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層高

原文網址 曾俊維
2015-09-13 19:33:00

慢慢上手了,感謝 李穆 Mark Chen Clarence Lee 不厭煩的指導,終於,很平整,等等來組裝。原廠料,層高0.1,溫度185,底加厚0.1,列印速度30。質感真的很好。
題外話,口紅膠上太厚的結果是,拆下來後,要拿去洗一洗,不然粘粘的。

要下載的人,請點下面
https://www.myminifactory.com/…/b52-flying-glider-powered-b…

張不凡
2015-09-13 19:33:51

應該... 不會飛吧?

李穆
2015-09-13 19:44:35

恭喜!!薄翼成就達成!! 話說我的列印件出生後洗澡已經是常態了

曾俊維
2015-09-13 19:46:40

感謝指導

曾俊維
2015-09-13 19:48:26

這個檔案也適合要印最大化的人,因為真蠻大的喔。

廖新弘
2015-09-13 20:17:11

印過類似不敢飛

曾俊維
2015-09-13 20:21:41

印了就是要飛的啊,不過我組合起來後會有一點點鬆,看來不因該開「INSET SURFACE 0.1」,不過順便用今天新買的AB膠,試看看這個能不能粘PLA料。

廖新弘
2015-09-13 20:21:54

祝飛行成功

曾俊維
2015-09-13 20:23:29

不是打廣告,只是我是用這個。還在試驗中。

曾俊維
2015-09-13 20:40:21

試飛結束,跟本會去撞到自己的手,飛不出去,哈哈,且頭太重了,飛不高。

李穆
2015-09-13 20:44:21

頭部用電鑽鑽孔來輕量化!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9-13 20:45:25

重印一隻空心的

曾俊維
2015-09-13 20:45:55

喔~這個我明天在試試,不過他還有其他架,說不定別的可以

曾俊維
2015-09-13 20:46:47

來印隻中空的好了。試看看薄殼。

廖新弘
2015-09-13 20:47:01

這個要用椽皮筋去射,因為機鼻下有個倒勾,跟手擲飛機不同

曾俊維
2015-09-13 20:49:40

是用橡皮筋沒錯,只不過一飛就先撞到拿橡皮筋的手指頭。另外剛才看了薄殼版的切片路徑,看來輕不了多少,本身的設計就有問題。改天我自已再改一個。

廖新弘
2015-09-13 20:52:35

你要做隻彈弓,高工時代玩過,速度很快,耍在戶外玩

曾俊維
2015-09-13 20:54:24

對,就是要做隻彈弓,也,說不定可以做隻彈弓槍,這樣會簡單一點。還是有現成的圖可以拿來改。來去找找,不知彈弓的英文是什麼。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9-13 21:14:54

Bow

曾俊維
2015-09-13 21:16:41

感謝回答,其實用十字弓的原理比較合,目前正在發想中。


原文網址 龔爰
2015-09-10 14:36:14

經過一個月的嘗試
總算解決了之前的問題
最後嘗試0.1mm層高
效果好像還不錯
感謝之前提供解決問題的各位先進!

Vincent LM Yeh
2015-09-10 15:15:12

自製模型嗎?很棒喔!

黃嘉偉
2015-09-10 15:18:45

史巴克QAQ/

龔爰
2015-09-10 15:24:38

對阿是自製模型!等了好久終於可以印了啊!

Chien Lin
2015-10-19 20:38:39

Live long and prosper.

Stanley Chen
2015-10-20 00:31:08

我有購買龔大跟毅峰的3D畫冊!


原文網址 林漢禎
2015-09-10 00:25:59

請問側風扇有辦法設定到達哪些層高後關閉嗎?
然後再接下去達哪些層高後又再次打開側風扇?

Charlie Ting
2015-09-10 00:29:32

KISSlicer 好像不行,但可以自己改gcode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9-10 00:30:55

斧底抽薪的方式是直接改G code檔,把風扇開關的指令加在對應層高起始之前。

林漢禎
2015-09-10 00:33:09

有意願學,請問可以教一下如何改G code檔嗎XD~

Clarence Lee
2015-09-10 00:36:26

kisslicer的gcode 找BEGINE_LAYER_OBJECT這關鍵字..
M107 就是關測吹
M106開 …… 查看更多

林漢禎
2015-09-10 00:40:55

這個G code嗎

Clarence Lee
2015-09-10 00:41:46

這...不是..把切完存檔的.gcode檔名的檔案用文字編輯器開啟..
如notepad++ 然後進去編輯...

林漢禎
2015-09-10 00:41:58

還是這個XD?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9-10 00:42:33

用文字編輯器去編輯切片好的g code檔

Clarence Lee
2015-09-10 00:45:22

林漢禎
2015-09-10 00:47:44

有看到了
是"BEGIN_LAYER"這個對吧

林漢禎
2015-09-10 00:53:29

所以如果我要加在這層指令的話
就是加在 BEGIN_LAYER_OBJECT z=1.25
的下面就行了嗎

林漢禎
2015-09-10 00:56:34

太感謝各位的教導~感恩


原文網址 Danny Lin
2015-08-26 12:05:08

除了小小位移.....還算可愛
層高0.05 摸索simplify3d中

Charlie Ting
2015-08-26 12:29:07

感覺印很久?

Danny Lin
2015-08-26 12:30:58

11 hrs

林漢禎
2015-08-26 23:41:56

要開支撐嗎?

Danny Lin
2015-08-27 13:07:21

一定要開
除非拆件印


原文網址 Vincent LM Yeh
2015-08-25 00:11:56

[牽絲問題]

正在嘗試找出最不會牽絲的參數設定,
目前試出可以完整列印出來的參數如下:
溫度=195度
層高=0.2
速度=20
PRIME=6 SUCK=6 WIPE=1
SPEED=120
MIN JUMP=1
TRIGGER=1
風扇全開
以上是參考原廠艾菲爾鐵塔GCODE的設定

試著把溫度降到185度,出料就不順了,尖塔從底部就開始有空隙。
維持195度然後增加回抽,PRIME=SUCK=10,一樣會有空隙。

請問該如何減少牽絲同時又能完整列印呢?
調溫度?調回抽?調速度?

Vincent LM Yeh
2015-08-25 01:03:17

[個人經驗]撇開鏤空物件不談,若以溫度195,層高0.2,速度20,風扇全開這樣的固定條件來看,中大型物件設定PRIME=SUCK=10, WIPE=5, SPEED=120, TRIGGER=3,牽絲很少很細,幾乎不需後續加工整理。小物件如艾菲爾鐵塔則設定PRIME=SUCK=6, WIPE=1, SPEED=120, TRIPPER=1,牽絲會多一些,但是很細,稍微過火一下就OK了。上面這個尖塔模型則有點類似鏤空物件,目前還沒找出平衡點,感覺難度滿高的。

彭書偉
2015-08-25 01:15:43

能分享檔案給測試嗎?

Vincent LM Yeh
2015-08-25 01:18:17

檔名fine_positive_features。已上傳檔案區。

Charlie Ting
2015-08-25 01:44:05

如果按照之前 Lawrence Lee 的給建議方向, 應該是把 prime & suck 減半, 然後溫度降一點.

Vincent LM Yeh
2015-08-25 01:51:42

prime=suck=3, Temp=190 or 185這樣嗎?來試試!

Charlie Ting
2015-08-25 01:56:19

之前有人也是牽絲+出料不順,L建議 prime & suck 減半印,似乎成效很明顯。

Vincent LM Yeh
2015-08-25 03:26:31

左邊用新設定:溫度=190, PRIME=SUCK=3, 速度降到15。牽絲的情況沒有改善,但是尖椎體列印品質提升了,轉角完整,逐層向內收分也精準連續,應該是PRIME&SUCK減半讓給料更穩定的關係。

熱瓜米
2015-08-25 09:19:30

見到就諗起龍珠斯路遊戲個擂台

Vincent LM Yeh
2015-08-25 23:47:19

左邊這個是我的極限了

Vincent LM Yeh
2015-08-26 00:25:03

我把目標訂在找出2*2mm~1*1mm這個範圍內最能減少牽絲的方法,小於1*1mm的我就放棄了,因為我覺得那是光固化的範疇。目前為止效果最好的設定是層高0.2,溫度180,速度10,風扇全速全開,Fan-Z=0.4,層厚=1.6,LOOP=4,從外圈往內走,Z-Lift=0,Prime=5, Suck=5.1, Wipe=1, Speed=150, Trigger=1。主要想法是因為Wipe看不出有作用,所以我把Z-Lift設定為0,然後先走外圈,走到柱子的中心點時,用更快速但短距離的回抽來增加回抽 壓力,同時希望藉由Z-Lift=0把多餘的料抹在柱平面上。我讓Suck比Prime多0.1, 好像也有點幫助減少牽絲。Prime&Suck嘗試過3,3.1,4,4.1,5,5.1,越高牽絲越少,但是相對的就有給料不足的風險,所以柱子會變的好像稍稍縮水的感覺,不過這是我認為可以接受的Tradeoff,因為在某些情況單靠火烤去除牽絲也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表面結果,細小的碎屑會黏著在模型表面,難以清理。


原文網址 張張家祝
2015-08-18 17:08:34

請問板上先進,要如何印出摟空的小物,我印了好多次都失敗,物體10mm,層高0.1mm

需要開回抽跟支撐嗎?

林祐德
2015-08-18 17:26:34

物件、路徑長什麼樣子,才知道哪幾個參數是重點。。 較難的部份建議先切成小物件一邊調參數一邊試印,得到適合的參數再來印。

Charlie Ting
2015-08-18 19:03:13

現在我會先用經驗切圖,然後試印,並在印的過程中直接改參數看狀況。然後再調整切法,正式印....


原文網址 徐凡
2015-08-18 12:55:15

機器的噴頭直徑0.4mm
列印的層高大部分都是0.2
請問有人印過高0.4的嗎??
(簡單的零件,想節省列印時間)

翻譯年糕

廖新弘
2015-08-18 14:32:14

可能要試,噴頭加熱速度是不是可以配合吐出量

徐凡
2015-08-18 15:01:57

剛剛印0.3高,G29設0.48第一層黏不太上去。

李穆
2015-08-18 17:22:06

擠出料層間接觸面積下降,強度會掉

江榮泰
2015-08-18 18:03:27

線徑0.4, 層高也0.4代表理論值每層只有線接觸
~~~要不要試看看~~~?

陳家軒
2015-08-18 18:10:19

基本上超過0.3就不太建議 誠如前幾樓的前輩說的
強度會掉 而且黏合度也不是很好
印象中好像有個 層高不超過噴頭的0.8的公式在?!

Po Ting Liu
2015-08-18 18:40:38

棧板給他開下去

Jie Yang Wang
2015-08-18 18:52:54

換0.8頭

林祐德
2015-08-18 19:08:35

請拿個口徑大一點的針筒去擠料,就可以知道原理了~^^


原文網址 Clarence Lee
2015-08-16 22:51:52

E3D V6 0.6mm口徑,0.4mm層高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970840

翻譯年糕

廖新弘
2015-08-16 22:53:01

李sir動大刀了

Clarence Lee
2015-08-16 22:54:32

早就印好擺著很久了... ;p
剛好週末幫朋友代印趕東西
只好裝上去跑一下0.6mm加快進度一下... …… 查看更多

Rickey Yang
2015-08-16 23:03:26

速度應該提升不少

Clarence Lee
2015-08-16 23:05:39

流量大..所以60mm/s直接跑了...應該還可以再上去...不過先求東西趕出來就不開太快了..以前1.0極限測試過160mm/s 繞圈圈...(不過當時應該是0.4mm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jOBwT1nKk

Jeff Lin
2015-08-16 23:05:41

神速

Rickey Yang
2015-08-16 23:10:50

我暈了

Clarence Lee
2015-08-16 23:27:18

Kean Tsai
2015-08-17 10:15:01

請問底下墊著的是⋯⋯⋯

廖新弘
2015-08-17 10:19:06

底下墊著是一個特殊膠板

Kean Tsai
2015-08-17 10:24:27

請問哪裡有⋯?感覺很好用~~~

Clarence Lee
2015-08-17 10:24:38

Altec Tsai Geckotek PLA plate 免熱床免膠摺一摺拆件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permalink/1626949487543340/?comment_tracking=%7B%22tn%22%3A%22O%22%7D
不過後來看到zebra plate也可以考慮,因為有雙面可用又好像比較耐刮點 …… 查看更多

Kean Tsai
2015-08-17 10:37:55

感謝~~!!


原文網址 林漢禎
2015-08-09 16:06:46

請教一下,在列印大面積的物件時,
在同一個層高時,他會先把一半邊印完後
要移到另一邊繼續列印時,他會跨過剛列印好的層高
噴頭卻都會去磨擦剛列印好的地方
這是沒設定好參數??還是歸類為正常現象??

Charlie Ting
2015-08-09 16:07:49

z-lift

林漢禎
2015-08-09 16:10:41

所以是要把z軸向上+0.1嗎?

Charlie Ting
2015-08-09 16:12:34

讓噴嘴移動前會先上抬一定距離

林漢禎
2015-08-09 16:18:45

好的,等等再來重印試試^^

陳明谷
2015-08-09 16:37:07

0.1恐怕不夠

Eredh Ereb
2015-08-09 16:56:03

是因為印完的有點翹起才會磨到 否則正常是剛好擦過...

林漢禎
2015-08-09 17:03:23

是剛好的擦過
不過都會ㄧ直聽到他擦過時的扣扣聲
因為印官方50*50就沒這問題⋯
所以想問是否正常XD
各位前輩們都好厲害呢!

黃鈺盛
2015-08-09 18:21:36

回抽?

林漢禎
2015-08-09 18:39:43

嗯~
好像要 回抽+ z-lift
因為玩了一下Cura軟體,然後又印新物件
所以才開始碰到問題點

大家都是用哪套繪圖呢?
有沒推薦可以修改.stl檔的軟體?
想試試修改網路分享的物件部分尺寸


原文網址 Jason Zhou
2015-08-08 17:30:36

風扇加強擋片真的非常有用,對熱堆積改善巨大。除了獵人頭外都是加了擋片印的,3cm高,層高0.05, 下巴印的還不錯。

Charlie Ting
2015-08-08 17:33:14

你印得真好,能分享一下參數嗎?有些小細節很不錯呢~

Jason Zhou
2015-08-08 17:41:10

Jason Zhou
2015-08-08 17:41:18

Jason Zhou
2015-08-08 17:41:26

Jason Zhou
2015-08-08 17:43:02

感覺0.05在印下巴時更容易熱堆積,0.1反而好很多,應該再慢點?

連宏城
2015-08-08 17:46:16

謝謝分享,真是太讚了,是說風扇加強擋片是什麼呢

Charlie Ting
2015-08-08 17:46:39

在大角度大面積變化的地方速度要放慢,讓散熱速度跟上才能靠材料的強度來避免翹曲,增加美觀。
通常速度快的話,會來不及散熱,翹曲會更明顯,成果會變差。
小細節的地方也差不多,像鼻子、耳朵這些。

Jason Zhou
2015-08-08 17:48:59

有道理,下次試試再慢點。擋片是 Charlie Ting 的設計,翻翻之前的post有分享

藍濬煜
2015-08-08 19:09:19

請問大大是這個嗎~~請問這要如何裝再噴頭~~~

Charlie Ting
2015-08-08 19:13:27

印出來後鎖在側吹風扇上面就好了,如果容易磨到平台或物件,用打火機烤一下微調出口高度就好了

藍濬煜
2015-08-08 19:16:17

謝謝大大!!!

藍濬煜
2015-08-08 19:17:31

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大~~兩個側風扇~好想要一定的高度才會打開~~請問這樣正確嗎??

Charlie Ting
2015-08-08 19:39:31

看需求吧,但不建議。

藍濬煜
2015-08-08 19:39:55

好~~謝謝大大

Ludovic Giroux
2015-08-08 19:48:16

Superbe

Ludovic Giroux
2015-08-08 19:48:21

Ludovic Giroux
2015-08-08 19:48:30

Ludovic Giroux
2015-08-08 19:49:24

Ludovic Giroux
2015-08-08 19:49:43

Ludovic Giroux
2015-08-08 19:49:58

Charlie Ting
2015-08-08 19:54:55

COOL!

藍濬煜
2015-08-08 20:09:52

最下面的版子是甚麼壓~~

廖新弘
2015-08-08 21:27:58

真空翻模嗎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