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玻璃

原文網址 Tsan-Tang Chou
2015-10-06 00:56:08

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板上的先進...

1.關於3M藍色膠帶

小弟之前都是使用口紅膠...但最近有些要印的玩具會有翹曲的問題...
所以這兩天改成3M的藍色膠帶...

小弟只能說這膠帶真是利害...
強到拆不下成品...用鏟刀硬鏟的結果可想而知就是膠帶破掉...
膠帶有點貴就算了...每次都要取下玻璃重貼再重新G29就有點煩...

試過鏟刀正反面及膠帶方向...

不知道各位先進對於藍色膠帶拆件有沒有什麼訣竅可以教一下

2.線材...

近兩次向ATOM購買線材,但都會有缺貨的情形...

所以想開始試試非原廠的線材...

不知道各位方不方便推薦些穩定及好用的牌子...

MoMo Yang
2015-10-06 01:05:47

玻璃不用拆,先用剷刀正面去兔一下,有個小間隙後,相反面插進去往下壓,他就會彈起來了

MoMo Yang
2015-10-06 01:07:39

如果沒拆玻璃就不用重新g29

Tsan-Tang Chou
2015-10-06 01:10:00

問題是我鏟刀只鏟的進brim...沒辦法鏟進物件裡....

Tsan-Tang Chou
2015-10-06 01:10:53

不拆玻璃...要更換破掉的膠帶好像有點難耶...不知道是不是頭太大顆...QQ

邱耀洋
2015-10-06 01:13:35

林凡鈞
2015-10-06 01:48:49

我也是3M膠帶愛用者喔
鏟刀頭要夠尖 但不能太薄 斜ㄧ個角度戳到列印件底部慢慢由下往上戳起來 很少會傷到膠帶
另外推薦線材 線徑穩定 品質好 價格優 http://goo.gl/KbAKsF

林凡鈞
2015-10-06 01:57:43

我的鏟刀 刀鋒用砂輪磨過後就很好拆 參考參考~~

Charlie Ting
2015-10-06 04:25:29

之前有分享過一篇拆件的技巧,可以翻一下。簡單講就是以時間換取空間,利用潛變效應拆件。可以盡量不傷膠帶和物件。

Tsan-Tang Chou
2015-10-06 10:36:13

丁大你的那篇文章之前有拜讀過,但現在…fb的搜尋文章實在太不友善了…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10-04 05:19:18

[摩艾失敗的收穫]

原本以為找到理想的控制參數,讓輸出變穩定後就睡著了。結果睡到一半被奇怪的聲音吵起來,發現摩艾印壞了。

不過雖然是失敗了,仍然可以從物件中得到許多經驗。

1. 雖然在下巴處印壞了,但其他地方依然正常輸出,代表這樣的供料狀況是相當穩定的,而且無視印壞之後的壓力變化。這表示這個參數在列印軟料的容錯空間增大了。

2. 輸出的表面品質可以跟 PLA 完全一致,0.1mm 沒有問題,甚至覺得可以挑戰 0.05mm 的層厚。

3. 這尊的散熱是捉70%含導板,代表還有上修的空間,有機會解決下巴翹曲的問題。

4. 疙瘩主要發生在路徑超出物件外層的地方,而且非連續。這部份可以考慮換不同的切片程式因應。讓移動路徑盡量維持在物件內部。

5. 吸附力依然不足,在印到50%左右,下方的吸附面積己經只剩3公分直徑的圓形範圍,代表底層翹曲己經很明顯了。有可能需要考慮熱床,或其他吸附力更好的作法。增加brim 寬度及厚度也可以考慮。即使翹曲,也可以在脫落之前,先用藍色膠帶把brim 貼在平台上作為固定。只要位置沒跑掉,一樣可以印完。

6. infill 的溢料極多,突顯沒作 de-string 的影響。以軟料的物理特性來說,de-string 不是沒用,但產生效果的時間長,因此抽的距離可以頂多1~2mm。速度也不宜太快,太頻繁。還是要以避免擠料輪堵塞為優先。

7. 軟料雖軟,但厚度大於1mm 之後,只要散熱得宜,仍有相當的強度。因此,小距離的 wipe 應該是可以的。另外,infill 的比例也不用太高。

結論,使用軟料,我會以穩定的進料控制會最優先考量,測出理想的供料速度後,再依它的容錯空間和物件複雜度去設定參數,然後正式列印。

另外,會考慮在brim 之後就全程全出力降溫,以較佳的強度和穩定的收縮量來達到一致的輸出。避免因為尺寸的差異或結構造成列印風險。

最後,因為材料因素,對於細長或比例差異大的物件,除非能貼在玻璃上印,不然成功率應該是很低,可以不用浪費心力嚐試了。

倒是在換料的過程中發現軟料和 PLA有一定程度的接合力,這表示以後用雙噴頭時有機會合併材料使用。但是兩者的輸出邏輯大不同,在切片程式和機台韌體中都必須有相對應的設計才能完美結合。這部份應該還要一段時日吧。

柯紀維
2015-10-04 08:22:25

意外總是發生在沒有盯著機器的時後阿...
我印比較容易翹曲的物件的時後,還是會換底板塗一下口紅膠
就算是路徑的外邊界向外擴張時發生翹曲的時後,物件也比較不容易被噴頭撞掉
比藍色膠帶穩很多,不知道對軟料的底面翹曲問題有沒有幫助

Charlie Ting
2015-10-04 11:41:14

就目前的測試,軟料在藍色膠帶的附著力似乎沒有玻璃+口紅膠好. 現階段覺得最好的固定方式是加大brim, 然後等 brim 印好後, 上方再用藍色膠帶補貼固定, 這樣是否翹曲都不會脫落了.

Kevin Chen
2015-10-04 13:39:22

Charlie大的測試分析都超詳細的,這隻軟料和藍色膠帶幾乎沒有黏著性可言,所以我大都建議使用玻璃+口紅膠再開brim,尤其有infill的狀況下材料向內收緊的力道很大,destring到也可以放心的開,其實我之前沿用prime/suck=6mm和60mm/s的回抽參數用了很久,這支材料沒有那麼怕回抽,除非短時間內超高頻率的回抽才會造成磨損


原文網址 李穆
2015-10-03 21:06:21

[軟料試印失敗經驗分享] 挑戰組合件--耳機頭帶
因為此件有開回抽,怕PTFE管變形堵料,因此沿用200度8mm/s列印,此件帶子厚度僅1.2mm,長度達300mm,印到10mm高左右發生劇烈翹曲,導致基面黏著失敗及高低層分離。
經過此次測試得知,軟料的熱縮效應甚大於PLA,雖然較軟的特性有機會用硬黏的方式處理,但是TPE使用口紅膠對玻璃黏著性較不足,Brim設定成PLA列印時的1.5倍寬還是比較保險。
此外列印此類大型圓弧狀薄片,冷縮效果將導致越高層的圓周長收縮越明顯,底層冷卻的越快,上層黏著上去後冷縮造成的翹曲越劇烈,縱使基面有黏著拉住,因為彈性的關係,到了高層尺寸仍然會收縮,熱床或其他保溫裝置的加裝可能是必要之惡。

廖新弘
2015-10-03 21:24:33

那個對我而言,是未知領域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5-10-01 01:15:19

今晚小聚的朋友以及ATOM的朋友們大家好!很開心看到我們公司與ATOM合作的軟料發送到參與聚會的玩家手上,我是參與這支3D列印開發的工程師,我會對這支材料的特色和列印心得向大家做詳細的介紹。這個材料屬於工程級的彈性體,蕭氏硬度為40D(shore D=40),如果想趕快開始玩,可以從230~240度/20~30mm/s開始嘗試 :)

[特色]
(1) [與遠端進料相容性佳]:市售軟料在Delta結構的遠端進料列印速度大概只能在10~15mm/s左右,而這支材料在230oC以上用ATOM實測可以開到30mm/s,若列印時間極長建議開到240oC,至少我實測結果15個小時連續列印都依然順暢;有近端進料列印機的朋友可以直接把速度開到60mm/s也不會卡料。

(2) [耐熱性極佳]:下圖的兩個杯子是我用ATOM和這支材料印出來的,我將其中之一放在烘箱從80度升到150度(每一小時升10度)後,拿出來的時候我還捏了它一下再拍照比較,幾乎無法分辨。我自己的小列印機導風罩就是用這個材料印的,它離加熱塊不到3mm仍沒有變形

(3) [層間強度高]:3D列印這種層層堆疊的結構最脆弱的地方還是在熔合線,但這支材料在層間方向下打孔作負重吊掛(厚1.2mm)卻可以撐到7kg,是我測過的軟料裡最強的一支,有拿到這支材料的可以印個薄殼用手拉拉看。

(4) 細節表現佳:這支材料列印出來的表面特性是屬於光滑並帶有光澤的,如果沒有親自摸到會誤以為是PLA印出來的。

[使用技巧]
(1) 建議列印溫度:200~240,其實這支材料的熔點在185左右,但低溫慢速印,根據我測試的結果反而容易翹曲,而且溫度低列印速度就很難開快,若真的在特殊需求下要低溫列印,建議不要低於190,速度不要超過15mm/s,我比較喜歡的溫度是在230~240之間,如果要兼顧降牽絲的效果,230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速度在30mm/s以內應該沒什麼問題。

(2) 如果有熱床的朋友,開熱床確實有助於提升精度(可以當作是列印ABS),熱床溫度在100~120左右(玻璃底板+熱床)效果會比較顯著。

(3) 觀察噴嘴不再主動流料才開始印:軟料因噴嘴阻力過大而造成卡料,所以在進料時我都習慣升到列印溫度後,等料流完再開始印,確保噴嘴內累積的壓力被釋放。

(4) 第一層底板與噴嘴間的距離不要逼得太近:雖然一般而言我們都會將第一層貼得很低去壓迫擠出物攤平增加黏著力,但這個動作很容易使壓力回饋到噴嘴內導致阻力過大卡料,尤其是大面積底板很容易累積壓力,這點要注意。

(5) 回抽距離不要太大太快:我目前牽絲測試還沒做完整的測試,但我試過把Prime/Suck設到8,回抽速度設到60對抗牽絲效果仍不及降溫顯著,反而易造成軟料彎折,之後找到比較好的抗牽絲參數再和大家分享。

(6) 列印物件如果高,請放慢列印速度:軟料和硬料在印高的物件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會晃,而且高度越高會因為力矩越高而越晃,這時我就會放慢列印速度,並且設Z-lift,必要的話我甚至會取消wipe並且把噴嘴空走速度降至80mm/s確保列印件不受噴嘴移動而搖晃。

(7) 底板黏著性:棕色PI膠帶(Kapton膠帶)>玻璃+口紅膠>紙膠帶(3M 2090),基本上我習慣用玻璃+口紅膠並且開Brim,因為和PI膠帶黏太好反而在拆的時候很容易連PI膠帶也毀掉,只有希望列印件黏很牢我才會同時用上Brim+PI膠帶(雙面膠也可以),這時候膠帶就要當一次性消耗品了。

(8) Infill盡量低:軟料在天性上就比較容易有尺寸安定性的問題,尤其infill高更容易造成向內牽引應力造成形變翹曲,用軟料印就是希望物品軟,所以infill越低越能展現其軟的特性,除非物件必要,不然我很少開到15%以上。

(9) 列印前將噴嘴表面清乾淨:軟料在印一些刁鑽的地方很難如PLA有那麼好的成型精度,尤其是大角度薄殼其實多少都會翹曲(例如MOAI的下巴),如果噴嘴上有殘料,翹曲的部分就會碰到噴嘴而被汙染;有人介紹我用金屬毛刷(刷毛盡量挑軟的,去五金行找就有)升溫的時候刷個幾下噴嘴就乾乾淨淨,我覺得這招很好用,和大家分享。

雖然我和這隻材料相處得比較久,但畢竟還是新進3D列印領域的菜鳥,我的使用心得和參數供各位做參考,歡迎大家去做不同的嘗試,並且給予各項回饋。我很期待看到版上的高手們會拿軟料作出什麼我想都沒想過的創作,我印過的東西之後也會找機會和大家分享。

Charlie Ting
2015-10-01 01:22:56

我低估他的溫度了,用210,立馬踢到鐵板。
等復原後,應該會改用240測起了....
另外,回抽應該是可以關了,因為suck問題不大,prime 才麻煩。

Kevin Chen
2015-10-01 01:25:47

Charlie大感謝你今晚的分享~你真的很厲害! 時間不早了,有空再來玩這卷料吧~!

Kevin Chen
2015-10-01 01:27:08

忘記放照片XDD

林祐德
2015-10-01 01:38:40

有該成品的切片軟體的數據嗎~???

彭士瑋
2015-10-01 01:43:19

太美了 好材料

Kevin Chen
2015-10-01 01:43:33

有點久之前印的耶,沒記錯的話240/30 vase 回抽和wipe都關掉,到thingiverse 找valentine可以找到這個檔案

彭士瑋
2015-10-01 01:45:40

你提的第三點第四點都很不錯,值得嘗試,我自己倒是沒有等他不流出來再印,我會保持某種固定壓力下去印,然後軟料我沒有開回抽~ 軟料很好玩 推薦大家入坑

林祐德
2015-10-01 01:47:27

呵,我比較懶,站在玩家的立場是希望廠商直接提供成品與切片數據截圖與原理,我們可以直接基於該數據直接印以及原理下去做數據微調~~~

Clarence Lee
2015-10-01 10:15:20

@Kevin Chen 擠出機有改裝進料齒前後ptfe管包夾嗎?

Kevin Chen
2015-10-01 10:27:03

全機未改喔,但把擠出機間隙縮小確實有幫助,但我會建議先解決進料阻力,所以如果我能改的話我會先把鐵氟龍管縮短,然後把進料馬達移到中間,然後把快拆接頭朝下

陳明谷
2015-10-01 12:05:57

這樣嗎

Kevin Chen
2015-10-01 12:36:26

對對! 這算蠻理想的方式,然後盡量把鐵氟龍管長度縮減,把進料路徑縮短,搞不好你這台可以用40mm/s穩穩印也說不定,不過能把馬達改到中間放料卷的地方我會覺得更理想

陳明谷
2015-10-01 13:32:03

正中間的話電線會不夠長
線組就要整個重新做…

MoMo Yang
2015-10-01 14:51:54

我現在的鐵氟龍管剩不到50cm

Clarence Lee
2015-10-02 08:48:31

未加熱前線材不會太軟,的確好駕馭許多..
跟我之前用過得TPE TPU相比..
算是對遠端送料相容性頗佳....

ptfe管長低於50cm, 擠出機齒前後ptfe管包夾..
剛測列印溫度225, 速度30m/s 層高0.2 無側吹,無回抽,無wipe,有z-lift 0.2
但是個小物件, 印完也算比較不那麼軟的軟料?有點像之前測的原塑第一代軟料,但遠端相容性好多
對ZP相容性也沒問題,附著良好...

https://youtu.be/23-bX5XceeI
gcode: https://onedrive.live.com/redir......
STL: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463773


原文網址 MoMo Yang
2015-09-24 03:21:07

由於比較常在機板上做事情,於是就把機板整個改到上方,這樣玻璃就不用再拆來拆去的,原本以為這樣就可以從此就不用再做G29了,沒想到最近因為常改韌體,在Restore Failsafe時G29又會被蓋掉,所以索性乾脆把G29的值保存到Sdcard卡中,在需要時由Sdcard卡中載回G29的設定,看來可以從此告別G29了

Charlie Ting
2015-09-24 04:15:04

好奇加了那些有趣的機制

Clarence Lee
2015-09-24 08:34:31

這樣好像可以考慮做整個eeprom設定值對SD端檔案手動backup/restore了..有鑒於偶有所聞Mega2560會突然eeprom內資料大亂...可以手動備份回復應該不錯

MoMo Yang
2015-09-24 20:13:23

Charlie Ting 當初是為了做無線列印, 因為SdCard拔來拔去實在太麻煩了, 放機器的地方又離電腦很遠, 尤其我在做一些列印件的改版, 一個模型搞不好印了10幾遍, 印列的前置動作是在太繁瑣了, 所以最初是用RaspBerry PI 2 加OctoPrint來做無線列印, 可是發現我似乎只需用到遠端列印這個功能, 其他功能好像不太需要, 所以就改用ESP8266來達到WiFi上傳及列印, 後來又改成藍芽的版本, 可是發現WiFi效果比較好, 所以又改回來了, 這來來回回就讓我拆玻璃拆到累死, 再加上每次拆完玻璃都要再做一次G29, 所以才把基板改到上面 (另外我覺得基板的風扇, 應該也是列印時的一個變因), 改最多的應該是韌體, 加了很多小功能

MoMo Yang
2015-09-24 20:14:57

Clarence Lee 但是我其他設定沒什麼改, 所以我只有存bed level的值, 現在因為玻璃不用拆, 所以bed level基本上是固定的值, 所以可以backup及restore真的還蠻方便的

Charlie Ting
2015-09-24 20:21:04

Yang Momo 我有看到用 ESP8266 來作的分享,目前也在想是用 RaspBerry Pi 來作,還是單純化。現在考量的是能否把這些應用透過網路串聯起來,因為有很多經驗和參數是值得被追蹤分享的。這樣大家能更輕易使用機器,而不是要跟它奮戰很久。

MoMo Yang
2015-09-24 20:44:59

Charlie Ting 我要的比較單純, 所以我現在的列印是直接在gcode檔案上面按右鍵選列印, 就可以列印了


原文網址 柯紀維
2015-09-19 00:24:53

求救!!
自從換了光學限位開關之後(同時把三軸的滑軌向下移動一些)
每次列印開始的G28結束時
三軸要往下降至玻璃平台之前,都會先同時上升一小段距離
除此之外,是也沒有發現對列印結果造成影響
但我實在是覺得很困擾又找不到原因哪XD

Odinson Thor
2015-09-19 00:30:14

看一下prefix或許會有線索

柯紀維
2015-09-19 00:35:28

但我看prefix都正常耶
我改光學限位前後也沒有更改prefix,僅在安裝完成之後跑了一次G29 Z+0.375

柯紀維
2015-09-19 00:35:57

附上G CODE的前段
; generated by Slic3r 1.2.9 on 2015-09-18 at 23:59:34

; external perimeters extrusion width = 0.40mm
; perimeters extrusion width = 0.40mm
; infill extrusion width = 0.40mm
; solid infill extrusion width = 0.40mm
; top infill extrusion width = 0.40mm

M107
M104 S200 ; set temperature
G28 ; home all axes
G1 Z5 F7000 ; lift nozzle

M109 S200 ; wait for temperature to be reached
G21 ; set units to millimeters
G90 ; use absolute coordinates
M82 ; use absolute distances for extrusion
G92 E0
G1 Z0.200 F7800.000
G1 E-6.00000 F7200.00000
G92 E0
G1 Z0.250 F7800.000
G1 X30.185 Y0.000 F7800.000
G1 Z0.200 F7800.000

Odinson Thor
2015-09-19 00:36:45

我記得我自己Auto Home後,開始列印前好像也會再執行一次歸零的動作

Odinson Thor
2015-09-19 00:39:24

一般來說,列印完之後,由於Postfix裡的G28,所以會自動Auto Home,這時把列印件取下,處理完殘渣,繼續印下一個模型,此時就會發現三軸各自歸零了一下,才會往下、移至預熱位置

柯紀維
2015-09-19 00:40:30

但是如果用原廠的限位開關,照現在這個做動,感覺肯定會撞機(撞微動開關),然後馬達皮帶跳齒阿XD
他移動到比autohome時接觸限位開關的感應點還高的位置

Odinson Thor
2015-09-19 00:41:58

意思是列印前,三軸各自歸零時,限位開關似乎未立即作動,或延遲作動嗎?

柯紀維
2015-09-19 00:43:26

有做動喔,G28的部分是正常完成的(三軸"分別"做動歸零) 限位開關上的LED顯示時機也正常,但G28結束後,3軸會"同時"向上走一段再往下降

柯紀維
2015-09-19 00:45:44

我拍Z軸好像會造成誤解,我上傳一下Y軸的影片

Odinson Thor
2015-09-19 00:47:11

我看影片,三軸同時往上走的時候,LED燈是熄滅的。
這裡有3點需要釐清:
1.Auto Home後,開始列印前,三軸是否還會再做一次歸零動作。
2.Auto Home後,為何三軸會同時上升,如果是Auto Home,應該是三軸同時上升後,每一軸都會各自下降上升一次。
3.三軸同時上升時,LED燈是熄滅的,此時限位開關應該沒作動,為什麼?

柯紀維
2015-09-19 00:52:21

1.我執行列印前不會另外去執行auto home,但是frefix內有autohome的指令,因此就像影片一樣,在噴頭下降前他會做歸零
2.三軸分別下降再上升是沒問題的,但結束之後三軸會同時一起上升一段才下降,這部分就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我買的這個限位開關是被遮斷的時後熄滅,

柯紀維
2015-09-19 00:53:32

3.我買的這個限位開關是遮斷時熄滅,以原廠微動開關的運作方式的話大概就像是接觸限位開關後熄滅的概念,所以三軸向上升的時後熄滅這點到是沒問題的

柯紀維
2015-09-19 00:55:58

另外安裝的時後我有執行M119確定遮斷時(led沒亮)跟原廠微動開關的接觸時訊號是一樣的(Triggered)

Odinson Thor
2015-09-19 00:59:00

想不出來,先睡吧~ 等明天看有沒有人知道


原文網址 Roy Lo
2015-09-18 12:25:17

# Thingiverse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962947
利用原來玻璃固定的方式,加上昨晚自己畫的檔板,ZP 的固定~完工~

陳明谷
2015-09-18 12:35:27

我是打算在玻璃背面貼強力磁鐵

曾俊維
2015-09-18 16:30:50

請問你們的PZ所設的G29校正,和原本的有差嗎?我用原本的,會刮板子,你們會嗎?

陳明谷
2015-09-18 16:47:51

你速度有降嗎?
跟玻璃比起來的確pz會比較軟
建議降速度做校正

曾俊維
2015-09-18 16:50:17

有,我有降,且我本來的Z值是0.36

曾俊維
2015-09-18 16:51:14

我已經調高到0.42了,還是會有一點點刮板子,還是螺絲因該要再轉進去些呢?還是放出來些了?

Roy Lo
2015-09-18 17:15:48

我用正常速度只跑 G29+Z0.52 一次, 正常列印,不過板子上會有 G29跑過的痕跡,也許微動螺絲要調的更零敏才行

陳明谷
2015-09-18 18:13:53

曾俊維
可能有誤會 我指的是降低速度
避免噴頭快速撞擊pz

曾俊維
2015-09-18 20:00:45

我每次做G29都會將面板上的鈕轉到50%。你們設幾%?

陳明谷
2015-09-18 20:05:42

10%

曾俊維
2015-09-18 20:06:14

那麼慢,好吧,我再試試,改10%之外,你的Z值有改過嗎?

曾俊維
2015-09-18 21:41:33

又不順,請求支援。

陳明谷
2015-09-18 21:42:36

會磨到?

曾俊維
2015-09-18 21:43:17

會吃很深,怪怪,開了兩個小洞了

曾俊維
2015-09-18 21:43:38

變成挖地瓜機了。

曾俊維
2015-09-18 21:46:02

我本來用玻璃時,Z值設0.36,裝版子後,Z值改成0.42了,且底又再加厚0.1,這樣共加0.16,還是給我挖地瓜。瘋了。

陳明谷
2015-09-18 21:48:59

你微調螺絲要再調整一下嗎

曾俊維
2015-09-18 21:49:56

我有放鬆一點點了,也還是。看來Z值先從0.6向下調看看好了

陳明谷
2015-09-18 21:50:43

我是0.4

林漢禎
2015-09-19 00:19:12

我也是+0.4,很ok
可以po照片讓我們看看

陳明谷
2015-09-19 00:33:53

自己吐槽…板子沒磁性

Clarence Lee
2015-09-19 00:49:41

看來只能被近接開關感應...

Clarence Lee
2015-09-19 01:00:32

觸發行程啊行程,理論上跟加了ZP不太應該會變
不過若是多頂下去才觸發可能變大...

G29觸發速度可以marlin_main.cpp
838行feedrate = 8000;
改800
851行feedrate = 8000;
改800

883行左右feedrate = 1000;
改100

899行feedrate = 8000;
改800

Birk Binnard
2015-09-20 00:30:31

These did not work for me. The problem was caused by the motherboard fan - it is slightly taller than the top of the extrusions on which the glass plate rests. This meant that it was not possible for the glass plate to be supported evenly by all 3 extrusions . So I had to go back to the standard metal clips.

陳明谷
2015-09-20 01:39:37

曾俊維 我好像被你傳染到了

曾俊維
2015-09-20 03:54:45

........................

Clarence Lee
2015-09-20 07:56:45

你試試看
configuration.h
# define MANUAL_Z_HOME_POS 360 // For delta: Distance between nozzle and print surface after homing.
減少到355 看看...

Clarence Lee
2015-09-20 07:59:22

No, it's not that case. We are putting a zebra plate on top of the original glass plate.

Clarence Lee
2015-09-20 08:06:31

目前卡關時,M503回應的記錄可以貼上來看一下

我需要多一些參考數據分析看看...

Clarence Lee
2015-09-20 13:44:32

大概確認問題了,這改 355 or 350應該就解了。關查g29 array機乎都負值就沒問題。

陳明谷
2015-09-20 14:00:09

謝謝李大 整理完家再來試看看

陳明谷
2015-09-20 14:01:02

意思是長度沒有到360!?

Clarence Lee
2015-09-20 15:28:33

ZP 4.5mm厚, g29 是拿上述高去當基底,大概在測之前的z5高往下 z -20下去,當然z min 觸發 停

陳明谷
2015-09-20 15:32:26

以為會很聰明的自動以觸發點當成新的z=0…
所以我也可以用玻璃板測完
然後z offset 50???

陳明谷
2015-09-20 15:36:59

天真的認為設定的360只有當作高度最大限…

Clarence Lee
2015-09-20 15:42:50

不建議耶,zp我不覺得厚度是決對均勻的

Birk Binnard
2015-09-20 15:55:21

Well maybe your motherboard fan is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e one I have. But mine does stick up above the extrusions a small amount.

廖新弘
2015-09-20 15:55:59

這個讓我回想起換厚玻璃時同樣情形,後來也是改Z軸原點高度才解決

陳明谷
2015-09-20 16:06:43

出門買夾子去!

陳明谷
2015-09-20 18:03:56

Clarence Lee
看了一下只有350...
# define MANUAL_Z_HOME_POS 350 // For delta: Distance between nozzle and print surface after homing

廖新弘
2015-09-20 18:42:39

我的作法是現將噴頭回原點,然後直接量高度後重新修改馬林後再重新燒錄

廖新弘
2015-09-20 18:44:02

1.0 版是360沒錯 我把它改成#define MANUAL_Z_HOME_POS 354

Clarence Lee
2015-09-20 19:03:53

那g29 結果是?

廖新弘
2015-09-20 19:11:40

我的是OK,沒有仔細去看

陳明谷
2015-09-20 19:12:10

Clarence Lee
還沒改馬林 G29測都是3~4
沒重新燒過且手冊又丟公司
打算週一回公司拿手冊後再來燒

Clarence Lee
2015-09-20 19:15:35

3~4 不像350,不過你再實驗比對吧

陳明谷
2015-09-20 19:16:34

正常應該要多少???

陳明谷
2015-09-20 19:18:48

不好意思 350是我從官網下載的2.02
非機器本身

陳明谷
2015-09-20 19:23:02

SENDING:G29 F1000
-0.994 -0.994 -0.994 -1.038 -1.088 -1.088 -1.088
-1.144 -1.144 -1.238 -1.269 -1.338 -1.313 -1.313
-1.213 -1.369 -1.575 -1.594 -1.681 -1.588 -1.388
-1.181 -1.481 -1.800 -1.944 -1.963 -1.788 -1.556
-1.231 -1.563 -1.863 -2.044 -2.075 -1.944 -1.769
-1.600 -1.600 -1.900 -2.106 -2.100 -2.050 -2.050
-1.781 -1.781 -1.781 -2.013 -2.006 -2.006 -2.006
echo:Settings Stored

Clarence Lee
2015-09-20 19:24:02

這看起來ok

曾俊維
2015-09-20 19:24:36

我的沒那麼優也

曾俊維
2015-09-20 19:24:57

-6.731 -6.731 -6.731 -6.563 -6.694 -6.694 -6.694
-6.669 -6.669 -6.613 -6.531 -6.531 -6.569 -6.569
-6.681 -6.625 -6.619 -6.594 -6.575 -6.581 -6.700
-6.650 -6.675 -6.694 -6.694 -6.650 -6.669 -6.775
-6.813 -6.838 -6.838 -6.838 -6.775 -6.806 -6.913
-7.063 -7.063 -7.013 -7.031 -6.969 -6.981 -6.981
-7.244 -7.244 -7.244 -7.238 -7.113 -7.113 -7.113

陳明谷
2015-09-20 19:26:07

這樣說...表示我不用改馬林???

曾俊維
2015-09-20 19:27:17

我有改350啊?

陳明谷
2015-09-20 19:28:16

我原廠組裝完程式動都沒動...

Clarence Lee
2015-09-20 19:36:35

不然自行調整逼進-0.x 阿 曾sir的 356看看

陳明谷
2015-09-20 19:44:39

SENDING:M503
echo:Steps per unit:
echo: M92 X160.00 Y160.00 Z160.00 E200.00
echo:Bed Level Matrix :
-0.825 -0.825 -0.825 -0.869 -0.906 -0.906 -0.906
-0.988 -0.988 -1.069 -1.106 -1.188 -1.163 -1.163
-1.069 -1.225 -1.425 -1.450 -1.531 -1.450 -1.250
-1.038 -1.356 -1.669 -1.806 -1.831 -1.669 -1.438
-1.106 -1.431 -1.750 -1.919 -1.969 -1.856 -1.681
-1.488 -1.488 -1.775 -1.981 -1.994 -1.925 -1.925
-1.669 -1.669 -1.669 -1.919 -1.894 -1.894 -1.894
echo:Maximum feedrates (mm/s):
echo: M203 X300.00 Y300.00 Z300.00 E300.00
echo:Maximum Acceleration (mm/s2):
echo: M201 X9000 Y9000 Z9000 E10000
echo:Acceleration: S=acceleration, T=retract acceleration
echo: M204 S9000.00 T9000.00
echo:Advanced variables: S=Min feedrate (mm/s), T=Min travel feedrate (mm/s), B=minimum segment time (ms), X=maximum XY jerk (mm/s), Z=maximum Z jerk (mm/s), E=maximum E jerk (mm/s)
echo: M205 S0.00 T0.00 B20000 X20.00 Z20.00 E5.00
echo:Home offset (mm):
echo: M206 X0.00 Y0.00 Z0.00
echo:PID settings:
echo: M301 P16.54 I1.30 D52.56

曾俊維
2015-09-20 21:28:33

喔,只要把他改到約接進0就可以了嗎?

曾俊維
2015-09-20 21:29:23

但是我改成黑色那面,反而可以印的很好也,白色的不好用,兩面還是有差異,反正只是數值而已,印的好比較重要

Clarence Lee
2015-09-20 22:49:55

有沒有先轉轉看..把突起的面朝下...凹一凹可以改變突哪一面...
還有外為要有三個以上的夾子下壓...

陳明谷
2015-09-21 00:55:50

曾俊維 真的…

Clarence Lee
2015-09-21 10:34:31

這篇樓主因為直接放鋁擠上...所以疊上去#define MANUAL_Z_HOME_POS 360還是沒問題的
但改小到 350應該是頗通用大概也無啥壞處?!


原文網址 李穆
2015-09-17 23:20:46

原廠玻璃+口紅膠,無brim挑戰完成

廖新弘
2015-09-17 23:22:20

陳明谷
2015-09-17 23:23:58

掛護身符加持

Charlie Ting
2015-09-17 23:27:57

太強大了....我炒米粉了XD
來個參數看看

Kevin Chen
2015-09-17 23:28:30

這個檔案好好玩喔!thingiverse上找得嗎?

陳明谷
2015-09-17 23:29:51

Charlie Ting
2015-09-17 23:31:37

所以你是用 vase 還是 hollow ?

陳明谷
2015-09-17 23:32:37

我連下載都還沒有…

Clarence Lee
2015-09-17 23:34:42

我直接hollow收工,之前我有貼gcode要找一下

李穆
2015-09-17 23:36:38

李穆
2015-09-17 23:36:42

李穆
2015-09-17 23:37:38

李穆
2015-09-17 23:39:14

不過真正的功夫沒下在參數上,用了口紅膠 + 打火機

Kevin Chen
2015-09-17 23:42:14

請問李大~只有外殼的列印件你還是會開wipe和destring,是因為用kisslicer切出來的路徑不是繞著外殼印而是會到處跳嗎? 還有打火機的用途是...XD

李穆
2015-09-17 23:44:10

李大在我樓上,我是李小! 打火機是增加口紅膠黏稠度,開著是因為反正幾乎不會觸發

陳明谷
2015-09-17 23:46:44

Vase在哪調整???小弟我狀況外

李穆
2015-09-17 23:48:31

填充%條走到最右邊就是Vase了,只會走外殼路徑,不會有任何填充,往左一格就是Hollow會在傾斜度到達一定程度時用局部填充來增加層間連結面積

黃鈺盛
2015-09-17 23:57:17

我不是用貴社團的機子,也是有驚無險的成功了

王榮達
2015-09-18 07:15:45

要大功告成了

王榮達
2015-09-18 07:53:17

成品,耗時6個半


原文網址 Clarence Lee
2015-09-17 11:57:54

https://www.facebook.com/printinz
Zebra Plate(簡稱ZP)第二團
第一團使用的尺寸是客製26cm直徑的圓

目前數量累積破四十片了..
廠商一方面生產速度的關係..
預計大約在10/1會先出貨20片左右
我預估總金額含交貨便運費NT 2100一片
[含匯率,手續費,可能關稅還有交貨便運費,多收就當我的服務費了]
(260mm直徑以外的另外跟我確認總金額)
以下開放表格登記交貨便寄件跟匯款登記(可匯款帳號都在內了)
首批到貨的發放順序依照匯款完成順序優先出貨
http://goo.gl/forms/6P3WZDOpYD

預計9/30 截止登記
等下單到抵達預估要兩周..所以大概在10/15~月底前到
台灣本島運送7-11交貨便或ezship為主
含運費跟手續費關稅等總共NTD2100
如有需要其他現成尺寸也可從這
http://www.printinz.com/zebra-plate/ 最下挑選註明型號
前陣子開了一團由Geckotek PLA plate後續衍生出來的 Zebra Plate團..
這些底板的特性首要就是免塗膠,免熱床可直接印, 好拆件

ZP特點:
1.兩面都可印, 一黑一白
2.可折,可用鏟拆件(沒有到玻璃那麼抗刮,但還是可用)
3. 附著力似乎比Geckotek 更好用(目前還沒遇到要張brim的情形)
4. 可用熱床
5. 底面平整漂亮, 近似玻璃搭熱床不塗膠

使用注意:
1. 畢竟不是玻璃, 2.0的噴嘴又很硬. 請小心調整以免刮花,建議G29冷頭跑
2. 因為要疊在原廠玻璃上夾住, 墊高約4.5mm. 請檢察configuration.h的 # define MANUAL_Z_HOME_POS 建議355以下 (最近的ATOM firmware 2.02已經從360改到350)
3. 如果會自行全手動校正, 其實效果通常應該比G29更好更服貼
4. 預熱時不要G0 Z0靠著板子預熱

更多使用說明建議先參考
https://atom3dp.hackpad.com/Zebra-Plate-by-PRINTinZ-kbcmA5x…

相關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permalink/1626949487543340/?comment_tracking=%7B%22tn%22%3A%22O%22%7D

Clarence Lee
2015-09-22 13:05:23

張不凡
2015-09-22 13:08:38

Abs 可以連熱床都不用裝嗎?科科

Clarence Lee
2015-09-22 13:12:25

ABS
ZP 可以熱床開到110°C 來印ABS, ZP上表面溫度 70-80°C , 但PRINTinZ高度建議表面溫度在50°C 開始, 看需要而提高溫度. 有機殼封閉保溫也可有效防翹, ?
https://atom3dp.hackpad.com/Zebra-Plate-by-PRINTinZ......

洪瑞宏
2015-09-22 14:32:23

我要一張,現在印ABS熱床開到100,有點受不了!

Clarence Lee
2015-09-22 15:34:24

Po Ting Liu
2015-09-22 20:21:17

跟進了 +1 感恩

Yuan Kuo
2015-09-22 20:34:09

+1,感恩

Clarence Lee
2015-09-23 23:13:56

目前數量累積破四十片了..
廠商一方面生產速度的關係..
預計大約在10/1會先出貨20片左右
我預估總金額含交貨便運費NT 2100一片
[含匯率,手續費,可能關稅還有交貨便運費,多收就當我的服務費了]
(260mm直徑以外的另外跟我確認總金額)
以下開放表格登記交貨便寄件跟匯款登記(可匯款帳號都在內了)
首批到貨的發放順序依照匯款完成順序優先出貨
http://goo.gl/forms/6P3WZDOpYD

Odinson Thor
2015-09-23 23:33:24

我可以問一下大部分人都是買260mm的嗎? 其他尺寸的考量是什麼?

陳明谷
2015-09-23 23:34:25

這社團裡面有些不一定是atom機體

Taki Tseng
2015-09-23 23:34:57

其他機台要使用 就會報其他尺寸了

H-m Lin
2015-09-23 23:35:06

260mm應該就是上一批的尺寸,李大也說要另外的尺寸要先請他詢價~金額就不是2100了

Odinson Thor
2015-09-23 23:35:54

原來如此,但我記得ATOM原本的玻璃直徑是290mm?

Taki Tseng
2015-09-23 23:36:17

我量是280mm...

Odinson Thor
2015-09-23 23:36:30

居然嗎?

Odinson Thor
2015-09-23 23:37:08

也就是說ATOM的只要260mm就可以了,不需要和原本的玻璃大小一樣大?

Taki Tseng
2015-09-23 23:38:02

ATOM列印 目前只剩下最多210mm 所以是足夠的

Clarence Lee
2015-09-23 23:38:34

不太需要呢,我跟之前第一批的機友討論過.滿版你就不能用原廠玻璃夾了...其實比較建議ZP用燕尾夾夾住...大概到250mm直徑也是夾的到的...
多買說真的多貴在材料啦...

Odinson Thor
2015-09-23 23:48:32

已匯款郵局$2100

Clarence Lee
2015-09-23 23:52:46

收到... 看來彰銀的系統比較慢..要明天才能線上查;p
郵局反而及時

Odinson Thor
2015-09-23 23:53:49

我還是比較習慣用郵局...w

鍾名翔
2015-09-24 00:28:53

已完成XD

李木子
2015-09-24 00:41:03

已匯款至郵局,再麻煩囉!

Hao Chun Chuang
2015-09-24 00:44:35

已完成匯款。
聯絡帳號
:yaminchang0504@gmail.com
在麻煩了,謝謝。

Clarence Lee
2015-09-24 00:44:40

噗..你的好像到時候可以自取;p

李木子
2015-09-24 00:58:50

哈哈~~其實也是可以壓XD
只怕下班時間不固定
會造成你的麻煩~

Vincent LM Yeh
2015-09-24 01:04:04

立馬手刀跑到小七完成匯款,耶!

柯紀維
2015-09-24 06:59:24

已完成,彰銀

洪瑞宏
2015-09-24 08:05:53

以匯款 郵局2100 dia260mm x1 ,謝謝!

David Tsai
2015-09-24 08:11:06

已匯款 郵局2100 dia260mm x1 ,謝謝!

Wei Wang
2015-09-24 12:29:29

已匯款彰銀,謝謝

Mike Chiu
2015-09-24 12:39:05

已匯款兆豐,感謝~

Wilson Lin
2015-09-24 14:05:02

已匯款 郵局2100

戴士偉
2015-09-24 14:28:59

已匯郵局 :)

MoMo Yang
2015-09-24 15:50:42

已匯郵局

曾俊維
2015-09-24 15:54:44

已匯郵局,大家手腳超快的啦。

Wei-Chun Chang
2015-09-24 15:59:12

昨晚已匯兆豐...忘了跟您說.

Kyle Tseng
2015-09-24 21:18:29

已匯郵局,感謝

Po Ting Liu
2015-09-24 22:07:51

已匯郵局, 謝謝.

Max Lu
2015-09-24 23:11:22

已匯郵局,謝謝李大。

Eric Lee
2015-09-24 23:18:47

我是香港的, 能+1嗎XD?

張不凡
2015-09-24 23:19:37

運費應該不少額

Clarence Lee
2015-09-24 23:27:07

張不凡 香港建議自己從米國訂比較好喔...

Clarence Lee
2015-09-25 10:06:18

昨天印Nextprint鑽石料發覺抓不住ZP...(不開測吹比較抓的住第一層,但是印到1mm~2mm高就抵檔不了了)看來不太相容..考慮開熱床看看...

但鑽石料跟geckotek pla plate 是合的..(雖然要張brim, 但至少穩穩抓著)

林志誠
2015-09-25 13:39:23

已匯郵局, 謝謝.

Chien Lin
2015-09-25 14:05:26

已匯郵局,多謝

Chien Lin
2015-09-25 14:32:25

網路聯絡資訊:dogpul0518@gmail.com

何珈霖
2015-09-25 18:55:43

已匯郵局, 謝謝!!

曾俊維
2015-09-25 21:57:58

喔~正想買麥麥的鑽石料,那我不就又要換回去了。

彭書偉
2015-09-28 10:25:32

已匯郵局

王建傑
2015-09-28 10:43:12

+1,已匯郵局,謝謝

李佳鴻
2015-09-28 14:31:06

已匯國泰世華,Thanks a ton

王經貿
2015-09-29 16:08:40

已匯郵局 感謝

劉聖心
2015-09-29 17:57:01

+1 匯郵局 謝謝!

陳如龍
2015-09-29 18:50:13

已匯郵局,感謝

CJ Lee
2015-09-30 22:48:21

匯郵局,感謝。(趕上最後一刻)

Chieh-hung Yen
2015-09-30 23:46:30

9/27已匯郵局@@ 謝謝

傅耀儀
2015-09-30 23:46:51

剛轉郵局

洪宗甫
2015-09-30 23:58:32

已匯郵局

Clarence Lee
2015-10-02 09:23:42

Clarence Lee
2015-10-02 09:23:49

Clarence Lee
2015-10-06 20:45:45

第一批23片運輸中...(依照先前匯款順序優先出貨)
很少數還沒匯款的盡早囉...
等到第二批生產完準備出貨就截止收款囉...

鍾名翔
2015-10-06 20:46:24

游泳君
2015-10-06 21:29:01

現在ZP上佈滿殘料阿~用酒精擦得掉嗎?

Clarence Lee
2015-10-06 21:31:29

刮刀鏟一鏟..酒精應該可以處理去污的部份..

Clarence Lee
2015-10-09 08:24:24

可能遇到連假, 還沒看到下一步清關等...下周了

Clarence Lee
2015-10-09 08:28:46

話說最近ZP白色的面印kexcelled紅色的料..
結果空白處像被噴漆一樣.. ^^\\\

Wilson Lin
2015-10-14 10:45:40

貨到了嗎?

Clarence Lee
2015-10-14 11:20:08

第一批(前20張)還在等清關
第二批生產中

Clarence Lee
2015-10-15 14:57:10

終於到了..首批23片今天會準備發出

Vincent LM Yeh
2015-10-15 14:58:00

讚啦!

Hao Chun Chuang
2015-10-15 14:58:34

辛苦了!!

鍾名翔
2015-10-15 15:47:38

辛苦你了~~~

Clarence Lee
2015-10-16 11:22:29

照匯款順序出貨
(不是登記順序,早登記晚晚匯款者請等第二批)
大約 Chien Lin & 林志誠開始是第二批...
Max Lu 之前的昨晚寄出了..大約明天中午就可以留意是不是到門市了

Odinson Thor
2015-10-16 11:28:29

辛苦囉,感謝協助代購、整理出貨哦~

Wilson Lin
2015-10-16 11:49:53

感謝...收到了

戴士偉
2015-10-16 12:51:09

已收到 (Y)

Max Lu
2015-10-16 13:15:43

門市會有通知嗎?

Clarence Lee
2015-10-16 13:25:56

應該會有簡訊喔...或是需要追蹤碼可以跟我要;p

Max Lu
2015-10-16 15:09:47

了解,謝謝

洪瑞宏
2015-10-16 16:14:10

在還沒收到之前我想先改韌體使其不用每次都做G29,請問大家建議使用哪一版,我是ATOM 1.1 的用戶。我看討論區1.2 1.2R都沒法下載了,是否有載點可提供。謝謝!

Clarence Lee
2015-10-16 16:16:44

洪瑞宏
2015-10-16 16:47:28

Clarence Lee
2015-10-17 09:35:27

剛查詢除了南投,其他寄出的都已經貨到門市囉..

Odinson Thor
2015-10-17 10:00:03

我還沒收到簡訊

Clarence Lee
2015-10-17 10:01:09

根據經驗...簡訊都比較晚中午前才會發出... ;p
可以直接去拿了啦..不用等簡訊..認名的...

Odinson Thor
2015-10-17 10:01:43

對齁....晚一點再看看,謝謝

Vincent LM Yeh
2015-10-17 10:58:09

我也還沒收到

MoMo Yang
2015-10-17 10:58:59

收到了~~ 謝謝

Clarence Lee
2015-10-17 11:05:52

你的確定在門市囉...

Vincent LM Yeh
2015-10-17 11:32:24

是喔!那就是簡訊慢了。感謝 ?

戴士偉
2015-10-17 11:34:26

使用結果十分滿意,超推!

Max Lu
2015-10-17 11:54:47

收到了,感謝。

Vincent LM Yeh
2015-10-17 12:28:56

收到了,感謝!

柯紀維
2015-10-17 12:52:25

下午一點了,我也還沒收到簡訊

H-m Lin
2015-10-17 12:55:02

還沒收到簡訊,門市通知異常慢,期待啊!

Clarence Lee
2015-10-17 12:57:06

你的也確定是到店了..不用等通知啦;p

H-m Lin
2015-10-17 12:58:52

直接去門市問嗎?立馬出門,謝謝啦!~李大

Odinson Thor
2015-10-17 13:02:28

有時雖然系統顯示到店,但店員還沒空整理,即使去門市也不能領,曾經遇過一次....所以現在都等簡訊通知才會過去

柯紀維
2015-10-17 13:51:20

收到門市簡訊了

Odinson Thor
2015-10-17 13:51:54

我也收到簡訊了,睡醒再去領

MoMo Yang
2015-10-17 13:57:34

難道...你現在還在睡!!!

Odinson Thor
2015-10-17 14:00:40

我正要睡午覺啦 wwwwww

Charlie Ting
2015-10-17 14:49:08

我也想說太厲害了~~~還在睡 XD

Odinson Thor
2015-10-17 16:05:04

你們太誇張了 XD

David Tsai
2015-10-17 16:28:23

收到了,辛苦了

洪瑞宏
2015-10-17 16:33:18

Abs 試印,沒熱板、沒膠水。小範圍看起來沒問題。

Vincent LM Yeh
2015-10-17 21:18:15

我到門市取貨之後快半天才收到簡訊

Vincent LM Yeh
2015-10-18 02:02:41

超讚!

Po Ting Liu
2015-10-18 08:44:50

收到囉感恩

Mike Chiu
2015-10-18 10:02:50

收到了,列印桌面終於乾淨多了,感謝~

Kyle Tseng
2015-10-18 12:45:40

我昨天也收到囉~ Clarence 感謝您。

洪瑞宏
2015-10-18 16:03:14

加大面積後黑色abs 翹尾了。橘色pla ok.如果大面積印abs 還是要用熱板。

Odinson Thor
2015-10-18 16:05:25

是不是在最靠近外圍的地方會翹?

柯紀維
2015-10-18 16:17:18

都沒有人覺得G29時黏在ZP板上面的PLA小點很難清除嗎?

Kyle Tseng
2015-10-18 16:33:59

做G29時,不要加熱

廖新弘
2015-10-18 16:56:20

說明已經有特別註明了,建議使用autoleve,或者在G-code修改成G28下一行接著打G29 Z+0.*

Clarence Lee
2015-10-18 17:14:29

abs熱床大概還是需要的..但溫度可以從低一點開始找...ZP表面溫度50~70

Hao Chun Chuang
2015-10-19 18:52:30

已安裝好,結果還是不爭氣的翹了 ><!

廖新弘
2015-10-19 18:58:34

PLA嗎<調低個0.2試試

Hao Chun Chuang
2015-10-19 18:58:54

感謝前輩 等等就來試試看

廖新弘
2015-10-19 19:22:16

不好意思少打一個零,是調低個0.02

廖新弘
2015-10-19 19:25:55

我的先前測試是Z OFFSET=0.3太緊密了,調高為 Z OFFSET=0.35變成附著力不好,所以改成 Z OFFSET=0.32比較理想

Clarence Lee
2015-10-21 08:39:28

第二批上路中..

Odinson Thor
2015-10-21 19:10:23

天氣有點變冷了,翹曲的情況似乎頻繁了起來,
我想等冬天應該會更明顯,因此開始思考是否在ZP下面加片加熱板。

不過260mm的加熱板需要120W,手邊剛好有顆工業用變壓器12V10A(用18AWG的線),請問這樣會供電不足嗎?

Odinson Thor
2015-10-21 19:11:26

目前市電和ATOM之間是一顆 OUTPUT 110V/8.3A 980w max的UPS

Clarence Lee
2015-10-21 21:23:46

多一點比較好..免得太滿載.
找一下150w以上的...(喔?整個系統全部嗎?..那找200W以上吧..)
不過大概也只需要溫床..你把床溫拉回去30左右應該就很好用了

Odinson Thor
2015-10-21 21:24:59

好.....之前沒注意到加熱板功耗那麼大,想說12V/10A給ATOM和加熱板應該夠用,結果真是好傻好天真.....

Clarence Lee
2015-10-21 21:30:37

不過最近我是還沒有受到影響..
關在透明帆布中...
溫度28.1

Odinson Thor
2015-10-21 21:32:07

保護得真好~

廖新弘
2015-10-21 21:34:22

高雄無感

Odinson Thor
2015-10-21 21:37:39

謝謝

戴士偉
2015-10-21 21:42:14

是溫室栽培嘛...

Clarence Lee
2015-10-21 22:16:10

戴士偉 其實只是個土炮隔離箱的概念...
結果訂做帆布套比鍍鉻鐵架貴... XD

Odinson Thor
2015-10-21 23:00:45

熱床的安裝看不太懂 @@

在ATOM論壇上找到這張圖,不過電路板配置似乎和ATOM2.0不一樣,為了避免接錯燒掉~還是先確認一下。

1.請問官方有釋出熱床接腳電路圖嗎?
2.熱敏電阻是否需要特定的型號? NTC 100K適用嗎?

Clarence Lee
2015-10-22 00:02:03

Odinson Thor
2015-10-22 00:11:10

馬上存起來! 感謝!

Heat Bed 看來是接熱床的電源沒錯。

那NTC偵測線是接在Bed?

陳明谷
2015-10-22 11:13:50

我用zp板的心得是溫度拉到205度
Brim在第一層有尖角時記得開啟
都可以黏的很漂亮

戴士偉
2015-10-22 11:39:17

我印渦輪葉片都直接印,第一層都是放射狀尖尖的,不用brim, 還黏的超緊說 ,放膽印吧

陳明谷
2015-10-22 11:42:57

這厲害!!!

Clarence Lee
2015-10-22 11:48:44

調的夠平整真的就放膽印...我也都沒在開brim
以前geckotek比較會去開...不過也可能把床溫拉高一點點到30左右geckotek也不用brim了...

Clarence Lee
2015-10-23 01:13:04

Clarence Lee
2015-10-26 12:09:26

第二批到了....今晚準備寄出..
Eric Chen 陳如龍 在新竹可以考慮找我直接自取比較快拿到囉..

戴士偉
2015-10-26 12:45:04

辜元志
2015-10-26 22:10:46

請問還可以定嗎?

Clarence Lee
2015-10-28 19:39:58

剛查詢所有第二批的全部都到門市囉...記得去領取...

Clarence Lee
2015-10-28 19:41:28

看情形吧..大概累計10張以上可以成第三團...

James Lin
2015-10-28 19:52:37

還有下一批嗎? ^_^

傅耀儀
2015-10-28 20:52:27

已收到,感謝。

林志誠
2015-10-29 10:22:52

已領取,謝謝.

CJ Lee
2015-10-29 10:33:33

收到囉,乾蝦

彭書偉
2015-10-29 10:36:36

收到,謝謝!

鍾名翔
2015-10-29 22:21:39

收到很久了,今天才開始用,真的不得了~~

以前是貼膠帶

要不就是上膠抹平

雖然不是什麼多費心的步驟,但用了一段時間後,還是感到有點瑣碎,很煩..

用了這板子後,再也不需要瑣碎的步驟了

使用感受好舒服阿~

何珈霖
2015-10-29 23:08:31

收到感恩 使用後非常滿意 脫離口紅膠的生活

Clarence Lee
2015-10-29 23:11:45

劉聖心
2015-10-30 08:18:48

收到,感謝!有空再來試試這好物.

Clarence Lee
2015-10-30 10:22:40

目前有多一片...

吳普軒
2015-10-30 19:59:45

我有興趣

邱子紘
2015-10-30 22:02:14

還有嗎?

Clarence Lee
2015-10-30 22:51:50

沒囉..

邱子紘
2015-10-30 22:54:18

辜元志
2015-10-30 23:10:08

還在嗎?

胡坤偉
2015-11-06 10:13:19

請問何時還會再開團?

Clarence Lee
2015-11-06 10:27:44

等累計有十張再開吧...
目前照上面回文的狀態應該只有三張左右...

Clarence Lee
2015-12-17 22:10:52

17度左右 依然良好附著中..

目前心得是..多看使用說明, 附著不好的問題多半跟水平校正
還有相對距離準確與否有關...
還有第一層盡量維持0.2mm 不要搞太薄...

基本上前面在hackpad上都交待很清楚了...

戴士偉
2015-12-17 23:26:06

17度也太冷了點... XD

李穆
2015-12-18 00:02:09

林口13度,用加熱玻璃無感爽印中,在旁邊冷了還可以拿來暖手

Clarence Lee
2016-03-28 15:30:08

這兩天17度室溫左右處理10x10 方型抓不太好..
開熱床40 ZP表面大概低些...又抓好了...

戴士偉
2016-03-28 15:37:23

最近改了原廠熱床後,
我在上面塗了一層白膠, 印PETG黏的挺好的~
冷卻後東西就掉下來, 也不會破壞白膠~

Clarence Lee
2016-12-31 12:06:23

Moko Jenson Huang
2016-12-31 13:00:24

直接泡熱水會不會比較快?

陳明谷
2016-12-31 13:32:45

深坑11度 用ZP板照樣服貼

戴士偉
2016-12-31 13:46:00

這個看起來很難用 XDDDD

麥麥
2016-12-31 13:52:17

噴頭在低一點

Clarence Lee
2016-12-31 14:03:23

那是過緊密的意外處置方式
正常距離不需要這樣

Mike Chiu
2016-12-31 14:34:24

倒是小坑洞比較麻煩...

Clarence Lee
2016-12-31 15:09:10

Mike Chiu 看來只能磨一磨 不過之前還有機友跟我說他用奈米膠補洞

Clarence Lee
2018-02-04 12:11:43

都忘了我閒置已久的底板
因為改大30cm所以原本的26cm已經用不到了
有想玩玩看的可以參考看看囉
https://shopee.tw/product/6994618/893621363/

廖新弘
2018-02-04 12:33:23

那一塊我改用熱床後閒置很久了

Clarence Lee
2018-02-04 12:34:04

我30cm熱床買了到現在還沒裝 一直用不到.. XD

曾俊維
2018-02-04 12:52:29

我的連機器都閒置很久了

Clarence Lee
2018-02-04 12:54:08

曾俊維 哈哈哈 2017我真的很少開 我今天在印才驚覺 我一堆2017 1月跟2016 11~12月的線材還沒開封

蔡松寰
2018-02-04 17:17:05

還沒熱床 有點想試試看

Shubin Chen
2018-02-04 17:33:25

Clarence Lee 之錢買那一塊黑色的不是超威嗎?

Clarence Lee
2018-02-04 19:23:47

Shubin Chen 就一直用到現在害我一直沒需要裝熱床 一方面也印的少啦 很少大尺寸品需要出動熱床

蔡松寰
2018-02-04 19:42:15

可惡 我的指有22 沒法用030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9-08 09:38:02

[分享 - 中大型物件拆卸法]

太久都沒分享印表機的心得了,今天來講一下這個~~~

目前觀察大多數人的平台用法不外乎三種:玻璃上口紅膠、玻璃上 3M 2090 藍膠帶、自行改裝其他平台或介質。

以前二者來說,狀況相似,當你印的東西越大,邊邊越沒有翹曲時,完成的時候就要傷腦筋了,真的很難拆。

這時可以拿原廠附的鏟刀,先以磨利面朝上的方式,先把週圍的 brim 稍稍翻開,這時候的 brim 厚薄不一,要細心慢慢弄。

等 brim 都有翻起後,一樣用磨利面朝上的方式,先試著刺入物件和玻璃的接縫處,這時通常是不動如山,但無所謂。請把幾個角落都這樣試著刺幾下。

然後,把鏟刀改成磨利面朝下的方式,從剛才刺的地方頂進去,確定有咬住之後,用力(不用敲)往裡面頂,同時用力慢慢往下壓,然後撐幾秒鐘。(把刀面當支點)

每個角度都這樣作幾次,你會發現物件慢慢剝離了~~~而且物件不容易有損傷。

原理:

1. 當底層印得很完美時,這形成一個完美的氣密空間,就像一個超級大吸盤,你要是硬拔,一定會很慘。

2. 用鏟刀從各角度慢慢施壓的方式,就像拆魔鬼沾的概念,一點一點鬆懈附著力。

3. 當結構強度 > 鏟刀壓力 > 介面附著力時,剩下的就是時間,它自然會剝離的。反之,當這幾個因素的順序出狀況,你的拆卸過程就可能出問題,或傷到作品。這得自己拿捏。

當然,這個動作最好是等物件充份冷卻之後再作。

另外,用暴力鏟的方式當然也是可以,但這很有可能鏟刀壓力 > 結構強度,所以會不會傷到,就看個人了。還有,鏟開後作品亂跳也可能撞壞了。所以,我是不建議。

我自己用這個方式拆作品,目前還沒遇到什麼拆不下來的,重點是不太會傷到藍膠帶,甚至連破損都不會,大多是稍稍浮起來。拆下後再抹平後,又繼續印了~~~膠帶印個十來次不用換是蠻正常的。

以上心得,給大家參考~~~

至於其他介質,因為我沒用過,也沒特別想研究這些材質特性,就無法給看法囉。

Odinson Thor
2015-09-08 09:46:34

最近注意到一種防止眼鏡滑落的東西叫宅宅臘,防滑效果很好,也許也可以應用在這個地方 (不過很貴

汪之逸
2015-09-08 10:14:26

接觸面大的東西我會整個平台拿下來鏟,立直的比較好施力也安全,所以平台好拆裝對我很重要^^

Dean Ma
2015-09-08 11:50:47

感謝丁大分享,昨天弄了一個比平常接觸面積多五六倍的物件,就拔得我膽戰心驚的...

廖新弘
2015-09-08 12:00:10

玻璃拿下來,反面用吹風機吹也可以順利取下來,缺點須要再次平面校正

Charlie Ting
2015-09-08 12:03:53

當物件大到一個程度會發現無法拆玻璃.....XD

Odinson Thor
2015-09-08 12:31:24

如果玻璃像棧板那樣,可以從下面一根根拆下來多好~

Charlie Ting
2015-09-08 12:34:15

是在玩疊疊樂嗎? XDDDDD

林漢禎
2015-09-08 12:35:19

很不錯的構想XD

Rickey Yang
2015-09-08 12:44:37

可以加熱的底板就沒這問題了

李大淳
2015-09-08 13:07:32

我的建議是可用吹風機將底部稍加溫度,再以肌肉用的冷卻劑來產生溫差,這樣就可以從某處稍微拉起,進而取下物件了

廖新弘
2015-09-08 13:27:05

我印R2-02,就烤玻璃才能取下來

賴威銘
2015-09-08 15:07:18

口紅膠部分~~~我是先鏟幾個點後滴酒精~~~約十幾秒後就超好拿起的^^

林育正
2015-09-08 15:49:50

我現在改用玻纖板,耐熱有韌性彈性可以微折,印ABS時上面上口紅膠印完折一些邊緣露縫用水沖一下很好起來

Charlie Ting
2015-09-08 15:57:27

林育正 玻纖板的資訊那裡能查到呢?這倒沒見過呢。

林育正
2015-09-08 17:19:35

不一定要這麼厚,但我之前用薄的折久板子會變形,這家表面比較滑,可砂紙帶一下或噴砂這樣印PLA就不怕滑掉,印ABS只要跟口紅膠黏的夠緊基本上不大會變形,我印過28X28X25底座基本只有變形一點點

林育正
2015-09-08 17:22:55

因為玻璃有時候黏太緊拆不下來弄破好幾片了...朋友都改用這個建議我用才發現這東西好用

Odinson Thor
2015-09-08 17:25:59

等等,弄破好幾片玻璃.....ATOM那種玻璃?

Rickey Yang
2015-09-08 17:57:39

有人弄破玻璃嗎?
還好我的是304鋼板

林育正
2015-09-08 18:14:09

我不是ATOM我是D-FORCE那個厚玻璃不會弄破啦 ! 我是弄破我的閃鑄跟I3的小片的薄玻璃啦!!!!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