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SPLAY 3D 建模
  • 3D列印服務
  • #maker+t=market
  • 1
  • 2
  • 3

MakerPRO社群論壇-交流、分享、協作 造訪社團 » 模型

原文網址 賴建宏
2020-03-26 16:59:3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77nklqono

最近都在玩 # 機器視覺 的應用, 剛巧我學校 # 台北科技大學 # 電子工程研究所 有買 # nVIDIA # DGX -1 然後開帳號給我用. 玩著玩著就在群組裡面聽到有同學叫, 說剛剛查到有人拿 # 武漢肺炎 # COVID -19 # 新冠肺炎 的CT和X光影像的機器視覺去投期刊了

結果我去上網查, 發現其實之前就已經有人弄了! 我看那些文章後搞懂他的意思, 在把那訓練效果複製到nVIDIA DGX-1上執行後, 輸出的 # 模型 # model 存成固定檔案. 最後再用 # Python3 加上 # Keras 寫了一個可以根據輸入的影像求出是否感染武漢肺炎的機率

現在看來效果是有啦~! 不過還不算很好, 影片中就可以雖然分得出來機率不一樣, 不過正常的與感染者的目前差10%, 樣本應該不太夠! 要不然可以考慮在現有 # VGG16 的通用架構下進行擴充

Simon Li
2020-03-26 17:17:57

好強喔,借轉。

Jack Omnixri
2020-03-26 17:26:07

只有幾十張樣本訓練出來的很容易overfitting,訓練越久精確度越高這個問題會越嚴重,所以如何取得更多樣本或利用GAN產生訓練樣本,以增加數量及多樣性才是重點。

賴建宏
2020-03-26 17:27:12

Jack Omnixri 大大,我也這樣想,用GAN還可以減少Noise

Jack Omnixri
2020-03-26 17:28:13

不過要用GAN產生多樣本也有原始樣本不足產出不了多樣性問題產生。

賴建宏
2020-03-26 17:32:14

Jack Omnixri 大大, 要不就在目前的VGG16結構上做手腳, 像那期刊應該是自己訂訓練模型的架構的 :

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adiol.2020200905...... &

不過這還是可能以偏概全, 畢竟人類對於武漢肺炎的了解不算多

Jack Omnixri
2020-03-26 17:32:58

重點不在模型 在資料集

賴建宏
2020-03-26 17:35:21

這個應該是用ResNET50那種...可是我覺得很奇怪! 那文章中說可以達到95%甚至以上的辨識率, 這只有兩種可能 :
1. 樣本(得武漢肺炎的人)一定要夠多
2. 發生過適應現象

這是哪種?

賴建宏
2020-03-26 17:43:23

Jack Omnixri 大大, 對呀! 目前的下載下來也才86張, 差很多!

Jack Omnixri
2020-03-26 17:49:30

賴建宏 我覺得過適應的機率很高

賴建宏
2020-03-26 17:53:41

Jack Omnixri 大大,我也是這麼認為,全球確診人數來講,現在為止都還只有五位數而已耶!

地球現在有幾十億人,怎樣都算少數啊!

賴建宏
2020-03-26 18:04:07

更離譜是:這期刊也沒詳載驗證統計的方法,就貼個數字上去?

洪瑛瑩
2020-03-26 18:25:13

肺炎都長的差不多 真的能有效辨識是否是covid19嗎?

賴建宏
2020-03-26 18:31:31

洪瑛瑩 大大,主要是針對影像辨認,至於那影像的內容是否正規化得好,也是影響辨識率的關鍵

賴建宏
2020-03-26 18:40:53

反之,機器學習才沒有一堆人說得那麼神啦~

邱登佑
2020-03-26 18:42:41

洪瑛瑩 武漢肺炎的點修臨床症狀有一個是毛片狀玻璃化,是一般肺炎少見的,可以作為初步的判斷,減少醫生與病患接觸的機率

洪瑛瑩
2020-03-26 19:00:11

邱登佑
雖然是以這種方式簡單分類 ,但在臨床上還是很難排除是其他疾病(流感之類的)造成的x-ray pattern

另外目前診斷重點還是在於旅遊史及接觸史,要以x-ray或CT當作初步判斷感覺不太可行,畢竟要有那麼嚴重的肺部症狀也是需要幾個天的時間 ? 所以目前還是以篩檢的方式去確診

依小妹薄弱的醫學知識,覺得實用上的效果是滿有限的 ? 不過還是對於醫療與機器學習方面的結合還是覺得很有趣~ ??

LeiShen Yueh
2020-03-26 21:54:33

跟人命扯上關係的玩藝兒,興趣玩玩就好
沒人會想要去當那個千分之一的分類失誤的

賴建宏
2020-03-26 22:23:57

看來用影像識別,是有其用途的

https://edition.cnn.com/....../covid....../index.html......

Jack Omnixri
2020-03-27 07:35:47

以去年AIGO比賽為例,童綜合醫院出了一個待解AI題目「使用類神經網絡在X光影像上偵測結節與腫塊,以及標註生產線建置」想要偵測四種類別 「3:高度懷疑有結節或腫塊 2:中度懷疑 1:低度懷疑 0:無」,都要提供提供一萬個X光影像作為train dataset(正負樣本比例約為1:1)。另會保留1000個完全與上面不同病人來源的data作為test dataset,最後只預期達到95%的sensitivity,與95%的specificity。所以可想而知,這個開源項目要能到實用階段還有一段路要走。
https://aigo.org.tw/zh-tw/competitions/details/102

賴建宏
2020-03-27 07:40:39

Jack Omnixri 大大,沒錯啊!單純用影像識別,是好玩但是說實話,死角多還不一定經濟

帕拉提斯
2020-03-27 08:45:45

LeiShen Yueh 問題是給人來分失誤機會更高…

LeiShen Yueh
2020-03-27 09:04:42

可是醫生會要病人去進行抽血檢查或是化痰檢查,然後培養病毒來確認感染源
單純的看片本來就不準,X光要很嚴重的才看得到

賴建宏
2020-03-27 15:10:01

LeiShen Yueh 大大! 對, 很多人對於機器學習、機器視覺都以為高大上, 其實那都是有一定的應用情境才可以套用的

賴建宏
2020-03-27 15:48:35

帕拉提斯 大大,對了!就是因為與病患接觸越久越危險,才會想到乾脆透過機器學習

邱登佑
2020-03-27 16:49:28

洪瑛瑩 是的,但是單單這樣就能夠分辨出7~8成的病患,有流感的病例混入,輔以病毒篩檢,這樣才能做到高準確


原文網址 劉家榮
2020-03-16 10:11:56

新技術透過雷射感光樹脂(Photosensitive Resin)來建立模型,其中最大的不同的特色為斷層掃描(Tomography)技術的應用,與X光和超聲波中使用的斷層掃描技術相同,可以進行輪轉印刷。

EPFL列印新技術的好處是,利用列印懸浮在解決方案中的物體不需要額外支撐結構。EPFL指出,往後新技術也成為列印精緻、柔軟物體的好幫手,其中也包含3D生物列印。

歐敏銓
2020-03-16 23:55:59

劉家榮
2020-03-16 23:56:46


原文網址 劉家榮
2020-03-10 10:00:46

想必大家小時候都玩過樂高吧~

但是!!!!! 自己的收藏自己做

這裡面有各種鞋子的模型 ? ? ? ?

買不起鞋子 ? ??! 沒關係~有樂高就好了

歐敏銓
2020-03-11 10:39:42


原文網址 劉家榮
2020-03-06 11:07:27

武漢肺炎是在哈囉?香港模型玩家將鋼彈Haro 哈囉改裝「武漢哈囉」
Haro 是從機動戰士鋼彈開始的鋼彈系列作品中出現的架空寵物用機器人。 香港的模型工作室 AC Industry,將其變成五星紅旗病毒圖樣 ?? ,甚至還有教學呢!!! 大家也可以照著步驟,做出屬於自己的病毒喔!!! ? ?


原文網址 陳怡杰
2020-03-06 09:36:24

高強度、韌性的3D列印線材在列印薄面或水平脆弱面上有很棒的表現!分享幾個生活實用應用模型例範。

http://mingshiuan.blogspot.com/2020/03/30-3d.html?m=0

林駿峰
2020-03-07 08:12:32


原文網址 江義華
2020-02-17 15:11:35

分享 非常適用於 AI開發驗證 及 智能硬體設計打造 的平台設備。
以下是 這個 Zynq UltraScale+ MPSoC 的評估套件之描述:其非常適用於 AI開發驗證 及 智能硬體設計打造。內置 Linux 4.14.0 系統和深度學習預裝環境,
其開發可使用 Vitis / Vitis AI 與 Xilins FPGA 的深度學習處理器單元(Deep Learning Processor Unit / DPU);也可與百度大腦模型定制平台,例如 AI Studio 和 EasyDL 等模型定制平台深度打通,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小體積等優點,產品符合工業設計標準、外接介面齊全,可廣泛適配於各種場景:如安防監控、工業質檢、醫療診斷、科研教學、智能零售等。
參考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33019834173788/permalink/650652729077161/


原文網址 Kai Yang
2020-02-10 17:42:25

【MakerPRO的日常】

嗨~我是微微Monday blues的MakerPRO Kai

Last Christmas~ I 交換到了一個手作拼裝玩具

But~一直到前陣子才把它組起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組過這種雷射切割富有濃濃Maker感的玩具

我過去是有做過建築模型和鋼彈模型,所以想著這應該是一塊小蛋糕

結果….一做就做了3個多小時~!!! ?

不過手作的過程是真的滿開心的~

也讓辦公室多了一個小夥伴

羅佑純
2020-02-10 18:40:11

好可愛~~但為何眼睛是5 20?這是想向誰示意XD

歐敏銓
2020-02-10 21:22:30

漂亮喔!


原文網址 Ally Yao
2020-01-17 21:13:20

又一個線上好工具來囉~~~ 鏤空模型轉檔平台!

只要到以下平台,鏤空模型輕鬆搞定!!!!

【轉檔平台】

https://www.voronator.com/

【操作方法123】

動作1,上傳想變成鏤空造型的模型STL檔。

動作2,點選基本設定。

動作3,耐心等待。

動作4,下載變身完成的模型檔案 !

【其它詳細說明可以參考以下blog喔】

http://3dppark.com/blog/voronoi

【STL檔連結】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4107909


原文網址 陳德瑜
2019-12-10 10:33:41

大家好,我是MakerPRO的Tony

在荷蘭Triodos銀行用16萬顆螺絲打造了巨型木屋

也因為它是木頭做的所以它是可隨時拆卸、搬遷的

為什麼要製作這樣的建築物呢?

因為建築廢料已經成為了環境污染的一個重大源頭了

所以為了保護環境所以就全用木材建成

我覺得看起來蠻像組裝模型的

看了自己都想跳戰看看做一個迷你版的

陳春成
2019-12-10 11:50:11

"只"用??

Eric Chang
2019-12-14 00:00:52

不怕地震?

Sky Liang
2019-12-14 07:29:16

金庫搶劫呢?只用螺絲起子XD


原文網址 林亮潔
2019-11-29 16:38:01

你聽過BIM建築資訊模型嗎 ❓
聽說它是從3D建模應用而衍伸出的技術
後來廣泛運用在建築業與營造業
但是你知道BIM其中也蘊藏了AI技術嗎 ?
透過AI進行自動化配置、監控與維護等
12/5(四)一起來見識AI強大的能力與BIM神奇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