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SPLAY 3D 建模
  • 3D列印服務
  • #maker+t=market
  • 1
  • 2
  • 3

Spidermaker 3D filament 造訪社團 » 填充

原文網址 王智立
2019-06-06 00:15:52

2019-06-05 Spidermaker 30D 軟料體驗分享

機型:CR-8 原廠遠端擠出

軟體:Cura 3.6

噴嘴:0.4mm

層厚:0.2mm

速度:10 mm/s ,回抽無

溫度:220℃

擠出量:100%

熱床:55℃

30D 材質印出後有特別的軟,線材因為本身較軟,所以手握線材時表面有明顯的磨擦力。相對的線材在鐵氟龍管內與管壁的磨擦力會嚴重影響列印速度。

相較於個人常列印的明燿絕版 TPU, TPEE、昱豐 TPEE 來說, 30D 這捲料的表面磨擦力真的很明顯。因為太軟所以外殼建議在 1.2mm 以上,上頂下底厚度建議在 1.0mm 以上。

以前有說過,遠端擠出在列印軟料時,軟料在噴嘴加熱區加熱後經噴嘴流出是類似用抹的方式再做列印堆積成型。 30D 這捲料就更明顯。

噴嘴溫度上 225℃,列印速度全部統一為 10mm/s 時,線料因為等留在噴嘴加熱區過久,在流出噴嘴時會有氣泡爆裂聲。然而,在 215℃ 時反而會有線材加熱不足的料性。

以下為個人建議列印條件設定:

1. 噴嘴溫度: 220℃ ,流量: 100%

2. 熱床建議開啟 55℃ 以上

3. 遠端擠出機列印速度: 10mm/s ~ 12mm/s

4. 關回抽。

5. 開高空跑移動速度 120mm/s

6. 壁厚: 1.2mm 以上可視情況調整,0.8mm 太薄。如有特用途可能考慮

7. 上頂下底厚度 1.2mm 以上可視情況調整

8. 填充:網格填充較硬,立體十字較軟。

9. 眾多軟料對噴嘴與平台調平準度要求比 PLA 高出很多。需注意平台調平校正。

列印測試件為特殊需求人士復健用拾取輔具和常態性湯匙進食用加大握把。黃色為此回測試 30D 軟料。以 30D 的表面特性可能較適合需要抓握磨擦力大的模型。

40D 軟料待續。

王智立
2019-06-06 02:02:02

林佑臻
2019-06-06 02:13:25

王智立
2019-06-06 02:23:03

林水樹
2019-06-06 07:01:14

Otto Lin
2019-06-06 07:05:38

王智立
2019-06-06 07:45:16

Otto Lin
2019-06-06 07:48:26

陳曉澔
2019-06-06 07:54:19

王智立
2019-06-06 08:18:39

陳曉澔
2019-06-06 08:19:53

王智立
2019-06-06 08:26:52

陳曉澔
2019-06-06 08:33:25

王智立
2019-06-06 08:46:09

Chen Zimook
2019-06-06 13:19:19

林水樹
2019-06-06 13:33:15

王智立
2019-06-06 16:41:15

王智立
2019-06-06 16:41:26

Chen Zimook
2019-06-06 19:59:48

王智立
2019-06-06 20:18:05

Efun Lai
2019-06-08 15:26:35

王智立
2019-06-08 15:36:22


原文網址 Zhe Hao Lin
2019-05-29 19:44:28

第一波軟料體驗分享 Atom 2.5FX
綠色是30D ,藍色 40D

同一個Gcode參數下去印30D,40D
軟體simplify 3D
噴嘴:0.4mm
層厚:0.2mm
速度:20 mm/s
不回抽
溫度:215
熱床:65
————————
一開始我有先用我的ender3 下去印,不過跑到第二層的時候擠出就會出問題,調整不少參數還是沒克服。所幸先用Atom來印看看,不得不說 對Atom來說沒什麼挑戰的感覺,預想的參數沒有再調整第二、第三次。
結果看起來整體來說印出來的效果是不錯的,以摩艾來說,懸空的耳朵那沒有支撐成型是很好的表現。
—————————
《溫度》
線材溫度我用215度,不是包裝上面建議的200度,我這邊是以先將噴頭加熱至200度,然後手動慢慢的去旋轉擠出機,來看擠出量,以5度慢慢往上加,去感受擠出旋鈕力道,跟噴頭出料情況,我自己個人感受順暢度在200度稍有點阻力感,慢慢提升至215-220之間,擠出順暢度有明顯的改變。
—————————-
我剛入3D列印一年左右,這也是第一次使用軟料來列印,因此不像板上的高手們有豐富的經驗跟改機調整過的機器,但以我到現在的經驗來說,這個軟料我覺得算很簡單的,比起我在調ABS的時候,參數也是以現有PLA參數下去改上述的部分。
《手感方面》我比較喜歡30D的柔軟度,有種療癒的感,40D就會稍嫌有點硬。
《韌度方面》兩者的表現都還不錯,沒有擠壓破裂的情況發生。
《黏著度方面》因為我以頂層為3層左右,加上沒有任何填充所以可以看到頭頂的黏著度沒有很穩固,擠壓的方面會有空隙產生,但放開後又會回復本來形狀。

下回會試著分享Ender3 的參數跟調整方式,如果能成功的話!

Kevin Chen
2019-05-29 19:59:20


原文網址 林佑臻
2019-05-18 13:45:42

感謝kevin的軟料試驗,分享一下心得:
1.fdm軟料,尤其是很軟的料,越軟越難印。擠出機容易出軌。目前我還在找有沒有更適合軟料的擠出機結構。
2.擠出量最好校正一下(加大流量),我認為是軟料天生特性。
3.還有,有些軟料比較黏有些比較不黏,我到現在還不懂之間關聯。我遇過不黏的甚至可以遠端擠出機使用。
4.這次因為kevin給我一小捲,讓我有機會嘗試參數。練習4*4cm無填充四層封頂。我發現重點是風扇散熱,5000轉風扇不夠,大約一萬轉夠了。
5.還沒測試回抽參數,不過spider的還是有點黏,牽絲大概免不了。
6.另外一個我一直搞不定的是軟料的支撐,因為料軟,支撐往往會扭動。
7.硬度30d已經算是很軟的料(測試料的橘黃),灰藍青是40d。建議想玩的人要有心理準備,不像硬料可以丟下去無腦列印。

Kevin Chen
2019-05-18 17:00:50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9-05-15 14:25:30

[軟料評價示範]
我節錄一段可揭露的研發週報內容,摘要與結論我就不寫了。讓大家看看工程師日常,以及為什麼SpiderMaker推出的材料都具有一定水平的原因

*封頂能力測試
採邊長2~6 cm高5mm之空心正方體來測量不同跨距時材料的封頂能力,並以外觀是否有破洞作為依據。

*列印參數
填充:0%/列印溫度:最低可列印溫度/底板溫度:60℃/列印速度:30mm/s /底層速度:10mm/s /附加物:邊緣/無 底板膠:無

*材料/列印溫度/封頂能力
材料A:280/2x2 ;材料B:170/5x5 ;材料C:160/4x4 ;材料D:190/6x6


原文網址 江文宏
2018-10-09 15:03:24

TPEE 30D 測試
GoPro Hero+ 鏡頭護蓋
1.進料,Prusa i3 MK3直進式,沒遇到問題。
2.溫度,料溫240˚C;床台35˚C。
3.擠出率,1.05倍。
4.速度,外圍15~20mm/s,填充30mm/s。
5.床台材質PEI,建議上口紅膠,方便拔除作品。

江文宏
2018-10-09 17:50:31

Kevin Chen
2018-10-09 20:11:47

江文宏
2018-10-09 20:41:15

江文宏
2018-10-09 20:43:36

Kevin Chen
2018-10-09 22:59:38

江文宏
2018-10-11 09:46:51

Kevin Chen
2018-10-11 10:31:34


原文網址 鄭詠文
2018-09-09 02:21:59

【TPEE】試用回覆

我就按照列印時的經過回覆紀錄吧
首先在進料時,先預熱到噴頭235,熱床50(剛印完別的)
覺得進料好像吃力一些,然後出料碰到PEI板就有頗黏的感覺。

所以決定以240/55的溫度接續測試
詳細設定如最後三張,基本上只有動外殼層數羽溫度,其他如速度參數都是 slic3r PE 的PLA預設設定。

印件是這兩樣:
1. SPANNERHANDS 線材密封盒的扣環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2119644
成果很漂亮,有點太硬
(設計者是要求用40D印80%填充。)
但我覺得我再降低層數應該可達到需求。
有試扳彎折將近45度,可以復原(雙手用力沒照片)

2. 算是玩賞用,看線材與機器狀態的vase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481268
原本想看vase mode會如何,但忘記調XD,所以列印設定同上。
狀態很好,整體沒甚麼瑕疵,捏起來對韌性感到相當驚奇有趣。

感覺是個功能泛用性很強的料。
像是有適度柔軟度又得以支撐的骨架或連結之類的

有個奇妙的地方是,跟PEI的黏性非常好,假如是翹起衣角讓韌性慢慢把自己拔起來大概沒問題;但是有是用力快速硬拔,似乎會有一點點的渣渣留在PEI上。

Kevin Chen
2018-09-09 08:09:00

陳曉澔
2018-09-09 08:12:43

鄭詠文
2018-09-09 13:17:46

鄭詠文
2018-09-09 13:19:48

Kevin Chen
2018-09-09 13:21:43

鄭詠文
2018-09-09 13:22:55

Kevin Chen
2018-09-09 13:25:15

鄭詠文
2018-09-09 13:36:31

Hiroki Ishiguro
2018-09-09 23:36:51

鄭詠文
2018-09-09 23:37:26

Hiroki Ishiguro
2018-09-09 23:38:10

鄭詠文
2018-09-10 10:27:46

Kevin Chen
2018-09-21 23:53:18


原文網址 李仁維
2018-09-06 19:53:04

Spidermaker TPEE測試料初步心得分享

剛打開的時候飄出一股異香XD
雖然70D應該算是軟料,但實際並沒有特別使用近端擠出機種或可以放慢速度的需要,直接用PLA的參數調高溫度下去列印就差不多了。
考慮到消費型機種使用遠端擠出的好像比較多,我就用遠端的來試驗了,使用機型是香港的自組Delta套件Phineas。

最外幾圈的線很多扭曲轉折,在鐵氟龍管中連用手推都感到頗有阻力,對遠端的擠出機應該是不小的負擔,建議剪掉一些,再插線會順很多。
用平時慣用的200度以下噴嘴會有點堵堵的推不太出來,於是下、中、上三段分別用210、220、230度列印。

第一次列印在平台附著上完全沒有問題, 一如PLA一樣好印.
最下層在鏟離平台時,發生了一些層裂,不過不一定是因為溫度不足,也有可能是因為混入了喉管中沒吐乾淨的殘料了。不過220以上的溫度就能確定完全沒這方面的問題了, 2mm的薄壁(壁厚兩層各0.8, 無填充)就已經不是我徒手能分開的強度了, 彎到扭曲都不會分離, 結合力非常足.

自己沒有專業工具所以也無法驗證印出來各方向是否真的也是邵氏硬度70D,
不過韌性十足, 可以折到第二張圖所達到的形變再復原成原本的h型都沒問題,
感覺和尼龍一樣很適合做一些需要韌性的應用呢~

Kevin Chen
2018-09-06 20:23:31

Kevin Chen
2018-09-06 20:39:00

李仁維
2018-09-06 22:38:49

李仁維
2018-09-06 22:40:08

李仁維
2018-09-06 22:45:00

李仁維
2018-09-06 22:49:13

李仁維
2018-09-06 22:53:48

李仁維
2018-09-06 22:54:34

Kevin Chen
2018-09-06 22:56:43

李仁維
2018-09-06 22:58:19

李仁維
2018-09-06 22:58:59

李仁維
2018-09-06 23:02:15

李仁維
2018-09-06 23:04:17

Kevin Chen
2018-09-06 23:09:43

李仁維
2018-09-06 23:11:47

李仁維
2018-09-07 10:42:16

李仁維
2018-09-07 10:43:08

Tk Leung
2018-09-11 02:20:23

李仁維
2018-09-11 02:49:46

Kevin Chen
2018-09-11 06:52:59

李仁維
2018-09-11 09:24:35

Kevin Chen
2018-09-11 12:17:15

李仁維
2018-09-11 12:22:45

Kevin Chen
2018-09-21 23:46:09

李仁維
2018-09-22 0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