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Spidermaker 3D filament 造訪社團 » 需求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9-26 18:18:17

[新竹在地活動-尋找土地公]
各位版友好,這算是工商廣告時間XD。SpiderMaker的線材都是在工程塑膠廠改質成特殊原料,再送至公司最乾淨的單位-製瓶廠,隔出獨立廠房在廠內製作。

製瓶廠的本業是根據客戶需求製作各種規格的瓶胚或PET容器,最近廠內推出的保特瓶-神明系列,初期在確認外型時就是用3D列印打樣並修改CAD檔,是我們廠內的3D列印應用案例∼

活動辦法:
凡到交大土地公旁的販賣機拍照打卡並留言:「找到土地公了!」,截圖po在社團或是傳給小編,就贈送消光線材sample pack一卷(約200g),開放三個名額喔!

# 交大土地公據說愛喝仙草蜜
# 祈求學業自己也要用功讀書
# 外縣市也歡迎

造型瓶參考網址:
https://bobee.shoplineapp.com/cate…/5ac1c6cd10abb9f57c005286

新光合纖製瓶廠產品介紹
http://www.shinkong.com.tw/product/showProduct…

ChihJun Soong
2018-09-26 18:34:57

謝劼男
2018-09-26 18:40:30

Kevin Chen
2018-09-26 18:45:26


原文網址 鄭詠文
2018-09-09 02:21:59

【TPEE】試用回覆

我就按照列印時的經過回覆紀錄吧
首先在進料時,先預熱到噴頭235,熱床50(剛印完別的)
覺得進料好像吃力一些,然後出料碰到PEI板就有頗黏的感覺。

所以決定以240/55的溫度接續測試
詳細設定如最後三張,基本上只有動外殼層數羽溫度,其他如速度參數都是 slic3r PE 的PLA預設設定。

印件是這兩樣:
1. SPANNERHANDS 線材密封盒的扣環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2119644
成果很漂亮,有點太硬
(設計者是要求用40D印80%填充。)
但我覺得我再降低層數應該可達到需求。
有試扳彎折將近45度,可以復原(雙手用力沒照片)

2. 算是玩賞用,看線材與機器狀態的vase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481268
原本想看vase mode會如何,但忘記調XD,所以列印設定同上。
狀態很好,整體沒甚麼瑕疵,捏起來對韌性感到相當驚奇有趣。

感覺是個功能泛用性很強的料。
像是有適度柔軟度又得以支撐的骨架或連結之類的

有個奇妙的地方是,跟PEI的黏性非常好,假如是翹起衣角讓韌性慢慢把自己拔起來大概沒問題;但是有是用力快速硬拔,似乎會有一點點的渣渣留在PEI上。

Kevin Chen
2018-09-09 08:09:00

陳曉澔
2018-09-09 08:12:43

鄭詠文
2018-09-09 13:17:46

鄭詠文
2018-09-09 13:19:48

Kevin Chen
2018-09-09 13:21:43

鄭詠文
2018-09-09 13:22:55

Kevin Chen
2018-09-09 13:25:15

鄭詠文
2018-09-09 13:36:31

Hiroki Ishiguro
2018-09-09 23:36:51

鄭詠文
2018-09-09 23:37:26

Hiroki Ishiguro
2018-09-09 23:38:10

鄭詠文
2018-09-10 10:27:46

Kevin Chen
2018-09-21 23:53:18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9-03 22:30:42

[公告]
元力智庫正式成為SpiderMaker官方材料經銷夥伴!

台灣3D列印界或許還沒注意到SpiderMaker,但一定都認識Infinity3DP。元力智庫自2016年在集資平台「嘖嘖」推出優質的3D列印機X1後一炮而紅,經過兩年的市場考驗規模也越發茁壯。

SpiderMaker很高興能被業界行家認同進而合作。還記得當初Jared默默在我們電商平台下單,又陸續大量購入個種顏色測試,親自確認材料品質與列印性,不時在infinify的社團中採用SpiderMaker的材料印出美麗又驚人的作品。

SpiderMaker也因為超軟料與高溫料開發需求,希望能有台優質的近端進料機種協助開發。在Infinity新機發表會上,第一次看到有機器用消光料印出來的物件表面光滑到像會反光一樣 ? ,新開發的近端進料系統也通過我們最軟的20D考驗,透過雙方的合作,更能發揚彼此的特點。

元力智庫官方網站
http://infinity3dp.com/index.php
元力智庫臉書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nfinity3dp/

崇義
2018-09-03 22:38:57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8-14 12:04:03

右邊的是標準700g,猜猜看左邊是多少?

陸續有人詢問大包裝需求,大包裝比較不用擔心中途斷料,也可以減少換料時的餘料損失,大包裝的效益要在線徑穩定下才能展現出來,對於列印成品執著的用戶,追求的是列印一次到位,減少成品瑕疵與後製工作。

生產課從販售以來持續精進,目前已可將線徑控制在+/-0.02mm的水準,真圓度也有相同水準,產線數據智慧化也已經邁向最後一哩路,下次安排生產時我再把線徑數據撈給版友看

# 大包裝
# 用數據說話

Bear Yen
2018-08-14 12:07:27

Roy Shen
2018-08-14 12:08:55

Jared Lin
2018-08-14 12:10:16

Keith Yung
2018-08-14 12:17:56

Jason Leung
2018-08-14 12:18:43

Adam Sungyu
2018-08-14 12:49:01

洪健凱
2018-08-14 12:53:42

陳學建
2018-08-14 13:57:09

Kevin Lan
2018-08-14 14:16:28

Kevin Chen
2018-08-14 15:47:37

Bear Yen
2018-08-14 15:49:47

John Chen
2018-08-14 16:16:32

Adam Sungyu
2018-08-14 16:19:38

Kevin Chen
2018-08-14 16:29:38

Jason Leung
2018-08-14 17:51:58

Kevin Chen
2018-08-14 18:41:03

Jason Leung
2018-08-14 19:04:21

Kevin Chen
2018-08-14 20:42:32

Kevin Chen
2018-08-15 18:35:51

John Chen
2018-08-15 18:37:43

Jason Leung
2018-08-15 19:48:32

Kevin Chen
2018-08-21 08:57:53

鄭詠文
2018-08-22 20:22:19

Jason Leung
2018-08-22 20:49:40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7-24 21:52:26

[彈性線材上市時程]

我們正與設計單位合作,使用彈性線材+3D列印進行應用示範並展示成品的商業價值,預計10月底能完成,希望能活絡台灣3D列印生態圈。材料預計11~12月會搭配應用展示推出極軟到極硬的彈性體系列,以實驗性材料概念少量推出,未來在根據應用進行收斂與拓展。
---------------------------
SpiderMaker團隊研究3D列印材料就是從彈性體出發。由於市面上現存原料特性都是為了射出/押出/吹塑等傳統加工設計的,加工成線材好印真的是運氣。

我們歷時兩年反覆驗證找出關鍵,母公司新光合纖則擁有重新設計化學結構的實力,研發中心能對應少量多樣的規格需求。因此,預計從八月起會陸續在社團開放測試材料申請,集眾人觀點進行最佳化,推出台灣首例為3D列印製程打造的彈性線材。

# 眾人研發
# 趕快想應用

Jason Leung
2018-07-24 21:53:58

彭士瑋
2018-07-24 22:20:42

Lahang Lowsing
2018-07-24 23:25:46

蘇炳文
2018-07-25 10:11:14

Kevin Chen
2018-07-25 11:48:25

Roy Shen
2018-07-25 13:15:29

Jared Lin
2018-07-25 13:16:07


原文網址 許阿瑋
2018-07-24 10:44:56

取之於此,回饋於此
感謝提供高韌性軟料。

先講結論,其實已經拿到手好一段時間了,但是一直沒有回饋是因為還是沒辦法做出滿意的東西,做出來的東西還是太軟,最近發現有人分享要更高硬度加厚壁就好,本來想說0.6的噴頭壁厚1.2已經夠了XD,後來果斷加5層,算是解決一些問題了。

機型:KOSSEL
噴頭:火山口式 0.6 (mm)
層厚:0.25 (mm)

剛拿到手先測溫度、測回抽,溫度我用235度,回抽測試竟然跟pla差不多XD,這已經先讓我驚艷了,而且遠端列印上沒難度,沒被捲進擠料機,先印了MOAI,嘗試用力撕開沒效果,之前軟料的經驗告訴我層間不易黏。

開發過程
我的目的是做無線耳機的上端,UE9000超容易壞 = =,網路上又沒模型只好自己畫。以前沒有這個料的時候用過PLA,PETG,尼龍,都覺得效果不好,PLA太硬,PETG好一點但還是硬,尼龍除了新開的之外不好印XD,而且層間易分開。
後來拿到這個料興高采烈的印了出來,一開始支架難拆,底板比較難黏,然後兩層的壁厚太軟,根本沒辦法夾耳朵,公差不一樣,而且在下方需要耳機軌道的地方太軟根本不能用...試了很多種方法(就是沒想過加壁厚XDD,一直都覺得1.2很厚了,而且料珍貴),甚至嘗試過下方PLA印,上方換TDS,結合度極差,掰了就分開,本來要放棄了,後來先用PETG,將上面改薄,果然好扳很多,只是還是不能用力,而且這不是我原本的目的。
接著看到人家分享加壁厚的方式,就嘗試了一下,果然!各種問題解決了,要硬度有硬度,要Q度也有,根本完成品。只是開發過程花了很多料作測試,支撐實在難拆,各種角度都想過想減少支撐,但還是很難,或許有雙料的需求了QWQ。

優點:好印,跟PLA除了溫度之外其他都差不多,跟PETG基本同性質,表面也很不錯,層間不易分開,韌性相當好。

缺點:底板較不易黏,支撐很難拆...

心得
感謝spidermaker提供好料,以後買不到怎麼辦?QQ
開發真心不容易,過程已經有先用PLA當DEMO,但是換上TDS又遇上各種不同問題,花掉好多料...
目前基本完成品,夾耳程度已經跟原廠差不多了(4層厚、10%),但還是有些問題需要解決,不想改模型了XDD,料快用完不能再測試了。

問題一:兩種不同的料要怎麼結合比較好?
問題二:什麼時候會賣?XDD

Jason Leung
2018-07-24 10:47:35

Kevin Chen
2018-07-24 20:50:38

許阿瑋
2018-07-24 22:00:19

Kevin Chen
2018-07-24 22:08:16

許阿瑋
2018-07-24 22:09:26

Kevin Chen
2018-07-24 22:10:32

許阿瑋
2018-07-24 22:11:55

Kevin Chen
2018-07-24 22:13:28

許阿瑋
2018-07-24 22:14:01

許阿瑋
2018-07-24 22:14:30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6-20 23:53:35

[消光系列小叮嚀]

**列印溫度:一般PLA+20度**
有幾位版友在列印消光線材時有反映遇到狀況,大多是採低溫列印。其實消光系列經過改質,流動性低很多,所以我先前才會驚訝版友用各種低溫把它印出來!我建議直接從220度開始

**層間強度改低,支撐好拆但犧牲力學強度**
這隻材料當初設定的目標就是(1)外觀取向 (2)超好拆支撐 (3)線材不脆斷。基於(2)所以層間黏著度比一般PLA低,雖然材料本身具備韌性,不建議當機構材。我們對於機構材有另外的見解,與其改質PLA,可能會直接挑體質更好的材料,PLA系列還是以顏值擔當為主。

**工程師小編們駐站,有任何問題歡迎反饋**
列印上有遭遇任何問題或是有遇到品質狀況其實都歡迎回饋,工程師小編就是要來解決問題,並且就材料特性與大家達成共識,目前材料的特性是我們少數人封測決定要賦予的狀態,但也有使用者反應層間黏著度改太弱了,我們也希望使用者持續回饋,讓材料越來越符合大家的需求

陳銳峻
2018-06-21 02:09:24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5-15 23:51:31

[3D列印材料研發工程師的觀點]

這幾天業界先進提到幾個3D列印的大社群熱度不再而引發熱烈討論,大家提出的幾個觀點我感受蠻深的,畢竟也關注了台灣社群近三年。

在台灣,3D列印材料開發的工程師算保育類動物(請大家愛護我>///<),所以我把看到的一些發展,在不涉及機密的前提下和大家分享。

[社群越來越冷,但業界越來越熱]
其實前幾年消費級3D列印開始蓬勃發展時,業界大多保持觀望的態度,對3D列印的認識與想像其實都蠻…奇特的。當時財團法人單位遇到的大多是問好玩的廠商,實際掏錢合作的少之又少。近期反而是早期對3D列印有興趣的人,早就失去新鮮感了,現在要能拿出讓人驚嘆的作品越來越困難;但越來越多廠商各自鎖定應用找法人合作,雖然多數廠商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同時具備應用、材料、設備、列印知識的人太少,很容易錯估轉換難度,但至少開始投入的數量增加了。

[因應世界政策發展,可以關注STEAM教育]
我認為在台灣比較長遠的發展走向STEAM教育應該是條不錯的路,FDM結合機構和友善材料,設備價位持續下探,如果有注意世界政策,其實許多國家都把3D列印納入戰略發展等級,而第一步就是要先培養與擴充人才,若有打算把3D列印當作事業,教育是一個選項,但內容也要隨著使用者程度提升而升級。

[要持續升級,目標可以朝向商品化]
在品牌推出前,我們也請教過幾位強力使用者對台灣3D列印發展的看法,丁大@ Charlie Ting 給我很多啟發和建議。如果我們有研發能量,應該嘗試拿出一些材料,選擇主題與方向讓使用者來挑戰,協助使用者做出有產值的東西。這不僅限於應用類別,造型類別也是,只要作品有商業價值,就會慢慢進入正向循環。

我們手上有一些材料,分別在性能與功能都有一些特色,如果開發順利,應該在這兩個月內會亮相,其中一支應用蠻明確的,屆時我們會介紹材料特性與應用主題,歡迎有想法的版友與我們一起合作,idea夠好,材料由我們提供!

[Spidermaker未來期望]
因為我們進入市場的時間比較晚,許多進階使用者還對我們很陌生,我希望這一年能越來越多人看見spidermaker,帶著驚人的點子來找我們,然後一起帶著大家往外走,把台灣的好東西端上國際。其實我已經慢慢接到特殊應用的材料需求了,受限於排程與設備使用權,我們雖有想法卻無法給出滿意的答案。但研發中心近期得到公司支持火力升級,希望一年後我們心中的配方能以最快的速度實現,火力全開!

何若斯
2018-05-16 09:26:16

麥麥
2018-05-16 11:36:16

Kevin Chen
2018-05-16 12:46:07

麥麥
2018-05-16 13:09:06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