桿跟Z軸鋁擠平行,一致則電機不平貼於機殼平台。
4.列印平台掰動一角會有輕微晃動(蹺蹺板)現象。

目前只有這些問顯。還沒開印。

Eason Lin
2016-01-13 09:05:40

限位開關最下方一顆螺絲不鎖,就能再調更高了!

Alon Chang
2016-01-13 09:08:12

我第一個想到的也是如此,但覺的原始設計應該不是如此,是不是我那搞錯了?

Eason Lin
2016-01-13 09:09:56

我是換了毛玻璃才需要如此,原本應該是下方的鎖著也可!

許兆宇
2016-01-13 09:22:56

限位開關座最下方的螺絲孔是橢圓的,就是要讓使用者調整限位開關高度用的

Alon Chang
2016-01-13 09:26:11

許兆宇 那個0型孔我調整到最便高還是頂不到

許兆宇
2016-01-13 09:28:27

那把平台的四個螺絲都調低看看

Alon Chang
2016-01-13 09:31:59

最低了

林佑臻
2016-01-13 09:32:11

問問題前請先付圖,cr7or8說清楚
1.是
平台外在哪個平台外?x偏移還是y偏移?有圖就能說明
2.暫時先把z限位開關提高,然後印一個版上提供的更高高度z限位開關座。
3.是的,因為原廠馬達不是正方體,黑色的部分稍有突出。
4.請錄影,xyz哪個方向?如果cr8可以逼緊偏心柱;cr7也有微微調整空間。先確認有把W輪的M5鎖到緊。

彭士瑋
2016-01-13 09:34:13

就先不鎖,前幾篇文章好像有問過哦,還有提供連結

Alon Chang
2016-01-13 09:34:14

了解,今天下班後附上。感謝

Alon Chang
2016-01-13 09:35:46

是C R8

王智立
2016-01-13 11:26:53

滑輪與鋁擠有間隙,可調整 CR-8 平台右側下方的兩個外六角的偏心螺母。調整後平台就不會因為間隙太大而搖晃。

調整完成後再來做 Z 軸限位與平台校正。

Alon Chang
2016-01-13 11:32:28

感謝,我調後回報!

Alon Chang
2016-01-13 22:06:02

W輪緊就不會晃了,偏心螺母是?

Alon Chang
2016-01-13 22:07:01

林佑臻
2016-01-13 22:07:56

cr8有辦法調整x限位開關的位置嗎?

Alon Chang
2016-01-13 22:08:11

Alon Chang
2016-01-13 22:09:03

不過我想長尾夾移一下版子移過來一點應該是O K吧

王智立
2016-01-13 22:46:35

就是平台右下方這兩顆。

王智立
2016-01-13 22:46:45

Alon Chang
2016-01-13 23:04:40

我就是鎖這裡,誤打誤撞,歪打正著

彭士瑋
2016-01-14 00:28:38

彭士瑋
2016-01-14 00:28:46

彭士瑋
2016-01-14 00:28:54

圖片支援

彭士瑋
2016-01-14 00:29:51

印3D就不要背著雷射跑啦,可以放旁邊XD


原文網址 Vantien Huang
2016-01-12 10:12:14

昨天下班回到家也看到小八到了,不過組裝起來,有遇到幾個問題還沒解決就洗洗睡了 XD.
1. Z軸在裝的時候很緊,沒有影片中說的輕輕轉就很滑順,要用力轉才轉的動,感覺怪怪的,要放進去時就覺得那滑輪跟鋁軌太緊了,今天下班再回去重新組一次看看。
2. 平台一直無法校正完成,左邊原點前後都沒問題了,往右拉X軸愈差愈多,螺絲都放到掉下來了還是差3~4mm 右邊的前後都是這樣 = ="
3. 料架底座壓克利是破的 >_<


原文網址 陳冠利
2016-01-11 23:02:16

今天也收到貨了,組裝好後回原點發現噴頭是在列印底板下,把Z軸極限開關調到最高還是不行,請問這是正常的嗎?最後把最底下的大螺絲拆下直接調到底板上想要的高度鎖好,這樣使用上應該沒有問題吧?另外測試過程噴頭撞了底板一下應該不會有影響吧?箱子裡還有附一條紅色的線那是溫度感應器備品?
問題有點多謝謝回答?

馬小將
2016-01-11 23:09:36

平台的調整水平螺絲鎖緊一點!就能降低平台

陳冠利
2016-01-11 23:12:06

是差很多那種,在底板下2MM左右吧。

馬小將
2016-01-11 23:13:11

拍個照來看一下吧!

馬小將
2016-01-11 23:13:40

有照片比較好抓問題!

陳冠利
2016-01-11 23:19:20

陳冠利
2016-01-11 23:19:30

馬小將
2016-01-11 23:23:02

下面那顆先別鎖!
再拉高一點~
去下載分離式限位開關座印來用!

陳冠利
2016-01-11 23:24:57

好的,我目前就是這樣調的,明天再來印看看,感謝。

陳冠利
2016-01-11 23:28:54

感謝你

Alon Chang
2016-01-13 09:43:56

筆記


原文網址 Bou-yu Chen
2016-01-03 22:27:11

給要改小七xyz軸,極限開關,擠出機電線的人:

xyz軸+擠出機馬達:
連主板的線頭是jst 2.5母 4pin
馬達端是jst 2.0 母 6pin

極限開關:
連主板的線頭是jst 2.5母 2pin
連開關的線頭是jst 2.5 母3pin

我全部都買了jst2.0的頭。。。崩潰中

戴璟嵐
2016-01-03 22:30:51

很實用!!不然去電子材料行看起來都一樣 哈

彭士瑋
2016-01-03 22:36:39

我好像誤導惹你

Bou-yu Chen
2016-01-03 22:54:00

30公分列印高度的小七!!!!!! 鋁擠50cm 螺牙40cm(螺牙加長的話可以印更高 XDDD)

Kuo-Hsin Huang
2016-01-03 23:25:47

你為大家嘗試錯誤了~敬禮=_=


原文網址 Ching Lee
2016-01-02 22:43:59

我的z軸螺桿彎曲的有些嚴重 導致最近印出來的東西會有點像比薩斜塔 誰可以幫幫忙

林佑臻
2016-01-02 22:45:51

網拍新的,原場品質太次,這種要求精度的不要省

Ching Lee
2016-01-02 22:46:40

所以網路上有賣??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6-01-02 22:46:49

像比薩斜塔?那不是Z軸螺桿彎曲的問題,而是Z柱有沒有垂直的問題。

Lin Kevin
2016-01-02 22:48:33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

Ching Lee
2016-01-02 22:49:12

應該說印到某一個高度會歪斜

Bou-yu Chen
2016-01-02 23:20:02

這個地方有裝好嗎?

Ching Lee
2016-01-02 23:20:23

Bou-yu Chen
2016-01-02 23:20:32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不能有任何突出

Ching Lee
2016-01-02 23:21:58

什麼有可能突出

Bou-yu Chen
2016-01-02 23:22:43

ㄟ。。。我中文不好,我之前就是沒裝好所以東西印出來向比薩斜塔

Ching Lee
2016-01-02 23:24:00

如果是後面的塑膠板子的話 是沒有

Ching Lee
2016-01-02 23:26:46

應該不是塑膠

Bou-yu Chen
2016-01-02 23:28:54

黑色壓克力?

Ching Lee
2016-01-02 23:29:18

呃 對

Bou-yu Chen
2016-01-02 23:29:42

那個應該不會影響吧(?)

Ching Lee
2016-01-02 23:30:02

那是只後面的輪子嗎

蔡鎔全
2016-01-02 23:42:52

Ching Lee
2016-01-02 23:44:39

謝謝

蔡鎔全
2016-01-02 23:45:06

螺紋桿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407205800885


原文網址 Peter Huang
2015-12-30 22:02:10

我想加強大七的z軸,想改成雙z軸的架構,請問要選8mm的導程款式嗎?謝謝...

ChienMing Liang
2015-12-30 22:16:38

龍門?

Peter Huang
2015-12-30 22:17:30

是的,先試看看...

David Liao
2015-12-30 22:18:30

他說的8mm單純是說螺桿直徑喔,導程要再看一下

Peter Huang
2015-12-30 22:20:22

我想把皮帶都換成這款式...

蔡佳良
2015-12-31 02:20:01

1.台灣有賣嗎
2.中間的銅螺母有其他材質可代替嗎

彭士瑋
2015-12-31 08:23:19

不小心就變i3了 哈

Joe Hou
2015-12-31 08:41:00

改到最後, CR7都不CR7了.....哈哈!
不如保留 CR-7, 直接再組一台~ (我正想組一台大i3)

Kevin Lan
2015-12-31 11:16:45

組一台i3吧...別再改了。
之前有看到台灣賣全金屬i3套件一萬兩千塊。

David Liao
2015-12-31 11:18:41

雙Z軸機台不夠強壯是反效果,用光桿又雙軸平行度不夠上下會超卡,樓主想做的事情我i3都搞過了

另外就是導程可以選小一點的,但是不管怎麼選Zstep都要重新換算

Kevin Lan
2015-12-31 11:26:59

雙Z螺桿...
有空可以去看一下makerbot replicator跟ultimaker 2是幾個Z軸螺桿,又為何這麼做或不這麼做?

Joe Hou
2015-12-31 11:30:03

一根~

Joe Hou
2015-12-31 11:30:17

所以最好是 X,Y,Z 都只用單軸.. 避免平行度的問題!

Kevin Lan
2015-12-31 11:32:49

其實我覺得這值得大家思考啦~就這樣。
個人認為,如果不是花很多錢做很強固的結構用很貴的零件,雙Z軸螺桿也許不見得比單Z軸螺桿好。i3很多人搞半天也沒辦法把水波紋弄得跟小七/小八一樣小...除非有林董這種功力。

David Liao
2015-12-31 11:35:07

單軸,然後搞好機台強度就夠了,雙軸的話除非平行度可以做的很精準不然就要靠無限的調機跟CNC加工才搞得定吧

Peter Huang
2015-12-31 12:01:55

謝謝各位的建議,我消化消化...

Joe Hou
2015-12-31 12:34:45

有個疑問:那馬達的扭力應該也要提升? 如果平台加大~

ChienMing Liang
2015-12-31 13:45:56

一寸長一寸強~


原文網址 馬小將
2015-12-25 19:10:05

微改機後 X軸155 Y軸160 Z軸120 挑戰成功~

Jader Lin
2015-12-25 21:17:04

直接改韌體而已嗎?


原文網址 楊仁智
2015-12-23 15:07:50

這應該是kevin 大大之前提到的接近開關Z軸歸零裝置,有個疑問,它如果只測一點要如何確保全平台面的平整

ChienMing Liang
2015-12-23 15:23:24

這是自動調平時,偵測時的動作~
通常是4個點~
留意Z軸馬達,在同一層時會因為修正調平不斷的上下移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92Y-9JmGO4

Kevin Lan
2015-12-23 21:16:46

最近工作水深火熱中, 沒時間上來看文回文了...
自動調平是「測很多點」然後用內插運算來假設點跟點之間應該不會再有差很多的情況, 去補償平台高底差.
就這樣...

楊仁智
2015-12-24 07:07:43

原來如此,謝謝大大指導


原文網址 嗑清冰
2015-12-14 23:13:48

分享-小7平台調整之對刀塊法 # CR7平台校正

主要內容請參考http://diy3dprint.blogspot.tw/2013/12/blog-post_27.html

由於小7噴頭的快速接頭到噴嘴是可導電的,利用這點並參考上述文章作法,修改接線方式後(如照片中示意圖)。當調整螺絲使得對刀塊跟噴嘴剛好接觸時,led將亮起。此作法可避免a4紙調整法的人為主觀誤差。

注意事項:
平台調整前,z軸歸零時要下g28 z-xx.x後再下g1 z0,抬高噴頭。(其中xx.x為對刀塊厚度)

註:
1. 快速接頭連結處可使用鱷魚夾電線。
2. 使用外接電池方式較為簡單,而照片為利用風扇12v之電源。
3. 若直接接到主機版的z軸限位開關,可作為自動調平時的平台偵測使用(可不用再加掛近接開關)。

蘇恆誠
2015-12-14 23:25:35

高手,這是電路板雕刻機業者常見的手法。
這個手法還有變形方式,是反向操作判斷銅箔刮除完成。
德國lpkf則已經進步到銑刀的抗力偵測。

Chen Guan Ting
2015-12-14 23:26:20

可是,噴嘴不乾淨就不能導電了

嗑清冰
2015-12-14 23:38:53

呵,這只是把別人提供的作法拿來應用而已,稱不上什麼高手~~~

蘇恆誠
2015-12-14 23:40:55

謙虛的高手更是難得,
把別人提供的作法拿來應用,這是說起來簡單,實作時卻是會一大堆問題的!

嗑清冰
2015-12-14 23:45:11

yes,噴嘴出口不能有殘料....

嗑清冰
2015-12-14 23:55:04

如果是利用這個原理來進行銑刀的抗力偵測,那我目前是想到有可能是利用物體厚度不同造成的導電度變化來偵測。

崔幟觀
2015-12-15 00:28:02

好棒的應用~~
元件不知如何取得~~

Che Hung Wang
2015-12-15 04:12:24

對刀塊是指?
另外就是如果LED亮表示已有接觸.這樣的間隙應該會比A4調整來的小些!?

耶髏爾
2015-12-15 05:08:34

對刀塊是CNC加工上常用的校刀具方法
樓主的方法廣泛應用在桌上型雕刻機上
我居然沒想到可以這樣用~~~樓主頭腦轉真快XDD
回家也拔雕刻機的來用,不然用紙來校手感抓不準

蘇恆誠
2015-12-15 08:25:44

擠出頭乾淨應該是基本要求,一般層高在0.2-0.05,不乾淨印出來的應該都不理想。

梁家維
2015-12-15 08:37:33

XYZ 的印表機的對刀方式跟這個很像,不過他會在噴嘴旁邊再伸一個短短的接頭,只要接頭碰到列印平台上的金屬部分時會記錄目前的 z 值,再讓使用者去調整平抬高低

嗑清冰
2015-12-15 08:46:33

對刀塊只是個名詞,其實就是一塊可以導電的金屬,我是用長銅片作為對刀塊。至於間隙的部分,個人採用這個方法幾個月來的感覺,間隙的控制及手感比A4紙好很多。

Che Hung Wang
2015-12-15 09:00:57

了解. 後來想想,這個對刀塊也是有厚度的,而且應該比A4厚,所以我之前的想法是錯的,應該會比A4的間隙而的大.

嗑清冰
2015-12-15 09:26:05

所以校正平台在下g28指令的時,你要把對刀塊的厚度加上去,待校正完,重下G28指令時回到原點就會剛好在平台上。

嗑清冰
2015-12-15 09:28:26

零件很簡單,一顆燈泡、一個電池、一個金屬片(塊),二條含鱷魚夾的電線。

崔幟觀
2015-12-15 09:39:17

挖~~聽起來不錯~~
怕不會裝

Kevin Lan
2015-12-15 09:58:41

許育財
2015-12-15 09:59:13

Kevin Lan
2015-12-15 10:02:12

這邊有使用壓力感應器來進行自動調平的文章
http://keykeycode.blogspot.tw/....../3d-printer-diy......

Kevin Lan
2015-12-15 10:30:00

不管用哪種手動調平方式,擠出頭乾淨都是基本需求。我是加熱用廚房紙巾(因為夠厚實)擦好噴嘴再做調平的。

魏嘉互
2015-12-15 12:09:13

小白要改自動調平是一定要換主機版的?之前有想過要改

羅國賢
2015-12-15 12:15:14

小8也要換主機板嗎??

魏嘉互
2015-12-15 12:16:16

我沒有小8所以我不知道也,要請有小8的大大出來說明?

林佑臻
2015-12-15 12:23:39

壓力感測的缺點是不能用熱床

嗑清冰
2015-12-15 12:49:15

小7的話,它的韌體是修改自marlin,而marlin本身己經有自動調平的功能,因此只要改韌體就行了。小8的話,我就不知道了。

嗑清冰
2015-12-15 13:07:28

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不見得正確,提出來供討論:
依上面文意的接法,只要有一個感應器感應到就會視為觸發。而平台不平的話,因平台重心會偏一側,因此重心偏向的那一側,其感應器可能就會感應到壓力而觸發,這也是該作者得利用膠帶來調整的原因。

如果是以上的原因,假設玻璃平面的厚度、密度是一致的話,在調完後,玻璃平台的重會在正中心,此時整個應該玻璃平台是"水平"的。如果機器本身有水平的話,理論上應該可以不用再作自動校正(g29)了。

其實如果可以在韌體修改為讀取壓力值的功能,並設一個門檻值,當壓力超過該門檻值才視為觸發,那應該就可以省去感應器調整的動作。

魏嘉互
2015-12-15 14:27:05

嗑清冰大 可是小7的主機版好像沒有支援也因為沒有多的微動開關可以接?

嗑清冰
2015-12-15 16:36:09

嗯,感謝提醒,除了韌體外,還需要多一個endstop

Kevin Lan
2015-12-15 16:56:27

不用換主機板,調平開關跟Z軸限位開關並聯,並修改韌體就可以了。重點是怎麼固定那個調平開關,而且不影響正常列印...

彭士瑋
2015-12-15 17:38:17

幫我加個Tag # CR7平台校正

沈宗麟
2015-12-15 18:03:22

我是目視繞射紋調法,調到有繞射紋出來表示距離小於1.5um.

嗑清冰
2015-12-15 19:19:49

繞射紋調法,很有意思,噴嘴頂端的寬度很窄,沒有其它東西協助觀測(如投射的屏幕),單靠肉眼容易觀測得到嗎?!,介意分析作法嗎?!

嗑清冰
2015-12-15 19:27:10

對喔,用第一個偵測點當參考點,就可以找出所有點的相對關係來修正。這就不知道marlin是否已有內建,沒有的話還得加段程式碼來轉換

沈宗麟
2015-12-15 19:35:59

就肉眼靠近去看啊,有常常被燙到就是了。

魏嘉互
2015-12-15 20:21:50

用這一個東西

魏嘉互
2015-12-15 20:24:46

楊仁智
2015-12-15 20:47:10

刀塊買單片的厚薄規

嗑清冰
2015-12-15 22:44:00

肉眼靠近去看,這也太猛了吧,建議你平台調整應該可以在噴頭沒有加熱的情況下做

沈宗麟
2015-12-15 22:46:40

不,一定要在平台熱穩定狀態下調水平,這樣印得才漂亮。

嗑清冰
2015-12-15 22:48:44

平台熱穩定,你應該是指熱床吧?!

Sop Huan
2015-12-15 23:09:46

如果接到Z軸限位開關去應該可以開marlin的自動調平?

Sop Huan
2015-12-15 23:16:33

Sop Huan
2015-12-15 23:16:53

準位調成與Z-min限位觸發一樣就好了!

彭士瑋
2015-12-15 23:17:37

唉唷! 好文章 收藏一下

Sop Huan
2015-12-15 23:27:39

如果不想調整準位有一個更快的方法就是直接去改marlin的邏輯改顛倒就好了

Sop Huan
2015-12-15 23:29:14

第336行 https://github.com/....../blob/RC/Marlin/Configuration.h

雖然我們拿到的CR-7韌體是改過的,但是差異不會太大 就叫做Zmin

沈宗麟
2015-12-15 23:45:23

是的,K大有說過。

Che Hung Wang
2015-12-16 07:40:38

不知道舵機產生的誤差會不會已經大於平台高度產生的誤差?

Kevin Lan
2015-12-16 09:43:09

舵機(伺服馬達)不是用來做測試的,而是把調平的機構「放下來」而已。 因為這種直接接觸式的調平機制要低於噴頭,如果不收回去就會撞到沒辦法列印,所以只有調平時才放下來。有點像飛機的輪子一樣。

Kevin Lan
2015-12-16 09:44:13

小七的板子沒有sevro控制的針腳,所以不適用。

Che Hung Wang
2015-12-16 09:46:36

用伺服馬達來控制角度其實不是很準,當精確度到這麼高的時候,角度些許的誤差不知道會不會有多少影響。。

Kevin Lan
2015-12-16 12:29:30

其實沒那麼複雜啦,放下來的時候角度是由機構頂住,而不是由伺服馬達決定就可以了。也就是說放下來的時候伺服馬達是轉過頭一點,Z軸探針被機構頂住就可以確保角度正確。

而且如果伺服馬達不精準,那搖控車,搖控飛機不就亂偏了嗎?那個差一點也是有差的吧?

像我的Delta機器的Z軸探針是真的有一根「針」,伺服馬達只負責釋放那根針掉到工作位置跟回收回去而已,觸發是由針跟光電開關來負責的。

但是以上都是白說的,因為小七主機板沒有多針腳用在伺服馬達上。小七要做自動調平要用其它方式觸發,例如接近開關(感應器)。

ChienMing Liang
2015-12-16 16:08:41

小弟對寫程式這塊不懂,愚昧的請教一下,marlin中在Autohome這裡進行修改,將其改成調平功能的可行性?一樣用原本的限位開關來實現~如果可行,那限位開關就移到噴頭旁作其調平的觸發~

李嘉祥
2015-12-16 16:38:32

我有個疑問.小七開自動調平.是否會造成Z軸不斷的上下調整?

Che Hung Wang
2015-12-16 16:39:08

看原理是如此沒錯.

李嘉祥
2015-12-16 16:39:54

感覺自動調平.還是比較適用於DELTA這種三軸共Z的結構~

李嘉祥
2015-12-16 16:43:06

感覺如果平台上的導電片厚度是0.2或0.3..應該就不用對Z軸作OFFSET的動作了.
但是要如何確保薄鐵片有緊密貼合於平台.又是另外的功課了~
如果是用實心鐵塊.應該就排除沒有緊密貼合於平台的問題~.

Kevin Lan
2015-12-16 17:34:22

ChienMing Liang 自動調平基本上就是多接一組Z軸限位開關裝在噴頭那邊,用它來感應平台位置來進行校正這樣。
你講的是指Z軸限位開關跟自動調平開關,都只用一個開關裝在噴頭那邊對嗎?自動調平開關如果要能觸發,那「一定」比噴頭低。這樣就沒辦法印東西了,因為移動的時候會刮到,就這麼簡單...

ChienMing Liang
2015-12-16 22:06:52

ChienMing Liang
2015-12-16 22:07:10

嗑清冰
2015-12-17 09:39:40

延伸樓上的想法,想到其實也可以找個厚度跟玻璃一樣的金屬塊,或用錫箔紙把玻璃包起來,這樣平台調整可以省掉金屬塊厚度的修正

Kevin Lan
2015-12-17 14:07:14

上面兩篇我都看過了,第一篇就跟冰大的調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篇是值得參考的。只不過,我找不到便宜的電容式近接開關啊~~~ 一般都是用大陸滬工集團的近接開關,台灣反而不好找, 露天找電容式接近開關,都是歐姆龍的,一個要快一千塊...

嗑清冰
2015-12-17 16:30:14

近接開關的優點是非接觸式的,所以它感應器的位置可以比噴頭還高,因此不用再利用伺服馬達控制,但就是不好買(其實我也曾想買過......)。

另外看完上面第一篇游標卡尺裝上去的照片,突然想到雖然游標卡尺無法很靈敏的動作,但其實也可以用游標卡尺來取代百分表。

Kevin Lan
2015-12-17 18:33:31

對啊,不過要買感應距離夠長的,但又不能太長。因為感應距離誤差是感應距離的多少%。所以感應距離愈遠,誤差愈大。

淘寶上倒是一大堆,我很奇怪滬工的電容式接近開關(型號是LJC開頭)怎麼都找不到?電感式的很多,但平台必需是金屬。

彭士瑋
2016-04-03 12:07:59

王榮達
2016-04-03 14:00:05

壓力感應一樣可以使用熱床哦

Tony Yang
2016-04-03 21:22:42

我是用這個~
一頭夾在快速接頭上~
然後寫......
FeedCurrent = GetOemDRO(818) 'Get the current settings, OEM DROs (818)=Feedrate DRO
ZCurrent = GetOemDro(802) 'OEM DROs (802)=Z DRO
GageH = GetOEMDRO(1001) 'OEMDRO(1001)=Gage Block Height
ZNew = ZCurrent - 100 'probe down 20 mm

Code "G90F200" 'slow feed rate to 100 MM/MIN
Rem Code "G4 P1" 'Pause 1 second to give time to position probe plate
Code "G31 Z" &ZNew
While IsMoving()
Sleep(10)
Wend
Call SetDro (2,GageH) 'DRO(2)=Z DRO

FinalMove = GageH + 10
Code "G0 Z" &FinalMove
Code "F" &FeedCurrent 'restore starting feed rate
還在測試中~

羅國賢
2016-04-04 19:44:26

這個是寫在主板裡嗎???要寫在那個檔裡???有教學嗎??

羅國賢
2016-04-04 21:05:01

這個也一直找不到,所以是未完成嗎???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