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林文和 2015-07-18 12:14:59
噴頭發現已經堵住,所以只好冒險拆噴頭(第一次拆),連加熱陶瓷都拆了,最後發現噴頭內鐵氟龍管拿不出來,這該如何是好,另外若拿出來後如何清理噴頭內的阻塞物,感謝~
Odinson Thor 2015-07-18 12:19:12
我前天已經拆過了,要加熱才能拆出來,所以你得把加熱陶瓷片裝回去
林文和 2015-07-18 12:21:17
但加熱需要風扇吹噴頭嗎(不吹噴頭知道大約多久會壞嗎)?是加熱到幾度?如何請內部阻塞阿~幫忙解說一下~感謝
Odinson Thor 2015-07-18 12:21:51
我那天有PO文記錄詳細的經過,現在正在找,不過搜尋不到....
Odinson Thor 2015-07-18 12:22:44
我只拆一邊的35mm風扇,然後把噴頭拆出來,依靠電線的彈性讓噴頭保持在半空中,然後用面板的功能加熱到200度
林文和 2015-07-18 12:23:02
我有印想你OP過,但我爬很久找不到~拜託了
Odinson Thor 2015-07-18 12:23:18
該不會因為洩漏太多噴頭的祕密被砍了 XD
林文和 2015-07-18 12:23:43
Odinson Thor 2015-07-18 12:25:30
阿我找到了,因為那時我沒有PO新文章,直接在你的文章底下回應你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permalink/1630236593881296/
林文和 2015-07-18 12:31:45
哈哈哈~還是我自己問的文章,但剛剛要將噴頭裝回去發現鐵氟龍管又會被藏起來,請問是裝到鐵氟龍管外漏就好再加熱嗎?需要風散吹噴ˊ頭嗎?
廖新弘 2015-07-18 12:33:28
你的卡料是甚麼情況,一定要拆噴頭
廖新弘 2015-07-18 12:34:05
基本上不是很嚴重,沒有必要去拆
Odinson Thor 2015-07-18 12:36:19
這是我加熱時的狀態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36150383292768&set=p.1636150383292768&type=1&theater
林文和 2015-07-18 12:36:23
手動推料很不順了,剛剛拆開鐵氟龍管一段很長位置都塞住料
林文和 2015-07-18 12:36:53
現在是不知如何清噴頭內的阻塞
Odinson Thor 2015-07-18 12:37:40
那天也有人教,用六角
廖新弘 2015-07-18 12:38:08
你有看之前卡料文章嗎,基本上依照那樣處理不用拆
林文和 2015-07-18 12:42:13
其實都有去看過之的資料,但是有時文字敘述很難去理解體會,也試過很多大大們的方式,但還是列印出料不順,所以才想說就拆開看看,畢竟以後還是會走到這程度~
林文和 2015-07-18 12:43:17
剛剛我也有用六角去攪動,但只拉出一些料,出料口那邊還是堵住
廖新弘 2015-07-18 12:44:16
你有加熱嗎
林文和 2015-07-18 12:45:12
加到200鐵氟龍管也拿出來了
廖新弘 2015-07-18 12:46:17
你現在已經無法塞回鐵氟龍管了
林文和 2015-07-18 12:47:53
那該該如何是好
廖新弘 2015-07-18 12:52:38
最快方式,把加熱陶瓷跟熱敏電阻拆下來,噴嘴直接用火烤,讓裡面的PLA碳化,確定裡面沒有PLA時,切記,拿一段PLA用打火機烤一下,然後去塞進噴嘴裡,去沾黏積碳
Odinson Thor 2015-07-18 13:15:06
我是在加熱狀態下用六角的圓頭從原本是鐵氟龍管的這一端去推擠,這時料會從噴嘴被擠出來,殘餘的拿3mm鑽頭從噴嘴去通,用光線確認噴嘴有通,噴嘴內的料也被六角清得差不多的時候(畢竟是在加熱狀態下,沒辦法清得像鏡子一樣乾淨),就可以開始把新的鐵氟龍管塞進去了(還是要在加熱狀態,不然會塞不進去)
林文和 2015-07-18 13:27:39
將原先舊的鐵氟龍管塞回去,竟然可以塞回去,但換新的鐵氟龍管確塞不進去,真怪,後來只好用舊的鐵氟龍管並加熱並用六腳穿進鐵氟龍管推一推,發現出料順多了,只是為何舊的可塞回新的卻不行~
Odinson Thor 2015-07-18 13:31:56
因為舊的被加熱過,外徑變小了
廖新弘 2015-07-18 13:36:33
那個剛剛有回覆過其他人了,請將新的拉長一下,高溫下小心燙傷,建議組裝噴頭時在常溫下
林文和 2015-07-18 13:49:59
列印測試中,感覺比之前好很多,希望一切順利。感謝大大們的幫忙。
廖新弘 2015-07-18 13:51:55
這是之前同好拍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PwAMKPMUY
林文和 2015-07-18 13:53:39
這方式我重覆試過沒用,所以才冒險拆噴頭。
陳明谷 2015-07-18 14:30:20
這方式是用黏的把料黏出來 清理噴頭的方式百百款 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又覺得有乾淨到的 沒有說非特定哪個方式最好
林文和 2015-07-18 14:34:18
陳明谷 我是用你的方式,雖不知有沒有完全黏出,但至少有改善出料。話說完剛好印好,等附上照片,一樣官方測試檔。
林文和 2015-07-18 14:41:29
雖不完美,但比之前連印都不能印好很多
陳明谷 2015-07-18 14:46:37
等上手後 你一看狀況就會知道要怎麼排除
原文網址 林文和 2015-07-17 15:08:11
新手再詢問~問題多多,幫忙說明解說是第幾項目:
1.想列印的圖面放入KISSlicer後,如何移位? (位偏要移到置中,塗膠比較容易掌握位置大小)
2.印好的模型會將玻璃取下再鏟下模型嗎?還是直接再機台上鏟下? (取下玻璃很麻煩,不取下有些東西黏很緊,鏟除過程有些很緊,會大力鏟造成大幅度的"頓"+'震動'機台,怕機台久了之後有需精準的位置會跑掉或壞掉)
3.大家都使用PLA列印還是ABS? (若PLA的列印習性及軟體設定都熟了,要改印ABS是不是材質習性跟軟體設定參數都要再摸索一次~和PAL比較下,個人喜歡ABS特性,但ATOM是送PLA因該有其用意 )
4.列印後大家會把塗膠全部鏟乾淨,還是下次要印時再補上之前剷除的膠就好? (膠若不鏟,放個一兩天不會因灰塵而造成黏性不足嗎?或是補上膠再某些與上次重疊的地方太厚而造成精準跑掉?)
5.噴頭兩側風扇及後方的風扇是作什麼的? (KISSlicer好像有作這個風力調整,不懂真的不知如何去調整參數)
6.請問大家印好東西後最作什麼後續保養嗎? (如:退料or手推料材通噴頭...等)
7.東西印壞了,在停止之後噴頭溫度若還在190度以上時,會選冷卻指令來降溫或是直接關掉電源自然空冷,或其他~ (不同做法對噴頭有什影響)
8.進料後的線材作退料動作後,那些退料的線材可以再使用嗎? (我的線退出後都會有滾輪咬痕,再穿進去作進料時會在不定點地方空轉,料不再前進,且滾磨出很多屑屑,只好再退料,但又退不出來,'全程'需用手輔助用力拉出,然後料以都是咬痕,只好剪掉丟了)
David Tsai 2015-07-17 15:27:12
1:畫面右下角四方按鈕就是了
David Tsai 2015-07-17 15:29:02
2:直接在機上鏟
David Tsai 2015-07-17 15:30:26
3:atom沒熱床啊,要用abs要自己加熱床
David Tsai 2015-07-17 15:33:48
4:噴酒精抹勻,如果用到膠面平整度差就鏟除
Odinson Thor 2015-07-17 15:35:09
1.我也想知道 2.我會直接鏟下 3.目前只印過原廠附的PLA(快印完了XD) 4.早就改用藍色膠帶了,口紅膠實在髒亂,也許是我有潔癖(? 5.後方25mm風扇幫喉管散熱,就是PLA進入後那根長長的金屬管, 避免噴頭溫度回傳到喉管,導致部分PLA在喉管中就融化,要融不融的會卡料(? 兩側35mm風扇用來吹列印件,避免熱堆積 6.請問大家印好東西後最作什麼後續保養嗎? 除非列印過程手動強迫停止列印,不然印好後機器會自己Cool Down, 要印時可直接插入記憶卡,從記憶卡中列印,機器會自然回溫到Kisslicer指定的溫度。 7.目前的想法是PLA長時間保持高溫有可能會變質,是否碳化未可知,但之後有可能影響正常出料。 正常列印完成會自然Cool Down是無所謂,但如果是手動強迫停止,溫度會一直維持在Kisslicer設定的溫度, 所以短時間內沒有要再印東西的話,最好操作面板指令讓它Cool Down 這一點不知該如何修改韌體,讓機器在手動停止列印後,能夠接著Cool Down? 8.受損的料通常我都剪掉,雖然有點可惜,但與其印壞又損失料, 以及節省的時間比起來,損失約50公分的線材應該可以接受。
林文和 2015-07-17 15:36:32
David Tsai ATOM要印abs要加熱床喔`好像沒看到如何加
David Tsai 2015-07-17 15:47:50
原廠資料中沒有,要自己網路爬文。atom照理說應該提供控制主板的說明書,但並沒提供,所以搞不清楚板上目前未用到的端子是何工能。所以ㄧ樣要爬文找
原文網址 Odinson Thor 2015-07-17 00:19:01
當第一層溫度和主要溫度不同時,
噴頭印完第一層後會停下來,等待溫度達到主要溫度後才會子再度動作,
可是等待期間,PLA就會自己滴下來變成一坨,有時候會變成列印失敗的元凶,
因為之後噴頭去印別的地方,原來那一坨硬化後就變成阻礙物擋到噴頭,甚至被噴頭撞到整個模型移位
有沒有辦法克服呢?
Clarence Lee 2015-07-17 00:25:37
溫差不要設這麼大哩...另外M303 重測最佳化看看..才不會變換溫度震盪太久.. 且..不一定第一層就一定要跟其他溫度不同...
Odinson Thor 2015-07-17 00:32:38
有空來試試看....3Q
陳明谷 2015-07-17 11:39:58
我其實…也有相同問題! 後來把溫度調一樣200 印完第一層就開風扇30
林英志 2015-07-17 16:49:54
我都開一樣 沒啥差別我覺得
Mark Chen 2015-07-17 18:37:11
全部都210阿 我覺得沒差
原文網址 廖新弘 2015-07-16 21:53:00
重發 分享我卡料處理方式,以不拆噴頭為原則,快速處理 1.先將噴頭溫度加熱到240度左右,我是利用機器的預熱設定 2.拆開進料馬達上的快速接頭,按進料臂將鐵氟龍管拉出一段距離,這時候會連同PLA一起帶出一段 3.拆開噴頭上的快速接頭,將鐵氟龍管往上移,這時候會看到PLA露出來 4.將噴頭露出來的PLA往下擠,確定有PLA從噴嘴跑出來後,快速抽出PLA就可以將卡料部分解決了 5.然後將鐵氟龍管復原,再重新入料程序即可,切記抽出來的PLA前端一定修剪,不然無法順利入料
曾俊維 2015-07-16 21:56:11
有看沒有懂
廖新弘 2015-07-16 21:59:16
自己搜尋一下
陳明谷 2015-07-16 22:02:14
不會啊 很清楚
林文和 2015-07-16 22:18:17
不知是不是對噴頭構造不熟,有些地方想像不太出來
廖新弘 2015-07-16 22:20:23
第一步驟
廖新弘 2015-07-16 22:21:20
第2步驟
廖新弘 2015-07-16 22:22:20
第3步驟
廖新弘 2015-07-16 22:23:06
第4步驟
林文和 2015-07-16 22:28:46
有想像空間了,感謝大大費時分解作分享
李穆 2015-07-16 22:30:55
這個方法我用了幾次,真的很好用,剛才也順手清理了一下,錄了一段影片可以與大家交流一下 ( YOUTUBE處理影片超慢的.... )
李穆 2015-07-16 22:40:50
因為怯場講話太小聲而且一直吃螺絲請各位見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PwAMKPMUY
蕭傑仁 2015-07-16 23:37:34
李大人 真是有心 給你10個讚!!
李穆 2015-07-16 23:39:15
順手錄影而已,如有錯誤還請原分享者廖大指正
戴士偉 2015-07-16 23:41:48
大拇指受傷了, 辛苦了 XD
李穆 2015-07-16 23:42:51
戴士偉 為了3D列印我的手指拼了
廖新弘 2015-07-16 23:46:14
@ 李穆 指正不敢當,大家互相交流,只是提供個人作法,如果有人有更好處理方式,請提供,謝謝
Chang Huating 2015-07-17 10:37:58
請問這樣卡料處理大概多久會發生一次?
廖新弘 2015-07-17 10:50:10
因操作及線材而異,最長我二個月沒有這樣排除,那個噴嘴是鈦合金,本身具有不太沾黏性,除非你用很爛的料
Chang Huating 2015-07-17 10:55:11
恩恩!瞭解,還是選好材料才是對的 ^^
原文網址 林文和 2015-07-15 23:03:35
韌體做更新了,電壓也量也調了,也滿心期待的再列印一次官方的.gcode檔,又是噴頭緊貼玻璃列印,或是約抬高5mm空中作業,又是大失望收場,最後我看只剩下買鑽頭來清噴頭了,若不行我也不知該如何了,ATOM在台北,沒那時間跟體力抬這台拿去請教(他們也不一定會理我).....一南一北...快放棄了.....DIY的東西就是如此,也不知是自己能力有問題還是東西剛好拿到瑕疵...但我是覺得能力比較佔可能...快放棄了....
蕭傑仁 2015-07-15 23:06:22
感覺好像是噴頭前面那個調整螺絲沒有調整好的樣子
Pihiko Lin 2015-07-15 23:18:33
那個微動開關與螺絲的關係?!
林文和 2015-07-15 23:20:36
那根螺絲跟我都快成好朋友了,我已經調到輕壓噴頭一點點他就可以聽到"達"了
廖新弘 2015-07-15 23:26:46
你參考一些舊文章可以幫助你,你可以將噴頭上蓋前端微動開關那邊,稍微用手掰它,讓它不要那麼緊,切忌不要太用力讓它變型,我一開始是有那麼做,因為太久了淡忘那件事,直到昨天看到同好有那麼做,才回想起
林文和 2015-07-15 23:26:53
收音不好,我再拉進錄,注意聽因該可以聽到微動開關的聲音.. 單手壓不好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IujiVPyuU
許先生 2015-07-15 23:33:35
應該是螺絲和g29
林文和 2015-07-15 23:34:56
廖新弘 扳紅色圈圈的彈性處往上扳一點點變型,還是微動開關
林文和 2015-07-15 23:37:00
許先生 螺絲是指哪裡,噴頭跟微動開關嗎那裡的螺絲?G29這因該是切片時設定的,我是用官方設定好的.gcode檔,因該不用也不能設定吧!
廖新弘 2015-07-15 23:38:25
紅色圈圈用手稍微提高一下,多弄幾次,不要太用力,聽到微動開關有答答聲音就好
陳明谷 2015-07-15 23:39:48
這機器 要抱著研究的心態玩 挫折感比較不會太大
林文和 2015-07-15 23:40:38
廖新弘 要扳到微變形嗎?不然我那邊已經幾乎不用出太大力微推動噴頭就能聽到達達達的聲音了
廖新弘 2015-07-15 23:40:54
不用
李佳鴻 2015-07-15 23:40:59
我也是用官方gcode ,可是先用notepad 找到g29那一行,然後把改成g29 +z0.6。 如果不改,刮玻璃刮得很嚴重....也許你也可試試
陳明谷 2015-07-15 23:41:10
你也有用電腦連線確認各開關的作動正常?
許先生 2015-07-15 23:41:33
螺絲我是沒調過啦(因為我有去上課老師幫我調完了)但回家後還是刮玻璃後 我把g29調高到 0.77就完美了!!
林文和 2015-07-15 23:42:33
可以教我如何改嗎?我有看寶典,但是不知是不是不愛讀書,還是眼睛太小,沒看到有教如何改
蕭傑仁 2015-07-15 23:43:34
這機器 要抱著要製造他的心態處理 才比較能繼續下去....
廖新弘 2015-07-15 23:44:04
http://www.simplyalt.com/atom/viewthread.php?tid=1120......
李佳鴻 2015-07-15 23:44:37
用你任何一個文字編輯器(小作家即可)打開那個gcode檔,Ctrl+f 搜尋g29. 然後你就可以改了:) 改完記得存檔
許先生 2015-07-15 23:45:35
Pd.官方檔案的g29不一定適合你的機器
劉宏威 2015-07-15 23:49:30
加油,我當初也是很受挫很想放棄,最久放三個禮拜碰都不想碰。 別放棄,撐過來就順利了。
Odinson Thor 2015-07-15 23:49:52
我的Z Offset+0.65,參考看看。 至於噴頭螺絲,我想已經調到這種程度了應該不是問題所在。
陳明谷 2015-07-15 23:50:12
他利用開關找到xyy軸的min跟max 所以回歸到最一開始 你要先確認硬體開關是不是都有正常動作 手冊中有提到確認方法 之後才調整z的高度 官方的gcode是假設在你裝的很完整狀態下 Z的高度要再加0.45才能讓噴頭順利射出 但每個人裝的都不同 表示你要增加的高度也不同 這在切割軟體選項可以直接更改+z0.5
廖新弘 2015-07-15 23:53:29
每台的機器的微動開關的調整觸發距離不同,所以就會產生G29+多少的不同,那個要嘗試,我的機器可以調到G29+0.2,那個數字就不一定適合你的機器
李穆 2015-07-15 23:54:55
如果可以只用一根食指輕輕頂噴頭就能觸發,那麼印官方的gcode應該是ok的,看您是否可以拍一下從平面自動校準到列印第一層的過程讓我們看一下
林文和 2015-07-15 23:55:16
我依照大大門的方式修改了G29的高度,沒刮玻璃了,但不知後續印好的狀況是如何,希望能一次成功,另外若我G29改+0.75可以印好,那後續我切片軟件是不是就也要改為G29+0.75才行~
陳明谷 2015-07-15 23:56:00
答對了
陳明谷 2015-07-15 23:56:34
但基本上改一次 他就會存著這設定不用再更改
林文和 2015-07-15 23:57:10
李穆 正在列印測試中,若列印後還是有問題我會補上矯正的影片給各位達人幫忙再分析~ 陳明谷 修改一次就好這我知道~
許先生 2015-07-15 23:59:38
沒刮玻璃後接下來就要找出完美印出第一層的g29了
李穆 2015-07-16 00:01:52
記得切片程式放的資料夾路徑要都是英文的,最好直接放在c槽底下,不然設定會無法儲存
林文和 2015-07-16 00:03:10
李穆 這我剛好有爬文記住~ 列印測試期待中~列印可能要到1~2點之後了,明天狀況如何再跟各位報告~謝謝大大們的激勵及教導~感謝
林文和 2015-07-16 00:07:57
宣告失敗~但至少刮玻璃有改進~現在好像是噴頭有問題,不知要用0.3的鑽頭來清還是整組拆開清~ 附上剛剛印的狀況~底部雖印的不是很漂亮但還有印,但上面卻起毛球,但我看料還是穩定的在送~等等補影片
David Tsai 2015-07-16 00:12:52
針對抬高5mm空中作業問題,可能是電線拉扯反而沒有壓回去導致連續處發
林文和 2015-07-16 00:14:23
先放照片
Odinson Thor 2015-07-16 00:21:10
明顯噴頭高度對了,但出料不順,速度設定多少?
林文和 2015-07-16 00:22:5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Obh_lmhbAA 附上失敗影片 官方設定.gcode檔,只調整G29
Odinson Thor 2015-07-16 00:25:26
官方速度應該是50,印300mm Height應該沒問題,檢查進料輪是不是刮了很多料
林文和 2015-07-16 00:26:32
Odinson Thor 進料處沒刮料,若是官方設定檔,但有出料不順,這是否噴頭有問題了,是該用鑽頭清還是拆噴頭~
Odinson Thor 2015-07-16 00:27:57
噴頭有沒問題,看預印的那圈Skirt就知道,看起來噴頭正常
David Tsai 2015-07-16 00:28:33
看來是出料不順。原廠的供料管內徑太準了,阻力相對大,我換得的供料管內徑偏大約2.16,換了後免抹油就比原廠順暢。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304303460332
林文和 2015-07-16 00:31:16
David Tsai 這我再研究找看看,時間以晚,怕影響大家睡眠,明天有空我再研究看看,有消息再請教各位,感謝~晚安大家
李穆 2015-07-16 00:36:41
試試看印的時候提高10度然後速度降到30%是否能夠改善,之前我印這個檔案遇到出料不順時這樣調整有改善
莊宸 2015-07-16 01:18:22
噴頭內也有堵塞的可能,從照片上看預擠的外圈Skirt線上有些許毛邊 可以拆下噴頭端的鐵氟龍管,預熱240度後剪一小段PLA手動進料,慢慢推,看出料的絲線是不是垂直的出料,若噴頭內有異物存在,絲線從噴頭擠出時可能會是歪斜、斷斷續續的,甚至會捲成一大團黏在噴頭外側,而且硬化的絲線上會產生不均勻的顆粒 可以做檢查來判斷是上方進料機構的問題還是噴頭內的問題
林文和 2015-07-16 11:01:41
莊宸 這是240度手動推料的岀料狀況, 這算是噴頭堵住嗎?要用鑽頭清還是噴頭整個拆該來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rdG-41Akc
莊宸 2015-07-16 11:09:07
有極大可能賭塞,出料絲在噴頭出口是歪斜的,我前陣子才因為這狀況清理過,原因是一顆積碳卡在噴頭內的鐵氟龍管交界處,0.3mm通針通一通還是需要拆噴頭清理裡面哦,整套清理都做一做吧
林文和 2015-07-16 11:29:43
了解~鑽頭已經購買,等到貨後作清理~
林文和 2015-07-16 11:31:17
附上近拍失敗照片,光是最外圍一圈線,卻是邊邊都有毛邊
Clarence Lee 2015-07-16 11:38:07
可以先檢查擠出機那邊, 有沒有推料不確實先...
Charlie Ting 2015-07-16 11:59:57
建議你在列印前先手動推料看順不順,你的照片看來出料很不順,都是一波一波的感覺。這表示料在擠出來的過程很吃力。 然後可以先試著把溫度上調20度,這個目的是要減少溫度不足的可能性,看你出料會不會順一點,其他牽絲的問題之後再解決。 你的整個出料機構要好好檢查一下,其他定位或軟體設計都是以後的事。
林文和 2015-07-16 12:04:18
Clarence Lee 昨天手有去輕碰拉著,看還滿順的,也沒刮料削,但我只要退料出來,那退料的料線摸起來都有明顯咬齒痕跡,下班後再補照片~
林文和 2015-07-16 12:07:52
Charlie Ting 240度手推還滿順的,不用很出力輕推,就是剛剛上面幾篇文,那噴頭會捲成一球的那影片(7/14影片).
Charlie Ting 2015-07-16 12:11:35
確認你的加壓臂的固定,看起來噴頭沒問題,但你的出料狀況頗不理想。
林文和 2015-07-16 12:12:47
David Tsai 你是替換哪一個尺寸的管子(拍賣提供的尺寸規格).是換噴頭裡的還是送料管那個最長的~
林文和 2015-07-16 12:14:21
Charlie Ting 加壓臂固定是指哪裡?可照片指示嗎?感激
Odinson Thor 2015-07-16 12:16:36
話說拆噴頭好費工阿.....有比較好拆的方式嗎? 不然每次積碳就要拆,大家會另買一個噴頭備用嗎
莊宸 2015-07-16 12:19:57
我之前噴頭賭塞的時候,用240度手動推料是有感受到阻力的,你的如果很順的話,要不要再做一次手動出料,不用施力推,單看PLA受熱膨脹從噴口自然溢料的絲線表層是否有顆粒,絲線因前端硬化垂下後,噴口處是否持續歪斜出料,這樣確認比較準,因為出料歪斜還是個小癥結點,也許是我自己碰上的經驗只有那次,較不客觀,其他前輩們抓的藥先照著試看看吧
Charlie Ting 2015-07-16 12:27:22
我突然覺得你應該降到190度印看看,搞不好你把PLA煮沸了才會這樣。
戴士偉 2015-07-16 12:39:09
PLA 溫度別拉太高, 會塞死 @@
林文和 2015-07-16 12:41:22
但是我是用官方檔案直接列印沒改參數,只改g29的高度
陳明谷 2015-07-16 12:43:25
因為已經塞住了…
林文和 2015-07-16 17:31:35
列印時料好像一開始出來一點點,後來好像就沒出來了~ 我刻意在線上畫個記號~ 這釋出料不順還是噴頭有異樣了,要清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_BmD-5t9E
Charlie Ting 2015-07-16 18:15:18
你的快速接頭動得太誇張,建議先退料,檢查線材有沒有磨損。有磨損的就剪掉,重新進料,列印前先手動出料,然後把 z+50,讓噴頭在空中印第一層,看看出料順不順。之後再把高度改回來,正式印。
林文和 2015-07-16 18:54:49
我退出的料線上有明顯的咬痕,那是正常的嗎?
David Tsai 2015-07-16 18:59:44
確認進料輪的凹槽,跟送料機的進出料孔有沒有在一直線上
David Tsai 2015-07-16 19:04:47
這咬痕應該是先前刮波璃時就造成了,先前問題排除後需把有咬痕的料減掉,從新進料才會順
林文和 2015-07-16 20:15:03
David Tsai 進料輪凹槽確實有跟進料空對準,晚點op照片,推料是因為之前一直印進不順,都一直以為送料那邊有問題,也就常作退料動作,但只要一退料,不剪掉退出的料再進料印,就會發生料送一半進料輪就會空轉刮線料,然後線料不前進,然後完全不能印,只能再退料,並用手輔助拉料出來,還要滿出力的拉~"~
Odinson Thor 2015-07-16 21:36:41
我今天手癢也把噴頭拆了 XD 不過在冷卻狀態下噴嘴有一些冷卻的PLA在那, 請問是要在加熱狀態下用0.3mm鑽頭捅噴嘴嗎? 這難度似乎有點高阿....XD
Clarence Lee 2015-07-16 21:41:20
加熱擠得出來的話不太需要用鑽頭...
Clarence Lee 2015-07-16 21:42:06
@林文和 寶典多看點... 擠料抽線有些技巧知道了就不難了...
Odinson Thor 2015-07-16 21:43:40
嗯....我原本以為是空手拿鑽頭去清理噴頭,結果.....硬化的PLA不是空手+0.3mm鑽頭能對付的,得接上電鑽嗎?
Clarence Lee 2015-07-16 21:44:35
加熱用料去擠料..電鑽小心不慎把噴嘴擴孔
Odinson Thor 2015-07-16 21:45:09
原來如此,受教了
Charlie Ting 2015-07-16 21:54:47
我不會用金屬去碰噴頭孔,這裡傷到,你噴頭就可以換了。
林文和 2015-07-16 21:55:38
David Tsai 這樣送料輪因該算跟孔有正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hLRHCIAsLc 另外我剛剛聽大大建議將g29改50,印50x50的測試檔,發現一開始有出料但後來送料輪卻打滑不轉了,料也沒送進去,真怪~ Clarence Lee 我有再複習看看狀況了,年紀大記憶不好,常看了後就忘記~
林文和 2015-07-16 21:57:56
有人可以寫一篇清理噴頭拆裝圖文並茂的文章供新手觀賞嗎?或是有網址可以提供~感謝
李穆 2015-07-16 21:59:39
馬克大神馬上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o0glnRIy8&feature=youtu.be
林文和 2015-07-16 22:01:42
哈哈哈~這篇我有收藏,但他沒教導如何清理。如:鑽頭使用時機
Odinson Thor 2015-07-16 22:03:58
問題來了,鐵氟龍拆了,料也擠了,現在有一堆PLA在噴頭裡面,用別的PLA擠是擠得出來,但是噴頭裡永遠都有PLA,那鐵氟龍管要怎麼裝回去?
陳明谷 2015-07-16 22:06:17
我直接拿六角塞!!! 有的被擠出去有的攪拌後全被六角挖出來 超乾淨… 然後等六角乾掉一剝就下來了
Odinson Thor 2015-07-16 22:06:57
哦哦! 馬上來試試! 非常感謝~
陳明谷 2015-07-16 22:09:09
記得要把溫度拉高到至少200 我有用老虎鉗夾著避免燙到 清理完選cooldown降溫到40再摸
林文和 2015-07-16 22:12:56
Odinson Thor 請問你噴頭你如何加熱,利用機台還是整個拆下用火烤
陳明谷 2015-07-16 22:17:53
參考手冊 裡面有教如何利用LCD將溫度設定到200或240
Odinson Thor 2015-07-16 22:20:08
利用機台
林文和 2015-07-16 22:22:09
原來還要將整組噴頭拆下,脫離連桿。
Odinson Thor 2015-07-16 22:24:55
因為噴頭被風扇擋著,就乾脆點整個拿下來了,反正電線有點硬度,可以維持噴頭在半空中,方便我作業
莊宸 2015-07-16 22:29:18
要檢查噴頭內部是否有清理乾淨,可以利用小手電筒從噴口的外側往內部照射(手指當遮罩輔助聚光),這樣有積碳也能看到,像當兵保養步槍時通完槍管後,將槍口朝向光源看槍管裡面有沒有乾淨一樣
李穆 2015-07-16 22:33:00
如果有熱風槍或吹風機建議就不要用火烤,因為打火機溫度太高了(記得是超過700度),會傷噴頭
Odinson Thor 2015-07-16 22:37:05
像這樣嗎
莊宸 2015-07-16 22:41:57
我用快速接頭代替噴頭拍照,光從小孔進
原文網址 Chunchih Chen 2015-07-15 22:40:31
想請問各位, 我的喉管散熱風扇都會有點摩擦到上蓋 大家有這問題嗎? 螺絲鎖緊或放鬆 稍微調一下 會改善一點 但是多少還是會有摩擦到的異音 在想要怎麼改善 噴頭小艇這個地方好擁擠喔
David Tsai 2015-07-16 00:15:55
先調鬆螺絲,在喬風扇到沒聲音再稍微鎖緊
David Tsai 2015-07-16 00:18:52
不然墊張紙片當螺絲墊片,因疑似風扇扇葉刮到沖壓毛邊
原文網址 Eric Lee 2015-07-14 21:21:53
各位好,這是我第一次列印,用了官網下載的gcode,但在定位中途就出問題了,整個噴頭座會撞至走位,我已調較過噴頭的微動開關,但每次去到這個位置就出問題,請問會是甚麼原因?
廖新弘 2015-07-14 21:24:34
檢查微動開關的電線
李穆 2015-07-14 21:34:13
從敲盤子的聲音聽起來跟我一樣是噴頭上蓋太緊,你會不會覺得用手指向上頂噴頭直到微動發出聲音這個過程需要蠻用力的?
Eric Lee 2015-07-14 21:48:47
李穆 是啊 要用力向上頂才開到微動開關 不能像說明書寫的輕按就啟動到
David Tsai 2015-07-14 21:51:30
我的碰過的經驗是球頭鬆了
李穆 2015-07-14 21:54:59
你可以試試看把上蓋的鼻部(微動所在的位置)施一點力往上提(注意不要太過用力一次造成太多變形),分幾次做,漸漸地它與下蓋間扣合的力量會變小一點(但是仍要保持與下蓋間有接觸),然後重新調整一下微動的螺絲,如果可以像寶典中說的輕按噴頭就可以觸發微動,就成功了,然後再試一次Auto Level應該就會正常了
陳明谷 2015-07-14 22:08:48
這跟之前誰的影片好像唷!!!
李穆 2015-07-14 22:09:46
是啊,跟我第一次跑G29的畫面一模一樣(只是我有塗口紅膠XD)
Eric Lee 2015-07-14 22:10:38
機器在公司,我明天試試看,謝謝各位
陳明谷 2015-07-14 22:14:42
跟這影片一樣
陳明谷 2015-07-14 22:14:55
陳明谷 2015-07-14 22:15:03
陳明谷 2015-07-14 22:16:21
也當作多方確認
張洧銘 2015-07-14 22:54:14
我的作法你可參考看看, 把螺絲換短的(我用多少我忘了明天再跟你說,然後彈簧剪短,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了
張洧銘 2015-07-14 22:57:20
因為說明書上面說的螺絲釘太長彈簧又太緊
張洧銘 2015-07-14 22:57:33
我就自己動手做了XD
幼稚達 2015-07-14 23:03:09
如果不想改螺絲釘的話,可以手將上蓋往上扳。使其變型向上一些,然後再調整螺絲 重新定位
幼稚達 2015-07-14 23:03:30
今天清過噴頭也發生一樣的事
Eric Lee 2015-07-14 23:13:01
我也發現了這個狀況,怕螺絲比噴頭長,已換了m3 15mm XD,明天我再向上蓋方面調試,但有版友提到是線拉扯的問題,我有點不明白,觸發點是按鍵,線拉扯是會怎樣影響?
李穆 2015-07-14 23:15:21
當你把上蓋拉鬆到某個程度,光是噴頭移動時線的拉扯就足以造成上蓋的掀開,然後噴頭就飛天了,所以我說不能拉到完全鬆開
張洧銘 2015-07-15 00:38:11
就像 幼稚達 說的一樣,直接把上蓋稍微往上搬,亦可解決,因為我後來改完螺絲釘還是一樣,後來想了很久才發現這種方法,改螺絲可避免列印時會刮到料。
Eric Lee 2015-07-15 12:02:25
謝謝各位的幫忙, 現在已成功定位, 開始測試機器中 ^^
原文網址 林文和 2015-07-14 14:58:19
有些問題請教! 問題1_圖1. A. 為第一次組裝好機台.列印測試的品質(算滿光滑的) B. 因上次因連桿脫落因素調鬆過皮帶緊度,又再調緊皮帶印出的品質,(有拉緊) C. 將皮帶拉更緊後的品質(還是有粗度且有一段還感覺有間隙) 已經將皮帶調到比之前更緊了,但印出來還是沒有剛組好機台品質的好, (這是什麼原因,是噴頭堵住嗎?要如何清理,之前有看到,現在爬文找不到~"~)
問題2_圖2. 從機台組好到現在,只要列印作矯正就會將機台弄得很髒亂~ 機台一加溫,噴頭就會融出線絲,然後矯正就會弄得很髒.. (這是什麼地方要調整)
圖3.只是存欣賞空中列印形成的插花藝術~ (因該是皮帶過鬆造成的後來拉緊就沒出現,但發生圖1的狀況)
問題3. 回到上面圖1及圖3問題,一開始我印出插花藝術(圖3)時,我調緊皮帶再作列印時,最底層最初出線就竟然完全無法黏玻璃上,我就作退線,然後剪斷之前的線材,再入線,就可列印出圖1中的B件了,但我拉緊皮帶再測試,初線又黏不上,又退線剪斷載入線才又印出圖1中C件,這是怎麼一回事~
快備搞昏了 搞呢麼久,自己想印的東西都還沒有印,還再調教 ~真希望有人親身指導調教~"~....(有達人可以統一開班授課嗎)在台南
陳明谷 2015-07-14 15:10:28
你可以從社團內相片去找尋答案 幾乎所有狀況都發生過且有解決方法 我是這樣做的!!!
Charlie Ting 2015-07-14 15:43:47
粗略看來,溫度可能過高,出料不順,一直在改結構。 建議: 1. 溫度都定在190或200,就不用改了。 2. 檢查進料口的中心和進料輪是否一致;加壓臂的固定是否穩固但可推動;進退料時,快速接頭的膠環是否會移動。 3. 進行機台校正及 z offset 的測試,這個高度值要捉出來,建議先從 +0.6 開始測,若第一層黏不住,再下修。找到理想值之後就不要亂改機台了,不然你又要重新來過。
林文和 2015-07-14 15:53:20
我列印的是官方設定好參數的測試檔,因為數值沒變,但機台有調過,所以才會問,機台哪邊矯正或哪邊出問題。
陳明谷 2015-07-14 16:02:54
先列出出料不順原因然後再篩選 溫度 官方檔案 排除可能性 料材 官方料 排除可能性 速度 官方檔案 排除可能性 進料 分析發生處在進料馬達還是噴頭 然後…
シ熙 王 2015-07-14 16:04:39
無法黏玻璃上 看你的照片 你好像沒有塗口紅膠
林文和 2015-07-14 16:06:49
有塗膠,還塗滿厚的,圖2有黏住了,照片問題,看列印外圍有一層不同顏色的。
林文和 2015-07-14 16:09:59
陳明谷 然後該如何,還請賜教,對這不熟
陳明谷 2015-07-14 16:16:49
然後你可以去找找之前的貼文 應該是這幾週有討論過吧 加油
Cadmus Zeng 2015-07-14 16:18:29
出料不順的機會相當高..... 減少回抽增加出料看看.....
林文和 2015-07-14 16:22:48
陳明谷 我會再爬文看看,感謝 Cadmus Zeng 這是官方內建測試檔,無設定過任何參數
陳明谷 2015-07-14 16:26:21
我手機沒辦法貼網址! 這狀況跟你某張照片像嗎?
林文和 2015-07-14 17:17:36
陳明谷 ,類似有像,但官方提供的列印檔可以修改速度嗎?軟體還不熟,只能閒暇之餘去碰一下機台跟軟件,另外只是想了解為何相同的檔案跟參數,但唯一有變過的就是皮帶緊度,但印出來效果差很多,是怕可能不是只有皮帶問題,還有如噴頭或其他的原因造成,但因為不懂,所以上來詢問一下這邊的達人,希望能學習並得到問題點,好方便後續順利的來運作這台機器~感謝
陳明谷 2015-07-14 17:22:43
這22則留言中應該有你想要的答案
Charlie Ting 2015-07-14 17:28:36
用官方檔案的前提是你的組裝要有按照手冊上的重點去執行,我當初用官方檔案印也都很OK。 之後開始自己切,改參數後,會發現它跟機器要搭配好,這時只有排除部份組裝不良的缺失,並不會大改。 最後,發現機器本身的問題不大,軟體和設計的經驗比較重要。
林文和 2015-07-14 17:40:00
Charlie Ting 因為自己切所以參數不同印出的東西會有差別,但我用相同官方檔案在不同時間印狀況下卻產生不同效果,時間不會影響機台,但這時間裡因當時矯正會脫軌,所以有去調整到機台皮帶,所以我才會認為這因該就是機台調校上哪邊出了問題或也許操作不當讓噴頭出問題了只是不熟3DP結構,所以才會抓不出問題點。感謝
Charlie Ting 2015-07-14 17:47:02
校正會脫軌比較可能是你噴頭的感測器安裝不良,所以在中間測量時因為夠穩,所以沒脫軌。到旁邊時因為力量太大了就脫軌。 這部份我覺得是這台機器安裝時最有風險的地方。
林文和 2015-07-14 17:50:35
Charlie Ting 目前脫軌以解決,感測器是問題沒錯,電線跟送料管也是問題,至少我是調整這2部分解決的~感謝
黃康誠 2015-07-14 17:58:17
請問下,進料機構中快速接頭的膠環會動這是怎麼了嗎? 照理說應該不會動嗎?
Charlie Ting 2015-07-14 17:59:25
有小零件可以補強,找一下前幾天的PO文,很實用。
林文和 2015-07-14 18:00:36
黃康誠 我的也會動,在料進料或退料的狀況下,接頭會抽出或拉進,但我覺得好像是正常現象,難道這不正常嗎?
林文和 2015-07-14 18:03:17
Charlie Ting 現在的fb真的不太會用,要找文很難找,好像都是回呈最新回文,而不是依照日期來排序.....
陳明谷 2015-07-14 18:44:19
可以點選首頁的點點點 然後點選查看社團資訊 從相片中尋找討論內容
Evan Lin 2015-07-14 22:20:04
官方的檔案Z補償大概是0.6 mm,這是固定的,但是你的印表機只要有地方調整過,適合你機器的Z補償值就會改變,官方檔案不是判斷機器正常與否的標準,實際應用你還是得自己測試。第一層黏不住就是Z軸補償過高,料擠出後沒真的碰到底板。第一層擠料狀況判斷手冊上有寫,手動自己切看看不同Z軸補償高度的小模型試試,會比一直測試官方檔案實際。
Evan Lin 2015-07-14 22:27:28
噴頭加熱之後因為膨脹與材料特性料會有溢流的現象,所以若要避免Auto Level的時候把板子弄髒,就不要在加熱時執行。另外如果我沒去調整結構,我切片時都不會把G29指令放進Gcode裡面,都是等我有更動硬體時才會手動執行Auto level。Z補償你嘗試用0.45看看。
林文和 2015-07-14 22:44:22
Ewan Lin 請問你所謂的調整過是指什麼,說真的我不懂這機台原理,我唯一調整過的只有皮帶鬆緊度,但皮帶鬆緊度一開始組裝也是憑手感,雖然我是學機械,但我是設計消費產品機構,不是機台結構的~汗顏~我還欠姪子兩個造型USB的說~獻醜一個外型(不渲染了,爬文查問題比較實在)~魔獸世界武器..所以急需調教好機台,再來開始摸索切片軟件...感謝
陳明谷 2015-07-14 22:49:48
皮帶功能是確實傳遞移動量到滑軌上 太鬆會造成傳遞失誤 太緊會對軸承跟馬達產生硬力轉動不易
林文和 2015-07-14 23:01:16
陳明谷 怪的是我假設這次印好官方的測試檔案(.gcode)可以列印出來,品品質好壞一回事,至少可以印出完成品,但我又直接在印第二次,就可能接列印失敗,不是一開始就黏不住玻璃就是印到一半整個鬆散開~~這就是我一直不懂為什麼的地方,另外到底噴頭堵住或積碳是怎樣的狀況,因為心理疙瘩(亂猜)就是噴頭問題(直覺只調皮帶所以機台因該沒問題,而噴頭是耗材又看不到內部狀況)....但又一直沒爬到如何拆噴頭,只有看到如何組裝噴頭...
陳明谷 2015-07-14 23:05:07
黏不住要不就是溫度不夠或料太散或是高度太高或是平臺不夠黏 如果測試檔案那參數部分都不用猜了 我也覺得是卡料噴頭問題
林文和 2015-07-14 23:10:18
有人可以告知如何拆噴頭嗎?我已經爬了好幾個小時了....求救
陳明谷 2015-07-14 23:16:39
你應該會把加熱噴頭跟底座頂座分開 剩下的那支銅管噴頭把六角轉開 就看到裡面插的鐵弗龍管子 拔出來後把噴頭裡面料清乾淨 看是要加熱還是什麼方法都可以 檢查管子有沒有變形 有就剪一段同長的 塞回去塞到底 再反向鎖回去就好了 我也沒看影片!自己慢慢拆 跟組裝機器比起來 拆噴頭簡單多了
李穆 2015-07-14 23:25:54
你可以參考我昨天回應的方法把出料不順的可能原因排除掉試試看
林文和 2015-07-14 23:31:18
李穆 SORRY~我還不知如何趴文(FB遜咖)查你昨天貼的出料不順,但我用手動推料,如影片,這算嗎?手推料不用很出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rdG-41Akc
林文和 2015-07-14 23:34:33
這樣的送料輪因該也算對準料口才是~
李穆 2015-07-14 23:36:45
林文和 已將分享內容私訊給您了
陳明谷 2015-07-14 23:37:07
你…用240…
李穆 2015-07-14 23:37:41
陳明谷 240應該只是排除噴頭內卡料吧
李穆 2015-07-14 23:40:07
對了,擠料馬達的晶片電壓記得要檢查一下
林文和 2015-07-14 23:44:28
如何檢查晶片電壓,如寶典P46嗎?
李穆 2015-07-14 23:47:01
是的
林文和 2015-07-14 23:51:28
量上面和一個焊腳都可以嗎?我量怎都1.6V以上阿,寶典寫0.4V,怎高出那麼多,還是我量錯了~我電表有問題嗎?明天借公司的回家量看看~"~(我量USB有沒問題~5V)
林文和 2015-07-15 00:03:25
這樣正常嗎,全都2V以上
李穆 2015-07-15 00:04:28
紅色探棒要量微調螺絲才對吧
林文和 2015-07-15 00:06:56
哈哈哈~原來量錯了,剛剛量全都0.33V左右
林文和 2015-07-15 11:08:06
請問電壓調到0.392~0.405V這樣可以嗎?很難調到剛好0.4V
陳明谷 2015-07-15 11:09:24
最佳化就好
原文網址 Danny Lin 2015-07-14 13:46:46
大家好~小弟是新手 這裡有個非常初學者的問題... 第一次加溫後嘗試入料 一開始看起來順順的先試手推入料都OK 再來開始用擠料輪入料 當料到噴頭之後會頂住然後鐵氟龍管就從擠料輪跟噴頭上的快速接頭脫離... 這樣是正常嗎? 還是有辦法可以將鐵氟龍管固定在快速接頭上? 剛剛爬文有人用束線帶綁在快速接頭上....這樣有用嗎? 目前為止還卡在料無法順利從噴頭擠出.....我也想趕快開始試印阿....囧rz
Charlie Ting 2015-07-14 13:50:14
要先 prehead 到 200 度,再作 filament load ,不然就可能會頂到,然後造成脫離了。
Danny Lin 2015-07-14 13:52:12
有試過200跟240 都會脫離ㄟ.....還是我要在稍微等一下再入料?
Charlie Ting 2015-07-14 13:54:16
你確定噴頭有熱熱的嗎?按理說噴頭有熱,線材到噴頭時就會融掉了。除非你管子沒插到底?
Charlie Ting 2015-07-14 13:55:21
用色筆作個記號,看你管子插入多深,這部份的安裝頗重要。
Danny Lin 2015-07-14 13:56:09
hm....這部分說明書上倒是都沒提到 我來做個記號看看
Danny Lin 2015-07-14 13:59:37
是要有插入然後卡住的感覺嗎?
Lawrence Lee 2015-07-14 14:18:31
對啊要用力推到底
Charlie Ting 2015-07-14 14:18:47
你可以以擠料輪那邊的快速接頭作試裝,管子的頭要切平,把管子往內塞進去到底。這樣就OK了。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7-13 17:10:19
[Slic3r ?]
昨天想說嚐個鮮,就裝了一下 Slic3r 來用,結果發現難怪官方會推薦 KISSlicer。因為 Slic3r 給我的感覺有幾個問題:
1. 印的動作頗暴力,他的速度設定值似乎不是那麼準。
2. 進料的計算方式應該有問題,我體會到玩家說的進料會聽到卡卡卡的聲音,感覺是馬達硬擠,但料出不了那麼多,造成馬達異音。
3. 列印速度不一致。同樣的外圈,越往外速度會越慢,本以為它是為了提高精度,但實際成果不佳,而且因為料擠太多,所以噴頭移動時會留下殘料。
雖然說從設定的參數去調就好了,但這似乎不該是玩家的責任,所以還是回到 KISSlicer 好了。
倒是 KISSlicer 也不是沒缺點或 BUG,但功能也不是說加就能加。
或許,可以來找找有沒有 Gcode Optimizer 這類的東西比較實在。
陳明谷 2015-07-13 17:22:32
我會龜毛的把某些G code的F6000改成4000…
曾俊維 2015-07-13 17:31:41
f6000是做什麼用的啊?
Charlie Ting 2015-07-13 17:37:11
控制速度的。 覺得 3D 印表機玩到最後,得自己改 gcode,才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Clarence Lee 2015-07-13 17:50:36
slic3沒加速度可設定? 話說可以改marlin configuration.h去限制max 加速度來擋 我是覺得跟smoothieware比較..似乎marlin的加減速很暴力...
Charlie Ting 2015-07-13 17:52:13
有,但它產生的 gcode 跑起來讓我搞不清楚它的邏輯,跟我預期的參數效果差太多。但我不想去記它的習慣....
Shubin Chen 2015-07-13 18:07:38
嗄~ 我一直覺得SLIC3R 不錯用啊
Charlie Ting 2015-07-13 18:12:56
可能我沒用太仔細,沒發現它的好。XD 只是覺得它暴力&個性怪怪的(忽快忽慢)。哈哈哈哈~~~
戴士偉 2015-07-13 18:21:27
最近都把加速度改成 1000mm/s^2, 3000有點吵
陳順得 2015-07-13 18:40:13
我是slic3r愛用者…其實你說的問題都是設定不當耶…要印一整盤或是分高低調整精細度都是不錯的附近價值,1.2.9還有自動控速,而你說的加速度也有地方可以設定呀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