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雷射

原文網址 梁啓修
2016-08-04 10:47:52

請問一下 ATOM 雷射模組配件檔,這部份的列印有建議的列印參數嗎?

梁啓修
2016-08-04 10:56:47

感恩!!!


原文網址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6:46:57

請益:雷射模組

請問各位前輩們,關於雷射模組
我最近要雕刻TPR (塑膠軟料)
發現成品上只有一些極細、斷斷續續(甚至沒有)的線條

有前輩動手改裝鏡頭嗎 ? 能否分享 ? 感謝~

Charlie Ting
2016-07-27 16:58:07

看不懂你的意思~~~我雷射是DIY的全自製版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00:42

想雷雕圖騰 在 TPR上,
目前狀況是 雕在紙上OK
但是 TPR上面 跑不出來

Charlie Ting
2016-07-27 17:03:28

重點是顏色、對焦、速度和功率。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08:09

已測試過, 對焦高度在9.0 物體高+50
Dark Engrave Speed 50 Travel Speed 1000
功率? 我用官方提供的軟體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08:42

物體本身顏色是 天空藍

Charlie Ting
2016-07-27 17:09:12

那就跑慢一點吧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09:56

速度方面,預設是 200 、3000
好~ 我再讓他更慢試試...

Charlie Ting
2016-07-27 17:12: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CPSzA-pEGc

先試出效果,再追求效率。這是我自己的版本。

劉宏威
2016-07-27 17:23:29

會不會是每條線之間的密度不夠密?
我記得好像有調整密度的選項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26:29

恩... 刻在白紙、牛皮紙 都沒問題,
就TPR刻不上去, 覺得是輸出功率的問題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26:49

是字 跟 圖騰

劉宏威
2016-07-27 17:28:07

我的意思是,雷射頭跑的路徑的線。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29:35

噢 ! 不好意思 !
路徑方面, 我使用Dark
還有其他地方可以修改嗎 ?

劉宏威
2016-07-27 17:38:01

我也不知道改善的方法耶,只是提出我認為可能的問題點。
我個人是認為官方的雷射路徑還有改善的空間。
都單一方向的線條不太可能燒到完全沒有縫隙。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44:08

我目前遇到的情況是:走過不留下痕跡...

劉宏威
2016-07-27 17:45:38

物品的平面夠平嗎?
可能焦距剛好在那裡沒有對到。
用不同的高度多燒幾次,說不定可以燒到。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47:03

平的,我在物件上放了一張白紙,雕刻沒問題

劉宏威
2016-07-27 17:50:43

所以你透過紙雕在物件上?
還是你是說雕紙沒問題,
雕物件有問題?

沒有照片的話真的很難知道問題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53:00

沒有透過紙,
雕刻時,TPR的物件上 沒有雷射痕跡出現
在進行中,我插入了一張白紙 刻痕馬上顯示出來

劉宏威
2016-07-27 17:56:36

也就是說焦距可能不太準。
應該再降低一點,
現在的焦距在物件再加上一張紙的位置。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57:56

ㄜ... 一張紙的厚度 不到十條,
但是焦距調整 一次以十條為一單位...

Tzu-Hsien Chang
2016-07-27 17:58:59

各人覺得是雷射頭功率的問題了

劉宏威
2016-07-27 20:30:49

功率本來就太小了
就是因為功率太小,
焦距差一點就有很大的差異。
紙雖然薄,但是應該不會完全平貼在你的物件上,所以高度的差異可能沒那麼小。

Charlie Ting
2016-07-27 21:09:01

Tzu-Hsien Chang 可能是材料會透光,熱量無法集中

Penny Lan
2016-07-27 23:08:10

紙跟TRP的波長不一樣,這個雷射頭只是簡易型的,如果要把雷射作用在TPR,你可能要買一台CO2的雷射機了

Tzu-Hsien Chang
2016-07-28 08:53:30

昨日的雷射方式
為了平整
有使用物件撐平
覺得應該是輸出功率的問題

Tzu-Hsien Chang
2016-07-28 11:15:34

圖片是要噴砂的 TPR
使用支撐物將TPR撐開平整

柯紀維
2016-07-28 13:00:13

我用3W左右的自組雷射,白紙、厚紙板、泡棉、pla都是秒切,但是保麗龍完全沒痕跡

Eason Chen
2016-07-31 19:57:03

這是面霜盒嗎?!

Tzu-Hsien Chang
2016-08-01 14:11:16

沒錯,我用盒子把軟件撐平


原文網址 鄭東昇
2016-07-25 21:24:59

[出售]

ATOM 2.0 套件 雷射雕刻模組
配件如下:
1.組裝說明手冊*1
2.護目鏡組*1
3.螺絲包*1
4.雷射外殼線組*1
5.雷射線架組*1
6.雷射模組(含電路板、風扇)*1

狀態:全新未開封使用
購入:向原廠整機購買
原因:因有其他機台運作中,沒時間測試,忍痛割愛!!!
價格:原廠露天賣6500$,保證低於此價格,意者可私訊
地點:彰化,歡迎到辦公室來看模組~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6-07-25 22:20:08

看照片好似附贈機殼及料架? XD

鄭鈞庭
2016-07-25 23:56:58

我要到辦公室

鄭東昇
2016-07-26 15:40:29

有需要的版友可私訊~~

Chuang Ivan
2016-07-27 09:02:26

可否麻煩您私訊價格給我?


原文網址 柯紀維
2016-06-23 19:39:41

最近在找雷射護目鏡,
看起來護目鏡的主要規格應該是特定波長的光密度,
比如說標示了OD6+ @ 315~532nm,代表在這個波長內的光源,只有10的6次方分之1的能量可以通過護目鏡

但是價格方面,可防護450nm波長雷射的護鏡,
OD3~OD4等級可以一兩百元買到
OD6開始價格就直接翻到5、6千元了

如果自己土砲,把兩層OD4的便宜護鏡重疊在一起,防護等級應該也會疊加吧?
但花費完完整整降低了一個數量級有餘呀XD
但我相信那些高級護目鏡定價那麼貴絕對是有道理的,有人可以解釋一下嗎?

吳水豚
2016-06-23 19:43:22

好像跟光柵效應有關

柯紀維
2016-06-24 18:00:24

最後我決定買個便宜的OD4護目鏡給我的Web-Cam戴,然後看著螢幕來操作了

康耀仁
2016-06-25 06:17:10

干涉通常是用在量測上面, 護目鏡是用鍍膜的啦~他是用特殊材質把雷射光的波段的光給隔離(有反射或者吸收的不同的形式)

康耀仁
2016-06-25 07:45:36

基本上,價錢跟光學鍍膜的材料效率及層數、厚度有關,把便宜的曡加可以強化防護,但效率應該尚無法與OD6相比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6-09 01:07:33

[一年]

來小小回顧一下好了~~~~

今年國電展結束了,這讓我想起去年國電展時,我在 Cool Master 的展區向 Lawrence 催問機器何時會出貨,當時誰也不認識誰,也不知道以後會如何....

過沒多久,收到機器了,然後我在 2015/7/5 加入 ATOM 3D Printer Group,開始了一連串的試驗和創作過程。包括比較完整的模組──雷射模組,和有點實驗性質的雕刻模組、筆刀模組、校正模組。

現在正在進行的是改以無刷馬達為核心的全新雕刻模組,希望能達到像雷射模組一樣的達成率。

另外,目前計劃把 ATOM 2.0 的噴頭改水冷式,並且改為多色輸出模式,預計可以多達4~5色。但是不要問我圖要怎麼切,因為我也不知道。

一年,可以作很多事,可以有很多變化~~~

所以,我相信往後的一年裡,在列印的這件事情上面,會花的時間和心思不會太多。

但是,在 ATOM 和眾多機器(CNC、Laser、手臂)會花更多時間,也期待會有更多成果。

因為在這個領域上,只預計投入三年,第一年入門、第二年開發、第三年應用。然後,就要再去忙別的事業了~~~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篇「Arduino 無用論」(標題可能記錯了,找不到),作者的說法是這東西把太多事情簡化了,讓學生只會用,卻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關於這點,從 ATOM 所使用的 Marlin 來看,如果你願意花1~6個月的時間,好好的 trace 它的程式,搞懂它在寫什麼,那功力大概就提升一甲子了。

Arduino 真的不好用嗎?只是個簡單卻很貴的東西嗎?其實作者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影響力。

而這影響力必須是從全世界的使用者中去粹取出來,而不是期待從學院裡被教出來。這突顯了什麼差別?就是自由。

要問 Arduino 創造了什麼?我會說它給了所有人創造影響力的自由。

舉例來說,如果你肯花1~6個月搞懂 Marlin,那麼你就能以 Marlin 為基礎去創造另一個機器,例如 CNC、機器人,而這個東西的水準和開發速度,絕對遠比用 8051 寫 C 或組合語言要來得快速。

這又讓我想到,在六七年前,那時 3DP 和創客還不流行前,我對 MCU 感到興趣。所以花了點時間去研究,但是很快的就沒玩了。

原因就是它跟 8051 走相同的概念,相同的開發模式,這讓人得花很多時間去學習和建構一個開發系統。

提起這些事情是想跟大家分享,在現今社會趨勢下,沒有人可以或者想賭太長久的事,所有事情的週期都被壓縮得很短,但又必須讓最多人買單、受益,這樣才能創造具經濟效益的價值。

因此,從 8051 → AVR → Arduino → 各種應用(3DP、CNC、Laser)....這一切都在讓人有更快更大的自由去突顯自己的影響力,改變人們的生活。

不論你是 3DP 玩家、Maker、設計師或工程師,在眾人眼前的絕對的自由、快速的實現機會、低廉的成本,這個時候若是不知道盡情的發揮創意,只是一昧的在意教條下的規矩,那就會錯失這最美好的年代。

一年,可以作很多事,可以有很多變化~~~

但所有的事情和變化,都在每天的努力中一點一滴累積。

期待能看到更多人、事、物的發展,讓每一年的回顧都讓人感到欣喜。

Clarence Lee
2016-06-09 02:37:26

話說多色/混色輸出可以去看一下repetier fw

Johnson Peng
2016-06-09 06:07:24

葉世瑋
2016-06-09 06:47:13

我也很想找arduino無用論來看看的說


原文網址 郭宏賓
2016-06-04 09:31:48

歡迎有想從事教職工作的好友,機會難得,設備全面更新,絕對符合需求,連3D列印機、無人自軸飛機、雷射雕割機都有(至少6台),比科技大學機械系還齊全。
西螺農工機械科徵求師資,條件:(可以跟蔡主任聯繫)
目前我們5要1沒有的保證。
1.要培訓選手(4選1)
2.要夜間配課(至多一天)
3.要當導師(日校機械加工班)
4.要上輔導課(寒暑假及週六)
5.要輔導技能檢定(3丙1乙)
(以上目前科內老師都會一起做)

1.沒有行政兼職(除非自願的)

黃俊傑
2016-06-04 09:35:28

附件沒權限...

夏康
2016-06-04 11:56:46

哇!是好缺!勇士們快上!


原文網址 Sean Ciou
2016-05-30 22:02:34

請問有人在用官方的雷射套組嗎?
小弟我剛組起來,但是不管測試什麼紙張或是衛生紙都沒辦法產生痕跡,看光源和運作那些都很正常說...哪裡設定錯了嗎?

黃俊傑
2016-05-30 22:03:10

白色無法... 牛皮紙不錯

Sean Ciou
2016-05-30 22:03:33

原來白色無法= =

梁琄
2016-05-30 22:07:37

白色無法反光,皮革和木頭雕起來滿好看

橘子腦師
2016-05-30 22:44:30

木頭燒了你就知道,漂亮

Sean Ciou
2016-05-30 22:52:01

好的,感謝各位前輩,明天來試試

李穆
2016-05-30 23:21:52

首先要確定你的對焦高度正確,帶眼鏡印測試檔,試著找聚焦光點最小的高度。另外白色要用很慢的速度燒,一旦受熱到開始變色就會急速燒焦,底下多墊幾層白紙比較安全,合適的速度要測試一下。

Tzu-Hsi Yang
2016-05-31 10:31:41

我燒完常常要拿起來對著日光燈才看的到痕跡, 雖然這樣有種密文的感覺, 但是我的雷雕似乎搞錯了甚麼 Orz

黃鍵萍
2016-05-31 11:18:15

剛好也在昨天裝好,使用後的初步感想是:
1. 好慢
2. 不能跑向量啊啊啊啊啊啊,只能清掃雕刻的方式......... …… 查看更多

Charlie Ting
2016-05-31 13:44:16

可以考慮自己換大一點的吧。

我這組是全自製。 …… 查看更多

Sean Ciou
2016-05-31 17:22:41

耶~成功了,還滿好看的
但是要怎樣設定才能讓他切割東西呢...

黃鍵萍
2016-05-31 17:44:36

其實精細度蠻好的


原文網址 柯紀維
2016-05-21 16:28:06

目前正在評估要幫Atom2.0加裝雷射模組,請教一下大家的經驗,如果希望用於紙張切割(比如說雲彩紙或是卡紙)
1.大概要用到什麼規格的雷射頭才夠力?
2.切斷之後邊緣會有明顯的燒焦痕嗎?

Adrian Li
2016-05-21 22:19:46

外國的經驗,聽說好像是光線反射的原因,黑色紙比白色紙容易切割,厚一點點的可能多走幾遍可以切割出來,但這部分如何設定呢我還沒概念。我訂了atom的鐳射模組,遲一點組裝好會試。好希望切割到皮制品,雖然可能性好像不大。

Charlie Ting
2016-05-21 22:43:01

1. 之前評估CP值,2瓦左右比較能處理這事,且成本不算太高。
2. 多少會有,但功率越大、對焦越準,那個會越小。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5-08 20:21:08

[Maker Faire Taipei Day 2 分享]

因為看到太多東西,太興奮,也有很多想法想動,所以分享的部份就大致提一下。因為細節的部份要排行程去實驗,然後開始作後續的規劃,現在也不好講得明白。

今天的重大發現是日前在進行3D掃描時遇到的問題之一,光源不盡理想,效率不彰。

另外,在去年時,也曾經想要利用雷射光來作平台校正,這很有可能讓平台精度直接跳一個單位到 micro 等級。

而今天看到的,是個不相干的應用,光譜儀。

這東西剛才爬文了一下,已經有人作了,SciView。但這無所謂。因為,重點是擁有這樣的技術和知識,並且將它應用到有興趣的地方。

Ref. https://www.facebook.com/…/sciview%E6%89%8B%E6%A9%9F%E5%85%…

組成:狹縫、準直鏡、光柵、成像鏡。

狹縫,大概是 micro 等級,剛好可以用先前逛淘寶看到的微型步進馬達來處理,理想情況下,可作到小於一個 micro 於精度。

準直鏡、成像鏡,買就有了。

光柵,之前在弄 3D 掃瞄時有想找,但台灣不好買。今天剛好跟展覽攤位凹了一小片,足夠實驗了。也知道大概的價錢,其實也不算太貴。

所以,這個新的訊息突顯幾件事:

1. 可以作出更高精度、卻很便宜的光譜儀,這東西的用途很廣,幾乎是科學檢測的必備儀器。未來,像色料的顏色都可以很精準的量測,甚至能解決食安問題。

2. 光學系統的應用,這部份很有機會直接解決 3D 掃描的精度問題,直接挑戰工業用的百萬等級。(當然CCD、數學運算可能還是差很多,但至少具備對等的條件)

3. 光學系統的應用,很可能直接優化 3dp 校正水準,直接跨入 micro 等級。當然這當中會有一些精密模組的改造需求和機台程式的修正。但問題不大...

另外的收穫,看到一些更小型的無刷馬達,感覺上可以有更有趣的應用。舉例來說,現在的概念是馬達是移動的,但如果變成馬達是固定的,物件是可動的,那整個作法會大不同。

PS 1. 關於這個收穫,其實我很難表達它的重要性,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把這些問題看得一樣重要。但是,在應用科學的發展歷程上,向來都是從傳統物理走向光學,再走向電磁波的量子物理領域。這是不同境界的發展,也是目前工業界對 3dp 或 maker 這部份不是那麼看重的原因之一,因為目前很多都還是傳統物理裡的 low-end skills。而這個關鍵技術的導入,有可能讓整個發展往前跨出一大步,進入全然不同的領域。

PS 2. 因為主題的關係,比較細節的東西只會貼在 # Maker + T = Market 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4952915048573/?fref=ts

林祐德
2016-05-08 22:29:53

好多攤位沒細心去逛到。我只收獲到mbed發展、尺蠖。。。冏冏冏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5-07 23:23:18

[Maker Faire Taipei 一日遊]

今天趕場先跑了在南港的數控機械展,用30分鐘的時間逛完展,是我跑了幾年展場的技巧,其中只停留在三個地方,一個是北科大的攤位,他們展了一個超小型的鑽孔及放電加工機。
一個是3D systems 的攤位,了解了一下他們的彩色列印機。以及我這次接的活動客戶,德國館。

可能是假日,今天的人算是相當的少,通常一個攤位只有幾個人在逛,多的大概十幾位。而這些攤位,主要是整個供應鏈的各環節廠商,在比較大型的機台上講究的都是加工能力和精度。

會特別來看,主要是看定位。因為可以清楚知道對專業廠商來說,maker 這塊還是有太高的玩票性質,那麼落差多少,要往前跨多少才能開始有話語權,是一個指標。

然後,很快的趕去 Maker Faire。這裡很不同,一整個朝氣十足。小朋友、家長、廠商、創客,都很有活力,而且人數很多。重點是男女老幼都有。

這次看的重點大概有 IoT、機板、3dp、雷切、機器人這些,主要是看比重和發展方向。

例如機板主要針對不同的應用在發展,目前主要綁定在 IoT。

雷射部份,目前在集資的一位資深玩家在現場有展示,但先前已去了解過,所以沒特別花時間了。

機器人部份,大多著重在遙控作動,實務上的應用展示極少,這表示台灣在機器人這塊的起步有點慢,而且顯得有氣無力。目前在教育領域著墨很深的連老師沒參展(?)有些可惜。另外,從加工上來看,也可以發現台灣在加工的不便,造成很多應用的落差很大,形式很少。

3dp 這塊,可以說是百家爭鳴,但新意有限。以展出的比例來看,delta 跟笛卡兒系統大概一半一半。而在成果來看,目前 delta 機器的成果顯得略勝一籌,就作品和性價比來說,delta 大概領先 20~30%。而就功能的應用性來說,delta 目前的外掛模組數也多於笛卡兒系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看到一台新的 delta 機器,它的完成度大概是目前最高的,雖然價格要15萬一台。不過,從這台的設計來看,大致上可以看出未來 delta 機器的走向。(雙噴、照明、熱場、恆溫控制、更高精度、結構優化)

不過,我個人覺得未來 delta 3dp 的戰場在外掛模組。

因為從目前的應用來看,在加法部份的用法已經差不多玩透了,展示的成果類型及優劣也大致穩定,這表示未來的市場行銷會漸漸僵化,銷售就會鈍化。這時,能否有更多不同的模組外掛讓機器變得多樣化,就會是未來的決戰點。

想像一下,如果你買一台計算機,永遠只能作加法,跟一台計算機能作加減乘除開根號....,你會買那個?

所以,我個人對於那些把自己機器限縮在特定應用的業者,感到疑慮。而一旦外掛模組的市場開打,就會衍生下一個戰場,那是目前台灣業者普遍缺乏的部份,這一塊會是大機會,而它會跟 IoT 有些相關。希望在很快的時間裡就能開始動手了....

以上小小心得跟大家分享....

吳佳迪
2016-05-07 23:33:57

好專業的解析...讓沒空去看展的小弟..身如其境...讚啦

程德馨
2016-05-07 23:56:05

感謝分享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