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1
  • 2
  • 3

Spidermaker 3D filament 造訪社團 » 台灣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8-30 15:55:13

業界好朋友兼最強小編!
帶動產業良性循環,台灣3D列印界有您真好!
目前市面上最強

# modex
# 台灣知名材料大廠線材品牌

Jason Leung
2018-08-30 15:58:45

Kevin Chen
2018-08-31 13:49:40

James Lu
2018-09-01 14:59:29

Chen Zimook
2018-09-01 21:00:47

Chen Zimook
2018-09-01 21:01:14

Jared Lin
2018-09-01 21:14:40

Jared Lin
2018-09-01 21:15:01

鄭好高
2018-09-01 21:24:13

James Lu
2018-09-02 09:56:23

崇義
2018-09-03 15:11:15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7-24 21:52:26

[彈性線材上市時程]

我們正與設計單位合作,使用彈性線材+3D列印進行應用示範並展示成品的商業價值,預計10月底能完成,希望能活絡台灣3D列印生態圈。材料預計11~12月會搭配應用展示推出極軟到極硬的彈性體系列,以實驗性材料概念少量推出,未來在根據應用進行收斂與拓展。
---------------------------
SpiderMaker團隊研究3D列印材料就是從彈性體出發。由於市面上現存原料特性都是為了射出/押出/吹塑等傳統加工設計的,加工成線材好印真的是運氣。

我們歷時兩年反覆驗證找出關鍵,母公司新光合纖則擁有重新設計化學結構的實力,研發中心能對應少量多樣的規格需求。因此,預計從八月起會陸續在社團開放測試材料申請,集眾人觀點進行最佳化,推出台灣首例為3D列印製程打造的彈性線材。

# 眾人研發
# 趕快想應用

Jason Leung
2018-07-24 21:53:58

彭士瑋
2018-07-24 22:20:42

Lahang Lowsing
2018-07-24 23:25:46

蘇炳文
2018-07-25 10:11:14

Kevin Chen
2018-07-25 11:48:25

Roy Shen
2018-07-25 13:15:29

Jared Lin
2018-07-25 13:16:07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6-09 13:29:49

[Spidermaker的應用小教室]-小教室系列歡迎轉載

3D列印服飾,從Runway走向日常的可能?

[Runway]
從2010年初開始,其實就可以在Runway上看到一些非常誇張的3D列印服飾。由於3D列印有別於傳統服飾技術可以大玩立體造型,當時看到的幾乎都是採用 選擇性雷射燒結(SLS),搭配PA11所列印出來的衣服[1],竭盡所能的展現特別風格,除了Runway或舞台服飾外,路上應該不會有人會這樣穿(Lady GAGA除外)…

[時尚之都]
到了2013年左右,國外陸續研發了FDM列印軟質線材,在國際上專攻軟質線材頗具知名的品牌有美國的Ninjaflex與西班牙的Recreus。而以色列設計師Danit Peleg則在Recreus的贊助下,用FDM列印機結合軟質線材創作出許多立體結構編織成具有特色與動態美感的衣服[2],這樣的作品就會覺得在時尚之都似乎一點也不突兀,也是工作室規模就可以產出的作品,如同高級訂製服的商業模式。
(推薦點連結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94mIhCyt4

[街頭路上]
但更令我驚喜的是,大約兩年前在台灣的展覽會場上,看到一件看似平凡的白色洋裝[3]。應用團隊將3D列印回歸到一般服飾的平面布料概念,跳脫出3D列印就是要立體創作的思維, 用繪圖軟體勾勒出不同的花紋與編織型態,把FDM列印機當作是客製化布料生產設備將這些設計過的圖騰印出薄薄的幾層後,接著將這些布料以雷切製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狀,用縫紉與黏合製成那件看似平凡卻又非凡的洋裝。

[歡迎合作]
我認為那件白色洋裝的意義是,讓服裝設計師跨足3D列印定製服的門檻更低,但仍能發揮設計巧思並且在工作室製作,作品被一般大眾的接受度也更高,我看好這樣的組合能支撐設計師讓創作成為事業。如果你是服裝設計師,很喜歡這樣的想法,歡迎聯絡SpiderMaker,我們會支持你的創作,不論是材料或是設備夥伴,我們都可以串聯。

========分隔線=======

SpiderMaker的背後是一間歷史悠久,從聚酯纖維起家的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先生的起家厝。直到近半世紀後,機能性纖維仍然是公司的強項,許多知名品牌皆採用新光合纖開發的機能性纖維。

參考資料
[1] https://i.materialise.com/…/iris-van-herpens-new-3d-printe…/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94mIhCyt4
[3]自展場拍攝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5-15 23:51:31

[3D列印材料研發工程師的觀點]

這幾天業界先進提到幾個3D列印的大社群熱度不再而引發熱烈討論,大家提出的幾個觀點我感受蠻深的,畢竟也關注了台灣社群近三年。

在台灣,3D列印材料開發的工程師算保育類動物(請大家愛護我>///<),所以我把看到的一些發展,在不涉及機密的前提下和大家分享。

[社群越來越冷,但業界越來越熱]
其實前幾年消費級3D列印開始蓬勃發展時,業界大多保持觀望的態度,對3D列印的認識與想像其實都蠻…奇特的。當時財團法人單位遇到的大多是問好玩的廠商,實際掏錢合作的少之又少。近期反而是早期對3D列印有興趣的人,早就失去新鮮感了,現在要能拿出讓人驚嘆的作品越來越困難;但越來越多廠商各自鎖定應用找法人合作,雖然多數廠商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同時具備應用、材料、設備、列印知識的人太少,很容易錯估轉換難度,但至少開始投入的數量增加了。

[因應世界政策發展,可以關注STEAM教育]
我認為在台灣比較長遠的發展走向STEAM教育應該是條不錯的路,FDM結合機構和友善材料,設備價位持續下探,如果有注意世界政策,其實許多國家都把3D列印納入戰略發展等級,而第一步就是要先培養與擴充人才,若有打算把3D列印當作事業,教育是一個選項,但內容也要隨著使用者程度提升而升級。

[要持續升級,目標可以朝向商品化]
在品牌推出前,我們也請教過幾位強力使用者對台灣3D列印發展的看法,丁大@ Charlie Ting 給我很多啟發和建議。如果我們有研發能量,應該嘗試拿出一些材料,選擇主題與方向讓使用者來挑戰,協助使用者做出有產值的東西。這不僅限於應用類別,造型類別也是,只要作品有商業價值,就會慢慢進入正向循環。

我們手上有一些材料,分別在性能與功能都有一些特色,如果開發順利,應該在這兩個月內會亮相,其中一支應用蠻明確的,屆時我們會介紹材料特性與應用主題,歡迎有想法的版友與我們一起合作,idea夠好,材料由我們提供!

[Spidermaker未來期望]
因為我們進入市場的時間比較晚,許多進階使用者還對我們很陌生,我希望這一年能越來越多人看見spidermaker,帶著驚人的點子來找我們,然後一起帶著大家往外走,把台灣的好東西端上國際。其實我已經慢慢接到特殊應用的材料需求了,受限於排程與設備使用權,我們雖有想法卻無法給出滿意的答案。但研發中心近期得到公司支持火力升級,希望一年後我們心中的配方能以最快的速度實現,火力全開!

何若斯
2018-05-16 09:26:16

麥麥
2018-05-16 11:36:16

Kevin Chen
2018-05-16 12:46:07

麥麥
2018-05-16 13:09:06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4-23 23:21:56

非關材料-spidermaker的包裝小故事

從訂製小型線軸、線材固定扣、可重複使用的線軸,不難發現台灣線材同業的創意與用心延伸到材料之外。Spidermaker在盒裝上的用心,其實在一年前對研發同仁來說是一場動魄驚心。

過去三年,我們買過國內外不少品牌線材接觸過各種包裝但都大同小異。然而閱讀過apple如何認真對待產品包裝和開箱體驗的文章後,不免對包裝也認真起來了。看著在研發堆成像小山一樣的紙盒我們決定賦予它功能,改變它開封即棄的命運。

機能性造紙創作是陳學建老師的強項,我們見面討論數次,老師便進入創作模式,經過數周等待看到了包裝的雛型。老師說:「我真的很滿意這個設計,應該要申請專利保護它。」接著解釋刻畫在紙盒上的精鍊線條,我才發現事情大條了,這個不申請專利真的不行。

於是一個材料工程師,在還沒引進生產設備,產品都還沒有一撇的情況下,硬著頭皮拿著手工切割的空盒子向總經理解釋:「我要花好幾萬和專利事務所合作撰寫並申請包裝專利。」連我都覺得荒謬,在長官眼中不務正業莫過於如此吧,不知道總經理是抱持著怎樣的心情同意了。

於是我和專利事務所改寫了三次,老師則找上他最信任的合作夥伴把成品做出來,陸續地調整後才有今日spidermaker想呈現給各位的用心。

功能容我下一篇再談。

ChihJun Soong
2018-04-23 23:27:03

Kevin Chen
2018-04-23 23:34:02

Jason Leung
2018-04-23 23:35:49

Kevin Chen
2018-04-23 23:37:19

Jason Leung
2018-04-23 23:40:21

李仁維
2018-04-24 00:30:01

施百鴻
2018-04-24 00:37:54

Kevin Chen
2018-04-26 11:36:46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4-22 19:29:38

[Spidermaker的應用小教室]
3D列印衝浪尾舵 (3d printed fins)

所有影音圖像內容版權歸該單位所有。本文章內容及介紹為 Spidermaker 3D filament 所撰寫,歡迎分享、轉貼,請清楚註明來源出處。

台灣因為四面環海,海岸線很長,小小的一座島嶼卻有不錯的衝浪點。之前曾和朋友凌晨搭著火車到宜蘭去體驗衝浪,卻被判定是心術不正才會左倒右倒就是站不起來,結束第一次衝浪體驗。

衝浪是一項專業的運動,因此衝浪板也是充滿著專業。除了不同的板型外,尾舵的數量、安裝的位置,幾何形狀和材料剛性,都會影響推動力,轉向,以及停頓的性能[1][2]。而Westkust[3]就是一群不滿足於商業量產裝備性能的衝浪同好所組織的,也是採用開源精神將設計的source code免費釋放讓人有機會改進,他們也相信3D列印對於客製化的少量生產是非常有經濟效益的。

澳洲新南威爾斯的臥龍岡大學(UOW)導入科學研究方法投入3D列印衝浪尾舵的研究[4],裝上GPS和其他sensor收集數據後,藉由3D列印可以在一天內就做出3~4種設計,幾個小時候印完從底板取下就可以用了。他們將收集到的實驗數據提供給當地的衝浪板製造商,利用技術提升協助產業升級以對抗削價競爭的對手。最終希望能藉由3D列印達成大量客製化,幫助每一位衝浪者,我們可以欣賞一段影片( https://goo.gl/vk7JjZ )[5]

其實不乏有公司已經將其商業化應用,我們可以發現上述案例都是精選一個適合發揮3D列印技術的標的,領域中的行家懂得將其專業結合3D列印的優點,將3D列印轉化為產值。Spidermaker 3d filament希望能結合更多設計者,將台灣的創意轉化為產值推向國際,如果你有很好的點子不妨與我們聊一聊,透過橫向資源結合幫你找出答案!

[1] https://goo.gl/kQAykv
[2] https://goo.gl/ZFVh4J
[3] http://westkustsurf.nl/?page_id=19153
[4] https://goo.gl/1tXEbN
[5] https://goo.gl/vk7JjZ

圖片來源:Westkust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8-04-18 00:28:35

[Spidermaker的材料小教室]
為了講張照片花了兩篇文章把基本知識補足,好酒沉甕底,我還要再講一篇 ? ,介紹一下耐熱測試的選手的基本熱性質。因為牽涉研發資訊揭露,講太多我就要開104找工作了 ? ,所以只能給概略的數值。

材料(Tg,Tm)
ABS(100,x)
TPEE(x,180)
PLA(60,170)
PETG(85,x)
m-PET(80,低於240)。

「一堆x是要看什麼啦,有沒有那麼神祕啊!」客倌請稍安勿躁,拿鞋子那位請先放下。還記得非晶材料沒有Tm嗎?所以ABS和PETG的Tm打x是再正常不過了。高分子不是都有Tg嗎,TPEE的Tg為什麼打x?其實TPEE的Tg是在零下-40~60度左右,一般測量設備測不到,除非這個數值對我們來說必要才會委外送測,室溫遠高於它的Tg所以它平常是軟軟的(橡膠態)。

m-PET指改質PET(Modified PET)。PET是什麼?就是一般人熟知的保特瓶原料。一般PET的Tm太高不適合列印,spidermaker是台灣少數能操控聚酯分子鏈結構的線材製造商,因此能大幅度改變材料熔點。用麵條舉例,大部分的人能決定煮多久、怎麼煮,選什麼鍋子,加什麼調味料?但我們能從麵粉開始選。畢竟母公司在聚酯領域耕耘了近五十年,這方面有不少技術累積,關於材料開發的深度未來我再寫一篇來介紹。

所以,有上述這些材料的熱性質之後,可以明白那不可思議的仆倒順序了嗎?還是覺得怪怪的吧!期待耐熱材料篇連載最終回,就不吝豎起你的大姆指讓我知道吧!

歡迎轉載 臉書搜尋spidermaker 3d filament

戴璟嵐
2018-04-18 00:33:45

余志煌
2018-04-18 00:35:13

Kevin Chen
2018-04-18 00:35:31

Kevin Chen
2018-04-18 00:37:00

戴璟嵐
2018-04-18 00:38:30

江文宏
2018-04-18 06:30:04

Kevin Chen
2018-04-18 06:50:55

Kevin Chen
2018-04-18 08:16:26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