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CR-7/8/10 3D Printer 研究社 造訪社團 » 用戶發文

原文網址 Nick Wang
2016-05-18 23:12:40

請問版內學長高手,新手初印這個模型,為什麼身體會有一點一點的疙瘩出現?耳朵中間有絲狀的產生?

林佑臻
2016-05-18 23:19:41

一點一點有可能是每層上升的地方

王智立
2016-05-18 23:20:42

另外可以降低流量試試。溢擠的料太多。回抽也救不了。

Nick Wang
2016-05-18 23:27:59

所以可能是每層上昇的地方出料太多所造成的小疙瘩點出現嗎?

H.s. Lu
2016-05-18 23:32:28

磨一磨就沒了

Chen Mars
2016-05-18 23:39:17

拿大同電鍋出來蒸一下....XD

陳政昇
2016-05-18 23:43:11

你的螺桿不夠垂直 印的過程會撞到
螺桿是髒的 用牙刷 刷一刷

Nick Wang
2016-05-18 23:50:34

螺桿是全新的 也會有髒的問題嗎?

陳政昇
2016-05-18 23:56:26

房間不可能沒有灰塵 要定時上油刷灰塵
擠出馬達上的培林也是

Nick Wang
2016-05-18 23:57:10

好的 多謝

Kevin Lan
2016-05-19 10:12:16

擠出量調低一點,Cura大概就是這樣。
用90%開始試,覺得不足就往上加,試到自己覺得OK為止。
這個沒有標準數字,跟自己的機器調校及線材好不好(線徑準不準)有關。調校又需要靠經驗跟觀察及反覆測試。

DIY機器沒辦法買來就能完美的印東西東西出來,並不是機器本身有什麼問題,調校也是樂趣之一啦。(應該吧)

Nick Wang
2016-05-19 11:22:46

因為是第一次使用 所以目前是一無所知 但是很感謝大家的解疑 每一個建議都是很大的幫助

Kevin Lan
2016-05-19 23:06:13

順便提一下, 去文具店買一組雕刻刀來修列印出來的東西會比較好, 美工刀, 筆刀都不夠力, 拿來修PLA列印件反而容易滑脫割傷自己!

還有, 千萬千萬注意安全! 印小東西沒差, 印底面積大的東西, 使用鏟刀時一定要小心, 手永遠不要放在鏟刀前面! 寧可把底板拿下來 , 抵住牆壁再鏟.

陳政昇
2016-05-19 23:07:28

略懂

Nick Wang
2016-05-19 23:12:08

這有聽說過 最危險的是鏟刀的使用 我都把板子拿下來再處理 感謝您的提醒

郭世豐
2016-05-20 23:55:17

先各別XYZ跑看看是否順暢調順後調擠出量是否正確,平台調平印測試件看精凖度,測試不同溫度速度找到適合機器設定。^_^


 

全不選 常用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