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平台

原文網址 Kevin Lee
2017-08-21 14:34:50

已售出謝謝!
售 3D印表機 ATOM2.0 降價求售
2016/1月購入,畢業後很少使用,故便宜售出
剛更換備品包,出料順暢功能全正常無異狀
列印平台上使用時有部分刮痕

1.Atom 2.0主機與購買時相關配件
2.板手+鏟刀
3.一些剩餘少量的PLA(多色)
4.備品包
自取不拆賣

兩萬九,誠可議價

JC Wang
2017-08-21 14:35:56

神機想收!!!!!

譚巽言
2017-08-21 14:36:57

Kevin Lee
2017-08-21 16:17:07

已售出,謝謝!


原文網址 黃宇軒
2017-07-28 17:47:29

感謝庸貳設計,上星期收到訊息時真是驚喜,不敢相信自己有排到這麼前面,還特地回去數了一下XDD

星期三拿到後迫不及待地想裝上去試試
不過因為家裡工作區域狹小
門轉軸剛好跟放的位置會打架
因此想把門改成可拆卸式

下方比較簡單
用 Tinkercad 快速拉了兩塊固定板
改成 8mm 的螺絲鎖上就搞定
上方本來想做個把手固定在原本磁鐵的卡榫上
但長度太長有點不好處理
後來在升級後的廢料區東翻西找
發現 2.0 換下的料架長度剛好重量又輕
於是塞進兩個 T 型螺母加上小磁鐵就搞定啦!
(有空再去買剛好可塞入的強力磁鐵,應可固定得更好)

雖然沒有做 AB test
但隨便用放在外面很久受潮嚴重的殘料試印鐵塔
發現 (同設定下) 牽絲狀況減少很多
而且表面的列印細節變清楚了
鐵塔第一層平台搭橋的下垂狀況也改善
最重要的是
聲音變小啦~~~~

再次感謝 庸貳設計
以及細心解說的 陳方瑜 (Fang-Yu Chen)
感覺我的 ATOM 又升級了呢!

下方擋板的檔案,歡迎取用修改
https://www.tinkercad.com/t…/acIryay5Xac-atom-25-hood-holder

陳方瑜
2017-07-28 18:21:03

這麼快就有人自己改了XDDD
話說那個皮標,我們自己從組裝的時候就忘了套進去...所以完全沒這困擾哈哈

黃宇軒
2017-07-28 19:50:32

雷射模組的固定座暫時移到內部,看起來不會撞到,不過還是要再小修一下上方的壓克力才能正確安裝

林志誠
2017-07-29 00:08:39

等待通知的日子真難熬!!! ?


原文網址 許智偉
2017-07-18 10:56:29

自從換了Y型管的鐵氟龍管後,進料時,鐵氟龍管終於能夠老實的固定在Y型管裡面。

但是,列印雙色時,洗料柱非常容易"倒塌",結果就像圖片中的一樣,主體還可以被印出來,但是旁邊多了一盤米粉(祭品~~)。

我使用的切片軟體是 Cura,洗料柱是使用外掛的哪一款,也嘗試過將 Z hop參數值調整為1mm,但是結果幾乎都一樣。

但是若將洗料柱從20mm改為60mm,柱就不會倒,但是我發現他們的頂端似乎都會出現與噴頭撞擊後溶解出來的凹洞。

我也試過將 Motion 選單裡面的 Acc 從1200改成900,平台也調整過,步進馬達的進料輪位置也OK,結果也一樣。

列印時,當噴頭快速移動位置(Print速度25,Travel 速度設定100),會聽到噴頭刮到物件的聲音,但是真的不知道還可以調整哪裡?

先前,未換鐵氟龍管前,使用單色列印一個10mmX10mm的長方體,也能成功列印,不會倒。

黃大丙
2017-07-18 11:09:30

原廠預設的出料太多了

黃大丙
2017-07-18 11:12:13

進料率要修正到94~95%左右
從機器上修正的話就是Extruder steps per mm從200改為190

黃大丙
2017-07-18 11:15:54

另外用cura的話那個設定應該不是20mm,而是20mm3才對
邊長會=根號(20/層高),用0.2層高印的時候就是10mm而已
這麼小的換料柱還能換這麼乾淨,不簡單耶

Estima Lin
2017-07-18 11:35:36

我覺得混色很嚴重耶~

黃大丙
2017-07-18 11:36:33

對耶,沒注意紅色那個

許智偉
2017-07-18 11:43:29

色差太大的,就很容易看出混色的問題。

黃俊傑
2017-07-18 13:04:48

幹嘛為難自己不開brim呢?

林志鎰
2017-07-19 08:41:21

洗料柱在一定高度 用膠帶黏起來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7-19 10:22:10

在洗料柱所在位置貼雙面膠或者塗白膠吧。


原文網址 Chuang Ivan
2017-07-16 21:55:46

各位先進大家好,我的機器已順利賣出,感謝各位近一年來的指導。等到小弟退休時就會很有空玩3DP了,屆時再來向各位請教,我想應該也是Atom再過個1.5代而已吧,到時再來入手更強大的Atom。謝謝各位~

廉讓~(7/17 07:00重新整理,並加入版友問題)
1. 2.0升2.5Ex
2. 原廠熱床
3. 0.2噴頭&快拆
4. 原廠備品 (Y型管、熱敏、加熱陶磁)
5. 2.0的噴頭及零件都還在,但它原來的熱敏、加熱陶磁不保證還能不能用
6. 售價3萬5千,自取、不含運也不拆賣。拆了其它的就沒人要了
7. 地點: 我希望是北區的同好(我在淡水)、經驗豐富的Atom使用者,親自來看機、試機,或是如果有有經驗的先進能同來更好
8. 其它:此機有一隻鋁擠在2.0買來時弄錯邊,鎖腳座時弄崩牙,但不影響結構,而且有原廠熱床的底座在,成交後我會向Atom買一隻新的鋁擠奉上。工具組的六角扳手少一隻。
9.試機:因為列印很耗時,我會提供(1)auto level (2)使用熱床 300mm列印5公分(3)雙擠出進出料測試,其餘的都是屬個人調校功力了,相信大家都比我這個業餘的強許多

交待一下想賣的原因:其實我印的還挺有樂趣的,而且自覺印的還OK,但難免卡關需要時間重覆列印測試,而且因為怕吵到家人,因此放在對面的書房,變得一個測試要花更多倍的時間,反而更難有成品出現了。

附上一些自己印的玩意兒給大家參考,對了,因為我沒有印大底座面積的需求,所以沒試印過整個列印平台的圓形來做校正哦~

蕭傑仁
2017-07-16 22:24:33

這價格真的很漂亮!

林千盛
2017-07-16 22:27:54

好可惜!! 上禮拜才下訂的貨還沒到QQ

Chuang Ivan
2017-07-16 22:38:16

還有含一捲voltvo透明料,一捲原廠軟料,但都有半年以上了,就可以知道我真的時間不多,嗚~我還沒用完的料也都會一併奉上

Chuang Ivan
2017-07-16 22:39:39

對了工具組的六角扳手少一隻

呂健合
2017-07-18 15:03:03

Charge Lee
2017-07-19 18:25:35

請問有雷射模組嗎?

Daniel Liu
2017-07-21 00:51:54

在淡水哪裡?我也住淡水。

Chuang Ivan
2017-07-21 07:30:44

哈哈~老舊社區不值一提呢

Chuang Ivan
2017-07-22 15:00:17

已經賣出去囉,謝謝各位的愛護


原文網址 Chang Yen Chen
2017-07-07 18:26:31

關於Neutron步進馬達驅動板電壓調整
原先參考了此篇文章,得知額定電壓應調整為1.71V
http://diy3dprint.blogspot.tw/2013/11/4988.html
但實際操作後發現馬達噪音過高,因此將三軸電壓調為1.25v。在平台校正過程中發現三軸馬達會發燙,是燙到手無法久碰的溫度。目前已將電壓再降為1v,想請問大家這邊的數值是該設定多少?
補出說明,驅動板處有加掛風扇,手摸時溫度略溫,散熱良好。

Charlie Ting
2017-07-07 18:44:37

要看掛什麼電阻決定電壓,然後不失步不過熱就隨便啦......XDDDD

Chang Yen Chen
2017-07-07 19:47:05

R100 應該是0.1

ChihJun Soong
2017-07-07 23:29:28

0.1歐姆的調0.75~0.85就夠了。比較不會那麼燙。除非馬達負荷很重,像擠料器馬達我就會調比XYZ馬達高個0.1V.

Shi Xinhui
2017-07-08 00:28:53

順帶一問,proton 的電壓呢?大家都調多少啊?

Chang Yen Chen
2017-07-08 00:30:52

解決了發燙的問題,現在換成擠料有些阻力障礙。debug夢魘


原文網址 黃書珊
2017-06-22 13:21:41

【求救】
原本我要印樹梅盒,發現出料不順
所以我把機器重新檢查後,試印了300mm,成功了
再回去印製樹梅盒,還是一樣出料不順
原本以為是檔案有損毀,又重新切過一遍
還是不行
然後換料在試印300mm,很順利
又在印一個大平台,也很順利
就是印不了樹梅盒這個檔案
中間我還重新載過原檔,也重新切過
就是印不出來............

機器很正常啊.......求解

黃書珊
2017-06-22 13:22:06

阿.......會不會是SD卡壞掉.......

吳水豚
2017-06-22 13:25:03

也有可能你機器只有中間準

呂威忠
2017-06-22 13:29:23

感覺第一層就太高了ㄋ..沒附在玻璃上

黃書珊
2017-06-22 14:15:47

我重新調成0.1層高讓他印
結果還是一樣出料不順
我就放給他跑觀察 …… 查看更多

蘇炳文
2017-06-22 14:37:49

不好意思,請教一個其它的問題,請問這是那個切片軟體?
看起來蠻簡單清楚的

Chen Zimook
2017-06-22 15:16:17

第一層溫度 中間選項 為了要把底板黏緊 要再高一點
可以在加個5度看看

廖新弘
2017-06-22 16:03:27

你的喉管內的鐡氟龍管多久沒有換了

黃書珊
2017-06-22 16:08:28

現在試印這個也沒問題
感覺印樹梅檔案怪怪的

吳水豚
2017-06-22 17:21:21

其實樹梅的殼一個才....那樣那樣~印的時間成本這樣這樣

ChihJun Soong
2017-06-22 17:21:22

可能有破圖..用切片程式看一下是不是有的地放被切掉裸空了,如果是cura 可能需要設定缺陷修補結合讓他修補.

吳水豚
2017-06-22 17:29:40

也有可能底部有雜點~~~導致零件飄在半空中

Charlie Ting
2017-06-22 17:30:12

噴頭捅一捅

黃書珊
2017-06-22 17:35:42

感謝大家的回覆
跟朋友測試的結果
他重新切給我印 …… 查看更多

Ming Ya
2017-06-24 09:42:49

所以kisslicer切片 ,用在ATOM 是不相容嗎?

還有你的層高跟噴頭寬度為何是0.2/0.4 不是應該設一樣的嗎?

黃書珊
2017-06-24 10:13:06

黃書珊
2017-06-24 10:13:16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7-06-16 15:21:54

[PROTON+ 越搞越複雜]

https://youtu.be/zVOWcXLuvTo

幾個小改和想改的地方:

1. 因為進料方式的關係(實際操作你會發現很不順,卡卡的.因為你只有兩隻手), 所以打算在進料口作一個斷料偵測, 以及可前進後退的開關, 按了之後進料馬達就會處於進料或退料狀態, 方便進退料. 所以可以看到進料管上另有安排排線. 然後到進料臂這邊時是採快拆方式安裝, 方便拆裝.

2. 因為 1. 的關係, 我在思考那進料臂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還是它可以改變設計? 畢竟在 PROTON 上面, 這個地方頗浪費空間的. 若拿來放風扇還更實際.

3. 原本進氣孔打算作成 PROTON 的 Logo, 但發現強度不佳, 尺寸不對. 所以簡單作成柵欄式的. PROTON 字樣準備事後用雷射打在下方留白處. 以消光/亮面的差異來突顯 Logo 質感.

4. X, Y 軸都採用光學限位, 其實蠻準的. 而且是在 FUSION 360 裡直接畫圖輸出, 定位都超準. 連帶相關孔位和尺寸, 這些都很好處理.

5. 中心方塊打算改為採用壓克力直接 CNC,再進行拼接膠合。

6. 準備加裝 LED 燈條,作為系統狀態顯示。

只可惜, 事前經驗不足. 所以忽略掉元件間的相互干涉和結構尺寸, 因此列印空間並不是剛剛好在列印平台中間. 這點是很可惜的. 這也突顯了這台只能是 beta version. 不會釋出任何圖面.

楊明
2017-06-16 15:46:31

? 最近都沒時間玩這些!


原文網址 Nake Lin
2017-06-07 10:17:51

請教前輩。 這問題(已解決)
玻璃平台校對
印20公分物件
不管怎麼校對
都覺的平台中心跟四周有落差
如圖
中心點pla黏不著
四周pla已經快要磨玻璃了!

# 拆彈簧後 測試印220mm大餅。
成品滿意!
# 感謝大家

陳冠銘
2017-06-07 10:32:50

校正臂長 外薄內厚改長 外厚內薄改短 可以用M665測試 測完再改韌體

Nake Lin
2017-06-07 10:43:32

說明一下 噴頭走向

黃啟維
2017-06-07 12:02:48

原廠韌體並無提供m665,m666指令支援,你這應該是上凸碗型失真
這篇可以幫助你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80184512007971&set=gm.1860694540835499&type=3&theater

Calvin Sung
2017-06-07 15:18:04

是不是加了長彈簧太硬,造成平面校正的誤差?

李穆
2017-06-07 18:45:49

拿a4騙噴頭就好了

廖新弘
2017-06-07 19:11:09

試試熱床加熱下做Autolevel

黃大丙
2017-07-05 14:27:45

很多時候都只是自動校正沒弄好,不是真的碗形失真
大彈簧力量、觸發距離和觸發穩定度那些的,自動校正的時候用眼睛仔細觀察,有看到問題就修正
先把自動校正這一段作確實再說 …… 查看更多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7-06-06 22:59:53

第一張是組裝正常的噴頭(我自己的機器),第二、三張是噴頭上蓋鈑金件誤差太大,正常來說應該是風扇會抵住白鐵擋片,但二個風扇裝上去,間隙居然有5mm以上,第四張是因為上蓋鈑金件角度誤差問題,裝上風扇後整個與三角平台,呈現干涉狀態,別說校正了,連螺絲都鎖不了,第五、六張是T型螺帽有一半以上都無法裝入鋁擠型..............................唉!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Calvin Sung
2017-06-06 23:08:51

所以,重頭裝到尾沒有大問題,是一種幸福! ? ?

黃大丙
2017-06-06 23:53:40

風扇那個角度不需要準,用手扳一扳就可以了。螺帽我也一堆不順的,不是大家都這樣喔?

林似諭
2017-06-07 02:02:09

我知道扳一扳就可以,但組了那麼多台,這一台的角度最誇張,不合理,螺帽我也一堆不順的後,但不到20顆,這次有將近2/3不行!

黃忠賢
2017-06-07 04:07:12

真心覺得T型螺母的品管要加強,鎖的時候也是被搞得很無言,不過外殼的卻鎖的超順的

林志鎰
2017-06-08 08:03:44

2.5EX品質真的差很多,如果以2.0比較@@

James Lin
2017-06-08 08:25:19

T型螺帽當時為了不要裝的時候反覆拆下(其實已反覆太多次),
所以會事前用螺絲先過一次~
會看到一些鐵削~


原文網址 Nick Hsieh
2017-06-06 17:00:42

各位前輩 這是我印的大平台
參數都沒變過
但是列印的時候 有點分開 有甚麼辦法可以解決
懇請幫忙

Alan Chen
2017-06-06 17:19:41

我的狀況跟你一樣

Wangta Liu
2017-06-06 20:19:37

看起來像是噴頭離玻璃太遠,z-offset修正應該可以改善

Alan Chen
2017-06-10 00:09:14

還是得靠紙卡校正,雖然有誤差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