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層高

原文網址 賴威銘
2015-08-06 09:50:17

不知可否請官方釋出每種層高的設定值來讓大家參考微調?!

Charlie Ting
2015-08-06 09:59:26

這沒個準, 因為不同的物件考量的因素不同, 設定差異會很大.

Charlie Ting
2015-08-06 10:01:03

建議你先自己印一次, 覺得不滿意的話,拍照拍參數PO文, 讓大家給建議.這樣你比較容易知道大家會怎麼微調來改善問題. 那個經驗對你的幫助才會快又明確.

賴威銘
2015-08-06 10:01:26

就只是參考微調用~~~比如公佈正方形列印的數值~~~然後大家以此為基準做微調~~~總比瞎子摸象好^^"

廖新弘
2015-08-06 10:01:27

這個難度很高,因為每家PLA加工溫度?同,圖檔不同,要調整地方也就不同

辜元志
2015-08-06 10:02:07

每個人的機器狀況也有些微差異.....我自己是每次調完層高後都會確認一下差異

賴威銘
2015-08-06 10:02:08

這方法也是可以~~~只是麻煩了大家了~~~不過倒是能多跟神人交流^^

廖新弘
2015-08-06 10:09:40

之前經驗是層高0.2mm,速度是30mm/S,相當穩定

賴威銘
2015-08-06 10:14:10

那...如果層高是0.05mm,請問速度是??

Charlie Ting
2015-08-06 10:17:00

0.05 也還好,20~30還可。

賴威銘
2015-08-06 10:19:44

感恩喔~~~先試試看

辜元志
2015-08-06 10:37:42

層高0.05我之前用30印很OK....不過有時候會手動讓速度低一點

Stanley Chen
2015-08-06 12:13:09

0.05我也是開30
溫度會調低一些~

戴士偉
2015-08-06 12:27:56

0.05 我都用 50mm/s 甚至更高 XD 維持一定的流量~


原文網址 張張家祝
2015-08-05 14:22:20

請問各位經驗豐富的先進,為什麼左邊角落都印壞,已經兩次了,誰有解.........

層高用0.15&0.2都失敗
列印速度70%
開回抽

廖新弘
2015-08-05 14:27:12

70是什麼單位

廖新弘
2015-08-05 14:28:33

不要再告訴大家%

廖新弘
2015-08-05 14:29:32

100的70%,50的70%

張張家祝
2015-08-05 14:31:55

通常都是100的70%吧

廖新弘
2015-08-05 14:33:21

我所説的100是100mm/S

廖新弘
2015-08-05 14:35:20

你全部再按原廠參數再印一次,看看有什麼不同

廖新弘
2015-08-05 14:37:36

不要調整LCD的旋鈕,降低速度

辜元志
2015-08-05 14:37:46

說實話...我也還搞不太懂速度是要怎麼調...當時工作營也是教說轉旋鈕放慢速度....所以很可以理解直接用%為速度單位的原因...沒記錯的話內定值的速度是在30mm/s到5mm/s之間

廖新弘
2015-08-05 14:42:13

切片軟體的右下方在調整物體放置的上面有一條拉捍,那邊去調整列印速度

廖新弘
2015-08-05 14:44:08

辜元志 你的工作營是那?的,請告訴我

辜元志
2015-08-05 14:46:38

台北的阿...@@

廖新弘
2015-08-05 14:47:38

原廠的嗎,講師是誰

辜元志
2015-08-05 14:49:13

原廠的....不過講師是誰我倒忘了.....XD

廖新弘
2015-08-05 14:51:07

我要去打電話去求證

Charlie Ting
2015-08-05 14:52:37

sparse infill speed 降到 loop 速度的一半。

辜元志
2015-08-05 14:54:45

可是列印時不也可以用旋鈕減慢速度,這方法跟切片軟體設定的差別在哪?

Charlie Ting
2015-08-05 14:57:19

切片軟體的調速你可以按各細節分別調整,但機器的調速是全部連動,這樣容易造成不該慢的慢了,不該快的太快,方便是方便,但失敗率更大。

黃俊傑
2015-08-05 15:21:57

曾經開太快 加速度大於磁鐵吸力 整組飛掉!!!
旋扭真的別太依賴他!

Mark Chen
2015-08-05 15:30:19

同上 轉旋鈕屬應急 就算我現場有這樣操作給人家看 也絕對會講說這樣不是很好

Mark Chen
2015-08-05 15:32:09

就像預擠 回抽 XY travle 還有ZSPEED

Mark Chen
2015-08-05 15:32:31

這些速度調整到好用了結果你又用旋鈕去改

Mark Chen
2015-08-05 15:32:46

要說不出錯嗎沒人可以保證

Mark Chen
2015-08-05 15:33:35

但問題還是回歸到還是先把手冊內的kisslicer 看熟才能理解大家在講什麼

陳明谷
2015-08-05 15:34:21

我懂 我懂

李穆
2015-08-05 16:00:42

廖大幫我們爆氣了! 真的要請各位同好仔細的看寶典跟FB上的文章,並且自己思考過問題再發問,以免整天在回覆一樣的問題

李穆
2015-08-05 16:02:22

也請ATOM官方能盡早研究出改善FB經驗傳承的方式(像是收精華文章置頂一類的,像以前論壇的方式就很優),不然之前都回辛酸的

李穆
2015-08-05 16:08:11

此外,樓主提的問題,建議將回抽關掉後重新切片存檔再試印,軟體內列印速度三個值都設定在15mm/sec.,比較容易找出問題

張張家祝
2015-08-05 16:22:27

目前正在試,把回抽關掉然後sparse infill speed 降到15目前還很成功

Charlie Ting
2015-08-05 16:31:25

你要留意一件事 sparse infill 要印得很漂亮,你的成品才會漂亮又堅固。反之,如果 sparse infill 很2266,它那邊的餘料可能造成你的外觀品質下降。

陳明谷
2015-08-06 15:33:44

有成品可以再擺上來

張張家祝
2015-08-07 16:20:56

經過重重的努力,終於出現一隻鯊魚鰭,哈哈哈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8-03 22:08:50

[強化側吹風扇後的毛依兄弟]

一樣層高 0.05,物件高 3 cm。
白色有強化側吹集中
橘色沒有強化

藍濬煜
2015-08-03 22:10:31

請問強化側吹集中是哪個選單~~我印的都跟大大的橘色一樣~~

Charlie Ting
2015-08-03 22:11:49

鄭政浤
2015-08-03 22:16:06

白色的好像白巧克力做的XD

彭書偉
2015-08-03 22:29:54

那請問大大風扇一樣調100嗎?前前幾篇大大說要調降風扇

Charlie Ting
2015-08-03 22:42:41

是調100喔。然後我忘了前幾篇是講為什麼要調降風扇了....XD

Shi Xinhui
2015-08-03 22:44:06

白色的頭頂那跟毛好可愛 噗

Charlie Ting
2015-08-03 22:45:30

我也這樣覺得,就留下他了 XD

林威志
2015-08-04 10:21:56

大感謝,加了之後品質整個提升很多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8-02 16:31:53

[獵人三兄弟]
都是層高 0.05、成品高 3cm。
左 - 深黃料
中 - 白料
右 - 白料(加側吹導板)

看來冷卻速度是決定細節還原度的關鍵。
精細的薄件速度放慢、急速降溫,還原度很不錯。

Charlie Ting
2015-08-02 16:32:45

剛才照片沒拍好,重PO~~XD

Vincent LM Yeh
2015-08-02 18:01:48

耳朵的差異很明顯

辜元志
2015-08-03 09:08:13

酷!!請教一下冷卻速度你是調哪個參數??調多少??

Charlie Ting
2015-08-03 09:13:45

我是幫側吹風扇加了導板,所以氣流能更直接吹到噴嘴出料口,也就是一出來就快速降溫。
風力是直接開到最大,但我發現或許應該調降。因為在印其他物件時,有些架橋的地方反而因為降溫太快、風壓太大,而變成獨立的線。
至於小細節的地方,我速度會控制在 10 以內,還有要減少不必要的回抽,因此通常回抽觸發的距離會捉物件的半徑以上才會啟動。

辜元志
2015-08-03 09:16:06

感謝分享!!再請教一下"減少不必要的回抽",這個要設定哪個參數??建議值是多少???

Danny Kuo
2015-08-03 09:29:47

黃色的料會產生比較多的顆粒?

Charlie Ting
2015-08-03 09:58:27

應該是溫度沒調好,可以更高些

Charlie Ting
2015-08-03 10:54:37

把 de-string 的 trigger 設大一點,就不會動不動就狂抽猛送的,很容易越搞越糟。


原文網址 辜元志
2015-08-02 08:48:31

1/10 shell chair,層高0.1,椅面兩端都有支撐被撞掉的情況,都用黏土補救回來,後腳架橋有一處失敗,支撐拆下來時椅面前緣也不漂亮,要怎樣才能印的更完美呢?放慢速度?

陳明谷
2015-08-02 08:59:42

我的Gap是設定0.5

Charlie Ting
2015-08-02 09:11:46

拆三件印

Danny Lin
2015-08-02 09:22:32

分件印

張智鑫
2015-08-02 09:27:26

拆件+1

辜元志
2015-08-02 09:36:03

我一開始也是有打算拆件,但是就想挑戰看看一次印,所以才要請教一下各位有沒有其他的建議可以不拆件又印的漂亮的,因為還有蠻多椅子想來印看看

Charlie Ting
2015-08-02 10:30:49

如果是這樣的話, 我會正著印,然後依據椅腳的角度設支撐, 讓椅子底下有個土型支撐.
這樣作的考量是椅面會比較漂亮, 還有若腳印失敗了就可以重來, 不要到最後才含恨. XD


原文網址 Seal Huang
2015-07-31 12:41:33

終於印完自己的作品...層高0.1mm
整體物件大概13cm..
還可以再更好!!

王詠心
2015-07-31 12:43:03

這...要18個小時嗎?

Seal Huang
2015-07-31 12:43:56

我放慢印...其實我也在抓...還在學習XD

Max Lu
2015-07-31 13:04:32

很漂亮,你參數怎麼設定的呢?

Charlie Ting
2015-07-31 13:26:45

好奇為什麼選擇躺著印?

Seal Huang
2015-07-31 13:29:47

Charlie Ting 阿哈哈...就Try try,還在學習,其實應該頭下腳上印比較好...一個經驗~~
Max Lu 晚一點我現在人在外面辦事情

Stanley Ho
2015-07-31 14:00:25

頭上腳下, 好多時都是頭頂印不好的?

Stanley Ho
2015-07-31 14:01:07

沒有現在看咁圓滑

Charlie Ting
2015-07-31 14:03:52

這個我會正常印,開下巴和鼻子的支撐,好清又不明顯

Stanley Ho
2015-07-31 14:09:56

但下巴位都未必印得好, 會有機會漏料... Charlie兄, 你點設定? Thanks.

Charlie Ting
2015-07-31 14:22:23

用 KISSlicer 的話,我會開啟支撐讓大於 85 度的部位使用,這樣鼻子跟下巴應該都會長出來,其他就還好。耳朵不是很清楚會不會長,看不是很清楚。

Charlie Ting
2015-07-31 14:35:35

看來這尊最理想的印法是往後倒45度列印,開支撐在耳朵跟底座,其他都不會需要了。

Seal Huang
2015-07-31 14:36:37

回家試試看…謝謝建議( ´▽` )ノ

Stanley Ho
2015-07-31 14:37:24

認同, 最我都試過45度打印是比較好.

Stanley Ho
2015-07-31 14:39:28

指教一下

Stanley Ho
2015-07-31 14:42:08

charlie兄, KISSlicer 可自己更改支撐位置嗎?

Stanley Ho
2015-07-31 14:43:12

Simplify3D是可以自己增加及減少支援的

Charlie Ting
2015-07-31 15:06:49

KISSlicer 不行,只能用條件設定,所以才要挑角度。我是會盡量少用支撐,但能自己增減是比較好。

Yan Lisa
2015-07-31 15:38:37

很棒!

Seal Huang
2015-07-31 23:31:40

分享一下,其實這也是我一直try出來...也希望大家給意見
這裡可也要說一下輸出當下我發現的問題,有小疙瘩,牽絲狀況還好這樣。

Seal Huang
2015-07-31 23:32:50

速度部分 我後來輸出 有用旋鈕再調慢了35%左右 就 65%的 speed 輸出速度

陳畯暘
2015-08-01 00:14:22

請教support怎麼設定才比較不會影響原物件,我拆出來的都會被咬掉些

Stanley Ho
2015-08-01 00:23:22

Stanley Ho
2015-08-01 00:24:51

去看看吧,有字幕,有8段片,教大家kisslicer點用

Stanley Ho
2015-08-01 00:25:23

可參考下,自己再試出來

陳畯暘
2015-08-01 00:25:26

感激不盡

Stanley Ho
2015-08-01 00:26:24

不用客氣,大家分享,學懂你再分享出來吧,

Stanley Ho
2015-08-01 21:10:23

看完YouTube教程,嘗試改下參數印了Batman

Stanley Ho
2015-08-01 21:11:23

對角仍有問題

蘇恆誠
2015-08-02 01:39:43

Stanley Ho 借分享
太棒了,還有字幕。
如果能聽懂廣東話,應該可以吸收到更多。

Stanley Ho
2015-08-02 08:32:26

有點功能,他都沒有講到,要自己慢慢再試或看看這裡的大家的分享吧


原文網址 吳沂霆
2015-07-30 12:10:55

放很久沒印到2m0...昨日心血來潮,印了一支0.1層高到獵人頭,除了耳後,頭頂不太美麗之外~其他都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Charlie Ting
2015-07-30 12:22:18

你這尊幾公分高啊?看起來小細節不錯耶。

吳沂霆
2015-07-30 13:08:48

4.35cm高唷~用cura切到~套原廠設定~只調整了層高設為0.1而已

MoMo Yang
2015-07-30 13:34:31

4.35是自己縮的嗎?

吳沂霆
2015-07-30 14:27:20

是啊~就直接在cura裡面等比例縮小~

MoMo Yang
2015-07-30 14:34:07

了解, 回家後來印印看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7-29 16:43:28

獵人大叔

這尊縮小版的只有3公分高,用 0.05 的層高印,主要想試輸出的穩定性、小細節的呈現細膩度及接縫的控制。

目前看來,在超古溜的線材供應下,出料是可以接近完美的,不會造成影響。

小細節的部份,看來只要小於 2mm 左右的部位就容易因為翹曲而有相當比例的變形。

接縫控制,這部份目前在嚐試都設為0,讓整個 loop 以完美接合為主。但需同時設定 z-lift =0 (或者很小),以及 z-speed 10~30。因為我發現接縫的產生不是只有供料的路線問題,更大的影響反而是熱堆積。所以在噴頭更換 loop 路線時,用最快的速度換路線反而能得到最小的接縫。

彭書偉
2015-07-29 22:37:00

小細節的部份...恕刪,請問大大,小細節的局部翹曲,應該如何處理會比較好?

Charlie Ting
2015-07-29 23:29:22

還在思考中

周志明
2015-07-30 12:29:06

可否提供這個物件的下載點?謝謝^_^

Charlie Ting
2015-07-30 12:31:09

周志明
2015-07-30 17:58:27

感謝!


原文網址 廖新弘
2015-07-28 21:35:27

經過超過200小時催生下,總算把它完成,層高0.2溫度210速度30mm/s
失敗不算,材料大約2公斤尺寸縮小95%,j完成高度40CM。整體有分件完成

Mark Chen
2015-07-28 21:36:12

老字號廖氏出品

廖新弘
2015-07-28 21:37:34

見醜

Mark Chen
2015-07-28 21:40:00

三八

戴士偉
2015-07-28 21:45:39

好大一隻~

廖新弘
2015-07-28 21:46:36

就挑戰一下機器的極限

廖新弘
2015-07-28 21:55:06

?面是中空的

姜智勻
2015-07-28 21:55:06

好猛~~

廖新弘
2015-07-28 22:00:09

印這個東西的目的是,測試機器的極限及穩定度,其中身體列印時間50小時,頭部38小時

John Lee
2015-07-28 22:19:40

神人,
跪著看。

廖新弘
2015-07-28 22:22:38

不是神人,勇於嘗試,不怕失敗而已

魏楷軒
2015-07-28 22:26:21

猛猛DER

Charlie Ting
2015-07-28 22:34:14

直徑?

廖新弘
2015-07-28 22:40:15

身體最外側20cm,還要配合其他零件的尺寸

Charlie Ting
2015-07-28 23:02:26

夠屌!

Ludovic Giroux
2015-07-29 05:27:59

Superbe
J'adore

李大淳
2015-07-29 08:59:23

真的是在測極限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7-26 16:29:44

噴頭螺絲旋鈕

這樣就可以隨時留意及調整希望的層高,不用動不動就重設 z-offset。

不過原廠用的螺絲太長,再加上這個之後容易磨到玻璃,所以結構要再微調,或者換根較短的螺絲。(但彈簧壓力可能會太大)

陳順得
2015-07-26 16:32:43

固定好之後就沒再動過了,很穩,不會亂動

Charlie Ting
2015-07-26 16:50:32

原本我也覺得他很穩, 但操幾個星期下來, 發現還是會動.
而且用口紅膠或膠帶或其他固定法時, z-offset 可能要微調.
所以弄了這個東西, 要調方便, 不調時也可以觀察刻度有沒有變化.

鍾名翔
2015-07-26 16:56:59

我的昨天也鬆掉了,在空中G29@@

陳順得
2015-07-26 17:26:30

因為螺絲孔比較大啊,鎖上去之後其實都會晃,會造成每一次的測量誤差不穩定,我的方案是直接對鎖固定

Rickey Yang
2015-07-26 17:31:06

在空中G29不是鬆掉。是太緊了

鍾名翔
2015-07-26 19:27:25

我是鎖緊才沒有空中g29

Rickey Yang
2015-07-26 19:50:00

對。是我搞混了

Charlie Ting
2015-07-26 19:58:36

安裝後實況

汪之逸
2015-07-26 21:47:05

分享我的簡單改法,突出部份較原廠設計少1公分,在最外圍的校正比原廠穩我的firmware目前是xy軸+-120

Charlie Ting
2015-07-26 21:59:59

你的改法一點都不簡單啊.....XD
幾乎整個 HUB 往上收了,這要很熟機器的才能這樣玩。

不過在我看,這樣的改法會有一些不便之處。

Rickey Yang
2015-07-26 22:17:33

加10mm銅柱

陳順得
2015-07-26 22:18:14

呃…覺得噴頭好不穩…

Charlie Ting
2015-07-26 22:27:20

我在畫這個旋鈕時的想法是,把螺絲的長度縮短約5~8mm,然後找小一點,剛性強一點的彈簧,就可以把這個設計改好。
這可以避免它撞到玻璃固定座,可以讓有效列印面積更大。

陳順得
2015-07-26 23:13:40

其實,真的很少很少印高過300mm

陳順得
2015-07-26 23:13:59

一方面也是風險太高

Charlie Ting
2015-07-26 23:22:27

我是打算印大東西的 XDD
所以對它的極限和穩定性特別在意

汪之逸
2015-07-27 00:28:09

沒錯加10mm銅柱即可,微動的調整螺絲改成15or16mm 鎖到底另一邊放入彈簧鎖上螺母完全不用擔心鬆掉,整個縮上移的好處除了可以印高一點,力矩變短在最外圍也會較穩,因為我的自動校正xy是可以到+-120,原廠的設計不夠穩有時還會掉桿:-S

Clarence Lee
2015-07-27 10:15:26

照片看起來好像有點前傾斜? 是不是前面那根螺絲還不夠長?

汪之逸
2015-07-27 10:32:04

看來我拍的不錯,沒錯是稍微前傾,換長一點的螺絲比較適合,可是原廠附的彈簧就不能用了,反正自動校正可以cover掉,所以就這樣用囉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