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CNC車銑加工技術交流社團 造訪社團 » 檢驗量測相關

原文網址 William Wang
2016-07-11 21:40:19

請問圓鋸片外徑75內孔要12.7厚度1.0!請問哪邊可以買的到或是哪可以訂制?謝謝

Kevin Lin
2016-07-12 09:24:52

千威問一下04-22291101

Kevin Lin
2016-07-12 09:38:52

看來你這個可能要訂製了~

王鏗盛
2016-07-12 18:58:00

景明應該有標準品

Kevin Lin
2016-07-12 18:59:40

上面就是翻景明的目錄~

Glenn Hsiao
2016-07-12 22:15:32

佑宜昌 可以問看看 以前看他們網站規格蠻多的


原文網址 廖振輝
2016-07-11 13:28:40

自行車產業品質管理與IE人才培訓班(300小時)
今年自行車產業職前訓練最後班次
報名截止:即日起至105年7月21日止
台灣就業通報名: http://goo.gl/aq0Ame
自行車產業人才培訓據點網站: http://goo.gl/DSzTu1
上課地點:朝陽科技大學-理工大樓
課程內容:品質管制、IE概論、自行車零組件、自行車組裝、自行車保養與維修、品質檢驗與精密量測、IE七手法、SOP與動態文件製作、工程圖學與識圖能力、製造資訊整合與管理、企業參訪。


原文網址 陳維祥
2016-07-09 13:18:44

各位先進: 請問各位 星辰L20走心車外徑2mm
背軸夾著鑽1.71孔鑽26深 材質是銅 鑽到破掉! 固定 動力鑽都試過了!
請問各位有什麼好的建議!

Jiafeng Tseng
2016-07-09 13:20:37

用中心鑽先鑽 在用ㄧ隻1.5鑽8mm深在2.1

Jiafeng Tseng
2016-07-09 13:20:40

1.7

Yen-Sung Chao
2016-07-09 14:14:27

夾持力道不夠

Momo Yu
2016-07-09 17:37:37

怎不在主軸鑽?工作單邊不到0.15.背軸夾持應該會產生變形鑽頭會被夾住吧?覺的主軸鑽比較好1.5鎢鋼鑽7在1.7一般鑽頭上應該就可以了吧…

陳維祥
2016-07-09 17:42:23

因為工件 特殊!
ㄧ定要在背軸鑽 !

吳韋鋕
2016-07-09 18:11:39

要看破在哪裡呢

許峰瑞
2016-07-09 18:43:43

應該是破在很裡面的地方,會歪孔,我鑽過外徑1.64孔1.37深度27mm,粗糙度Rz1.6,不好處理

陳維祥
2016-07-09 18:50:56

對! 後來怎麼處理呢!


原文網址 湯姆
2016-07-06 12:53:51

[問]
誰有生產
向心關節軸承
外徑30mm
內勁12mm
厚度12mm
PB12
球的軸向徑向無間隙


原文網址 倪隆鑫
2016-07-04 16:32:42

各位前輩請教一下,小弟最近買了一台高速機,在測試時發現在某個轉速會產生共鳴,廠商說主軸都會有一個特定的轉速共鳴點,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倪隆鑫
2016-07-04 17:00:27

所以每一種主軸都會這種問題囉

林鐽洧
2016-07-04 17:14:42

一分錢一分貨

倪隆鑫
2016-07-04 17:18:50

理解,受教了,感謝前輩回答

林明毅
2016-07-04 17:24:05

高頻震動共鳴

倪隆鑫
2016-07-04 17:34:08

機台本身是小龍門型,而轉速的極限是三萬,他的共振轉速是13000轉

黃建源
2016-07-04 18:02:37

不肖商人的共同藉口

Marshal Lin
2016-07-04 19:00:12

每個機台都有共振區,而每台都不同。如在正常的刀桿倍數內發生,可以用改變轉速與進給,切削量來改善。
不然,就加裝反顫振技術的設備來克服。

黃國霖
2016-07-04 21:17:41

正確

張柏賢
2016-07-04 22:34:25

主軸在運轉會在謀一轉速,或著兩個轉速產生與機台的共振,只要不在共振的轉速加工就可以了。

辜昱珽
2016-07-05 00:09:12

共震可以消除,若總是認為是正常現像,是不會進步的


原文網址 Inngrit Zps
2016-07-02 19:16:24

✔ 省時(節省90%校車時間)

✔ 省錢(每天約節省$1440元)

✔ 節省人力

快到「原點定位夾持系統」粉絲專頁按讚,最新消息及優惠訊息盡在粉絲專頁 ??
粉絲專頁傳送門: https://m.facebook.com/zeroclampsystem


原文網址 湯姆
2016-06-30 19:15:45

這兩張照片是日本兩家錐度規製造廠商
從紅丹的密合度檢測可以發現
另一支的小端密合度有一小部分沒吃到

其實這個角度的差距
量測出來只有0.001mm
也就是差1um就會產生密合度的減小

錐度刀桿要做的好
刀桿錐度的角度與圓度有極高的要求
角度的公差要做在1um以內
圓度的公差要做在1um以內

即便是山謙廠內的瑞士STUDER磨床
也需要常常做研磨成品的檢測
也不是瑞士的磨床磨起來就是都一樣準的
還是需要不斷的檢驗檢驗檢驗

做刀桿的廠家很多
有哪幾家有日本錐度規國家標準KURODA的錐度規?
又有哪幾家懂得錐度規的檢測與驗證?

生產產品不難
把產品做到極致很不容易
但是生產極致的產品就是山謙YAMAKEN的堅持

Mirage Chien
2016-06-30 19:53:58

是阿貝誤差嗎?

辜昱珽
2016-06-30 21:37:10

湯姆哥 這不只差1um吧 ,怎麼看至少都有3um啊


原文網址 黃文昌
2016-06-28 10:42:14

【4668從小見大~產業升級 專題講座】
☞ 企劃主持人 / 黃文昌教授

如何經營會賺錢,而且能夠持續發展的中小型產業
** 從小見大,無論事業規模如何,只要確實做到4668改善計畫,自能達到產業升級,擴大經營利潤的終極目標。

✿ 四六六八 / 從小見大,產業升級

【題綱】

◐第一個4 ❀ 落實現場績效的四大改革 :
1.意識改革:追求效率的經營理念與內部自我改善的態度
2.製程改善:從加工流程化、節拍生產化到建置作業標準
3.消除浪費:消除生產過程中,所有不必要的動作與浪費
4.財會管理:會計作業、財務報表制作與閱讀、資金運用

◐ 第二個6
❀ 決定勝負的六大關鍵 :1.經營策略; 2.人才進用; 3.技術管理; 4.業務能力; 5.財務管理
6.資金籌措。

◐ 第三個6
❀ 不能忽略的六大問題:
1.策略不能與時俱進,過於依賴經驗法則。
2.欠缺系統化決策體系,戰略目標模糊,未能做好中長程規劃。
3.只關心訂單,忽略了內部與現場管理。
4.不重視財務管理,看不懂報表,無分析盈虧狀況。
5.產品或經營型態,缺乏核心競爭優勢。
6.事必躬親的管理態度,扼殺了員工成長的機會。

◐ 第四個8
❀ 突破瓶頸的八大策略 :
1. 經營策略選擇集中化或專業化。
2. 導入策略性人力資源發展的觀念。
3. 將企業轉化為學習形組織。
4. 學習借助外力強化技術與管理能力。
5. 尋求垂直或水平式策略聯盟的機會。
6. 運用網路科技收集資訊、接觸顧客。
7. 順應環境變遷,強化知變、適便、應變能力。
8. 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優勢條件。

❀ 說明 : 如果你想要閱讀更多專欄,請點入fb:黃文昌(Nick Huang) 即可。


原文網址 黃文昌
2016-06-27 16:51:14

【部門整合專欄 】
** 如果部門裡的成員都只做自己的事,那是一盤散沙,看不到效率;如果像是一支球隊,同心協力地要把球踢進球門,那麼部門的事就會成為每一個人的責任,效率就在其間。

✿ 主管能幹、負責有錯嗎 ? --- ➅
** 前文說明 : …我告訴經理她的核心問題在於「太能幹了!」就因為太能幹,而且事事求完美,才會對自己的管理模式起懷疑。
……………………………..
一位能幹且又負責的主管,很容易罹患事事躬親症候群,因為他怕屬下做不好、怕他們做得太慢、怕處理不得當會挨上司或客戶責怪。所以屬下便淪為主管的經辦,凡事根據指令,碰到問題時隨即請示,一切以主管的決定為決定,他只是替主管做事的手和腳,他沒有腦袋,不會也不願意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樣的行為有兩種心態,一是懶得想,依照指示作事,錯了也沒責任;二是想了也沒用,主管總是依他的想法作決定。

過於能幹的主管往往會帶出無能的部屬,因為他不知道、不會,甚或不願意積極培訓能夠獨立作業的屬下。

◐ 不領導也不管理的自然法則

最高的領導管理法則是「不領導也不管理」,讓團隊成員自己教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主管的角色扮演,除了必須完成上級單位(或公司)以及相關部門所託付的責任外,對工作團隊而言,主管只是次序的維持者、對外部溝通協調的最後裁決者、內部意見分歧時的協調與仲裁者、鼓舞士氣的啦啦隊長、協助解決與教導作業問題的指導者。整體而言,主管是工作團隊的總召集人,由他全權負責部門經營及管理績效的責任。

根據前述所提主管的角色扮演與肩負的責任,不就是要透過領導與管理的技術或技巧才能達到的嗎?甚麼都不做,怎麼可能會有結果呢?相信會有很多人會產生這樣的疑慮,甚至對我所言不以為然。

我讓經理回顧「部門整合」從初始團隊培養的課目,到讓他感動部門成員主動協助的這一段過程,就能清楚了解他們為什麼變了? 並能藉此思考過去他的的管理模式有沒有需要檢討、修正與提升的地方。(Ps. 請參閱專欄 ② 、➂ 篇)

◐ 整合前後的比較

經過整合後,管理部的成員建立了非常親密的同事關係,其中涵蓋了朋友的元素在內,因為透過性格分析,他們重新認識了過去並不很熟悉的同事,彼此間也因為互相了解個性上的差異,所以在溝通協調上就有了更進一步的良性循環,因為他們彼此接受與尊重每一位同事與自己的差異。

喜不喜歡是一回事,能夠接受又是一回事。管理部的同仁們,因為了解而有了更好的互動關係。辦公室裡的氣氛趨於和諧,每個人的臉上多了笑容,陳悶的空氣偶而也沾黏了笑聲,他們之間還會互相邀約在假期一起出去。

據經理表示,過去很少有這種情形,下了班就各自行動,他們的關係僅止於在同一個辦公室執行個別的業務罷了,互相之間似乎沒甚麼連結。

重新認識與建立感情是「部門整合,團隊運作」的第一步,他們做到了。過去職務代理人的設置,只是在替承辦人代收案件,而不是代理執行業務,因為代理人根本不懂他所代理的業務。所以每當業務承辦員休假回來時,桌上已經堆滿了必須要他加班好幾天的業務。他忙可以理解,但是延誤了其他部門的作業時間,則是最大的壓力! 休假似乎成了最大的壓力。

其次是「完全代理」制度的建立,以及必須要有兩位代理人,以便做好無間隙的接軌的業務銜接,換句話說,代理人必須完全負責代理業務,亦即原承辦人員休假歸隊的時候,桌上是沒有待辦的業務。

就因為要建立完全代理制度,我特別要求經理親自主持業務銜接的「特別講習會」,由每一個業務承辦人負責教導兩位代理人處理業務的一切事務與應注意的地方,再由經理提出質詢與講習,對不了解的項目,經理同時為相互代理的人員作說明,不再只對一個人說明。
講習會後一週,由代理人相互接手承辦彼此的業務,原承辦人必須擔任現場指導。從不熟悉到無障礙代理,三人一組的業務團隊,不但讓管理部無形中增加了二倍以上的有效人力,尤其在需要緊急處理或業務量無預警增加的時候,不必擔心沒有人力可以消化。這個制度讓業務承辦人員寬心多了,因為不管怎麼忙,每個人的背後總有兩個人會支撐著他。

我告訴經理,其中還有一項很很大的效益,而這效益也正是回應他「我一教再教,他們卻是一錯再錯」的感慨。過去經理針對一個人教,由於位階的關係,有些人就是不懂也不敢輕易表現出來,因為怕被指責沒有能力。於是一知半解的回到座位,想問問其他同事,卻又因彼此業務不同,也沒有人可以為他解答,就這樣硬著頭皮做,等文件到了經理哪裡,被打槍的機率就很高,這就是經理懷疑自己的管理與教學能力是不是出了問題的原因。

當三個人(業務團隊)同步了解彼此業務的時候,只要遇到問題,他們可以彼此討論,共同尋找解決的方法,不用像以前一個人抱著頭發燒,這就是經理後來感覺自己怎麼突然輕鬆的主要原因,因為經理也有兩位代理人,第一順位的代理人就是他未來的接班人,第二順位則是他的儲備經理。讓團隊自己解決問題,是整合的最大效益。

為經理做了上述分析後,他若有所悟的問我, 是不是因為他的管理過於形式化,就像學校老師一樣,很認真的教學生要怎麼答題才能拿到好成績,如果學生不盡了解,就要他們把程式背起來照作即可,結果他們的成績反而不理想。
經理接著說:「教授的做法正好相反,你先讓他們了解自己,了解同事,在彼此瞭解的前提下,結合成一個彼此可以交心的新團隊。再利用完全代理制度,讓他們另外學習兩種專長,因為完全代理制度對休假後不必處理待辦業務的誘因,讓他們願意投入學習。這樣的結合,形成了鐵三角的業務團隊,不論怎麼轉,一的後面總有另外的兩個一做後盾,業務銜接就不是問題了。」我笑著點點頭。
經理繼續說:「教授把原本採用樹系組織結構的管理部,改成了以團隊為主的圓型組織結構。在管理部的大圓圈裡,把我和其他兩位資深的代理人放在中間,四周環繞著四個圈(業務團隊),每一個圈有三個等距的點所形成的三角支架,讓圓的運轉更順。教授,我親身參與這次的改善計畫,也清楚體認了您經常掛在口邊的從人性、人心的角度切入的真諦……。」
「可是,教授」經理沉寂了一會兒,用幾分落寞的語氣說:「為什麼我的心裡會有虛虛的感覺,好像失去了甚麼呢?」……➅ 待續

◉ 說明 :如果你想要完整閱讀本專欄1~5篇,或其他專欄,請點入fb:黃文昌(Nick Huang)「成功關鍵 – 跨領域學習輔導平台」


原文網址 黃文昌
2016-06-27 15:23:01

【壓力管理 專欄】

她真的重新活過來了
**走出人生最陰暗的角落,為另一個全新燦爛的旅程做好準備。

✿ 輔導個案
** 老師,我放得下嗎?

C女士是我早期的學員,也是很好的朋友,已經很久沒見面了。有一天她沒有預先告知就來找我,約期不如撞期,很高興她來,因為真的好久、好久沒見面了(起碼十年的時間)。閒聊間我隨口問她近況如何?她語帶興奮的告訴我很好,因為她參加了一個很不錯的靈修課程,並且在工作上也有了新的方向。

聽她這麼說,內心為她感到安慰,因為多少年來她為了卸除因事業失敗所帶來的各種壓力,不知尋訪過多少名師。不過言談間我總覺得她的臉色陰晦,眉宇凝聚著一股抑鬱焦躁的氣團。我問她,最近有沒有發生讓她心痛的事?

話才說完,她強自鎮定的神情立刻崩潰,緊皺著眉頭對我說,一個星期前有個不期而遇的朋友,當面數落她事業失敗的事,從那天起無論是心裡或生理她都覺得很難過、很疲倦,她的心中充滿了「為什麼會這樣?」的問號,多少年來的努力竟會是如此嗎?

◐ 當傷痛被壓抑的時候
我告訴她:「你的傷痛只是被壓抑並沒有消除,所以只要發生類似過去經驗的事,就會隨即引爆所有的壓力點。因此,妳必須改變對過去的記憶感覺,否則這個傷痛會如影隨身的跟著妳一輩子。」

她說:「老師,我有啊!這幾年來我參加了許許多多的靈修課程,我認為傷痛應該治癒了,而且每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不要理他,算了!我不斷告訴自己要放下,不必介意。只是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件事情又讓我這麼難過?難過到想要放棄自己。」

「為什麼要放棄呢?」我告訴她:「只要能夠釋放壓力的感覺,就能解決你的問題。」她不解的看著我,我對她作了以下的說明 :

◐ 儲存在記憶裡的感覺
情緒是一種感覺,只要感覺好,情緒就能放鬆、平靜、舒適、愉快;如果感覺不好,情緒就會紛亂、鬱悶、難過、生氣。因此,若能調整感覺,就能控制情緒。

壓力也是一種感覺,是累積了衝擊、挫折、沮喪、害怕、恐懼…等情緒所形成的負面感覺。這種負面的感覺在腦部邊緣中心(管控情緒的區塊)形成,經由中樞神經傳遞,引發各種生、心理的反應,如:頭痛、胃腸不舒服、胸悶、心悸、噁心、失眠、煩躁、焦慮…等現象。

這個引發不舒服的感覺,會儲存在一個屬於長期性記憶的檔案裡,只要記憶檔案被打開,記憶裡的感覺隨即發散,直接影響生理與心理的反應,無論是快樂的、悲傷的、憤怒的情緒都會一擁而上,不想要也難。

◐ 時間無法改變事實
「可是都已經十年了…」她說。我告訴她:「時間,無法改變或消除已經發生過的事實。過去十年,你近乎隱姓埋名的苦修自己,以勞力、禪修的方式,企圖想要消弭過去的業與心裡的痛。隨著時間的消逝,你以為已經忘記那段苦難,所以十年後下山,準備人生重來一遍。
可是在你認為已經忘記的時候,心靈深處卻始終無法忘懷。因為忘記是時間的問題,不想就能做到,但是容易被事件引發出來;忘懷則是感覺的問題,必須紓解或釋放才能做到,如果做到了,表示已經放下不在意。因此,只有做到釋懷,才能真正忘記。」

她若有所悟的說:「老師,我放得下嗎?」

◐ 重建人生的價值
我點點頭,她說:「能幫我釋放嗎?」我答應她,並且要她利用深呼吸放鬆自己……。我採用深度溝通的方式,避開表意識層裡的主觀價值,直接進入潛意識層與她的「本我」對話。

為了避免過度的傷痛,我先幫她打開記憶中最快樂、最自信、最滿足的檔案,為傷痛的情緒尋找穩定平靜的轉換平台。很快地從她臉上顯露出會心、愉快、滿足的笑容,我知道她找到了最快樂的時光。
看著她滿心歡悅的神情,我決定讓她在那種心境中多待點時間,我相信這一份輕鬆、快樂與滿足的心情,應該是她事業陷入困境以後,就再也沒有過的經驗了。

其後引導進入影響身心最嚴重的壓力原點,看著她從快樂滿足的神情逐漸凝神,微蹙眉頭,到眼角噙淚…。我讓她從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審查自己的過去,並以提問的方式協助她反省與思考,同時為她進行壓力紓解的作業,一遍,又一遍的協助她清除過去所有因負面心態所引發傷痛的感覺。

輔導結束後,她臉上的陰晦不見了,眉宇間凝結著的晦氣也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從內心發出的亮光與開朗健康的笑容,我彷彿又看到過去充滿自信的她,我笑著對她說:「恭喜,妳又回來了。」

◐ 回到人生最快樂、最滿足的記憶檔案中
她深深吸了一口氣,吐氣的時候笑著跟我說:「老師,你要我尋找最快樂的記憶時,你猜我想到甚麼?」我笑著看她,她繼續說:「高中的時候,每到中午吃便當時,打開聞到剛剛才在從廚房蒸熟的米飯香,我的心情就會變得很好、很愉快,感覺到好滿足。真的,聞到生米炊熟時的飯香味,我就會覺得很快樂!」

我問她:「生米炊熟時的飯香就讓你覺得滿足的這個回憶,能不能夠讓你與過去十年的經歷做一個聯想呢?」
她沉寂了一下,說:「我懂了。過去的我沒有負擔,所以聞到飯香就很滿足,在我結婚以前一直是這樣。結婚以後因為婆家是地方望族,婆婆對我很重視,尤其我是長媳,所以希望我能撐起家的門面,從那時候開始我有了負擔。我曾經大起,把事業做大了,但也為了持續擴大而大落了,就在這這一起一落之間,我走過這辛苦的十年。」

我再問她:「如果把剛才你難過的回顧過去那段記憶時的感覺,當成滿分,用十分來計算,現在我要你再想那段時間,你覺得現在的情緒大概是幾分?五分、三分,或是幾分呢?」
她想了一下子,隨即展開笑容的說: 「好像沒感覺了,我現在很輕鬆。要說有的話,大概也只有一、二分而已。真的!老師,輕鬆的感覺真好。」

「很好,這是因為妳記憶中的感覺改變了,」我笑著對她說:「雖然記憶中的事實不會改變,但是對過去所造成的傷痛,已經淡然了。簡單的說,你已經不在意了,當你覺得過去的經歷只是一段記錄的時候,記憶的感覺就會改變,它們不會再是你的壓力。」

很高興,她走出了陰霾,當她歸零後重新再為另一個新生活做準備的時候,期許她以平常心來對待。臨走的時候,她說:「我好像重新又活過來了,我怎麼沒有想到要早一點來找老師呢?」我笑著回她:「現在也不晚啊!」(全文完)

◉ 如果你想閱讀其他專欄,請進入fb 黃文昌(Nick Huang) 即可。


 

討論主題

全不選 主題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