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彭賢義 2017-04-04 14:48:57
請問, 我在列印過程印到沒有料,沒有料的過程持續約2-3分鐘,發現後立刻停機換上新的料,並且重新印,但是在成品印到2/3時,印出來的材料之間密合性變得不好,有點像千層酥,用手一壓就會被壓碎,是不是因為印到沒有料的緣故呢?還是說機器出了什麼問題?現在印出來的都是千層酥阿><根本不能用
Efun Lai 2017-04-04 14:54:23
不同料的溫度有沒有做過調整?噴頭是否有堵塞?
彭賢義 2017-04-04 14:55:44
因為前面2/3印出來的都沒問題,是後面1/3才壞掉的
彭賢義 2017-04-04 14:57:28
維修廠商的工程師說是因為印到沒有料才會損壞,但覺得不是頂多在空跑行程而已嗎,噴頭賭塞狀況還沒確認,廠商說會來檢查
劉宏威 2017-04-04 15:56:38
中間少印了幾層,上面的沒辦法壓實,所以就變成千層酥了
Charlie Ting 2017-04-04 17:43:54
之前發生過,原因是進料輪嚴重磨損,出料不足造成的
Dennis Chen 2017-04-04 20:49:31
檢查鐵氟龍管,看是不是熱太久,變形後內部口徑縮小,造成出料不穩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4-01 01:05:19
1號是Atom雙色列印,2號是Atom單色列印,所有設定相同;3號是它牌整機(非自組)陽春機單色列印;1號雙色和2號單色列印結果差這麼多是軟體或硬體造成我不確定; 但是隱形洗料柱仍然影響這麼大不禁使我比較懷疑切片程式;2號和3號的差異就很明顯是組裝功力不夠造成,但不知磁吸球頭和魚眼軸承是不是也有關係? # 綠色是檸檬皮不是橘皮 # 準備做潤餅皮過清明節 # 不可再PO錯社團好糗
Efun Lai 2017-04-01 01:07:04
這次沒噗錯
黃大丙 2017-04-01 01:45:28
哈,歡迎回家
施百鴻 2017-04-01 01:52:56
? ? ? ? ?
王韋恩 2017-04-01 08:51:15
大家都發現了!
王韋恩 2017-04-01 08:53:51
其實他牌的印機構件還蠻弱的耶!3d圖有預留公差嗎?
原文網址 Jason Lin 2017-03-28 12:13:57
請教一下 ATOM 2.5EX 印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515765 會發生兩個情形, 不知道童友建議如何? 1. 直條 / 斜條紋, 但其實CURA切片圖 看起來都正常 溫度都蠻穩定 190+-1 2. 底層還是有些破碎的空格 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出料不順 還是回抽太高, 之前因為印雙色堵住 重裝了一次Y進料管
用的是CURA15 + 原廠設定+細部更改
邢鳳言 2017-03-28 12:24:46
shell thickness要改0.8試試嗎? 還是0.75是有原因的?
Jason Lin 2017-03-28 12:27:08
邢鳳言 (Phil Xing) 之前好像某位大大友分享噴頭0.375比較適合, 這邊只是單純x2 = 0.75
Morgan Chang 2017-03-28 14:54:28
1. 直條 / 斜條紋 :這是Cura 常見的問題, 填充的紋路透到表面來了. 把shell 加厚一點, 或是Infill overlap 降低一些 看看
Efun Lai 2017-03-28 16:02:11
填充紋路唷,我之前也這樣
Jason Lin 2017-03-28 18:10:43
原來如此謝謝 Morgan Chang Efun Lai
Jason Lin 2017-03-29 01:24:16
試過厚度設定到1.125 (三層) overlap從15%設定到10%好像沒甚麼改善 反而三層讓紋路變更明顯了 還可以摸得到突突的線條 請問大家的cura設定值都怎麼處理這個情況
Jason Lin 2017-03-29 01:24:46
對了底層破洞的問題我把溫度升到200就解決了 看來這捆料要200才適合
原文網址 Moko Jenson Huang 2017-03-27 15:14:19
STL大致做出來了 目前正在列印測試中 ======================= 我又來發問了 我想印這個 我上網查了一堆方法 jpg轉svg轉stl 但是解析度都超級差的 想起之前有人好像是用向量軟體之類的印筆筒 是不是解析度會好很多 應該如何執行呢?
Charlie Ting 2017-03-27 15:25:59
先用 photoshop 放大,它會維持筆畫的細膩度,同時提升解析度,然後再處理。但重點是你要作什麼用,雷雕?
Moko Jenson Huang 2017-03-27 15:31:53
我要直接拿0.2 nozzle來印,打白底之後,換黑色印字體。
James Lin 2017-03-27 16:26:52
有遇到有些字切片軟體切不出來 , 也不能太小字 ~
Moko Jenson Huang 2017-03-27 19:04:36
我發現cura可以讀jpg
Moko Jenson Huang 2017-03-27 19:47:59
這絕對是回抽天堂,快樂的不得了。
Bless Ma 2017-03-28 13:25:12
字我都喜歡立起來印,會漂亮很多
Moko Jenson Huang 2017-03-28 13:26:30
立起來印?那支撐呢?
蘇家民 2017-03-30 18:18:58
我可以幫你出個3D檔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7-03-21 19:33:25
想請教版上的大大們,如果願意我們來做個實驗,目前經手3台2.5ex,1台2.0升級2.5ex,電壓晶片、皮帶、平台校正、pid_max修正、pid校正、主結構重裝、分流器設定(鐵氟龍安裝、間隔片......),所有能試、裝的我都試過了,目前判斷唯一不同地方是,2.0升級2.5ex因為自己的手殘,加熱陶片被鎖爆了,手上沒有新購2.5ex的備品包,只好把2.0mk2噴頭上的加熱片移值到2.0升級2.5ex的mk3噴頭上,所以其餘三台2.5ex都是原廠mk3的加熱陶片(ps:完全沒拆過),首先3台2.5ex只要做pid校正,全部會出現"PID Autotune failed! Temperature too high",所以把pid_max調到180,才能正常進行pid校正,2.0升級2.5ex則是能順利進行,且列印過程當中,三台2.5ex的溫度震盪都會在180-200之間,很不穩定,2.0升級2.5ex溫度則落在195-200之間,如照片上的圖1是三台2.5exe列印出來的5角杯,有很明顯的層紋,但圖2則是由2.0升級2.5ex印制的,老實說原先2.0升級2.5ex也是有層紋的裝況,後來發現把機器的列印速度(旋鈕轉到65%),層紋狀況立即消失,但另三台2.5ex照此法,卻依然有層紋,鐵塔的部份則是用原廠的gcode檔測試,也是附上比例照組,很明顯2.5ex的表面堆疊很不理想,只是百思不得其解,4台2.5ex都是我經手,但2.5ex的層紋問題我一直沒辦法解決,我一度懷疑是不是2.5ex的加熱陶片的問題,所以才發起來這篇文,看版上2.0、2.0升級2.5ex、2.5ex的大大們來試試看,隨文附上參數設定,機器列印速度請用旋鈕控制在65%,看大大們有沒在興趣測看看,stl檔的部份我會上傳在版上的檔案區,檔案叫:5cup.stl(ps:忘記說明,我之前2.0還沒升級2.5ex時也沒層紋的裝況發生,...........................切片軟體是原廠官網給的cura15.04.6。
黃大丙 2017-03-21 19:45:05
你的2.5加熱片上面鐵氟龍膠帶是貼單面還雙面? 像賣場這個就是雙面,這種肯定完蛋的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408208019049
黃大丙 2017-03-21 19:48:08
另外pid校正我作蠻多次的,從來沒失敗過(就連加熱片沒裝好的時候也是) 然後平常列印的時候都是+-0.6度範圍內的說
Charles Chang 2017-03-21 20:21:20
你有改過ACCEL值嗎?
林似諭 2017-03-21 20:26:14
原廠來的噴頭,無拆
林似諭 2017-03-21 20:26:33
4台都是600
Charles Chang 2017-03-21 20:26:49
改回1200試試
林似諭 2017-03-21 20:28:01
我的2.0升級2.5ex沒問題,另三台有二台不是,另一台時好時壞…
林似諭 2017-03-21 20:28:53
試過了
Charles Chang 2017-03-21 20:33:18
恩 我曾經在改完ACCEL後也發生溫度震盪的問題, 改回來後就正常了, 看來你還有其他地方的問題
廖新弘 2017-03-21 21:04:22
口徑設成0.37試試
林似諭 2017-03-21 21:22:34
我覺的怪的地方是三台列印都正常,但只要印薄殼就走精!
林似諭 2017-03-21 21:24:07
如果只是測單一台我覺得OK!上圖的圖片是,同樣的GCODE去跑,4台的結果,只有2.0升2.5EXE是比較好的,而且整體列印的東西,也是2.0那台比較好。
林似諭 2017-03-21 21:25:10
林似諭 2017-03-21 21:25:22
林似諭 2017-03-21 21:26:35
仔細看一下,女體圖跟鐵塔(原廠的GCODE,只有2.0升2.5EX的能看,其他三台照妖鏡一出,原型畢露)
廖新弘 2017-03-21 21:26:58
有可能是溢料的問題,有些同好嘗試把口徑設小
林似諭 2017-03-21 21:27:56
有想過,但我覺的還是在PID、墊片的問題!
林似諭 2017-03-21 21:30:42
亦或是我把方向搞錯!三台2.5EX是正常的,我那台2.0是反常的!所以才請大家善心人士,有沒有人願意試看看我PO上來的參數跟STL檔!
Charlie Ting 2017-03-21 21:30:59
看完後,我覺得你的方向可能有誤。 若以我沒有 2.5Ex, 但裝過很多不同(不知道那一版的)噴頭後,我的想法是不要期待有通用的參數適用全部組裝搭配。相反的,是找出每一台的關鍵因素,然後讓它穩定列印。 所以,我個人覺得反而要留意的點: 1. 進料輪的直徑和進料長度是否正確(決定你的韌體參數是否修正) 2. 噴嘴出料的常態直徑為何(決定你的切片參數如何下) 3. 喉管直徑、供電變壓器和電熱片電阻值和功率(決定你的 PID 值是否要修正) 4. 後吹風扇的風量 這些東西都確定後,你才會知道自己在幹嘛。
陳維德 2017-03-21 21:36:51
這是真的之前還沒換喉管的鐵氟龍時,用100 的流量是很好,現在新的喉管就要設98 才會漂亮
林似諭 2017-03-21 21:37:50
首先1.我當然知道參數無法通用全部組裝,我也嘗試要找出甜蜜點,2.進料輪4台都是原廠的料件,零件加工當然會有誤差值,但我不認為是進料輪的問題!進料長度4台我都確認過3.噴嘴出料的常態直徑4台也都比對過,4.喉管直徑4台都是MK3,唯一差別在我的2.0有另配給一台穩壓器(我當然也試過把穩壓器拿掉)5.後吹風量若真要說的話,2.0那台已經被操一年多了,風量應該不會比其餘三台好!
林似諭 2017-03-21 21:38:49
4台的喉管我也全換過了!
林似諭 2017-03-21 21:39:43
難道真的沒人有實驗的精神..............
陳維德 2017-03-21 21:40:11
嗯所擠出的量多少都會有不同,覺得神奇
林似諭 2017-03-21 21:41:48
如果今天用5角杯來比的話,可能有點過火,那鐵塔的部份大家有什麼見解?
林似諭 2017-03-21 21:42:34
林似諭 2017-03-21 21:42:46
林似諭 2017-03-21 21:43:25
這是PXXX的機器,也是用原廠給的GCODE,直接印未改任何參數!
林似諭 2017-03-21 21:43:33
Charlie Ting 2017-03-21 21:43:35
如果以那個五角杯的波紋來看,我個人覺得是你的進料輪偏心了
林似諭 2017-03-21 21:44:29
所以是三台都偏心?如果說4台我都分別有用E0、E1去做列印呢!
陳維德 2017-03-21 21:44:41
機器我真的覺得很難說組裝設定,零件差一點就會有差,我印的鐵塔我是覺得還不錯
林似諭 2017-03-21 21:45:51
我重點還是放在1台2.0升2.5EX、3台2.5EX,差別在只有1台的加熱片是不一樣的!
Roy Lo 2017-03-21 21:45:56
做PID校正的時候, 試試開側風扇, 出力約30~50, 我現在列印溫度都是上下最多 1 度
林似諭 2017-03-21 21:46:34
那沒道理1台正常!3台不正常!
Charlie Ting 2017-03-21 21:47:20
那我就無法給意見了,因為我沒有你這樣的機器。我是從經驗法則去看怎麼解決問題,無法用數量去證明。
Roy Lo 2017-03-21 21:49:52
我當初從2.0升級到2.5EX, 燒了噴頭, 送修回來, 也是發生PID Autotune failed! Temperature too high"的問題,也有調低pid_max, 但每次列印遇到側風扇開啟, 溫度亂飄 ~~
林似諭 2017-03-21 21:51:25
這是用一台很不優的delta去印的,參數如圖所附
林似諭 2017-03-21 21:53:28
所以謝謝您的見解,因為我想不出可以找到問題的方法,有層紋不是不好,只是覺的奇怪,所以才發起這個game
林似諭 2017-03-21 21:54:26
也是無層紋,中間色差的部份,是我把風扇關了
Estima Lin 2017-03-21 21:55:42
硬是要說是MK3加熱片的問題,我的就是升級EX那支MK3與另外再買的一支MK3(0.4)都是在做PID的時候發爐....
林似諭 2017-03-21 21:57:35
沒錯,因為我2.5ex也爆過一台,
林似諭 2017-03-21 21:59:16
我不是說mk3不好,只是想研究看看
陳維德 2017-03-21 22:00:04
說真的我的機器是真的算ok 的,裝好那時也還不太會調就印了一些東西在完,zoffset 太低也照印,那時設定不知A4 紙是要怎樣才算ok
林似諭 2017-03-21 22:01:07
我手上的機器全測了,另三台atom無入鏡
林似諭 2017-03-21 22:04:19
我4台也都ok,就這找不出問題
陳維德 2017-03-21 22:05:15
不敢說印的多完美但算及格才是
林似諭 2017-03-21 22:06:07
用放大鏡看看吧
林似諭 2017-03-21 22:07:24
陳維德 看起來很棒
Dennis Chen 2017-03-21 22:15:06
我只有升級前後的比較,我也是把2.0加熱片用到2.5EX升級上了,PID都是原廠設定值,但溫度比之前穩定。就算我把加速度調到600,溫度大概最多正負3度,但之前會到正負10度。
林似諭 2017-03-21 22:16:50
同感
Dennis Chen 2017-03-21 22:19:42
另外,層紋2.0比較細緻,2.5EX會比較明顯,感覺會多一些料出來。同樣在第0層畫直徑4mm的洞,2.0尺寸精準,2.5EX居然有些洞正常,有些會被填到,尺寸有點變動...不過我在想是不是我裝了熱床及平台還沒有調得很平的關係,所以料才會擠到...或是擠料輪比較強,以前擠不出來,就有卡卡聲,現在都是一坨跑出來
林似諭 2017-03-21 22:25:27
這也是手上別家機器印出來的層紋,但廠商很有誠意的跟我要了gcode回去研究,後來發現的問題是他們熱床的加熱、保熱,進而影響噴頭的電壓,後來他們也親自來現場調校跟測試,我也不恥下問請教我的三台atom也有這個問題,本也以為如法炮製應該可行,但事實如上…
Rick Yang 2017-03-21 22:28:00
我的ATOM 目前是 2.0 up 2.5Ex, 但韌體已改smoothie很久,印出來的結果就沒比較性。不過我當初在2.0時是受不了溫度飄移才改32bit板子的。180~200間我覺得飄得還真的有點誇張
林似諭 2017-03-21 22:28:56
有過這樣,但以排除
林似諭 2017-03-21 22:31:37
我就是覺得怪,因為我的2.0時期都沒這個問題,也是升2.5及另外裝了三台ex才發現的
陳維德 2017-03-21 22:31:39
我也好想換呢,但不會用
陳維德 2017-03-21 22:33:24
會不會是2.0 你那噴頭檔片還有用,另三台2.5 沒有那檔片呢,覺得那可能會影響溫度
林似諭 2017-03-21 22:35:03
2.0已升級2.5ex,都照原廠方式安裝
林似諭 2017-03-21 22:35:41
擋片都沒裝
陳維德 2017-03-21 22:36:24
林似諭 那真的要查很不好查問題,以比例來看是會覺得2.5 ex 有問題
林似諭 2017-03-21 22:46:38
所以才想說大家要不要試看看,我願意承認我另三台組裝有誤,但我想知道答案,因為我的2.0升2.5ex也有層紋,但放慢就ok,溫度也正常,2.5ex一整個感覺不對,4台機器就差在墊片、2.0、2.5ex線軌不同(那沒道理2.0沒層紋,2.5有層紋」
黃大丙 2017-03-21 22:53:56
溫度飄不是原本就會產生層紋嗎? 然後你也知道溫度飄了,也看到層紋了 怎麼不把溫度飄的問題先排除掉,然後再來玩層紋實驗啊? 我知道很多人溫度都會飄到180甚至170 但正常應該是要穩200不會動才對呀.....(長距離除外)
黃大丙 2017-03-21 22:58:47
照板上的災情來看我覺得加熱片本身品質就不是很穩定,可能發熱效率會有差異,加上貼膠帶的方式也不同,然後2.5EX拿掉擋風片讓問題更明顯
林似諭 2017-03-21 23:02:59
就因為能試的我都試了,只剩墊片沒換…
林似諭 2017-03-21 23:03:51
我的2.0也沒擋風片
林似諭 2017-03-21 23:05:15
不敢說,只是覺得懷疑,加上版上爆墊片的災情不少
林似諭 2017-03-21 23:06:20
要不試印我的檔便知曉…
黃大丙 2017-03-21 23:13:00
現在沒法試~機器還在跑
林似諭 2017-03-21 23:15:23
不急
Robin Hsu 2017-03-21 23:41:23
這個嘛 ~ 我覺得要其它網友進行實驗, 也不見得能得到相同的問題點. 我自己還在玩 1.0 的, 也在某次維修後印史萊姆之後,發現整個列印層紋很誇張 ... 然後用了一整捲的古銅色的料, 試到不剩一百公克時才又再某次維修時, 因為好奇心發現了問題. 我用縫衣針從喉管方向穿進擠出頭的孔, 用卡尺量一下露出來的針頭 ... 孔徑從官方宣稱的 0.40 mm 被擴孔成 0.52 mm ~ 切片設定再改成 0.52 mm 之後... 狀況改善很多 ~ ---- 到現在機器根本還沒調整到我的期望的方向 & 0.52 mm 的精緻度就變糟了 XD 從入手後到現在, 還沒有一次有成功印過可動的模型勒 (咖啡.
林似諭 2017-03-21 23:50:39
好吧!既然這樣我也不強求了,只是因為版上爆噴頭的人也不少,我也想找出是不是墊片在作怪,就看大家有沒有興趣試囉!
Josh Lin 2017-03-22 00:26:28
林似諭 我 可不可以 知道: 你這台2.0升2.5EX 陶瓷加熱片 的 實際 電阻值,和 它的 內外徑 及 厚度 尺寸? 和 其他 3台2.5EX 的 實際 電阻值,和 它的 內外徑 及 厚度 尺寸 有那些 不同? 我最近 逛遍 環型 陶瓷加熱片 供應商家,仔細看過 他們的規格 有了些心得,也買了些 樣品 回來 想做些 比較,同時這段時間 也和 黃大丙 討論過 有關 陶瓷加熱片 彼此的一些看法 與 心得,覺得 陶瓷加熱片 從 規格(工作電壓、電阻值 和尺寸...) 到 組裝、校正 PID 及 側吹風扇、後散熱風扇、線材 等 瞬間造成的 溫度負載變化,等等細節 值得 關注!或許 有改善 和 掌控 的 空間~~
邢鳳言 2017-03-22 00:32:39
我沒有對照組,不過看起來是有層紋,除了印薄殼要開的設定以外,所有參數都是預設值。要印到沒層紋看來不是隨隨便便的事...
Josh Lin 2017-03-22 00:36:15
林似諭 墊片 是什麼?陶瓷加熱片 嗎?
Josh Lin 2017-03-22 00:40:22
Dennis Chen 能知道 你 2.0加熱片 的 電阻值 嗎? 我量過 2個 2.5EX 的 MKII 陶瓷加熱片 的電阻值 約在 2.3歐姆 左右~~
林似諭 2017-03-22 01:00:58
邢鳳言 (Phil Xing)有用我提供的參數設定嗎?如果“黑魔法“有開的話,排除層紋,應該外面都會很漂亮! 看你轉彎處,有些溢料狀況,請問您的速度有調整到65%嗎?(ps:不是切片軟體上的列印速度哦,是atom機器上的旋鈕調整到65%哦!)
林似諭 2017-03-22 01:02:08
明天量給您!機器在公司!
林似諭 2017-03-22 01:03:02
Josh Lin 是的!是加熱片沒錯!
邢鳳言 2017-03-22 01:03:49
林似諭 沒有降速,黑魔法有開,出料是調到90%忘了調回100%...
林似諭 2017-03-22 01:06:25
嗯!您若有興趣,請嘗試我給的參數試試,像我說的,排除層紋不說,這個檔案我測過許多fdm的機器,自認算是不錯的機台測試檔!
邢鳳言 2017-03-22 01:07:15
林似諭 好呀,我換個顏色試試,黑色不好拍...
林似諭 2017-03-22 01:10:03
邢鳳言 感謝您能一同陪我實驗!
邢鳳言 2017-03-22 01:13:58
剛好有空嘛...
林似諭 2017-03-22 01:14:55
不會的!您的陪同讓我充滿了正能量!
林似諭 2017-03-22 01:33:03
沒有層紋時所呈現的成品…
邢鳳言 2017-03-22 02:38:59
使用了你的設定我覺得好很多,但不知有沒有達標?
林似諭 2017-03-22 06:43:21
咦!看起來很棒ㄚ!也沒層紋.....
Estima Lin 2017-03-22 07:38:04
還要調降為65%....忘了...XD
Dennis Chen 2017-03-22 09:13:12
Josh Lin 這星期都在印東西,要等一下才能量
黃大丙 2017-03-22 10:12:34
林似諭 我想問的就是...你怎麼不把加熱片換一換,都已經看到溫度飄成那樣了,這很不正常呀
黃大丙 2017-03-22 10:13:12
就算不換拆下來看是不是底面有黏膠帶,處理一下也好
林似諭 2017-03-22 10:44:05
換加熱片不是問題!只是目前先這樣實驗,等月底新的機器來,我應該會直接把它換成2.0的墊片!
黃大丙 2017-03-22 10:49:34
在溫度飄移這麼大的情況下實驗沒法排除問題呀 而且有很大的機率加熱片換掉之後層紋問題就沒了? 另外2.5和2.0的加熱片我想是一樣的東西,只是可能每批(或是每個)品質不同吧
黃大丙 2017-03-22 10:50:52
作這實驗如果是想證明"原本加熱片是壞的",我想也不需要看層紋了,看溫度飄成那樣就不對了~~
林似諭 2017-03-22 10:50:59
嗯!這我認同!就等新機器來我直接換2.0的上去看看,我還有一個2.0的備品噴頭跟備品配件......
林似諭 2017-03-22 10:51:56
嗯!也說不上是壞,就溫度不穩定,只要是可以在pla溶融的狀態下,我就先不換了!
黃大丙 2017-03-22 10:59:35
之前看過一篇討論溫度振盪的時候印出來線就一下細一下粗的,層紋就很明顯
吳梓誠 2017-03-22 11:42:38
挖塞!!剛剛測試了表面真的很棒。也順便看看機台調教的好不好。大家可以測看看,彼此相互交流
林似諭 2017-03-22 11:51:31
您的機器是2.0版?
吳梓誠 2017-03-22 11:52:02
對喔!!
林似諭 2017-03-22 13:11:35
所以等新的機器來,我再確認一下!有膠帶面的是在上方還是下方,照原廠的說明是有膠面是在下方!
黃大丙 2017-03-22 13:15:02
對~原廠說在下方,可能這樣比較安全 (因為要往上折) 弄下方加熱比較直接 應該是都可以...只要不是兩邊都有膠帶就好了
林似諭 2017-03-22 13:18:15
0.8數值的那台是2.5ex,噴頭是原廠來時,就組裝程序裝上去了,未拆!
Josh Lin 2017-03-22 13:46:44
0.8 ?電阻值 應該沒 這麼低~~
黃大丙 2017-03-22 13:50:09
好像是因為切成mV檔量的關係
Robin Hsu 2017-03-22 14:13:17
請問 0.8 電阻值 是啥 ? .?
原文網址 Yu Kai 2017-03-17 21:25:51
大家好,日前剛組完一台2.5EX,已成功印製出測試的300m長方柱以及星星,但剛接觸開關打算關機時,無意間觸碰到開關旁邊的螺絲等地方發現有被輕微電到,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謝謝
林君遠 2017-03-17 22:08:25
檢查一下開關的電線跟接到電源的相關線材,看線材是否有破皮或夾到
Yu Kai 2017-03-17 22:20:49
好的 我陸續檢查看看,目前還沒看到有被夾到的部分,謝謝
施百鴻 2017-03-17 22:29:19
靜電?
Yu Kai 2017-03-17 22:31:46
我也不是很確定,待會我在開機印鐵塔試試!! 希望單純只是靜電
施百鴻 2017-03-17 22:33:51
如果沒穿鞋子 碰到機台 蠻常發生靜電的(過去的經驗~
白政達 2017-03-17 23:22:25
源頭的插頭是三孔的嗎?還是中間的延長線或是有接轉接頭?(三轉二的)
Yu Kai 2017-03-18 01:28:32
好的 最後真的好像是插座的問題 已成功解決了謝謝!
Yu Kai 2017-03-18 01:31:22
只是現在重新做auto的時候 在最後做前方最前面的軸點會讓柱子斷根…
Yu Kai 2017-03-18 01:33:23
有爬文檢測螺絲是不是有卡到噴頭上的限位開關,不過沒有.. 剛開始有全程auto成功過一次
施百鴻 2017-03-18 01:39:59
檢查一下彈簧的鬆緊 還有這個機構干涉的問題
馮致榮 2017-03-18 01:40:30
彈簧稍微拉鬆一點.不要太大力
Yu Kai 2017-03-18 03:02:40
太好了 因為沒m4的螺母備料,稍微用研磨機把原本的磨平一點,比較不會卡到了!!也順利開始列印第三個測試項目了>"< 彈簧也稍微調鬆了一些些,最近問了好多問題,很感謝各位!! 等忙完就真的要開始建模了xD
原文網址 Moko Jenson Huang 2017-03-16 07:00:11
【請教各位先進】 8825是不是有分Unipolar跟Bipolar ? 我查了一下好像是馬達才有分?
林君遠 2017-03-16 23:14:53
DRV8825是用來驅動Bipolar,步進馬達確實有分Unipolar跟Bipolar
原文網址 風浪 2017-03-01 19:36:34
想請教一下影片1:07開始,為何列印到那個高度時,機器怎會突然跑到旁邊卡住。 我用的是cura的軟體,在想是不是程式上有錯誤,因為印不同的東西都會發生這種情形。想請教各位這是怎麽了? 謝謝各位
陳維德 2017-03-01 19:38:54
應該是外掛有選到的樣子
李大淳 2017-03-01 22:51:42
win10嗎?
原文網址 黃銘璋 2017-02-28 18:33:13
剛才上油保養過連桿後,不知是不是磁極方向的問題,目前在列印時,有一邊側風扇不會轉。有沒有在未列印時,面板可以設定讓左右風扇先轉動,這樣我在換連桿方向時,才能即時確認對不對。 不然都像在瞎子摸象,要等列印時才能知道結果,我已經換過一次方向,結果還是不會轉,還要等它印完,才能再換方向測試;也不知是磁極的問題,還是風扇壞掉的問題?
Yu Yam Shen 2017-02-28 18:36:39
剛剛我有發問過喔!可以試試看杆子磁極方向配對問題解解看
廖新弘 2017-02-28 18:39:58
https://atom3dp.squarespace.com/mechanical-problems/
原文網址 馮致榮 2017-02-25 22:54:17
最近印東西很容易翹曲,越大件翹的更嚴重,這當然更天氣有關。 我想問的是東西印好後是在熱床還有餘溫的時後拿起來比較好,還是放到熱床變冷時才拿?因為嚴重翹曲的東西都是睡前印早上在拿起來,是不是因為溫差大所以收縮不均導致翹曲? 睡之前我都會觀察底是不是有平整印好,這次印的四個角都有翹但其中一個非常嚴重,但是最外那一圈卻附著的很好
Alison Wu 2017-02-25 22:59:17
我的經驗是印越慢越不會翹曲
馮致榮 2017-02-25 23:02:11
感覺是印完之後才翹的.上面印的都還不錯
Charlie Ting 2017-02-25 23:03:39
沒捉牢。 以熱床方式列印其實會更難克服翹曲的問題,因為熱床的溫度會使底部持續處於容易變形的狀態,就算有捉牢也是一樣的。 所以像這種東西,寧可用常溫印,先以慢速列印,把底部打底打好之後,再恢復正常速度,這樣底部的結構硬了就不會翹了。
馮致榮 2017-02-25 23:06:14
就算搞了熱場也沒救?除非印好之後讓熱場繼續保持加熱?
Charlie Ting 2017-02-25 23:09:54
如果是熱場可能會有用,但不一定比上述的作法有用。 因為當你的內部結構或支撐太多太密,造成過大的內縮力時,外圈就會被內拉而變形。 或許你可以試一種玩法,就是二三圈才印一次支撐,然後讓支撐在相對慢的速度,以全速散熱的方式印,減少內縮力對外圈的影響。
張譯丰 2017-02-25 23:12:12
可以試試 60度熱床 + 薄薄一層口紅膠 或不加熱直接改用藍色膠帶
馮致榮 2017-02-25 23:13:36
這方法可能超出我能力範圍.對設定還不夠熟
馮致榮 2017-02-25 23:14:33
來試試不用熱床的方式印
Eric Chen 2017-02-25 23:32:30
平台沒調平
馮致榮 2017-02-25 23:42:16
有做過平台校正
戴士偉 2017-02-26 00:10:57
一直有個想法, 不知可不可行, 想法是一整條的收縮力強, 但分段印呢? 想法來自於鐵軌的熱脹冷縮縫~ 除了最外圍的連續一整條的印, 但內部全部分段印. 不過這個要切片軟體下手才比較有機會, 後處理有點累 XD
Charlie Ting 2017-02-26 00:20:04
戴士偉 good idea. 要看有沒有人對切片後處理比較熟可以寫的,那比較不是我感興趣的地方。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2-26 00:22:56
若強度不是很需要的話,殼厚0.8mm、填充10~15%、層厚 0.15mm 應該會有幫助。照片看起來,開 Brim 10~20圈也會有幫助。
黃育哲 2017-02-26 00:29:23
我提供一個經驗 但這只適用於微彎曲變形 並不適用於樓主這種大變形翹曲 溫度太低的話,要不然就試試看提高熱床溫度吧,我最近都開到88度的熱床溫度 然後印完之後 讓物件躺回去熱床上面 同時拿重物壓著盡可能讓他平坦 等到看到物件被壓平了 再過一段時間又會反翹起來 之後就是放冷讓物件收縮 控制得好,搭配當初熱脹的情形 收縮時就會剛好是平坦的 反覆回火幾次 就能慢慢讓物件內部應力釋放 之後就會往調整的方向穩定
黃啟維 2017-02-26 00:32:45
平台沒校正好,第三張圖顯示中間太高,沒黏到,成碗型失真
馮致榮 2017-02-26 02:28:32
這種翹都是早上起床才發現已經來不及了.我來試試列印完熱床不關讓他保持溫度
馮致榮 2017-02-26 02:29:18
我有機器自動校正過.是還有其他方法嗎?
馮致榮 2017-02-26 02:31:26
越講越高深.我....能力不足
邢鳳言 2017-02-26 05:57:49
這一篇對FDM曲翹分析得很詳細: http://lunglungdesign.blogspot.tw/2013/03/abspla.html?m=1
柯紀維 2017-02-26 09:14:00
這麼說起來…熱床到底是為何而裝?
Charlie Ting 2017-02-26 09:22:32
柯紀維 主要是為了ABS或PC這類材料吧?我記得好像是這個,而不是PLA。
張譯丰 2017-02-26 10:00:53
多謝分享!
Charlie Ting 2017-02-26 10:09:17
這篇也不可盡信,裡面有說法是錯的。
邢鳳言 2017-02-26 10:15:34
Charlie Ting 研究態度很認真。。。不過我也覺得熱床的用處被他低估了
Charlie Ting 2017-02-26 10:19:19
我是比較覺得他對變形應力的產生原因假設錯誤,造成他的理解方向偏差,然後從一些說法來看,他的列印經驗可能有限,所以說法跟實務有出入。
Rainbow Mug 2017-02-26 10:31:09
PLA不會 ,ABS沒熱床穩死 ,尤其打底層時最重要 。
黃智昱 2017-02-26 12:52:27
這是翹起後繼續印的 平台跟噴頭位置可能還需要在調整一下
黃智昱 2017-02-26 12:54:40
平台沒調平+1 平台調平不是自動校正
Eric Chen 2017-02-26 14:01:41
第一層噴頭跟平台要有點擠壓式的塗抹黏性才行,自動調平後在噴第一層時觀察塗佈的狀況,再調整平台螺絲,勿讓第一層的邊緣翹起,或看起來擠出的料整條好好的,要有下壓的狀況會比較好 那樣就不會翹了
Tako Sun 2017-02-26 14:05:56
ABS還是PLA?
馮致榮 2017-02-26 18:00:25
PLA
馮致榮 2017-02-26 18:05:29
平台螺絲是那幾個?固定熱床的還是夾玻璃的
黃俊傑 2017-02-26 18:17:32
開brim 睡前點個快乾.... XD
馮致榮 2017-02-26 18:21:38
快乾?不會拔不起來吧
李穆 2017-02-26 21:31:52
眼睛會張不開而已
黃俊傑 2017-02-26 21:36:47
同樓上 眼睛感覺快黏住...
馮致榮 2017-02-26 22:24:32
原來有這招
黃大丙 2017-02-26 22:37:26
限位螺絲調準一點,確認沒有干涉,把基本的先弄好...平台不好後面問題就多
Ya Hsuan Wu 2017-02-27 02:21:48
記得開窗xD
李穆 2017-02-27 07:51:42
開個brim 10mm簡單搞定
Tako Sun 2017-02-27 16:22:53
先去試聽說 ATOM 適用的紫色口紅膠,不行,我再來說我的方式 還有更大的,只是沒拍到照,我印東西一定都要倒底角,不然實在太難拆了。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