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Kisslicer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9-20 17:01:04

[山不轉路轉]

最近在看 ATOM 跑著 KISSlicer 切出來的路線,我覺得似乎花太多時間在 trial & error,甚至還花很多時間在修物件。

我覺得應該有更簡單,更不需要經驗的方式,直接無視牽絲、疙瘩的問題。

建模列印這件事,應該是想到就能擁有。

在這件事上,還有很多事可以努力。

Coby Huang
2015-09-20 17:34:22

可是有時候又不想要建模被列印限制住XD

Charlie Ting
2015-09-20 17:52:20

我是對 de-string 跟 wipe 的機制感到不奈,因為這只能算是個權宜作法,但卻影響太大。所以,現階段我會比較想解決這個問題,直接抽掉這兩個動作。

Lawrence Lee
2015-09-20 20:56:57

進端直驅送料是你的答案!

Charlie Ting
2015-09-20 21:22:33

並不會,我覺得有難度的問題才有挑戰的樂趣。

李佳鴻
2015-09-20 21:45:40

非常同意,Kisslicer,走的路徑很多是多餘的,很多地方應該可以一筆畫完成,可以大量的減少string 的問題。 雷切,看到產生出來的gcode,基本就是 slic3r切出來的gcode然後之前加一個 開雷射之後加一個關雷射。。。很沒效率的方法,很多地方應該是可以連續的,不需要開關....雖然這些有些是 NP-Complete 的問題,但是我們不用解最佳化,次佳也行。。。。有空有閒再來寫寫看。
目前想法大概可以先找出所有 connected-component ,然後找出 edges , 然後從角落開始畫連續的線(如果是給3d列印,還得考慮角度問題,因為有強度的考量,如果雷雕,應該比較不需要)。。。。。只是些想法,有空再來寫 ;)

林祐德
2015-09-20 22:58:23

我的想法是雷雕跟3DP走法基本上應該要不一樣,雷雕應該是走像LCD的顯示方式一樣,一行走完再換下一行。而每次打的功率點就去陣列中抓值出來依該點的灰階PWM來打。

Vincent LM Yeh
2015-09-20 23:19:57

有更聰明有效率的切片軟體嗎?在印StarTrek starship尾端模型時就發現,許多的牽絲與疙瘩來自無意義的長距離Travel, 若能優化列印路徑,便可節省時間並提升品質

李佳鴻
2015-09-20 23:20:45

非常同意! 應該不一樣. 目前的官方的 burner 似乎只有 on & off....完全沒有功率的控制 (只是快速看一下gcode,沒有真的仔細看,有錯請包涵)

Clarence Lee
2015-09-20 23:22:26

看起來M03 Txxx就是控制pwm的樣子...

Charlie Ting
2015-09-20 23:23:01

YouDe Lin 沒錯喔,我目前的圖片就是這樣打出來的。但官方的作法因為只有黑跟白,所以它的模式是只跑黑色部份,會快很多。而且也不一定需要每個點去開關,頭開尾關即可。

Charlie Ting
2015-09-20 23:23:55

我自己的 M03 版本是支援兩個參數,出力和時間(ms)。

Charlie Ting
2015-09-20 23:25:19

而且我的 M03 有三種趨勢模式可以自動切換
1. 單純開關
2. 單純開關,但指定出力
3. 開關,加指定出力及開啟時間,時間到自動關閉。

李佳鴻
2015-09-20 23:27:27

Charlie Ting 看來你需要把 code share 給官方,節省他們時間 ;) 雖然不難寫,但我想官方正應該忙著開發其他模組吧.......

Charlie Ting
2015-09-20 23:34:17

李佳鴻 目前官方的雷射頭可能不太需要考慮時間因素,因為時間太短打不出效果....目前我用的 1.8W 開強一點可能 5ms 就過強了。但這塊板子的 PWM 只有 490Hz,這表示如果要小於一個 ms的點放就會需要額外作驅動電路。
雖然說可以縮小功率,拉長時間,但是印個照片動不動就百萬個點,打很久太浪費時間了。

范智昆
2015-09-21 00:36:20

像我個人覺得kisslicer已經夠好用了,我現在印很多各式各樣,打樣開發零件,我只有看物件調整層高跟支架. FDM 成形方式第一次只要調整好回抽時噴頭真空下不拉絲就好. 參數我就一路用到底. 到很小的物件都通吃. 如果還有更好免費建模軟體好用,那我也就夠了~哈!

陳明谷
2015-09-21 00:41:32

然後就可以拿來打金屬了!!

Estima Lin
2015-09-21 01:02:53

目前為止對kisslicer最不滿的就是疙瘩了~
360度整個模型都是,0度又有一條拉鍊…
不管怎麼調整都沒辦法消除,
疙瘩比其他切片程式大太多了~

Louis Tang
2015-09-21 15:31:46

個人覺得cura 挺好的,設定簡單,路線選擇最短行程,不會有多餘的retraction 因為都會在件裏面移動。

Charlie Ting
2015-09-21 15:36:29

光衝著都在物件裡移動,我就會想換了。

Estima Lin
2015-09-21 15:54:52

可是CURA的支撐很弱...

Louis Tang
2015-09-21 15:56:40

我覺得還好,因為我已經對支撐沒要求,不倒已經可以,反正後期再打磨

Vincent LM Yeh
2015-09-21 17:37:55

來實驗看看


原文網址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13:25:13

<<已於9/18 22:30更新>>

[快拆式導風鰭片:見檔案區檔名 Air_Fin_MK6 ]

[1]有朋友提到要避免側吹風扇的冷風吹到噴嘴,除了保護好噴嘴之外,另一個方式就是引導冷風吹到適當的位置,例如噴嘴正下方。

[2]我做了簡單的實驗來驗證現有側吹風扇的冷卻位置,做圖模擬與實測結果都顯示,側吹風扇冷風會在噴嘴下方15MM處交會,這個結果證明做圖模擬有一定的可信度。

[3]目前已經設計好一組快拆式的導風鰭片,不用鎖螺絲,直接塞到側吹風扇出風口卡住就好了。用蚊香實測時可以目測出氣流交會點上升到噴嘴下方,但還沒成功的拍攝出照片,所以實測照片還要等等。

續..

[4]終於定稿了。決定角度很容易,但是要做成快拆就花了不少時間,改到第六個版本才算OK,安裝容易,也有一定的穩定性,不會平台晃一晃就掉下來。安裝方式照片請看底下的回應(我不知道怎麼在舊文新增照片,sorry...)

[5]最初想做成快拆是因為想嘗試有無風罩的差別,或是不同角度風罩的差別,所以會常常反覆拆裝。若是採用免螺絲塞入式設計的話,就可以省下不少拆裝時間。這個模型是左右風扇通用的,所以放入KISSLICER,數量設定2,用0.1層高列印就OK了,模型不需翻轉,也不需支撐。有一處斜邊,但是對於ATOM是小菜一碟。

[6]模型有基本的防呆及安全設計,所以應該不容易裝錯。安裝深度有計算過不會撞到風扇葉片,裝完後我有測過,也試跑過G29,都沒問題,可安心服用。

[7]最容易的安裝方式就是先把離LCD比較遠的那一個短邊塞進出風口,然後另一邊往上抬,一路卡到底就完成了。要拆下時用指甲或是工具抵住外側的長邊往下拉就可以脫離。

[8]若是你印出來的模型很難塞入,用刀片微微削掉短邊的上緣應該可以塞入,若是你的風扇出風口太大,模型塞進去之後太鬆卡不住,可以用Meshmixer把長度調長一點點再印。

[9]我會上傳STL檔與SKETCHUP檔,歡迎大家改裝。

[10]至於效果如何,還沒想到要怎麼測試,歡迎大家提出構想,或是模型修改意見,謝謝。

陳明谷
2015-09-18 13:31:39

好強

鄭東昇
2015-09-18 13:37:14

可以等待分享嗎XD

Charlie Ting
2015-09-18 13:56:50

準備好要更換了.....D

辜元志
2015-09-18 13:57:57

熱機準備來印了...XD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14:01:20

目前設計把冷風導向噴嘴尖端,可是覺得太貼噴嘴好像不好,也許該將冷風交會點略為下移到噴嘴下方約3mm處,大家覺得呢?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22:31:45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22:31:58

短邊塞入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22:32:37

往上推到底直到卡住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22:33:12

出風口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22:33:26

安裝完成照

陳明谷
2015-09-18 22:48:01

照片拍好漂亮

黃俊傑
2015-09-22 17:28:37

請問檔案能分享嘛? 感謝


原文網址 Vincent LM Yeh
2015-09-15 23:28:51

最近幾週的討論大多集中在牽絲問題,在參考大家的經驗與自己嘗試的過程中,逐漸發現有幾個變數,導致大家也許並不在同一個基礎上分享設定數據,目前看到的變數整理如下:

[01]有無裝快接頭墊片(quick_connector_spacer):影響回抽距離設定
[02]有無裝側吹風扇導風罩:影響風吹角度及風扇設定
[03]XY Accel加速度設定:一開始灌完韌體時初始設定值是9000,有人建議下調到500,寶典裡面寫的數據是3000,但更重要的是,加速度的調整要在機器上調,光是在KISSlicer上改數值沒有作用。
[04]用原廠料或是其他廠牌
[05]還有最近討論的要不要在噴嘴貼隔熱膠帶

這些是目前想到可能會阻礙經驗分享的變數,也許大家在分享經驗時,可以稍微說明一下手上機器的改裝狀態

曾俊維
2015-09-15 23:37:26

目前不會牽絲了,有裝快接墊片,有裝導風罩,加速度500,只用原廠料,有貼膠帶,參數8.1/8/6,回抽速度80~60,就這樣,其實會牽絲的因素太多了,看開點吧。哈哈。

Odinson Thor
2015-09-15 23:41:21

之前有人說回抽太大的話,容易把料回抽到冷區,印一陣子後會脹料,導致出料不順而列印失敗,所以現在我最多是5/5/3(大物件)或3/3/1(小物件)

Charlie Ting
2015-09-16 00:24:55

太有心了,大推!

李穆
2015-09-16 01:17:40

Z-Lift = 0 是目前測過效果最好的參數,而且可以說無視這些不同點

昭堂張
2015-09-16 13:14:32

最近發現,最基本的溫控做好,牽絲會少很多。調回抽參數前,先降溫試試吧!


原文網址 廖新弘
2015-09-13 19:28:32

分享一個不完美而且沒完成的作品,因為遇到些突發狀況,後續計畫會整個重作,這個模型作者有細心份成大小邊,粗心的我拿了就上,導致裝了又拆,拆了又裝,所以部分爛掉了,逼不得已所以要重新製作。
建議這個模型不要用KISSlicer去切,因為部分細節會模糊了,然後組裝可能需要動用吹風機及建議3D列印筆去黏合
出處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972071

Vincent LM Yeh
2015-09-13 19:33:25

KISSlicer的路徑切不好嗎?那麼什麼切片軟體的路徑切的會比較好?我找的資料反而認為KISSlicer路徑切的好 http://h6.hkepc.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115781

Aaron Lu
2015-09-13 19:33:25

印很久吧XD

李穆
2015-09-13 19:46:00

究極艾菲爾鐵塔出現了!!

Odinson Thor
2015-09-13 23:06:38

這個好帥,有空時我也來印看看~ (少來你什麼時候才有空 XD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5-09-11 13:19:06

Hi 請教一個關於Kisslicer切片路徑的問題,我下載了一個花瓶的stl檔,丟到kisslcer後用選擇vase模式,照理說最簡單的路徑應該就是繞著外殼列印,但每次換層的時候他都有從中間跨越的路徑而非從同一點開始,導致外殼醜醜的,請問是哪個設定錯誤了嗎?(我把destring和wipe關掉好像也是走一樣的路徑)

Clarence Lee
2015-09-11 13:24:13

花瓶可以考慮用cura ;p
不過印象中要單層?

Kevin Chen
2015-09-11 14:57:27

確實,我用cura的印很漂亮(別台),可是我還是搞不定cura在atom沒辦法調整z offset,弄了整個上午還是會撞到底板 囧

廖新弘
2015-09-12 00:14:24

噴頭孔徑設定有點怪


原文網址 辜元志
2015-09-08 22:22:04

今天又遇到疑難雜症了....KISSlicery載入stl後原盤上沒出現任何東西,也沒辦法旋轉縮放.....有人有遇過嗎?作業系統是OSX10.9.5

Clarence Lee
2015-09-08 22:34:50

任何stl還是特定stl ?
osx有時後有顯示卡衝突的問題的樣子...用的kisslicer版本號碼是?
據說拖放進去就可以顯示?

辜元志
2015-09-08 22:38:07

真的!........謝謝Lee大

辜元志
2015-09-09 00:38:26

不過有點疑惑,之前都沒發生這種情況,今天怎麼會突然發生?有沒有辦法可以徹底解決?


原文網址 廖永慶
2015-09-07 23:48:11

請問一下關於KISSLicer的問題紅色框框圈起來的地方為什麼不能更改是我什麼地方弄錯了嗎
造成我紅色圈起來的地方不能打勾
知道的人可以跟我說一下我是哪裡弄錯了嗎
照理說應該是可以更改的才對阿
有人知道嗎
知道的麻煩您指點一下小弟謝謝

Odinson Thor
2015-09-07 23:58:26

右邊的設定水平改成 Expert 看看

廖永慶
2015-09-08 00:00:27

感謝原來是水平的問題太謝謝您了


原文網址 賴威銘
2015-09-04 19:06:24

請問各位大大~~~我最近在想~~~趁噴頭乾淨未加熱及進料時先第一次使用面板的"Auto Level"故意把速度調到10%~~~然後把KISSlicer的G29 Offset拿掉改用Z Offset.....只是網路上說只要再執行一次"Home"就會把之前的底盤參數清掉....那這樣我是不是就只要在面板使用HOME完就要再弄一次"Auto Level"??

陳明谷
2015-09-04 19:25:32

我是這樣做的!
Home完依然會存著Alto Level
但G29不是Alto Level
G29調整高度搭配的是+Z
Alto Level搭配的則是Z offset
可別混用

賴威銘
2015-09-04 19:26:15

感恩^^

Kyle Tseng
2015-09-04 19:31:44

Auto Home不會清掉喔

戴士偉
2015-09-04 20:46:18

"只要再執行一次"Home"就會把之前的底盤參數清掉"
並不會清掉 :)

"只要在面板使用HOME完就要再弄一次"Auto Level"??"
並不需要 :)

Clarence Lee
2015-09-04 20:57:08

LCD 的Auto level其實就是G29 只是後面沒有跟Z+0.x
ultralcd.cpp 369行
MENU_ITEM(gcode, MSG_AUTO_LEVEL, PSTR("G29"));

賴威銘
2015-09-04 21:17:02

感謝大家的回覆喔(≧∇≦)

陳明谷
2015-09-04 21:31:53

原來!!!

賴威銘
2015-09-05 11:55:05

對不起~~~小弟我今天再開機列印時....設定都沒動但底層卻整個失敗了...請問各位大大知道問題是什麼嗎??


原文網址 沈育廷
2015-08-31 15:23:06

改寫G CODE 問題:
KISSLICER
今天一個物件 我列印到10公分高後 空印
想在改變GCODE 再接著由10公分高 續接列印

請問有前輩能告訴我 要怎樣重新寫GCODE達成嗎?

Clarence Lee
2015-08-31 15:28:18

搜尋 BEGIN LAYER

小包
2015-08-31 16:11:41

Noooooooooo

沈育廷
2015-08-31 16:21:23

感謝大大 已處理完成


原文網址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8-27 17:06:06

第一次玩KISSlicer的Vase,印一隻招財貓。它會有頓呆的現象,向同好們請教一下⋯⋯

Clarence Lee
2015-08-27 17:07:33

gcode 可以傳來看一下嗎?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8-27 17:16:15

私訊給你了;另外 KISSlicer設定是這樣的: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8-27 17:16:48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8-27 17:17:17

Mark Chen
2015-08-27 17:18:45

沒有噸阿 回抽速度15 看起來就像世界停止了

Clarence Lee
2015-08-27 17:21:40

回抽速度跟印速搭不起來..冏.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8-27 17:22:23

原來如此,謝謝指導

Charlie Ting
2015-08-27 17:55:18

回抽15,長度8,等於一回抽大概會停0。5秒左右,但 trigger 100mm,所以在大範圍印完時才會發生。

Clarence Lee
2015-08-27 18:06:58

這個很小..應該是換層, 換路徑時發生;p

Charlie Ting
2015-08-27 18:09:40

有觸發 de-string? 還是其他誤判?(覺得對 KISSlicer 的 output 要略帶保留)

林祐德
2015-08-27 19:55:47

看路徑哦~^^ 不過我可以說,有時kiss切的方式還滿奇怪的,明明這一層可以一筆印完並順利上升z再印下一層,但它就喜歡東跑跑印一點,西跑跑印一點,轉到別的切片又ok了。

曾俊維
2015-08-27 21:10:12

kiss這點真的很怪。

Birk Binnard
2015-08-28 03:23:39

Why is side facing fan not turning?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