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平台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9-18 19:08:16

[雷射功率調校]

雖然雷射模組作好了,但是要善用它並不能總是永遠全出力,暴力的燒材料,而是要用最適當的出力,打適當的時間。

因此,目前在進行一系列的測試調校作業,希望的目標是能建立一套雷射校正的程序,然後將這些參數保留或者直接套用到 Marlin 裡面,讓每次的作業都能精確有效,又能輕鬆複製。

而這些東西最後希望能設計成一個網站平台,並且以提供 API 的方式來操作。這樣它的價值才能更有效的放大。

附圖X軸時不同的擊發時間,從 21ms ~ 53ms;Y軸是不同的 PWM ,從 72~104。由這圖可以發現,材料的變相區段很小,要能有效捉出變相帶作為調色盤使用的空間有限,而且很容易隨材料特性不同而有差異。另外,當變相之後,過多的能量會造成過度燒灼的現象,所以間隔的距離有變化,等於在加工的精度會下降。

本圖採用脈衝式雷射觸發方式,每個雷射點以 0.127mm 間距定點擊發,並非採用連續輸出方式處理。

林祐德
2015-09-18 19:14:53

這個可能要請教材料工程與物理界的朋友了。。。看看什麼樣的數學函式模型與演算法會比較合適。。。

Charlie Ting
2015-09-18 19:41:08

建數學函式或演算法那太複雜了,我現在覺得可以改善的作法有幾點:

1. 幫 PWM 輸出加個積分電路,避免因為 PWM 的 490 Hz限制了最小的脈衝時間。以目前的狀況,低於 5ms 的狀態,即使功率上升打出的成果變化也大,代表 PWM 的週期影響太大。理想的狀態是至少有 20 次的擊發週期,這樣出來的圖案會比較穩定。但相對也較費時。

2. 學習 GIF 圖檔的作法,在程式中將不具識別度的出力移除(功率過高或不足的),然後將圖片的色彩套用到留下的出力色階上(達到 dithering 的效果),最好能模擬打出的感覺。確認後就可以產生 gcode 了。

因為材料變化這種過程太微觀也太短暫,目前傾向將變因單純化,然後擴大變化的區間,再作數位化定址,然後套入程式去運算,就能將成效極大化。若真的要簡單好用,可能材料才是重點。但那搞複雜了....

Perth Chan
2015-09-18 20:41:59

看到方格中間有黑點浮現, 看來要休息了...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20:49:18

Me too


原文網址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13:25:13

<<已於9/18 22:30更新>>

[快拆式導風鰭片:見檔案區檔名 Air_Fin_MK6 ]

[1]有朋友提到要避免側吹風扇的冷風吹到噴嘴,除了保護好噴嘴之外,另一個方式就是引導冷風吹到適當的位置,例如噴嘴正下方。

[2]我做了簡單的實驗來驗證現有側吹風扇的冷卻位置,做圖模擬與實測結果都顯示,側吹風扇冷風會在噴嘴下方15MM處交會,這個結果證明做圖模擬有一定的可信度。

[3]目前已經設計好一組快拆式的導風鰭片,不用鎖螺絲,直接塞到側吹風扇出風口卡住就好了。用蚊香實測時可以目測出氣流交會點上升到噴嘴下方,但還沒成功的拍攝出照片,所以實測照片還要等等。

續..

[4]終於定稿了。決定角度很容易,但是要做成快拆就花了不少時間,改到第六個版本才算OK,安裝容易,也有一定的穩定性,不會平台晃一晃就掉下來。安裝方式照片請看底下的回應(我不知道怎麼在舊文新增照片,sorry...)

[5]最初想做成快拆是因為想嘗試有無風罩的差別,或是不同角度風罩的差別,所以會常常反覆拆裝。若是採用免螺絲塞入式設計的話,就可以省下不少拆裝時間。這個模型是左右風扇通用的,所以放入KISSLICER,數量設定2,用0.1層高列印就OK了,模型不需翻轉,也不需支撐。有一處斜邊,但是對於ATOM是小菜一碟。

[6]模型有基本的防呆及安全設計,所以應該不容易裝錯。安裝深度有計算過不會撞到風扇葉片,裝完後我有測過,也試跑過G29,都沒問題,可安心服用。

[7]最容易的安裝方式就是先把離LCD比較遠的那一個短邊塞進出風口,然後另一邊往上抬,一路卡到底就完成了。要拆下時用指甲或是工具抵住外側的長邊往下拉就可以脫離。

[8]若是你印出來的模型很難塞入,用刀片微微削掉短邊的上緣應該可以塞入,若是你的風扇出風口太大,模型塞進去之後太鬆卡不住,可以用Meshmixer把長度調長一點點再印。

[9]我會上傳STL檔與SKETCHUP檔,歡迎大家改裝。

[10]至於效果如何,還沒想到要怎麼測試,歡迎大家提出構想,或是模型修改意見,謝謝。

陳明谷
2015-09-18 13:31:39

好強

鄭東昇
2015-09-18 13:37:14

可以等待分享嗎XD

Charlie Ting
2015-09-18 13:56:50

準備好要更換了.....D

辜元志
2015-09-18 13:57:57

熱機準備來印了...XD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14:01:20

目前設計把冷風導向噴嘴尖端,可是覺得太貼噴嘴好像不好,也許該將冷風交會點略為下移到噴嘴下方約3mm處,大家覺得呢?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22:31:45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22:31:58

短邊塞入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22:32:37

往上推到底直到卡住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22:33:12

出風口

Vincent LM Yeh
2015-09-18 22:33:26

安裝完成照

陳明谷
2015-09-18 22:48:01

照片拍好漂亮

黃俊傑
2015-09-22 17:28:37

請問檔案能分享嘛? 感謝


原文網址 William Ou
2015-09-17 15:46:36

想請問在執行lcd裡的Auto level 噴頭到某部份會刮平台 連桿會掉落 問題是出在哪裡? 謝謝

林寬
2015-09-17 16:07:26

感覺像是移動平台上的微調旋鈕沒有調整好
Auto level時每一點的聲音才會這麼大
黑皮書D05 要調到剛好就好
可以先把噴頭平台蓋 扳鬆一點
也要看看兩側的風散會不會牴觸到
之前我就是卡到風散 試了很久

陳明谷
2015-09-17 16:09:32

我錯了!歹勢 沒看影片就下定論

林寬
2015-09-17 16:11:29

我也不一定對 大家 一起討論囉

Kyle Tseng
2015-09-17 16:15:21

感覺像是集線管被拉扯?

Yu-Chang Chou
2015-09-17 16:15:33

題外話,噴頭的方向似乎裝錯了

王經貿
2015-09-17 16:19:53

1.玻璃鎖緊
2.噴頭微動調到手指施一點點力按壓就有喀答聲的程度
3.如果集線管太硬在平台運作的時候也會卡到噴頭微動,請讓平台上面那段管子放鬆一點

以上~參考參考

李穆
2015-09-17 16:41:27

老樣子,上蓋太緊請拉鬆,移動平台吸附方向錯誤(順時針轉了30度)

廖新弘
2015-09-17 16:52:01

關鍵字微動開關

William Ou
2015-09-17 17:11:50

請問上蓋太緊是指?

李穆
2015-09-17 17:13:56

文長,請搜尋"上蓋太緊",會有說明

William Ou
2015-09-17 17:43:45

謝謝

William Ou
2015-09-17 19:55:56

謝謝大家的意見,狀況解除,參考了大家給的意見後,主要做了以下的調整:

1.前面幾位大大說的,將移動平台上蓋稍微拉鬆一點點,稍微減輕上下蓋咬合力道但不要過頭,(真的是要調到,讓由下到上推的力道,是"微微"地出力,就可觸發微動開關才不太會有問題,微微兩字非常貼切),連接上下蓋左右後方的螺絲,也可稍微調鬆到鎖住但不要鎖到很緊的狀態,微動開關螺絲也要調到剛好發出"搭"的位置。

2.排除受到噴頭上方線束的干擾,導致偏移

李穆
2015-09-17 20:04:14

如果上下蓋間固定螺絲沒有鎖緊,日後久了可能會鬆動,建議在鎖緊狀態下調整上蓋扣合力道

William Ou
2015-09-17 20:47:56

感謝建議,已調整


原文網址 黃信傑
2015-09-11 02:11:09

對不起 打擾了!!Orz...
各位大大大家好,我們是逢甲大學的社團,社團名稱OwO,是個以MAKER為核心團隊, # 因參加逢甲大學 # 創客中心 ( https://www.facebook.com/fcu.dreamseeds?fref=photo ) 之擂台賽,其中一項任務為拍張介紹團隊照片之相片,讓各位大大了解 # 我們是誰 ?我們是 # MAKER ,邀各位(在9/11 PM2:00前)幫忙點進去按個讚、並分享,以下是我們社團的簡介,謝謝大家。

(Dreamseed Team-OWO)

( (OwO = original wonderful organization) (創新 完美 組織))

我們用創新的方式做事情 將催化新一代的製造業
今日的自造者運動 被認為還是某種業餘興趣而已
但是一旦這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建構形成後
我們認為不只是製造業會徹底改變 連帶教育、醫療以及金融系統都會改變
一天的工作結束 你可以看著一堆東西
,說「這是我今天的成就」
或是看著一個物品,然後說這是我做的
這是非常迷人的
.........................................

(社團宗旨)
藉由社團、組織、團隊等形式,週期性制定目標,並透過實體交流平台整合各領域人才,協助有ideal的人實現創意。
在過程中培養專業技能與團隊合作(實作、實踐),共同進行各式專案,過程中相互學習、督促激勵以共同完成目標。
而在專案完成之後,透過回饋機制,讓團隊得以接續展開新專案。因此,本團隊希望團員都有獨當一面的能力,能夠領導並完成專案。而專案成果,其附加價值有商業之賣點與創業之潛力。

-----------------------------
We are MAKER.
A UNREMITTING ORANIZATION ON THE MAKER MOVEMENT.


原文網址 黃信傑
2015-09-11 02:07:39

對不起 打擾了!!Orz...
各位大大大家好,我們是逢甲大學的社團,社團名稱OwO,是個以MAKER為核心團隊, # 因參加逢甲大學 # 創客中心 ( https://www.facebook.com/fcu.dreamseeds?fref=photo ) 之擂台賽,其中一項任務為拍張介紹團隊照片之相片,讓各位大大了解 # 我們是誰 ?我們是 # MAKER ,邀各位(在9/11 PM2:00前)幫忙點進去按個讚、並分享,以下是我們社團的簡介,謝謝大家。

(Dreamseed Team-OWO)

我們用創新的方式做事情 將催化新一代的製造業
今日的自造者運動 被認為還是某種業餘興趣而已
但是一旦這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建構形成後
我們認為不只是製造業會徹底改變 連帶教育、醫療以及金融系統都會改變
一天的工作結束 你可以看著一堆東西
,說「這是我今天的成就」
或是看著一個物品,然後說這是我做的
這是非常迷人的
.........................................

(社團宗旨)
藉由社團、組織、團隊等形式,週期性制定目標,並透過實體交流平台整合各領域人才,協助有ideal的人實現創意。
在過程中培養專業技能與團隊合作(實作、實踐),共同進行各式專案,過程中相互學習、督促激勵以共同完成目標。
而在專案完成之後,透過回饋機制,讓團隊得以接續展開新專案。因此,本團隊希望團員都有獨當一面的能力,能夠領導並完成專案。而專案成果,其附加價值有商業之賣點與創業之潛力。

-----------------------------
We are MAKER.
A UNREMITTING ORANIZATION ON THE MAKER MOVEMENT.


原文網址 盧威廷
2015-09-10 12:04:55

ㄧ整個慘~
可調平台這個版本算是成功了
下面也放磁鐵,吸住GeckoTek沒問題。但好運似乎暫時不在我這裡。

原來改用MKS Smoothie的板子印出來品質都很好,
但這塊印10個小時左右就當機,只好又換回Rumba.
在調整的時候發現,在移動時很容易刮到印件
因為結構和印的gcode都ㄧ樣就很容易察覺
後來正式印時,印2%左右,想說這樣刮都不會掉就去睡了
起來就這慘樣。起床時,印件沒有一件在板子上

噴頭花了1個多小時才清完,還好應該是沒壞

Clarence Lee
2015-09-10 12:13:27

MKS sbase 該不會遇到干擾?...

另外就是用磁鐵吸的方式吸geckotek
我有點擔心會影響上面effector磁桿....

RUMBA你是marlin全手動調整還是有G29 or ?

這個要熱熱的時候小心清了, 不然大概有斷熱敏跟加熱片的可能...

盧威廷
2015-09-10 12:32:31

我也不清楚, 試了幾次, 每次當的地方都不一樣. 有空再慢慢查了.

我都是先做Auto Leveling 後再調整, 一邊印一邊調,很快就好了.
原先是用github上Dev版最新的Marlin. 但是每次做g28先前的
資料就會清除, 所以改回用Atom官方的.
但新版的比較不會刮到印件. 可能在移動這裡有做些改進.

一開始用打火機烤,除去沒有塞溫感的那邊,露出噴頭後,就可以開加熱.
很快就可以拆下來.不然一開加熱, 馬上進保護.

Clarence Lee
2015-09-10 12:34:00

Wei-Ting Lu 印象中deltabot branch的Marlin
G28好像沒有清掉G29 array .. (當然 reset or power cycle後沒記錄)
可以參考用我github上那版本...

MKS SBASE檢查看看有沒有空冷焊...

盧威廷
2015-09-10 12:54:55

目前中間部份的磁鐵都拿掉,只留邊邊的,原廠的mag-base 都試過,沒發現有影響

Clarence Lee
2015-09-10 13:00:55

Wei-Ting Lu 確保磁力夠抓住,
怕噴頭撞到列印中物件板子跟著跑歪;p

盧威廷
2015-09-10 13:12:46

Clarence Lee 目前看起來夠,要拿起來都要花點力

盧威廷
2015-09-10 13:24:09

Clarence Lee 剛看了一下Code, 我就是用你github 上的版本了, 哈, 我都誤把你給的當成Atom官方的. 感覺你差不多是官方的FAE了.

Clarence Lee
2015-09-10 13:25:16

Wei-Ting Lu 我那版本G28會清掉嗎?..我看一下..印象中應該沒trace錯..
差別只在於 G29 array我那版本沒有記在eeprom 所以reset跟 power cycle會歸零

盧威廷
2015-09-10 13:30:25

你的不會, Marlin的在github上的會, 但有可能是我Config沒設對.現在多很多很config

Clarence Lee
2015-09-10 13:32:49

Marlin_main.cpp
line 1546 comment掉就可以了...
//reset_bed_level();
G28就不會清除..G29 的bed level matrix

Clarence Lee
2015-09-10 13:46:24

Clarence Lee
我目前的版本configuration.h 前段這邊看一下自己的配置define有的要開這樣;p
//===========================================================================
//============================== Delta Settings =============================
//===========================================================================
// Enable DELTA kinematics
# define DELTA
#define ATOM
//#define ATOM2 //PID for ATOM 2.0 Release & Upgrade kits
//#define DRV8825 //stepper driver for ATOM2.0 Release
//#define ATOM2LCD //LCD for ATOM2.0 Release

ATOM2.0的話就下面三個都要uncomment

盧威廷
2015-09-10 16:02:24

Clarence Lee 用你的版本,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依我的觀查,Marlin的FW在平台再往中心點移動時,會下壓一點點,很容易就刮到印件,這可能跟先前你提到Marlin 和Smoothie移動的方式不同. 可能z-lift加一點點, 可能有解,我之前都是設0. 現在Marlin開發版有好一點, 但目前用起來, 我覺得Smoothie移動的方式是相對好一點點的.

Clarence Lee
2015-09-10 16:05:38

smoothieware沒有用G29
其實就不會有array補償這段...
問題就不一樣..應該不是motion的問題..而是測不準的問題...
smoothieware 你是用G32嗎?

Clarence Lee
2015-09-10 16:55:50

Wei-Ting Lu 我也是比較偏好smoothieware的動作移動的模式...比較不爆衝的樣子...

盧威廷
2015-09-10 17:24:43

Clarence Lee 是的,有用G32, 做完之後,開始印大點圈的部份,一邊印一邊調平台,半個小時內就搞定

Clarence Lee
2015-09-10 17:28:40

我是不動平台..只有G32 把M666 X Y Z 大概抓對 M665 R L Z 設定好..
剩下幾乎也平常都不跑G32..
只有在M666 & M665這幾個值上琢磨...偶而小校正一下

Clarence Lee
2015-09-10 19:03:12

想到另一個問題..熱床如果運作的話,
磁鐵好像就不適合了? 是不是會受熱影響?
(當然geckotek pla應該不能玩耍熱床..XD) 不過Zebra plate應該可以用磁吸

盧威廷
2015-09-10 19:13:02

geckoteck用的是氧化鐵那種, 所以他們說也可以用熱床的.

盧威廷
2015-09-10 19:27:05

我目前是用釹鐵硼,上面那篇有人實驗可以到100 應是夠用才對.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9-08 09:38:02

[分享 - 中大型物件拆卸法]

太久都沒分享印表機的心得了,今天來講一下這個~~~

目前觀察大多數人的平台用法不外乎三種:玻璃上口紅膠、玻璃上 3M 2090 藍膠帶、自行改裝其他平台或介質。

以前二者來說,狀況相似,當你印的東西越大,邊邊越沒有翹曲時,完成的時候就要傷腦筋了,真的很難拆。

這時可以拿原廠附的鏟刀,先以磨利面朝上的方式,先把週圍的 brim 稍稍翻開,這時候的 brim 厚薄不一,要細心慢慢弄。

等 brim 都有翻起後,一樣用磨利面朝上的方式,先試著刺入物件和玻璃的接縫處,這時通常是不動如山,但無所謂。請把幾個角落都這樣試著刺幾下。

然後,把鏟刀改成磨利面朝下的方式,從剛才刺的地方頂進去,確定有咬住之後,用力(不用敲)往裡面頂,同時用力慢慢往下壓,然後撐幾秒鐘。(把刀面當支點)

每個角度都這樣作幾次,你會發現物件慢慢剝離了~~~而且物件不容易有損傷。

原理:

1. 當底層印得很完美時,這形成一個完美的氣密空間,就像一個超級大吸盤,你要是硬拔,一定會很慘。

2. 用鏟刀從各角度慢慢施壓的方式,就像拆魔鬼沾的概念,一點一點鬆懈附著力。

3. 當結構強度 > 鏟刀壓力 > 介面附著力時,剩下的就是時間,它自然會剝離的。反之,當這幾個因素的順序出狀況,你的拆卸過程就可能出問題,或傷到作品。這得自己拿捏。

當然,這個動作最好是等物件充份冷卻之後再作。

另外,用暴力鏟的方式當然也是可以,但這很有可能鏟刀壓力 > 結構強度,所以會不會傷到,就看個人了。還有,鏟開後作品亂跳也可能撞壞了。所以,我是不建議。

我自己用這個方式拆作品,目前還沒遇到什麼拆不下來的,重點是不太會傷到藍膠帶,甚至連破損都不會,大多是稍稍浮起來。拆下後再抹平後,又繼續印了~~~膠帶印個十來次不用換是蠻正常的。

以上心得,給大家參考~~~

至於其他介質,因為我沒用過,也沒特別想研究這些材質特性,就無法給看法囉。

Odinson Thor
2015-09-08 09:46:34

最近注意到一種防止眼鏡滑落的東西叫宅宅臘,防滑效果很好,也許也可以應用在這個地方 (不過很貴

汪之逸
2015-09-08 10:14:26

接觸面大的東西我會整個平台拿下來鏟,立直的比較好施力也安全,所以平台好拆裝對我很重要^^

Dean Ma
2015-09-08 11:50:47

感謝丁大分享,昨天弄了一個比平常接觸面積多五六倍的物件,就拔得我膽戰心驚的...

廖新弘
2015-09-08 12:00:10

玻璃拿下來,反面用吹風機吹也可以順利取下來,缺點須要再次平面校正

Charlie Ting
2015-09-08 12:03:53

當物件大到一個程度會發現無法拆玻璃.....XD

Odinson Thor
2015-09-08 12:31:24

如果玻璃像棧板那樣,可以從下面一根根拆下來多好~

Charlie Ting
2015-09-08 12:34:15

是在玩疊疊樂嗎? XDDDDD

林漢禎
2015-09-08 12:35:19

很不錯的構想XD

Rickey Yang
2015-09-08 12:44:37

可以加熱的底板就沒這問題了

李大淳
2015-09-08 13:07:32

我的建議是可用吹風機將底部稍加溫度,再以肌肉用的冷卻劑來產生溫差,這樣就可以從某處稍微拉起,進而取下物件了

廖新弘
2015-09-08 13:27:05

我印R2-02,就烤玻璃才能取下來

賴威銘
2015-09-08 15:07:18

口紅膠部分~~~我是先鏟幾個點後滴酒精~~~約十幾秒後就超好拿起的^^

林育正
2015-09-08 15:49:50

我現在改用玻纖板,耐熱有韌性彈性可以微折,印ABS時上面上口紅膠印完折一些邊緣露縫用水沖一下很好起來

Charlie Ting
2015-09-08 15:57:27

林育正 玻纖板的資訊那裡能查到呢?這倒沒見過呢。

林育正
2015-09-08 17:19:35

不一定要這麼厚,但我之前用薄的折久板子會變形,這家表面比較滑,可砂紙帶一下或噴砂這樣印PLA就不怕滑掉,印ABS只要跟口紅膠黏的夠緊基本上不大會變形,我印過28X28X25底座基本只有變形一點點

林育正
2015-09-08 17:22:55

因為玻璃有時候黏太緊拆不下來弄破好幾片了...朋友都改用這個建議我用才發現這東西好用

Odinson Thor
2015-09-08 17:25:59

等等,弄破好幾片玻璃.....ATOM那種玻璃?

Rickey Yang
2015-09-08 17:57:39

有人弄破玻璃嗎?
還好我的是304鋼板

林育正
2015-09-08 18:14:09

我不是ATOM我是D-FORCE那個厚玻璃不會弄破啦 ! 我是弄破我的閃鑄跟I3的小片的薄玻璃啦!!!!


原文網址 Jason Zhou
2015-09-04 00:54:36

印面積稍大的東西印到崩潰,出料不勻+平臺不平,zoffset 0.4印第一層有的位置堵到噴頭印不出有的位置卻噴頭離平台太遠斷斷續續,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大的水平誤差?已經50%速度做調平了,還可以去調整哪裡?

MoMo Yang
2015-09-04 00:57:20

上蓋條鬆會有幫助

Odinson Thor
2015-09-04 00:58:24

試著把玻璃盤鎖前面一點,邊緣要稍微超過LCD架的邊緣

Odinson Thor
2015-09-04 01:00:12

第一層速度調慢,1st Layer Max Speed 調到30或以下

Odinson Thor
2015-09-04 01:00:35

溫度高一些可以增加附著力,約200度,玻璃面最好貼藍色膠帶,就像我照片那樣,也可以增加附著力

張張家祝
2015-09-04 01:02:43

厲害~我的玻璃板就是這樣鎖的XDD

Odinson Thor
2015-09-04 01:03:43

這樣鎖比較平,可以改善一些碗公形狀的問題

Odinson Thor
2015-09-04 01:06:45

四周最好鎖六個,我是因為螺絲螺姆不夠所以只鎖五個點,已經夠用了

張張家祝
2015-09-04 01:07:31

我只鎖了四個就蠻平的

Odinson Thor
2015-09-04 01:10:05

然後噴頭平台的上蓋扳鬆一點,Auto Level 一次

接著拿張紙放在玻璃平台上,用Pronterface下指令
G1 X0 Y0 Z0.6

這會讓噴頭下降到距離玻璃面0.6mm的地方,如果紙可以很輕鬆抽動,就小幅度的縮小Z的值,直到紙有一點點被夾住的感覺,那個值就是你的 Z Offset

Jason Zhou
2015-09-04 09:14:57

You saved my day ? 終於可以印了,萬分感謝

Odinson Thor
2015-09-04 09:46:07

不客氣,也請將這些知識經驗流傳下去~~ ^^

黃強尼
2015-09-04 10:29:58

噴頭平台的上蓋扳

黃強尼
2015-09-04 10:30:19

請問有圖可以看嗎 謝謝

周員外
2015-09-04 11:36:10

請問 "噴頭平台的上蓋" 是指哪兒?

Odinson Thor
2015-09-04 12:31:19

置頂文章那張圖?

周員外
2015-09-04 13:25:24

請問是指這個嗎?

Jason Zhou
2015-09-04 15:10:24

問題基本解決了,一個是平台的固定方式,按照 Odinson Thor 的建議平整度改善很多,另一個是噴頭離有稍許堵塞,手動進料然後快速拔出清理一下。

Odinson Thor
2015-09-04 18:57:42

是的

周員外
2015-09-04 21:36:02

3Q

Vincent LM Yeh
2015-09-05 20:44:37

Odinson Thor 請問那個鎖玻璃的U型零件用列印的也可以嗎?

Odinson Thor
2015-09-05 21:08:45

可以阿....檔案區好像有

Vincent LM Yeh
2015-09-05 21:10:08

感謝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8-26 18:16:06

[雷射]

2015/10/14 ~ 2015/10/16
2015海峽二岸激光應用展
2015/10/14 ~ 2015/10/16
2015台灣國際雷射應用展

場地:一樓展場I區
網址: http://www.chanchao.com.tw/laserexpo/
展出項目 EXHIBIT PROFILE

※高功率工業雷射應用區(High Power Industry Application)
.金屬切割 (Cutting)
.銲接 (Welding)
.高速標記 (Marking)

※微加工雷射應用區(Micro Processing Application)
.鑽孔 (Drilling)
.劃線 (Scribing)
.剝除 (Ablation)
.剝除 (Ablation)
.食品塑膠應用 (Food & Plastics Application)等
※醫療雷射應用區(Bio Material)
.牙科 (Dentistry)
.眼科 (Ophthalmology)
.骨科 (Orthopedics)等醫療器材
.醫學美容 (Medical cosmetic)設備等
※消費性雷射應用區(Consumer)
.感測(Sensing)
.圖像紀錄(Image record)
.光通訊(Communication)
.光儲存(Storage) .影像視覺(Image Vision) 等
※創新雷射科學研發成果區(Innovation & Science Research)
.法人單位(Non-profit Organization)
.大專院校(Universities & Colleges)
.其它(Others)
※關鍵零組件及其他應用區(Key Component & Others)
.平台、Robot與機電控制 (Platform、Robot &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雷射光路元件(Laser Optical Component)
.配件 (Accessories)
.其它(Others)
※雷射源(發振器)區(Laser source)
.氣體雷射源 (Gas Laser)
.固體雷射源 (Solid-state Laser)
.光纖雷射源 (Fiber Laser)
.超快雷射源 (Ultra-fast Laser)
※積層製造/3D列印區(Additive Manufacturing)

.選擇性雷射燒結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熱熔積成型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
.立體光固成型 (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 )
.3D粉末成型 (3D Printing)

該來搞大的!?XD


原文網址 李穆
2015-08-19 20:24:02

嗜血的移動平台,各位同好拆卸機器時還是帶著指套比較好,千萬不要輕視CNC鋁件的銳利度。

蕭傑仁
2015-08-19 22:09:32

我懂 因為我上次也是這樣

李穆
2015-08-19 22:20:23

考慮印個指套了.....

陳亮宇
2015-08-19 22:56:01

這小case了!

李穆
2015-08-19 23:04:10

確實是小case,這不是第一次了...上次的畫面不宜......

林文和
2015-08-20 00:51:03

Charlie Ting
2015-08-20 01:00:08

那個角度?

李穆
2015-08-20 08:35:10

平台正面,微動螺絲段外側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