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明燿 Monster 3DP Filament 造訪社團 » 馬達

原文網址 陳曉澔
2017-10-01 10:58:30

【老母機 - 換新裝】
昨天小孩上課帶老婆出去走走
享受兩人世界
今天.....小孩回來了....所以又回到公司改機台

我們做線的機器都是很老很老的機器
都可算古董級的.....
只是一點一點把他更新換新
再來做線材
線材其實看起來簡單
但其要求的水準並不算低
機器雖然外形老舊
不過內部的馬達、電熱感溫器什麼有的沒有的
都換新的
地上的料管也是重新訂製,螺桿還沒到
等都齊了,又要動工換上了

不要懷疑,你們手上用的線都是這老母機做的.....

YanTing Lin
2017-10-01 10:58:59

新產線嗎?

陳昶亦
2017-10-01 11:05:48

新烘料機。

阿達
2017-10-01 11:07:35

換料管

Odinson Thor
2017-10-01 11:09:57

金雞母

湯圓
2017-10-01 12:14:25

厲害

徐凡
2017-10-01 12:18:36

射出機?

Fox Lai
2017-10-01 12:36:41

長的有一點點像塑料射出機...

黃凱平
2017-10-01 12:40:49

比我公司的還算新了

姜信宏
2017-10-01 12:56:49

看起來有60年歷史的機器

Chih-i Hou
2017-10-01 15:24:19

你以為壓出機有多新啊!!用的順手最重要,我還是習慣用手調轉射出壓力!電腦車真的都是問題一堆,操作不懂要問,機版壞掉要問,什麼都要問。簡單順手最好~~~

Victor Chang
2017-10-01 19:04:08

精神上支持你!

蘇子敬
2017-10-03 18:10:51

機器不是重點,重點是誰操作

陳俊宇
2017-10-06 08:45:57


原文網址 陳曉澔
2017-09-29 12:33:57

【阿怪機的z軸大改 -最終版】
阿怪機之前有調到非常完美的狀態
但在穩定度上始終不足
最後查到的問題主要還是以白輪與鋁擠配合度不足
再加上白輪的用料並不好等
白輪與鋁擠溝槽運行中會有點小小的間隙
白輪本身搭的螺絲太短,有時走一走或調整時就會鬆掉
只要任何一顆鬆掉
z軸上面掛了兩個大馬達就會因為地心引力
自然下垂歪一邊等狀況
所以列印品質上都會出很多的問題
目前整個大改除了把皮帶拉出來了
輪子全換上自個裝的螺絲
目前印的魔艾頭看起來狀況非常的良好......XD(自個說的)

散熱風扇外掛二顆超強的,之前拆下的也裝上去
當z軸的散熱,直接吹在進料輪,反正這台的散熱
就是靠進料輪與大鐵片來散熱的......
這樣一來整個鐵片都不會發熱......哈哈哈哈。


原文網址 Roy Lo
2017-05-11 02:21:04

Shellmo

從四月初開始列印,使用Simplify 3D 切片,每個零件切出來都有問題,好不容易用Blender 重新修補破面、接合、面翻轉...又過了兩個禮拜(^^ゞ
齒輪零件印出來,卻容易斷掉,反覆的測試列印溫度,列印方向,終於組好一部分,這幾天天接上馬達測試,一直卡卡的,上了針車油反而更卡了(@@;),最後用了列印機的潤滑油,一邊會轉了,但另一邊又斷了一些卡榫...

# 覺得這隻應該用ABS列印
# 不過黃綠色這線材強度也不錯

https://youtu.be/dnFXNw0JmNE

Charlie Ting
2017-05-11 02:40:18

酷!期待上路。

James Lin
2017-05-11 07:44:34

夏天到了,大家不是印蟑螂就是蜈蚣、蛇~了⋯⋯現在出個會動的

鐘和記
2017-05-11 08:36:04

哇 酷 可以分享怎做嗎??

橘子腦師
2017-05-11 08:45:48

這好酷啊~不過列印難度也高喔

陳正福
2017-05-11 09:13:30

檔案 哪裡可以載下來。試看看。

Buber Hu
2017-05-11 20:19:41

放棄了,一直敗在灰色座卡入黃色齒輪時斷裂。


原文網址 賴建舜
2017-05-03 00:39:02

TPU線材交功課了,目前在列印第二個輪子
列印內容 Pro-E TQC 曲面503 輪胎
使用機台: INFINITY X1 V6(無熱床)
列印室內溫度28℃ 濕度64%
線材濕度20% 線材重量30g
切片軟體Cura15.04 列印速度 80mm/s
高度約53.8mm*53.8mm*20mm

^^^^^^^^^^^^^
第一次列印溫度設定 200℃ ,失敗!
列印如圖二,擠出馬達快速接頭,下方有一些空間,全跑出來
第二次列印溫度設定205℃ ,失敗!
列印到25%時,有調整擠出下方連接管,不過線材線材跑出擠出輪。 目前影片內就是第二個成品,成品1/3中間擠出料脫離導致出現不穩!
第三次 列印溫度 210℃ ,列印大概80%完成,主要在最後輪胎側壁,無法來得及冷卻,無法很完整架橋,回抽效果好像無法避免流鼻涕(這點還要多試幾次)
流動性質好,光澤蠻亮
列印兩小時,線材濕度25%

Miguel Rodriguez
2017-05-03 02:16:23

Hi where can I find this kind of filament?

陳曉澔
2017-05-03 07:47:34

線材濕度怎麼測???

陳曉澔
2017-05-03 07:52:05

怎麼測線材的濕度............教一下,我全線導入。

崇義
2017-05-03 07:59:58

印軟料,擠出輪上方進料鋼管調進一點才不會擠在一堆

Miguel Rodriguez
2017-05-03 20:52:34

I like the printer how it cost and model name


原文網址 陳曉澔
2017-04-15 12:26:21

【側吹風扇】【牽絲】
指的是吹物作的風扇
目前四台機器只有CR8沒辦法調整風速或關閉
所以CR8比較適合印PLA
其它的三台則適用絕大部份的機器
所以這風扇蠻重要的....................
照片中銅色為 I3-2號阿怪機印的
由於這台都是用舊的或較差的東西組起來的
目前主要是POWER應該 12V,它只輸出9V
所以輸出量很低,連這風扇都沒什麼力
而且設計上也很不好安裝風扇
但看了這個成品,我決定要去換新的POWER
並再加裝雙側吹風扇了.........印大物件還好
小物件沒風扇真的是不行。

藍色的為I3-1號,目前已改為雙側吹風扇
所以成品基本上還算蠻OK的
所以這個就是有風扇或沒風扇的差別

但沒風扇也有個好處PETG' ABS' 尼龍、TPEE 軟料列印
反倒風力不用那麼強比較好印甚至關掉都可以。

【牽絲問題】
在這個部份,個人覺的設定問題大於線材問題
我目前四台機器列印都用同一個CODE檔
不管用我家的料或其它家的料
基本上都不太會牽絲,所以各位牽絲問題
建議先從設定開始調整,不要一下就覺的是線材問題
線材潮掉的話,通常以起泡為主
不大會反應在牽絲上面
然而線材潮掉的問題,請用降溫或加速列印來克服即可
下面照片,銅色放了三個月
隨便印也沒什麼問題
有點絲是因為這台的機器電壓不足
馬達回抽不夠力......................................而且這個噴頭
溫度本身比較高
藍色這個I3-1號,列印上就沒什麼問題。

橘子腦師
2017-04-15 12:31:08

開啟工廠模式

莊小琮
2017-04-15 12:32:26

小朋友派任務給你!!

彭帟絃
2017-04-15 12:32:59

好亮

吳水豚
2017-04-15 12:36:40

有風扇印小東西比較容易成形

陳曉澔
2017-04-15 12:45:01

這是我萬年不變的參數...............在高手眼中可能沒什麼..........但起碼我印軟骨系列的作品.......幾乎都不牽絲的...........印摟空的作品也都還不錯.....各位參考吧。但設定列印速度不建議超過 45就是了。紅框的部份是牽絲比較相關的參數,算是搭配性的問題,請自行針對自個的機器做調整。

陳曉澔
2017-04-15 12:50:51

我會用這個檔一直列印做為調整的依據,印到這九支中間都沒什麼牽絲,基本上就可以當做萬年不變的參數了....................


原文網址 陳曉澔
2017-02-24 17:37:12

這台是朋友給的二年前的I3
整機都是金屬件,整個機構很穩
但本身設計沒有光軸而是用顆顆的白色輪子
來做左右或上下的軸移動
而之前橫紋的部份目前查出來的兩個大要點是
1 白輪與絲桿的平衡對稱的問題以及絲桿上的螺母鬆緊度
白輪與鋁擠當成光軸,又要不晃動又要可以移動
所以白輪鎖的鬆緊度就是個大關鍵
螺母放的位置在這台機器上有點干涉到
所以我磨掉一塊,另外因為馬達在上
所以絲桿會晃若螺母鎖緊是不會晃但壓力太大
白輪動不了,因此乾脆全放鬆了
含著而已,比較沒有壓力。
2 噴頭好像有點壞掉...............換一個噴頭好很多........。

整體來講現在調整的還OK
還有一個印不好的因素
因為這個POWER 是從我舊I3拆下的
當初換掉就是因為電壓不足
12V的電壓只會輸出 9V

溫度上升很慢,熱床不太會動
目前勉強用.......................至於對列印的影嚮
應該多多少少吧............但至少可以用啦。

目前調整到列印出來的品質還勉強可以接受了
還在想要做那邊的修正。

ChihJun Soong
2017-02-24 18:14:10

電壓不足會不會是切到220v了。

姜信宏
2017-02-24 18:33:07

太強了!調整成這樣 ? ? ?

橘子腦師
2017-02-24 18:55:11

太強了你

橘子腦師
2017-02-24 18:55:33

好多學問啊

Gary Chiu
2017-02-24 21:41:10

真是受教了
原本已經有點半放棄了想重新組一台corexy的,看來又可以再努力看看了

陳曉澔
2017-02-24 21:54:43

調完蠻ok的啦!順順的印。

林一旭
2017-02-24 23:09:51

姜信宏
2017-02-24 23:12:32

Chen Guan Ting
2017-02-25 00:11:21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例如 : 608zz內徑為8mm,可是M8螺絲直徑不等於8mm


原文網址 橘子腦師
2017-01-17 12:52:49

這台說要3萬啦~壓克力結構,噴嘴散熱差,剛測試,馬上就塞了,一開始噴頭,加熱鋁塊,喉管完全鬆的,加熱後線料擠出後,冷卻就緊了,X,Y,z超緊,馬達經常帶不動(這是學生帶來,請我幫忙修看看,組好後還沒用過,因為馬達跑幾圈就停了)

林一旭
2017-01-17 12:55:36

呵~~~雜誌分期機~~~~GG了

李昆達
2017-01-17 12:56:08

有得玩了

舒宗淇
2017-01-17 12:58:02

3萬元的機子..長這樣我也是醉了..

ZhengYu Lin
2017-01-17 12:59:09

日本雜誌每期一零件的那台.....

譚一中
2017-01-17 12:59:21

我第一次買的3d列印,也是目前在使用的。

譚一中
2017-01-17 13:00:47

也是可以印出東西

James Lin
2017-01-17 13:07:22

我當時也有考慮這台,
但算一算其實可以買ATOM ~ 規格與完成的時間完全不能比,
會買的可能家裡也有一台Robi 才會順便衝的吧 ~

橘子腦師
2017-01-17 13:07:41

列印座,晃的咧

林水樹
2017-01-17 13:09:31

稍微看了一下~~~有得調了~~~噴頭部分加個螺帽與散熱吧

Charlie Ting
2017-01-17 13:58:08

訂雜誌那台?

朱興耀
2017-01-17 14:28:46

呵呵

王榮達
2017-01-17 15:04:06

我處理過一台

陳宗義
2017-01-17 16:00:19

這台不能脫機列印,請問各位大大誰知道如何改機,可以教我嗎?

王榮達
2017-01-17 16:02:18

買塊液晶螢幕,韌體要改

陳宗義
2017-01-17 16:07:11

有買了,可是不會改!榮達大哥方便的話可以把資料傳給我嗎?

譚一中
2017-01-17 16:07:37

不用改,插線就能用了。

陳宗義
2017-01-17 16:08:18

到那買?

譚一中
2017-01-17 16:09:31

fb 搜尋 匠創3d

陳宗義
2017-01-17 16:13:50

感謝!

紀政宣
2017-01-17 17:09:27

拉線馬達上的齒輪沒上油

紀政宣
2017-01-17 17:12:36

從照片上看沒看到有內六角螺絲

Yung-Jing Hsu
2017-01-17 20:59:58

我的就是這款,沒這麼不堪吧…應該是組裝過程有問題

賴建舜
2017-01-17 21:36:37

這喉管應該要加散熱片+風扇!

謝文姬
2017-01-18 01:15:57

在我扭斷原廠喉管在加熱塊裡面後,換了喉管和加熱塊,現在是快樂使用中!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7-01-09 04:56:30

[關於雙色噴頭的使用心得]

終於把工作忙到一個段落,也把雙色噴頭的使用大致找到 SOP 和穩定的用法。

在閱讀以下內容前,不論你是老鳥或菜鳥,建議都先 open your mind,重新檢視列印這件事。因為以我使用 ATOM 約一年半的時間,整個從一開始拿到,到現在的使用觀念,又產生了很多化學變化。

前提說明:

1. 我拿到的噴頭確認是 0.4mm 口徑,不過採用了 Stanley Chen 介紹的 0.3mm 印法(改設定以提升細膩度)。

2. 我是用 KISSlicer 1.5 版,沒有使用換料柱或 wall,而是自己在 Printer G-code 中加入控制換料的語法。

3. 就目前觀察,用換料柱是相對簡單的作法,但可能會有點浪費;用我的方式不一定比較省時省料,但應該有不少機會會比較有效率。

使用雙色噴頭的注意事項:

1. 材料適用溫度
最好這些材料的適用溫度是相當的,不然容易產生一些問題。受潮狀況也不能差太多。能用新料印是最好。

2. 材料染色狀況
這部份建議先看色差,然後再實際檢驗交互出料時的染色狀況,從這點可以估算出換料柱要多大根,或者洗噴頭要洗多久。

3. Seam hiding
全部設為零。Trust me, just do it!

4. Perimeter speed < Loop speed 50%

5. 縫線跟著換料線跑
試著旋轉角度和調整 Seam angle.

6. 開啟 wipe 功能,但不用太長。

7. Destring
距離通常會縮短,考量的點要把不同色視為不同的區塊。回抽的速度放慢,<40。

8. 盡可能都開風扇。
以不同顏色的剖面為準,而不是整個物件剖面。

風險控制:

使用雙色噴頭的難度和成本遠比單色要來得高,因此如何把風險控制作到一個極致,是決定你能開心雙噴,還是一次又一次重來的關鍵。所以風險控制基本上是從頭到尾、由始至終每一項都很重要。

1. 線料供應一定要非常穩定
2. 管線一定要確認順暢
3. 兩色馬達的進料力量也要相當
4. 換料時,應該先擠出舊料→抽回舊料→送入新料→洗噴頭→回抽→繼續列印。這部份的細節很多,也是最難控制的部份。

本次作品(照片後補)

黑白摩艾
材料:極致黑(明燿)、雪白(ATOM原廠)
溫度:180度
速度:Perimeter 15mm, Loops 30, Solid & infill 33.75mm
口徑:0.3mm
壁厚:1.2mm
層厚:0.15mm
填充:Hollow

結論:

雙色或多色列印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用法,但難度至少比單色列印高上數倍,要注意的事情也非常多,印得出來可能問題不大,印得完美那就要花很多心思了。

以這樣的應用,我想會激勵很多人去作更多的設計,因為花的成本高就不會想隨便亂印;而巧妙的設計也會給人更大的視覺衝擊,最後,不是人人都能挑戰也會變成一道門檻。

在攻克雙色輸出後,再來就是挑戰四色版了,哈哈哈哈!

李昆達
2017-01-09 09:12:53

這真要花上不少心思耶,好厲害

Charlie Ting
2017-01-09 23:16:25

黑白分明又省料

陳曉澔
2017-01-10 07:48:53

大神就是厲 害....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11-10 09:52:35

[旋轉平台]

為了在 ATOM 上面加裝一個轉台,所以去買了一個餐桌用的圓型軌道,然後設計一個支撐座用來固定它和熱床上的鋁板。

然後將 E1 的出料馬達改在右側的鋁擠處當成動力源。等零件都固定好後,再用 GT2 皮帶來帶動。

就能在 ATOM 上面加裝一個轉台了。

它可以拿來作什麼用?

1. 拍照
2. 3D建模(要件之一)
3. CNC的第四軸(轉台上改成固定夾頭)
其他還沒想到,因為其他模組還沒弄好。

另外,這個列印因為底部需要平整,連底部的凹槽也要平,這樣放固定夾扣時才會平,免得造成底座翹起。

所以這次列印一樣採用自印支撐的方式進行,也就是先把需要的支撐印好備用,然後開始印物件,到達一定層高時放慢速度,然後把支撐擺上去讓列印繼續。這樣的印法可以得到非常平整的支撐面,而且不用費事去拆去磨。

但這用法有一些限制,也要一些技巧。

線材是明耀點金改,非常穩定好用又細膩的料。需要精準尺寸的時候必用。

陳曉澔
2016-11-10 09:58:28

土豪金。。。。被你弄的太高級了。。。。

吳水豚
2016-11-10 10:00:00

厲害厲害

ChihJun Soong
2016-11-10 10:45:42

玩3D掃描嗎?

橘子腦師
2016-11-10 11:17:00

太厲害了

Jared Lin
2016-11-10 12:40:56

支撐材的使用方法蠻特別的!!!

Johnson Yeh
2016-11-11 17:40:57

這轉盤多少金額可以買到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10-28 00:03:23

[愛上熱床]
經過二天的使用,我想我離不開熱床了。分享如下:
1. 工件固定
用熱床要把工件直上在玻璃上有幾個重點,第一玻璃要夠乾淨,所謂的乾淨是要完全無油污,所以建議是用酒精加水來擦拭,這樣才不會黏不住;第二是間隙要相對準,所幸因為是直接測玻璃,所以可以調得比較準;第三是溫度要夠,大概50~70度就很好捉了。
設定好之後,列印根本就是一種藝術的創作過程。因為平台非常乾淨,印上的線是透明的,完美的貼在玻璃上。那真是一個爽字!
2. 省事
雖然說以前用藍膠帶也是爽爽印,但膠帶總要換,花錢費事,而且表面沒比較漂亮。用了熱床後,這個可以省下來。只要酒精擦一下就好,這也算是一個好習慣。
3. 方便
雖然熱床的升降溫沒那麼快,但現在玻璃的固定方式是用彈性夾子,所以可以快速拆下玻璃。印好的東西不用拆,直接連玻璃拆下來放一旁等它冷卻,到室溫後,其實工件就差不多剝離了,根本免動手。而換下玻璃後可以立馬換另一片玻璃上機台,又可以開始印了,其實很方便。不需要在機台上等降溫和拆工件。
4. 耗電?
這點還沒實際測過,但我想加個罩子,減少熱對流,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尤其是跟冷氣對衝的狀態。但相較於熱床能提升的品質和效益,耗電的問題不大,只要能減少浪費即可。
5. 設計品質
我沒用過土炮版的熱床,但看到官方的熱床後,我覺得這個設計很不錯,非常到位,而且價格實在。因為從玻璃、鋁板、加熱PCB、隔熱泡棉、隔熱鋁板。基本上整個熱源是很有效的控制在熱床上,而不會往下傳。(重點在隔熱鋁板和週邊的鋁擠把熱傳走了)而鋁板跟鋁擠的固定,又可以讓機構的穩定度更高、精度也更好。唯一缺點就是原先設計的弧型裝飾腳墊不能用了,美感略降。
6. 腳重頭輕
或許因為我把進料馬達改在Z柱中間的兩側,線材也沒頂在頭上,所以現在機器上方空空的,只有線而已,整個感覺有些失衡。
不過無所謂,因為我打算再改一下進料馬達的位置,把它放到Z軸中間的後方,然後把盔甲還原,讓機器恢復原本的結實模樣。然後重點是上方,打算作成蜂巢狀的 ATOM 模組收納空間,預計可以放上六個不同的模組,讓 ATOM 變身多功能加工機。也讓整個視覺變得平衡,不會腳重頭輕。
7. 熱場
而熱床的下一個進階版本就是熱場,這部份基本上已經想好設定的方式了,原則上跟原廠的壓克力封箱概念差不多,但有作一些修正。因為以 ATOM 加上熱床之後的美感,其實要考慮把這些列印過程拍下來,所以會把攝影的需求擺進去。讓整個列印生產的過程像藝術創作一樣。這將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
以上~~~跟大家分享。
等等要來挑戰困難的PC和ABS料了。

劉武鑫
2016-10-28 00:28:54

我用2.0印ABS熱床100度
第一層完全抓不住
最後還是貼膠帶XD

Shi Xinhui
2016-10-28 00:45:31

只有一片玻璃 而且還有點刮痕
現在單獨買 有一格一格的那種玻璃嗎 感覺圖片很漂亮

許阿瑋
2016-10-29 12:07:42

完全贊同,用了熱床會回不去,調的好不要太高的模型甚至連膠都不用抹

Shi Xinhui
2016-10-29 18:22:14

底面ㄐㄧ

黃俊傑
2016-10-29 21:09:38

我也是這樣,我不喜歡塗膠,也是為了讓底面是亮晶晶~而且冷卻後自然就會掉下來,蠻方便

Kevin Lan
2016-10-30 21:21:14

我有買平台專用膠水(台灣製的很便宜, 進口貨太貴用不下去), 其實用了之後加上熱床, 熱的時候很黏, 動都不動, 熱床冷卻之後很容易拆, 底面也是亮晶晶.

鄭鈞庭
2016-11-01 14:45:59

能請問嗎?加罩子減少熱對流對於喉管鐵氟龍散熱會不會有影響,例如鐵氟龍壽命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