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溫度

原文網址 Moko Jenson Huang
2017-02-22 14:51:45

mk3 - 0.2
我把擠料寬度降到0.1了
看起來是擠料過多耶
還會偶爾敲木魚
可以給個建議嗎?
溫度200
熱床OFF

林國鋒
2017-02-22 14:54:39

0.2噴頭設定0.1寬度?

鄭鈞庭
2017-02-22 15:03:31

0.2設成0.1,應該不至於敲木魚 ,不過還是要設定正確才好,我覺得你熱床要開一下 邊邊都翹起來了,或速度放慢

Charlie Ting
2017-02-22 15:07:18

flow tweak 設 0.75 看看

Tk Leung
2017-02-22 15:07:35

印的層厚最多要是extrusion width 的 80%, 即0.08mm. 你印的齒多大, 我用0.2 印模0.6是可用的。但要inset 0.1 較好。

鄭鈞庭
2017-02-22 15:08:08

"Extrusion Width" 線寬。線寬越細,模型理論上會越精細。但是受限於擠出孔的大小。當線寬小於擠出孔的直徑時,擠出的厚度有機會比我們設定的層高還要薄,會造成擠出的塑料沒有附著於上一層,導致列印失敗。初次嘗試列印時,建議要把線寬設定成擠出孔的直徑。----------
http://diy3dprint.blogspot.tw/2013/10/kisslicer_15.html

Tk Leung
2017-02-22 15:09:21

如果是0.5模, extrusion width設0.15都可以。

許阿瑋
2017-02-22 15:15:00

借問:有辦法詳細知道自己的擠出頭實際出來的線寬是多少嗎?
直接擠出測量?量出來的值都會比數據多很多耶

李穆
2017-02-22 15:57:29

層高改用0.05,線寬還是用0.2,列印速度用30,溫度用200,試試看如何,此外,不要用美紋膠帶,直接用玻璃底板上口紅膠


原文網址 Ver Worlding Max
2017-02-21 16:46:16

列印時溫度的震盪好像有點詭異是否該調整pid了?

昇衛佑駿
2017-02-21 16:50:12

快速接頭換掉吧

Ver Worlding Max
2017-02-21 16:51:16

快速接頭??

昇衛佑駿
2017-02-21 16:52:41

熱敏電阻得線在頭部上方不是有快速接頭~應該不是整條接到電路板吧

陳維德
2017-02-21 17:42:15

印50 x50 的測試檔算是正常都會誤差很大,要說就是一直印很長直線的那種類型的都會有很大溫度的差異

Kwok Tony
2017-02-21 19:29:53

在面板風速調到100試一下


原文網址 洪慈憶
2017-02-20 14:41:07

又來向各位請益了
我一直以為是前陣子天氣寒冷,導致溫度上不去
但是,像現在的大熱天,怎麼溫度還是只能在190度徘徊

謝謝 ?
p.s 可以正常列印

邢鳳言
2017-02-20 14:45:28

你設200, 它只到190, 也可以印嗎?

洪慈憶
2017-02-20 14:45:30

突然就上升到200度…………白天跟晚上是不是也差很多

施百鴻
2017-02-20 14:52:13

PID值 做校正試試看

馮致榮
2017-02-20 16:37:58

我前天也一樣,不管軟體設定幾度它就是少10度,昨天開機它又正常了

Charlie Ting
2017-02-20 17:38:48

建議用新格式化的記憶卡,印小一點的簡單模型看看,有時候IO的延遲會讓機器頓頓的。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2-20 19:17:45

如果設定成220度,它會加熱到超過200度嗎?
會的話,先校正 PID 吧。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7-02-19 22:35:59

[CNC 分享]

先講好,目前完成度大概只有1/2,雖然能動了,但有些東西仍然是腦補的。
因為馬上就要三月了,開始要步入活動旺季,剩下的幾天又要把 PROTON 裝起來,所以趁現在先作作筆記分享,免得忘了。

目前的 CNC 套件是二年前買的,一開始不熟沒裝完,而且又買了 ATOM 就都焦點轉到 ATOM,現在再回頭組裝,有了 ATOM 的 DIY 經驗幫助不少。

這台是台灣玩家改良美國 Shapeoko 2 所推出的套件,主要在鋁擠斷面有改良、用料也有更加強。

而我自己則是再替它加強了幾個地方,這就是要跟大家分享的。

‧Open build 開源

我個人很強調這個,所以在 3DP 部份我只會把時間放在開放的架構上,原因就跟這台 CNC 一樣,它是開源的,可以輕鬆擁有,但也可以強化改造。

所以原本台灣玩家改良了鋁擠,而我則是把它原本配的塑膠導輪,改為不鏽鋼導輪;原本的底板是密集板,我現在是在上面加了一大片 S45C 的鋼板,而鋁製的真空吸盤。

如果沒有開源,有些東西就很難搞。包括像 Arduino UNO + CNC Shield,如果自己用麵包板拉線,幾個小時就不見了,有擴充板省事太多。

‧F = m a

其實我沒操作過 CNC,所以這些都是腦補的。用的也只是國中物理和專科的機械概念而已。

CNC 的運作核心?在我來看,就是以 F=ma 這個公式為基礎的。為什麼呢?

這公式突顯了作用力等於質量乘以加速度。所以生活上有太多例子可以看出事情的發展,例如你拿一支小鐵槌打釘子到保麗龍、到木板、到地板、到鐵板,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而這跟你拿的鐵槌大小、釘子的材質、長度、加工物的硬度和質量都有關係。

所以重點來了,以原本這台 CNC 的架構,有幾個根本的錯誤!

第一,是用塑膠導輪,這基本上強度和耐用性就有限。所以,我把它改成不鏽鋼導輪。

第二,是頭重腳輕,主軸(Z軸) > X、Y軸 > 底板,這表示它的誤差會很大。所以我在密集板上舖鋼板,增加底板質量和穩定性。

第三,Z軸的設計不良,馬達的擺設方式會造成結構強度的降低和質心的改變。所以我預計把它改成後置式。

這幾個地方的關鍵考量都是由 F=ma 出發。

因為,在刀座移動、加減速、接觸物件、切削的全部過程,它們都在運動,而這些力量會在整個機器,甚至工作枱上傳遞。

這時,錯誤的配重就會造成力量的不當傳送和吸收震動,讓整個物件和精度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無法維持良好的切削運作狀態。

所以簡單來說,這邊的改良就是讓整個機器盡可能處於 rigid body 的理想狀態。

這時,把焦點集中在刀具接觸工件時,雙方硬度、切削量、切削速度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以此來評估主軸強度、結構吸震性(或共振抑制),最後再看切削速度和散熱問題如何安排。

如此,才能確保機器能在它的容許範圍內發揮最大的加工能力並且具體合理的精度。

‧架構優化

目前這台 Shapeoko 2 的架構除了 Z 軸馬達應該改為後置之外(可降低機台高度,加強手輪,可加強 Z 軸扭力、降低質心),另外它的配線也是處於完全隨性的作法。

若以官方的配線來看,就是整把線綑一綑而已,實在不OK。

所以我在 X 軸和 Y 軸後面加了拖鏈,這樣就可以把線都藏起來,甚至把三軸都包起來。這樣作的好處是才不會因為切削碎屑亂跑卡到傳動部份,影響精度。

‧ATOM+ 之 CNC 模組

從這台 CNC 的組裝經驗中,我大致上看出了日後在 ATOM+ 上加裝 CNC 的努力方向和定位。

從定位來看,ATOM+ 的 CNC 加工會為木頭、塑料、石膏為主。主要的考量原因在於機台強度、結構質量分佈等,因此不會考慮金屬的部份。

從努力方向來看,傳動方式的改良(皮帶改螺桿、碳纖改金屬管)、定位方式改良(目前的邏輯是找出一個理想平面,再用加法運作,在CNC的邏輯要修正),五軸刀頭的最簡設計、無刷主軸的設計(沒錯,這得自己作,改良質心、轉動慣量、ER接頭、無刷電機、水冷),然後是軟體,以及主板改32位元,不然跑不動。

從用途來看,ATOM+ 的 CNC 可以擴大 3DP 的加法應用,加入減法,大大提升完成設計的彈性。

當然,如果把主軸改成噴頭,那就是升級成五軸 3DP 了。

從挑戰的難度來看,加工/切片軟體的開發是最難的,再來是硬體的設計測試,最後是韌體的修改,但這部份其實還好。

‧CNC 的再升級

以目前這台 CNC 來看,頂多是雕雕電路板、塑膠板和木板,切薄鋁片的話,有點勉強。重點會在主軸的功率、重量和使用的刀具,最後是進刀量。

鑽鋁片的話,應該也還OK,但散熱要留意,不然溫度上升、黏性上升後就變數大了。鐵板?洗洗睡先....

再升級的幾個重點會是:

1. 動力,至少改成 57 步進,然後改成螺桿傳動。最好是改伺服馬達。
2. 傳動,從鋁擠改為鋼製傳動組成,然後直接鎖在鋼板上。最好是二片鋼板夾心。
3. 驅動器,改為專用驅動器。另外,寧可用時規皮帶減速,也要少用驅動器的細分。因為細分的優點在於減少 over shoot,提升運動的穩定性,但不表示可以依賴它來維持精度。因此,精度靠減速比,而不是驅動器的細分。
4. 主軸的質量和功率,F=ma,所以相同的切削情況下,質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等於震動越小精度越高。不過主軸也要穩就是了。
5. 換刀和校正的方便性,這部份是決定工作效率的重點,以目前的 DIY 版本來看,傾向使用三軸雷射定位。不過 sensor 很多,控制器很少的問題要先解決。

以上,跟大家分享。

若腦補有錯的地方歡迎指正,有相關經驗的也歡迎分享。謝謝!

先準備開工賺錢了,有空再繼續改良。

林佑臻
2017-02-19 23:23:58

竟然是openbuilds系統。ob的論壇還滿多人設計的,但我一直都不確定他的cnc可以切到多硬的材料

黃大丙
2017-02-19 23:36:12

我也有一台4060,放了好久了都還沒開始用 XD

Isamu Lin
2017-02-20 00:34:07

請問這個組裝會很難嗎?需要那些資知識?

Samael Lin
2017-02-21 08:06:19

拜託推薦cnc 我想買!

蕭傑仁
2017-02-21 08:45:58

可以問一下 要畫的圖要用哪套軟體畫? 又用哪套軟體轉成路徑黨?

郭俊志
2017-02-22 10:43:24

XZ建議使用滾珠螺桿,一般的螺桿會有虛位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7-02-14 21:23:47

1.溫度不穩定,設定在200度,但會在185度到200度之跳動2.列印到一半時,e0的擠料馬達會有類似卡住不動(有點像失步的問題,但切片軟體列印的速度設定在25左右),然後會自己回抽料,機器就空跑列印!
有高手可以幫我解答嗎?ps:電壓、皮帶、校正都試了!但問題都是出在e0的擠料馬達,時而正常、時而當機!

黃俊傑
2017-02-14 21:28:00

E1 晶片拔過去觀察看看?
1.的話 最近寒流? 等回暖後看看?

陳維德
2017-02-14 21:29:31

溫度這個在印50 x50 測試檔時平面時很明顯,會掉很多檢測溫度的這個部份有比較不精準控溫,其他就比較沒有這問題,所以要看你印的東西那部份要調高些溫度,不然可能降的太多出料不順也會造成擠料馬達會擠不出來,我之前在印這個時還有遇到變賭神慢動作的料一直沒出來,只好停止印在重印時料也是卡了很久

林似諭
2017-02-14 21:31:26

另外忘了說!它的噴頭是請原廠寄一組新的噴頭組來,我是懷斿他的熱敏怪怪的!因為只要預熱它就會衝到220以上,用Printrun輸入M303 c8 s200, 則會顯示溫度過高,然後就自動停止偵測!

林似諭
2017-02-14 21:31:45

這個有印過,沒事!

陳維德
2017-02-14 21:33:44

我是上週又在印一次時發生的,之前印也都沒去管,之後再印又都沒事

陳維德
2017-02-14 21:34:37

那可能真的是熱敏有問題了吧

林似諭
2017-02-14 21:37:09

林似諭
2017-02-14 21:37:56

我也是這麼懷疑......

林似諭
2017-02-14 21:40:35

林似諭
2017-02-14 21:43:50

就在剛剛它又發生了!

陳維德
2017-02-14 21:44:54

換e1 印看看囉,也難說是什麼問題

林似諭
2017-02-14 22:23:12

先對調馬達看看!如果還一樣就換晶片看看!

Josh Lin
2017-02-14 22:41:09

就你的描述
1. 溫度 會比設定低 和
2. 上面 2段影片 E0 XYZ 馬達 動作 均有 異常

我推測:可能是 主板 電源 進入主板後 電壓不穩 造成主板 整體 動作 短暫 錯亂 的 現象~
你 量的 電壓 是 靜態?還是 動態?
如是 靜態電壓正常(未列印時)並不能代表 動態電壓(列印時)也是正常的!

建議你 從主板 電源輸入(端子台 pin3_+、pin4_-) 的 上方 (端子台 pin1_+、pin2_-)拉 2條線 出來 接電壓表 測 主板動態電壓 是否正常?小心 不要短路!

因 噴頭 陶瓷加熱片 和 5顆 馬達 的 電源 均由 主板 供應的,吃電 很大~可能 主板 端子台 電源輸入 那 2條 有較高的 接觸電阻,造成 壓降了!

不妨 量看看 動態電壓 以釐清 是 電壓問題?還是 主板 問題?

註:
主板 電源輸入 4pin 端子台 在 圖片 左下角,由上而下 為:
Pin1 為 +12V <= 與 pin3 並聯,請 拉出測量
Pin2 為 - <= 與 pin4 並聯,請 拉出測量
Pin3 為 +12V <= 接 電源供應器
Pin4 為 - <= 接 電源供應器

林似諭
2017-02-14 23:33:16

真是專業…我明天試試,太感謝您了

Kwok Tony
2017-02-14 23:36:38

陳維德
2017-02-14 23:41:11

https://atom3dp.squarespace.com/extrusion-problems/
校正pid 應該會比較準些,可以試試,+- 5度還好啦

Josh Lin
2017-02-14 23:43:33

Kwok Tony 你的 溫度作動 算正常 啦!
官網 有說:剛開始 +-10度 內 算正常!
超過 +-10度 才需 重新校正 PID~

你才+-5度 而已!我的 有時 +-7度~

因 噴頭 熱容量 小,溫度 容易受 外界 和 線材 溫度 影響 而波動!

Josh Lin
2017-02-14 23:56:17

只能 隔空抓藥~
希望 能助你 縮小範圍 找到問題源頭~^ - ^

李仁維
2017-02-15 00:19:56

原來在印女朋友(離題XD

Charlie Ting
2017-02-15 03:16:49

有可能 8825 的散熱片接觸不良

Jason Zhou
2017-02-15 05:26:01

我也有溫度的問題,不印時200開印後190上下,觀察後發現是因為測吹風扇的角度問題直吹噴頭造成溫度下降

林志鎰
2017-02-15 08:55:10

之前遇到的問題,溫度都+-10度震盪...所以就猛卡料~

黃俊傑
2017-02-15 09:24:49

不過話說這次的韌體 加溫比較快 跟 監控溫度的時間縮短很多阿! 如果只是剛印溫度會飄感覺算滿正常的...

林似諭
2017-02-15 09:53:56

其實溫度的問題不大!比較讓我頭痛的是馬達的作動會像上述影片一樣!而且都是一開始時正常,回抽比較快時就當掉了,本來以為會是回抽問題,但同一個gcode,我用另一台atom就沒事!

Jason Zhou
2017-02-15 10:01:10

所以这种应该如何解决呢?

林志鎰
2017-02-15 10:01:47

風扇的轉速降低 最直接

林似諭
2017-02-15 13:16:28

Josh Lin 早上照你所說拉線出來量測,電壓也是正常的!後來我把e0、e1的晶片對調,目前是正常的,等等印個雙色測試檔看看,如果e1會出錯的話,那八九不離十應該就是晶片的問題了!

Josh Lin
2017-02-15 13:32:28

這樣 亦有可能 是 E0 驅動晶片板 排針 與 插座 接觸不良 所致~~Good, 繼續 追查下去~~

林似諭
2017-02-15 19:11:18

下午丟了2個測試檔(雙色),尚未發生問題,或許真的是接觸不良,但耐悶的是如果接觸不良,應該在一開始作動時就會有問題ㄚ!怎麼會時好時壞呢?

黃俊傑
2017-02-15 19:14:59

林似諭 有時科學不能解釋的 要考慮一下玄學嗎? (大誤

林似諭
2017-02-15 19:18:18

Josh Lin
2017-02-15 19:23:14

只好 留校查看~~繼續 觀察 囉~~


原文網址 朱法緣
2017-02-11 10:19:19

想請問一下各位前輩,
目前列印的時候線材無法附著在玻璃面上面
(噴頭溫度設定為200、熱床溫度為50,前置作業校準都可以了、檔案為官方測試檔)
這樣還有甚麼因素會影響到他呢?(影片不清楚請見諒)

Perry Wing
2017-02-11 10:30:31

Z offset

陳維德
2017-02-11 10:30:32

熱床溫度用到70 度試試,還有你z offset 有沒做,自動校正你那噴頭可能要在調整看起來有幾個地方印太薄,固定的那長彈簧跟上蓋要調整兩側風扇往上推時不能有卡卡的,長彈簧鬆緊也要調,可以先試著不要裝長彈簧做自動校正,看噴頭在最左跟最右靠近面版點下去跟你裝長彈簧時噴頭下壓時的動作有沒歪頭

朱法緣
2017-02-11 10:40:26

好的 我會在試試看的(附圖是我設置的z offset) 感謝

陳維德
2017-02-11 10:41:45

你有沒做z offset 時用一張a4 80 磅的紙用在玻璃跟噴頭之間拉看看我是都調到噴頭有壓到紙但還是可以抽動不算很緊就是在拉紙時感覺到有跟噴頭接觸

廖新弘
2017-02-11 10:43:26

玻璃也要先用酒精擦

朱法緣
2017-02-11 10:45:31

這是用一張a4紙來測試的z offset影片 有摩擦的感覺以及可以移動 感謝!

Charlie Ting
2017-02-11 10:49:39

不夠乾淨吧? 不能有油

廖新弘
2017-02-11 10:55:00

分享一個同好經驗分享,測Autolevel時,先熱床預熱,效果比較好

James Lin
2017-02-11 11:22:01

我實驗熱床60度以上才黏得住,
50度剛好是我開始脫模的溫度

Estima Lin
2017-02-11 11:32:13

熱床我都是設70度

陳維德
2017-02-11 11:54:18

70 度底會很漂亮,60 會有幾個小地方會接觸到玻璃,所以我用熱床也是都用70 度,也是要看天氣

朱法緣
2017-02-11 12:03:45

想請問各位前輩們,這是後續的影片,前期可以正常列印了,但是在影片的2:15秒的時候,外層就翹起來了,想請問一下這個是甚麼問題呢?

陳維德
2017-02-11 12:12:02

熱床的溫度可能要先確認下,70 度我用都黏的超緊的,量看看是多少度

黃育哲
2017-02-11 12:27:50

我熱床都開到85度

Kwok Tony
2017-02-11 20:28:17

PLA 50度應該太低,基本70度,ABS 100-110度


原文網址 Yves Hsu
2017-02-11 00:44:36

請問 PLA 的熱床溫度大家都設多少?
我目前設 70 度會太高嗎?

Ya Hsuan Wu
2017-02-11 00:46:20

差不多兒~~

梁琄
2017-02-11 00:54:08

通常 pla 70 ,abs 100

馮致榮
2017-02-11 01:27:30

ABS要100度喔.可以燒開水了

Aaron Lin
2017-02-11 16:34:03

請問一下,我們熱床的最高限溫是多少?有人知道嗎?

張岳傳
2017-02-12 17:46:08

40 基本上PLA不用熱床 除非要印超大面積防底部翹取


原文網址 黃銘璋
2017-02-09 07:29:10

請問:在preheat及列印完成後,噴嘴的溫度會自動下降,但Bed的溫度還是維持在70度不會自動降下來,請問想列印完讓Bed自動降溫下來的設定,要在哪邊設定?(我的機器是ATOM2.5)謝謝。

James Lin
2017-02-09 07:43:50

在Ending Script加:
M140 S0 ;bed heater off
原本你應該有
M104 S0 ;extruder heater off

黃銘璋
2017-02-09 07:44:55

我切片軟體是用KISSlicer64.exe,沒有寫Script

陳維德
2017-02-09 07:49:28

什麼切片軟體都一樣,大多要自已檢查,加end script gcode,官方有教學
https://atom3dp.squarespace.com/basics-of-kisslicer/

James Lin
2017-02-09 07:49:47

他也是要加的script(gcode)的 , :p

黃大丙
2017-02-09 09:05:11

馮致榮
2017-02-09 14:19:29

你真是進步神速.天才老人

黃大丙
2017-02-09 15:20:29

為什麼要加個老人 XDD


原文網址 廖新弘
2017-02-04 21:08:50

套用黃至宇提供的S3D的參數設定,並且修改個人常用的數據下去使用,溫度195度、速度40mm/s、熱床60、Extra Restar Distance-0.2,Wipe關掉,無支撐的成果

陳維德
2017-02-04 21:12:27

印的真好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2-04 01:25:00

溫度讀不到,檢查熱敏只看到線破皮了,但昨天還是好的,又要拆噴頭組了,想到要動風扇小螺絲我就不太想動;先印一支湯匙來用,不然拒絕開工,影片中的湯匙頭有點大,後來改小一點在後方才能用,還可以掏耳朵,圖檔在此: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2082619

邢鳳言
2017-02-04 01:34:04

上傳圖檔是長這樣的

黃大丙
2017-02-04 03:46:39

多災多難啊~~~

邢鳳言
2017-02-04 04:49:18

今日停工,熱敏電阻短路了 T-T ...

黃大丙
2017-02-04 04:51:22

GG

蕭傑仁
2017-02-04 07:50:09

這個好

Estima Lin
2017-02-04 08:44:37

拆噴頭不用拆側風扇啊!
我都只拆後風扇…

Josh Lin
2017-02-04 20:21:10

我是 在 4顆 M2 螺母 第一次 鎖緊後,再 把 M2 螺母的 周邊上膠 黏在 移動平台蓋 的 金屬架上 固定不動,以後 拆裝 側吹風扇 時,螺母 仍在架上,只要 直上 螺絲 即可 鎖上!輕鬆多了!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