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LCD

原文網址 李京泽
2015-12-03 14:58:00

刚刚才装好机子,请问下大家吼,为什么要烧录呢?为什么烧录,上传完成时,3D机子没有一点反应?没有成功?按机子LCD的control>restore failsafe 也是没一点反应吼,怎么破?

陳明谷
2015-12-03 15:29:00

怎樣個沒有反應?


原文網址 James Lin
2015-11-27 08:54:40

請問各位前輩,機器是否可以接第二組LCD,
或者第二個LCD只顯示指定資訊 (Ex : 溫度與完成度)
只顯示不需控制 ~ ^_^


原文網址 James Lin
2015-11-26 22:37:16

第一次當木工,完成一個瘋狂隔音箱(100X60X60cm,2cm厚)25kg,
其實在這社團收集資料,合入滿多討論意見的,Ex : 木箱+泡棉可以隔音,墊腳墊,機器要放穩定桌子,排風,攝影機,玻璃門可能聲音會透出,加速度調低,自動定時關機/遠端關機,其實進風口方向也有設計,以免影響列印件,除了改機以外(我這個初學者別期待一次成功 -_- " )... next 熱縮套管,PLA線放塑膠盒內防潮(預計放在箱子上),在前方安裝第二個LCD(顯示溫度,進度),裡外溫度紀錄系統,...

所以就產生這些組合:
具備維修雙門,雙12CM供風扇進出散熱,裡面有2" 防火隔音泡棉(有背膠,不用再噴溶劑),適合大樓夜深人靜列印~比冰箱安靜一點,裡面有監視器,但還是有點敲擊聲透過木箱傳出,看來要再合入社團大大的熱縮套管靜音解法了~
【其實有點可惜,若他原本就安靜就不需這樣花錢花時間了...】
希望噴頭別被撞掉變烤箱,
很開心終於可以開窗列印了,健康一點(希望改善最近額頭狂長痘痘問題)

ps. 這樣認真地釘一個木箱,去賣場走一圈會覺得他們賣的木桌超貴而且不是實木;就好像我們有3D Printer+thingiverse.com網站或者自己設計3D Model,就會覺得誠品的創意商品好像沒這麼有創意而且還滿貴的 ^_^

鄭政浤
2015-11-26 22:38:39

好強喔!
可以再挖個通風口拉管子到窗外

Arthur Chang
2015-11-26 22:40:47

嗯......感謝烈士們......這是我看過的3D Printer 最誇張的事了 0.0

James Lin
2015-11-26 22:41:24

比買了不開機好~

Charlie Ting
2015-11-26 22:44:25

很有質感的箱子~~

Charlie Ting
2015-11-26 22:44:46

但有點擔心炒米粉

彭士瑋
2015-11-26 22:46:23

很美

Charlie Ting
2015-11-26 22:46:25

第一次當木工就是高手....

James Lin
2015-11-26 22:48:46

因為選用實木(Homebox合板)還散發一些木頭味,但是我怕它易燃 :p
但是又夾雜泡棉味,希望一兩周排風機可以排掉,若要最省錢應該找認識木工(從料到工具都省應該可以省一半以上)

Charlie Ting
2015-11-26 22:50:00

木工工具我超齊全的,但作太久了,現在反而懶得動。

Vincent LM Yeh
2015-11-26 22:51:11

Ting大真是多才多藝!

賴威銘
2015-11-26 23:21:11

木板內側如果加防火隔音的泡棉~~~說不定會更安全完美喔^^

James Lin
2015-11-26 23:31:36

有的2"防火泡棉(Homebox有背膠超黏不錯,但有味道)

陳曉澔
2015-11-27 01:02:55

很專業也...

Charlie Ting
2015-11-27 01:05:48

有裝吸震墊的話,整體聲音應該可以很小

James Lin
2015-11-27 01:24:02

藍色底為廢棄的瑜珈墊 ~ 很耐震,切成三層Size剛好(60cm為基礎設計碰到很多巧合)

柯柏銓
2015-11-27 07:29:43

箱子花了多少銀子呀

James Lin
2015-11-27 07:49:01

剛好昨晚換第二卷線(副廠線,捲盤滿線要這樣放否則發生一次卡線,噴頭掉下來,還好有看到)

James Lin
2015-11-27 08:05:00

Homebox(可以詢問如何做)
750元(115x60cm)x4塊+380元(60x60)x750+750(2"耐燃隔音泡綿)x2=5260元
後來才看到有賣夾板(1000元)超大但薄一些好像只要兩塊就好,或者你有鄰居裝潢時凹師傅一下,未裝隔音泡綿,離兩步距離後聲音小很多,房門關閉才會完全沒聲,之前是關房門都很吵, …… 查看更多

Odinson Thor
2015-11-27 08:09:58

找不到板子的話,也可以自己印網格狀的板子再貼隔音泡棉

James Lin
2015-11-27 08:14:32

我有這樣想~完全的Maker~
印不到箱子大小我可能就會被抓走了,
噪音,密閉,味道... …… 查看更多

曾俊維
2015-11-27 08:37:08

我想看裡面

James Lin
2015-11-27 08:38:50

裡面黑黑的完全吸光 ~ 上面已Post

曾俊維
2015-11-27 08:39:33

上面最好做開門,比較好換線

James Lin
2015-11-27 08:40:43

上面高度夠操作,有算過 ~ 而且之後線會放外面上方的自製防潮箱

曾俊維
2015-11-27 08:41:10

自動定時關機/遠端關機,這點你有做嗎?

James Lin
2015-11-27 08:41:42

有的,
這是箱子外的事,上面也有提到 ~ 可以的已全部Merge ~ :p

曾俊維
2015-11-27 08:49:45

看來我也要做自動定時關機/遠端關機

James Lin
2015-11-27 22:43:57

這絕對不是我,因為我還在準備檔案,未開機 ~
終於不用懷疑是自己了,:p
難道是另一位同好 ~ …… 查看更多


原文網址 Lawrence Lee
2015-11-19 14:04:04

韌體更新 / Firmware Update (for ATOM 2.0)
.

最新韌體 2.0.3 上線囉!控制台中新增自動校正以及調整 Z offset 功能。各位無需再在 Gcode 中另外加入 G29 指令了。

韌體連結: http://www.atom3dp.com/zh/support-ch/
教學連結: http://atom3dp.squarespace.com/firstlayer-2/#head2

---------------

New Firmware 2.0.3 is now online! New Auto Leveling system and Z offset can now be executed directly from the LCD control panel. G29 in the Gcode is no longer required!

Firmware Download: http://www.atom3dp.com/en/support/
Tutorial: https://atom3dp.squarespace.com/firstlayer-1-1/#head2

---------------

# firmware # updates

黃俊傑
2015-11-19 14:21:00

5.若噴頭太遠,降低 [ Z-Offset ] 的參數後,重複步驟 3~4.
若噴頭太遠,降低 [ Z-Offset ] 的參數後,重複步驟 3~4.

教學網頁寫錯惹???

Lawrence Lee
2015-11-19 14:29:05

感謝抓bug!

Stanley Chen
2015-11-19 18:41:40

這個超好用的!
大家快下載!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11-19 18:57:20

偷用好久了,真的好用,從此擺脫G29機差問題。

廖新弘
2015-11-19 19:15:33

為什麼1.99沒有2.03板可用

片翼之鳶
2015-11-19 19:42:01

控制板不一樣吧

劉宏威
2015-11-19 21:43:40

控制板不會是問題……

總有種一代用戶不太被注重的感覺…

之前一代雷射的韌體大bug很久才修復,
官方也沒有主動給一代用戶任何消息,
還是我自己問才知道bug已經修復了。

我也不諱言,身為一代升級二代的用戶,我對atom蠻失望的。

要知道如果沒有一代用戶,atom哪裡會有現在二代的成功?

Lawrence Lee
2015-11-19 22:07:54

我們還沒改喔~ 在待辦事項中~

林舜順
2015-11-19 22:13:25

可不可以請教一下如何做韌體更新?

Lawrence Lee
2015-11-19 22:16:02

感謝Wells的意見。我們之所以推出1.99 升級套件就是為了延長一代機器的壽命,但是畢竟要將一代完全變成二代還是多少有些難度。你的聲音我們聽到了,請給我一些時間完善這些不足的地方,謝謝!

廖新弘
2015-11-19 22:21:00

翻一下手冊吧,裡面有寫吧

王建傑
2015-11-19 22:24:37

有使用ZP的,需要修改MANUAL_Z_HOME_POS 350

李穆
2015-11-19 22:30:43

0. 裝USB驅動:
https://www.facebook.com/....../CDM%20v2.12.00%20WHQL......
1. 裝arduino編譯上傳器:
https://www.arduino.cc/download_handler.php
2. 下載韌體,解壓縮,點兩下Marlin這個檔
3. 看圖說故事
4. 主機面板裡依序按兩個選項:restore failsafe ---> store memory
5. 搞定(還有不懂的請翻寶典)

林舜順
2015-11-19 22:56:05

原本手冊裡的不是很詳細,感謝樓上支援!

蘇子敬
2015-11-20 08:20:17

可以請問為何嗎?

片翼之鳶
2015-11-20 08:21:37

ZP底板會比較高 所以需要拉高噴頭初始高度

蘇子敬
2015-11-20 08:26:40

片翼之鳶 剛看到birk binnard的留言,他用2.03加zp,set z level後,第一層印不出來。就是因為沒有改manual_z_home_pos嗎?

片翼之鳶
2015-11-20 08:28:05

照理說這個參數只是避免你一開始撞噴頭而已...
應該是其他原因吧?

王建傑
2015-11-20 08:53:38

如果不修改,不管z-offset設多少,goto zero都是會撞到噴頭

鄭士豪
2015-11-20 10:03:10

XD更新韌體後,校準跑玩= =我又回到一開始裝好機器的樣子,又開始刮底版...orz(痛苦的循環>"<調整)

Lawrence Lee
2015-11-20 10:31:26

Z offset 設定了嗎?

劉宏威
2015-11-20 10:59:48

加油!!
感謝您的回覆,我只是抒發自己對後勤部分的感觸。
ATOM依然還是表現很不錯,希望以後更好。

鄭士豪
2015-11-20 11:06:31

有~但下檔案一起步就掛刮還蠻深的XD~

鄭士豪
2015-11-20 11:07:20

底板又多新的刀疤~哈哈

黃俊傑
2015-11-20 11:15:41

借問一下? 為啥不每次做G29阿???
每次做不是才能謹慎免除掉某些螺絲鬆掉之類的問題?或是一些硬體類方面的問題?

鄭士豪
2015-11-20 12:03:22

Lawrence Lee 換新韌體那kisslicer內Z-lift跟Z-offset要改設定嗎?還是照自己之前列印的設定不動?

李穆
2015-11-20 12:33:45

[以下方法適用在2.0.2版以前韌體]先用10%跑一遍G29(面板上的AutoLevel),連上電腦後用pronterface打G1 Z2 F8000,再用pronterface的「Z向下0.1」的按鈕慢慢降到快貼板,看一下LCD上顯示的Z值後重新用電腦輸入G29 Z+**再用10%速度跑一遍。(記得要先解決"上蓋太緊"的問題)

李穆
2015-12-06 12:49:04

日本代標
我很開心能幫上忙,祝你新功能爽爽用


原文網址 Birk Binnard
2015-11-17 01:52:49

Preliminary table lamp design

This design is not ready for publication yet because I have not found a light source that can attach to the top piece. I'd like to get some sort of color-changing LCD light but so far I've only found ones that have very large bulbs and sockets. I may have to make the blue base part larger/higher to accommodate such a large light source.

翻譯年糕


原文網址 Birk Binnard
2015-11-09 07:41:35

Is this a firmware bug?

These are small scratches in my Zebra Plate that happened when I was doing several test prints and used the LCD panel Stop Print function while the printer was printing the first layer..

When I did this the print head kept moving along it's current path for several mm and at the same time sounded like it was gouging the plate. This happened a few times before I figured out the way to avoid it was to first use the Pause Print function followed by Home and then Stop Print.

Pause stops the printer immediately so there is no change of anything bad happening.So that's what I do now if I have to stop a print on the first layer.

But shouldn't Stop Print do the same thing - stop everything immediately?

翻譯年糕

André Medborg
2015-11-09 07:51:43

My printer stops immediatly when I press stop, but only after the first layer. I normally shut it down. If it dives the build plate. Actually I have been experimenting with BuildTag a while back, but I abanded it cause I thought it was too expensive to keep replacing it.

André Medborg
2015-11-09 07:53:07

Birk what's up with the auto leveling marks on the plate - are they holes?

Birk Binnard
2015-11-09 08:05:50

No, they are not really holes at all. They seem to be just marks that do not affect the bottom of a print.

Clarence Lee
2015-11-09 09:32:41

after a little trace, pause & stop should be almost the same.
the main difference after stop, it's turn off the heater & close the file reading.


原文網址 XianLiang Lin
2015-11-08 21:40:42

請問一下 , 有人LCD遇到這樣經驗嗎?
檢查過路線(沒有接錯問題)
排線交換對過(無解)
當初還以爲是LCD板子的按鈕頂到鋁外殼 , 拆下來檢查(按鈕沒頂到現象)
韌體重刷過好幾次,也是沒有解決問題.
所以大家覺得問題是?

廖新弘
2015-11-08 21:48:16

內部倒折的鐵片地方貼個絕緣膠帶試試

Stanley Chen
2015-11-08 23:48:09

也有可能是排線壞了

XianLiang Lin
2015-11-09 13:27:36

找到問題了,是排線問題 :(

蓋曄
2015-11-09 18:05:52

我之前有遇到過喔~我後來插別家的面板在插回原廠後他自己就乖乖的好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XianLiang Lin
2015-11-09 23:05:23

好恐怖!!! :o

XianLiang Lin
2015-11-09 23:10:43

週六拿到後,立馬組裝,昨天晚上燒韌體試機,今早解決排線問題,晚上處理完私事後立刻來調整測試打印確認整體 .終於好了,可以開始調整細節了! 謝謝! :)

James Lin
2015-11-09 23:30:56

你組裝速度真快(至少是我的兩倍速),
1. 為何你右下角固定螺絲知道不要擺,好厲害~
2. 為何鐵氟龍管在外面?
:p

XianLiang Lin
2015-11-09 23:44:59

因為本身有DIY製作kossel跟維修經驗,所以組裝過程很快.
第一,在組裝玻璃板子過程不小心多放2顆,忘了把多的拿下.
第二 , 因為翻組裝說明書沒很認真的看 :P ,不知道鐵氟龍管是可以藏在裡面的..

James Lin
2015-11-09 23:57:24

其實我要說的是右下角那顆Auto Level有可能會被撞到~


原文網址 戴亙泰
2015-10-28 22:29:38

今天從高雄殺到台北ATOM去修理我壞掉的LCD畫面~
他們辦公室雖然不算大,不過感覺挺溫馨的
測機器的,弄模型的,還有討論事情的
就不太像一般大企業那樣整個就是忙不完的事情的暴躁感覺
然後負責幫我試LCD 的 Peter
幫我測試過都不是排線問題之後
直接換了一個新的LCD給我!!
真是太感恩了!

戴士偉
2015-10-28 22:34:17

太熱血了~

廖新弘
2015-10-28 22:38:02

太有心了,叫我殺上去,還真的要考慮

戴亙泰
2015-10-28 22:39:24

不殺不行阿...少兩行字我沒辦法控制列印速度跟觀察列印進度

戴亙泰
2015-10-28 22:39:55

更重要的是 想要感受一下 小團隊一起努力開發的氣氛

鄭政浤
2015-10-28 23:09:35

那辦公室真的很棒
前方有小7 轉角又有星巴克(?

陳為騰
2015-10-28 23:24:53

老闆沒有邀你直接住下來,不要回高雄了!

Kuo Hsuan Tseng
2015-10-29 00:31:27

Po-Hsun Peter Wu 人真的超級nice的 哈哈

李穆
2015-10-29 03:41:27

好像還蠻多人(我也是)會直接殺去總部的XD

戴亙泰
2015-10-29 11:48:47

不行 我要回家玩印表機!!!


原文網址 戴亙泰
2015-10-17 11:12:19

想請教各位大大一個問題!
有人碰過LCD螢幕指出現一半的狀況嗎?
打開的時候 明明還可以看到兩條螢幕畫面
然後右上角會末名多出一條線條
接下來在初始畫面中就剩一半的畫面了...
然後雖然覺得不可能,在官網找到一篇說調整DRV8825晶片電壓值為0.4
量過自己的晶片電壓都在0.35及0.36

廖新弘
2015-10-17 11:26:40

排線交換看看,電壓建議值是0.4,如果使用沒有問題可以布條

Clarence Lee
2015-10-17 11:30:20

透過pronterface
M502
M500 reset看看
或是重傳marlin 韌體
檢查lcd相關線路有沒有短路斷路等...
包含lcd模組本身跟殼之間的接觸...

Chuang Ivan
2015-10-17 11:48:12

我是遇到印一半螢幕整個都不見,而且擠出頭也沒作動。後來發現,可能是因為空氣清淨機產生的大量靜電導致它停擺了,拿開後就正常了。

戴亙泰
2015-10-19 20:31:17

目前這樣測試過,排線重新插拔以及交換測試,一樣顯示兩排而已,痛過pronterface下指令,也是一樣.重傳marlin韌體也是一樣的情況,lcd模組裝上去以後老時說很難拆下來,從外面觀察應該是沒有根金屬外殼有直接短路的現象,至於靜電...不知道該從哪邊觀察,但我機器是獨立放在一個木櫃子上就是了

戴亙泰
2015-10-19 20:35:11

目前還買不到10pin軟排線測試...再來或許要看能不能從官方重買一個lcd模組回來外接重新層別測試了...

Clarence Lee
2015-10-19 23:03:36

call原廠support吧..

陳賢能
2015-10-20 10:38:38

我上次機器組好也是類似問題
問題出在排線

陳賢能
2015-10-20 10:39:27

寄回原廠隔兩天就收到了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10-10 23:22:29

[軟料地獄週 - 完結篇]

先講結論,我想我找到可以完全解決軟料在 ATOM 2.0 這類遠端進料系統的先天因素及實際列印時的風險管理模組了。

這部份將會著手進行開發,只能跟大家說明概念,就是洩壓閥的模式。

再來說明一下實測後,影響軟料運作的最主要關鍵因素,同好們若要嚐試時,可以多留意這些點,應該會有效提高成功率和作品品質。

1. 要有壓力概念。軟料從馬達到管線到噴嘴到列印面,這整個過程會形成一個壓力流線,這個壓力流的重要因素在於馬達的轉向、噴嘴的出口流速及加熱區線。而影響的底線是線材的強度,一旦超過底線,線材變形扭曲,就掛了。

2. 測得的速度上限 40mm/s,但就風險來看,loop 大概可以到 60mm/s 以上。infill 大概 40mm/s 左右;sparse infill 大概到 30mm/s。不過 sparse infill 要看寬度設定,如果是 0.4mm,那影響不大;若是大於 0.4mm,那就要特別留意,隨時會掛。(因為壓力)

3. 測得的最佳溫度 210度。這個溫度出來的料,透過光線會看到一絲銀色光芒,然後隨即轉白,最後呈現類似矽膠的涼透質感。再低的話,會影響列印速度,太高的話會有氣泡。

4. 如果要快速列印,建議更換電源。當我用 40mm/s 在列印時,發現噴嘴溫度區間變大,LCD 選單甚至進不去,推測是跑的速度太快,陶瓷加熱片的功率跟不上,所以210的溫度一度掉到 190,然後又升到220,而這段時間 LCD 是無效的。顯然程式的優先權放在溫度控制的部份了。

5. 軟料的列印概念,其實可以完全不當一回事,按 PLA 的概念直接設定列印。但要留意幾個會造成噴嘴壓力上升的部份,a. 是打底過程,這點要從 G29 Z+xx 去微調,建議可以找一個軟料用的合適高度,會讓你打底時省事很多;b. sparse infill width > 0.4mm,當打開 sparse infill 且寬度大於 0.4mm 後,代表馬達會提供多餘的料來擠出寬度,這就很容易卡料。另外,因為太薄的翹曲問題一樣只能靠角度和溫度去避免,這部份建議自行改gcode,或者換能分區設定的切圖程式處理。

結論,軟料在使用上的問題不大,但成功率的調校和過程的穩定性是重點。而 ATOM 2.0 採用的遠端進料機構,是可以透過外掛的模組讓它變成跟近端進料一樣,讓使用者完全感覺不出它的差異。而這樣的外掛不只 TPE 適合,對 PLA / ABS 一樣有效。

至於軟Q的材料翹曲問題屬於材料特性,基本上無解。只能用影響最小的方式來因應。

以上跟大家分享。暫時不會再印軟料了,換來設計模組囉。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