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1
  • 2
  • 3

CR-7/8/10 3D Printer 研究社 造訪社團 » 列印問題

原文網址 楊東昱
2016-06-29 00:01:05

CR-8雷雕成品分享
3mm 皮厚 速度G1F1000 X 58%
哈~ 好像有點焦,但是我喜歡這個顏色 XD

彭士瑋
2016-06-29 10:37:18

趙志瑋
2016-06-29 10:40:21

Ally Yao
2016-06-29 10:46:33

我也喜歡深色點. 看起來才覺有雕到的感覺. 哈哈哈


原文網址 鄭祺勳
2016-06-28 23:38:52

新手剛入門發問
請問前輩們"炒米粉"是什麼原因?
冷氣房使加熱底板溫度不夠?
美膠帶附著力不夠?
線材品質問題?

熱床溫度溫度調整到到100度確實可以正常附著上去,但是溫度一直保持在高溫似乎不理想?

求解答~

彭士瑋
2016-06-28 23:47:18

你需要口紅膠,溫度可以設定在40度

林東成
2016-06-28 23:51:56

速度、口紅膠、調平

Urd Shih
2016-06-29 00:11:01

PLA,我一般情況不開熱床

王智立
2016-06-29 00:55:10

打底的速度太快囉!
用美紋膠可以直接印。
但是你的平台要再調平。

鄭祺勳
2016-06-29 02:41:33

了解 以解決了 謝謝各位~~

Michael Tang
2016-06-29 10:26:07

底层打印速度过快了


原文網址 許嘉哲
2016-06-27 20:39:24

菜鳥又要來發問笨問題了~~~請問~~~PLA受潮會有甚麼情況??印了個米奇戒指~可是每一層看起來都黏不太起來,用這卷才這樣,是因為受潮了嗎???

趙志瑋
2016-06-27 20:56:11

換捲新的看看,如果還是一樣的問題就要檢查噴頭組了。

Tony Yang
2016-06-27 20:56:46

噴頭塞了!

Ally Yao
2016-06-27 20:57:51

可能出料不順喔,還有最好薄薄物件密度用100%. 會好一點. 不然中空太多. 可能會這樣^^

彭士瑋
2016-06-27 20:58:35

溫度再高五度

許嘉哲
2016-06-27 20:58:39

話說~~~我剛換~~印了應該不到500克~~~這卷和先前的不同廠商~~~我今天已經再換一卷不同廠商的印看看~~~看明天的狀況~~~哈!!!那......請問受潮是怎麼的情況??

趙志瑋
2016-06-27 20:59:07

受潮容易脆化。

彭士瑋
2016-06-27 20:59:16

逼逼撥撥的聲音

許嘉哲
2016-06-27 21:03:09

了解~~~感謝大家~!!!再請問大家~~~學校剛入手的CR7 AUTO HOME時會壓到平台大約差2.5mm(已將平台調整螺絲轉到最緊)~~現在是不是只剩把Z軸線為開關上的洞洞(最下面那個)擴大~~才能提高限位開關的一種作法???(之前我CR8我是這樣弄~因為我換3mm玻璃~但不知這樣的作法好不好~~~)

王智立
2016-06-27 23:35:19

剪掉。

許嘉哲
2016-06-27 23:44:24

我就是想這樣~~~感恩


原文網址 Jei Lin Ch'iang
2016-06-24 15:12:20

小弟是CR8新手,野人獻曝一下...
--CR8風扇罩改裝--
感謝彭團長和蘇恆誠老師在裝機和測試過程中的提供建議與協助,在裝好機後試印了些東西,發現錐體尖端會歪掉,在兩位的建議下汏定要換掉風扇罩。於是下載團長提供的前輩畫的風扇罩模型連結(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1587240 ),選50P那個檔,自己亂調一些參數後印出來,就把它換上去了~

李嘉祥
2016-06-24 15:54:36

使用前與使用後的圓錐有拍比較圖嗎?

褚柏胤
2016-06-24 16:16:06

風扇保護罩不裝風量會更大些,風扇四個鎖孔是給M3螺絲直攻牙鎖進去,稍微用力點就可以鎖進去了。

吳水豚
2016-06-24 23:33:54

印的很好ㄟ~~~~

王智立
2016-06-25 00:10:53

太利害了。我的剛組好還沒辦法印那麼漂亮


原文網址 Boon Kheng Tang
2016-06-23 14:15:53

這個是miniq二代機打印的,三代機可以加DLP套件和投影機取得0.04mm的XY精度,可比二代更大的打印範圍和更穩定的Z軸。三代機也可以免投影機,直接LCD打印,XY精度是0.11mm。

Boon Kheng Tang
2016-06-23 14:20:12

手機拍的,陽光太強了,大家將就看,謝謝

Kevin Lan
2016-06-23 14:28:13

其實可以加個比例尺,例如另外一隻手機之類當背景。
另外重點是那個項鍊的鍊子,那個就是我講的FDM下輩子也印不出來的東西(太細了)之一。

Josh Chiu
2016-06-23 14:36:17

臉部有點可惜!!不過還不錯的感覺

Boon Kheng Tang
2016-06-23 14:46:33

謝謝提醒,這樣可以吧 ?


原文網址 Jalun Wu
2016-06-22 13:58:53

頂層末端會有不正常翹曲 @@
PLA 層厚0.2, 熱床60度,噴頭200度
似乎都在同側會翹起(y軸的最外側)

Gary Ko
2016-06-22 14:01:36

好眼熟的卡榫頭

王智立
2016-06-22 14:51:04

熱堆積,收縮變形翹曲。開啟散熱風扇或增加散熱風扇。

Jalun Wu
2016-06-22 14:58:42

最近天氣熱, 看來真的是逼我要開始改風扇了!!!

Kevin Lan
2016-06-22 15:00:44

印長條狀的東西是嗎?
那不叫「不正常」翹曲,這完全正常...
應該是從底部就翹了吧?

想辦法增加附著力,檢查噴嘴跟平台距離讓第一層平整黏在平台上、平台要上膠(口紅膠、白膠、3D列印平台膠),印完等列印件完全冷卻再拆下。

我印象中翹曲是「不能吹風」的,只有印最後幾層才能開吹列印件風扇。不過CR-7/CR-8沒有得選擇。

林佑臻
2016-06-22 15:10:30

我的理解右邊是列印頂層?

王智立
2016-06-22 15:20:07

照片上方放尺的那個地方是頂層...

Kevin Lan
2016-06-22 15:52:57

因為沒看到全部,如果只翹頂部是可以加強吹風啦,但如果連底都翹,就不能亂吹了。

Lucky To Go
2016-06-23 22:00:36

PLA可以不用熱床,可以試試。


原文網址 Sc Chen
2016-06-22 12:28:28

版上的各位前輩,不好意思再次打擾,如果tpu軟料的底面會翹曲,要怎麼解決?
還有會牽絲的話怎麼處理?
小弟用的是D force的機器

林文和
2016-06-22 12:51:28

這是因該是翹曲,熱漲冷縮的關係,加熱床應該可以改善...

舒宗淇
2016-06-22 13:35:43

水平調平...第一層擠出量大一點...開Brim...熱床溫度應該不用那麼高...我自己沒在開熱床的..牽絲是正常的..沒開回抽的關係...自己用刀具去修就好...還有你平板那層是耐高溫金手指膠帶嗎?...單面膠?

Kevin Lan
2016-06-22 16:13:13

看情況平台得要上膠了吧?
平台的附著力敗給了收縮的力量...
Kapton膠帶沒那麼厲害.


原文網址 劉啟文
2016-06-21 19:50:46

關於3D列印的問題,我想問一下目前有將binder jetting與 powder bed fusion 技術結合來增加產量或效益 的資訊或廠商嗎?

H.s. Lu
2016-06-21 20:59:38

巷子內的才知道


原文網址 Buber Hu
2016-06-20 21:24:56

CR8印2小時,噴頭就堵住了,換了噴頭已可正常使用。
想請教各位學長,若在End code裡面設定E-50回抽料,
那麼下次印時,是手動補回50mm,或設定在start.gcode裡?
必須改哪一行指令呢?謝謝!

吳水豚
2016-06-20 21:30:22

可以跟你要這張照片去解說個東西嗎?

彭士瑋
2016-06-20 22:11:25

補在加溫後,go home完之後

Buber Hu
2016-06-21 13:56:24

換噴嘴,加風扇,溫度由200降為190,已經印超過3小時,改善牽絲問題,表面也更光滑。


原文網址 Tommy Hsieh
2016-06-20 14:19:04

2015/08 美國舊金山一家新創汽車公司,透過3D列印技術,打造出環保跑車「Blade」,他們印出金屬節點連接器,結合碳纖維管,組裝成汽車底盤,擁有700匹馬力的雙燃料發動引擎,從零加速到60英里只需要短短2秒,但整輛車只有635公斤,底盤比傳統輕了9成,卻一樣堅固耐用。
3D車計畫工程師布萊德:「車子之所以這麼輕,是因為運用了底盤科技,用3D列印的底盤,重量只有102磅(約46公斤),但強度和安全性都和鋼鐵製成的一樣。」
以類似模組的概念一一拼裝,不但大幅縮短製車時間,也能有效減少碳足跡生成。
3D車計畫CEO凱文:「用這種方式打造車子,會比85千瓦時的電子車,還要減少1/3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
減少材料和能源使用降低汽車的生產成本,不只對環境友善,3D列印技術也可望帶動未來製車技術發展。

沈宗麟
2016-06-20 23:48:01

就carbon列印,但其接面如何強化倒是個問題。


 

全不選 主題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