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CNC車銑加工技術交流社團 造訪社團 » 程式相關

原文網址 柯麗詩
2016-06-04 23:42:37

公司採購一台新的CNC銑床
最近在評估加工製程是否能夠突破一般傳統的加工理念與手法
在廠商介紹量測系統與CAD/CAM軟體時,自己突入其來的天真想法想將這些系統做串連
如何能夠讓工件能夠在機上自主檢測
在零件粗加工後由CAM去操控量測軟體所提供量測後的數據做自動的補償,再接續後面的精加工
我的想法提出後,軟體商回覆我沒有辦法去連結量測數據、量測商回覆我這是軟體該負責的、機械廠回覆我量測屬控制系統,與軟體是完全不相關,所以無法串聯,加工廠回覆我沒有人會去花那麼多錢做這沒有效益的東西
或許我的個性比較不服輸,當我認為可行的事情為何不可以時,我會去追根究底,除非我問了100個人都跟我說不可能,或者讓我去深入了解系統後發現真的不可能時我才會死心
但是,我真的找到能夠證明我的想法不是理想化而是實際上可行的,德國一間量測公司買下另一家CAM軟體開發的公司,經由量測儀器所測量的數據反映到CAM,讓軟體自動補償與加工,此軟體是上海一間加工代工廠為了提高良率,請量測商開放機上量測系統,把他們的良率由66%提高到99%
一套機上量測系統可以減少人為的誤差,雖然多了量測時間,但是卻減少了不良率讓品質更為穩定
此文只是要證明工業4.0 加工業也是可以顛覆傳統邁向自動化
更是證明我的想法不是天馬行空

Wu Chen
2016-06-04 23:50:27

有考慮要丟幾個不良率?公司的機器有比一般CMM精度還高,也是建議下來量……應該是說線上量測有特定的加工比較適合

謝重光
2016-06-04 23:51:29

這也不錯!我知道有設備會量測刀具耗損,然後做自動補正的動作!

Heath Din
2016-06-04 23:54:12

你認識的廠商太少 國內一堆再做了

賴宏毓
2016-06-04 23:54:19

大量的怎麼辦? 車久了 刀子有辦法自動換嗎 ?

Heath Din
2016-06-04 23:55:39

可以預估數量 提前自動換刀啊

柯麗詩
2016-06-04 23:55:54

換刀是人工換,但刀具量測是可以檢測刀長、刀徑、刀具耗損

Stoner Cheng
2016-06-04 23:56:37

之前不是有mastercam 搭配量測頭的影片,只是機台的精度是否能與三次元量床的精度一致?有線上量測的機台您需要多久校驗一次?是否僅能精加工不能做粗加工的工作?這些都需要考慮進去

柯麗詩
2016-06-04 23:56:40

那可以引薦嗎?因為我還有很多問題想要問

黃鴻賓
2016-06-04 23:59:24

加油。有想法就會有方法

紀志銘
2016-06-04 23:59:40

買了問題一定會很多,太過先的配備未畢好,學起來很累

Glenn Hsiao
2016-06-05 00:01:07

機上量測大部份是判斷工件是否報廢 因為通常精度未達標準時 切削餘量遠低於最小切削深度 所以能再精修的機會不大 因此是我的話會考慮用更高階的機台 更專用而非泛用的刀具 配合控制器與量測系統結合 使工件在最好的切削條件下就一次到位 並嚴加監控熱變量與刀具磨損

Heath Din
2016-06-05 00:01:52

可以敲我啊 我知道的 就回覆您

詹詠升
2016-06-05 00:01:56

加油-

廖森崧
2016-06-05 00:07:00

很棒

陳財源
2016-06-05 00:09:49

請問一下,您所提的是一般加工還是模具加工??

辜昱珽
2016-06-05 00:10:11

想法很好 ,被加工物 要被加工 要被量測 , 都在設備上進行, 原本就可以 。很多人會機械加工 ,但是不懂控制。

詹詠升
2016-06-05 00:11:06

台灣是

研磨李
2016-06-05 00:11:10

強!

王嘉鴻
2016-06-05 00:12:09

這早就有了不是嗎台灣也有

詹詠升
2016-06-05 00:13:55

店家名子

研磨李
2016-06-05 00:14:10

洗床我不知道....內外徑斜度研磨好像沒有吧!

詹詠升
2016-06-05 00:14:45

?????

辜昱珽
2016-06-05 00:15:12

也可以

研磨李
2016-06-05 00:15:46

您好!沒想到剛好在這看到您!

梁元昌
2016-06-05 00:16:17

銀彈準備多一點就有了

辜昱珽
2016-06-05 00:16:41

你好 我們認識嗎???

詹詠升
2016-06-05 00:17:54

錢多一點

詹詠升
2016-06-05 00:18:22

台灣

陳啟昌
2016-06-05 00:19:26

這個我在機械展好像有看過,好像東台有做是車床的

詹詠升
2016-06-05 00:20:34

???

Jerry Chai
2016-06-05 00:24:36

大陸的台資廠早就做到塑膠模具自動化生產了,工程師把CAM寫入軟體,會自動量測自動補正加工的,CNC洗床加工模仁加工電極,三次元量測,放電機放電,完全無人化,連架模都不用。

詹詠升
2016-06-05 00:27:59

美女是台灣人太傷、台灣人

黃嘉豐
2016-06-05 00:29:14

自動補正(刀)很早以前就有了,搭配雷射量測~總之就是錢多準備點,無人化工廠或者工業4.0是靠錢堆出來的~

Jerry Chai
2016-06-05 00:30:23

跟雷射量測無關好嗎?雷射無法做到0.005以內的量測

詹詠升
2016-06-05 00:30:41

丫es

辜昱珽
2016-06-05 00:31:24

可以,目前光學量測最細10nm

黃嘉豐
2016-06-05 00:32:10

我們的可以作,但是必須自己改機,我是作光學業~確定可行

詹詠升
2016-06-05 00:33:47

台灣加工、加油

柯麗詩
2016-06-05 00:43:09

我認為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紀鏈淋
2016-06-05 00:44:07

早就有了,
雲林某輪框廠已經這樣搞好幾年了,
軟體是UG,
如果只有一台要這樣做,
軟體的部分差不多能買一台台製三軸

詹詠升
2016-06-05 00:45:10

Glenn Hsiao
2016-06-05 00:59:53

某M牌可以把Cad分享給R牌量測軟體使用 但是不代表量測能和Cam結合 因為量測軟體的設計主要是和控制器結合
例如車一孔徑10公差H7時 精修分兩刀 第一刀補正用 第二刀為實際需求
以上兩刀參數相同的話而不考慮本身機台精度是可行的
但若是要一刀到位時 再讓量測系統判斷 是否需補刀
以數學的期望值來說是正確的 但以物理上 切削餘量不足 剪力大大提升 造成刀具摩擦且無法成功切削且加工面可能會有問題 以軟體上來說 兩套不同的軟體是無法溝通的 但是可以透過第三套來做這個製程 就是程式編輯軟體 自己手動編輯再模擬
以上是我幾年前看某M牌跟R牌國外網站上的資料以及親自找銷售問出來的心得

徐祥
2016-06-05 01:00:37

還有看過塘刀自動補正的

Chao Chuan Lone
2016-06-05 01:08:04

可以阿,加裝工件量測即可

簡邦彥
2016-06-05 01:29:25

小弟的資訊有限,能不能或可不可能?恕小弟無法給您建議,只是小弟好奇的是,這樣的需求是 想要 還是需要?良率66%提升至99%,是開放機上量測系統的成果,還是一連串的評估改善與整合下的成果,小弟天真的覺得,加工設備與周邊,製程工序與加工技術,環境評估要求,後勤物料控管與掌握,人員的訓練管理或智能系統的整合…等等,是否需要到位呢?更現實的問題,這投資的效益有多少呢?

詹詠升
2016-06-05 01:30:37

長大在說

陳聰友
2016-06-05 01:53:24

Cheng Chi Tung
2016-06-05 01:53:31

有軟體可以結合手臂規劃 cam 機上量測 跟cmm量測 只是錢的問題 可能光這樣的選擇軟體就300up了

Cheng Chi Tung
2016-06-05 01:55:23

台灣很弱的地方是機電整合 這裡輸阿六仔慘慘 我們其實很多都在吃阿六的削⋯

Cheng Chi Tung
2016-06-05 01:58:25

買到齊是超過很多了

Eric Chen
2016-06-05 02:04:55

除非真的算過投資效益
否則公司該找的是有經驗的人
而不是靠不考慮經濟效益
只期待花錢買軟體的菜鳥

Cheng Chi Tung
2016-06-05 02:09:08

軟體只是接近不代表有解 要4.0談何容易 哪間工廠可以放棄原有 全新投資規劃新工廠

Cheng Chi Tung
2016-06-05 02:45:50

但這樣的規劃 投資效益好嗎?真的值得這樣投資嗎?國內外自動化約有兩種 一是針對大量生產 全廠規劃投資 二是 自己改Plc 改控制 一人獨撐哪天出毛病了只有設計者會處理

Wu Chen
2016-06-05 05:41:48

球員兼裁判……能測量到哪一個公差先釐清,生產線不是只有一台機器,光是站跟站之間插入量測就有很多不一樣的測量方式,整個生產線不是只有軟體問題,一個重現性跟穩定度就很考驗機器……

林建佑
2016-06-05 06:38:23

你的想法是正確,此為系統整合,但是你採購的CAM的軟體有支援此系統及控制器的HMI有支援全閉廻路將CAM與CNC控制連接透過虛擬量測系統線上量測直接針對工件的加工進行補償

Shuen Wen
2016-06-05 07:02:19

AI機械人

銓威勝
2016-06-05 07:32:44

日本,德國,專用機器大都走一條龍作法,都作得到只是性能 與價值,高單價高精密無人化係統,國內也有這樣專用機器

JuJu Hamei
2016-06-05 08:55:43

年輕人就是應該要有這種「天馬行空」、「不服輸」、「想辦法解決」的精神,符不符合效益、能不能實現是另外一回事,抱著這種精神ㄧ定會為你的未來開出ㄧ條大道!
我不是講大道理,年輕人肯動腦、肯嚐試、就是賺到了!千萬不要被潑冷水的給影響了

辜昱珽
2016-06-05 09:40:19

不用反應到 cam,量測好後,刀具重新量測對位後,再跑一趟就好,沒那麼復雜。

Daniel Chou
2016-06-05 09:50:32

有錢好辦事 !

Johnny Chang
2016-06-05 10:54:01

How much

柯麗詩
2016-06-05 11:37:50

謝謝您的讚賞,很開心得到認同

蔡凱尹
2016-06-05 12:42:09

主要是自已也要去測試過 不要人云亦云~~支持

志偉
2016-06-05 13:03:24

應該說樓主不懂加工吧?才會有此天真想法,做加工的都懂,就算量測係統,能夠回饋資料,進而做補償動作,那只會導至撞機而已,怎麼說呢,電腦是死的,靠數據補償,尺寸跑掉是因為刀具磨耗,應換刀具,而不是補償,當電腦一直補償損壞的刀具,會有何結果???要品質不如請外勞一個個品管!

志偉
2016-06-05 13:14:20

精修刀,有一定壽命,過了工件霧化,粗糙,就算補償,也是退貨的品質,而且切削變數過多,如纏削導致刀壽命提早損壞,並不是電腦能判斷,所以自動補償係統連國外都沒有整合,而是兩段式,所謂兩段式,是先加工,完了機台上量測,可以就換料,不行再加工未達工差部分!

Leo Lin
2016-06-05 14:20:32

都還沒有做 就覺得不行 怎麼學的到東西 !!

陳俊雄
2016-06-05 15:10:22

我覺得是量的問題,假設量大到好久好久不用改其他的,就會開始想辦法自動化,簡單化,標準化,但有這種一般工廠應該沒機會碰到,所以就沒研究投資了

江重慶
2016-06-05 15:24:44

第一步有踏出去,就是領先。線上量測有許多的盲點,就一般加工要求,能改善人為疏失。有用過就有心得,用的越深就能改善越多。

林明毅
2016-06-05 19:05:35

$$$$$決定一切

羅元閔
2016-06-05 21:10:52

機上量測的想法是可行的,樓上說的刀耗問題都可以在程式上解決,如當補正超過十條就進行換刀動作,這十條就是師父經驗值,刀尖超過十條補正後會產生刀痕過大或是刀尖微小斷裂。

羅元閔
2016-06-05 21:11:30

但機上量測最大的疑點就是球員兼栽判

柯麗詩
2016-06-05 21:14:55

想不到一段話就得到大家這麼多的迴響
每一個意見都是一個珍貴的經驗
我資歷尚淺
還有許多專業知識更要再學習與探究
鼓勵我的人,讓我往前邁進的腳步會更加堅定
有疑問的人,讓我更知道自己欠缺周全的思考
我會努力讓自己再更加堅實
因為與其一輩子仰賴別人所提供的資訊來虛實自己
倒不如讓自己從零開始
我一直相信
"人,是有無限的潛能"

陳陳
2016-06-05 21:19:44

人因有夢想而偉大,正面思考才會有能量!

吳秉諺
2016-06-05 21:31:35

賈伯斯能給變世界型態 ,你也行的

KC Huang
2016-06-05 22:02:52

請問您提到的廠商是否可以介紹,我們公司也希望導入

辜昱珽
2016-06-05 22:03:11

以控制來說,刀秏是以切削阻力來訂標準的,不是以磨秏當標準。

梁哲維
2016-06-05 22:29:49

這是智能機台的概念,但是會影響誤差的因素很多,也不是所有都能夠完全消除跟補償,基本的定位補償也只能盡量消除到最小。而自動補償這一塊國內也有聽說在做。至於刀具磨耗又是另外一回事,就像刀具都會小R角一樣(個人淺見)

陳陳
2016-06-05 22:30:58

Aaron Chi
2016-06-05 22:42:49

樓主:很佩服妳的勇氣與創新,有網友說妳不懂加工,哪已經不是很重要,有人做了一輩子都是用傳統已經沒有競爭力的方式生產,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裏只有創新突破舊有思維才能取勝,如果每個人都能簡易的做到這樣的事情,那就是一般人的等級,市場價格最後也不就是殺價競爭,相反的超越一般人所及之處,就算是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萬物皆有自己的模式,唯獨超越一般人所認知的領域才能成功。

加油

Cheng Chang Chi
2016-06-05 22:43:59

這個好像是斷掉檢知的吧

辜昱珽
2016-06-05 22:46:45

但時間有限,

辜昱珽
2016-06-05 22:50:26

其實不需要這個也能檢知,程式寫個自檢程式就可以了

Cheng Chang Chi
2016-06-05 22:57:10

Cheng Chang Chi
2016-06-05 22:57:20

Cheng Chang Chi
2016-06-05 22:58:39

詳細情況 使用方法 方式 效果我也不清楚 (沒機會嘗試 殘念)
但是 大陸人 早寫好文件檔了 影像檔有人貼了 就這樣
文檔日期是 2014 開始準備的 上傳的文件是這幾個星期傳的

柯麗詩
2016-06-05 23:02:13

KC Huang 那套系統台灣還沒有,不過我會聯絡詢問看看,也會評估其他軟體機上檢測的功能性

Glenn Hsiao
2016-06-05 23:43:34

如果要省事的話 直接找DMG或MAZAK直接做交鑰匙最快 哈

柯麗詩
2016-06-05 23:44:22

Glenn Hsiao 他們的鑰匙真的好可愛

林勝堯
2016-06-05 23:57:48

停機線上檢測!!?
在加工費殺到見骨的這個時候
有那個老闆會把機台停下來??
且在台灣不用這樣 良率也很高!!
因為如果良率不高 早就賠死了!!
據說德國技師月薪5500歐元!!
如台灣技師月薪2750歐元
老闆或許會考慮用這個!!

Wu Chen
2016-06-06 07:50:03

交鑰匙=turnkey=專案

山曰比
2016-06-06 09:39:43

小弟,我又來見學了
以小弟我愚昧單純的想法
如果機上量測是以比對儀的概念
是可行的,只要著重在..重現性
如果是以量測儀的概念...那就難許多了,
小弟我從機台...robot...到探頭的macro...都只好自己來,
因為,小弟我不太會說話,言不及意
所意,我都自己來,
目前,卡關在macro探頭和加工機的交渥...
haha...最後一哩路了...XD

Wu Chen
2016-06-06 09:43:14

山大又突破盲腸了.....XD

山曰比
2016-06-06 09:49:14

原則上,小弟建議...
先不要專注在CAM上
因為,台灣玩CaM的,很少會Macro
因為,有很多的歷史因由
如果,現在的控制器如果沒有其他
i/o in-put,的話
macro這一點,就是很大的因擾
如果真的想解決的話
或許,pc-bace架構的控制器會是較快的處理方案,
但控制器的穩定度
pc-bace的部份,還是歐系的比較穩定

Wu Chen
2016-06-06 09:50:52

歐洲掛上西門子居多...

山曰比
2016-06-06 09:57:42

num整合的很好,

Wu Chen
2016-06-06 10:03:35

如果機器設備單純...與設備聯合國.....選擇差異就很大...NUM改天要教我....

山曰比
2016-06-06 10:10:11

現階段,常耳聞目染的
探頭說機台精度不夠
機台說探頭的重現性誤差大
軟體的出來瞎攪惑
控制器的隔山觀火
控制器的說,
老子搞一張date-link不就解決了嗎

簡邦彥
2016-06-06 12:19:33

崑哥,小弟也想學(Orz 跪

Han Hsu
2016-06-06 12:29:39

檢測上應該不是問題!!
只是反應出來的數據並不一定可用。
因為部分刀具破損處不在監測點上。
表面粗糙度NG

其他就是探針種類要超多樣....才能符合需求。
探針長度與針徑 .... 同時使用2~3各測頭。
累加成本 UP ...

測頭可參考這網頁 !!
http://www.renishaw.com.tw/tw/1030.aspx

Glenn Hsiao
2016-06-06 12:58:42

機上量測對於品檢是屬於製程中檢驗,定義上就和我們在機床上使用游標卡尺是一樣的,並不完全等於實際公差,機上量測影響的結果的因素很多 包括機台重複/定位精度 光學尺溫昇 工件表面是否清潔 主軸與床台垂直度 床台溫度 工件溫度 探頭磨耗 錐度磨損...等,造成量測誤差因素很多,所以"公差範圍"很重要,即使在磨床上的機上量測也沒有100%保證檢驗量測結果最後上量床能合格

山曰比
2016-06-06 15:38:58

所以、想成「比測儀」
那很多問題就單純了...

Han Hsu
2016-06-06 16:48:14

對比數據要存多少到變數中...
測量值可以輸出......
機上對比....沒預存值就很麻煩 !!

志偉
2016-06-06 19:30:00

會有這種想法,多是不願花刀具費,國外的做法是直接一個模組,一組刀,如此品質穩定,良率高,只是亞州沒幾家公司能做到,全新刀具,加千萬機台,並不需要回饋誤差,進而補償…最多是加工完,機上檢測

Wu Chen
2016-06-06 19:43:16

一個模組一組刀台灣有不少已經這樣管理,只是生產還是要下來量測……兩台臥式機一年加工50萬顆零件,還是要配一台蔡司三次元24小時盯著尺寸列印報表好,都是成型刀,幾年沒磨刀倒是真的…線上量測不是客戶不懂,要看製程與工件適不適合

志偉
2016-06-06 19:52:02

線上測量是沒問題,但測量數據回饋,cnc自動補償加工,是不可行,就車床來說,外徑50,以同樣條件,同尺吋車一刀,跟車兩刀,所量測就不同!而測出過公差,最多停機,不可能那顆再車一次,如果繼續車,不良品混進去,又得人工挑選量測

Wu Chen
2016-06-06 19:55:58

車床要量會有問題,測頭要固定在機器上一個刀位,而且車床熱變位的問題,測頭校正時間點會很麻煩,有裝過,原本用在手臂上自動校正生產,最後還是拆下來,改機外多一個光學呎快速量測頭。

志偉
2016-06-06 20:02:55

我了解,只是舉例給樓主,樓主的想法,是自動量測,然後自動回饋誤差,自動補償……有想法是很好,但也要有一定程度,大哥做加工也是老前輩,應該懂我所說,刀具一但磨耗,你補償也只是不良品……

Wu Chen
2016-06-06 20:05:18

要知道那種加工與數量………

志偉
2016-06-06 20:07:27

對了,請教大哥,渦輪您有辦法加工嗎?直徑約150,葉片長20,我傳照片

志偉
2016-06-06 20:08:08

Wu Chen
2016-06-06 20:08:17

沒有加工渦輪……沒機器……

志偉
2016-06-06 20:09:31

這車銑機沒辦法做喔?鋁的

志偉
2016-06-06 20:10:35

是喔,感謝…^^

Wu Chen
2016-06-06 20:23:20

我的機器不適合

山曰比
2016-06-06 21:02:53

要數值填入控制器變數欄中,不難
寫過低階語言的人就會感覺這些問題不大,
如組合語(Assembly)
這部份就滿悲情的....(哭過..就會想辦法...haha~~)
不然、用C語,堆疊的方式..也可以
有技巧一點的方式,用兩個變數,
一個變數充當"指標",另一個當"寫入值"
所以這些問題不大

最大的問題是...日系控制器
數值得寫出(取出)的問題才大
加插date server card ..好像不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只好拜請那些黃衣服的、紅衣服的大哥們
出張 類似date link card 來解決...(遙想~~~)Orz

這部份...用西門仔控制器..真的爽度比較好...XD

Trontal Shue
2016-06-07 10:24:55

中鋼,中機,中鼎,台朔,都要求機上檢查,所以我們早習慣了,並沒有特別感覺,只是代工費用與機上檢查花費時間人力,划不划算罷了!

張鋆富
2016-06-07 19:02:09

我弟在桃園上班,他們公司就有妳說的偵測系統

柯麗詩
2016-06-07 22:22:47

請問是哪一套軟體?

張鋆富
2016-06-07 22:31:23

不清楚耶,我要有問他了,還沒回我

柯麗詩
2016-06-09 01:42:02

一片文章能在平台延燒三天並且熱烈的討論
這代表這是個大家所關切的議題
以加工廠的立場來看待機上量測系統來說,成本真的是一項考量,因為量測真的需要時間
針對模具廠或自產零件的設備商來說,機上量測或許真的能防範人為的不安定因素
經過三天的搜尋與研究及詢問
我找到了三家有標榜機上量測
(如果我沒註明到的請見諒,因為我的資源有限,但我已經很盡我所能的去搜尋這方面的知識)
第一家是在展場詢問到唯一一家回覆我做得到的
「海克斯康」,這家原本為販售量測儀器,但他們收購了一家CAM的軟體商,所以他們能將量測與CAM合併,不過此軟體台灣還未販售,台灣代理商也在積極爭取,但是今天我拿TESA 的卡尺時看到logo才發現,原來TESA是海克斯康的產品
第二家軟體有兩家來跟我介紹,一家是完全沒有做過機上量測,也認為不可能
另一家則是有機上量測,但是不能隨測隨補,也是要量測完後再人工在CAM 補上量測的誤差值再修改加工,但他們介紹的很快,powerpoint 也不會讓我們一頁一頁看,我詢問的問題都會迴避回答,他們只想強調他們的優點但對於隨測隨補的功能卻無法回答我可不可以,只回覆年底可能會發表
第三家軟體是我評估起來最接近人性的軟體,他們的介面很淺顯易懂,他們工程師用他們的介面一步一步的跟我介紹如何操作,他們可以針對選用的工件材質自動幫你做選配刀及轉速與進給,比如牙孔加工,系統會幫你選了三把刀及路徑,如果缺少了刀具,系統會自動提示該購入何種尺寸刀具;機上量測的部分,他們可以隨測隨補,可以在加工的工序中做了量測的動作,如過切則系統會跳異常,如吃不夠則會在補刀,這套系統於今年1月發表,也有大廠開始使用,但是關於偵測刀具的損耗部分,如果以量產件或許能偵測出來,而非固定材質的工件加工來說或許會很難評估,但他們願意去開發
其實這樣評估下來,我認為工業4.0不止要自動化,更要貼近人性,我不要一個很複雜或需要一定的專業受訓人員才能執行使用的軟體而是只要有基礎的觀念就能執行
以上是小妹觀察評估的報告,當然下星期仍還是有軟體商會來洽談,因為我發現販售同一款的軟體商能支援的程度還是有差異,所以感謝各位先進給予的意見,讓我在評估的過程中更了解哪一部分的軟體是我們需求的

Georg Liao
2016-06-09 03:05:08

請問小妹職稱是....?為何"您"可以有權請軟體商來公司做評估或討論?這種動輒百萬的支出大概也只有經理級以上才可以這麼天馬行空吧!我們這種老師傅喔,只要叫得動總經理或廠長幫我買新的油壓夾頭回來替換舊的,我就很偷笑了

Cheng Chang Chi
2016-06-09 06:50:44

第三家的名稱我有興趣 謝謝

Wu Chen
2016-06-09 07:16:25

找軟體商很難嗎?找設備商很難嗎?不是都很好配合嗎?反而軟體或是設備商怕得罪公司老闆反而很小心……

Wu Chen
2016-06-09 07:25:25

工業4.0要有大量的樣本數才能跑起來,不然也只是生產管理自動化,這個目前國外機械商的彈性系統已經很成熟。很想把對岸車廠做的自動加工的生產影片貼上,連鉸刀的自動調整都是機上自動測量,自動調整刀具。這些系統架構在西門子就處理的很好。要自動補刀先考慮怎麼正確量出要補刀的數值,軟體是最簡單的一環……

Glenn Hsiao
2016-06-09 08:02:13

沒關系 4.0還很漫長 必須先走出第一步 才能繼續走下去
加油

簡邦彥
2016-06-09 08:39:07

加油喔,小弟嫩嫩的覺得別侷限於4.0,尋找符合貴司要求評估的

Wu Chen
2016-06-09 08:54:38

很多都把自動化生產跟4.0畫上等號,實際上是兩回事,台灣要能做到4.0的規模量還真的沒幾家。

林敬國
2016-06-09 09:07:50

長知識了~

柯麗詩
2016-06-09 09:42:23

我只是個小小的資材組長
我一開始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呈報給公司
而公司也剛好對我提出的方案認同

簡邦彥
2016-06-09 09:54:14

組長好

柯麗詩
2016-06-09 09:59:36

很多人認為只要有機器手臂就是工業4.0 ,其實是要搭配軟體所共同開發的自動化

辜昱珽
2016-06-09 10:05:59

工業4.0不是自動化,千萬別搞錯意思

柯麗詩
2016-06-09 10:09:33

不好意思,那辜大哥的工業4.0願意提出分享嗎?

簡邦彥
2016-06-09 10:10:43

小弟嫩嫩的覺得電腦智能化會貼近一點點

辜昱珽
2016-06-09 10:14:32

晚點貼,資料在電腦裏

Wu Chen
2016-06-09 10:18:41

組長好

Glenn Hsiao
2016-06-09 10:47:14

不能說不是 事實上自動化定義很廣泛 而4.0的定義也很廣泛 但自動化是4.0的一環是確定的 自動判斷 或自動學習 或自動加工 甚至自動倉儲 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如果講到自動物流就有點狂妄了XD

Georg Liao
2016-06-09 10:53:35

唉!只能感嘆際遇不同,我也是組長...卻連支鎢鋼圓棒都無權請購 = ="

簡邦彥
2016-06-09 11:07:00

我只是課員,組長好

Kevin Lin
2016-06-09 11:17:08

組長們好~

簡邦彥
2016-06-09 13:27:20

課長好

謝瑞堂
2016-06-09 13:40:00

組長好,課長好

簡邦彥
2016-06-09 13:49:39

組長們好,課長們好

辜昱珽
2016-06-09 21:16:09

柯麗詩
2016-06-09 21:55:26

這是軟硬體及監控設備整合,是嗎?

辜昱珽
2016-06-09 22:02:52

就 眼睛看的到是這樣 , 可是這裡面要做的事很多, 主要是藉由大數據 做市場預估判斷 ,調整產品性質、產能 等等 ,而且 蝴蝶效應 是很重要的一個參數 ,自動化包括機器人在內了 , 但是 許多產品設計 少量多樣的組合型產品 還是需要機械跟人力的適時搭配 , 人力調度跟人性預估 都是大數據的一環。

柯麗詩
2016-06-09 22:33:25

恩恩,原來~真的包含很多

Wu Chen
2016-06-09 22:45:34

這是概論架構大概是這樣,每一項還有許多章節……已經不是幾個人可以處理,是好幾個團隊一起交互建構才有機會完成……

Hong Ming Wu
2016-06-10 09:53:06

這一偏真的是有深度議題,請繼續討論下去。

辜昱珽
2016-06-10 10:01:42

其系統架構領導人員 , 會非常重要,他不會技術 也不會管理,總之我也說不上那是哪一種人才 ,反正就是在4.0所需的特別能力。 如今機械設備所需的無人化 , 已經可以開始可以進行,這影響就很大了 。 慢慢的物資可以不勞而獲 , 這以後會看到的

Wu Chen
2016-06-10 10:19:03

目前實務上遇到的領導人員都會技術與管理,而且有很大的決策權,這左右著最後的效率……

辜昱珽
2016-06-10 10:28:12

大數據資料收集運算下 ,既有產品 生產設備無人化 , 技術人員 可有可無 , 既然無人 ,管理也可有可無 , 4.0的環境 會很大不同, 管理型態 也大不同

Wu Chen
2016-06-10 11:01:46

要架系統需要有經驗的去分析,無人化只是使用者的問題。之前鴻海要成立機械人大軍,去建制系統的團隊,每個也都是在個領域被叫回去的頂尖人員。

辜昱珽
2016-06-10 11:04:29

是啊 , 初期要踏入時 ,是這樣沒錯, 當結果產出後 , 生態鏈就不同了

Wu Chen
2016-06-10 11:10:00

目前只有遇到建置的人員,生產線還在規劃,沒有最後的產出,結果如何目前不知道,也沒有真正的使用,花了十幾E在學經驗,最後如何,過兩年才知道吧??

湯姆
2016-06-10 11:14:50

簡邦彥 你去神林路學習啊

蔡耀霆
2016-06-10 11:17:46

版主、你看的量測跟你說的是不一樣的架構流程

蔡耀霆
2016-06-10 11:18:44

所以你找的廠商會這樣回覆你是正常的

辜昱珽
2016-06-10 11:19:12

比如 現在有再研發 將人體作業過程錄影 ,關節動做點分析為數位控制 , 這一項技術就很驚人了

Wu Chen
2016-06-10 11:19:58

神林路第一天就……給臉不要臉開始罵?這個概念嗎?

湯姆
2016-06-10 11:21:25

沒有u級量具能做出u級保證精度的 全台灣最強

Kevin Lin
2016-06-10 11:22:55

要用喝過58的眼神才行~

Wu Chen
2016-06-10 11:27:54

這公司十幾好幾年前就做很多……很久以前就已經在準備這些資料…

辜昱珽
2016-06-10 11:28:40

真不簡單 , 貴公司真棒

Trontal Shue
2016-06-10 11:41:59

我原本是傳統設備,延續上一代超過50年經驗,我再接手也做12年,感覺市場變化剩下客製化與量產化,中間想衝刺的廠商很難生存。今年第一季,改變經營型態,全力掌握客製化與量產化訂單,傳統與CNC並行,車床,銑床,搪孔,都是基本武器,除了消化訂單,就是提升品質了。而量測變成抽檢率提升後,負擔的成本,是否能在不景氣中,把這項成本轉嫁給業主呢?答案是:不可能,自行吸收,才是競爭力提升囉!能否在物競天擇中生存,就得不斷強化自我能力,客戶沒有錯,錯的是自己能力不足,一起加油吧!

蔡耀霆
2016-06-10 15:26:23

社團裡有社友分享自動量測影片、你可以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功能

柯麗詩
2016-06-10 16:09:38

我已經找到我要的軟體了,他們能隨測隨量也有做的監控系統

柯麗詩
2016-06-10 18:45:21

感謝!

柯麗詩
2016-06-12 02:36:05

請問各位先進在量測儀器的部份能否提供見解?
因為目前比較普遍為Renishaw 與Blum 兩者的客戶群相當多,但在量測精度與感測訊號的傳導速度以及3D量測的部份,何者較佳?兩者的優勢與強項為何?
我完全沒有碰過Blum ,只是聽軟體商提過,且價格也比Renishaw佔為優勢,原本已經選定Renishaw ,但價格真的會讓我有點退縮,不知道兩家除了價格之外其餘還有什麼差異

Cheng Chang Chi
2016-06-12 08:19:49

台灣要進步靠你了 二種都買 上來寫心得 @@

柯麗詩
2016-06-12 12:18:14

我們只有一台CNC⋯⋯

山曰比
2016-06-12 20:10:13

各位 鈞長好

我只是一位小小的打工仔

Kevin Lin
2016-06-12 20:15:10

經理好

簡邦彥
2016-06-12 20:39:09

經理好

Billy Chen
2016-06-13 15:05:24

我依然是個打雜的,各位長官好

柯麗詩
2016-07-03 12:31:34

各位先進好,小妹歷經一個多月的搜集資料
與好幾家設備商、軟體商、量測儀器商ㄧㄧ討論與探討過了
有些人覺得可行但是想不到方法
有些人覺得或許可行但是沒做過
有些人覺得可行,我們可以一同開發
但他們告訴我一項訊息,在很早以前航太業就有提出這樣的想法,但最後還是回歸於檢測數據出來後由人工再做補刀動作
他們認為這離我們要到全自動仍有些許差異
月中的航太展,設備商業務提起這個話題,他們內部非常有興趣也認為有可能,所以他們開始著手規劃
在前幾日設備商與軟體商來與我們探討,他們目前做到能在FANUC控制器內自動檢測與補償及補刀~不過只能針對單一零件量產而且是成品件
距離我們想要的還是差了一小步
所以,我們先評選出哪一家的軟體是符合我們要的,再評估量測商哪一家能支援協助軟硬體
現在設備商、量測商、軟體商三者齊聚
下星期要開始整合,心情真的既期待與緊張
這次真的盡全力賭了

簡邦彥
2016-07-03 12:42:37

加油

Wei Ting Wang
2016-07-03 13:28:25

等你消息。。加油

山曰比
2016-07-04 21:15:19

大家一起加油

山曰比
2016-07-04 21:17:40

小弟也很期待,
樓主...~
漂亮的柯姊姊
能和我們分享新資訊...

Glenn Hsiao
2016-07-04 22:14:52

期待+1

KC Huang
2016-07-04 22:40:52

期待+我

柯麗詩
2016-12-11 09:23:50

各位先進好
沉寂了半年終於又來了
小妹僅代表紀順機電感謝永進機械、波龍、達康等合作夥伴
首先感謝永進機械業務辛明忠,為了達到我們要求的精度而非常盡心盡力,從一開始談論機器規格到驗機精度,辛先生誠懇態度及極高的配合度並獲得我司董事長極高評價。
在半年前我們參觀永進機械時,從他們的鑄造廠到加工廠、組裝廠及品保室一路觀看與了解,我們從要求機械結構與剛性、螺桿等級與pitch、線軌的廠牌及等級、聯軸器的品牌、驗機的精度表...在在都讓我們認為永進真的懂我們的需求。
第一次驗機時,當下我們帶了自己600的方規(等級000),其驗機後的精度超出我們要求的範圍XY於0.007~0.008(我們要求XY 0.005以內),故永進願意再次調整機器精度做第二次驗機,第二次驗機以同樣600方規檢驗後,XY精度0.002,當下永進人員說了一句:「其實我們是辦得到的!

機器入廠裝機後廠驗,以同樣600方規與一米真直規(等級000)做檢驗,其X軸一米真直精度0.004,Y軸精度0.002~0.003,Z軸精度0.002,如果再減掉量具本身的誤差,其精度已非常的準。
第一階段的機械入廠安置後,再來就是波龍的工件量測與雷射刀具量測安裝與教學,當初選擇波龍是因為以同業2D測頭同等價格能做到3D的檢測與精度,並且後續到廠教學輔導速度相當迅速,當硬體設備已經完善後,再來就是達康軟體的開發,一開始CAD/CAM 軟體選擇目的在於「易學、好操作」,一個軟體操作面太複雜,勢必需要一個專業人員,以公司立場來思考,員工流動有可能會造成技術的斷層,所以我選擇了達康的FeatureCAM,而達康在我們提出機上量測要自動回修的部分也有高度的興趣,所以達康工程師Tony每個星期都會到廠教學並測試軟體,在零件加工過程中可自訂量測路徑與判斷,從一開始回修精度0.01到後面達到我們的圖面要求精度0.005。
2016年12月7日在台中逢甲中科校區達康的用戶大會上發表了FeatureCAM Probing(機上量測自動回修)。
最終,感謝大家的努力讓我的論點真的實現,也感謝公司願意花那麼多的時間來驗證,也感謝公司同事的幫忙與協助,對於你們的支持與參與小妹鳴謝在心。

江重慶
2016-12-11 10:13:39

看來不怎麼樣。ㄧ直都能這麽做。

Mark Lin
2016-12-11 10:23:52

這樣的方式我好像5年前就在用了,還要搭配刀具破損檢知,必免誤判造成機台傷害。

山曰比
2016-12-11 11:37:06

恭賀所成.~

趙志龍
2016-12-11 11:46:49

沒有做不到的品質,只有做不到的價格!

鄭小白
2016-12-11 11:55:21

沒錯過自動測量加回饋就要花不少錢在硬體,軟體也要,重點年代久了精度差了維護費,感覺不如用三次元量測還比較實在

鄭小白
2016-12-11 11:56:05

有錢好辦事

Mark Lin
2016-12-11 11:59:01

硬體是一定要花錢,軟體??說穿了只是寫程式,我是自己寫所以免費。

Kevin Lin
2016-12-11 12:00:17

教一下~

Wu Chen
2016-12-11 12:01:35

測頭廠商也通用軟體程式可以用.....有良心的機械商也有整合G碼可以用......刀具破損檢知要搭配用喔....

鄭小白
2016-12-11 12:01:50

我也是寫軟體,當客戶需求和你想法相違背時呢

Mark Lin
2016-12-11 12:03:49

我就是客戶,難到我自己需求與自己想法打架˙˙˙˙

Mark Lin
2016-12-11 12:04:58

要學的來,這個不難。只是要花時間~

鄭小白
2016-12-11 12:05:19

工業4.0是個無底洞,要大數據,量化

Wu Chen
2016-12-11 12:05:47

繞著 G31 SKIP 轉......XD

Mark Lin
2016-12-11 12:06:11

上面那個只是3.0,4.0??差很遠喔。

Wu Chen
2016-12-11 12:06:43

2.0之前吧//

簡邦彥
2016-12-11 12:07:11

加油喔,應該還可以再優化喔

鄭小白
2016-12-11 12:07:32

你們也做工業4.0嗎,很難小公司做不太起來,太花錢了

Mark Lin
2016-12-11 12:10:01

2.0 是不同動力,帶動機械,小公司一定不需要4.0~所以不用花,上面3.0成本還能接受。

Mark Lin
2016-12-11 12:11:46

G31+自動運算,自動輸入,加迴圈搞定

Wu Chen
2016-12-11 12:12:02

這量測還沒進入彈性....

柯麗詩
2016-12-11 12:12:36

是啊!這才是初步,我們還會繼續努力的~謝謝

Han Hsu
2016-12-11 12:13:26

有紅外線斷刀

鄭小白
2016-12-11 12:14:25

那紅外線一組要多少錢

簡邦彥
2016-12-11 12:14:32

小弟弱弱的覺得機上量測原則上是球員兼裁判,不能完全依賴,但是使用得當還是可以提高良率喔,加油

山曰比
2016-12-11 12:14:36

請波龍的羅先生
繼續幫您...優化
因為他的macro滿強的

Mark Lin
2016-12-11 12:14:38

可以錢來就有,但刀具徑判斷比較有難度。

柯麗詩
2016-12-11 12:15:37

這種方式5年前就有了?那小妹可以知道您是用哪一款的軟體嗎?因為當初我詢問了很多套軟體,但他們都跟我說沒辦法耶!

柯麗詩
2016-12-11 12:16:24

山曰比 謝謝您提供寶貴的訊息~

鄭小白
2016-12-11 12:16:32

我只看過防碰撞的感測器

山曰比
2016-12-11 12:16:52

這作法..原則上...就是以
比對的方法...來進行

Mark Lin
2016-12-11 12:17:20

這個不用軟體,手寫搭配通用量測程式就能完成。

柯麗詩
2016-12-11 12:18:13

哈哈~這麼說是沒有錯,但是如果沒有投入,哪來的成果

Han Hsu
2016-12-11 12:18:40

影片上不是有裝嚕...

柯麗詩
2016-12-11 12:19:06

嗯嗯,真的,這只是初步,我們會再優化,感謝您的意見

Mark Lin
2016-12-11 12:19:27

而且我的量測程式都設為自設G碼了。

柯麗詩
2016-12-11 12:20:33

這量測技術只是雛型,我們會再努力做優化,謝謝您的寶貴意見

Mark Lin
2016-12-11 12:20:43

眼力真好,有右前方內測

柯麗詩
2016-12-11 12:21:49

會自己寫程式真的很好,我也好希望我能像你們一樣自己寫

鄭小白
2016-12-11 12:22:21

好利害

Mark Lin
2016-12-11 12:23:08

這個大概10年前用過,紅外線跟雷射的,只是我覺得不好用,因為無定期保養,會有聚光不準問題。哈

鄭小白
2016-12-11 12:24:15

要學要稀生很多時間,人家在陪家人小孩時,你可能還在公司學習說

山曰比
2016-12-11 12:24:22

我要學
我要學
我要學
強烈要求mark教一下.
.所以說三次

Mark Lin
2016-12-11 12:25:31

昆哥麥假,這個你一看就會了

山曰比
2016-12-11 12:25:57

鄭小白
2016-12-11 12:26:20

我想一下,我有一年時間平均半夜兩點下班,沒六日年平均加班時數大約在1300小時以上。

鄭小白
2016-12-11 12:27:17

我學很久還是很嫩

山曰比
2016-12-11 12:27:42

原來要鍊就此功
必先傷「肝」

鄭小白
2016-12-11 12:27:56

我沒看過說,

山曰比
2016-12-11 12:27:59

柯麗詩
2016-12-11 12:28:28

手寫程式或許也是一種方式,但是我們都是少量多樣的加工零件,如果每一個零件都是用手key ,那麼我們的加工日程會拖很長,所以我們才會以CAD/CAM 轉檔的方式自動套入路徑,我們只要再次確認無誤後即可加工

鄭小白
2016-12-11 12:28:36

因為我比較笨要比別人更花時間學

鄭小白
2016-12-11 12:28:59

一忙起來就忘了時間

柯麗詩
2016-12-11 12:29:09

鄭小白 你好拼喔

山曰比
2016-12-11 12:29:21

我更笨
我花了10出年
淚奔~~

柯麗詩
2016-12-11 12:30:09

Mark Lin 哇~時間幾乎都貢獻出來了

Wu Chen
2016-12-11 12:31:27

紅外線接收在機台上方看不到,右前波龍雷射量刀

Mark Lin
2016-12-11 12:33:27

反正功能差不多 馬丁哥就不要計較了 哈哈

Wu Chen
2016-12-11 12:34:00

整套的.....XD

Mark Lin
2016-12-11 12:34:59

想學的都可以來互相討論,不過如果沒想要的慨念,可能就剩3張紙 哈哈

Kevin Lin
2016-12-11 12:36:42

那三張?

鄭小白
2016-12-11 12:39:24

我知道畫三張烏龜哈哈

Mark Lin
2016-12-11 12:40:25

變數巨集..............G碼教完 最後面

Mark Lin
2016-12-11 12:42:31

達康有軟體 不過只能量測 補正加輸入加迴圈還是要自己來

山曰比
2016-12-11 12:51:52

那一組...應該是要比對刀徑
先拆出兩部份
刀測儀刀具和探頭工件產出結果
做第二階展開比對

只拿出測斷刀...那太無彩

只果老闆來亂入
覺得雷射-->測斷刀
為什麼要..那麼費

山曰比
2016-12-11 13:00:36

如果只測斷刀
只要刀不是微小徑
一、兩片銅片...就可以了
正式亂搞一點
誤差不會超出5條

Chien-chih Kuo
2016-12-11 13:04:21

Han Hsu
2016-12-11 13:05:10

測頭是使用紅外線電波..... 段刀是紅外線雷射

Mark Lin
2016-12-11 13:09:23

選擇上主要是效率問題, 搭配刀具判斷是怕進入無限迴圈,補尺寸捕到撞機. 哈 當然也可設定安全補正範圍,方法百百種,姿勢隨人~~

山曰比
2016-12-11 13:10:47

哈哈....mark...突破盲點了....

山曰比
2016-12-11 13:14:20

小弟要下車了...
請各位繼續....
接下要進出...鎖網路狀態
明晚...改天再聊

Aaron Chi
2016-12-11 14:24:18

Mark Lin 你應該是一位老闆吧!還這麼辛苦的寫程式,這種事情應該交給年輕人去學習用CAD/CAM轉檔,當老闆應該是更有遠見看得更遠,我們這一代比技術比資金很難跟中國競爭,唯獨創造出獨特性,讓整個業界更有競爭優勢才對,居然您五年前就已經知道怎麼做了,怎麼沒有在這平台分享呢!麻煩您分享一下經驗,讓後輩們學習。

Wu Chen
2016-12-11 14:26:49

五年前還在當員工,在幫公司建立生產流程.....安全的生產.....XD

Mark Lin
2016-12-11 14:30:48

五年前在幫人賺錢,哈。五年前平台也沒有這麼多。還有沒人問,我也不知誰需要?? CAD.CAM.可以處理我也不可能用手寫啊。

Wu Chen
2016-12-11 14:37:43

五年前這個技術很成熟,再往前10年早已經有再用,台灣的使用者普遍覺得....請員工上下料來顧機器比花這些還安全跟經濟就一直沒有廣泛使用.....這種測頭還有更多靈活運用跟檢查方式,沒人問也就不知道要如何教...

Mark Lin
2016-12-11 14:49:41

我幫前公司導入約7年前。都是自己鑽研與詢問母機廠機台對應的相關變數碼,無任何成本之出,因為公司機台都有搭配量測系統,只是都沒人在使用。有功無賞,打破要賠,也許其他人都認為,以不變應萬變,而我只認為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哈

Wu Chen
2016-12-11 14:50:33

Kevin Lin
2016-12-11 14:52:07

是大變還是小變?

Mark Lin
2016-12-11 14:52:34

鄭小白
2016-12-11 14:54:03

柯麗詩
2016-12-11 19:48:30

Mark Lin 您錯了,現在他們辦到了

Mark Lin
2016-12-11 19:56:40

ㄛ跟達康接恰約5年前的事了,不過軟體價格太高,而且不知目前支援到那,目前還是使用自設G碼。因為已經很簡單了。

柯麗詩
2016-12-11 20:19:15

這是他們12月發表的,想必他們這5年來做了很多改變

Aaron Chi
2016-12-11 20:34:51

原來如此~如果技術不提升資訊不跟進,終究將被市場淘汰,達康發表了這樣的新功能應該是聽到很多用戶的需求才投入研發測試。

Mark Lin
2016-12-11 20:37:28

柯小笨 有空再找尤SIR問問,雖然12月才跟上我哈哈.

柯麗詩
2016-12-11 20:39:13

Mark Lin 不好意思,您說的尤Sir 是!?

Mark Lin
2016-12-11 20:41:30

達康 業務經理 尤sir

柯麗詩
2016-12-11 20:42:07

喔~我認識他,我知道了!

田朕禓
2016-12-11 21:06:28

我比較羨慕工作量有多到能去執行這些動作。 我有三台機台配備這些條件。但是沒有足夠量的工作讓我做這件事

Wu Chen
2016-12-11 21:09:16

複雜度高一點幾十顆就可以用……防呆最好用……

田朕禓
2016-12-11 21:14:59

太準的不會做,太難的不想做,太便宜的不削做⋯價格合理的 沒得做

Wu Chen
2016-12-11 21:16:28

收起來不要做的概念嗎?

田朕禓
2016-12-11 21:19:30

LP捏著繼續等,等待奇蹟發生

Wu Chen
2016-12-11 21:24:21

量大又不敢做也很頭痛……

田朕禓
2016-12-11 21:25:15

Wu Chen 我敢做 但是我怕收不到錢

Wu Chen
2016-12-11 21:27:02

那就是不敢……就繼續等…

Wu Chen
2016-12-11 21:29:09

同樣機器周圍超過百台,要如何競爭??

田朕禓
2016-12-11 21:30:24

我只知道,有些人為什麼能超低價接工作,是為了營業額,已經不管利潤了

Wu Chen
2016-12-11 21:35:34

一年150萬顆零件價格會爛嗎?方法對了就是很好賺……方法不對就是爛價格…有機會再研究

Hong Ming Wu
2016-12-11 21:41:58

真的是,事在人為.. 有理想,有創新,找到對的人,就能築夢.不簡單. 柯小笨...您真的很謙虛也不笨..是否該換個外號了...哈哈哈~ ^_^ ...

Mark Lin
2016-12-11 21:47:59

我一個月10顆??

Aaron Chi
2016-12-11 21:48:40

不愧是有遠見的大老板!

Wu Chen
2016-12-11 21:48:57

馬克一個月10顆就要防呆……

Bernie Line
2016-12-11 21:58:47

控制器須開放,我司目前有搭一家工具机,但控制器須三菱

柯麗詩
2016-12-12 00:22:41

我們有一間加工廠在現在這種景氣,訂單多到接不完,一直跟客人說"不要再塞進來了",這句話聽起來格外的刺耳,但是他的價格不比人便宜,但是他做別人不做的,沒辦法做的,就因為如此,他在這個寒冬裡還能填飽肚子,外帶一提,他們也是用達康的Feature CAM軟體呦~

柯麗詩
2016-12-12 00:32:40

感謝您的抬舉,有理想,有創新也要有人願意投入與支持,而且,還需要有專業素質的合作夥伴才能實現,不過最需要感謝的還是願意在我背後無條件相信我的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協理;因為他們的默默支持讓我不畏懼面對任何難題

柯麗詩
2016-12-12 00:35:34

您所謂的開放是做輸出的動作嗎?

Bernie Line
2016-12-12 00:39:18

我司有量测系統(專用)直接與C N C連線,加工完畢,自动量测,回饋數拈

柯麗詩
2016-12-12 12:34:17

如果只是連線應該就沒有限制哪一款的控制器了

Bernie Line
2016-12-12 12:43:04

我系統是直接把程式弄在cnc主機

Bernie Line
2016-12-12 12:43:22

需要原廠開放一些東西


原文網址 金訶慎
2016-05-19 00:04:27

請教各位大大先進們。
CNC車床。
表面粗糙度Ra0.8
進給率(F)是多少?
F0.幾?
謝謝。

Georg Liao
2016-05-19 04:35:12

(F值的2次方)除以(8乘以刀尖R角大小)約等於面粗度RZ
RZ再除以4約等於面粗度RA
舉例:使用0.2R的刀片要加工出面粗度RA0.8的話,套用以上公式反算可求得進給率是F0.07

Georg Liao
2016-05-19 04:43:43

更正,我忘了"單位換算"了
正解: (F值的2次方)除以(8乘以刀尖R角大小)再"乘以1000"約等於面粗度RZ
因為F值與刀R單位是mm,但面粗度是um所以要乘上1000

魏維竑
2016-05-19 07:52:47

可能的話買台表粗儀比較實際,積屑.轉速.刀尖磨損.油品質的優劣...皆可能影響表粗
以上是之前與日本客戶配合所商討出的對策,希望對您有幫忙!

Yen-Sung Chao
2016-05-19 08:33:42

同意樓上 表粗得配合各種條件下才可以抓出一個值 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黃鴻賓
2016-05-19 08:59:35

確實.....同樣pcd的刀片同條件不同廠牌就有不同的表粗

金訶慎
2016-05-19 09:23:58

了解。謝謝各位大大

陳陳
2016-05-19 19:24:23

公式帶一下吧!

Cheng Chi Tung
2016-05-20 00:40:37

推薦給大家 只要KEY IN r角 跟F值 就會有ra出來 目前遇到試過都蠻準確的 條件刀片選的好 ra值還可能更優 http://www.kennametal.com/....../surface-finish.html


原文網址 Chuang Jason
2016-05-13 07:49:16

請問各位前輩是否有認識超音波清洗代工台中或高雄廠商,工件外徑約23mm長50mm 六角盲孔7.25mm深20mm 批量不多 約1000-2000PCS在請各位協助


原文網址 湯姆
2016-05-12 06:36:29

日製拉桿螺栓說明影片導讀與其中的迷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I6lUFqNk&app=desktop

影片中說明拉桿螺栓是一個很重要的零件=>完全正確

兩中拉刀機構 辦爪式與鋼珠式 鋼珠式的容易對拉桿螺栓產生更多的磨損=>完全正確

不過影片中沒提到的是 ATC刀杯式刀庫內也是鋼珠式 多數的拉桿螺栓磨損產生於此

影片中提到
拉桿螺栓的材質有滲碳材與模具鋼
說道使用模具鋼
抗拉力是滲碳鋼的兩倍
抗剪力是滲碳鋼的一倍半

關於這個
湯姆哥很有疑問
比照的滲碳鋼是什麼材質?
比照的滲碳鋼抗拉力數值是多少?
比照的滲碳鋼抗剪力數值是多少?

沒有數據
沒有數據
沒有數據

使用的模具鋼H13/SKD61/1.2344
抗拉力數值是多少?
抗剪力數值是多少?

沒有數據
沒有數據
沒有數據

你必須要提出數據
才能知道到底強度增強多少啊

這邊的說明只給觀看者一個印象
哇~~~使用模具鋼生產的拉桿螺栓好強啊...

事實上是這樣嗎?

並不是喔
並不是喔
並不是喔

在山謙的測試報告
你可以發現你想要的數據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使用滲碳材SNCM420
硬度: HRC 58~60
抗拉力是9,800kgf
抗剪力是1,510kgf

使用模具鋼SKD61
硬度: HRC 50~52
加上表面奈米處理
HRC 62~64 深度0.010mm
抗拉力是10,250kgf
抗剪力是1,710kgf

使用模具鋼SKD61
硬度: HRC 50~52
加上表面奈米處理
HRC 62~64 深度0.010mm
加上表面奈米陶瓷處理
HRC 70~72 深度0.040mm
抗拉力是12,350kgf
抗剪力是1,750kgf

從測試的數據上來看
做過奈米處理的SKD61拉桿螺栓比SNCM420的抗拉力高了4.6%=>哪有2倍!!!
做過奈米處理的SKD61拉桿螺栓比SNCM420的抗剪力高了13.2%=>哪有1.5倍!!!

做過奈米處理+奈米陶瓷處理的的SKD61拉桿螺栓比SNCM420的抗拉力高了26.0%=>哪有2倍!!!
做過奈米處理+奈米陶瓷處理的SKD61拉桿螺栓比SNCM420的抗剪力高了15.9%=>哪有1.5倍!!!

日製模具鋼拉桿螺栓的硬度只有HRC50~52度
表面硬度不足
所以影片中也提醒要常常檢查
有磨損時就要更換

咦?
為什麼不做HRC 58~60呢?
因為模具鋼SKD61的建議最高硬度是HRC 53
硬度差這幾度會讓耐磨性降低很多

這也是為什麼山謙對這個材質還去做了後處理
測試做表面奈米處理提升表面硬度後能夠提升多少效能
測試做表面奈米處理+表面奈米陶瓷處理提升表面硬度後能夠提升多少效能

測試數據很重要
測試數據很重要
測試數據很重要

表面奈米處理+表面奈米陶瓷處理非常昂貴
這兩個製程的費用比前面製程的總和還高
為了讓SKD61硬度能夠提升
這個是嘗試過很多辦法中可行之道
但是
實驗出來的數據只有提升抗拉力26%與抗剪力16%
售價卻還要比目前SNCM420的再高一倍

這個價位要普及是有很大的困難的

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取得了台灣與中國的新型拉桿螺栓專利
但是還是要經過一年的測試才正式銷售

申請專利不是為了要授權
而是防止他人仿冒後還先去申請專利
變成開發者反而不能生產銷售了

一年多次的測試
為的是找出檢驗數據
與重複檢驗的可靠度

產品生產出來
應該要測試完成才上市
而不是做好了先賣再說
看客戶反映之後再調整
這不就把客戶當白老鼠嗎?


原文網址 湯姆
2016-05-10 19:59:18

拉桿螺栓測試報6 PULLSTUD/RETESION KNOB TEST REPORT 6

品名: RKBTP50T1-45
BT50-45度中心出水拉桿螺栓

材料 MATERIAL: SNCM420/4320/20CrNi2Mo/
熱處理 HEAT TREATMENT: 滲碳 CARBURIZING
硬度: HRC 58~60
--------------------------------------------------------
抗拉力 TENSILE TEST: 到22,100kgf時和接觸破裂 無法測出抗拉力
抗剪力 BENDING STRENGTH TEST: 6,325kgf
--------------------------------------------------------
1kgf=9.8N
--------------------------------------------------------
抗拉力是材料與形狀對於軸向的抵抗力
一樣的熱處理
一樣的材料與形狀
截面積越大者抗拉力就會越大

如果我們要計算材料的抗拉強度(N/mm^2)
則需要先抓出斷面截面積

RKBTP50T1-45
BT50-45度中心出水拉桿螺栓
這項產品的頸部是15mm 水孔是6mm

斷面截面積是(15*15/4-6*6/4)*PI=47.25*3.1416=148.44mm^2

由於焊接治具破裂
抗拉力與成品材料強度無法計算
-------------------------------------------------------
抗剪力是材料與形狀對徑向的抵抗力
逕向切削時因滑動或扭轉變形產生作用力

斷面截面積是(15*15/4-6*6/4)*PI=47.25*3.1416=148.44mm^2

抗剪力是6,325kgf=61,985N

成品材料抗剪強度是61,985/148.44=418N/mm^2
-------------------------------------------------------
# 50主軸的拉力
一般是1200kgf(11,760N)~1600kgf(15,680N)
但是國際主流是2500kgf(24,500N)
拉桿螺栓的抗拉力與抗剪力需要足夠應付
強度不足的拉桿螺栓會產生斷裂
加工中斷裂的拉桿螺栓會讓運作中的主直軸直接損毀
-------------------------------------------------------
日製的BT實心拉桿

抗拉力32.85頓=32850kgf=321930N
實心的截面積(15*15/4*PI)=176.715
抗拉強度是321930/176.715=1822N/mm^2

抗剪力5.47頓=5470kgf=53606N
實心的截面積(15*15/4*PI)=176.715
抗剪強度是53606/176.715=303N/mm^2

比對山謙拉桿螺栓
還附加了中心通孔的出水孔

SNCM420的抗拉力與抗拉強度本次測試無結果
SNCM420的抗剪力6325kgf 抗剪強度418N/mm^2 => +38.0%

沒比較不知道
一比較您就知道差多少!!!


原文網址 湯姆
2016-05-10 19:55:41

拉桿螺栓測試報4 PULLSTUD/RETESION KNOB TEST REPORT 4

品名: RKBTP40T1-45
BT40-45度中心出水拉桿螺栓

材料 MATERIAL: SNCM420/4320/20CrNi2Mo/
熱處理 HEAT TREATMENT: 滲碳 CARBURIZING
硬度: HRC 58~60
--------------------------------------------------------
抗拉力 TENSILE TEST: 9,950kgf (上次9,800kgf)
抗剪力 BENDING STRENGTH TEST: 1,580kgf (上次1,510kgf)
--------------------------------------------------------
1kgf=9.8N
--------------------------------------------------------
抗拉力是材料與形狀對於軸向的抵抗力
一樣的熱處理
一樣的材料與形狀
截面積越大者抗拉力就會越大

如果我們要計算材料的抗拉強度(N/mm^2)
則需要先抓出斷面截面積

RKBTP40T1-45
BT40-45度中心出水拉桿螺栓
這項產品的頸部是10mm 水孔是4mm

斷面截面積是(10*10/4-4*4/4)*PI=21*3.1416=65.97mm^2

抗拉力是9,950kgf=97,510N

成品材料抗拉強度是97,510/65.97=1,478N/mm^2
-------------------------------------------------------
抗剪力是材料與形狀對徑向的抵抗力
逕向切削時因滑動或扭轉變形產生作用力

斷面截面積是(10*10/4-4*4/4)*PI=21*3.1416=65.97mm^2

抗剪力是1,580kgf=15,484N

成品材料抗剪強度是14,800/65.97=235N/mm^2
-------------------------------------------------------
# 40主軸的拉力
一般是600kgf(5,880N)~800kgf(7,840N)
但是國際主流是1200kgf(11,760N)
拉桿螺栓的抗拉力與抗剪力需要足夠應付
強度不足的拉桿螺栓會產生斷裂
加工中斷裂的拉桿螺栓會讓運作中的主直軸直接損毀
-------------------------------------------------------
日製的BT實心拉桿

抗拉力11.36頓=11360kgf=111328N
實心的截面積(10*10/4*PI)=78.54
抗拉強度是111328/78.54=1417N/mm^2

抗剪力1.3頓=1300kgf=12740N
實心的截面積(10*10/4*PI)=78.54
抗剪強度是12740/78.54=162N/mm^2

比對山謙拉桿螺栓
還附加了中心通孔的出水孔

SNCM420的抗拉力9,950kgf 抗拉強度1,478N/mm^2 => +4.3%
SNCM420的抗剪力1580kgf 抗剪強度235N/mm^2 => +45.1%

沒比較不知道
一比較您就知道差多少!!!
---------------------------------------------------------
同場測試
測試一種新的材質X
RKXBTP40T1-45
RKXBTP40T1-45 nano

測試結果
與RKBTP40T1-45沒有太大差異
沿用原來材質即可


原文網址 陳致宇
2016-05-08 08:54:17

各位先進好!我司為專業手工噴砂廠,先進們如加工製程上有噴砂的需要,敬請多多指教。

林耕宇
2016-05-08 09:37:28

有鑽砂噴射拋光嗎


原文網址 湯姆
2016-04-28 13:41:16

今天的supERgrip SGER沒有極限!!!
即便是已經量產的supERgrip SGER系列
山謙公司依然再做很多測試來提升效能

最近
導入一個新的鋼珠螺帽奈米處理製程
照片中很清楚看出來
螺帽本體與螺帽內環的外觀顏色不同
這是兩種不一樣的奈米處理製程
做了當然得試試到底有那裡不一樣

這邊先給一些背景資料
ER16+N16SX螺帽夾持10mm的扭力是33Nm
ER16+N16SX奈米螺帽夾持10mm的扭力是44Nm
SGER16+N16SGSX奈米螺帽夾持10mm的扭力是56Nm
SGER16+N16SGX奈米鋼珠螺帽夾持10mm的扭力是93Nm
ezShrink EZ10熱膨脹燒結刀桿夾持扭力是70Nm
10mm油壓刀桿夾持扭力是45Nm~50Nm

這個測試品是SGER16+N16SGX新奈米鋼珠螺帽
很輕鬆的就超過了100Nm
測試員想測試夾持的極限到哪
從110Nm=>120Nm=>130Nm一直加到140Nm還是夾的穩穩的

只是
超過145Nm時
鎢鋼扭力測試棒爆裂了
不僅如此
8mm的六角轉接套筒也爆裂了
至於極限到哪?
只能說最少140Nm

因為再往上也沒有工具可以測量...
這下傷本了
訂製的扭力鎢鋼棒貴貴的


原文網址 Arthur Chen
2016-04-27 11:14:35

異型孔,盲孔加工。原來這個技術已經這麼久了!!!

唐安國
2016-04-27 12:04:01

旋刨

Simon Li
2016-04-27 12:09:40

有人說這種方式很傷機台....請問是真的嗎?

劉勝宗
2016-04-28 06:34:12

貴不貴啊!

富達興
2016-04-28 09:18:29

此轉削刀具我司有賣,完全不會損傷機台,原理是採用傾角圓分切削方式,可以降低直接軸向切削力70-80%, 因此加工阻力大大降低,但非所有轉削刀具都有此優點,也可能損及機械。因此,購買前要先作了解。


原文網址 湯姆
2016-04-26 16:38:50

日本製的刀桿有沒有做額外的動平衡?

沒有!!!

昨天客戶提到的動平衡的問題
提到他有買日本BIG的刀桿
我跟他說日本的刀桿都沒有廠商做額外的動平衡
昨天他還不太相信
今天拿廠內的來看看就知道
果不其然
沒有做

其實
BIG的型錄上也沒做說有做啊
他們只說最高轉速 max. 40,000 min-1
人家可沒寫說是G2.5/25,000rpm

不單單是日本BIG
日本NIKKEN也是一樣
型錄上印的是max. 40,000 min-1
然後還多印了G2.5

G2.5是什麼意思呢
他是一個平衡等級
但是必須要搭配轉數才能算出不平衡量

沒有做去除質量的成品平衡
也沒有可平衡的設計
就是沒有做動平衡

可是人家外觀全研磨哩
磨的亮金金白帥帥

傻了你
不平衡的地方多數出現在內孔的鑽孔上
只要孔鑽的偏個0.02
不平衡量就很大了
外觀磨的再多也是沒用的

那...
高轉速怎麼來的???

其實
轉數能做到多高是看夾刀的機構
夾持機構能跑到什麼樣的轉數都有其極限
跟平衡的關係不是太大

日本這兩家大廠每個月生產的刀桿合計快十萬支
人家賣這麼多沒做動平衡的
使用者有反應過什麼嗎?
當然沒有

原因很簡單
做不做動平衡
在使用上沒有太大的差別
跟你說動平衡很重要的人其實也不懂
只好拿你不懂的事情來呼弄你而已

就跟BBT兩面接觸是一樣的事情
明明在小尺寸的刀具使用上沒有差別
只是給你洗腦BBT很重要 BBT很重要 BBT很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要給使用者正確的資訊卻沒給

精密機械加工是一門科學
科學講求的是數據驗證
拿出數據來就知道對不對了
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實事求是

楊 慶昌
2016-04-26 16:50:05

怎麼 看 有 沒 動 平衡

湯姆
2016-04-26 17:13:17

做了動平衡 你要不就是要鑽孔移除不平衡量 不然就是要做質量配重

賴立豪
2016-04-26 17:16:57

是因為 日本BIG的刀桿 不需要另外配重,動平衡就可以到 25000RPM G2.5以內?

湯姆
2016-04-26 17:18:31

怎麼可能!!!

湯姆
2016-04-26 17:20:29

做日本代工十幾年 日本人對於外觀很要求 不要說鑽孔了 測硬度打點都要打在對的位置上

楊 慶昌
2016-04-26 17:23:22

有 理 長 知識

邱泓儒
2016-04-26 18:17:34

每次看湯姆大的文章都有收貨啊~

湯姆
2016-04-26 18:24:09

就是陳述一些事實而已

Wu Chen
2016-04-27 00:00:26

有沒有人試過3萬轉的時候的刀杆動態??

林照民
2016-05-02 13:10:40

謝了,上了一課

湯姆
2016-05-02 13:11:43

免了 您就甭看了 浪費您的時間

林照民
2016-05-02 13:14:50

哎呀,你太狹隘了吧,好的文章我點讚認同還跟你道謝,有疑問的文章我提出。結果因為提出疑問就被你貼標籤。我對事不對人,身為年長者你卻對人不對事

林照民
2016-05-02 13:20:45

哀呀,就算你賭爛我,我也是因你的文章上了一課,沒辦法,你PO了就是PO了,這句謝謝我還是要說,至於接不接受是你的事了

湯姆
2016-05-02 13:21:07

免了 別去檢舉就很好了

林照民
2016-05-02 13:22:50

哈哈,我還會收藏,畢竟市場上蠻常遇到動平衡的刀桿要PK的,有此文的觀念就多一個說明的方向了

湯姆
2016-05-02 13:24:49

千萬不要 以你的中文閱讀能力 很怕你會看不懂

林照民
2016-05-02 13:25:48

又在攻擊,你的工作是很長罵人喔哈哈

湯姆
2016-05-02 13:26:42

不是罵人 是希望您認清自己的問題在哪

林照民
2016-05-02 13:29:01

罵人就罵人,還裝不是⋯既要世俗般的攻擊還要裝者清高

湯姆
2016-05-02 13:30:20

到底時誰罵人啊 本來對教訓小屁孩沒啥興趣的

湯姆
2016-05-02 13:30:43

真的 寫出來的文章是給看的懂中文的人看

湯姆
2016-05-02 13:30:57

看不懂的就不要浪費時間 去做其他的事吧

林照民
2016-05-02 13:33:24

你又來了,理性講述討論不贏,就把對方貼標籤為小屁孩,整個篇長的討論,你用對方是小屁孩當結論,這是社會人不該有的陋習,它日這個習慣會阻礙你的

湯姆
2016-05-02 13:34:53

多多花點時間讀讀中文吧 提升一下中文能力

林照民
2016-05-02 13:38:02

恩,恭喜湯姆先生,用強大情緒字眼、攻擊性,排開了與他觀點不同的族群

湯姆
2016-05-02 13:39:56

請多多學習中文

林照民
2016-05-02 13:40:58

哈哈哈不改本色,作風依舊,別讓自身的經驗把自己困住

林照民
2016-05-02 13:41:09

祝你好運

湯姆
2016-05-02 13:41:52

為了你好 真的要好好學習中文 閱讀有困難是可以努力的

李鴻武
2016-05-02 13:48:12

湯姆是應該虛心點,要多傾聽小屁孩的聲音,小屁孩將會是未來主流,今日小屁孩明日國之棟樑

湯姆
2016-05-02 13:48:54

你說誰是小屁孩?

李鴻武
2016-05-02 13:50:10

哈哈哈不改本色,作風依舊,別想挖洞讓我跳

簡邦彥
2016-05-02 13:52:39

李董,阿湯哥是說小弟啦,我是小嫩嫩,被說成是屁孩不過份啦

古農村
2016-05-02 13:53:42

文字的敘述本就有限,分享的用意本是ㄧ種善意交流,無論肯定與否,無須在此針對支末細節討論彼此看法,應回歸專業論述~

湯姆
2016-05-02 13:55:57

遇到中文理解有障礙還要強扣人家帽子的是要怎麼辦呢

簡邦彥
2016-05-02 13:57:02

小弟弱弱的建議,講陰文好了!

古農村
2016-05-02 13:58:01

阿湯哥,他是推手,指教會讓文章更具廣度~不是壞事。

湯姆
2016-05-02 13:59:13

一開口就要扣我帽子了 是要怎樣推啊 根本找碴的

Kevin Lin
2016-05-02 14:02:43

湯姆假日應該去補補身子.....

林照民
2016-05-02 14:06:52

小屁孩一詞的發明,真是方便了一票年長者。只要論述不同方向,就往對方身上扣上小屁孩的標籤,就有贏面。全憑交情、喜惡來判斷,不理性探討,還三五成群的嬉戲愚弄。哀都有中立理性者止戈了還要補槍,到底是誰比較符合屁孩一詞呢??別讓膚齡超過腦袋的年齡

林照民
2016-05-02 14:12:26

既然如此多的年長者這麼這麼看待於我,那我認了,打擾你們假日的清幽!我這就去多讀點書

湯姆
2016-05-02 14:27:10

是該多讀書 充實中文理解能力

林照民
2016-05-02 14:31:11

湯姆哥,跟你交手的這些談話中,再你身上我也有學習到,帽子我是沒扣,至於認不認同是你的事了,你無須這麼生氣,我先去充實自己了,祝你清幽

湯姆
2016-05-02 14:33:31

這樣的回文還不是扣帽子 不然是啥 明明我寫的是大陸人重視品質 你硬要扣我說我推崇高價格? 這樣對嗎?

湯姆
2016-05-02 14:34:42

要充實自己 先從中文閱讀能力開始

曾東尼
2016-05-02 14:55:48

這是?

賴立豪
2016-05-02 15:15:28

求原文

簡邦彥
2016-05-02 16:22:24

小弟是理性的中間鄉民啊…別把小弟拖下水,我去潛水好了…

Kevin Lin
2016-05-02 16:23:20

<<<淺綠


 

討論主題

全不選 主題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