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Spidermaker 3D filament 造訪社團 » 噴嘴

原文網址 Shih-Yen Lo
2019-11-20 22:18:27

[PETG] 測試料:好印好後加工,一般打樣的好選擇

前陣子收到的 PETG 測試料終於印出來了,是用敝公司開發的產品比對,後方白色的是 ABS 射出的量產版。在列印的過程中沒有產生臭味,連續印了 3 天 (照片中的兩支刀柄是一起印出來的,大概需要1天) 也沒有發生堵料的狀況。

列印的機器是 Infinity X1 Pro,用 0.2 口徑的噴嘴印,層高 0.08,噴嘴 255 度,熱床 85 度不封箱。

這個檔案我用盡各家的料大概印了上百次,這款料大概是我目前在鑽孔的時候手感最好的,軟硬適中且鑽頭削出的毛削平滑。表面質感就是0.08層高的樣,跟一般 PLA 的感覺差不多,指甲刮過去也會有痕跡。值得一提的是刀尾的塞子由於公差沒有調好,裝起來後拔不下來,用鉗子硬拔的時候時候直接裂開,發現裂開的斷面是光滑碎裂,表示層跟層之間接合的不錯。

簡單的說就是個不遮瑕但適合印組裝零件的好料。
(所以後來又添購了七卷,外加三卷 PLA)

高北熊
2019-11-20 22:20:32

Kevin Chen
2019-11-20 22:48:18

Shih-Yen Lo
2019-11-20 23:19:32

Killbee Chung
2019-11-21 02:36:47

崇義
2019-11-21 07:05:20

崇義
2019-11-21 07:43:43

高北熊
2019-11-21 08:09:13

Shih-Yen Lo
2019-11-21 18:54:00


原文網址 張辰謙
2019-11-07 09:58:17

早安! 前幾天買了透明的petg試印看看 使用0.6mm噴嘴

但發現外層的兩層殼黏不起來

請問該怎麼調整呢?

我用的切片軟體是PrusaSlicer.

謝謝 : )

Kevin Chen
2019-11-07 12:19:09

張辰謙
2019-11-07 12:28:18

張辰謙
2019-11-07 12:29:14

Kevin Chen
2019-11-07 12:37:54

張辰謙
2019-11-07 12:55:57

張辰謙
2019-11-10 10:50:44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9-09-23 20:16:07

近期一忙就把分享國際3D列印展的亮點給擱置了,不過發現沒有忙完的一天,還是抽空繼續好了

來逛3D列印展的版友有注意到這台嗎?這台2017年在KS發表時也是令人讚嘆的設計概念,斜45度角的噴嘴,單邊無限延長的列印體積,流水線的連續生產概念,真的是令人心動啊!不過好像沒什麼人注意到?

介紹影片:
https://youtu.be/m0JZCo_hDow

# Blackbelt

陳昶亦
2019-09-23 20:25:44

Mesak Chuang
2019-09-23 20:26:05

Raven Cheng
2019-09-23 20:30:27

Kevin Chen
2019-09-23 20:35:34

Kevin Chen
2019-09-23 20:40:28

Mesak Chuang
2019-09-23 20:41:00

Kevin Chen
2019-09-23 20:48:57

Mesak Chuang
2019-09-23 20:51:16

黃宇軒
2019-09-23 22:17:51

Kevin Chen
2019-09-23 23:28:51

黃宇軒
2019-09-24 21:21:57


原文網址 Kevin Lan
2019-08-15 21:05:21

第一次挑戰軟料就直上30D !

還印一個很難印的皮夾!!

擠出量應該可以再加大! 另外下次印會改用0.6mm噴嘴來試看看.
以一台399美金, 大約是Original Prusa i3一半價位的機器, 算可以了.

Kevin Chen
2019-08-15 21:06:24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9-08-15 21:07:20

Kevin Lan
2019-08-15 21:08:28

黃宇軒
2019-08-15 21:18:36

Tim Hsu
2019-08-15 21:23:14

Kevin Lan
2019-08-15 21:25:14

Kevin Lan
2019-08-15 21:26:34

Boon Kheng Tang
2019-08-15 22:09:56

程建鈞
2019-08-16 11:34:06

Weiting Lin
2019-08-18 08:03:33


原文網址 Kevin Lan
2019-07-23 09:06:48

蜘蛛家的消光料果然名不虛傳啊~
這個是 黃巽甫 讓我用我的機器挑戰看看的, 這也是第一次用蜘蛛家的線材(之前買了放著還沒機會拆來用).

使用Cetus3D(最近的主力機), 用最佳品質(層高不明, 因為沒得選), 0.4mm噴嘴列印.

檔案丟進切片軟體, 修正一下大小(英吋跟公分), 按下列印. 印完拆掉支撐(支撐是軟體自動產生的), 完全沒有任何打磨後製就已經是這樣子了!!!

照片看得出有點紋路是因為我用檯燈強光直射再放大拍的, 實物在一般光源下根本看不太出什麼層紋.有白色紋路的部份是支撐拆掉的痕跡, 拆支撐也很容易, 不太會有一般PLA線材可能有機會把列印件拆壞的問題(在考慮到支撐那麼滿的情況下).

看到這樣的結果讓我對蜘蛛家的線材拿來列印公仔很有信心!

Kevin Chen
2019-07-23 09:15:40

張辰謙
2019-07-23 09:52:08

Kevin Lan
2019-07-23 11:36:58

蘇恆誠
2019-07-23 16:23:24

黃巽甫
2019-08-12 13:10:53


原文網址 王智立
2019-06-18 10:23:25

2019-06-11 Spidermaker 40D 軟料體驗分享

機型:CR-8 原廠遠端擠出

軟體:Cura 3.6

噴嘴:0.4mm

層厚:0.2mm

速度:全時 15 mm/s ,回抽無

溫度:225℃

擠出量:100%

熱床:55℃

風扇:100%

40D 與 30D 相比,材質印出後表面相對的細緻光滑,線材硬一點列印速度可以加快到 15mm/s~18mm/s 。不像 30D 線材在鐵氟龍管內與管壁的磨擦力會嚴重影響列印速度。 40D 列印難度與一般市售 TPEE、TPU 相同,好操作。但是請特別注意軟料列印因為材質本身散熱較慢,容易有熱堆積的蹺曲產生,一定要注意列印件的散熱與平台打底邊緣的大小。下方有失敗照片。

每款機器能力不同,建議適時加大模型邊緣面績。

這回測試就拿來做維修品列印。將家中推車的 PU 腳踩墊重新採圖,用 40D 的測試線來做維修品。

以下請看圖說故事。

Gary Yen
2019-06-18 10:38:49

王智立
2019-06-18 10:46:59

王智立
2019-06-18 10:49:52

Roy Shen
2019-06-19 14:10:56


原文網址 王智立
2019-06-06 00:15:52

2019-06-05 Spidermaker 30D 軟料體驗分享

機型:CR-8 原廠遠端擠出

軟體:Cura 3.6

噴嘴:0.4mm

層厚:0.2mm

速度:10 mm/s ,回抽無

溫度:220℃

擠出量:100%

熱床:55℃

30D 材質印出後有特別的軟,線材因為本身較軟,所以手握線材時表面有明顯的磨擦力。相對的線材在鐵氟龍管內與管壁的磨擦力會嚴重影響列印速度。

相較於個人常列印的明燿絕版 TPU, TPEE、昱豐 TPEE 來說, 30D 這捲料的表面磨擦力真的很明顯。因為太軟所以外殼建議在 1.2mm 以上,上頂下底厚度建議在 1.0mm 以上。

以前有說過,遠端擠出在列印軟料時,軟料在噴嘴加熱區加熱後經噴嘴流出是類似用抹的方式再做列印堆積成型。 30D 這捲料就更明顯。

噴嘴溫度上 225℃,列印速度全部統一為 10mm/s 時,線料因為等留在噴嘴加熱區過久,在流出噴嘴時會有氣泡爆裂聲。然而,在 215℃ 時反而會有線材加熱不足的料性。

以下為個人建議列印條件設定:

1. 噴嘴溫度: 220℃ ,流量: 100%

2. 熱床建議開啟 55℃ 以上

3. 遠端擠出機列印速度: 10mm/s ~ 12mm/s

4. 關回抽。

5. 開高空跑移動速度 120mm/s

6. 壁厚: 1.2mm 以上可視情況調整,0.8mm 太薄。如有特用途可能考慮

7. 上頂下底厚度 1.2mm 以上可視情況調整

8. 填充:網格填充較硬,立體十字較軟。

9. 眾多軟料對噴嘴與平台調平準度要求比 PLA 高出很多。需注意平台調平校正。

列印測試件為特殊需求人士復健用拾取輔具和常態性湯匙進食用加大握把。黃色為此回測試 30D 軟料。以 30D 的表面特性可能較適合需要抓握磨擦力大的模型。

40D 軟料待續。

王智立
2019-06-06 02:02:02

林佑臻
2019-06-06 02:13:25

王智立
2019-06-06 02:23:03

林水樹
2019-06-06 07:01:14

Otto Lin
2019-06-06 07:05:38

王智立
2019-06-06 07:45:16

Otto Lin
2019-06-06 07:48:26

陳曉澔
2019-06-06 07:54:19

王智立
2019-06-06 08:18:39

陳曉澔
2019-06-06 08:19:53

王智立
2019-06-06 08:26:52

陳曉澔
2019-06-06 08:33:25

王智立
2019-06-06 08:46:09

Chen Zimook
2019-06-06 13:19:19

林水樹
2019-06-06 13:33:15

王智立
2019-06-06 16:41:15

王智立
2019-06-06 16:41:26

Chen Zimook
2019-06-06 19:59:48

王智立
2019-06-06 20:18:05

Efun Lai
2019-06-08 15:26:35

王智立
2019-06-08 15:36:22


原文網址 Zhe Hao Lin
2019-05-30 10:05:40

軟料體驗分享 Ender3

軟體simplify 3D

同一個Gcode參數下去印30D,40D
噴嘴:0.5mm
層厚:0.15mm
速度:30D 放到10 mm/s, 40D維持20mm/s沒問題
不回抽,不支撐
溫度:30D 220度, 40D 230度

擠出量:1.05
熱床:65
————————
Ender3 印30D,20mm/s速度,第一層都沒問題,但是第二層之後就會開始卡,線才會被扭曲。可能是因為我用MK8金屬擠出機的部分,他的擠出輪是外凸不像是Atom 用內凹的,造成扭力上太大去扭曲線材。一直到速度放慢到10mm/s 才能穩定的列印。 如果是我就會建議切片還是10mm/s,到機器端再去逐漸增加速度,不然以10mm/s來說,測試的摩艾30D印了大約3小時,40D的回到20 mm/s 約2小時左右。
—————————
《溫度》
線材溫度30D我用220度,主要我是以觀察第一層擠出時線跟線的連結情況下去調整,我發現220度可以讓我的第一層兩條線之間剛好沒有縫隙。40D的部分在220度列印上,就會出現兩條線距離有縫隙,逐漸提升至230度,同時流量稍微加大至105%左右,那線材得黏合度,有不錯的改善。
—————————
細節上,可以看到30D和(100%流量)與40D(105%流量) 105%有明顯地去補齊起點跟終點的微小間距,改善列印品質。

------------------------

都以40D來做對比得話,以ATOM3來說在側邊耳朵或中間懸空鼻子,有一點線冷卻速度不夠快的感覺,但整體細節都不錯。Ender3可能因為噴頭是0.5mm(線寬0.6mm)且層厚是0.15mm 所以在這種懸空表現上是有明顯改善,其他細節上也不輸ATOM印出來的。

整體來說這個線材,對於一個新手的使用上的方便度是有的,畢竟參數上不會太過於複雜,穩定度也不錯,再不回抽的情況下,牽絲的部分沒有很明顯(當然也有可能是摩艾屬於簡單模型,且單一不是兩個,噴頭移動沒有太大),機器方面,兩台非近端擠出的機器都可以完成列印,這樣對於CR系列使用者是蠻方便的。

Kevin Lan
2019-06-02 15:24:23

Zhe Hao Lin
2019-06-18 11:51:31


原文網址 Zhe Hao Lin
2019-05-29 19:44:28

第一波軟料體驗分享 Atom 2.5FX
綠色是30D ,藍色 40D

同一個Gcode參數下去印30D,40D
軟體simplify 3D
噴嘴:0.4mm
層厚:0.2mm
速度:20 mm/s
不回抽
溫度:215
熱床:65
————————
一開始我有先用我的ender3 下去印,不過跑到第二層的時候擠出就會出問題,調整不少參數還是沒克服。所幸先用Atom來印看看,不得不說 對Atom來說沒什麼挑戰的感覺,預想的參數沒有再調整第二、第三次。
結果看起來整體來說印出來的效果是不錯的,以摩艾來說,懸空的耳朵那沒有支撐成型是很好的表現。
—————————
《溫度》
線材溫度我用215度,不是包裝上面建議的200度,我這邊是以先將噴頭加熱至200度,然後手動慢慢的去旋轉擠出機,來看擠出量,以5度慢慢往上加,去感受擠出旋鈕力道,跟噴頭出料情況,我自己個人感受順暢度在200度稍有點阻力感,慢慢提升至215-220之間,擠出順暢度有明顯的改變。
—————————-
我剛入3D列印一年左右,這也是第一次使用軟料來列印,因此不像板上的高手們有豐富的經驗跟改機調整過的機器,但以我到現在的經驗來說,這個軟料我覺得算很簡單的,比起我在調ABS的時候,參數也是以現有PLA參數下去改上述的部分。
《手感方面》我比較喜歡30D的柔軟度,有種療癒的感,40D就會稍嫌有點硬。
《韌度方面》兩者的表現都還不錯,沒有擠壓破裂的情況發生。
《黏著度方面》因為我以頂層為3層左右,加上沒有任何填充所以可以看到頭頂的黏著度沒有很穩固,擠壓的方面會有空隙產生,但放開後又會回復本來形狀。

下回會試著分享Ender3 的參數跟調整方式,如果能成功的話!

Kevin Chen
2019-05-29 19:59:20


原文網址 陳學建
2019-05-15 15:08:46

跑步中的小犀牛是用消光鐵灰印的,使用的機器是upbox。我因為想印一個可以放口袋的小東西,所以改用0.2的噴嘴來印。印起來的效果很不錯,也很順利。up系列的機器通常只能用ABS印,這一陣子我在upbox使用消光系列材料來列印東西,完全沒有遇上卡料的問題。現在我應該能確認這兩邊的材料與機器是可以相容。

Johnson Yeh
2019-05-17 02:02:32

陳學建
2019-05-17 08: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