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Spidermaker 3D filament 造訪社團 » 使用者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9-01-08 21:15:20

猜猜看

FDM最常見的線材是PLA和ABS,但PLA和ABS的使用比例是多少有人知道嗎?

答案公布!
根據3D Hubs 2018 Q4的統計數據,PLA : ABS的用量約為6 : 4!!!

ABS的使用比例高得嚇人對吧?說明一下我對這個數據的解讀。3D hubs的資料來源應該是來自於使用該平台委託代印的大數據,但是3D Hubs從2018年10月後政策改變,原先是像Uber一樣讓大家在上面委託與接案的P2P平台,現在則轉變為由該平台統一接受委託後,分派給與平台合作的專業代印單位。

官方表示這樣的轉變後他們的客戶更多為專業用戶,這代表該數據不再是來自於群眾,而是專業使用者的需求,也許因此使得ABS的比例提升。

Efun Lai
2019-01-08 21:16:32

Charlie Ting
2019-01-08 21:24:22

陳曉澔
2019-01-08 21:27:26

Cheng Yao Li
2019-01-08 21:28:29

張開
2019-01-08 21:28:52

Kevin Chen
2019-01-08 21:36:05

李冠緯
2019-01-08 21:37:01

Kevin Chen
2019-01-08 21:37:19

Kevin Chen
2019-01-08 21:38:40

Kevin Chen
2019-01-08 21:40:01

張開
2019-01-08 21:54:54

Kevin Chen
2019-01-08 22:04:44

林逸樺
2019-01-08 22:26:27

Kevin Chen
2019-01-08 23:35:55

Roy Shen
2019-01-08 23:46:02

Chen Zimook
2019-01-09 01:12:52

陳怡杰
2019-01-09 08:47:02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10-01 23:59:35

[TPEE 70D測試感謝]
從8月底徵求有興趣的版友參與測試後,一個月間透過參與者的回饋收穫良多,整理如下:

鄭詠文 (Zheng Yuan-wen)
有Prusa原廠神機,列印參數詳細,提出了70D熔體黏度偏高,與PEI底板黏性極好的特色,並認為韌性表現是泛用性極高的料。
許阿瑋
採用Kossel+E3D V6遠端進料開源機種,採變溫空心圓柱的模型評估層間強度與牽絲評估,認為70D不若早期發放68D的列印外觀漂亮,料擠出的膨脹度若能再調整更好
李仁維 (RenWei Lee)
採用Phineas遠端進料機種列印多種物件展現材料用途,點出應用領域可能與尼龍類似,並發現220以上層間強度表現較佳,TPEE與列印機原廠特殊底板黏著性極好,熱堆積問題希望能改善
竹本一郎 (Tony Huang)
分別用200與230並且底板加溫列印手機殼,發現翹曲嚴重需要改善
林水樹 (Shui Shu Lin)
水樹兄用自行開發的列印機列印招財貓發現帶有點金蔥外觀,列印一支海馬手折感受材料高硬高韌的特點
江文宏 (Mason Chiang)
插花拿出以前開發歷程中流出的45D,以Prusa列印展示多種應用方式,並比較列印貼片與PEI在高低溫下移除列印物件的狀態

感謝以上使用者提供的測試結果,讓我們看到了不同使用者的角度,對研發人員後續調整配方有很大的幫助~

明天我會提出剩餘硬度的TPEE測試邀請,若有興趣歡迎繼續參與;)

大樹
2018-10-02 08:43:38

Kevin Chen
2018-10-02 11:00:06

大樹
2018-10-02 11:11:32

Kevin Chen
2018-10-23 16:48:14

洪兆又
2018-10-23 22:13:39

Kevin Chen
2018-10-23 22:17:26

James Lu
2018-10-24 19:50:47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9-01 20:56:20

[SpiderMaker生產品質數據展示]

Hi 各位版友周末好!
先前我在社團中提過幾件事: (a)生產品質數據展示 (b)香港版友購買渠道 (c)大包裝(2.5kg)版本 (d)2.85mm線徑版本。這篇先說明品質:

最近生產線好不容易抽出空檔做了一批消光黑線材,我請資訊設定產線數據輸出頻率設定為每秒一筆,原始數據共採計1300多筆。

3D列印線材業界的共識是1.75 +/- 0.05mm,線徑要在1.70~1.80之間。SpiderMaker的消光系列偏差小的誇張。標準差(可視為隨機取樣數據與目標值的偏差)到小數點下三位,到達1.75 +/- 0.006mm水準。最大和最小線徑與目標也僅差0.02(1.77)與0.01mm(1.74),1300多筆數據全部在規格內,良率為100% ?

"波動度"是我自己定義的品質指標,代表[兩相鄰連續數據的差值的絕對值],因為這是對使用者來說最有感的品質差異 ? 。舉例來說,假設有一組數據是1.71/1.73/1.75/1.77/1.79,平均是1.75,但排列若是1.71 /1.79/1.73/1.77/1.75,你在列印中就會經歷到流量遽變(1.71-->1.79差了0.08)。SpiderMaker的平均波動度是相當有水準的0.006。

上述說明白話點總結就是:「SpiderMaker消光系列的線徑又準又穩,穩到你察覺不到變化!」 ?

謝謝各位

Roy Shen
2018-09-01 21:00:16

余志煌
2018-09-01 22:13:06

張辰謙
2018-09-04 04:53:49

張辰謙
2018-09-04 04:54:20

張辰謙
2018-09-04 04:55:27

Kevin Chen
2018-09-04 07:35:07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6-20 23:53:35

[消光系列小叮嚀]

**列印溫度:一般PLA+20度**
有幾位版友在列印消光線材時有反映遇到狀況,大多是採低溫列印。其實消光系列經過改質,流動性低很多,所以我先前才會驚訝版友用各種低溫把它印出來!我建議直接從220度開始

**層間強度改低,支撐好拆但犧牲力學強度**
這隻材料當初設定的目標就是(1)外觀取向 (2)超好拆支撐 (3)線材不脆斷。基於(2)所以層間黏著度比一般PLA低,雖然材料本身具備韌性,不建議當機構材。我們對於機構材有另外的見解,與其改質PLA,可能會直接挑體質更好的材料,PLA系列還是以顏值擔當為主。

**工程師小編們駐站,有任何問題歡迎反饋**
列印上有遭遇任何問題或是有遇到品質狀況其實都歡迎回饋,工程師小編就是要來解決問題,並且就材料特性與大家達成共識,目前材料的特性是我們少數人封測決定要賦予的狀態,但也有使用者反應層間黏著度改太弱了,我們也希望使用者持續回饋,讓材料越來越符合大家的需求

陳銳峻
2018-06-21 02:09:24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5-15 23:51:31

[3D列印材料研發工程師的觀點]

這幾天業界先進提到幾個3D列印的大社群熱度不再而引發熱烈討論,大家提出的幾個觀點我感受蠻深的,畢竟也關注了台灣社群近三年。

在台灣,3D列印材料開發的工程師算保育類動物(請大家愛護我>///<),所以我把看到的一些發展,在不涉及機密的前提下和大家分享。

[社群越來越冷,但業界越來越熱]
其實前幾年消費級3D列印開始蓬勃發展時,業界大多保持觀望的態度,對3D列印的認識與想像其實都蠻…奇特的。當時財團法人單位遇到的大多是問好玩的廠商,實際掏錢合作的少之又少。近期反而是早期對3D列印有興趣的人,早就失去新鮮感了,現在要能拿出讓人驚嘆的作品越來越困難;但越來越多廠商各自鎖定應用找法人合作,雖然多數廠商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同時具備應用、材料、設備、列印知識的人太少,很容易錯估轉換難度,但至少開始投入的數量增加了。

[因應世界政策發展,可以關注STEAM教育]
我認為在台灣比較長遠的發展走向STEAM教育應該是條不錯的路,FDM結合機構和友善材料,設備價位持續下探,如果有注意世界政策,其實許多國家都把3D列印納入戰略發展等級,而第一步就是要先培養與擴充人才,若有打算把3D列印當作事業,教育是一個選項,但內容也要隨著使用者程度提升而升級。

[要持續升級,目標可以朝向商品化]
在品牌推出前,我們也請教過幾位強力使用者對台灣3D列印發展的看法,丁大@ Charlie Ting 給我很多啟發和建議。如果我們有研發能量,應該嘗試拿出一些材料,選擇主題與方向讓使用者來挑戰,協助使用者做出有產值的東西。這不僅限於應用類別,造型類別也是,只要作品有商業價值,就會慢慢進入正向循環。

我們手上有一些材料,分別在性能與功能都有一些特色,如果開發順利,應該在這兩個月內會亮相,其中一支應用蠻明確的,屆時我們會介紹材料特性與應用主題,歡迎有想法的版友與我們一起合作,idea夠好,材料由我們提供!

[Spidermaker未來期望]
因為我們進入市場的時間比較晚,許多進階使用者還對我們很陌生,我希望這一年能越來越多人看見spidermaker,帶著驚人的點子來找我們,然後一起帶著大家往外走,把台灣的好東西端上國際。其實我已經慢慢接到特殊應用的材料需求了,受限於排程與設備使用權,我們雖有想法卻無法給出滿意的答案。但研發中心近期得到公司支持火力升級,希望一年後我們心中的配方能以最快的速度實現,火力全開!

何若斯
2018-05-16 09:26:16

麥麥
2018-05-16 11:36:16

Kevin Chen
2018-05-16 12:46:07

麥麥
2018-05-16 13:09:06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5-02 22:46:34

趁著支持我們的版友收到線材前,要把盒裝好好向各位介紹。其實盒裝做為線材架在市場上不是首例,但這個設計版本加入了很多使用者的細心,完成度非常高,下面是我使用了一陣子的心得。

[防塵]
相較於大多開放式的線材架,它只在頂部開個隙縫,不太會沾灰塵 ? 。

[防線材跳脫]
線材剛開封時非常飽滿,在開放式線材架容易遭遇線材跳出線盤打結。我們將線盤與盒裝的空間抓得非常緊密,並保持線材出口在中央,即便是剛拆封的飽滿線材也不會遇到線材跳脫,這很重要 ?

[便利]
盒內除了線材外還附了一個特殊造型的紙卡,這是老師的巧思,經過簡單的折疊後可以直接卡在線軸上做為軸心,再隨手拿隻筆穿過後就可以使用,並非一定要列印盒裝配件 ? 。

[極佳收納性]
如果採用列印套件,軸心長度會剛剛好與盒裝同寬,因此使用完後只要將兩翼收折後就可以直接放防潮箱,下次使用直接拿出來展開兩翼就可以使用 ? 。

[線材殘餘量]
側翼的開口大小是經過設計的,能完全展現出線材殘餘量,所以不用開盒也能知道線材剩多少 ? 。

[美觀]
旁邊的側開孔可以讓線材用畢後直接插入掛上,也可以做為另一個線材出口,看到一整排不同顏色的線材露一截在外面,不僅顏色好辨認也很好看 ? 。

盒裝當然不是十全十美,有時候線材快用完重量變很輕的情況下,部分機種大幅度的移動有時也會拖著盒裝走,而這些問題我相信都可以藉由版友的創意為它設計列印套件擴充並解決它的功能。

說完都不知道版友到底是為了線材還是包裝而入手了 ?

# spidermaker_3d_filament

Clarence Lee
2018-05-02 22:48:37

John Chen
2018-05-02 22:49:08

Kevin Chen
2018-05-02 22:50:03

Mesak Chuang
2018-05-02 23:15:04

Kevin Chen
2018-05-02 23:16:56

Mesak Chuang
2018-05-02 23:18:03

李仁維
2018-05-02 23:59:15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4-19 00:35:03

[Spidermaker的材料小教室]
文章歡迎轉載 臉書搜尋spidermaker 3d filament

該給熟讀了前面三篇的大家一個交代-常見列印材料耐熱測試大解密

測試條件:60-140度,每30分鐘升溫10度。

材料(Tg,Tm)左至右:
ABS(100,x)/TPEE(x,180)/PLA(60,170)/PETG(85,x)/m-PET(80,低於240)

@60~70度:
雖然已經超過PLA的Tg,但因為模型本身是中空幾乎無負重,所以PLA此時應該是軟軟的,但不至於變形,其他材料都還在Tg以下就更不用說了。
@80度:
這是個關鍵溫度,PLA由原先的透明轉白,代表受到的熱能足夠誘導PLA熱結晶,性能轉變。
@90~100度:
m-PET開始彎曲了,它是除了PLA之外Tg次低的,100度已經高於Tg 20度了,會點頭是可以體諒的。
@110度:
Tg第三高的PETG也倒下了,其他人按兵不動。
@120度:
ABS開始略變形,PETG則是整個倒下了,m-PET雖然前面倒了現在卻撐在那裡,大家比較難理解的應該是m-PET的行為。其實這個時候m-PET算是複製了PLA先前在80度的行為,只是它原本就是白色因此無法純粹從外觀看出它何時結晶,但應該是在110到120之間使得它在微點頭的狀態性能轉變而強化耐熱性。
@130-140度:
ABS和PETG倒得更徹底,m-PET和PLA維持結晶後的型態,TPEE則是毫無動搖。不會結晶的材料,一旦超過Tg之後隨著溫度升高它對熱的抵抗力就會越弱,所以才會看到ABS和PETG睡成那樣。這支TPEE是我們先前和ATOM聯名推出的規格,也藉此測試讓大家見識一下工程級彈性體的軟實力~

結語:
其實上述測試並非要告訴大家PLA可以撐到140度,因為上述測試幾乎無負重。但如果能找到一個方法讓它在熱結晶溫度下不變型就能提升材料耐熱性。之前和高手版友陳冠銘大交流時他提到,可以把物件埋在沙裡面加熱,這也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一般而言,一個非晶或可結晶但尚未結晶的材料,耐熱性大約不超過Tg-10度。材料一旦結晶後因為要破壞結晶必須達到Tm,因此耐熱性根據結晶情形可以高達接近Tm-20度左右的水準。在應用端上如果要評價材料性質,可以根據材料供應商提供的技術資料中的HDT(熱變形溫度)做為參考依據。HDT的測試方法概述我之後再說明,Spidermaker也會致力於把材料數據完善,讓使用者可以針對應用去選擇材料。

大家有滿足嗎?那請不吝給個讚吧!

文章歡迎轉載 臉書搜尋spidermaker 3d filament

ChihJun Soong
2018-04-19 02:31:05

Kevin Chen
2018-04-19 05:31:52

Kevin Chen
2018-06-20 18:57:13

Roy Shen
2018-06-20 19:16:14

Kevin Chen
2018-10-11 10:57:39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4-15 22:06:40

[Spidermaker的應用小教室]

小教室系列皆歡迎轉載

有玩攝影的朋友通常會有一台(或數台)比較像樣的相機,踏入這個領域除了磨練鏡頭後面的那顆腦袋,數不清的硬體周邊也時常和荷包在拉鋸,身為3D列印的使用者在周邊就有發揮空間了,這次要介紹的主題就是3D列印遮光罩(3D-printed lens hood)

遮光罩的功能與好處:
遮光罩主要的功能就是減少多餘的光線在鏡片與鏡片間不斷反射,有助於降低光斑,一般來說也會有比較好的飽和度。除了提升畫質外,遮光罩還有保護鏡頭、阻擋雨水與灰塵等好處[1],其餘像是有型或吸睛就是附加價值了。

Kapsones就是利用3D列印製作各式相機遮光罩的商品化範例,結合3D列印高度客製化與快速設計變更的特色,發表巴洛克式、針織風格、虛幻風、街頭元素,一個28塊美金(現在網站已關閉)。

如果您有一台表現不錯的雙料列印機,或許可以嘗試自己設計消光罩,最內層使用 Spidermaker 3D filament 很消很消的消光黑,外部使用各種你所喜愛的顏色,可能會讓你受注目的程度提升兩倍喔!

影片來源: https://vimeo.com/76068971
資料來源[1]: https://www.fotobeginner.com/1592/lens-hood/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