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1
  • 2
  • 3

CR-7/8/10 3D Printer 研究社 造訪社團 » 用戶發文

原文網址 徐莉莉
2020-02-16 00:56:27

請問一下~~Cura要怎麼設定在同一層高避開已經印好的地方~如圖Kitty白色臉部印好後噴頭一刷過去就會由痕跡變很醜

求指導~~~

張芳碩
2020-02-16 00:58:55

Z hop 我設1mm

江俊賢
2020-02-16 07:49:03

空跑噴頭抬高

辛育全
2020-02-16 10:13:34

其他我也想知道+1
抬高噴頭不喜歡

徐力祺
2020-02-16 10:35:00

cura裡面有一個叫combine mode的設定,把它設為not at skin就可以避免噴頭在skin(頂上的數層,層數在skkn裡自己設定)上走


原文網址 徐莉莉
2019-05-18 18:15:43

為什麼3D列印出來的外型尺寸會變大然後內槽會變小??
目前想過的原因...
第一個是因為路徑跑的位置是噴嘴,中心點所以如果印一個20x20方塊用0.4mm噴嘴他跑的路徑是20x20(噴嘴中心點)所以旁邊會多出噴嘴半徑0.2mm 所以當印起來會變成約20.4mm
第二個想過的是因為熔料擠出來會拓開(像糖漿的概念滴一滴會拓開)所以噴嘴擠出是0.4mm但因為拓開所以導致尺寸變大
最近要做一些3D列印資料不知道到底哪種才是尺寸變大的原因?麻煩前輩指教一下

tang shu wing
2019-05-18 18:20:43

切片軟件是甚麼?

徐莉莉
2019-05-18 18:21:30

Cure

tang shu wing
2019-05-18 18:22:17

內槽的形狀, 及變小多少的情況, 可以用圖或拍照說嗎?

徐莉莉
2019-05-18 18:26:07

就是這種方槽 他會縮小20條左右

tang shu wing
2019-05-18 18:26:36

事實上, cura 在外和內都會加0.2mm(凸出會漲0.2, 凹入也會收窄0.2), 而simplfy3d 則是外+0.2mm, 內減0.2mm(即洞口會變大)

所以我都將所有榫口都減0.2(左右共0.4MM, 上下共0.4MM)

或利用有彈性的結構來處理

徐莉莉
2019-05-18 18:26:48

相反的外型尺寸會變大 所以變成我是前在繪圖要先抓公差

徐莉莉
2019-05-18 18:27:49

那這種問題是切片問題?並非列印的關係?

tang shu wing
2019-05-18 18:29:03

我用了半年時間去抓這0.2MM出來.......所以我所有模型都會計上這0.2的誤差

徐莉莉
2019-05-18 18:29:15

另外如果是孔 例如我要6mm 所以事先我繪圖要事先加大成6.2 ?

tang shu wing
2019-05-18 18:29:38

徐莉莉 不太對, 視乎你的用處

tang shu wing
2019-05-18 18:30:28

如果你要造出可以給6MM柱支滾動, 要從6.4-6.8試試

tang shu wing
2019-05-18 18:31:00

如果你要有磨擦力, 就要用6.2-6.4

徐莉莉
2019-05-18 18:32:57

我再來試試看 不然之前自己抓公差都抓不準變成配合完外型會有階級差

tang shu wing
2019-05-18 18:35:01

還好我是用 SKETCHUP.....基本每一面都可以自己調

黃聖順
2019-05-18 18:39:50

cura4.0切片的話,試著設定「水平擴展」-0.2

徐莉莉
2019-05-18 20:31:59

我用3.6

沈宗麟
2019-05-18 21:02:05

一般設計時要把噴嘴口徑算入。這樣才能符合精度。

鄭名淵
2019-05-18 23:17:13

我印圓 內徑會少40條 可是外徑蠻準的用cure 4.0切片 不知從哪下手調整 所以我在繪圖時都會加進去

Chen Zimook
2019-05-19 06:20:45

熱漲冷縮 列印時風扇強度

Chen Zimook
2019-05-19 06:24:13

另一個...
EX:PLA流量基本設定100% 會造成溢料的情況
所以一般大多數人都會改為 0.95 或95%
若再有這問題 就會利用增加或減少流量的方式修正

楊朝鈞
2019-05-19 07:08:22

FDM 的宿命,熱漲冷縮.......

徐莉莉
2019-05-19 10:57:18

為甚麼同一個物件底部測量和上部量起來尺寸差10條....??

徐莉莉
2019-05-19 10:59:17

Kevin Lan
2019-05-19 11:13:32

不要認為寫切片軟體的人會笨到不知道把擠出線寬算進去移動距離內...

圖片裏是我做了一個10x10x10mm方塊的第一層, 最外圈的gcode. 我特別把模型移到gcode的起始點是(100,100)方便觀察, 擠出線寬限制為0.4mm(不是自動線寬). 一開始噴嘴移動到(100, 100), 然後開始擠出材料並移動到(109.6, 100)的位置, 這是第一條線段.

那既然是10mm的方塊, 起始點是100mm, 第一條線不是應該移到110.0mm嗎? 因為切片軟體知道線寬是0.4, 所以就先把移動距離扣掉線寬了, 所以只移動到109.6mm就停了.

雖然我是用Simplify3D切的, 不過我不認為其它切片軟體會切出不一樣的結果.

Kevin Lan
2019-05-19 11:17:00

另外樓主你的問題, 你去做一個最外圈只有一圈(牆只有一層), 不要印天花板跟地板的中空方塊或中空圓柱, 印出來去量它一圈的厚度就會知道那個公差哪邊來的了. (確定切片軟體的擠出寬度是多少的情況下)
如果切片軟體壁厚是0.4mm, 結果印出來量可能是0.46mm, 那不就跟樓主遇到的情況一樣了嗎?

鄭詠文
2019-05-20 20:34:12

https://manual.slic3r.org/advanced/flow-math

你的問題是蠻基本的技術原理。
推薦堪稱基本教範的slic3r使用手冊文。

徐莉莉
2019-05-21 18:45:56

拖動現有路徑是甚麼意思? 看完還是好迷糊@@

鄭詠文
2019-05-21 18:51:39

徐莉莉
英文翻譯不要整段拿去翻,
一句一句,一個單字一個單字去翻譯查字典
他這裡是在說架橋的時候我們會希望同一層列印出來的線條是不要互相重疊的,因為這樣正在印的線條會去拉到已經印好的懸空線條。

徐莉莉
2019-05-21 19:20:44

所以會造成尺寸列印有誤差的原因是擠出量(擠出寬度)和移行速度的關係? E = (nozzle_diameter/2)^2 * PI 他的PI是指甚麼?

劉宇翔
2019-05-21 19:46:00


原文網址 徐莉莉
2019-01-30 18:27:26

新手~~
第一次使用這個要怎麼用usb連接Ender-3
需要改那些東西

俞威名
2019-01-30 19:42:56

確認com port

ChihJun Soong
2019-01-30 20:54:07

還有baud rate


原文網址 徐莉莉
2019-01-30 09:30:39

為甚麼印第一層會厚度不一致??
用手摸起來會感覺到顏色較深的比較厚
是哪裡出問題??

邱舜裕
2019-01-30 09:59:13

建議第一層不要那麼薄啦,啊不均勻的問題交給其他高深大大了

ChihJun Soong
2019-01-30 10:58:40

基本參數要說一下。

Ally Yao
2019-01-30 11:47:18

建議再檢查一下平台是否有調好、 http://3dppark.com/blog/6704252

徐莉莉
2019-01-30 13:48:17

這是剛剛試印的情況

ChihJun Soong
2019-01-30 17:33:53

如果調平沒問題,檢驗校正一下擠料器的出料狀況,網路搜尋一下有教你怎麼校正。

Ally Yao
2019-01-30 22:10:59

請問您的線材是透明PLA嗎?

La Mu
2019-01-31 07:55:46

第一層0.1當然會這樣 容錯率太低了 既然是0.4噴嘴不妨試試第一層高0.2-0.3

高志賢
2019-01-31 19:24:14

我覺得是噴嘴離平臺太近所造成那個擠壓效果,可以把平台再往下調一點點,大概四個旋鈕都旋轉一圈。 轉哪一個方向我忘記了
或者是降低的一層的出料量, 約90%到95%之間
試試看了


 

全不選 常用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