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Wei-Chun Chang 2016-01-08 17:53:36
各位先進....我有原廠雷雕套件(功率150mw...405nm藍紫光) 我只知道動作是用TTL.,請問,不改主板下,如果提升到500mw或是800mw,會有問題嗎?(我的電源是240W) 功率越大,聚焦點越大,代表越不精細,但是雕刻速度可以加快!反之則相反!(爬文不知正不正確) 會這樣問是有時拿來雕刻東西,通常要重複雕一次或是降到相當慢的速度才能達到要求!所以才想改更大功率(但不敢買超過1000mw以上,還是大家建議至上1.5W以上!)
Charlie Ting 2016-01-08 17:56:37
我的是 1.8W, 自組套件, 雷雕的電源模組要改不然推不動, 是用 PWM 模式驅動. 聚焦點不會跟功率有關, 但功率大在校正上是比較危險一點.
Wei-Chun Chang 2016-01-09 13:02:17
感謝丁大, 剛剛爬一下..PWM模式.驅動...很難理解..看來暫時先殘念了!
原文網址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12-21 16:30:16
台中蘋果橘子工坊 12/26~27 的ATOM 2.0 3D印表機組裝工作坊,有空出一個名額哦。 年底到了,是為明年準備自造者工具的好時機!
2015 年終超優惠預購專案 ATOM 2.0 DIY套件組 + 雷射雕刻模組 + 組裝工作營課程 原價 64,400 優惠課程套裝價 $59900- ATOM 2.0 DIY套件組 + 大全配 (機殼、料架、雷雕模組) + 組裝工作營課程 原價 68,980 優惠課程套裝價 $63980-
原文網址 孫榮鴻 2015-11-09 02:19:15
小弟最近剛把atom機子用升級套件升級
印了幾天真的超佩服架橋的能力阿~~~
如圖印空心的底都沒開支撐架應給他印下去了
當初給他印下去後發現完蛋了!!
但是結果超讓人開心啊XD
張哲豫 2015-11-09 11:56:31
好長的空中橋O_O 請問列印速度\溫度多少呢?
孫榮鴻 2015-11-09 12:19:38
200度@@
孫榮鴻 2015-11-09 12:48:54
完成了!!!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10-24 23:09:46
[集思廣益]
最近太忙了,想想反正自己又沒想要從套件賺錢,所以把心中的想法拿出來跟大家討論,看看大家有什麼建議,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自己實作看看。
就是之前測試軟料後,我發現徹底解決遠端進料系統在軟料(但其實不限任何料)的使用上,需要在進料馬達那邊加上一個外掛模組。
這個模組會在線料的前後各有二個感應器去偵測進料長度和出料長度,從中控制線料在進料馬達中的壓力和變形量。一旦進料太多,就透過觸發的方式讓進料馬達反轉退料。這部份可完全於機器和切圖程式隔絕,完全不受影響,只要修改一下 Marlin透過某個腳位控制即可。
目前比較沒時間收集和研究的是,怎樣的光學編碼器最合適(不用搞太大),以及偵測的頻率上限(避免 Prime/Suck時造成偵測失準),然後再透過 Arduino nano 去處理即可。(若直接裝在機板上,不確定中斷的發生頻率是否會影響列印過程。)
這個模組的概念很單純,在我測試軟料的過程中,唯一的變數就是線料變形卡死而已,其他就是順順的印,跟其他PLA都一樣,只是料性比較特別點。因此,只要作好這個模組,等於 ATOM 就從此不需再說自己是遠端進料。因為本質上跟近端進料差異不大了。(只剩回抽的線料變形變數 L偏大而已)
偵測方面,希望精度能到 0.1mm 左右。因為線料壓力大概在三個齒距內都還穩定,若超過三個齒距就開始可能變形。
我個人覺得,如果 ATOM 要推軟料,那麼這個模組要先著手開發。不然軟料發售後,將是災難的開始。反之,若有模組可用,使用軟料就像如履平地。
Rickey Yang 2015-10-24 23:13:45
不知道會不會有控制慣性的問題存在 ,在回抽時
Charlie Ting 2015-10-24 23:18:08
覺得還好,因為控制馬達的部份還是走 Marlin 的函示庫,這個模組主要是解決目前 3DP 在供料部份都是用理論值的方式計算,卻跟實際用料和材料特性脫勾,造成使用者只能用試誤法來列印。 但是,只要供料穩定,回抽或抹除就足以解決很多牽絲和溢料問題,等於不容易出錯。這樣使用者才能把心思放在模型設計和支撐上面。而不會因為線料的問題而失敗~~
鄭政浤 2015-10-24 23:18:40
我之前有想過(對! 又只有想orz) 要是能做一個把進料馬達 保持在噴頭上方的裝置 不是跟噴頭固定而是跟噴頭一起上下移動 減少遠端進料的距離 這樣在進料控制跟誤差會小很多 只是想拉....... 本來是想在滑軌上再加一組移動滑塊 但不知步進馬達力量夠不夠
Charlie Ting 2015-10-24 23:23:18
這我也有想過,但是我發現有更多問題會發生。 結構的問題不大,但是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供料不準無法修正) 另外,未來如果多噴頭的機構成熟了,那麼空間是否足夠。還有,未來也有可能一般PLA、軟料、可溶解塑料一同列印。這時,多種特性不同的線料同時上場時,使用者會不會瘋掉? 還有列印風險會不會大到根本無法成功? 所以我希望的根本辦法是徹底解決線料供應的風險,剩下的愛怎麼作都無所謂。
李穆 2015-10-24 23:23:21
我之前有想過從快接頭游隙端的壓力來測試管內材料的應力,或是從擠料馬達輸出電流來反推,不過最近工作太忙了沒什麼時間靜下來研究實做的方式,先把靈感丟上來
Charlie Ting 2015-10-24 23:24:12
good idea, 值得想想~~
Kevin Chen 2015-10-24 23:27:18
擠料馬達輸出電流這個想法讚~比較安全穩定。
李穆 2015-10-24 23:27:56
機電跟程式的部份我大外行,不知道主板支不支援直接用函式計算擠出機電流電壓,也許可以不用作硬體改裝就達成了,不過這對我來說要從頭學起,目前還在摸基本的程式語言.......
Charlie Ting 2015-10-24 23:30:05
Kevin Chen 電流這部份的執行難度應該不低,而且可能失準。
Kevin Chen 2015-10-24 23:32:40
那我提供另一個想法,改機構而不用加偵測裝置。把擠出機彈簧改為可調式,並且把齒輪改為平滑輪避免擠出機推不動的時候刮傷線材,只要把彈簧張力調到線材變形前會夾不住而打滑,就能保障線材提供的背壓保持在最大,避免用回抽控制造成背壓不穩定而出料不穩定~這個概念還是有衍生的問題就是了
李穆 2015-10-24 23:34:43
這樣的話我會聯想到直接降擠出晶片的電壓,這樣寧可擠不動,也不會硬擠?
Kevin Chen 2015-10-24 23:35:02
會認為馬達電流是個不錯的想法是因為我們在合成這些高分子時其實也是由馬達的Kw值來判斷熔融態高分子黏度,如果能用馬達先確認各材料的變形前的最大電流值作為警戒線,或許也是一個方案(但難度真的就..我沒有電機背景真的無法想像XD)
Charlie Ting 2015-10-24 23:36:19
這個概念我有想過,但與其這樣作,我會寧可改滾輪兩側的金屬件,讓它沒有多餘的空間讓線料變型,這樣更單純。 因為現在主要的問題是線料進太多,只要能退出去就不會出事。然後盡量不傷線材即可。
Kevin Chen 2015-10-24 23:47:38
Charlie大說的改兩側金屬輪無多餘空間和Clarence大之前提過的PTFE管包夾概念類似,但其實壓力過大只要有縫它就會變形(被逼到絕路,和人一樣XD),如果沒有隙縫可以鑽也會因為阻力過大推不進去被進料齒輪刮壞~您提到的回抽控制方案其實對不卡料很有幫助,只是可能擔心會造成出料不穩定,我在長時間和極限條件列印時偶爾會手動把擠出機構鬆一下讓線才能把變形部分自行回彈,但觀察列印件就會發現我動手的地方反而出料量減少造成列印品有縫隙;李大用調降晶片電壓是怕你換回PLA又要再調過一次,會有點麻煩
李穆 2015-10-24 23:53:58
利用包裝內附的備用擠出晶片先調好TPE用的電壓設定,可以換插晶片或是利用第二擠出晶片的插槽搭配開關切換
Kevin Chen 2015-10-24 23:54:46
另外提到衍生問題,如果線材會有阻力造成變形而沒被擠出,其實代表實際出料量比軟體計算應該需要的出料量來得少,我會認為這代表輸出量無法滿足計算量可能會有壁厚偏差的問題(如果要求到這種程度的話...),所以基本上我都希望能盡量靠避免阻力累積,讓軟體進料量等於實際出料量,也就是最佳列印速度與溫度配合
Kevin Chen 2015-10-25 00:04:09
其實input=output壓力還是會累積喔~但那會是合理的背壓讓材料能穩定持續的出料(從塑膠加工的觀點來看的話),造成線材變形的背壓就是進料量太大以至於出料端來不及消化掉而持續累積,如果是塑膠押出成形用的螺桿押出機,就會看到口金壓力超過界線然後強迫停機~只是3D列印機沒有這樣的偵測裝置,如果不是考慮鐵氟龍管壽命把噴嘴溫度升到260搞不好可以看到這隻軟料在遠端機種上達到新境界
李穆 2015-10-25 00:05:22
抱歉我剛想了第二遍才想通,就把無腦的問題發言砍了
Kevin Chen 2015-10-25 00:11:01
別這麼說啦.如果3D列印的玩家都像您們幾位那麼認真,我就不用抓最佳條件抓得那麼辛苦了~我是因為對於控制系統還有機構沒有底子,沒辦法像你們幾位用控制系統的概念去解這些問題,還有很長遠的路要學習..
Charlie Ting 2015-10-25 00:21:16
Kevin Chen 所以我才想作一個能偵測供料壓力的機制,我在列印軟料時花很多時間在注意加壓臂。而且我發現只要在鬆開它之前,先施予後端線料一定壓力再鬆開。這時擠料輪那邊的壓力大,它還是會退出,但是不會造成背壓下降而使列印出變化,完全無感。 所以我的構想是使用者可以設定一個背壓上限,當它超過了就自動回轉,但並不會造成背壓不足。也不會影響到回抽的機制。進料也是正常進料。 因為兩者是獨立的,這個模組是避免失敗的保護機制而已,跟列印的部份可以完全獨立開來。
鄭政浤 2015-10-25 01:09:00
像這種保護線段的機構?(圖網路找的
Mike Chiu 2015-10-25 09:15:10
畢竟...是軟料嘛....
廖新弘 2015-10-25 10:16: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11h-RIfMQQ
Tsan-Tang Chou 2015-10-25 10:54:21
如果只是把擠出機彈簧換條磅數較小或少個幾圈,讓進料提早打滑,不知道行不行(小弟我還沒試過軟料…)
鄭政浤 2015-10-25 12:32:57
好醜......而且穩定度感覺好差
Charlie Ting 2015-10-25 12:34:05
這還是有缺點,如果雙噴或三噴,整個結構會變的很搞笑。
李穆 2015-10-25 17:33:57
我倒是覺得那顆馬達很逗趣
汪之逸 2015-10-26 10:44:14
為什麼不從拿掉回抽去思考?回抽不僅減慢列印速度太頻繁也容易卡料....
Charlie Ting 2015-10-26 10:48:46
are you sure?
汪之逸 2015-10-26 11:08:07
回抽主要是為了解決甚麼問題?可是衍生了甚麼新的問題?回抽我看起來就只是個workaround不是root cause.
Charlie Ting 2015-10-26 11:11:03
這問題我不覺得和回抽有關, 單純處理材料即可.
Lawrence Lee 2015-10-26 11:17:23
某種程度我同意拿掉回抽,有一間公司就用頂針來封閉噴嘴
Charlie Ting 2015-10-26 11:24:41
Lawrence Lee 在軟料的問題上,最大的風險來自它的材料強度不足以及軟體在計算需料量的不夠精準。問題發生在進料機構,而非噴嘴端。 若是要優化列印效果,減少溢料、牽絲,用頂針的方式是簡單有效。
Lawrence Lee 2015-10-26 11:26:30
同意 看完WASP 我整個忘了這是軟料討論串
汪之逸 2015-10-26 12:57:30
軟料在近端送料沒啥大問題,拿掉回抽遠端和近端送料還有差異嗎?
Charlie Ting 2015-10-26 20:22:18
大概想好結構怎麼作了,基本上還是以現成的材料來組比較省事。敬請期待~
原文網址 劉至倫 2015-10-22 21:27:06
賣雷射套件, 熱騰騰剛到手, 因近期工作繁忙, 無暇使用, 決定先轉賣給有需要的痛友, 買 6500 自折 500 台中可面交, 有需要請私.
原文網址 阿童 2015-10-15 18:09:10
今天是ATOM物質生活學的開展日 同時也是升級套件加購截止日倒數三天 10/18號24:00就結束訂購了喔! 還請各位一代用戶把握機會! 賣場傳送門: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39742227150
PS:有需要統編或發票有特殊需求請在結帳時的備註註明, 付款完成才算訂購完成喔!
原文網址 阿童 2015-10-01 19:05:04
今天被問到ATOM1.0升級1.99有什麼好的? 所以特別列了幾項優點來給大家知道 時間過得很快! 在過兩週最後一批升級套件就要截止訂購了! 還請各位1.0的用戶把握機會唷!
阿童 2015-10-01 19:06:25
套件訂購傳送門: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39742227150
柯紀維 2015-10-02 13:55:10
皮帶調整器2.0好像沒看到?
Celgen Liang 2015-10-02 16:01:31
請問買了可以回原廠協助升級嗎?
Celgen Liang 2015-10-05 17:51:35
小編 很想知道到底1.99 跟2.0 到底差0.01在那裡 糾結中啊~XD
廖新弘 2015-10-05 18:19:58
1.99是利用1.0的主結構及滑軌及電路系統外其餘是新的零件
原文網址 Chien Lin 2015-09-30 02:38:29
直到今天才有空裝雷射套件,但在韌體跟burner遇到一些狀況:
硬體的部分非常老實的裝好了。
我準備更新2.0.2的韌體,都按照說明書上的步驟做,board選了mega 2560,serial ports 也選對了,就是無法上傳完畢。
總是跳出avrdude stk500v2_receivemessage() timeout 之類的字
奇怪的是有一次成功上傳完畢,以為萬事ok,一樣乖乖的做了control-> restore failsafe -> store memory。
來到burner,port選了,改250,000了,就是永遠connect不到。
我的電腦版本是 OS X 10.9.5,裝的東西也都有特別注意版本 請問各位大大可以告訴我可能的原因嗎?或是我有哪裡沒注意到呢?
Clarence Lee 2015-09-30 07:56:06
Arduino ide看board type還有com port有沒有選對,還有一次只能一個。 搞不好一直都沒選到對的,檢查usb cable,跳過中間沿長線看看
Roy Lo 2015-09-30 08:04:52
Arduino上傳的時候, 其他有連線的程式(Burnner,PrintRun...) 必須先斷線 (Disconnect)
Chien Lin 2015-09-30 09:03:44
Chien Lin 2015-09-30 09:04:44
最後是終於成功了,restore failsafe -> store memory之後,burner的connect鍵依然沒有反應,都沒辦法出現綠色勾勾
Chien Lin 2015-09-30 15:20:57
依然無法connect呀,真的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Clarence Lee 2015-09-30 15:40:14
線索太少 先看burner下拉選單有沒有別的tty.usbserial可以選...? 或是去下載pronterface連線看看..
原文網址 阿童 2015-09-25 18:48:39
今天要跟大家報告一個重要的消息! 為了照顧到我們一代的元老用戶, 在2代集資時, 我們特別提供了ATOM1.0 to ATOM1.99的升級套件, 然而還是有部分用戶錯過了這個優惠, 如今我們累積了一些訂單, 要來重新生產升級套件, 這將會是升級套件的最後一次開放購買 預購只到10/16 還請有意升級的1代用戶務必把握機會!
PS: 1.此為ATOM1.0專用升級套件,購買者須於結帳時告知序號。 2.升級後為1.99,可比擬2.0列印品質,但仍有部分零件差異。 3.本次預購為升級套件的最終預購,此後不再生產。 4.欲購截止日期為10/16,出貨日期為10/30開始依序出貨。 5.賣場傳送門: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39742227150
鄭政浤 2015-09-25 20:38:26
這是否代表有新的東西要出來了??
張不凡 2015-09-25 21:35:31
額
Kurt Lin 2015-09-26 10:36:22
3。0?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9-26 22:32:51
是全面提升阿痛1.0能力的最後機會。
原文網址 Wei-Chun Chang 2015-09-24 17:03:50
經過兩天雷射套件的驚喜與折騰.....發現幾個很無奈的地方.看來要想辦法改善 1.雷射動作時...在密閉的小空間(3坪大小)..單單印個測試檔案,能目視到整間都有些微煙霧繚繞(素材:牛皮紙),當初買是要來雕皮革! 看到有先進已經在想排煙套件,看來這問題應該很快就能解決! 2.一開啟電源.列印頭風扇與雷射頭散熱風扇同期運轉,聲音不小,雖說風扇是半耗材品,當列印或雷雕時,另一半總是閒置,但風扇卻依然運轉..等於是使用壽命只有一半! 我想到是電力供應分開,為雷雕做個獨立開關,但我不是本科,機器控制板是連在一起,列印運轉時,雷雕電路板,不通電,這樣會影響機器嗎?(感覺很像行不通,分開通電,主板已開機,要用再開雷雕電力,控制程式應該無法偵測吧?自己推斷..哈!) 3.列印頭與雷雕頭,更換時.滿手沾的都是潤滑液,而且有發生更換時,不小心轉碰到微動螺絲,導致G29時刮板(才剛貼新的小藍~~~~) 這問題暫只有衛生紙能解決............
晚上挑戰..皮雕.........
Odinson Thor 2015-09-24 17:09:30
球頭下方的平台附近很容易累積潤滑油, 應該要設計一個「阻油槽」才對, 不然整個平台下方都有從球頭流下來的油....
Charlie Ting 2015-09-24 17:14:42
1. 建議在三柱中間貼 A4 字,然後上方把廢氣往外打,不然很臭。長期來看勢必要作保護罩和排風裝置,省不了的。 2. 有個 extension board 的概念,但目前還沒實作。可以簡單控制模組供電,甚至由 Marlin 判定切換。這部份之前有跟原廠建議過,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排計劃實行。 3. 你該印一顆這個裝在螺絲上,容易調整和判斷是否偏移。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955600 Good luck~
陳明谷 2015-09-24 17:24:50
買個三段開關 最左邊接雷射電源紅線 中間接到主板電源紅線 最右邊接到列印頭紅線 要用哪個就切哪個
Wei-Chun Chang 2015-09-24 17:28:40
Charlie Ting 一直有在Follow你的作品,所以微動螺絲旋鈕這個當然沒錯過...也因為太好轉了,更換噴頭時很容易動到.哈!後來都很小心,不去碰它!
Charlie Ting 2015-09-24 17:32:56
那就是留意一下調好後的數字,印之前瞄一下囉。至少不會像原本螺絲一樣搞不清楚就比較不會出狀況。
Wei-Chun Chang 2015-09-24 17:34:27
料件取得容易,光華附近上班,一堆電料行.立馬去買!簡單焊接接線,我還行!
Wei-Chun Chang 2015-09-24 17:40:04
每次潤滑,都只沾一點點,否則沒多久......唉!衛生紙伺候開始!
陳明谷 2015-09-24 17:53:38
然後印個盒子鎖在鋁擠上!!
陳順得 2015-09-24 21:34:36
目前我是獨立兩個電源供應器,24v&12v, 12v單純供電給雷射風扇跟雷射頭,需要切換成雷射的時候再送12v的電,比較麻煩的就是如果不喜歡噴頭風扇也跟著轉,那就是要獨立一個開關,或是直接拔掉風扇的電線
Charlie Ting 2015-09-24 21:41:02
其實有個比較簡單的作法,但是配線的方式要改。 也就是把機板上的輸出轉接到擴充板上,這個擴充板針對不同的電壓跟功率分成不同輸出,但你會發現他們是共地的。所以只要用一個好一點的 relay 把這個共地切掉,那麼那個模組就全部停電了。 而剩下共地有導通的那個模組才能維持運作。這樣的作法改機也不用拆機板,而且配線簡單。
陳順得 2015-09-24 21:46:30
要改的其實還是散熱風扇,因為我主機板也有一個在吹,是跟噴頭上的連動,也就是跟大電一起。 現在想要讓單獨噴頭的風扇在雷射模式下完全停止。 其實工程不小,因為我除了雷射頭以外的風扇都有用降壓板,除非弄一個麵包版做整合,不然根本弄不起來…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