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許議中 2015-10-07 09:02:28
許議中 2015年10月7日
帆纜發電Q&A
1. 專利很好避開. A: 改良專利或許是, 但帆纜發電是前所未有的, 只寫了很基礎的把帆掛在繩子上, 只要用這結構就跑不掉.
2. 跟傳統風電相比效率問題. A. 一開始主打的市場是風口, 如大樓間, 山谷, 這都是傳統風機無法安裝的地方, 其效率為零, 任何一個數值跟零比是無限大.
3. 作成單軸較簡單. A. 作成單軸就跟傳統風機可以使用的地方一樣了, 那就無法取的大樓間, 山谷...的風力, 失去了利基.
4. 風力發電的成本中, 主要都是機電設備, 擷取風力的部分只是零頭, 這樣看帆纜發電似乎沒啥價值. A. 就是因為機電設備昂貴, 帆纜發電的機電設備不論在那一型的應用中, 都是放在地面不高的地方, 可以好好保護. 另外此作品可以大面積擷取風能, 而僅需一套機電設備.
5. 在公共地方應用會有比較大的阻力. A. 一開始或許是, 但會用造景方式, 先展示, 大家看到他的好處後自然會要求裝, 更何況這是可銷往全世界的產品, 只要做出來, 一定會有地方要.
6. 效率問題. A. 效率問題與帆的彎曲及方向角有關, 一開始可能會較差, 但逐漸修正後, 可以逐漸提高效率, 而修正時只需要修正一些小零件, 整體結構不變, 換句話說, 先安裝的日後可以無痛升級.
7. 可以拿來作為廣告. A. 是的, 如果搭配造景與廣告, 有可能讓該處使用免費的電力.
8. 電力系統搭配問題, 可否售電. A. 此一作品的目的是在於取得動能, 至於取得動能後轉換成電力要怎麼處理, 不在範圍內, 但跟以往綠能使用方式是一樣的, 其實也不一定要轉成電力, 可以用來直接驅動水車, 取水...
陳宏亮 2015-10-07 09:05:44
邱歐吉 ,你們家的專利高手們也來幫幫忙,集思廣意,幫議中看看吧
邱歐吉 2015-10-07 11:03:51
就我個人對專利的認知,並不像許大哥第一點說的那樣子。 一項專利不能包山包海,必需看專利主張claim, 當然申請愈多的專利保護就愈高。 專利是屬地主義,除非像大公司那樣有錢,不然光是繳各國的年費就很嚇人。 還有如果不幸要打(國際)官司,一場下來都要好幾年,還要口袋夠深,還不一定打的贏。
邱歐吉 2015-10-07 11:08:01
有空可以過來我們公司,在台北市信義路4段這邊,可以喝杯咖啡和我同事聊聊。
許議中 2015-10-07 11:40:22
謝謝您, 有時間再過去拜訪. 請參考一下資料 基礎專利... http://0423155979.web66.com.tw/....../133344/U/77891.html
許議中 2015-10-07 14:38:09
根據專利侵權判斷, 用到的技術與專利請求範圍中的全部獨立項相同就是侵權, 而我的專利有二個獨立項, 一個方法, 一個裝置, 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 也就是只有一個獨立項, 裡面的要素是 固定柱 輪組 纜繩 帆, 只要有人可以不用這四項目中任一個而可以實現, 就可以避開我的專利---請參考 http://stu.csim.hk.edu.tw/....../Infringement_2a.htm
邱歐吉 2015-10-07 15:06:27
個人淺淺淺淺淺淺見... 專利是加值, 商品化才是王道...
許議中 2015-10-07 15:07:51
當然, 努力當中
許議中 2015-10-07 15:17:29
剛出社會時曾想出一個技術, 投書給一家會用到此技術的大廠, 大廠找我去問, 你是哪公司的, 你們進展如何...確定是我自己想法後, 對方鬆一口氣...幾個月後該公司推出的一項新產品, 就有該技術... 從此後, 雖然自己有很多點子, 除非是我自己能實現的, 或者是我不會想日後生涯與此有關的, 才會拿出來... Sorry 離題了...
陳宏亮 2015-10-07 15:22:12
我的想法和 邱歐吉 相近,先做,存在自然就有一定的角色,別人必得正視你的存在
許議中 2015-10-07 15:23:34
謝謝
許議中 2015-10-07 15:26:14
所以這次我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也鑽研了些專利知識, 確定了才動手...
柯統海 2015-10-07 17:37:24
產品做出來就對了 其他都是小事
原文網址 許議中 2015-08-30 11:24:17
帆纜發電構想過程
在好幾年前看到路旁的廣告布旗就一直想能否吸收其震動能發電,還跟 彭文陽 博士借了其作品震動直線發電機測試,但平衡不易,無法實現,後來找到日本有個博士的專利,在旗面上拉了幾條繩子接到直線發電設備,當旗幟飄盪時,吸收其動能,但能量少的可憐...
後來在奈米競賽中知道王中林博士有個平面震動的奈米發電機,想說用這吸收風能,但其功率也非常小...
另外一個想法是,高層建築外常有不小的風,如果沿著其牆壁裝置扇葉,扇葉是沿著軌道走,扇葉上有磁鐵,軌道有線圈,這樣就有與磁浮列車反向的發電能力... 思考與找資料後發現,直線電機效率不佳,還有軌道重量,安裝,維護問題,另外想到風力是不均勻的,久了軌道一定變形...且有不少類似的...
一次帶女兒搭貓纜時想到,用纜繩呢?結構會簡單許多,又想到之前的旗幟構想,可以大幅減輕重量,於是找了些帆船的資料,了解到三角帆可以逆風,可以利用伯努利效應...看到風浪板與帆船操帆,於是想到只要將帆拉回一些角度,就可以做到,於是想了些方法,後來發現用彈簧就可以近似到接近的角度...也想了些抓準角度的方法...
查資料的過程中了解到,沒人這麼做,而且會是最輕巧的,放到高空最合適...
於是這樣想,就算後來需要加裝個什麼來抓最精準的角度,這東西也還會是最輕巧,最簡單而容易實現的,於是就一頭栽下去
有人會問到效率如何,其實只要看帆船即可,三角帆的應用少說數百年,動力可以拉動數千噸,速度可達時速85公里...換句話說,如在一風谷或山脊佈置一封閉的纜繩,上面掛滿三角帆,就會有足以拉動數千噸船的動力,源源不絕...而這些地方還是目前任何風力發電機無法作業的地方...
當然它也可以當風箏放高空,像漁網般灑海洋,而沒有現有機組的問題....
課題不小,不是我單一個人所能完成,而這能支持不小的團隊,歡迎共同研究創造.
許議中 2015-08-30 17:32:04
對了,得特別感謝 許茗鈞 老師協助,才會有後面彈簧的想法出來...
許議中 2015-08-31 09:36:56
原先是搭捷運時拉手會歸位, 所以打算用個有彈性的塑膠... 之前就根本沒想過自動轉向, 而是想在帆出轉軸時, 用個裝置讓其固定在某個角度...這樣一定抓不到最合適角度...
原文網址 黃信溢 2015-06-02 08:38:32
[Maker News] 我們分享過用 Arduino 打造 CNC、打造雷切機,那還有沒有其他類似的專題呢?以下的專題中,將要分享如何使用 Lego NXT 來打造一台低功率的雷切機 CNC!沒錯,就是樂高。在專題中,作者由雷射基本認識,說明安全守則,再進一步由樂高的組裝方式,雷射部位的安裝一直到程式的使用,帶領使用者一起領略這個有趣的作品,一起來看看吧! # Maker # instructables # LaserEngraver # CNC # Lego # NXT
原文網址 歐敏銓 2015-03-07 20:06:19
超真實人造陽光有甚麼用途?不論是醫療保健、地下設施、辦公室與影樓等,尤其是那些較難接觸陽光的地方,看來都可以引入。
不過價格頗高昂,購買由 £40,000 (約 HKD 470,000) 起,而安裝費亦需要 £5,000。
另外他們還能以不同的設定與投射角度,提供三種不同的陽光,包括北歐版、地中海版及熱帶版。
Justin Lin 2015-03-07 20:18:44
看到這想到一個問題,"日照權"的糾紛是否可以解決?!
歐敏銓 2015-03-07 20:24:49
what is 日照權?
Justin Lin 2015-03-07 21:09:10
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有享受陽光的權利。有一篇文章寫滿清楚的可以參考喔^^ http://ea00336.pixnet.net/....../46194010-%E4%BB%80%E9......
歐敏銓 2015-03-07 22:12:35
台北的冬天,很需要~
歐敏銓 2015-03-07 22:13:51
LED已成殺戮戰場,但做這一塊,好像是個藍海
Justin Lin 2015-03-07 22:31:19
贊同!但最重要還是創新跟應用XD不然只是走到另一條低毛利的路
原文網址 歐敏銓 2015-02-25 00:28:48
歷經近2年的改版,Arduino IDE 1.6.0版終於登場,來看看有什麼重大改變吧:
1. 若偵測到Arduino系統板接上電腦,會自動列在「連接埠清單」上,讓使用者知道Arduino目前是透過哪個埠跟電腦連接。
2. IDE軟體與驅動程式的發行身份、安裝簽署等,已經獲得Windows、OS X認證。
3. 提升建立(Build)的程序速度。
4. 大大改善串列埠監視器(更快速,用新的JSSC串列函式庫取代過取的RXTX)。
5. 尋找、取代功效可以跨Tab分頁作用。
6. 強化許多API函式庫,如字串、串列埠、列印等。
7. 工具與工具鏈升級,如avr-gcc、arm-gcc、avrdude、bossac。
8. 提供命令列(Command Line Interface, CLI)操作方式,不一定要使用圖形使用者介面(GUI)。
9. 建立完成後,不再只是顯示程式(Sketch)佔儲存的空間量,也顯示程式執行會使用的記憶體(SRAM)量。
10. 改善隨Arduino IDE提供的函式庫,同時也修正錯誤,特別是Bridge、TFT、Ethernet、Robot_Control、SoftwareSerial、GSM等。
11. 編寫程式時可以顯示行號。
12. 操作選單太長時,可以使用滑鼠滾輪上下拉選。
13. 如果是用Arduino Yún,也可以透過網路將程式上傳,不一定要透過串列埠(多指USB)。
14. 提升HardwareSerial函式庫。
15. USB傳輸更穩定,傳輸效率更好。
16. SPI介面的函式庫開始支援「交易」傳輸模式,如此用SPI介面同時連接多個裝置時,在互動運作上會較好。
17. 非官方的Arduino系統板所使用組態檔案(platform.txt、boards.txt)有更好的支援。
18. 電路板組態的子選單可以被定義。
19. 修正Arduino Leonardo、Micro及Yún上傳時的一些問題。
20.修正許多使用者介面上的小錯誤。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