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G29

原文網址 Rickey Yang
2015-08-06 09:04:32

噴頭搞定。
電極式的37點g29有0.14的落差
不知能否試著調到0.1以下,看圖形金屬板是碗形,可能是極限
風扇最後決定用建準的,加上自己改版的支架 ,噪音比馬達聲音小了

陳明谷
2015-08-06 09:27:57

速度放慢校正有差嗎?

李穆
2015-08-06 10:57:11

能夠來個G29的影片欣賞一下嗎?(流口水

Rickey Yang
2015-08-06 12:48:57

晚上回家處理

MoMo Yang
2015-08-12 16:47:58

所以這樣改應該是有比原來還好吧?

Rickey Yang
2015-08-12 17:28:18

Yang Momo
一是輕量化 二是穩定 不擔心調微動開關的問題


原文網址 Vincent LM Yeh
2015-08-04 14:56:07

組裝完成,按照說明書及寶典完成了測試:
G28,G29正常
噴頭加溫正常,送料出料正常,
晶片電壓都確認0.4V
然後試著列印SD卡中的檔案時就出問題了。

第一張照片是印300height時,跑完G29之後,從中心點
往LCD處跑到圓盤邊緣。
第二張照片是印50*50測試檔時,也是跑完G29,然後從中心點
上升約10CM,接著一樣往LCD處移動到圓盤邊緣時,就靜止不動了。

試著看寶典解決,只有發現P.15步進馬達的轉數與機器數值不同,
請問這個數值是否需要調整成與寶典相同?

還有無法順利列印的問題,要從哪裡開始檢查呢?

廖新弘
2015-08-04 15:01:45

韌體重燒一次看看,記得燒完要restore 後再store,

Vincent LM Yeh
2015-08-04 15:02:30

好,我試試看

Vincent LM Yeh
2015-08-04 15:22:59

重燒韌體了,檔案是官網下載的,只是檔案名稱是Marlin.ino而不是說明書上寫的atom2.0.ino。然後燒完韌體有儲存,但是步進馬達轉數數值還是一樣,比說明書上寫的多一倍,還有噴嘴照樣跑到邊緣後不動。

廖新弘
2015-08-04 15:32:11

你有restore嗎

Clarence Lee
2015-08-04 15:37:12

2.0是 160 160 160 200無誤...
升級版本才是80 80 80 100

Clarence Lee
2015-08-04 15:38:01

前兩張照片LCD都是暗的原因是?

Vincent LM Yeh
2015-08-04 15:44:49

有RESTORE。LCD暗的原因是我關機了。

廖新弘
2015-08-04 15:54:02

你的是升級版還是2.0版

廖新弘
2015-08-04 16:00:45

Restore後要Store

Vincent LM Yeh
2015-08-04 16:03:36

2.0版。RESTORE後有STORE。

廖新弘
2015-08-04 16:57:02

問一下原廠吧

Evan Lin
2015-08-04 16:58:50

往旁邊跑靜止不動,包含溫度也沒有上升嗎?預設的Gcode G29跑完噴頭會往前移動然後才開始加熱,加熱到預設值(200)才會開始列印。

Mark Chen
2015-08-04 17:07:00

靜止在等加熱啊

Vincent LM Yeh
2015-08-04 17:13:39

是我誤解了。以前使用的機器會在最上面加熱後,再下降開始列印。ATOM則是跑到旁邊加熱。現在開始正常列印了,第一層相當漂亮。感謝各位。


原文網址 Vincent LM Yeh
2015-08-01 16:47:46

組好了,按照寶典做機電測試,發現其中一軸跑速特快,
導致G29失敗(往下跑其中一軸跑特快,噴頭一下就偏了)。

按寶典指示檢查晶片電壓,交互測試後確認四個晶片中有兩個有問題:
第一個問題晶片(A)電壓調整到0.4V,但是馬達還是快跑。
第二個問題晶片(B)是電壓顯示3.28V,怎麼調數值都不會變,但是馬達速度正常。

所以把問題晶片(B)放在XYZ任一軸位置,都可以正常完成G28,G29,
但是你無法得知他的正確電壓。

然後問題晶片(A)只要放在XYZ任一軸位置,該軸馬達就會過快,
導致G29時噴嘴出軌。

花了一下午才終於確認四個晶片裡有兩個搗蛋鬼。
是寄回公司更換嗎?

曾俊維
2015-08-01 17:06:17

原廠有附一個新的,先換比較怪那個看看。

Vincent LM Yeh
2015-08-01 17:28:58

我是今年三月底左右收到的早鳥,遲至今天才拿出來組裝,翻遍每個盒子都沒看到備用的晶片,是因為第二批才有附嗎?

劉聖心
2015-08-01 18:09:03

早鳥沒有+1

Vincent LM Yeh
2015-08-01 18:39:41

心酸~

李穆
2015-08-01 18:51:18

因為早鳥準時出貨了,我們第二批的多等了好一陣子,那包備品是補償品

Vincent LM Yeh
2015-08-01 19:01:24

原來如此

張不凡
2015-08-01 19:04:54

那我這應該是第二批... 可我也有送神油... 我買人家多買的

陳明谷
2015-08-01 19:29:26

腦中怎一直把神油前加上國家名...

張不凡
2015-08-01 19:29:56

… 噓 … 不能說的秘密 ...

李穆
2015-08-01 19:33:04

我的球頭上滿滿的神油........啊斯~~

Vincent LM Yeh
2015-08-01 23:48:46

組好了,通過基本電測,想要冒險來印個30CM測試檔,無奈晶片(A)在搗蛋,送料馬達無法正常運作,只好一直玩G29過過乾癮。我知道實際印出來才知問題,不過有人可以幫忙解釋一下前兩個數字RMS Z error與Max Z error是什麼意思嗎?

Vincent LM Yeh
2015-08-02 00:59:45

找到一些資訊"Long story short, achieving RMS Z error < 0.1mm is very good, as is max Z error < 0.2mm. It is possible, but very few people get their printers that well calibrated." 出處: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

Mark Chen
2015-08-02 03:56:38

陳明谷 ㄟㄟㄟ不要真的塗上去 幹會出人命

李穆
2015-08-02 04:05:02

超滑順~

陳明谷
2015-08-02 07:47:43

我還沒有到那年紀!!嘿


原文網址 李姍姍
2015-08-01 15:10:01

請問各位大大~這請況是出料不順嗎?有照說明書的方法去調整噴頭與列印平台的距離G29...可是測試很多次~都印不好(超苦惱)~可以請高手協助解答嗎?謝謝 ?

廖新弘
2015-08-01 15:20:01

當然印不好,你的鐵氟龍管沒有插好到定位

李姍姍
2015-08-01 15:22:29

我有插進去~可是無法固定...進料的時候~就會跑出來耶@@" 請問要怎麼插好?謝謝你熱心的解答 ?

辜元志
2015-08-01 15:22:38

層高設多少?G29設多少?測試過那些參數了?

廖新弘
2015-08-01 15:26:00

鐵氟龍管插好,要拉一下看會不會脫離,你的PLA沒有順著鐵氟龍管進到噴頭?面,當然出料不順,理由是你的照片已經看到一段PLA外漏了

Estima Lin
2015-08-01 15:27:15

廖新弘
2015-08-01 15:32:21

你先預熱噴頭到200度,用手推那段PLA往噴頭方向,確定有PLA出來後,快速抽開PLA,然後押進料臂,將PLA完全抽離後,把䥫氟龍管前端切除一小段,重新插入快速接頭

廖新弘
2015-08-01 15:34:33

忘記提醍PLA抽出後噴頭要降溫

李姍姍
2015-08-01 15:35:26

這樣算成功了嗎?謝謝熱心的解答 ?

廖新弘
2015-08-01 15:36:06

有拉拉看,會不會脫離

李姍姍
2015-08-01 15:38:00

不會脫離了! 謝謝你~感激 ?

陳明谷
2015-08-01 18:22:35

就是..用力...


原文網址 Max Lu
2015-07-30 09:53:39

昨天深夜總算是將機器搞定開始運作,試著列印官方提供的50x50mm方塊,再做G29時我是有將速度調降至50%,第一層印出後感覺不太飽滿稍微有縫隙,第二層上去就還好了,但是在最後鋪底的最後平面,中間有一段一直沒有料出來(很稀疏),但是擠料馬達是有再動的且PLA也是一直有再慢慢動,但到剩下角落就又正常,之後開始往上印就都算正常。 中間稀疏沒出料的部份是出料量突然變低?

另外幾個在列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過程中,控制板位置的空間蠻悶熱的,整個熱傳導到玻璃平台上都變微熱(但不到至於燙手,反到成了保溫床?!) ,在裡面多加了一顆非常吵的高轉速風扇將積熱吹出(共兩個風扇),但感覺幫助有限,馬達的溫度摸起來也是蠻熱的,這是否會造成容易失步問題?

Charlie Ting
2015-07-30 10:11:37

好奇你的機器是放那裡運作,沒遇過有這種高溫的狀況。

另外,建議你先用電表量一下驅動晶片的電壓值,有可能過高了。因為整個電路板最熱就那幾個IC,其他算還好。

Max Lu
2015-07-30 10:23:42

我是放在房間工作桌上且有開小風扇跟窗戶,驅動晶片的電壓值我昨天調整測量是0.9V,玻璃平台摸起來不是說非常熱,只是整體底部(從玻璃平台跟底部的六根鋁擠摸起來都溫溫的)

Charlie Ting
2015-07-30 10:25:58

文件上不是說建議調 0.4V 嗎? God bless you....

Max Lu
2015-07-30 10:33:13

忘了說 我是A4988 綠版 Rs 是0.1歐

Charlie Ting
2015-07-30 10:35:49

你自己換不同的驅動模組?4988 不是才16分步,這樣精密度反而下降耶。

Max Lu
2015-07-30 10:38:29

因為我的是升級版套件,所以這部份是沿用之前的

Charlie Ting
2015-07-30 10:40:45

原來如此,這就要請官方解說了。
但我建議先把電壓值調低點,免得造成永久性的損害。
等確認正常配置後再作調整。

Max Lu
2015-07-30 10:47:39

所以之後配的8825精密度會更高?

Clarence Lee
2015-07-30 10:49:24

Max Lu
溫床基本上算正常...
不過升級套件應該有個建議調整值?
馬達溫度高是多高?能否量測一下有數據比較好討論...
太燙就降一下Vref, 這組6線當4線的電流上限大概要打八折..
降到0.8A以下看看..(搞不好三軸0.4A就足夠)
三軸負載不算重,輕輕跑皮帶沒有拉過緊應該不用太高的限流設定..

Charlie Ting
2015-07-30 10:49:26

8825 是 32 分步,所以按理說精密度會加倍。

Clarence Lee
2015-07-30 10:49:54

透過皮帶還好...

Max Lu
2015-07-30 11:19:48

其實我沒裝熱床⋯是控制板的熱度傳導出來產生的玻璃平台溫溫的。 三軸馬達與A4988我是都有黏一片散熱片,並放了兩顆小型風扇在內部吹

Vincent LM Yeh
2015-08-02 00:34:14

請問一下,跑G29時如何將速度降成50%?是透過機器上的面板嗎?還是要透過Pronterface?

Max Lu
2015-08-02 01:24:04

在面板上用旋鈕調整到50% 在第一點校正前就要先用


原文網址 車振華
2015-07-29 11:02:04

我拿到的是玻璃碗嗎?
Charlie Ting 提供的平面度測試螺旋線測試玻璃平面,G29後得到一堆數據,我也看不懂.設定Z+0.6後印出結果,兩個紅圈處很淡(在Z+0.4此兩處會很悲慘的刮玻璃/ \),中間綠圈處印料無法附著,所以我基本的推測,玻璃中間水平面較低,請問各位,這樣推測對嗎?還有要如何解決?
(因怕卡到旁邊螺絲,所以平面度測試螺旋線測試尺寸縮小了一些)

張不凡
2015-07-29 11:10:47

中間黏不住,外圈需要調整噴頭蓋...

Clarence Lee
2015-07-29 11:14:27

http://www.maui-3d.com/cgi-bin/plotG29
拿鐵齒量測面垂直擺玻璃上面看看有沒有縫?

戴士偉
2015-07-29 11:17:26

請參考這篇, 是不是碗狀沒關係, G29 就是在校正這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permalink/1633941790177443/

車振華
2015-07-29 11:32:04

Clarence Lee ,我等一下研究一下那個網頁是做什麼用的,謝謝!
戴士偉 ,這篇我有先看過,列印前檢查的項目1,2,3,5應該是OK的,項目4用M119測及執行G29沒有什麼異狀,所以還是不知如何處理../ \

Evan Lin
2015-07-29 11:35:23

把你G29量測結果貼上去,他就會幫你分析

車振華
2015-07-29 11:53:38

速度放慢至50%,G29結果
-2.569 -2.569 -2.569 -2.506 -2.450 -2.450 -2.450
-2.675 -2.675 -2.431 -2.344 -2.394 -2.581 -2.581
-2.963 -2.675 -2.450 -2.344 -2.375 -2.569 -2.894
-3.000 -2.694 -2.469 -2.350 -2.381 -2.581 -2.906
-3.219 -2.831 -2.594 -2.450 -2.519 -2.719 -3.044
-3.069 -3.069 -2.800 -2.631 -2.663 -2.850 -2.850
-2.981 -2.981 -2.981 -2.894 -2.913 -2.913 -2.913

車振華
2015-07-29 11:56:53

再用 Clarence Lee 鐵齒量測法,有些角度會看出平面呈W狀.../ \

劉宏威
2015-07-29 12:01:27

跟我的位置幾乎一樣,
試試看旋轉玻璃那兩點會不會跟著轉。
會轉就確定不是組裝的問題,我的就會跟著旋轉。

車振華
2015-07-29 12:05:52

劉宏威 ,我不是很清楚,是要看哪兩點?

劉宏威
2015-07-29 12:30:25

你圈起來的紅圈處啊

車振華
2015-07-29 12:32:57

瞭解,待會來試試,謝謝!

車振華
2015-07-29 13:02:39

旋轉約180度後,G29測得如下圖

車振華
2015-07-29 13:05:51

旋轉約180度後,列印平面度測試螺旋線測試,結果Z+0.6藍圈會刮玻璃了,這如何是好?

Clarence Lee
2015-07-29 13:39:06

線放長一點, 看前面 戴士偉 貼的連結那邊 多注意看看哪幾個關鍵

車振華
2015-07-29 14:07:02

嗯,謝謝!看來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再努力看看.

劉宏威
2015-07-29 14:42:36

兩張圖看來主要問題不是出在玻璃呢

車振華
2015-07-29 14:50:13

劉宏威 ,玻璃不平應該是存在的,但我也發現好像在z柱那一側似乎比較低.不知你有看出其他問題嗎?

車振華
2015-07-29 15:55:37

一點點進展,外面有比較連續的一圈了,但中間.....,內外好像不在同一個平面,我要拿東西從玻璃底下的中間往上頂嗎?已經超出我的認知範圍了../ \

Clarence Lee
2015-07-29 16:08:12

如果鐵尺看起來真的中間下凹?可以問看看ALT design這樣要不要換玻璃;p

車振華
2015-07-29 16:12:57

嗯,我想我再試試看有沒有方法可處理,真的不行我再問問ALT design如何處理.../ \,謝謝!

Stanley Chen
2015-07-29 16:32:27

如果是中心比較高的話
很顯然就是G29外圍點比較深造成的
確認上面的線不會扯到噴頭上蓋
然後把噴頭的微動開關調到一觸即發
G29時把速度調成50%
如果上蓋太緊的話
就用力往上拉讓他鬆一點

車振華
2015-07-29 16:51:40

Stanley Chen ,用鐵齒量測有些角度會看出平面呈W狀,所以是印出的外圈到中心間會較低,接進中心處又有高一些,我想上面的線應該不會扯到噴頭上蓋(如圖),噴頭的微動開關也調了好幾次,應該是一觸即發,G29已照 戴士偉 貼的那篇調成50%,目前只有"上蓋太緊,用力往上拉...",還沒試,有點怕怕的,怕一用力,連桿會崩解.看樣子要讓我先培養一點勇氣.另外,我有一個疑問,即便上蓋太緊,若在同一水平面,不是應該內外圈印出結果都一樣嗎?

Charlie Ting
2015-07-29 16:53:22

看完大家熱烈的討論,我決定等有空時也要來重新檢視一下組裝,把理想狀態捉出來。(感覺熱血)

陳明谷
2015-07-29 23:50:59

我是把玻璃向xy方向推下來一點
用四個鎖點更接近正方形
然後用力鎖緊
列印品質就改善很多了

李穆
2015-07-30 00:02:49

上蓋放鬆效果立竿見影,請參考看看我剛才貼的測試

Charlie Ting
2015-07-30 00:07:22

手癢了


原文網址 陳智翔
2015-07-28 23:04:28

話說玻璃不平以及自動校正迷思解答

今天得到mark chen解答,把今天得到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Q1:玻璃不平
A:其實玻璃不會不平到影響列印,大部分都是機件的誤差所造成的(例如:玻璃沒鎖緊,微動開關螺絲沒調整好,機子在組裝時有縫隙等)
Q2:玻璃怕被鎖爆
A:真的不用怕被鎖爆,玻璃本身夠厚,看過mark鎖玻璃時我都覺得我對玻璃太仁慈

列印前先檢查一下:
1.檢查玻璃有沒有緊固,用手去轉動檢查(不用怕會鎖爆玻璃,也不用怕鎖太緊會影響玻璃)
2.檢查其他機構有無搖晃,例如:球頭、滑車、滑軌等
3.檢查噴頭微動開關下方的M3螺絲,有無咬入M3防鬆螺母的尼龍處
(防鬆螺絲內圈塑膠處)
解釋:如果M3螺絲沒有咬進尼龍處,當你調整M3螺絲時就不會連帶整支螺絲一起轉,螺絲處於空轉狀況下,其實你只是調辛酸的。
4.如上M3螺絲的調整如說明書內所說,調整到微動開關可以是最輕鬆的狀況下觸發,如果太遠做G29時噴頭會空轉,太深時會無法觸發微動開關。
*以上真的要注意,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些微的調整疏忽便會導致誤差,增加作品失敗或是撞車的機率大增
5.噴頭上方排線以及收線管是否順暢,如果線沒有很順的狀況也是會影響微動開關的觸發

Auto Level小秘訣
步驟:開機後,請選擇Auto Level,在機器開始做自動校正前,請轉旋鈕把速度放慢至50%,此動作可以增加G29自動校正精度以及水平整度
(再不拆玻璃或是移動機器的狀況下,可以不必再做校正)
原理:大家都知道自動校正是利用噴頭觸發微動開關探測玻璃平整度,但是在馬達帶動皮帶移動下,速度越快其實會造成慣性使得造成自動校正的誤差。

lisslicer的G code中可將G29 Z+0.5刪除,但須在printer-hardware的Z-offset那邊輸入Z值0.35以上或以下

*切記*玻璃越穩,四個夾具鎖點越平均越好

以下照片是調整完列印的,尺寸是直徑21cm圓,請大家參考看看
(從來沒印過那麼大且完整的列印件,感謝mark大仔細講解)
其實很多人大家都知道上面的步驟,但是其實越簡單的東西反而大家越不相信是這些問題,說實話我也是,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讓大家的機器越調整越順利

以上

陳明谷
2015-07-28 23:14:37

翹腳輕鬆列印!!

陳智翔
2015-07-28 23:15:33

他不想露臉~只好露腳

李穆
2015-07-28 23:16:37

原來今天下午馬克的神秘嘉賓是你啊

陳智翔
2015-07-28 23:18:09

感謝mark,不然就要通知各位來撿機器了

陳明谷
2015-07-28 23:20:49

可惜…

廖新弘
2015-07-28 23:24:29

很多東西一直重複說,不如動手,然後去理解原理,失敗沒有關係,很多人就一碰到問題就打退堂鼓,然後就開始找別人的答案,那樣反而學不到東西,自己找到答案,那樣這個就會永遠記在腦海裡

陳明谷
2015-07-28 23:26:13

這是創客必備的心理素質!哈

Mark Chen
2015-07-28 23:26:21

讓我想起那一段 你一個禮拜可以搞壞10種零件 然後一直聯絡我的日子

廖新弘
2015-07-28 23:29:34

沒錯,一開始我燒了兩塊版,噴嘴壞了至少2個,快速接頭搞壞噴頭本體,這些都是經驗

戴士偉
2015-07-28 23:54:39

我也燒了兩塊板... (逃)

Shi Xinhui
2015-07-28 23:54:58

請問第三點 調整時是要整支螺絲一起轉才是對的意思嗎?

Mark Chen
2015-07-28 23:55:47

Shi Xinhui 你慘了!! 你有來上組裝課!!!

Shi Xinhui
2015-07-29 00:15:37

我上課時裝爆了一個微動開關XD 沒說你不知吧……逃(

Clarence Lee
2015-07-29 08:51:48

原來要丟兩塊板去燒...

廖新弘
2015-07-29 08:56:17

套用亮宇的部落格説的,沒有弄壞一些東西,那知道問題在那邊,一開始測試2.0時,二個側風扇也被我搞掛了

Evan Lin
2015-07-29 11:02:02

同意Auto Level放慢增加精度的方法,當初是改Marlin,忘記是哪一行了....改完後Z補償值以及各點差值會變小。我也壞過一塊板、散熱風扇、熱敏電阻

Clarence Lee
2015-07-29 11:12:37

官方版本Marlin_main.cpp大概Line 1643
feedrate = 6000;
這個可以往下調像是3000 …… 查看更多

Shi Xinhui
2015-07-29 12:24:27

上兩樓的都太專業了…我是初心者XD

シ熙 王
2015-07-29 14:56:57

請問printer-hardware的Z-offset
去哪調

Clarence Lee
2015-07-29 14:58:24

翻寶典應該有提?

曾俊維
2015-07-29 15:23:59

我也才塞料過,壞了電阻和加熱片,你們真的是太強了,板子都可以玩壞兩片,再這樣下去,我看我要買台atom來當料機。

林文和
2015-08-03 17:22:27

請問開機後執行Auto Level,不是程式內建嗎,要又如何去將G29 Z+刪除,
lisslicer的G code中可將G29 Z+0.5刪除(這+0.5是每個人數值都不同嗎?我的g29是+0.75,若是我是要將g29+0.75刪除對嗎),然後再printer-hardware的Z-offset那邊輸入Z值0.35以上或以下(+0.35也是依g29設定高度去修改設定嗎依我就是+0.75?)對嗎?
還請幫忙解說~已被這不平困擾許久了...

Mark Chen
2015-08-03 17:57:45

Mark Chen
2015-08-03 17:57:54

Mark Chen
2015-08-03 17:59:05

這邊要解釋的話是要把繁中翻簡中嗎XD

廖新弘
2015-08-03 17:59:45

寶典第18頁跟第19頁

廖新弘
2015-08-03 18:06:42

@林文和 你確定了解G29自動校正的動作嗎

林文和
2015-08-03 18:13:14

說真的,懵懵懂懂,我是對版大的說明中的數值不知與我認知的有無一樣,想問清楚一點,所以後面掛號來對照我要修改的是否正確。若造成困擾洗到版面,說聲抱歉。

廖新弘
2015-08-03 18:23:05

@林文和因為每個人調整螺絲的距離不一樣,所以得出的數值不一樣,我的 z offset 設定0.2mm你怎麼說,該不會你要用我的嗎。那些都是要發時間去測去調整,你既然G29 Z+0.75就應該設Z offset 0.75

林文和
2015-08-03 18:38:36

廖新弘 了解,理解力不好,所以比較容易發問一些你們眼中所謂的廢文,請見諒。


原文網址 シ熙 王
2015-07-28 18:53:31

請問一下我G29在定位時
不知道為什麼靠近左邊的那跟呂擠時
他就會滑一下才定到位
噴頭的微動開關感覺也正常
有人知道原因嗎?
謝謝

廖新弘
2015-07-28 19:24:09

不懂

MoMo Yang
2015-07-28 19:50:03

上蓋弄鬆一點

シ熙 王
2015-07-28 20:22:14

剛剛印到噴頭掉了
裝回去又好了
也不知道原因

林文和
2015-07-29 20:37:35

線跟鐵氟龍再整理一下,也許能改善滑一下的狀況。

陳明谷
2015-07-29 20:38:40

噴頭掉…所以是沒鎖緊?

MoMo Yang
2015-07-29 20:45:41

印到噴頭掉!!!!, 太妙了

シ熙 王
2015-07-30 00:06:19

應該說是碳纖維那個掉了
後來有又有問題
把上蓋弄鬆一點後
真的就好了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7-27 22:40:55

[分享 VI - 玻璃平面度]

看大家越印越大件,遇到玻璃不平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卻一直往 G29 的問題去鑽,也沒有幾個真的解決問題。

所以乾脆把自己畫的支撐座分享給大家好了~~~

反正這還是 beta 版,我最終的 kit 會包括電子零件及一些簡單實用的修改部品,所以拿出來讓大家減輕平面度的困擾也無不可。

對於玻璃度還不太理想的同好,建議先捉我那個螺旋紋來印,看那個區域比較不平,然後在印這個支撐座時,記得把物件轉向和偏移到比較平的地方印,之後再用這個支撐座來改善平面度的問題。

祝各位好運了~~~

蕭傑仁
2015-07-27 22:51:12

蕭傑仁
2015-07-27 22:51:13

真的太感動了

陳鴻鴻
2015-07-27 23:00:44

陳智翔
2015-07-27 23:25:23

陳明陽
2015-07-27 23:28:35

鍾名翔
2015-07-27 23:35:00

鍾名翔
2015-07-27 23:38:29

真是太棒了,對你的KIT很好奇

林文和
2015-07-27 23:48:49

這裡的大大們怎都比官方人員更關心大家,真是感動,前幾天才用你的構想畫一款皮帶壓力夾,真是有心~感謝

Chunchih Chen
2015-07-28 01:39:54

不按讚就對太不起良心了 讚

魏采萱
2015-07-28 09:04:43

很感謝您~~~~


原文網址 Rickey Yang
2015-07-26 23:28:55

導電式的G29
看起來功能是可行的
等不銹鋼板到就來改裝
拆掉螺絲微動開關
噴頭平台的輕量化又前進一步
再跟大家分享結果

Charlie Ting
2015-07-26 23:32:29

在程式裡測得的數據有多少差異?

陳明谷
2015-07-26 23:58:21

你用not gate處理nomal close訊號?

Rickey Yang
2015-07-26 23:58:53

差異?這個嗎?

Rickey Yang
2015-07-26 23:59:57

改marlin的code就行了,不用到邏輯IC

陳明谷
2015-07-27 00:06:33

謝謝 是直接拿噴嘴當導體?

Rickey Yang
2015-07-27 00:08:13

是的。用1.25-5 O端鎖在快接下方接導線出來

Rickey Yang
2015-07-27 00:10:46

現在測不準。等金屬板到了再看結果
其實擔心金屬板雷切會有變形 有需要送磨床

陳明谷
2015-07-27 00:16:58

看來真要好好研究一下怎麼看marlin code了

Ming Ng
2015-07-27 00:35:34

噴咀口的膠可能會有影響接觸

Rickey Yang
2015-07-27 00:46:23

的確,口紅膠會影響,開始有用湯匙塗口紅膠觸碰試過。但它壓上去膠就被壓開了,影響沒想像的大。只是如果是藍膠帶就不能用了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