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開機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7-06-22 08:57:36

[久違的3dp分享]

很久沒分享3dp的東西,其實連 ATOM 也好久沒開機。近來看到很多玩家似乎像2年前的我一樣遇到很多問題,有一些也是我沒注意到的。所以就來試一一下。

首先,我畫了一個 50x50x35 的方塊,但在每一面的不同位置挖了一個 10x10 的方孔。

這個目的是為了測試一個現象,就是物件是否會因為表面的狀況出現不連續,而使列印出現變化?這個問題主要在於物體突然出現孔洞或快速轉變的形狀時發生。

另外,也順便測了一下翹曲和尺寸精度的部份。

結果如下:

1. 尺寸精度
三個面的尺寸誤差基本上都在5條內。

2. 翹曲的狀況
把底部放在鋁塊上時,兩個方塊的接縫是微小的,而且邊邊沒有很明顯的孤度,代表翹曲的狀況很小。

3. 速度跟列印面的狀況
這點就很有趣了,不過因為我隨手用了架上的線,所以那個波紋不是很好拍。總之,從每一個面的不同孔位的四週列印波紋變化可以發現幾個特徵:

A. 噴頭在加速段的列印品質相對完美
B. 噴頭在定速段的列印品質有明顯波紋
C. 噴頭在減速段的列印品質也相對完美
D. 波紋變化呈現相當高的一致性
E. 波紋在不同的方塊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綜合以上特徵,我個人覺得有幾點要留意:

1. 速度會影響列印品質,而這部份可以有明確的檢測方式。
2. 結構性的因素可能造成某個軸向的變動誤差偏大,進而影響列印品質,而這又跟列印速度和加速度有關。
3. 這樣的波動對於尺寸的精度影響有限,但對挳母中的細膩度會有影響。

這表示,delta 的機器其實蠻穩的,有一點防呆。但如果要追求細膩度的表現時,對於結構精度的控制就是必須吹毛求疵去處理才行了。

換言之,進入門檻不高,但要玩到很進階,就要很嚴謹了。

以上,跟大家分享~~

許阿瑋
2017-06-22 08:59:48

關於速度會影響品質這件事我也覺得有點困擾


原文網址 維鈞呢
2017-06-12 23:52:33

有高人可以解答兩個禮拜沒開機為什麼會變成方向燈嗎救命

Keisuke Lin
2017-06-13 00:28:51

旋鈕按鍵短路?

楊舒凱
2017-06-13 00:44:59

把旋鈕拔起來,拿吹鏡頭的清一清有無金屬削卡住短路,還是不能排除……把旋鈕解旱焊起來,如果就不亂跑了,去材料行買個相同型號焊回去就好了!

維鈞呢
2017-06-13 00:55:09

謝各位大大解答,看來還是得換一隻了

郭俊志
2017-06-13 01:30:37

單賣旋轉編碼器的很少,直接買一個模組來拆吧

陳維德
2017-06-13 16:45:54

可以用磁頭清潔劑來清試試,對電子零件接觸是很好用,居家常備良藥~~~ ?


原文網址 Ben Sh
2017-06-01 14:24:01

Neutron裝完刷機後有問題....能求救解疑嗎???

我的Neutron已經裝完,也試著刷機..可是刷完後開機螢幕卻是像附件照片一樣,呈現方格狀(但斜視可以看到螢幕還是有出現正常文字)
,只是我啟動 auto home時~~機器突然會ㄍ一 一聲長音.....但三軸都不會動作@@.......請問這有可能是甚麼狀況???

黃俊傑
2017-06-01 14:29:49

螢幕的話... 後面電阻! auto home的話 檢查一下快接頭有沒有插穩吧!

Ben Sh
2017-06-01 15:19:29

好~~~

Ben Sh
2017-06-01 15:20:17

但ㄍ一的聲音狀況我要會去側看看~~其實很怕板子亂弄燒掉= ="

Ben Sh
2017-06-01 15:22:06

Ben Sh
2017-06-01 18:26:57

螢幕問題解決了,可是auto home 尖端的警叫聲還是一樣@@

Ben Sh
2017-06-01 21:52:51

autohome變這樣,聲音大聲

Ben Sh
2017-06-01 21:58:58

求解??真的不懂為什麼會如此

Ben Sh
2017-06-01 22:14:01

Ben Sh
2017-06-01 22:15:14

Ben Sh
2017-06-01 22:15:27

Ben Sh
2017-06-01 23:04:52

可是我有試著把這三顆馬達拆去跟atom 1.99試看會不會動,當時很正常

Ben Sh
2017-06-01 23:05:22

我等等試你的方法看看

蘇冀瑋
2017-06-01 23:51:59

原來刷韌體要1.0.6版啊,難怪我怎麼驗證都是錯誤

Ben Sh
2017-06-01 23:55:37

刷機出現這段話有影響嗎?

Ben Sh
2017-06-02 12:15:35

還是感謝大大的相助

蘇冀瑋
2017-06-02 23:04:27

請問線是接NC還是接NO

蘇冀瑋
2017-06-02 23:11:07

但壓限位會一直跑

蘇冀瑋
2017-06-02 23:15:10

我回原點只跳個幾下就停了


原文網址 林君遠
2017-05-20 11:56:43

之前電控板有燒到一個F5的保險絲,我已經短路過去,可以正常開機,今天把噴頭裝好後進行校正,然後就出現下面影片現象,用Home也怪怪的,軟體已經重新更新過,請問該從那裡下手呢?

翁士翔
2017-05-20 12:03:28

我之前除了F5保險燒了之外8825晶片也跟著燒了,造成馬達運作不正常,全更換後就沒問題了,不知道這台是不是也有一樣的狀況?

Jeff Lin
2017-05-20 12:03:51

買新的就好了

張育仁
2017-05-20 12:05:31

跑的特別快的那一軸 是不是驅動板的MS1或是MS2的腳位壞掉或是沒接好

張育仁
2017-05-20 12:07:03

或是主板上相對應的pin output有問題

林君遠
2017-05-20 12:09:46

如果要更換是要直接找ATOM客服買?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20 13:20:31

8255交換試驗看看-或是乾脆全部一起換。

廖新弘
2017-05-20 13:58:01

各軸原點偵測檢查一下


原文網址 簡占元
2017-05-17 16:42:20

各位好,版本是2.0,正常使用好一段時間,今天一開機就變這樣,感測不到溫度,檢查過熱敏電阻和陶瓷加熱片的連接線都是正常的,請問有朋友可以協助幫忙嗎?我在台北光復郵局附近.......

Dennis Chen
2017-05-17 17:16:37

測一下熱敏的電阻,可能斷掉了


原文網址 廖新弘
2017-05-13 18:49:06

很久沒有印東西了,測試看看精度有沒有跑掉,S3D花瓶模型式,單圈,溫度195,速度以黃大丙同好提供參數,順便提醒開機直印,沒有做Autolevel

Birk Binnard
2017-05-14 02:39:42

Jeff Lin
2017-05-14 17:30:47

所以印這個要做啥?

廖新弘
2017-05-14 17:47:29

測試溫度及公差,準確的話,可以順順自然滑下去,有偏差就滑不下去

Patrick Van Dam
2017-05-14 20:36:01

Very nice! Can you please upload Thingiverse?

廖新弘
2017-05-14 21:08:10

陳維德
2017-05-15 21:05:14

這感覺不錯

Patrick Van Dam
2017-05-18 21:19:42

Thank you!

蕭閔吉
2017-05-20 09:12:27

請教一下,檔案是實心,要怎麼印出薄殼呢?^^"

Chien Lin
2017-05-20 09:48:15

太強了~反過來放也順

陳維德
2017-05-20 10:40:14

頂不封填充設0,開vase mode

蕭閔吉
2017-05-20 20:42:41

多謝~~印製中^^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7-05-10 17:10:58

[關於 CNC]

在講 CNC 之前,首先要先把背景交待一下,稍候話題有跳脫的就不會回覆,不然這個議題太大。
第一,我是唸機械的,但那時還在車床銑床的傳統工法年代,CNC沒接觸過。
第二,在那個講究專才的時代裡,我念的東西很廣,但幾乎都是自修的,所以我現在的工作很多元,目前正在思考將能量集中的最佳切入點。
第三,繪圖在286年代時,AutoCAD我很熟,但在它差不多從 2D 開始轉 3D 時期,我就去忙別的了。

關於 CNC ,一言以蔽之,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對於目前角色是經紀人的我來說,會從網路行銷、實體活動再回頭來看 3DP, CNC, Laser 這些 maker 們熱衷的東西,主要
的原因在於看到未來的市場需求以及人們的能力指標改變。那麼,究竟該作到什麼程度或用什麼方式達成,就有很多不同的思考方向了。

而我設定的目標只有八個字:心想事成、隨手可得。

現在開始來談 CNC。

CNC 簡單來講,就是你想作的東西,只要想好、畫好,然後機器就幫你作出來,不用自己動手加工。這樣講好像很簡單,但其實裡面處處是細節,是關卡。

首先,你想作的是什麼東西?很多 maker 可能聽到 CNC 就高潮了(我也是),但你想作的是什麼東西、什麼尺寸、什麼形狀、什麼精度、有多少預算,可能就把你推向不同的發展方向了。
關於這部份,建議是在 CNC 相關社團或者自己專注的社團裡留意相關的應用需求和發展,會比較清楚目前作到什麼程度,有那些選擇,要什麼代價。

關於「想好」,當你要作一個東西前,你得先想好這個東西可以怎麼作,有什麼差別,有那些工具。這過程當中,加法、減法都有可能,公規或特規也有可能。
這部份可能是最大的挑戰,因為對每個人來說,熟悉的工法和手上的資源差異很大,同樣一個問題,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解法。
這時候,你必須很清楚自己的需求和選擇,然後行動。

關於「畫好」,在離開機械領域二十幾年後,雖然 AutoCAD 還會,但其實一開始我也真搞不懂現在 3D 軟體的繪圖概念,慢慢從 123D design 到現在的 FUSION 360,我發現那是 scope 的改變。
以前的 AutoCAD 是在一個絕對座標概念下的產物,所有的繪圖必須從座標系統開始,然後一直延伸。現在的繪圖軟體走的是一個相對座標的概念,它可以有很多東西個別存在,然後從每個東西去看彼此的相對關係。
熟悉操作之後,就必須把自己想好的東西和作法畫出來,並且盡量在實際動工之前把設計的成果確認好,而不是邊作邊改,這樣會很沒有效率。

關於「機器就幫你作出來」,這是非常簡化的說法,但大原則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也就是說,你必須完全清楚整個加工的過程需要那些步驟、用什麼材料、用什麼工具、有什麼問題、能怎麼解決或避免。
一切原本在人工操作下可以被執行的製程都確認後,再看你用什麼機器、用什麼軟體去控制它,然後用什麼 SOP 去防呆,確保成品的良率。

個人應用實例 - PROTON+ 鋁質固定隔板

‧想法
以我用 CNC 來切割 PROTON+ 需要的鋁質固定隔板來說,它的目的在於強化 PROTON+ 的幾根光軸的結構剛性、方便固定列印頭的塑料組件。
所以它就是被設定成 3mm 的鋁板,然後挖一堆螺絲孔、光軸孔和排線槽而已。
但是螺絲孔的定位必須準、尺寸必須準,才能固定得好,然後被包進列印頭裡。

‧畫法
我的 PROTON+ 是按照 ATOM 原本的 PROTON 用料和結構去走,但根據自己對 3DP 和機構的了解去作修正,再結合先前試作 PROTON 時發現的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去作改良。
然後是在 123D design 裡面進行繪圖,基本的物件都先個別畫出模組,然後再進行組裝定位、修正相關零件的長度(尤其是螺絲)。

‧加工
受限於我手上這台鋁擠型組成的 CNC 強度有限,而且只有三軸,所以我個人的目標只設定在能加工基本的鋁材,了不起就是切割一下、挖一些孔為主。
在爬了一些文章發現一些小功率的主軸可能沒那麼實用的情況下,我最後選擇了木工用的修邊機來當主軸(反正木頭加工也是我的重點之一),然後用功率調變器來控制轉速,但扭力其實有影響,只能將就。
受限於這台 CNC 是採用 arduino + CNC shield 以 grbl 去作控制,這算是非常陽春的控制系統,基本上只作到了作動,其他很多 CNC 系統裡的常見功能它都不支援,所以用法也很陽春。
其他的常見功能很多,也沒有標準,像是:定位偵測、光學校正、工具更換、主軸控制、冷卻系統、刀具修正、.....。重點是你準備花多少錢買怎樣的東西。

所以,我的作法先是用一片鋼板來當作壓艙石,減少整個機台的配重失衡,減少震動,也提升平面度。(不然密集板其實很軟的,太大的震動很容易影響到刀子的精度和提高風險)

固定方面,因為這個 CNC 架構的 Z 高有限,加工的力量也有限,所以採用網路上很常見的雙面膠固定法。其實還不錯用。
底材主要是以木心板為主,用雙面膠貼在上鋼板上,然後再將材料固定在木心板上。
在這裡,如果要小量生產的話,就可以考慮作個簡易的治具,定位上就會快很多。但這也跟你的原材料有關,如果原料尺寸不準,這個就不準。
另外,因為沒有 WCS 量測功能,所以自動修正定位就別想太多。

固定好了之後,換刀和定位的問題也很重要。
所以我的作法是反向操作,先捉好材料擺放的位置、刀具運動的空間,然後對好加工的定位點,之後再把刀具移到某個方便換刀的位置,當成 HOME。
然後,我用了一個平常應該不會有人這樣玩的取巧方法,就是拿二個螺絲固定在軌道上,頂住XY的滑台。
這樣,只要滑台移到這二個位置後,就是回到 HOME 了。
這時,不管你怎麼換刀,基本上它的中心都是準的。

換完刀後,再看加工定位置和 HOME 的距離是移動多少,把刀移回去,然後調到 Z = 0.5 左右,就可以準備加工了。
當然,在加工前,會以更安全的距離實際試跑過,然後再用正式進刀的速度去跑。
另外,因為只能手動換刀,所以每一道工序都是獨立產生一個 NC 檔,然後以編號的方式一個一個執行。
而因為刀具定位點略高於材料,所以實際進刀量也會考量是否要貫穿而作一些修正。

基本上這樣的操作速度還算蠻快的,只是當然沒有全自動化的機台方便。但對我來說,CNC 現階段的價值就是把原本只能人工手動完成的工作,改成數位化控制而已,並不期待它能一步到位。

至於我看到的這台 CNC 問題,主要在於皮帶傳動的誤差,不容易消背隙,改螺桿會比較好。
另外,能用線軌和鑄鐵座的話,整體剛性也會提高。
制動部份,沒有伺服馬達,沒有光學尺定位,只能自己很小心加工力道和進給。
主軸部份,要加工什麼東西就適合什麼主軸,沒絕對標準,一分錢一分貨。

PS 1. 我覺得改螺桿、消背隙之後,CNC 對 maker 的用處就會很大,以銅或鋁的輕加工來說,很容易可以達到幾條內的水準。至於想要更硬的材料、更準的精度,就要好好算算投資報酬率了。
PS 2. 至於更完整的電控系統,我個人覺得那是操作方便性的問題。即使沒有,只要操作概念清楚,好像只要機器會動就可以了,但要在設計時把這些問題考慮進去。

以上,算是自己的一點心得筆記,跟大家分享。
又要忙一堆案子,該洗掉油污味,迎接香水味了。

吳水豚
2017-05-10 17:13:36

大大~有機會想去您那交流參觀

王韋恩
2017-05-10 17:54:01

我的改裝中

David Chuang
2017-05-10 18:07:57

額~ cnc shield 有 homing , v1.1 還可以改成光學式。沒必要用螺絲頂,會弄壞機台。

高北熊
2017-05-10 18:27:05

香水味感覺真是心曠神怡


原文網址 黃小濤
2017-05-02 11:49:17

我也想問一下,我記得很久以前有人貼文教過,如何把G29平台校正的數據讓atom記起來,這樣不用每次開機都要重覆校正一次,請前輩大大多多指導

黃俊傑
2017-05-02 12:02:25

新韌體就是了阿... 官方線上寶典 提供你參考
https://atom3dp.squarespace.com/firstlayer-2/#head5

廖新弘
2017-05-02 12:22:14

新版的韌體不用每次校正,除非你有動到噴頭或者玻璃

James Lin
2017-05-02 12:30:50

以前的FW也不需要每次開機就G29


原文網址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4-29 03:54:36

最近的修機心得:
若噴頭的加熱陶瓷,不小心給它短路到,主機板上F2 SMT Fuse 會燒斷,從此就不能開機了。
好消息是,這個可以找會修的人幫忙換個新的F2,現省一塊主機板的錢。但是還不知道換一顆F2要多少工錢 @@


原文網址 陳高誠
2017-04-17 18:22:47

這位前輩好!我是新進使用者 因為剛進新公司! 恰巧有3d列印機可以學習使用(但是會的人離職所以沒人教)所以經過幾天的研究 還是遇到好多問題…像是噴頭的風扇因為在自已拆解理解重用時發現開機時會自已轉動(可能之前沒動…公司都誤以為正常 現在變正常了…)可是就在一陣試印後 噴頭風扇又不轉了 然後擠料又開始有問題了!!不知道前輩能否給我點指引解決之道……

黃俊傑
2017-04-17 18:26:33

沒轉會熱堆積啊! 有可能是卡到 螺絲放鬆點看看

Moko Jenson Huang
2017-04-17 19:29:25

好久好久以前聽說連桿的磁性NS也會多少影響。排列方式全部N或是全部S同方向試試看。

李大淳
2017-04-17 19:51:04

真好

Efun Lai
2017-04-18 00:50:43

你單調風扇fan255有動嗎?我上次時動時不動的時候就是調整連桿的NS之後就正常了

黃大丙
2017-04-18 11:06:50

上班可以玩3DP,怎麼這麼爽?

Roy Lo
2017-04-18 12:27:30

羨慕, 可以在公司玩3D Print~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