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分享

原文網址 黃建彰
2018-02-15 03:15:48

星際大戰8 班·索羅(Ben Solo)的劍柄造型測試完成,
分享給同好。
可安裝電路組裝成一把光劍喔!

洪兆又
2018-02-15 10:02:54

我要索取劍柄檔案

Salmon Yuan
2018-02-15 11:12:01

賴奕國 !!!

莊士毅
2018-02-15 11:42:23

我要索取劍柄檔案,謝謝

馮致榮
2018-02-15 13:05:17

我要索取劍柄檔案.感謝

廖芳揚
2018-02-15 16:21:38

我要索取劍柄的檔案

AKira Huang
2018-02-16 01:52:25

我要索取劍柄的檔案

葉志晃
2018-02-16 10:30:53

我要索取劍柄檔案.感謝

Vincent Chan Hoong
2018-02-20 00:47:12

我要索取劍柄檔案 感謝 ?


原文網址 Moko Jenson Huang
2018-02-03 10:24:36

<<改造分享>>

土砲噴頭組快接

這個快接頭為8Pin pair
Waterproof Connectors Cable OD 6mm
https://goo.gl/1M6HqR
​​​​​​​
第一組噴頭
加熱片:兩條
熱敏:兩條
喉管風扇:兩條
冷卻風扇:兩條

若是雙噴
第二組噴頭
加熱片:兩條
熱敏:兩條
SERVO: 三條

(G29 另外獨立拉出)

https://www.facebook.com/…/15045…/permalink/158631811592023/

Moko Jenson Huang
2018-02-03 19:01:07

https://github.com/cxam5/XCR-Z-Dual-nozzles
期望有神人願意協助開發。 ?

Birk Binnard
2018-02-04 01:52:00

That is a dual nozzle approach that looks like it will actually work - congrats for coming up with it. But I have several questions for you:

1. Does the stock motherboard/power supply have enough power to drive 2 hotend heaters?

2. Are the 2 hotend heaters wired together or separately?

3. What slicing software handles the offset for printing with 2 separate hotends?

4. Does the dual hotend setup require new or modified firmware?

Moko Jenson Huang
2018-02-04 05:03:22

1. The power supply is 12V 30A.
2. 2 hotends are independent. You can se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r each one, But share the same PID.
3. S3D or cura 3.0
4. New FW is uploaded right here https://github.com/cxam5/XCR-Z-Dual-nozzles
5. My blog http://jensonjapan.pixnet.net/blog

Birk Binnard
2018-02-04 05:21:59

Thanks for the feedback. I've designed a number of items that would benefit from 2-color printing, but I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get the Y-connector method to work reliably for medium to large size prints.

Is it possible for me to get the parts for yo ur configuration here in the US? I have S3D and know how to use it for dual hotends, so I'd only have to get the necessary parts and your firmware update.

You said the 2 temperatures for the 2 hotends are controlled independently. This means their heaters must be connected to 2 separate motherboard connectors. How can I tell what the second one is?


原文網址 James Lin
2018-02-02 02:19:44

磁鐵式的列印快拆盤,之前有人在這分享後跟的團,不錯喔

張岳傳
2018-02-02 13:01:48

真。maker

James Lin
2018-02-22 12:14:59

不過我手殘,雖好拆但是我弄壞好幾塊磁鐵板,每塊都是錢
而且遇到強力翹的物件磁鐵板還是比它軟會被拉起一些

Kuo Van
2018-02-22 22:09:25

還在持續改進中


原文網址 Cherub Shiao
2018-02-01 17:37:38

想了解一下,大家都用什麼方式來固定底座?
也可以分享一下常用的廠牌跟方式?
個人是都用3M噴膠噴個2-3層,國外有些是說用髮膠噴個6-7層就行了,反正我沒髮膠 XD
用噴膠的好處是,
印完差不多也硬化了,直接刮除就好了。若是黏得太緊,使用去漬油滲入也能很快處理掉。
缺點
噴的時候要做一個型版比較不會噴得到處都是。
熱床溫度太高的時候,黏性會下降的感覺。
通常都要設定熱床關閉的時間。

趙常捷
2018-02-01 17:41:34

我印PLA 熱床70度 沒脫落過

曾坤富
2018-02-01 17:54:12

熱床65度! 或是3M口紅膠! 下面那罐 其他灌會脫落!! 或是 紙膠帶!! 都不錯用!

黃君仁
2018-02-01 18:01:42

我印PLA都沒開熱床沒上口紅膠

Roy Lo
2018-02-01 18:05:55

熱床+1

Moko Jenson Huang
2018-02-01 18:14:36

(規格外)兩片強化玻璃,下層固定熱床鏡面打底。上層可拆卸採貼膠式。

Kim Bhd
2018-02-01 18:15:27

我用口红胶,热床50度。

Tako Sun
2018-02-01 18:16:13

阿咩力卡神膠,傳說中的髮膠 =_=

廖新弘
2018-02-01 18:57:14

乾淨熱床

施百鴻
2018-02-01 19:01:21

熱床+3M藍色膠帶

戴士偉
2018-02-01 19:08:49

熱床加鏡面般的白膠

チェン 幸せな
2018-02-01 19:12:51

聚酰亞胺膠带(茶色金手指膠帶)

林季弘
2018-02-01 19:15:00

藍色專用膠帶

或玻璃+ ABS膠 稀釋噴 …… 查看更多

蕭傑仁
2018-02-01 21:05:02

萬年白膠加水 搞到最後白膠很厚一層

Shan Kwun
2018-02-01 21:14:13

專用膠水

Shan Kwun
2018-02-01 21:15:10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8-02-01 22:36:42

熱床用酒精擦乾淨後開70度。

Harry Cayne
2018-02-02 00:26:09

please translate the result I would be interested what do you use!

Shi Xinhui
2018-02-02 02:07:50

有了熱床後 用水加一點點口紅膠噴灑擦乾淨 3m膠帶就被封沉了 剩下的台北有想要試的朋友可以私我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8-01-31 22:27:29

[回收馬達團購終篇]

各位,關於這次回收馬達的部份,有以下情報可以跟大家分享。

大家可以多方交流後,把幾個關鍵因素確認下來,我想大家很快就能拿到需要的東西。

照片是我今天以整理測試為由,先去跟廠商拿的,大概70公斤。共有 57 步進 110 顆;42 步進 25 顆,花了 1400。其中,有5顆是轉不動的。

基本上,廠商目前有幾個原則:

1. 回收廠空間很小,目測大概 50 坪左右,堆滿機器,又有堆高機要運作,空間很吃緊。所以廠商一再強調不希望我們像是去逛菜市場一樣,這樣他們會無法作業。所以最好是載了就走。無法讓我們在那裡分貨。

2. 廠商有說若是新北或台北,距離不遠的情況下,他可以把貨載到指定的地點。但會不會收運費就沒細談。因為今天我是跟他說一次吃太多,一來要運費,再者要處理多久,心裡沒譜,所以先試拿一批。

3. 就今天實際細看(但已近黃昏),那邊的馬達最好的當然是現拆下來的,最新;放在置物架上,其次;風險最高的,是放地上太空包裡的。因為難免會淋到雨,水氣也重。但是,廠商基本上不接受挑貨。我今天去的時候剛好老闆不在,他們要我先拿,所以我先挑了中間等級的貨架上的馬達。至於正在拆的,因為不想被他唸我只挑好的,所以就先看看而已。其實沒差太多,因為畢竟是舊機器了,現拆或拆幾天的,沒差那麼多。但若放在戶外風吹日曬雨淋,一二週以上,終究有差。目測,剛拆的馬達,良率應該有九成以上;拆一二週的,可能剩5~6成了。(因為那5顆壞的,明顯老舊很多)

4. 馬達規格不一
如照片所示,因為一台機子裡面馬達很多,所以基本上大大小小的馬達都會有。所以不宜以買足額馬達就想滿足需求。我的想法是各種規格的馬達都有一些,以後再視需求搭配著用。當然,若你們買了之後,要自己交換,那就是自己去處理。

5. 馬達線材
今天有留意一下,他們馬達的線材有拆下來,如果要拿,我想他們肯定是沒什麼意見。不過那線也蠻髒的,還有長度不見得合用。所以我只拿一條準備拿來比對,好買新的線材來用。

6. 馬達軸心
那個馬達的軸心也有很多規格,所以這部份建議跟第4點一併看待處理。

就目前來看,各位如果要買,比較簡單的方式是:

1. 大家先揪好一個量,然後先確認回收廠那邊是否有足夠的量。
2. 找好一個地點,然後請老闆直接把貨載過去。
3. 之後大家在那裡很快的把馬達分類一下(按規格),然後作簡單的篩選(轉不轉得動)
4. 按比例分配,然後各自帶走。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一噸大概幾個小時可以處理完。之後自己回家再慢慢整理。

但有一些概念各位要先心裡有底。
雖然大家都想省事,想省錢,想拿到最好的東西,但如果這樣想,基本上註定破局。所以重點就是公平。

就今天買的 1400 ,70公斤,這算基本價,就是自己載,自己整理。
若大家要一起拿,就會有幾個問題要面對。

1. 誰去看,誰去議價。以後我不一定有空,所以未來這個點的資訊我會徵詢老闆同意後公開,但前提是請按人家的規則走,免得以後拿不到貨。也就是批量購買、好壞都收、減少打擾。

2. 誰有合適的點這會是重點,所以有可能提供點的人會有一些好康,甚至利益。至於該是多少,我覺得大家可以談談,甚至停車場也是可以考慮的空間。成本很明確。

3. 分貨速度
這部份,基本上有集單的人,最好也出人手一起分貨。一方面了解那批貨的狀況,其次拿到東西時才比較不會有爭議,而且也有盡一分力。不然的話,整理貨的人應該要有一定的費用。

4. 後續整理
這些馬達若要它的狀況維持著,至少有幾個點可以考慮。第一,用高壓空氣把粉塵吹掉;第二,以油布把外觀擦拭一下;第三,在心軸兩端上一點油;第四,把齒輪拆掉;第五,把固定片拆掉;第六,配上一條新線;第七,上電測試。這些動作要作幾項,決定了你後續處理的成本,這部份佔比很高。說真的,一顆整理好的57,賣個100~150也不算貴,但從成本10塊,到賣150塊,這中間有很多問題。想搞的人可以試試,不想搞的人必須清楚一切都有成本的。

最後,重點還是,有這麼多馬達之後,你要作什麼?
如果你的想法很明確,那這邊真的有很多便宜馬達可以撿,品質至少都中等以上,爛的再拿去回收也不會心疼。所以,有沒有需要自己可以評估一下。

至於後續會不會是我來揪團,這二天我思考了一下,應該是不會。因為我本身工作已經很忙了,東西如果要上4樓,我會先累死,整個時間也會拖很久,這整體來說不是太理想的狀態。所以,我倒是覺得各位可以找幾個比較熟的朋友,大家集一下單,然後我先幫忙問一下目前的量夠不夠,OK的話,你們再約時間去買和分貨。這樣事情會比較單純....

以上,希望大家都能玩得開心。至少我光想到一顆馬達10塊錢,就已經爽翻了,很多想法都可以豪邁的把馬達裝上去而不心痛了。哈哈哈哈~~~

*近期更新*

目前取回的馬達己收納完畢,並且撥了點時間作拆除齒輪的機器,若沒機器的話,一般是用拉馬一個一個轉。

另外,線材有找到比較便宜的廠商,基本上這東西直接找線材商會比較便宜,但接頭的形狀要確認清楚。

也買了一個簡易的步進馬達驅動器,過二天就可以實際上電測了。

總之,東西雖然便宜,但能不能輕易派上用場,就看個人的處理方式了。

David Chuang
2018-01-31 22:30:34

在哪啊~不能動的給我吧


原文網址 Cherub Shiao
2018-01-29 18:03:28

已向社團小編報告過,同意所請,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隻金貓!(靠打光的 XD)
感覺還不錯!

使用開放授權模型列印蠟殼、脫蠟鑄造,材質為925銀。
列印層高0.05mm、厚度1mm

為有最低基準,蠟殼無燒光,保留列印痕跡。鑄件修整澆口、砂眼、汽泡。鑄造過程同一般脫蠟鑄造。

因為個人有金工經驗,也有脫蠟鑄造的需求,想要使用3D列印來進行,但卻一直找不到3D列印用的蠟線,想說…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所以就進了一些美國製造的蠟線,那一些原廠相關的參數跟測試的結果會放在這個粉絲頁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3d列印-脫蠟鑄造用蠟線-2038668413084737

Lin Mary
2018-01-29 19:18:53

漂亮!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8-01-28 19:43:05

[DIY] 鋁擠型各式螺母固定小物

# 這個不知道能不能PO ,不過 ATOM 也是用鋁擠組的,這幾代下來換了不同的螺母,其實問題不少,這一篇也算是一個解法,就看大家需不需要了。

鋁擠型的用途非常廣,不論是公司、工廠、學校實驗室、居家應用或很多機器上都能看到,它們的固定方式通常是用角件搭配螺母來完成。使用程序通常是設計、丈量、裁切、組立。在裁切之前,因為都是紙上作業,隨時可改。但裁切後的組立就有很多要注意了....

鋁擠型組立的常見問題

●施作空間不足
有時為了區隔比較小的空間,可能造成角件、螺母及扳手不易施作,更不易於調校。像這種就要在設計階段預先設想,然後設定組件步驟才不會因為小錯誤整個結構拆掉重組。

●螺母不夠用
這是最常見的問題!因為螺母的型式很多,有一些螺母是必須在組裝前先放入溝槽裡,當結構鎖固後可能無法再從頭尾加入螺母,或者被其他螺母卡住位置。
所幸,螺母都有可隨時置入的款式可作為臨時補充使用,但為了能將這些螺母從溝槽塞入,它的形狀通常會有圓弧角的設計,造成它容易滑動,不易固定鎖緊。

螺母固定小物

為了解決螺母不易固定的問題,以下分享一個很簡單的小物和使用方式。

1. 拿一條大概10cm、6~8mm直徑、厚約1mm的塑膠軟管,將軟管剖開,再依軸向剪掉大約1/3~1/4,也就是整條圓管大概只取2/3~3/4的管壁。

2. 再將兩端剪成斜尖的形狀,如此一來即算完成。

3. 使用時,先把螺母塞入你要固定的地方,可以發現它無法緊貼著溝槽。

4. 這時用扳手把軟管一端的尖頭壓入溝槽裡,再用扳手把螺母推到軟管上,它就會緊貼著溝槽了。

5. 現在,就可以推動軟管將螺母移到合適的地方對準。
鎖好螺絲後,再將軟管抽出即可,輕鬆省事。

其他解決方案

從本文照片中可以看到有其他很多方案可解決相關問題,例如使用彈性螺母,或者螺母上另有一個沈頭螺絲用來固定螺母的位置。這些方式也都很好,但成本不同,也各有缺點。

例如另有沈頭螺絲固定螺母的作法,當你把沈頭螺絲鎖緊後,反而無法調整螺母。而在角件已經鎖上時,你也無法鬆開這個螺絲,造成結構無法調整,都要整個拆掉再重新定位鎖緊,其實很麻煩。

例如彈性螺母,這有個小珠的螺母設計,其實是蠻方便的。但是它除了成本略高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因為結構加工複雜,所以它的材料鋼性普遍偏低,也就是廠商比較不願意用強度比較高的材料來作彈性螺母,所以一些比較吃重的地方就不建議用彈性螺母。

https://www.inventor.com.tw/news/33

黃育哲
2018-01-28 21:01:29

可以參考東野精機的防滑固定塑膠片,我使用他們家的產品,不管是固定式或者是彈性羅母都有對應的可以選購,對於垂直組立,或者是常拆裝的鈑金件,都不會輕易的跑掉位置很是方便

Tako Sun
2018-01-28 22:19:08

關鍵字:彈片螺母

Tako Sun
2018-01-28 22:20:03

關鍵字:彈性螺母塊
還好有好幾種,就請自行找了 =_=

Tako Sun
2018-01-28 23:32:47

我不是專業的MAKER,只是個小小的業餘DIY玩家
身為一個小小的業餘DIY玩家,我身上沒有帶武器,只隨身帶了幾本大廠的型錄用來防身而已 XD


原文網址 Wei Lin
2018-01-25 19:28:04

請問各位從官網下載了KISSlicer 主程式 + 設定檔 for Atom 2.0,就直接把圖丟進去切了,結果出膠不順。請問相關數值需要怎樣的調整呢!?
有在相關論壇有看到某位大大分享的設定相關訊息,不過已經無法註冊,不過也已經是4年前的訊息了。

易朧
2018-01-25 19:50:17

我這邊有設定檔,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

梁琄
2018-01-25 19:51:53

先截個切片參數的設定來吧,可以幫抓蟲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8-01-15 03:44:34

[DIY] 自製溫控烙鐵

我又來洗版了.....XD
不過為了避免臉書現在的動向不明,以後文章會主要公告在自己網站,到這邊是跟大家分享成果和交流心得。

●常見的其他用途

3D 列印模型修整

要修整模型時,溫度是一個重要因素,以 PLA 來說,它的玻璃化溫度大概 65℃;而 ABS 大概 105℃。這表示針對不同材質就要調整到適當的溫度才好用。

避免過熱

部份電子零件對溫度很敏感,溫度太高時,操作時間相對短,一旦手殘就會造成零件受損,所以也要適度控溫。

優化切割面

有些烙鐵前方是可以加刀片的,若將烙鐵加熱到適當溫度,除了可以更好加工之外,切割面也會更好。例如切皮件,或者一些布料。

●自製溫控烙鐵零件表
1. 一般烙鐵一支 150 元
2. PT 100 熱電阻 一顆 25 元
3. azbil SDC15 一顆 10元(回收品)
4. 耐熱玻纖管 一條(1m) 5元
5. 電源開關 一個 0元(回收品)
6. 零件盒 一個 75元
7. 6mm 蛇管 1.2米 10元
8. 香蕉插頭、插座 2組 30元
9. 電源插座 30元

●改裝過程
1. 先把整支烙鐵拆開。

2. 安裝 PT100 熱電阻
這東西小不拉幾的,長寬都不到 2mm,不好搞。但因為是改裝,測溫點的位置和形狀不好決定,所以只能用原生晶片來測,不然的話買現成封裝好的會省事很多。
總之,決定測量點在加熱線圈和烙鐵頭接合處,所以先把耐熱管穿好,再用較粗的單芯線穿過,之後用杜邦端子把單芯線和熱電阻的線夾起來,之後塞入耐熱管中。
不能用焊的,因為會被融掉,所以選擇用機械式的固定法。

3. 配線
把 PT100 的訊號線穿過烙鐵桿,然後用蛇管把它跟電線纏繞在一起。
因為是電阻類的訊號,所以不擔心訊號干擾的問題。

4. 裝上香蕉插頭
本來在想是不是換更省錢簡單的作法,但後來想到其實這個控溫平台可以通用,除了用來接烙鐵外,一些其他要控溫的設備也能用。雖然到時會再製作專屬控制系統,但這個平台就可以用作前期測試。所以用香蕉插頭好像也不錯...

5. 零件盒加工
這盒子的材質頗有趣,蠻軟的。用超音波刀切它時像在切奶油一樣,所以挖洞的動作三二下就好了。各零件的定位也只用最簡單的原則決定,就是平衡,所以就隨便用尺畫一畫就開挖了。還好尺寸都是準的...

6. 系統組裝
東西都準備好後,就是把溫度控制器 azbil SDC15 裝進去再用它的專屬扣環卡住,開關裝上去卡好,然後在原本的烙鐵座上挖二個洞,找二根長度適當的螺絲把它跟盒子鎖在一起。然後把香蕉插座和電源插座裝上去,整個就大功告成了。

●延伸應用
其實這個 project 算是暖身動作而已,只是順便把手上的工具升級一下,重點是熟悉溫度控制器、感應元件(熱電阻、熱電偶、其他類比訊號)之間的介接和組裝上的問題,之後作其他應用時才會更得心應手。

後續預計要作的有:

1. 自製塑膠射出機
塑膠射出的幾個關鍵之中,溫控是第一要點,其次是模具,之後是射出機構。所以這次先完成溫控,之後會針對氣壓控制進行測試,再製作自己的射出機。之後就可以拿模具來射了....

2. 真空成型機
這個也是一個想作很久的東西,但它的控溫得更細膩,因為要均勻,而且是透過空氣加熱。結構和負壓的部份倒是好處理。

3. 致冷除濕
致冷晶片是個很有趣的東西,它的原理剛好跟熱電偶相反。這東西要能夠有效的運作,兩側溫差的維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防潮箱的控制電路是非常陽春的,甚至完全沒有處理這問題。所以有了溫度控制器後,就能很容易把這部份作優化。

4. 3D模型修正筆
只要把烙鐵頭改成其它不同形狀,就可以用來進行模型修正了,而且溫度適中的情況下會讓你更好作業。

https://www.inventor.com.tw/news/31

Tony Yang
2018-01-15 06:43:55

果然高手在民間!

陳神力
2018-01-15 07:54:18

這顆sdc15最近一直在搞它...
似乎被程式鎖定!?

Tony Yang
2018-01-15 08:05:13

這個跟我看過的PT100,
似乎有點不太一樣耶!
兩條補償導線,
打結,銲一起,
有點比較像RTD,
真的很像K Type 的RTD,
因為我之前買的PT100,
好像是三線式的,
他有一條是溫度補償功能,
這種真的很特別,
終端那個藍色是什麼?

Charlie Ting
2018-01-15 08:14:27

這是賀利氏的PT100原始元件,未封裝前的。在接到溫度控制器時有改成三線。有封裝過的熱電阻賣家可能已經幫你把線備好了。

Charlie Ting
2018-01-15 08:14:48

Tony Yang
2018-01-15 08:29:50

Charlie Ting 是我才疏學淺
孤陋寡聞了!!
這個是第一次見到!!
原來PT100的源頭
也是兩線啊!!

Charlie Ting
2018-01-15 08:30:04

藍色那個算他的陶瓷封裝吧,另一側是白的。

Charlie Ting
2018-01-15 08:35:03

Tony Yang 我也爬文很久,看了很多賣家的資料,才發現原來熱電阻的市場很不一樣。它的外觀非常多樣化,因爲用途太多太廣,各種形狀都有,也都不算貴。但其實核心元件蠻簡單的,也有在賣,只是除非是自己要改裝,不然應該很少人會買裸料回來用。

Tony Yang
2018-01-15 09:00:44

PT100的好處是.....
它的阻值在 0 度時為 100 歐姆,
方便校正
A/D 轉換器和運放的線性度很高,
測得溫度精度可以在±0.2℃,
我經常看到的
都是這麼大支,
也從來沒有去拆過裡面的核心元件!!

粘峻銘
2018-01-15 09:26:44

請問可以分享嗎?

陳神力
2018-01-15 09:44:56

陳神力
2018-01-15 09:45:09

陳神力
2018-01-15 09:45:40

拆掉裡面是長這樣!!

楊仁智
2018-01-15 11:45:47

Backup

Charlie Ting
2018-01-15 12:02:22

歡迎喔

Charlie Ting
2018-01-15 12:04:16

是啊,所以3線其實只是人家幫你配好線而已。不過它用焊的,顯然它的量測溫度預設在2~300度以內。再高就容易有問題了。

Charlie Ting
2018-01-15 12:05:08

你可以再把那個小米粒剖開看看

陳賢能
2018-01-15 22:42:30

我有做過一個客戶案子
超過300度錶頭無法讀取溫度
低於300度讀數都正常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8-01-14 02:06:32

[硬碟馬達變身電路板鑽孔機]

*很久不見~~~快過年了,有一些想法該動一動了,分享給大家*

每個玩電腦的人一定都有電腦升級或故障後淘汰下來的舊硬碟,有時人們會習慣拿它來作備份碟直到完全不信任它的穩定性。這時尷尬的是,稍有資安概念的人會清楚硬碟是不能隨便丟棄的,但留著也沒什麼用。一般常見的大概就是把它拆了,然後留下幾顆釹鐵硼強力磁鐵....

但現在都什麼年代了?Maker 們怎麼可能甘心如此呢?所以也有人拿它來當小型的研磨機。

不過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用法不太一樣,是拿它的無刷馬達來拿電路板鑽孔機。

為什麼要這樣作呢?

現在 3DP 幾乎是所有 maker 人手一台,甚至一個人擁有很多台,但它的功能性有點太單一了。

對很多 maker 來說,洗或雕一些基本的電路是經常在幹的事,但是通常只有公司才會有專用的電路板雕刻機。對 maker 來說,投資那個不太划算。
一般的手持式鑽孔機普遍細長,扭力也算普普,重點是馬達的振動偏大。相反的,硬碟馬達因為需要高度精密,所以它作得比一般無刷馬達要高級得多。

定位只在電路板、玻纖板和壓克力板的薄件鑽孔,所以也不用特別大扭力。
原本我也嚐試過用現在的手持電鑽來加工,抖動問題太嚴重,而且馬達軸心不具備止推效果,對加工過程不利。之後也有試過買遙控四軸的無刷馬達來用,它的扭力略大,轉速略高,但穩定性沒有硬碟馬達好,而且加工難度更高。

所以我從一堆收集的硬碟馬達中挑了比較好加工和安裝的馬達來用,然後原本想說用 3DP 印轉接環來固定 ER8 的夾頭,結果果然是太天真的,同心度差到爆。之後只好自己車一個,但又找不到合適的材料,最後剛好轉接環的尺寸跟之前報廢的時規皮帶輪差不多,就以它為底材車了一個。

原本擔心固定軸心的螺絲孔會造成偏心震動,所以在鎖回沈頭螺絲後,震動的問題就有了明顯的改善,實際鑽孔測試一下,一般電路板很容易就鑽穿,而且孔形算蠻漂亮的。

至於要怎麼控制呢?

其實兩年前就有測試過了,只要改 gcode 就可以按照自己設定的位置去鑽孔。

但最近有在玩 CNC,所以這部份可以加入 G29 的平面校正功能,可以讓鑽孔深度更精準,甚至可以只挖掉銅箔。

另外,為了能更精準的定位和進行雙面雕刻,在操作前要記得設計定位孔,這樣可讓整個操作精度維持在高水平,又能兼具方便性。

硬體清單
HLW XXD-30A 電變一顆 250 元
不知名的硬碟馬達一顆 0 元
ER8 延長桿 一支 250 元
ER8 夾頭各尺寸共九顆 450 元
轉接環 (自行加工) 0 元
HUB 列印版 0 元
球頭 6 顆 600 元

系統整合
使用 3DP 主板上的 servo port 進行電變控制,需修改 Marlin configuration.h 裡的 servo_numbers

針對電變的 PWM 規範,可在宣告時設定適合的波型訊號。但手邊沒示波器,所以只作基本測試,能動就好。

可在 servo_init() 中針對電變進行運作狀態設定,但手邊沒這顆電變的規格書,所以也是能動就好。

控制時,可透過 M280 針對特定 servo port 丟值,或者透過 M03 指令與雷射模組共用指令集。

優化空間
因為是拆硬碟馬達來用,所以該硬碟的原始轉速和碟片數決定了廠商會用什麼功率的馬達,所以若要作比較進階的應用,最好找一萬轉、4碟以上的硬碟來拆,那個馬達會比較威。

電源供應目前是以 3DP 的 12V 電源為準,但若要強大功率,也可以考慮獨立電源來使用。

要把 z min 的微動開關端點外接,讓它可以透過 G29 進行平面校正。
轉接環轉動慣量的選擇,基本上它等於是馬力的儲存機制,可讓加工的品質更穩定。但太小會沒效果,太大可能也有副作用。所以這部份目前傾向只用鋁或銅這類好加工的材料施作,不特別加重加大,但要維持它的同心度和耐用性。

以上分享,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改來玩看看....

https://www.inventor.com.tw/news/30

許阿瑋
2018-01-14 03:03:46

厲害!

Chen Willy
2018-01-14 08:46:27

可是我家硬碟馬達不是長這樣啊 之前拆過改成磨刀機

袁丞宗
2018-01-14 09:24:03

Tony Yang
2018-01-14 10:49:05

我是拿來做磨刀石啦!
想請教,
電變部份,
是用3相無刷電機的嗎?
我的不能調速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99357593442065&id=100001035099506

Charlie Ting
2018-01-14 10:50:28

像這樣嗎?

Tony Yang
2018-01-14 10:55:24

沒錯哦,
不過發現扭力不足

Charlie Ting
2018-01-14 10:56:00

你是直接用硬碟機板驅動,它當然是跑到預設的轉速。只要改用三線輸出的電變去推,就可以改轉速了。不過電變的設定最好要修正一下,不然跑起來可能沒原本的有力。

Charlie Ting
2018-01-14 10:56:53

所以才要車轉接環

胡家瑋
2018-01-14 16:30:56

Chen Willy
2018-01-15 13:50:35

我都黏砂紙XDD 可惜太久照片要找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