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Andy Chu 2015-07-30 21:49:19
今天一項物件印了4次,皆失敗,鬱卒。 每次都印一會,一旦移動快速就發生積料,移動時噴頭一直與成型的物件上刮與撞擊,每每平台間隙就跑掉了,每次重新校正平台,結果都是一樣。 本以為是否機器失真了,結果再次試印之前印過過完成的檔案,却全很ok,真是不解呀!
Kuan-Hsien Li 2015-07-30 22:45:29
Z軸不太穩嗎??
Andy Chu 2015-07-30 22:57:52
Z軸沒有不穩喲!三軸都固定的很好
林佑臻 2015-07-30 23:01:30
放個圖吧
Andy Chu 2015-07-30 23:13:20
很抱歉,都在一開始不久印到一半就按下reset停機了,下次會記得拍下記錄,或許明天再試一次。
Bou-yu Chen 2015-07-30 23:22:19
有沒有可能是物品檔案損毀?
李嘉祥 2015-07-30 23:35:29
擠出過多?..檢查一下切片軟體參數.
Andy Chu 2015-07-30 23:35:59
不會喲!檔案都是我自己轉的,還重新以不同的支撐方式來測試,結果都有相同問題。
Andy Chu 2015-07-30 23:38:52
嘉祥兄,我有想過您提的問題,但會因為同樣的擠出量但在不同物件上有不同的結果嗎?
李嘉祥 2015-07-30 23:39:52
所以同設定.印其他件是OK的嗎?
李嘉祥 2015-07-30 23:41:26
同設定.如果3D物件的複雜度差異大時...是會有不同結果喔~
Andy Chu 2015-07-30 23:46:18
是的,印之前ok的物件還是ok. 那有可能如嘉祥兄所說嘍!確實我有問題的物件,複雜度高些
Kevin Lan 2015-07-30 23:50:24
麻煩貼一下是什麼物件囉, 最好是有參數跟用什麼切片軟體.
Andy Chu 2015-07-30 23:52:04
嗯!下次會記得。 我使用CURA來做切片。
Kevin Lan 2015-07-30 23:53:20
噴頭一直與成型的物件上刮與撞擊, 通常就是列印件邊緣翹邊才會撞到. 所以這邊很多人都換成另一種自己列印的風罩了, 因為要吹列印散熱的話, 原廠的設計幾乎是沒用的.
原文網址 李嘉祥 2015-07-30 16:51:41
昨天手滑..買了一顆4公分的"磁浮軸承"風扇.. 今天到手了..心得是 1.這麼小的風扇.風力是原本的好幾倍大 2.同樣的.沒想到噪音也是(風切聲...因為據說8000轉以上) 3.注意到耗電流..也是好幾倍....
Kevin Lan 2015-07-30 17:38:41
我的是雙滾珠軸承的,電流好像是0.8a的様子?
Miz Yeh 2015-07-30 17:48:05
要更新原本的喉管散熱嗎?
李嘉祥 2015-07-30 18:13:48
恩.想改風扇罩吹喉管.不吹噴頭... 家裡的第三團機台.感覺升溫有點慢.
李嘉祥 2015-07-30 18:15:24
12V 1.6W 這樣是幾安培?(之前看成安培.覺得很耗電)
李嘉祥 2015-07-30 18:27:17
剛查了一下.1.6W/12V=0.133A(有這麼低嗎??) (小七附的是12V 0.1A)
Miz Yeh 2015-07-30 19:38:06
差不多就是這樣,家用風扇都還沒到這個電流(指1.6A)
彭士瑋 2015-07-30 20:54:30
可以調整PID的值,不過怎麼調我就有點忘記了 記得是可以設定幾循環 他會有最佳的Ki Kd等數值
Kuan-Hsien Li 2015-07-30 21:04:28
PID是指噴頭的控制嗎?? http://diy3dprint.blogspot.tw/2013/08/marlin.html
Kevin Lan 2015-07-30 21:16:58
PID? 說來話長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PID%E6%8E%A7%E5%88%B6%E5%99%A8 http://www.yuyou.com.tw/article.asp?sn=68
Kevin Lan 2015-07-30 21:50:56
更正一下,回家看了, 0.45A...
Sop Huan 2015-07-30 22:08:52
PID是要開好幾個學期的課的阿...
Kuan-Hsien Li 2015-07-30 22:36:40
我只是在問說那是在控制噴頭還是風扇的 因為一開始是在說磁浮承軸風扇 好歹我以前也修過控制系統 雖然是低空掠過XD
Kevin Lan 2015-07-30 22:43:01
應該是指噴頭的溫控部份啦.
原文網址 林佑臻 2015-07-29 23:52:40
野人獻曝一下,這是我y軸皮帶的綁法。 1.齒對齒折起來比較不會滑。 2.中間束線帶可以再收縮變很緊(但比較建議對底端滑輪拉遠來拉緊)。 3.z型穿孔可以盡量讓皮帶降低(雖然我覺得這個高度誤差沒有很大) 額外好處:如果你很龜毛不想要剪短皮帶,可以犧牲便宜的束線帶XD
李嘉祥 2015-07-30 00:03:03
這綁法與我的滿版列印有異曲同工之妙. 想滿版列印.皮帶固定法很重要.
林佑臻 2015-07-30 00:05:47
其實就是因為為了把滑輪換邊所以才拆下來才順便拍下面的樣子XD 之前是實驗,目前覺得這應該ok才公佈
Che Hung Wang 2015-07-30 06:56:58
謝謝分享。請問這種皮帶台灣買的到嗎?
Kevin Lan 2015-07-30 10:04:41
皮帶台灣當然買得到,找 GT2 或 2GT 規格的皮帶,6mm寬的。DIY的3D印表機幾乎都用這種皮帶,所以賣3D印表機零件的應該都有。
Che Hung Wang 2015-07-30 10:08:55
感謝.
李嘉祥 2015-07-30 10:18:13
價錢也蠻亂的. 最便宜有看到~6~7元..貴得有10幾20的(每10公分)(多半分大陸.台灣.日本貨)
Kevin Lan 2015-07-30 15:51:19
有空我會把我買的白色皮帶(號稱PU材質+鋼絲)裝起來試試吧,最近沒印什麼東西老是在拆拆裝裝... 這種東西沒多少錢還是想辦法找日製的,不然至少大廠製的比較好。
姜信宏 2015-07-30 16:14:02
原文網址 李嘉祥 2015-07-29 15:31:18
挑戰滿版列印..請小心服用. 使用前務必先確認平台安全. 建議看看就好.不要真的印..避免機台損壞.
Ally Yao 2015-07-29 22:38:45
想印、但、還真的會有點怕怕~哈哈哈哈
李嘉祥 2015-07-29 22:41:14
想印.先用LCD移動噴頭.看能不能"順暢"到達Y150mmX130mm. 這是第一關
李嘉祥 2015-07-29 22:42:18
基本上.按照原廠安裝的..應該沒辦法.
Ally Yao 2015-07-29 22:45:43
嗯嗯嗯嗯、那還是要先按你的安裝後再印!!!
原文網址 李嘉祥 2015-07-29 15:25:19
挑戰證明平台可印130*150mm.(滿版列印..圓弧是為了閃固定夾) 但是官方原本的硬體安裝設計是辦不到的.....
FU Genie 2015-07-29 15:33:46
小弟眼拙,請問與原廠的設計哪裏不同?
李嘉祥 2015-07-29 15:34:29
一言難盡..都在照片看不到的地方.(其實已經有看到一點點啦.X軸滑輪反裝)
林佑臻 2015-07-29 15:36:10
太神了! 跪求教學文
王文彬 2015-07-29 16:13:00
X及Y軸的滑輪接長嗎?
李嘉祥 2015-07-29 16:14:31
全部用原材料即可
陳瑞隆 2015-07-29 17:12:14
原本x軸前面是兩顆螺絲,後面一顆,把前後反過來裝,是這樣嗎?
李嘉祥 2015-07-29 17:17:19
原本的滑輪組.擋住噴頭移動了.. 把滑輪組所有螺絲反裝後.裝到X軸另一面即可.
解國良 2015-07-29 18:06:57
我是用強力磁鐵黏住平台,板子上也黏,就不需要擔心會撞到了
李嘉祥 2015-07-29 18:07:48
解國良 磁鐵不錯喔!列入我下一步改良清單..有沒有圖說可以參考下~
解國良 2015-07-29 18:19:17
之前拆過一些舊光碟機,裡面就有強力磁鐵
解國良 2015-07-29 18:19:54
裝好後
李嘉祥 2015-07-29 18:22:59
所以是直接磁鐵對吸對吧. 磁鐵是用什麼固定.三秒膠嗎?
解國良 2015-07-29 18:24:14
我記得書局就有賣汝鐵硼磁鐵,大概20來塊一個吧,比我這拆來的大的多,不過我這印了n盤了,沒問題
解國良 2015-07-29 18:24:29
對,用三秒膠
解國良 2015-07-29 18:26:43
建議買四方型的,黏的時候不要都擺的太正,轉點角度會讓檯面吸附的更穩
李嘉祥 2015-07-29 18:30:42
對耶.我原本還在想.磁力水平方向是最弱的.. 怕萬一快速列印時平台會"微"移動 但您說利用不規則角度排列.這樣應該就能有效提高穩定度了.
姜信宏 2015-07-29 21:14:13
Ally Yao 2015-07-29 22:34:32
哇!!!!
解國良 2015-07-29 22:59:19
玻璃檯面吸上去後我試過用力拽也拉不動,只覺得連底座都跟著被我拉動,印完要整片取下來要用雙手由下往上頂才能取下,這樣強度應該是很夠了
嗑清冰 2015-07-30 10:11:35
解國良 大大,可否請教玻璃檯台是磁性玻璃還是含金屬成分?! 好買嗎?!
林佑臻 2015-07-30 10:21:17
看起來就是壓克力板和玻璃各黏一塊磁鐵(第一張圖)
李嘉祥 2015-07-30 10:38:57
改完後.如果想繼續用夾子.建議平台範圍設定120x150x100. 要更安全.X可以設115..絕對不會撞到夾子
林佑臻 2015-07-30 10:42:07
什麼時候有人可以改韌體解放z軸的10cm XDDDD
李嘉祥 2015-07-30 10:43:09
第三批有神秘大禮了.不過不知道有沒有人在進行修改了? (頭兩批可以發MAIL詢問團主喔)
李嘉祥 2015-07-30 10:45:46
對了..說到解放. 由於韌體限制120*150*100. 當我把120*150的3D放入Cura裡...他是不給切片的.. 不得以只好把平台範圍設成 122*152*100 就可以順利切片 列印時又發現問題.因為韌體限制尺寸.所以超出範圍的部分. 是直接被刪除了. 所以可以發現有兩邊的厚度縮減了....這其實是韌體限制的關係.
周書弘 2015-07-30 11:23:18
我這邊實測大約長度過147mm,列印就會被砍掉邊緣,想印Z3手機殼都沒辦法(148.7mm)
周書弘 2015-07-30 11:25:06
不過我這台是直接去淘寶訂的,所以應該拿不到新韌體
解國良 2015-07-30 11:30:13
嗑清冰 我的玻璃檯面就是ㄧ般的大方鏡,那個在書局或10元店都有賣
原文網址 Pizg Chen 2015-07-29 00:01:45
組裝問題: 1. 步進馬達同步輪固定用六角螺絲全都缺,一顆也沒。 2. 請問圖一的螺絲是用多大的? 紅色圓柱體名稱? 3. 請問圖二上方的螺絲是用多大的?
曾義 2015-07-29 00:06:57
曾義 2015-07-29 00:09:28
曾義 2015-07-29 00:10:13
沒附在同步輪內嗎?
Pizg Chen 2015-07-29 00:12:29
感謝提醒,我再仔細找找有沒有在同步輪內
李嘉祥 2015-07-29 03:16:47
我的同步輪.的六角也只剩一顆..正常應該兩孔各一顆
彭士瑋 2015-07-29 07:52:41
彭士瑋 2015-07-29 07:52:55
原文網址 Yow Wu 2015-07-28 14:06:43
這兩天印的時後遇到的問題 1.有沒有人和我一樣,遇到內孔的時後尺寸都會比較小,印啊愣也是這樣(這樣裝不下去啊XD) 2.同時間印的相同物件,左邊有出線虛線右邊則沒有,真不知要怎麼調整
David Liao 2015-07-28 14:12:38
內孔尺寸小很正常XD直接用鑽頭擴孔吧 配合件裝不進去一方面是設計者沒考慮到列印公差一方面是機器的精度問題,比如說我的I3畫配合件gap要抓到單邊0.15mm,動件要抓到0.25單邊甚至更大,供參考
Yow Wu 2015-07-28 14:53:59
對啊!小孔還可以處理,若是不規則形及大孔就麻煩了~
陳志瑋 2015-07-28 19:55:24
我目前直徑是大0.4mm 提供參考看看!!
Yow Wu 2015-07-28 20:12:02
外徑還是內徑呢??
原文網址 李嘉祥 2015-07-28 11:54:27
第三波缺件回報
目前還沒組完.但發現一顆步進馬達的同步輪少了一個固定6角螺絲.
李嘉祥 2015-07-28 12:10:54
(教人組真的慢很多.而且要有耐心啊~哈)
彭士瑋 2015-07-28 12:37:12
把拔真厲害~ 有種獅子交小獅子狩獵的感覺
曾義 2015-07-28 12:43:06
加油~
姜信宏 2015-07-28 12:44:50
我還沒組,打開看到就怕了…今天有空試試
李嘉祥 2015-07-28 13:16:07
加油.成功都是由錯誤中累積的.
Vito Dai 2015-07-28 22:06:10
我的平台他給螺絲孔沉入的地方打反了,是在底部,導致螺絲鎖起來會凸出來……暫時先這樣鎖,等繼續組裝,組好了再找看看有沒有機器自己打一下洞
彭士瑋 2015-07-28 22:07:29
連下面的平台都反裝如何? 我剛剛看了一下他應該可以反裝
Vito Dai 2015-07-28 22:11:38
反裝平台會變這樣QQ
Vito Dai 2015-07-28 22:12:54
唷唷,你應該是指滑輪的平台,搞不好說裝反了,我研究看看,謝謝
Vito Dai 2015-07-28 22:21:04
看來是我眼花,底部的組反了……,感謝
彭士瑋 2015-07-28 22:21:36
讚!
Vito Dai 2015-07-28 22:23:21
剛剛發現底部的馬達也裝反了,應該是小顆的………還好發現的早一起拆
原文網址 Andy Chu 2015-07-28 00:49:32
如此皮帶是否太鬆?
Kuan-Hsien Li 2015-07-28 00:53:01
印印看有沒有異常
Andy Chu 2015-07-28 00:53:44
目前為止是沒有異常。
李嘉祥 2015-07-28 00:55:07
手動推平台.注意不進馬達這邊的皮帶有無變形(變緊或鬆弛). 不管前進或後退.緊度只要不會變形即可....也不用逼太緊.
Andy Chu 2015-07-28 00:57:22
其實剛裝好是緊的,但是經過了幾次滑動就變現在這樣了,但印製過程是也沒事,也正常
李嘉祥 2015-07-28 00:57:52
還有皮帶末端務必以皮帶齒互扣.才不會很快變鬆
Andy Chu 2015-07-28 00:59:08
嗯。
李嘉祥 2015-07-28 01:00:21
如果皮帶齒已互扣.印幾次後還是會鬆. 就是調節滑輪與鋁擠鎖不夠緊.或是步進馬達與鋁擠鎖得不夠緊
Andrej Andryi 2015-07-28 02:00:33
in english please, what to do with this problem?
Andriy Chortya 2015-07-28 03:23:04
You can install Facebook translator plugin :) I think they are saying that the belts and not tight enough. And you can pull the motor or other side. There was a video posted some time ago how to tighten the X and Y axis.
彭士瑋 2015-07-28 07:09:37
you got the point!!
Kevin Lan 2015-07-28 09:56:59
那個絕對是太鬆了!會造成水波紋,請務必想辦法拉緊囉。
原文網址 Ching Lee 2015-07-27 19:26:31
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噴頭的堵塞嗎??
彭士瑋 2015-07-27 19:32:32
還沒堵過,加熱時一定要確保加熱風扇有開
Ching Lee 2015-07-27 21:53:21
是有開
Ching Lee 2015-07-27 21:53:48
但是還是有這樣的問題
彭士瑋 2015-07-27 21:55:14
CR-7嗎?聽說裡面鐵氟龍可能要喬一下
Ching Lee 2015-07-27 21:57:45
鐵??
Kuan-Hsien Li 2015-07-27 22:08:06
不是鐵 白色那種很滑的材料叫鐵氟龍 是外文的音譯 應該跟鐵沒啥關係
Kuan-Hsien Li 2015-07-27 22:09:30
http://diy3dprint.blogspot.tw/2014/01/blog-post.html
Ally Yao 2015-07-27 23:30:56
我有堵過、是因“噴頭的距離和底板太近+木頭紋材料”所導致的。所以用的材料也要注意一下下^^
Ching Lee 2015-07-28 12:34:21
嗯嗯
討論主題
全不選 主題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