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Roy Lo 2016-02-24 07:39:02
心經筆筒#ATOM原廠藍#OpenSCAD#Cura 列印時間約 10 小時,直徑 80 mm,高 110mm,層高 0.2,字型是 MAC 的[翩翩體]~
Roy Lo 2016-02-24 07:40:39
縮時攝影 https://youtu.be/HYb8-ngnciM
Charlie Ting 2016-02-24 10:07:35
好像翩翩體印起來更好看,我又心動了!
Rick Yang 2016-02-24 10:19:19
翩翩體的英文是什麼,我昨天改了一個麗宋體,沒等他跑完就關調了
原文網址 柯紀維 2016-02-04 22:42:19
我的ATOM2.0最近列印時都有錯位的狀況(如下列照片),其實這狀況也已經很久了,幾乎只要列印時間超過1小時的都會發生次數不等的錯位,錯位的軸向及位置皆為隨機,我檢查了好久,皮帶、傳動齒輪、機構都檢查一輪了,實在是找不到原因,上來求助,希望大家幫忙診斷診斷。
這隻貓一開始我印0.5層高0% infill大概會斷三四層,我改成0.1層高之後就機乎都斷在頭皮,但每次斷的位置都不一樣。
之前印別的東西也是這個狀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permalink/1668960343342254/
我的機器因為放在房間需要降低噪音,自行改了3軸的光學限位開關、步進馬達的驅動電路(TMC2100)、馬達改為四線並聯、以及更換後吹風扇和機板風扇,都插在12V的孔,機板風扇用一個導風罩直吹4個驅動晶片。
戴士偉 2016-02-04 22:44:10
加強晶片散熱, 或改 Spread Cycle Mode
戴士偉 2016-02-04 22:52:08
TMC2100 規格書有寫, 適用中低速... 我對它的解釋是扭力不太夠的模式~ stealthChop is an extremely quiet mode of operation for low and medium velocities.
王智立 2016-02-04 22:53:15
可能是 TMC2100 晶片太熱,失步了。 同 戴士偉 大大說的,加強散熱。
戴士偉 2016-02-04 22:57:23
在這種適用中低速的模式下, 要讓他扭力夠你用, 就只能加電流, 越加越大就越熱就更容易讓晶片避免燒毀而自我保護, 結果就是失步... 換個模式比較輕鬆, 我用起來差不多是一樣安靜, 晶片也沒特別對它散熱~
柯紀維 2016-02-04 23:00:52
恩...我有換過那個模式,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操作錯誤,我把CFG1和GND接在一起,改完後馬達的ㄘㄘ聲變得很明顯很刺耳,所以我又把他剪掉了 我後來列印速度大多定40,算中低速嗎? 風扇我是用跟原廠後吹風扇機乎一樣規格的風扇加上一個管子直接罩在4個TMC上,晶片背面都有貼上善熱銅柱,這樣子還是會判斷為善熱問題嗎? …… 查看更多
戴士偉 2016-02-04 23:04:59
spec上沒特別說明中低速是指多少~ 我覺得我的好像也有吃吃聲~ 只是跟風扇聲音差不多吵就不理它了 XD 之前我用一台16吋的大電扇去吹, 也無法讓他溫度降到不失步的狀態... 我就放棄了XD
戴士偉 2016-02-04 23:07:20
另一個建議, 把三軸加速度降低, 估計應該可以解決失步問題, 但要降多低要踹一下~
柯紀維 2016-02-04 23:07:46
其實我知道是比原廠的聲音小很多了...但用過stealthChop模式+安靜風扇=機乎靜音列印之後,就有點不甘心回去了
柯紀維 2016-02-04 23:08:48
我目前三軸的加速度是設定在500了耶@@" 還可以在低嗎?
戴士偉 2016-02-04 23:09:06
可以啊~ 會看到加減速很酷的跑~ 但相對的, 列印時間會拉長不少
柯紀維 2016-02-04 23:10:04
喔~我還以為最低只能設到500,我試試
柯紀維 2016-02-04 23:13:34
能解決失步不用一直反覆印就省很多時間了... 在我還沒辦法把ATOM移出房間之前,列印速度只能妥協了
戴士偉 2016-02-04 23:15:00
印太慢會有熱堆積的問題... XD
王智立 2016-02-04 23:15:08
https://atom3dp.hackpad.com/ep/pad/static/xOJG7nYVMVS
柯紀維 2016-02-04 23:18:26
我就是參考Lee大這篇改的,銅柱也跟他一樣 列印速度還是40,只降加速度應該很難慢到會熱堆積吧,畢竟不是在同個地方停留阿XD
Genu Wu 2016-02-04 23:20:23
有試著調高電壓嗎?
柯紀維 2016-02-04 23:24:21
有,向上調到1.15,向下調到0.6........都會錯位
柯紀維 2016-02-04 23:28:27
應該不會是因為我用USB列印的關係吧?
柯紀維 2016-02-04 23:31:13
對了,趁機問個問題,機板除了四個步進馬達的驅動晶片需要散熱,還有其他部件需要風扇嗎,我把風扇改方向還加風罩..會是其他零件過熱造成的嗎?
王智立 2016-02-04 23:31:21
建議先試加強散熱。
林雋哲 2016-02-04 23:49:13
我也覺得是散熱問題 我的電壓調到0.9v 加速度500 列印速度到100沒問題 沒裝導風罩 但是我的風扇用六公分的sunon
林雋哲 2016-02-04 23:53:19
對了抱歉...趁機問個問題 我進料馬達也想換tmc 但是我不知道韌體要怎麼改...可以教我嗎....還有你進料馬達部分是用spread cycle? 我是怕扭力不夠
柯紀維 2016-02-05 00:05:20
進料馬達不用改,進料馬達速度很慢只有回抽會吵一點還可接受,我試過進料馬達用StealthChop模式不夠力出料會不順,改spread cycle那個ㄘㄘ聲會比原廠的還吵,因為ㄘㄘ是一直都在,原廠是指有回抽速度快才會比較吵 韌體改INVERT_X_DIR、INVERT_Y_DIR、INVERT_Z_DIR 都設定為false,如果你還要改進料,E0也要改反過來 …… 查看更多
林雋哲 2016-02-06 19:46:46
昨天立馬把進料達也換成tmc2100 用StealthChop模式(電壓0.9V) 絲毫不會出料不順,即使是用高擠出速度也不會) 誠心建議您可以加強散熱! 另外感謝指導 現在連最吵得擠出馬達也變得寂靜無聲!
柯紀維 2016-02-06 20:28:52
不是,重點是我覺得散熱應該已經很強惹(12V2.5mm風扇直吹加導風罩),不知道還要怎麼改進散熱 有什麼方法可以埋感溫線之後設定marlin顯示在螢幕上嗎?比如說熱床的欄位
柯紀維 2016-02-06 20:30:07
還有感溫線的規格,噴頭的熱敏電阻那麼粗應該不適合
戴士偉 2016-02-06 20:31:41
散熱的重點: "把熱帶走", 不是瘋狂吹風就可以散熱~ 很容易犯的錯是, 你把第一顆晶片的熱帶給第二顆, 第二顆又累積第一顆的熱帶給第三顆... 結果最後一顆根本熱到爆~ …… 查看更多
林雋哲 2016-02-06 20:32:42
坦白說2.5CM的風扇CFM頂多到5左右而已 我用的是15CFM的
原文網址 陳明陽 2016-02-03 18:24:12
之前設計的模型已經分享囉! 如果喜歡可以自行下載列印, 順便跟我說一下列印情況, 爾後提供我設計時的調整參考!
小提醒 我的填充20% 壁厚0.8 層高0.1 , 如果說太鬆的話可用壁厚或填充調整,調完差很多喔!
陳明陽 2016-02-03 21:24:56
提醒一下建議先印製 大腿球關節 跟 大腿 來測試配合喔
原文網址 莊宸 2016-02-01 11:49:06
分享昨晚練習印多角度小物件的成果,1/10 火龍大劍(艾露貓專用)~ 拆三件組合,原廠 PLA、層高 0.1mm,印時三小時,總長度 20 公分
許阿瑋 2016-02-01 22:51:58
喔喔喔喔~ 懷念的東西XD 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印一隻雄火龍出來XD
莊宸 2016-02-01 23:01:58
印整尊火龍實在太重本了XD 印些武器就好,但會越印越大把
許阿瑋 2016-02-01 23:06:03
哇塞,這東西有圖嗎?
莊宸 2016-02-01 23:07:50
這是我一個原型師朋友託印的Case,不方便提供圖檔呢 >__< Sorry~
許阿瑋 2016-02-01 23:11:55
OK~沒關係!那就等你的1:1了
原文網址 黃康誠 2016-01-30 19:24:12
作品分享。這是小時候玩的PC遊戲(大約20年前)中活躍的機體MADCAT,自己建模,拆件,設計了13處TPE軟膠的可動關節,零件數大概一百多一點,全部0.1層高印刷... 做完有種燃燒殆盡的感覺。
鄭政浤 2016-01-30 19:27:34
在K島看過你的作品XD
蘇子中 2016-01-30 19:34:39
為何可以印的這麼好? 有特別處理過嗎?
Waitung Chau 2016-01-30 19:38:56
跪拜
王智立 2016-01-30 19:42:08
強大啊,有神快拜...真心覺得很強大。
戴士偉 2016-01-30 19:46:15
有神快拜~~~
王瑩澤 2016-01-30 19:48:33
底子太強~
Stanley Chen 2016-01-30 19:52:25
扯翻! 這是ATOM印的喔!?
汪顯嘉 2016-01-30 19:56:53
真懷念,是Mechwarrior3的MadCat,還可以動,或許可以考慮一下接近人形的Orion和Avater?XD
Kriz Sung 2016-01-30 19:59:33
更在意是關節轉軸的設計有更耐磨嗎?
James Lin 2016-01-30 20:07:51
這是國小時卡通播的,好懷念~ 應該是30幾年前吧⋯⋯
Vincent LM Yeh 2016-01-30 21:07:07
流口水了
袁聖閔 2016-01-30 21:24:44
強
蘇宥任 2016-01-30 22:28:56
鋼彈司令?!
高北熊 2016-01-30 23:47:56
每日一跪~
謝家瑋 2016-01-31 00:16:02
印的太好
Lawrence Lee 2016-01-31 00:30:15
太過分了, Stanley Chen 要加油
Shih-Yen Lo 2016-01-31 00:41:51
太強大了!
游本源 2016-01-31 08:25:16
好大一隻
Mike Chiu 2016-01-31 10:17:03
精彩!!
江榮泰 2016-01-31 16:11:19
神人出現了
李穆 2016-02-01 00:18:28
太有耐心了!
Charlie Ting 2016-02-01 04:42:58
太強大了!! 有細節、有巧思、有耐心、有實力。
Edward Kuo 2016-02-01 06:58:54
大工程
Yu Shu Huang 2016-02-01 09:14:56
建模和列印品質都好棒!!(仰望
原文網址 傅耀儀 2016-01-25 23:55:30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把機器全部拆掉重新組裝,試了大面積列印和0.05mm層高的moai。
謝尚栢 2016-01-26 00:08:43
過年可以來搞一下,請問有什麼地方需要特別注意嗎
傅耀儀 2016-01-26 00:19:18
我是看影片一步一步重新組的,在加上半年來默默看著社團裡,每個人分享的心得全部組合在一起。
傅耀儀 2016-01-26 00:24:40
最要注意的就是噴頭上蓋要扳鬆一點,這樣auto level 才會靈敏,但是也不能太過頭不然列印時會聽到蓋子跟底座叩叩叩的聲音。
陳亮宇 2016-01-26 10:06:59
非常厲害!!
Antony Hus 2016-01-26 11:06:25
我在做定位支架都會掉落 有遇過嗎
蘇子中 2016-01-26 14:25:15
你的噴頭座居然是金色的耶
原文網址 Roy Lo 2016-01-25 20:27:43
喬巴(Charlie Ting 大提供的模型), 明燿資訊的 PLA 改(加韌), 195 度,0.2層高,縮小 50%,Cura 切片,有支撐(80度,因為底部不平整), 1小時40分列印完成 (^^♪
Lawrence Liu 2016-01-25 20:35:38
向大大請教~~這是ATOM 2.0印的嗎 0.2層高 怎麼看不出紋路?
Roy Lo 2016-01-25 20:44:02
是的,就是因為是ATOM 2.0,但近看還是有紋路
Lawrence Liu 2016-01-25 20:50:55
請問大大 這個喬巴高度大約多少 還得要近看才會有紋路 那我真的要認真考慮ATOM 2.0了 請問大大使用的感覺? 另外向大大請教~~您使用明燿資訊的 PLA 改(加韌) 請問加韌 是指什麼 冒昧問了這麼多問題 感恩!
Charlie Ting 2016-01-25 21:19:58
印的真好,又超快....
Bise Chen 2016-01-25 21:22:03
看起來好像只有一圈的厚度? 用這種料真漂亮...@@
李穆 2016-01-25 21:44:02
真水!!
Roy Lo 2016-01-25 21:44:08
上色後,紋路變明顯了,看樣子上色前還是要表面處理~
Roy Lo 2016-01-25 21:46:04
鹿角下方還是有一點塌了:D
賴威銘 2016-01-26 09:41:04
我也想有喬巴~~~~~能給檔案嗎^^
原文網址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1:41:01
請問列印時層高設定為0.05MM的話,聲音會比較小嗎? 自從把後吹風扇改成SUNON之後,列印時的"啾~啾~啾~"聲音就變成最明顯的噪音,剛才把GYRO這個模型設定成0.05MM層高重新列印,發現"啾~啾~啾~"聲音變小了,以往最常用0.2MM層高列印來縮短時間,沒想到改成0.05MM居然會讓聲音變小。
各位的情形也是這樣嗎?WHY?
Charlie Ting 2016-01-24 21:59:58
gyro 0.05mm 有開支撐嗎? 如果沒有,推測在50%之前就會掛掉。 錄個影可能比較清楚聲音狀況。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11:13
沒開支撐ㄟ,掛掉的原因是?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30:22
跨橋會失敗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36:19
之前印0.2MM有成功,0.05MM反而會失敗囉?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37:19
你可以試試看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38:53
只好等看悲劇發生orz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44:39
忘了說,模型我縮成40%大小,所以要跨的橋也不算太長,也許有機會完成,只好等著賭他一把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45:48
跨橋等於牽絲固化,層厚越小,絲太細會沒有結構強度,這時只能靠很多層之後累積的絲看能不能拉起來,如果拉不起來就會失敗。相反的,用0.2mm時,就算一二層沒拉起來,第三層大致上都能拉起來。所以難度會小很多。 所以如果要用 0.05mm 的層厚,我反而會建議讓物件大量牽絲,這樣成功率反而高。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46:54
那慘了,我正高興著目前的設定幾乎沒牽絲(Z-lift=0.1),看來這把賭很大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47:09
縮成40%,那小很多,風險不大。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49:23
你是印有挖空的還是沒有?有挖空的難度比較高,沒挖的還好。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50:01
沒挖空的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52:59
附帶請教一下,一般來說印0.05MM的話是否牽絲會比較少?(擠料比較少的關係?)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55:47
我覺得關鍵是供料量跟回抽的比例差。 你用 0.2mm 印跟 0.05mm 印,列印時的流量差4倍,但通常回抽的距離一樣,所以 0.2mm 的牽絲往往比 0.05mm 多。因為抽的距離一樣,0.2mm 的出料可能收不乾淨.
李穆 2016-01-25 01:03:51
出料量微調一下,降低背壓累積也有助於減少牽絲
Vincent LM Yeh 2016-01-25 10:19:23
悲劇了!不過不是跨橋,是撞倒翻車,Z-lift=0.1還是太危險
Charlie Ting 2016-01-25 10:22:06
跨橋有成功?
Vincent LM Yeh 2016-01-25 17:23:12
還等不到跨橋就提前翻車
原文網址 Roy Lo 2015-12-30 00:43:14
魔力紅(明燿資訊), 190度,層高0.2, Cura切片 , 2小時完工...
Boneheads: Raven - Skull Kit - PROMO - 3DKitbash.com found on # Thingiverse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289987
原文網址 林志鎰 2015-12-17 08:56:53
分享一下最近的體驗~ 最近在印物件時,物件上的層高厚度上產生不均勻的泡泡孔隙,幾乎都是千瘡百孔,1.清了進料馬達設備,沒改善 2.換了積碳變黑的喉內管,沒改善 3.根據官方資料,溫度太高會這樣,降到185~195,沒敢善 4.溫度拉回200,將Z-LIFT調到0~0.05,好了@@ 列印物層高的泡泡消失了。 根據以上嘗試,應該是天氣太冷,Z抬太高又加上回抽,導致冷空氣進入到內部產生內部的熱漲冷縮。
如大家有遇到相關的情況,可以試看看^^
李木子 2015-12-17 09:34:54
請問是類似這樣嗎? 同一條件下列印的 一開始印出現了【千瘡百孔】 不過到了後面(上方)又恢復水準.....
林志鎰 2015-12-17 09:45:40
像這樣~跟你得有點像
李木子 2015-12-17 09:57:32
真的有百孔! 我的只有千瘡...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