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1
  • 2
  • 3

CR-7/8/10 3D Printer 研究社 造訪社團 » 螺絲

原文網址 Wolfgang Hsu
2019-01-31 22:25:46

最近想把之前買的damper裝到Ender 3 Pro的XY軸上,要裝的時候才發現Pro已經把同步齒輪直接壓合在步進馬達的軸上了,不像以前可以轉螺絲鬆開。請問有人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把壓合的齒輪拔出來嗎?不把齒輪移個位置裝好damper以後就沒辦法對齊皮帶了。謝謝!

Scott Lai
2019-01-31 22:31:34

換馬達跟齒輪,哈哈


原文網址 Wolfgang Hsu
2019-01-18 13:31:41

我一直是OLFA的愛用者,前幾天在螺絲行挑螺絲的時候才知道原來OLFA也有出刮刀,買一把回家試試用在玻璃熱床取下列印件,一用驚為天人,那邊緣的鋭利跟平整度不是開玩笑的,輕輕一挑就輕鬆取下列印件,完全不是印表機原廠附的那把能比,頓時覺得相見恨晚,推薦大家試試。

不過它可能只適合在玻璃基板上使用,其他較為軟質的熱床墊板可能就不適合了。


原文網址 Chen Ogri
2019-01-12 01:09:05

購入CR10S PRO 也即將滿一個月了
剛好看到團內最近辦的團購,想著接下來應該會有更多使用者的出現
就來聊聊一些自己遇到的狀況以及解決的方法。

2018 10月份因緣際會下認識到了3D列印,並得知此社團,加入後就開始做功課
2018 11月購入了人生第一台3D列印機 "Ender3"
這台機子如大家所說,便宜又大碗,組裝好就開始印(途中參考了版上大大 蘇恆誠 分享的ENDER3 詳細組裝校正的教學,此文章也非常受用,很推薦大家)
後來因為生產速度的關係,隔一個月趁著雙12再添購了一台CR10S PRO
可能運氣比較好,ENDER3除了有一次料從喉管那邊漏出來搞得亂七八糟以外,基本上算是爽爽印到現在
CR10S PRO路就比較坎坷了一點,可能因為機子推出時間沒有很長,很多問題不一定都找的到解答
不過也是因為如此才能從除錯中學習,也得到了很多經驗。

好了廢話不多說,切入今天的重點
基本上目前遇到的問題大致上都解決了,在此也很感謝社團上很多前輩們的幫忙
唯一一個問題就是 "自動調平"
一直到今天基本上算是可以確定解決了(已連續幾天的測試)

列印時,常常這次印可以,下次印時Z的位置又跑掉
重開機過後跑的機率更是高
列印中途發現有問題,停止/暫停後,也是常常跑掉,需要重新調平
但是這次可以下次可能又不行,非常的困擾!
詢問客服後重點只有一句話 "現在的感應器還不能完全太好的去規定好 原點的位置,但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做到完美"
不過問題解決後,基本上算是步驟上有問題,還是非常感謝客服有問必答!
在社團裡面詢問了兩位跟我一樣購入CR10S PRO的團友
其中一位正常列印,另一位則是跟我有一樣的情形
參考了正常列印的前輩 賴傳介 的調平方法,再比對我的作法
大概找到問題點後,於是和跟我有一樣困擾的 王鵬棟 前輩開始研究方法(在此非常感謝兩位的相助)
以及最關鍵的是,由於找不到相關資料所以擴大範圍到國外網頁去尋找答案,發現也有一些人跟我們有相同困擾,並提出了他們的解決方法

綜合幾位國外的高手們整理的重點如下↓
1.SENSOR會受溫度影響
2.SENSOR的高低位置,原廠鎖的高度建議降低 (綜合幾篇的建議為2.2-2.5mm,沒有寫得很詳細姑且我以離平台的高度下去做調整)
3.SENSOR上的一字螺絲調整時不宜太快
4.16點自動調平,重開機後就會遺失數據,並不會保存

解決方法如下↓
1.假設我這台都印PLA,我習慣性設定熱床為60度,那我在校正前"先將平台加熱至60度"再下去做調平
2.我直接列印了一個厚度2.5mm的物件,然後進去"移動軸"此功能下,將Z軸移動貼近平台後調整平台底下的旋鈕讓平台貼近噴嘴一張紙的距離,並將2.5mm物件放在SENSOR正下方,左側的兩根小螺絲放鬆,
SENSOR即會自然滑下,確認無誤後再鎖緊那兩根螺絲即可
3.建議先試轉一次大概看一下亮燈/熄燈的位置,第二次再放慢速度做調整,一亮燈即停
4.這個部份我覺得比較還好,歸零點校正完的話,列印前先跑一次16點調平也不會花您太多時間,而且平台如果使用玻璃的話,其實誤差還蠻小的 (至今我還沒找到解決方法)

------------------------------
調平步驟完整敘述↓ 特別以" " 註記的煩請仔細看其中的差別,也許有些是您遺漏的步驟!
如果拿到新機的朋友們,連平台下四個旋鈕都還沒做調整的,請先4點+中間點照著一般調平的作法先做好唷!

1.請將熱床加熱至平常您列印的材料的溫度,我是PLA習慣設定60度
2.進入調平模式,讓他自動跑完後回到中間點,此時是"Z0.2"
3.請拿出原廠配的"0.2mm厚度規"做校正,以螢幕上的Z↑ Z↓做調整(一次單位是0.1mm)
以"尺可以滑過噴頭下"為基準點(有些摩擦力或者順暢請您自己再測試,因為與一開始平台旋鈕校正、噴頭殘料及個人手感等等的..都有關係) ,此時大約是Z0.2x,再低一格(0.1mm)就過不去的那種高度就對了
4.請調整SENSOR上的一字螺絲,轉至熄滅後再緩緩轉至亮燈即停
5.請按下螢幕上的"Z回零",RUN完後請用0.2mm厚度規再檢視一次是否高度正確
6.進入16點自動調平,跑完後回到中間點時請再以0.2mm厚度規確認高度,如果跑掉了請再使用Z↑Z↓調整至步驟3的高度
7.★再按下一次"Z回零"★,此步驟非常重要,按下去才會讓機器記住你的Z原點要在什麼高度
8.依照原先底板高度以及每個人對"摩擦力"的定義不太一樣,列印時的第一層請先測試是否滿意,不OK的話可以在列印第一層時利用主機本身"Z軸補償"的功能下去做調整,那以後列印就直接照著設定跑,原則上這樣就解決了!
以上步驟是搜尋國外網站並彙整起來大家的作法,且以自身下去做測試,如果有誤也說聲不好意思,也請您分享您的做法給大家!
PS:有進入輔助調平調整平台下方旋鈕的話這邊特別註記一下,在"輔助調平"(五點手動調平)的功能下,一進去它會跑回中間點,此時是Z0.2,再來每個按鍵按下去都是Z0.1,所以有些教學影片在剛進入"調平模式"時是使用0.2mm厚度規,然後再進入"輔助調平"時使用紙張是正確的唷! (此處一開始一直搞不董,導致先用紙張調平,結果卻刮底板,後來一個步驟一個步驟都跳出去看"移動軸"裡面看到數據才知道Z當下的位置高度)

我照著步驟做後目前列印第三天都沒有遇到Z原點跑掉的問題了
關鍵就是在跑完16點後的"Z回零",此步驟會讓機子記住您Z回原點的高度
在此強調,以上皆為個人測試結果,也許有些人狀況不太一樣,那解決方法當然也不一樣,只是分享給如果你有遇到跟我一樣困擾的人,不彷試試看上面的方法
以上有錯誤的地方也請大大們給予指教,從錯誤中學習才是成長的方法!!!
---------------------------------------------
撇開上面Z高低調整的問題來說
CR10S PRO算是讓我非常滿意的一台機子,自動16點調平雖然重開機後要重跑一次,但跑完後就爽爽印,對平台有些微不平整的人來說算是非常實用的功能!!!
列印過程也非常地安靜,只有風扇聲(第一次列印時的確讓我驚豔)
再三感謝 賴傳介 王鵬棟 ,兩位從我買機子以來就一直給予幫助!!!

這期間我陸續有PO文詢問
1.龍門晃動
2.熱床溫度歸零
3.列印物件第一層黏不住底板的問題

非常感謝大大們指點迷津,大部分都能獲得改善!

1.將料架移開,不要架在機子上面,會因為慣性的關係造成晃動
2.列印幾分鐘後溫度會歸零,請在列印時按下畫面的"調整"鍵,並關閉"節能"功能
3.因為原先是使用晶格底板,而我的ENDER 3 也是使用同一塊晶格底板,但卻沒這問題,所以從沒朝這方向想過,後來出問題的那段時間,因為沒有做任何的參數/硬件上的改變所以找不到到底為什麼問題突然出現,後來才發現是因為天氣變比較冷,環境溫度導致出料後接觸到環境的低溫而導致翹曲,後來換回原廠附的纖維板(黏性較晶格高些)就沒事了!
而ENDER 3 沒問題,猜測是因為我有封箱的關係,所以箱內溫度保持的比室溫還要高

延伸第一點 龍門晃動的問題
在當時提問的留言處有位大大分享了CR10系列穩定機身的做法(也就是龍門跟機子底部的龍骨連接做加強),不過因為CR10S PRO底部是有機殼覆蓋的不能直接下載CR10的使用,所以參考各位高手們的做法並利用機身底部四個螺絲孔來做一些變化!
途中也有發現一個問題,機身底部的橡膠腳墊似乎只是固定在底部的鐵板,而鐵板沒有很厚實所以其實各位出力對機身四腳施壓,機身是稍微會往下陷的,所以如果單純鎖上去原鎖點的話,去扳動前面兩支固定架其實還是會有些微晃動,所以就量測底板至最底端的高度,以列印件補滿間隔並最底部在墊上玻璃提高平整度,藉以提升機器與桌面間的穩定性
目前還在做修正及測試中,各位大大有建議也可以提供唷!

感謝你們看完這沉長的文,謝謝!

Borjang Fang
2019-01-12 01:19:34

好文 大推!

吳宗翰
2019-01-12 01:24:34

好文,有毅力! 辛苦了!

劉灝
2019-01-12 01:24:47

大推!實驗室剛進CR10S PRO 正想說要怎麼解決問題,就看到這篇文章,明天來調整機器

王鵬棟
2019-01-12 01:31:02

Chen Ogri 大大
辛苦你了終於搞定 ?? ??
原廠說明書 真的很陽春
誠心建 議官方改這張了

說到這點
之前的船測試,就是在調整機器與材料,也可以被別的群組說嘴,真的不知道素質是...

王鵬棟
2019-01-12 01:31:40

劉灝 按收藏哈哈

Chen Ogri
2019-01-12 01:31:49

你才是幫助我很多的人,應該是要謝謝你才對!

劉灝
2019-01-12 01:33:03

機器也是昨天剛到的,搞了一個下午還沒用好,結果晚上看到這篇文章,只能默默的收藏啦!

Chen Ogri
2019-01-12 01:35:13

劉灝 可以分享一下有遇到什麼問題嗎,也許大家有方法可以幫忙解決

馬小將
2019-01-12 01:37:25

陳宏儒 他的問題跟我一樣~ XD

江船龍
2019-01-12 09:28:45

您很有耐心研究解決問題,不過希望廠商多用心在軟硬體上下功夫,畢竟列印機買回來,給它圖就該印出來,沒有那麼多人有美國時間搞這些小細節,不是嗎?
我用三維公司的雙色機,很容就上手,所以廠商的專業及技術很重要。

Chen Ogri
2019-01-12 09:34:31

江船龍 的確如此,整整花了快一個月的時間,每天這樣其實也蠻煩的,希望以後廠商能改進的更好!

陳柏諺
2019-01-12 10:07:17

我也覺得他的調平不太可靠!所以最後還是關了全手動...

Kenneth Chen
2019-01-12 10:14:06

請問CR-X 跟CR-10s pro 設定一樣嗎? 今天剛到貨…上一台是 cr-10s 剛滿一年(目前服役中)… 前半年也是印得要吐血....

Chen Ogri
2019-01-12 10:25:44

CR-X不確定Z有沒有光學限位及自動調平,如果沒有的話應該就沒有這些問題

Kenneth Chen
2019-01-12 10:33:55

Chen Ogri 謝謝回覆! 下星期一把訂的新的免縲絲角鐵架拿回來再來測試…原來的不夠放了.....

Chen Ogri
2019-01-12 10:35:25

看你的骨架跟腳墊應該是跟我同一間買的鐵架,層板也是9MM請注意機器四腳接觸的位置,板子面積大的話,用力按壓層板會下陷唷,可以的話層板從背面做加強機器會更穩

Kenneth Chen
2019-01-12 10:39:10

一開始遇到的問題是在印的時候晃得很嚴重....解決的方法是把原來包材的泡棉放在鐵架和牆之間緩衝.....就比較沒問題了… 加透明膠布是防塵和保溫...

Chen Ogri
2019-01-12 10:39:26

還有最好有一面可以完美靠牆,如果底部可靠牆但因牆壁有些微傾斜用力推動桌面架子會晃的話,建議後面也用一些列印件塞緊與牆壁的縫隙,這樣架子會變得很穩,不然高速列印時我的架子居然還會抖動,5尺長X2.5尺深X3尺高,我是這樣做啦!

Chen Ogri
2019-01-12 10:39:52

Kenneth Chen 差不多的意思,謝謝你的分享!

Kenneth Chen
2019-01-12 10:42:29

Chen Ogri 謝謝你的回覆! 都沒留意有這社團…自己瞎玩了一年....Orz

Chen Ogri
2019-01-12 10:43:15

Kenneth Chen 不客氣,這裡臥虎藏龍高手雲集,很多實用的東西可以學習! 我才玩兩個多月啊超級菜鳥!

Kenneth Chen
2019-01-12 10:43:45

以後請多指教!

Chen Ogri
2019-01-12 10:44:08

陳昶亦
2019-01-12 11:33:14

Kenneth Chen 可以請教一下您角鋼架的尺寸嗎?想參考一下,謝謝

Kenneth Chen
2019-01-12 11:36:50

原來的是60x90x150

新訂的是60x120x180

Peter Huang
2019-01-13 10:36:39

贊成,買回來就要容易上手使用,技術問題不該留給使用者去處理。

YH Tai
2019-03-12 00:21:03

原本的sensor可以調低至離平台1mm高,會較為準確。不過我已經改成BLtouch了。

我現在用這個、可以存Z值和ABL值,不過好像拔電後也是會歸零。

https://github.com/....../tree/Creality_DWINTest......

Tiny Machines cr-10s pro 1.1.9 B5 hex


原文網址 朱昱昌
2019-01-10 18:01:42

終於完成70%左右了,漫長的等待加上無數次跑螺絲行的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原文網址 Odinson Thor
2018-12-30 14:16:42

CR-8 消間隙/消回差

1.那個銅製零件塞不下,只好切了(?
請進料馬達讓個位子

2.轉向座的45度強化斜邊原本會卡到快速接頭和線材動線,所以我改了角度。

3.由於CR-8螺絲開孔關係,螺母只能鎖一邊,另一邊用束繩綁,剛好可適應螺杆本身的曲度。

4.因螺母在上,可列印高度會損失約10mm,但其實我極少印到那麼高所以沒關係。(別把螺母鎖在下面)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3322196

Sing Lam
2018-12-30 14:48:13

弄個金屬比較好

黃君懷
2018-12-30 16:43:16

我用金屬的。自己用砂輪機切邊。

Scott Lai
2018-12-31 00:35:16

那個很會磨耗喔,你印個幾次再看你的潤滑油,會更黑

Johnson Peng
2018-12-31 03:32:23

銅製零件, 請問, 那裏可買 ?

Odinson Thor
2018-12-31 11:53:55

增加了些說明。

Sing Lam
2018-12-31 15:55:30

大陸其實有得賣原廠的

Sing Lam
2018-12-31 15:55:30

【启庞3D打印机配件 H型双切边法兰T8丝杆螺母螺距2mm导程2/8mm黄铜】 https://m.tb.cn/h.3JV0SEv?sm=72bd51 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咑閞;或復·制这段描述¥z7QAbpTD8Qh¥后到 ? 淘 ♂ 寳 ♀ ?


原文網址 Chia Wei Ho
2018-12-23 18:47:06

請問這種列印件是不是不適合使用PLA印呢?
而是要換PC印比較耐強呢?
螺絲稍微轉緊(原廠的鎖緊都還可以硬拗角度XD),覺得角度不太對,稍微喬一下高度就斷了⋯⋯

Sung Jo
2018-12-23 18:49:08

Pocket也不耐撞丫

チェン 幸せな
2018-12-23 18:50:52

PLA要挑過,有的比較有韌性,先印薄片摺摺看很容易斷的都不適合當結構件.

Odinson Thor
2018-12-23 18:54:05

看起來像是SJ8的架子

Tako Sun
2018-12-23 18:57:12

一捲333和250的料都印過這類東西,還沒夾斷過
不過PLA不適合戶外用,僅能在室內用,戶外用會震斷
補充:
戶外用都用副廠的,便宜,而且強度差不多,還沒噴掉過,都在深山裡OFFROAD衝下坡。

Sung Jo
2018-12-23 19:01:36

Osmo pocket的

Tako Sun
2018-12-23 19:05:24

這個很容易調角度,而且螺絲不用鎖很緊就已經扳不動了。
樓主可能要重新設計,切片上也要注意。

Chia Wei Ho
2018-12-23 19:09:33

Odinson Thor 是的,osmo

Chia Wei Ho
2018-12-23 19:11:15

Tako Sun 其實不是我畫的,是網路分享件啦⋯⋯

陳永慶
2018-12-23 19:12:19

試看看PETG?

Chia Wei Ho
2018-12-23 19:15:16

陳永慶 跟pc比較呢?
Pc超貴

Tako Sun
2018-12-23 19:16:17

Chia Wei Ho 建議重新設計

Tako Sun
2018-12-23 19:19:31

那個原廠的都內凹在夾了,表示你印出來的尺寸已經不對了,要?超緊的,會被斷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換其他的線材,雖然夾不斷,但您又會要面對另一個問題了。
原廠和副廠的這類配件都有一個共通的問題,解決的方式,就是上止滑膏。

Sung Jo
2018-12-23 19:24:25

右下角那個我鎖沒事,也能橋角度。等無線模組買到就不需要橋角度了

Sung Jo
2018-12-23 19:24:49

這個比較好用

黃伯暘
2018-12-23 19:34:50

如果試試把壁厚調厚一點呢?至少2-3mm,強度或許會強很多

Eugene Zhou
2018-12-23 19:39:10

TPU

彭帟絃
2018-12-23 19:53:48

列印方向也有關西

Chia Wei Ho
2018-12-23 19:54:30

Sung Jo 萬向我在光華秋葉原後門那間雜貨店有買兩組,還蠻堅固耐用的

Sung Jo
2018-12-23 19:55:35

線材沒研究,這組印來掛胸前,除非跌倒啦

Chia Wei Ho
2018-12-23 19:56:26

正在想買一捲回來印耶。
順便印外接閃燈的柔光罩XD

Chia Wei Ho
2018-12-23 19:59:08

Tako Sun 我是粗磨就上了(刀片隨便刮兩下就上了),細磨會改善嗎?

Bertrand Lo
2018-12-23 20:03:40

Chia Wei Ho 比較弱 但用80%填充 韌性很夠 對這種小東西沒問題

Chia Wei Ho
2018-12-23 20:04:10

這幾組是幫朋友印的。

題外話,這台推薦入手嗎?
視角太窄讓我有點卻步
以前都玩sjcam的產品,我沒GoPro,而是山狗。

Chia Wei Ho
2018-12-23 20:07:19

只好都買一捲回家玩了XD

Tako Sun
2018-12-23 20:08:57

就想辦法增加磨擦力 =_=
看你使用場合,我戶外用都是超高震動的場合,攝影機動不動就下垂了,已經都用鉗子?轉到最緊了還是震一下就下垂。

Sung Jo
2018-12-23 20:13:29

我是因為gopro會熱當才又買這台,兩台剛好互補哦!

Chia Wei Ho
2018-12-23 20:38:27

不要印垂直的嗎?

彭帟絃
2018-12-23 21:03:42

斷的地方都是層與層的結合點

Chia Wei Ho
2018-12-24 10:49:41

更新一下,我把填充由20%增加到50%,強度似乎有改善?
但印完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切片cura已設定z軸抬升,
可是印完還是會停在最後位置,
由於我的機器在非列印期間停止不動超過1分鐘就會解除電機鎖定,然後熱騰騰的噴嘴就會下壓,溶掉印很久的作品@@

Chia Wei Ho
2018-12-24 10:49:59

50%的強度...

Chia Wei Ho
2018-12-24 10:50:56

水是滿的

Sung Jo
2018-12-24 11:14:10

右下角那個好像轉九十度配帽夾比較好用

Tako Sun
2018-12-24 11:36:39

gopro 一般都是戶外用途在用,要熱當有點難度,因為都會有「風」在吹,室內和手持用一般都不會用 GOPRO,不適合太大材小用了。

Chia Wei Ho
2018-12-24 11:45:13

我的山狗都是用在空拍機上面,因為廉價又有接近的畫質,山狗(F68/2K)好天氣幾乎C/P超高,陰暗天就是GOPRO的天下了。

使用山狗我只有下水會使用殼子,陸上我幾乎都手持再拍。
環境光明亮的狀態下,畫質機乎都有不錯的表現。

(可惜那台去年長眠在大漢溪新月橋下...XDD)

Sung Jo
2018-12-24 11:46:55

Tako Sun 它沒辦法超過一小時連續錄,必當!斷斷續續也是會

Sung Jo
2018-12-24 11:47:47

Chia Wei Ho 錯!陰暗天gopro的畫質大大的降低!沒陽光我不會想拿出來,錄的根本是很差

Tako Sun
2018-12-24 11:48:15

Sung Jo 你用的是哪一型? HERO4我有用過,我連續不停的拍3顆電池也沒熱當,在室內拍的
GOPRO 舊型的 光線不足反而比雜牌的更糟 XD

Sung Jo
2018-12-24 11:50:01

Tako Sun hero5以後就是這樣,我的是6。gopro不當機就不是gopro!現在只拿來玩水跟高fps用

Chia Wei Ho
2018-12-24 13:09:23

我知道gopro有些會因為記憶卡低速,造成機器過熱燒掉一些東西,像我的山狗就曾經因為使用低速卡結果整台機器變得超燙.
(當時是使用C10,通常要用到U1以上才跟得上速度;後來那片C10的記憶卡存取變得怪怪的)

Sung Jo
2018-12-24 13:27:18

Chia Wei Ho 我的卡都是它建議的哦

Chia Wei Ho
2018-12-24 14:55:25

那真的就匪夷所思了,一直以為gopro不會熱檔的說XDD

Sung Jo
2018-12-24 14:55:58

Chia Wei Ho 四代是分水嶺

Sung Jo
2018-12-24 14:57:00

要祼機防水又要錄高規格,散熱沒辦法,只好當給你看了

Chia Wei Ho
2018-12-24 15:50:10

如果有山狗了,osmo還是推薦嗎?

Sung Jo
2018-12-24 15:51:51

我沒有玩過山狗,osmo是我拿來補gopro做不到的地方,還不錯用啦。

Sung Jo
2018-12-24 15:52:39

舉個例,gopro7很穩的畫面,但水平自己抓,歪了回家後製。osmo不用管這個,錄就對了

Chia Wei Ho
2018-12-24 15:56:28

如果能掛濾鏡加大視角到160-170度,就太棒了...
這台我還在觀望中。

蔡勉旭
2018-12-25 13:51:46

"可是印完還是會停在最後位置"
試試在end gcode的m84前加上三行

G91 ;relative positioning

G1 Z+0.5 E-5 X-20 Y-20 F{travel_speed} ;move Z up a bit and retract filament even more

G28 X0 Y0 ;move X/Y to min endstops so the head is out of the way


原文網址 黃嘉和
2018-12-09 09:08:10

2019/1/23總算完成了,中間因為y軸爆掉多花了一個月
共花費..1萬五千多,只算最後有用到機台的,不算那些買了然後最後被我放在旁邊生灰塵的,運費也沒包含
鋁擠+配件 2250
加熱 6000
隔熱棉 450
滑軌MGN15 550*1 +650*2 2930
LCD延長線 115
皮帶6mm 200
皮帶10mm 200
25齒 2GT 11mm 60
25齒 2GT 7mm 180
25齒 2GT 7mm 60
等高螺絲 100
BL touch 850
履帶 200
SSR 350
線材與接線端子 200
TF卡延長線 250
鑽尾、攻牙器,壓接鉗 800
一堆列印件 300
螺絲 50

照片是用0.6噴嘴印的 等連續列印一個月後再來看看結果
下面我有附上一些註解
-----------------------------------------------------------------------------
2018/12/9
有人有CR10S5 想要一起改機的嗎?
我計劃要改
1. 熱床加熱片大小與改成用交流電220V
>最後上淘寶買,賣家專業多了,瓦數字不用太大,溫度不好控制
2. BLTouch 自動水平校正
3. 電線加長到1米
>不要買,要就自己買線來壓接,我曾經花了兩天在解這個問題,結果就是延長線接頭接觸不良而已
4. 增加鋁擠框架 並將線捲從上方供應
>上方真的還是會晃
5. 改擠出裝置到Titan Aero直接送料
> titan aero 其實在z軸有點不夠長
6. SD卡延伸出來
7. 控制箱拆掉 直接放在機台底下(類似PRO)
8. 馬達減震架

需要材料:
1. 熱床500X500(露天 $4200)
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307059333679
1. SSR ($450 露天. ¥22 淘寶)
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308072502392
1. 溫度開關 過溫保護($250 露天 ,¥26 淘寶)
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306195622995
2. TLsensor ($850 露天. ¥98 淘寶)
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704183003942
2&5. Arduino UNO ($200 露天 ¥40淘寶)
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450964673434
3. 延長線($550 露天 ¥100淘寶)
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828343809390
4. 鋁擠與連接塊($2250 露天)
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wukueiwei
5. E3D Titan Aero(¥480 淘寶)
https://world.taobao.com/item/563189427806.htm
6. TF延長線 ($250 露天 ¥18 淘寶)
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806679012024
7. 一些列印件(自己印 線材預估一捲內搞定)
7. LCD延長線($115 露天 ¥2.5 淘寶)
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405113196744
8. 馬達減震架($20 露天 ¥4.75 淘寶)
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814844788768

ChihJun Soong
2018-12-09 09:24:05

都有要在淘寶買東西了,就所有東西一起在淘寶買,價差很大的,尤其是電子材。
另外為何要用的ARDUINO UNO?

Kevin Lan
2018-12-09 09:34:51

露天3dprt這家有訂製加熱片跟獨立熱床控制器,可以去看看。

黃嘉和
2018-12-09 09:39:02

我前天剛入手的s5 不知道為什麼開孔比別人多20個 背面有四條鋁擠加強結構

大樹
2018-12-09 10:44:23

啊呀!已經敗了不少改機零件的說 ?

陳宏儒
2018-12-09 16:11:15

熱床是真的加熱很慢
而且原廠只有300*300 邊緣都只有溫溫的 …… 查看更多

蘇炳文
2018-12-09 17:59:33

直接在原來的熱床貼幾片PI加熱片並聯起來用,可以讓你原來的4200元預算省掉至少3000元以上

蘇炳文
2018-12-09 18:04:01

沒有把X/Y軸都加線軌的話其實印起來會很鬱卒

黃嘉和
2018-12-11 19:56:42

QQ 今天把冷氣插頭跟線拉好拉滿........結果是110V. 殘念 還好今天有約電熱片廠商討論圖 還來的及修改

黃嘉和
2018-12-20 14:21:27

目前改到這樣 目前只有熱床均溫性不滿意 因為老闆四個角落居然沒繞線 還說那邊等熱傳過去omg. 我特別說我注重的是四周 中間我不在乎了說.......
其他的還在等料 不過照片中的已經印完兩捲線 0.6噴嘴

黃嘉和
2018-12-23 21:01:57

臨時增加X,Y線軌 因為我的y軸爆了

陳裕菖
2019-01-15 13:41:56

其實我一直在猶豫X軸的線性滑軌要裝在上方還是側面,因為我的是近端進料,加上上面已經有拖鏈了,要是裝側面可以更改少一點,可是裝側面又怕重力會讓裝側面的滑軌單邊磨耗的特別快,我看裝上面跟裝側面的人都有,不知大家有何建議?

陳裕菖
2019-01-15 13:45:16

黃嘉和
2019-01-23 19:40:03

大功告成~~可是還在想要TITAN 還是要MK8 原廠的列印不能太快~~來不及融料

陳裕菖
2019-01-26 18:33:27

正準備要安裝時突然想到...要一邊鎖緊螺絲,卻沒辦法確定兩個滑塊是否平行,請問各位前輩有甚麼好辦法嗎?

黃泓諺
2019-01-26 19:47:55

佛心啊~ 真正佛心

Hon Lin
2019-01-26 22:24:34

大部分都改掉了,是不是可以直接拿cr10s來改就可以了?多買一些鋁擠

黃嘉和
2019-01-27 09:30:18

可是你要找到鑽孔鑽的準的廠商 不然鋁擠很多人都說誤差2mm. 結果誤差還真的2mm
螺桿部分台灣也算貴.......兩根500mm的可能就1000以上了


原文網址 John Ting
2018-12-04 23:39:33

A well designed fan mount + wind duct + add on provision for many 3d printer hot ends.
設計周全的冷卻風扇管架,適用於多種印頭,創想的CR系列,Ender系列都可。

A good design must
一個好的設計應該是

1. Efficient on cooling好的冷卻效果
§ Hot end cooling duct conformed from fan blade circle to heat sink rectangle, making 100% air go through heat sink.由風扇旋轉的圓形,變化成消熱塊的方形,使得空氣100%通過消熱塊。
§. Filament cooling fan partially share duct wall with hot end cooling duct to shorten the distance from fan to duct outlet so not to lost too much pressure.印材冷卻風扇管部份與印頭適形壁共用,減少風扇到出風口的距離,以免損失風壓。
§ The filament cooling duct pointing bullseye to hot end tip from both sides.印材冷風出風口由兩側直對印頭。
§. Filament cooling fan is placed in high place so to take cooler up above air.印材冷卻風扇置於高處,吸進較冷空氣。
§ Hot end cooling fan is placed as high as it can be and with an optional hot air defender.印頭冷卻風扇稍提高,配上選用的熱氣擋。

2. Easy to print.列印容易
§ One print does it all.單件列印,包含所有功能。
§ It is designed with “easy to print” in mind. You need to have support while printing, but the support is only 4mm high.專為簡單列印設計,只需要4mm高的支撐(無需內部支撐)。
§ Bridging is reduced to very short distance so you won’t fail on that. It’s difficult to fail when printing them.橋接已小到很難失敗的程度。
§ Two hooves in front of duct ends is for better adherence to print bed and you should cut them off after finish printing.出風口的兩個"蹄",是為了列印着床而有,印完就應把它剪掉。
§ You can either remove or leave the support on. It won’t affect the installation.支撐可留,可去,不影響安裝。

3. Light in weight, compact in size, sturdy in structure.重量輕,尺寸小,結構強
§ All 4 models are less than 20 grams.四個設計都不到20克。
§ With conformal duct design, greatly shrink the dimension needed without sacrificing any performance.在適形風管設計下,尺寸大為縮小,但不犧牲任何功能。
§ Because it is compact, it is quite sturdy. The thick of the screw holes is 4mm.緊緻的尺寸使得它變得強固,鎖螺絲的部分厚達4mm。

4. Easy to install.安裝容易
§ Doesn’t need any screws except two for locking the hot end (with 4mm thick, you need longer ones).除了兩支較長的所印頭螺絲,其它螺絲都不要。
§ For all fans, you just insert them into their positions.冷卻風扇只要插入就好。

5. Fits for more different machines and requirements.適用多型機器,多種需求
§ The design is hot end depending rather than machine depending. As long as the two screw holes of hot end is between 14mm to 16mm, you can install it.此設計與機器的冷卻組合安裝螺絲孔無關,依印頭的螺絲孔設計。只要印頭螺絲孔在14mm 到 16mm都可安裝。
§ 4 different models to satisfy different requirements四型設計,以滿足不同需求
§§ 1(h.e. cooling fan) + 1(flm cooling fan)。一(印頭風扇) + 一(印材風扇)
§§ 1 + 1 + 2(add on provision mounting holes)。一 + 一 + 二(附加功能安裝孔)
§§ 1 + 2。一 + 二
§§ 1 + 2 + 2。一 + 一 + 二

6. Good visibility to print tip.看到印頭
§ Designed with that in mind, so you can monitor every moment of the printing.設計理念之一,可以很容易的監看印頭。

Thingiverse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3256666

翻譯年糕

詹凱文
2018-12-05 00:10:31

請問內部需要支撐嗎

林佑臻
2018-12-05 00:50:39

側向吹的小風扇不好買......

ChihJun Soong
2018-12-05 07:27:36

另一型前面有方形小孔的有其它作用嗎?

John Ting
2018-12-05 07:33:19

附加功能安裝孔

Kevin Lan
2018-12-05 08:40:39

這個導風罩的設計是我看過數一數二用心的!
考慮到容易印, 容易裝(用原廠風扇不用另外買)等等, 真的厲害.

馬小將
2018-12-05 12:33:45

這個厲害~

Wingo Lee
2018-12-06 20:20:00

太久沒玩打印機,下載了curs3.6無腦沒開支撐直接印

Wingo Lee
2018-12-07 13:45:06

要買螺絲:3

Jeffrey Lee
2018-12-30 12:04:39

請問這個導風罩用PLA印可行嗎? (擔心耐熱問題,但考量會一直有風扇散熱,似乎又可行)

彭士瑋
2018-12-30 14:59:51

厲害厲害


原文網址 吳啟誠
2018-11-26 04:28:25

之前跟朋友去台中上Ender-3的組裝課程。這次雙11又買了一台(官方含運),這次版本已經是pro版(簡體中文)。
主要的差別
1.軟磁鐵的冷打板。(玻璃是先拿另一台的)
2.主機板的蓋子,原本會壓到立柱的,這次有缺口改善了。
3.連軸器換另一種版本了。
4.龍門架的大部分螺絲都增加墊片。
5.電源供應器的外殼好像有修改。(之前沒仔細看)
6.噴頭加熱鋁塊,增加矽膠保溫套。mk8?
7.主機板的風扇,由上方進氣,改到下方。

我第一台cr-7組裝和調整花了快一個月,這次的Ender-3只花了不到3個小時,而且組裝好以後,列印就算很精準了。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我已經習慣另一台TMC2208的聲音,Ender3的聲音,可能要離工作桌和床邊遠一點。

tmc2208的零件幾乎都換過一輪了,主要是列印面積大、速度快,但是列印的精度比較差。所以比較精細的零件都要由CR7幫忙列印。
這次的Ender3預計可以替換掉其中一台。

戴璟嵐
2018-11-26 10:00:19

可惜主板把驅動晶片悍死了,不然換靜音驅動就完美了

吳啟誠
2018-11-28 10:00:07

剛剛去切了兩片平台玻璃。
有熱床的機種,使用玻璃取件超方便。熱床低於50度以下就會自動剝離。
原本給的冷打板不錯,但是平整度就很難控制。


原文網址 La Mu
2018-11-23 22:39:58

請教一下各位前輩,我的cr 10s 在做x軸移動時候會出現不曉得哪個部件發出的震動聲,所以自己測試單只x軸移動速度F3500 F4000 F4500時候特別大聲,想請問有什麼辦法改善嗎? 有檢查螺絲都有鎖好。

Borjang Fang
2018-11-23 22:47:02

加裝 damper

馬小將
2018-11-23 22:47:27

聽起來蠻正常的啊!這機器都這樣聲音~ XD

JerWei Chang
2018-11-23 23:20:09

我Ender-3也會有這樣的聲音,特別是X跟Y軸馬達一起動的時候

La Mu
2018-11-23 23:45:44

聲音是靠近移動的滑輪上 是馬達共振造成嗎

ChihJun Soong
2018-11-24 01:22:00

加減震器和把驅動換成TMC2208.

邱舜裕
2018-11-24 02:32:54

檢查所有固定螺絲吧...

La Mu
2018-11-24 07:03:04

檢查兩個風扇的螺絲都鎖緊,噴頭的螺絲也鎖緊,找不到有其他螺絲了

Elan Li
2018-11-24 10:36:40

高速移動才有嗎?

La Mu
2018-11-24 10:58:23

我用gcode指令 G1 F4000 X50 ,G1 F4000 X250來回跑聲音最大

La Mu
2018-11-24 10:59:13

F3500-4500較明顯

La Mu
2018-11-24 11:01:41

換算3500/60=58.33mm/s 4500/60=75mm/s. x軸在這速度範圍內都很明顯 不知道有沒有算錯

Pinocchio Faken
2018-11-25 19:26:34

換XY馬達驅動換TMC

Kevin Lan
2018-11-26 09:05:55

如果特定移動速度才會大聲, 那應該是剛好在機構或平台(桌面)的共震頻率上吧?

老外有很多方法來搞減少聲音, 像樓上講的damper, 腳座改用網球之類的(先印個轉接座)等等. 但說實在除非換掉主機板改靜音驅動(但是吹驅動的風扇又大聲了)或是像老外直接做個箱子罩起來保溫兼隔音, 不然追求3D印表機要不吵有些不太實際...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