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回抽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1-20 02:55:38

atom 3 lite part1……空跑、回抽-基礎打底很確實,回抽牽絲不多,手拉即可去除,但尖端有一點點熱堆積,給分85…

吳梓誠
2018-11-20 20:23:04

atom 3 機器由此零件看來想必穩定度很高(剛性),左右的尖角看一刀未剪的影片可以知道有些許熱推積。林大第一個就選用這個當測試零件想必想知道3代的機器左右位移的穩定


原文網址 李仁維
2018-11-02 22:51:02

Maker Faire ATOM 3 搶先看!

ATOM 似乎沉寂了一段時間沒有推出新東西,
現在, 他們回來了!
ATOM 3 顛覆很多以往的印象, 震撼腦髓(誤)

首先個人感到最大的改變是開始採用公規的零件,
採用了常見的相容E3D的噴嘴, 讓更換變成十分的可以負擔,
以前換一次要三千塊真的不是平民可以輕易負擔啊!
換兩次就能買台堪用的機器了...

然後自動調平改成了薄膜式的開關.
個人也有使用這種開關的機型,
好處是相較於彈弓機構, 觸發力道極小, 調校後表現非常好,
第一層從中心到最外圈列印高度都相當的一致.
只是調校後要記得拿下來就是了, 直接開印的話保證很好玩.

加入了斷料偵測器和觸控螢幕, 雖然個人用覺得沒什麼差,
只是已經2018年了這東西也幾乎成為新機標配了.

ATOM 3 的機柱是他們自行開發的,
而不再是DIY機型上常見的鋁擠條,
機構非常紮實穩定.

Lite版本是使用Open Build的滑車, 可能穩定度稍遜於線軌,
但以單純3D列印來說個人認為是很夠了,
而且低成本也利於自行維護更換.

現場列印的船非常的漂亮, 唯一可以挑剔的只有輕微的牽絲,
回抽控制一直是遠端機種的弱點, 詢問是否考慮做Flying Extruder?
只有說目前還沒做XD

最後就是很多人最關注的價格部分了, 當場詢問的結果Lite版不到四萬,
還以為ATOM被盜帳號, 這價格太不ATOM了...
聽完實在很後悔沒有參與測試計劃...
以前看到ATOM只覺得是哪天中樂透要買的東西,
現在居然是這麼負擔的起, 除了列印品質, 居然連CP值都這麼有競爭力,
A粉們似乎可以期待ATOM要重返榮耀了~

(打了有點多... 另一台待續一下)

廖新弘
2018-11-02 22:55:38

以資深玩家來說,比較期待雙噴頭切換來的吸引人

Moko Jenson Huang
2018-11-02 23:02:59

期待正式發表,看看有什麼令人期待的黑科技。

盧家俊
2018-11-02 23:03:59

樂積主板…

李仁維
2018-11-02 23:05:25

這麼專業XDD

李仁維
2018-11-02 23:07:48

哈哈我覺得他們光是把基礎性能往完美更推近,就已經非常吸引人了... 個人連斷料偵測都覺得是花俏不實用的東西XD

許阿瑋
2018-11-02 23:15:32

這主版、這斷料偵測、這調平薄膜...根本都是樂積吧XD

李仁維
2018-11-02 23:16:43

能運用現有的解決方案來都產品也是不錯啊XD 省下開發成本回饋給消費者

盧家俊
2018-11-02 23:18:01

我現在改的很像目前的Atom

黃君仁
2018-11-02 23:18:03

好多熟悉的零件....不過這樣也好,維修方便多了

Moko Jenson Huang
2018-11-02 23:18:38

其實我個人是蠻喜愛ATOM鈦噴頭,
我買過這種鈦噴頭。
可惜沒有像ATOM直通到底。
用的不順手。
https://www.aliexpress.com/....../32849870228.html......

許阿瑋
2018-11-02 23:18:47

盧家俊 就是買樂積的東西回來裝一裝嗎?XDD

Tk Leung
2018-11-02 23:19:29

果然是痛定思痛的結果。

盧家俊
2018-11-02 23:19:38

嗯啊
穩定性真的很好
不過我原本機型是D Force V2
改完超級像XD

Estima Lin
2018-11-02 23:52:57

只期待真雙噴...

Moko Jenson Huang
2018-11-03 00:00:40

所以喉管散熱片是做在效應器上,噴頭組是可以直接往下抽換,不錯的想法。

陳冠銘
2018-11-03 00:41:32

除了機架外
怎麼感覺滿滿淘寶貨
應該是我的錯覺吧 ?

Tk Leung
2018-11-03 00:42:57

機架才是關鍵 ?

陳冠銘
2018-11-03 00:44:45

其實蠻久前 淘寶就有直接把效應器當作散熱片的三角洲機器XD

陳冠銘
2018-11-03 00:46:30

是沒錯啦
除了機架外的東西都可以輕易取得也算是不錯

Moko Jenson Huang
2018-11-03 00:48:07

噢噢,那就不算新科技了。 ?

陳冠銘
2018-11-03 00:48:52

是不是新的無所謂啦
這種東西就是學習改進是也

陳冠銘
2018-11-03 00:54:57

有幾點提一下
個人對熱敏用那種快接其實有點感冒
尤其是看起來那個快接並不會固定在效應器上
而是會包在管子裡

我知道官方是想把那個頭做成可以快速拔插
但這樣做很容易因為接觸問題造成測溫不準
尤其是包在會彎曲的管子內
所以那一家的產品我都是買整條沒接頭的

還有那個熱敏包的熱縮套不是啥特製品
就一般可見的熱縮套
加熱的溫度上去就整個軟爛了

這些都是我之前吃過的虧
稍微提醒一下....

Tk Leung
2018-11-03 01:01:18

熱敏應是有鐵殼的, 如熱偶的樣子。

陳冠銘
2018-11-03 01:06:31

Tk Leung 就這個
剛出不久我就買一批來玩了
有鐵殼沒錯 但後面的線不太像耐熱的線

陳冠銘
2018-11-03 01:14:34

擠出機是這個吧?
奇怪 我怎麼都有?

連傑
2018-11-03 11:28:33

恭喜機能提升~但美感有點回不去了,如果不以精品質感我想消費者有滿多其他選擇,整體比較像玩家改裝套件

陳維德
2018-11-03 11:31:45

Moko Jenson Huang 這種不行溫度會掉超多堵頭,ATOM 那設計噴頭組是比較能用的方式

蔡勉旭
2018-11-03 12:15:13

噴頭、機板、斷料偵測、薄膜調平、擠出機我也都有,都在x寶上面找得到
另外,有人會覺得外觀很像ping嗎?還是只有我覺得?

陳冠銘
2018-11-03 12:16:19

外觀是無所謂啦
三角框不就這樣嗎?

蔡勉旭
2018-11-03 12:22:01

這樣說也是啦,那個觸屏外觀很相似才有此錯覺

Tk Leung
2018-11-03 12:24:38

大家未有留意。這台只是Lite. 老大還未登場。

Estima Lin
2018-11-03 12:43:40

知道啊!
但是Lite版就快4萬了…
老大要像ping一樣嗎?

盧家俊
2018-11-03 15:22:39

對耶!

Tk Leung
2018-11-03 19:49:36

Atom 一向也不是做便宜的東西。

Tsai Porridge
2018-11-03 20:28:23

陳維德 主要還是熱傳導的問題吧!

童化金
2018-11-04 01:05:49

只有我覺得滑車板價格貴嗎

Lambo Ze En
2018-11-05 13:45:16

吳京達
2018-11-05 14:36:21

有我有看到

陳永慶
2018-11-08 11:13:00

在網路上看到一台長得完全一樣的
Monoprice Delta pro
兄弟機?

陳永慶
2018-11-08 11:17:21

對,正在看這個影片中

Tk Leung
2018-11-08 11:19:52

OEM 貼牌其實好平常US1499, 台灣朋友還是向Atom 買有保障。

陳永慶
2018-11-08 11:26:53

可惜是我上週才下單特價的2.5EX....結果馬上看到新東西orz

許阿瑋
2018-11-08 11:50:58

酷喔,到底是誰貼誰呢?XD

盧家俊
2018-11-08 15:22:55

效應器上面有Atom字樣

陳冠銘
2018-11-10 00:01:29

看了一下影片下面的回應
看來價錢還是被嫌的主因 ?

Tk Leung
2018-11-10 00:58:01

陳冠銘 Monoprice 本是 low price 為本的。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0-05 01:44:45

身為autodesk fusion360的忠粉,來個logo應景一下,沒想到居然是回抽地獄……

Adrien Herrmann
2018-10-07 19:53:32

Beautiful work what slicer do you use ?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0-02 08:11:16

cura3.4.1……只要有心,終究也能成功,層厚0.2,壁厚1.2,速度30,溫度185,回抽80,回抽距離6.5,噴頭回抽不抬升,風扇0.2mm後開啟,熱床60……應該只能這樣了…

周炎生
2018-10-03 08:37:06

這個 中間全部都是 絲 才被我 破壞了

周炎生
2018-10-03 08:37:18

有 啟動 回抽

林似諭
2018-10-03 09:40:48

回抽距離?回抽速度

周炎生
2018-10-03 10:10:51

距離 8 速度 70

Yos Ang
2018-10-16 02:20:04

hey how do you guys setup the printer to print dual colors like that?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09-15 09:06:14

cura 3.4.1…層厚左邊0.2右邊0.1,溫度左邊185右邊190,速度30,熱床60,壁厚0.8,填充0,回抽60……

陳維德
2018-09-15 10:37:24

陳維德
2018-09-15 10:37:54

借用您的模型,s3d 層高0.2 ,cura 現在慢慢快要超過s3d 了呢,可惜原廠就是永遠慢好幾拍才推出

許阿瑋
2018-09-15 12:53:09

0.1散熱不夠了

Morgan Chang
2018-09-23 15:27:45

快三個月沒開機的Atom, 隨開隨印還是有不錯的品質, 選這兩個顏色有點作弊, 沒法跟上面兩個高手比. 右腿上的混色是因為選錯S3D profile 有第一次換色會忘記洗料的bug

Morgan Chang
2018-09-23 15:28:14

Morgan Chang
2018-09-23 15:29:44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09-15 08:39:17

cura3.4.1……發現在回抽、溫度上的控制很多…所以在cura15版的觀念在cura3版之後都要重新思考……這是回抽疏理關掉、溫度190的表現……

周炎生
2018-09-16 15:27:36

沒有 回抽 喔


原文網址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8-09-10 12:04:10

這是軟料⋯⋯軟軟的PVA。
黑魔法模式,所以無法確認回抽是否會造成擠料機災難。
心得:
1. 溫度不要太高,200度以上容易有爆音
2. 速度不要太慢,太慢亦有爆音機會
3. 有爆音的話,接合力會下降很多
4. 總之,印出來愈透明無泡愈好。

Tk Leung
2018-09-10 12:19:50

其實乾燥的pva 並不算軟。只是一暴露於空氣不到一小時就會吸水軟了。把PVA 放在70~80度熱床上放3~4小時可回復乾燥。

謝昆良
2018-09-10 12:53:11

可以請教列印溫度 速度?

謝昆良
2018-09-10 12:53:19

還有您使用線材的廠牌


原文網址 Calvin Sung
2018-08-15 01:19:05

--- 2.5EX 靜音計劃(補充說明)---

以下提供給需要靜音的人~ 也請其它先進朋友多多齒笑~
喔! 是多多指教~

1. 設備條件
a. ATOM 2.5EX,馬達為4線式
b. 軟體為新版ATOM-2.0.8B-20180529-Firmware

2. 購買模組
TMC2208, 先買到前輩所提特別接腳排列版本, 這版本連馬達兩組線圈的排列 B2-B1-A1-A2 都一模一個樣。(參考接腳圖)
強烈建議像我一樣的業餘人事,就買這個版本,省事又方便。

3. 更換模組
要記得關電源,換好後可以依照廠建議量測限流設定,但一定要記得把馬達接頭移除再開電量。如果你買的跟我是同一家模組,出廠大約設定在 0.77A 差不多可用,我是業餘的就不動它了,有需要以後再調。(調整要小心)

4. 修改程式(兩種方式)
因為 DRV8825 是32微步控制,TMC2208是16微步控制,所以要把需要的微步控制減半,不然移動速度是兩倍,肯定要失步,會咔咔咔很大聲。
方法A:
直接由 ATOM 選單調整,在 Control -> Motion 直接改
Xsteps/mm : 160 -> 80
Ysteps/mm : 160 -> 80
Zsteps/mm : 160 -> 80
Esteps/mm : 200 -> 100
沒錯,全部減一半,但這裡改不到噴頭回家的速度,回家時聲音會很可怕,而且那個 X 跟 Y 要轉好久~好久~好久~ 還沒到 80, 所以改程式吧。
方法B:
找到 Marlin firmware 裡的 Configuration.h
我把我有改過的列出來給大家參考,不一定完美但很安靜。
- 噴頭回家的速度***重要***
# define HOMING_FEEDRATE {50*60, 50*60, 50*60, 0}
- 步進單位 ***重要***
#define DEFAULT_AXIS_STEPS_PER_UNIT {80, 80, 80, 100}
- 最大的移動速度
#define DEFAULT_MAX_FEEDRATE {125, 125, 125, 125}
- 最大的加速度
#define DEFAULT_MAX_ACCELERATION {1200,1200,1200,2200} *改 E=2200 是因為擠料很大聲,但不要改太小,擠料會跟不上
- 預設加速度
#define DEFAULT_ACCELERATION 600
- 擠料回抽加速度
#define DEFAULT_RETRACT_ACCELERATION 2200 *我只是跟上面搭配一下,一樣別太小
- 下列三個,我還感覺不出差別,基於參數們都減半,我就先改了
#define DEFAULT_XYJERK 10.0
#define DEFAULT_ZJERK 10.0
#define DEFAULT_EJERK 2.5

5. 測試
可以先把試試 HOME 的動作,左手記得放在電源開關,任何風吹草動快速關電。如果都沒冒煙也沒咔咔叫,就做新版本的校正方法,原廠網站有,再印一個 50x50mm 測試,你會很感動~
另外提醒,TMC2208 輸出控制微步是256, 很細的控制擠料馬達感覺比較熱,稍微留意一下。(或是以前都沒關心它?!)

張晨緯
2018-08-15 08:04:42

用這個特別版本驅動器,馬達也要先改成四線並聯嗎?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8-08-15 09:03:21

擠料機可以不必換晶片,它並不吵,用原來的DRV8825扭力也比較大。

黃瑞隆
2018-08-17 08:47:37

好專業 感謝分享

戴亙泰
2018-08-17 20:37:09

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問怎麼去量測哪個點位是0.77A?


原文網址 Chang Yen Chen
2018-07-30 18:00:29

-PVA水溶材設定一問-

由於跟pva不是太熟,料性對設定的數據僅沿用pla設定。導致圖中噴頭跨距時或雙噴頭抽換料時的牽絲現象。想請問有經驗的版友相關pva的相關設定。

目前列印數據 :

列印層高0.15速度40。回抽8mm速度70mm/s,切片軟體S3D

陳順得
2018-07-30 20:22:38

設定如何是不知,但肯定的是,如果像這樣牽絲,到時後泡完水的工件強度會低很多

陳維德
2018-07-31 12:53:03

e3d都做四噴出來展示好久了,只是三角能用的方案不多,但是看了atom那搖頭的雙噴,也只能搖頭嘆氣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8-08-03 09:19:42

我的經驗是 PVA 的回抽/回吐速度放慢些、回抽長度比PLA長一點,同時 Z hop / Z lift 也適度提高些。但這也只能減輕狀況,無法完全消除。


原文網址 Kaku Chun Wa
2018-07-17 20:46:51

小弟又有不成熟的問題來請教各位前輩們
目前用cura 15.04
線材:pla
溫度190、192、200
流量100
回抽速80mm/s
回抽長5mm
是切片軟體對於尖端收尾較差?
還是設定值上的問題
總是在尖端最後收尾時都會留一坨
能否請前輩們解惑
感恩

蔣瑋軒
2018-07-17 20:55:55

把Minimal layer time調高一點。尖端面積太小,還沒固化就印下一層就會變成一坨

施百鴻
2018-07-17 21:01:49

要一次多印幾個跟散熱風扇全開 把尖端的熱給分散

陳曉澔
2018-07-18 16:48:46

這單純是頂部的熱堆積,解決方式是一次印兩個就可以了。多一點散熱時間即可。不想多印一個的話,就把紅色框中的數值調成十秒印一層,就會散熱很好了,但這個功能不是每台機器都可以很穩定的回到原位繼續印,我也不喜歡用這個功能。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