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曾坤富 2015-07-17 23:03:38
請問 大大! 有人知道 kisslicer怎麼把單行結束 Z軸跳動能改掉嗎? (一層一層往上印的時候那個層高的替換)
Kevin Lan 2015-07-17 23:24:46
我猜是這個?
曾坤富 2015-07-17 23:25:37
不是
Kevin Lan 2015-07-17 23:29:18
看一下是不是這邊大大講的z-settle http://diy3dprint.blogspot.tw/2015/01/kisslicer.html
曾坤富 2015-07-17 23:40:25
不是這個! 是每一層往上印都會有 Z軸台升到定點才又下降
原文網址 Miz Yeh 2015-07-17 16:15:45
有使用Dexter PLA的大大們,來分享您在小七上使用的最佳溫度吧~
Kevin Lan 2015-07-17 16:32:09
我已經降到192度去了... 等下有空貼我印出來的結果(可以說是我使用小七以來最滿意的列印結果也說不定) 不過因為小七沒有冷卻列印件的風扇跟吹嘴,還是會有懸空的邊緣會由於沒有快速冷卻下來而翹曲,然後被下一層列印的噴嘴擠壓的情況。 試過超慢速印,層厚0.15mm也是一樣。而且我有放了風扇在旁邊吹,反而因為有吹到的地方翹曲不那麼嚴重,而沒吹到的地方翹曲比較嚴重而造成差異。
Kevin Lan 2015-07-17 16:43:41
而且很麻煩的是,這個來不及冷卻造成的材料收縮上翹,跟支架關係不大,有支架也不見得「拉」得住材料。 小七這邊如果暫時沒有什麼好的吹列印件解決方案的話,我就要往更低收縮的材料去試了。 不知道PETG會不會比較好一些?
原文網址 Peter Huang 2015-07-17 10:17:43
剛印完底層就翹邊,中途有暫停幾次救援,建議印鏤空時速度可調慢…
陳炯煒 2015-07-17 10:29:18
水管料架,真強
Kevin Lan 2015-07-17 10:37:16
大面積的我也印過,可是沒遇過加了Raft還會翹邊的情況耶。 您有確定平台四個角落跟噴頭的距離都一樣嗎? 感覺是Raft就沒黏住了,如果料真的有被噴嘴壓平,溫度也沒問題的話,不要講材料收縮的力量,連用手去扳都不太容易扳下來。
Peter Huang 2015-07-17 11:26:00
我再確認一下,謝謝 Kevin Lan 建議...
Kevin Lan 2015-07-17 13:13:49
大大原本就有玩3D印表機吧? 這個連軸器應該不是原廠附的(笑)剛買了一個一模一模的連軸器,還沒寄到。 這個機器沒什麼太多地方要調整的,就機構鎖緊,滑輪順暢,皮帶拉緊,平台調平,(噴嘴跟平台)間距要對。 大概就沒什麼問題了。
Peter Huang 2015-07-17 13:30:16
哈哈,這是我的第一台3DP,聯軸器在露天買的,不錯用,哈哈...
Peter Huang 2015-07-17 17:28:36
聽從建議開Raft後,效果立現,感謝…^_^
李嘉祥 2015-07-17 17:41:17
怎麼覺得層厚蠻厚的.是0.4嗎? RAFT好拆嗎?
Jackson Li 2015-07-17 17:55:53
樓主真厲害,我牽絲情況,從今天的情況看來,跟樓主比差太多了。簍空的物件,要調到85分真難呀!
Peter Huang 2015-07-17 18:22:48
我忘了參數,晚上再補充…除了最小的那個,其他都好拆…
Peter Huang 2015-07-18 23:23:44
底層參數0.3
原文網址 李嘉祥 2015-07-16 17:22:07
精度列印測試. # DexterNewMaterials 最後的通天柱也順利完成.
列印速度控制的還不錯. 印完拆下也不需修剪即可組裝. (其實感覺鬆了一點)
李嘉祥 2015-07-16 17:25:02
三公分風扇.SIZE參考. 組合後的方塊約25mm立方.
Ally Yao 2015-07-16 22:29:27
這個好酷哦!!!!
Michael Tang 2015-07-17 00:44:33
模型可否分享下
李嘉祥 2015-07-17 01:05:56
模型出處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39468
原文網址 李嘉祥 2015-07-15 17:53:42
印大..印厚....開始出現縮水翹曲現象了....... (得想辦法改善囉~)
David Liao 2015-07-15 17:55:11
印大不一定會翹,印厚的機會大一點
林佑臻 2015-07-15 17:59:05
pla?
Che Hung Wang 2015-07-15 18:03:43
多大?多厚?翹多嚴重?
李嘉祥 2015-07-15 18:12:59
物件厚3mm.邊緣翹曲.離地約0.5. 目前打算加高溫度試試.(明天了~)
Che Hung Wang 2015-07-15 18:16:05
3mm不算厚啊!印多大呢?
李嘉祥 2015-07-15 18:16:32
62mm 直徑. 目前感覺是邊緣冷卻太快導致.
David Liao 2015-07-15 18:18:54
口紅膠有塗好應該是不會翹
李嘉祥 2015-07-15 18:19:27
塗了.不過沒貼膠帶.
Che Hung Wang 2015-07-15 18:20:10
這真的不算大。我之前印的測試件。底55mm、厚10mm,也沒有翹曲。
David Liao 2015-07-15 18:20:27
口紅膠跟膠帶一種就可以了,口紅膠塗了要吹乾喔
李嘉祥 2015-07-15 18:21:19
恩.我覺得貼膠帶+口紅膠應該會改善. 或者是冷氣房的關係
Che Hung Wang 2015-07-15 18:22:09
我口紅膠都沒有吹乾耶。口紅膠不就是拿來黏的嗎?
李嘉祥 2015-07-15 18:23:40
加RAFT應該也可以改善.因為翹曲只有底部約0.5厚度. RAFT拆除後應該就很正了.
周書弘 2015-07-15 20:46:04
我是把raft的間距與出料寬度縮短,增加底板接觸面積,,印8*8*5cm的方型物體是沒問題
Jackson Li 2015-07-15 21:08:27
我的感覺是材料吸濕效應開始產生了。
李嘉祥 2015-07-15 23:21:54
說到吸濕..我發現我螺絲幾乎都生鏽了耶.
David Liao 2015-07-15 23:23:49
你如果用Raft,第一層的airgap可以嘗試改小,預設我記得黏不住
Ally Yao 2015-07-16 00:05:07
底板是用玻璃嗎?我發現我用玻璃時、再加上平台調平、這狀況就不會出現了。
李嘉祥 2015-07-16 00:05:53
目前是用廠商附的玻璃...纖維板~
周書弘 2015-07-16 01:45:00
raft的設定,參考看看,目前印所有東西都開raft,缺點是耗料和花時間,但總比失敗好
李嘉祥 2015-07-16 01:47:39
對了.這樣設定的底座好拆嗎?
Che Hung Wang 2015-07-16 05:04:17
我沒有開Raft,至少這麼大我覺得還不用。原廠玻纖+口紅膠。剛開始時放慢+溫度205。等到約1mm後,再開回正常速度+196度。
李嘉祥 2015-07-16 09:41:15
用旋鈕調速度嗎?..溫度變化要在哪邊調整呢?
Che Hung Wang 2015-07-16 09:45:21
在Tune裡面。
李嘉祥 2015-07-16 13:03:37
3Q~
原文網址 Miz Yeh 2015-07-15 11:23:58
幫我兒子印的機器人關節,左邊是原來的(這還用說嗎\ /),由於印圓洞時左右常會因爲回抽導致兩側填充不全,輕扳即裂,索性將回抽關掉,缺點是圓洞就會有殘絲,這樣的交換是可以接受的,另外有些微搭橋的部分邊邊有點下垂,不知是不是該用支撐,前輩可以提點一下嗎?stl檔待會上傳檔名會是miz-joint.stl謝謝
李嘉祥 2015-07-15 11:28:10
回抽還是要設.把值調低就好. 這樣堆疊出來的圓孔.不適合受力. 看能不能拆兩件來印. 不然就是增加上下層的重疊參數.增加接著力.
Miz Yeh 2015-07-15 11:30:05
拆兩件然後用黏的是嗎?
李嘉祥 2015-07-15 11:34:03
能設計成卡榫是比較好. 用黏得要確保夠牢靠..因為看起來兩件中間.也是要承受力量的.
Miz Yeh 2015-07-15 11:34:34
卡榫喔....我再想想
陳志瑋 2015-07-15 12:15:31
這樣方向只有脖子一點支撐 應該不會影響到內部的圓
Che Hung Wang 2015-07-15 12:21:33
建議由中心線對半切,分開印.這樣印不用支撐,黏著面積也較大.
Miz Yeh 2015-07-15 12:26:23
陳志瑋 我再來試試看
陳志瑋 2015-07-15 12:37:40
我下午幫你試試
Kevin Lan 2015-07-15 12:41:41
照理說這直接印就印得出來吧? 如果社團檔案裏那個擠出機的零件可以印得出來,沒道理這個關節的圓孔印不出來才是。
Jackson Li 2015-07-15 13:28:04
試試更改切層軟體裡,修改物件得擺放方向。
Jackson Li 2015-07-15 13:33:27
改這方向,並加支架試試。
Sop Huan 2015-07-15 15:52:28
我也覺得要躺著印
陳志瑋 2015-07-15 16:56:48
正在印 等等PO照
陳志瑋 2015-07-15 17:00:45
孔洞都很完整 不會崩塌 再設定看看好了 支撐一點點在脖子那邊 蠻好去除的!!參考看看嘍!!
彭士瑋 2015-07-15 17:08:23
Miz Yeh 2015-07-15 17:08:59
我剛剛躺著印孔洞也是完整,反倒是脖子那邊很虛,用力扳就裂了
陳志瑋 2015-07-15 17:15:46
目前我的凹不斷 ...多試試看吧!!
Miz Yeh 2015-07-15 17:18:01
Okay 謝謝你
Miz Yeh 2015-07-15 17:18:44
方便分享列印參數嗎?
李嘉祥 2015-07-15 17:20:20
很容易順紋路凹斷. 1.增加一些上下層重疊的值 2.溫度再加一些
Miz Yeh 2015-07-15 17:21:16
請教上下層重疊值是哪一個設定?
陳志瑋 2015-07-15 17:24:03
我材料不同所以可能得要修改下數據
陳志瑋 2015-07-15 17:24:16
Miz Yeh 2015-07-15 19:40:20
喔!我試的是圓孔向上,回家再來試試開孔向左右
Miz Yeh 2015-07-15 22:37:58
請教為什麼我的脖子那邊的支撐(黃色箭頭處)和您的不一樣,而且我這張圖裡還可以看見脖子和圓孔間有一條縫,會不會容易扳斷就是這個造成的?
陳志瑋 2015-07-15 22:38:55
可以看下您的設定?
Miz Yeh 2015-07-15 22:40:51
Basic
Miz Yeh 2015-07-15 22:41:05
Advanced
陳志瑋 2015-07-15 22:41:38
陳志瑋 2015-07-15 22:42:35
支撐類型裡面選項呢?
Miz Yeh 2015-07-15 22:43:40
Support
陳志瑋 2015-07-15 22:52:50
看起來應該ㄧ樣 印看看吧
原文網址 Miz Yeh 2015-07-15 11:21:40
玩具機器人手臂關節,涉及回抽調整及搭橋支撐的需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看看 :D
彭士瑋 2015-07-15 17:36:17
各位不知道有沒有看到預覽的按鈕,按下去是可以看到神秘的東西的
Jackson Li 2015-07-15 20:00:43
奇了,這個stl 為何PO 上去卻可以預覽,怎麼做的?還有,這是STL的真實內容嗎?以前都沒想過要看看內容說!
Sop Huan 2015-07-15 20:27:57
你用txt開就會這樣了 實際上他就是一堆三角形阿XD
Kevin Lan 2015-07-15 20:51:47
這是文字版的STL, 重點是我知道裏面寫的是什麼東西耶...Orz
彭士瑋 2015-07-15 21:19:17
再你腦內自動建模了。。。
Sop Huan 2015-07-15 21:19:32
這就太扯了XDDDDDDDDD
Kevin Lan 2015-07-15 22:14:07
我真的覺得簡單的模型我手key建得出來耶...方塊之類的. 這是職業病...
原文網址 王家鴻 2015-07-14 10:08:12
Z軸第一層補正的參數終於找到,但是列印會一直有雜料,然後噴嘴週邊保護的太好,看到以後已經一大球了~~~這是附贈的材料問題嗎?
Kevin Lan 2015-07-14 10:14:37
溫度多少? AutoHome之後,噴嘴跟平台四個角落的間隙有確定都調到剛好一張A4紙可以通過(但會感到一點磨擦)了嗎? 我把圖放大來看,看起來是調平沒調好,噴嘴離平台距離太大。正確的距離是噴嘴會把剛剛擠出來的料推平。
Kevin Lan 2015-07-14 10:16:49
原廠附贈的材料其實還不錯用的,你要想他們每天要用它來印多少零件出來,不會找自已麻煩的。
Kevin Lan 2015-07-14 10:18:02
這一台的目標原本是教育市場,所以噴嘴附近包的太密實了,我也覺得不太好。 基本上在印第一層的時候我都是盯著看的。
解國良 2015-07-14 10:21:27
底下的美紋貼紙好像翹翹的,沒貼平嗎?盡可能不要留間隙(膠會直接接觸纖維板),會咬不住,如果要效果好點,建議還是上頭塗口紅膠加水抹勻後,待乾後使用比較好ㄛ,再加開Raft底座就更好了
David Liao 2015-07-14 10:21:36
第一層的高度設定多少?黏不住才會變整球
Kevin Lan 2015-07-14 10:23:05
樓主你的狀況應該是這張圖最上面那個情況,自已可以在印的時候看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3788149498660&set=p.10203788149498660&type=1
Kevin Lan 2015-07-14 10:27:02
可以看一下樓主貼的照片的skirt, 看就知道噴嘴擠出之後沒有推平了。
蘇恆誠 2015-07-14 10:30:43
換成藍色膠帶,兩者附著力有差別。這是我的親身經歷。
王家鴻 2015-07-14 10:37:50
我應該是調調太近了~~~第一層是噴頭緊貼著貼紙~~所以料出不來,但是貼紙上會畫出痕跡~~~停機重新調整~~~感謝大家
Yow Wu 2015-07-14 11:10:34
有貼膠帶是否校正高度變為噴嘴到膠帶的距離
Kevin Lan 2015-07-14 11:28:53
貼膠帶的話要重調,另外記得平台的四個角落都要儘量調到差不多一樣會比較好,所以整個平台最好都貼膠帶。 我的話是先預熱+清理噴頭殘留的料,冷卻(如果有殘留料才要做以上動作),再來是AutoHome,關機後再調整。
Yow Wu 2015-07-14 14:20:50
各位物件完成後口紅膠怎麼處理
解國良 2015-07-14 14:42:09
繼續用到黏不住,通常印到第三次我就會加水加膠再抹勻一次,等它乾再印
王家鴻 2015-07-15 22:32:49
昨天晚上參考大家的建議~~~~整台拆掉重新校正~~~底板貼滿膠帶後重新校正間隙~~~今天重新列印果然好很多~~~~但是發現一開始料都沒噴出來,必須繞一下下以後才會開始出料~~~~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哩???
David Liao 2015-07-15 23:03:44
機器為了防止牽絲會做回抽,當開始列印的時候線材距離噴嘴還有一段距離所以會有一小段空白不出料的狀況,所以很多列印軟體會做預擠
王家鴻 2015-07-15 23:04:51
問題是加熱到設定溫度時~~它已經流出來了~~~但是開始跑反而沒東西~~~
David Liao 2015-07-15 23:05:37
通常你去壓線才會發現還有好一段距離才會出線,一定要一開始就出線的話你可以自己去擠一下
原文網址 Miz Yeh 2015-07-13 20:46:21
「請教Dexter PLA線材除了溫度約205度c以外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換了之後反而畫不了圈圈了」,這是我從廠商附的材料切換到團主家材料時發生的問題,後來證明Dexter PLA線是冤枉的,因為我在舊線材即將用完時,緊接著將新線材插進去,妄想這樣新線材會繼續把舊線材推進去,事實證明這會使得料無法推進去(因為今天線材纏住,剪斷後我又直接插進去),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先把舊線材拉出來,然後把新線材插進去,如此就不會發生料出不來的情況啦
彭士瑋 2015-07-13 20:52:36
怎麼說 是黏不住嗎
Miz Yeh 2015-07-13 20:53:29
對,感覺出來的量比廠商附的少了點,然後黏不住這樣
彭士瑋 2015-07-13 20:54:25
板子 有貼那個紙膠帶嗎? 我自己用是會用低一點,然後有貼紙膠帶 讓他可以黏住 每家家的特性都不太一樣 可以在抓一下 我抓到一半就被抓出去出差了 QAQ
Miz Yeh 2015-07-13 20:54:51
和先前一樣沒貼
彭士瑋 2015-07-13 20:56:41
請求@ Che Hung Wang 大大支援 > <"
Miz Yeh 2015-07-13 20:59:03
覺得主要問題在出來的量較少,容易牽絲;先前用廠商附的調到好是擠出較多量然後被噴頭壓扁,現在變成量太少沒東西可壓扁 >.<
Che Hung Wang 2015-07-13 21:04:23
有預熱嗎?每個料的特性可能有些不同。我會建議貼紙膠帶,再加上膠水,這樣可適用比較多的材料。
Miz Yeh 2015-07-13 21:06:26
預熱是加溫到預期溫度就算,還是說要維持在目的溫度多久才算預熱完成
Miz Yeh 2015-07-14 16:07:27
後來發現是我自己換線材的方式錯誤,詳見本文
李嘉祥 2015-07-15 00:22:26
換線材.是要先加熱到擠出的熱度後.再抽出嗎?
Miz Yeh 2015-07-15 11:28:16
我試過這個方法但是抽不出來,原因是在加熱室裡的線材長這樣,螺旋狀用盡吃奶力氣也拔不出來
Miz Yeh 2015-07-15 11:29:10
所以我是打開這個才拿出來,輕鬆寫意
李嘉祥 2015-07-15 11:32:39
用板手轉開喔??.廠商建議不要拆裝這裡說 不過看你的照片.材料前面擠成一團了.要往回抽出也不可能. 所以拆鐵氟龍管.往擠出方向.才能取出了~ (這樣應該是在無加溫的情況下拆的吧!)
Miz Yeh 2015-07-15 11:33:55
對是用板手轉開,我印象沒錯的話廠商是說非專業人士不要把白管抽出來,我這樣應該不算他說的:D
Jackson Li 2015-07-15 12:01:29
沒錯,非專業人士不要把白管抽出來,一般情況,拆了幾次就壞掉了!
李嘉祥 2015-07-15 17:36:49
我今天也換線材了.步驟如下提供參考. 1.先預熱噴頭至PLA內定190 2.手動E軸(擠出馬達).轉至負值.確認線材有往外退 3.等線材脫離擠出頭.就可以一手壓擠出結構的鋁件.鬆開與馬達齒輪的接觸.接著一手將剩餘的線材抽出. 4.接著放入新線材.先手動往前推.到推不動. 5.放開鋁件.讓擠出馬達齒輪咬住線材 6.調整E軸往前推進 7.等前一次的餘料全部擠出後.即可.
Jackson Li 2015-07-15 22:50:35
寫的真仔細,好棒。對新手很有用。
Kevin Chen 2015-07-15 22:57:22
退線的基本原則是先推後拉喔~因為PLA熱熔融後會膨脹,直接往後抽是抽不出來的,應該要先往前推讓它把膨脹處繼續熔融後接著快速往後抽出
Jackson Li 2015-07-15 23:00:56
賣我小三的廠商,也是跟 Kevin Chen 說的一樣。
李嘉祥 2015-07-15 23:15:26
恩.我想重點應該是要加熱.只要融了.才拉的動. 往前推應該是可以確定溫度已達標.可以順利擠出.
Miz Yeh 2015-07-16 12:27:16
後來我發現像我那樣拉出來呈現螺旋狀是不正常的,判斷應該是溫度不夠,擠料機又一直推才變成那個樣子;所以 李嘉祥 和 的 Kevin Chen 說的那樣才是正解,萬一拉不出來就是在告訴我們溫度不足了
原文網址 Jackson Li 2015-07-13 07:11:15
印了三角錐,請問怎麼調?我印出來好多牽絲呀! # DexterNewMaterials
Jackson Li 2015-07-13 07:13:02
附上我的參數
Jackson Li 2015-07-13 07:14:06
再來一張
陳志瑋 2015-07-13 07:30:50
Distance 改成2.0試試看
Jackson Li 2015-07-13 07:50:35
回抽長度不是要大一點嗎,為何反而改成2.0?等一下試試。
陳志瑋 2015-07-13 11:06:14
不知道...我買機器的老闆講的 他說最多不能超過3...速度也太快~改40 這樣應該會好很多
Jackson Li 2015-07-13 12:13:18
那個速度?列印速度,我是設定30(在基本設定),回抽速度,我是設定90(再回抽長度上面那一欄)。我的想法是,列印數度要慢,回抽速度要快。不知對不對?
Jackson Li 2015-07-13 12:14:16
我用的材料是團主公司的金色PLA。
陳志瑋 2015-07-13 12:23:04
回抽速度太快 改成40就好了
Jackson Li 2015-07-13 20:37:41
災情報告,回抽速度改成40了,還是一樣!40往上調嗎?
彭士瑋 2015-07-13 20:58:02
http://diy3dprint.blogspot.tw/2013/10/diy-3d.html
陳志瑋 2015-07-13 20:59:19
有照?
彭士瑋 2015-07-13 21:03:52
有倒抽5mm 速度10/mms,也有0.4mm,20mm/s
Jackson Li 2015-07-13 21:55:10
Jackson Li 2015-07-13 21:55:45
我先用0.4mm,20mm/s,試試再回來報告!
彭士瑋 2015-07-13 22:11:16
陳志瑋 2015-07-13 22:32:57
彭士瑋 2015-07-13 22:33:57
陳志瑋 還沒改善拉 你還可以出力!! 你不是上山和某大師學了一兩手真傳了嗎 QAQ
Jackson Li 2015-07-13 22:35:10
更慘,我停下來改用倒抽5mm 速度10/mms,再試。
陳志瑋 2015-07-13 22:40:48
好怪喔
Che Hung Wang 2015-07-13 22:46:51
樓主要不要直接用別人切好的檔印看看。
Jackson Li 2015-07-13 22:47:55
好呀,誰的可以提供一下!
Michael Tang 2015-07-13 22:51:40
拉丝现象,可以把回抽距离调高点
Jackson Li 2015-07-13 23:22:11
有改善了,但是還有渣渣。我打算倒抽4mm 速度10/mms,再試,各位大大有沒有建議的?今天印到這兒,改天繼續。
Jackson Li 2015-07-14 22:09:19
倒抽4mm 速度10/mms,情況一樣,失敗。改用倒抽7mm 速度70/mms 好很多,不過還有四條牽絲及小溢料。如下圖
Jackson Li 2015-07-14 22:13:10
陳志瑋 2015-07-14 22:53:30
看來料不同 數據也差很多…
李嘉祥 2015-07-15 00:57:11
是阿.不同料.最佳參數也不一樣喔~
Jackson Li 2015-07-15 08:21:55
請教,表面小溢料,要改那個參數?大概改成多少?
李嘉祥 2015-07-15 09:49:09
直覺猜測 若是噴頭出口移動過程中溢料=>回抽參數 若是擠出後感覺擠多了=>調整擠料重疊的比例 當然.噴頭的溫度也會影響.可以試著升溫或是降溫看看.
Jackson Li 2015-07-15 12:04:27
謝謝,我再改看看。
Jackson Li 2015-07-16 22:43:37
Jackson Li 2015-07-16 22:43:47
李嘉祥 2015-07-16 22:44:11
好很多耶~.讚
Jackson Li 2015-07-16 22:45:29
這調成這樣,算OK嗎?算幾分?
Che Hung Wang 2015-07-16 22:46:37
很棒。可以開始測試更難的了。
李嘉祥 2015-07-16 22:47:26
參數..參數.....嘿嘿~
Jackson Li 2015-07-16 22:47:39
事實上,還有最尖端,我覺得GG。這兩天就只調溢膠及牽絲。做了好多個三角錐!
Jackson Li 2015-07-16 22:49:51
Jackson Li 2015-07-16 22:50:20
Jackson Li 2015-07-16 22:52:04
團主家的料,常溫環境。
Jackson Li 2015-07-16 22:59:25
測試品大集合,像是在擺魔法陣一樣。
李嘉祥 2015-07-16 23:01:30
202度..嘿嘿~我今天也是測到202度比較順. 內壁40外壁30.填充60(我比較急性子.都調快一些)
Jackson Li 2015-07-17 18:38:37
今天同樣條件印的結果,唉!應該還是不到85,是不是還是不及格?
討論主題
全不選 主題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