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平台

原文網址 Rickey Yang
2015-07-27 00:05:28

手持銅鉑來試
平台不需施壓力 只要有點到就觸發了

陳明谷
2015-07-27 00:39:34

要抹口紅膠測試嗎

Rickey Yang
2015-07-27 00:57:21

銅箔嗎?覺得可能不行耶。
那鋁塊有塗過 沒問題。
銅箔有點貴不想浪費,我再去找鋁箔紙來試,但要做到在空中有接觸就觸發應該有難度,口紅膠也是有厚度。

李穆
2015-07-27 01:01:02

口紅膠乾掉也可以嗎?

Rickey Yang
2015-07-27 01:04:46

乾的沒試,可能要明早才能試了。

Harry Cayne
2015-07-27 06:00:29

Why did you do this ?

陳明谷
2015-07-27 13:46:43

Just a new idea for the z sencor

Harry Cayne
2015-07-27 17:55:13

happy that you are working on it because I also have a problem with it , after G29 the plate near the Z ax is recognized lover than near X,Y with like 1mm

Harry Cayne
2015-07-27 17:56:26

do you know any solution for this ?

Clarence Lee
2015-07-27 18:07:03

Harry Cayne Is there a video for your G29 progress(full view) & if possible get the g29 result from pronterface console log

Harry Cayne
2015-07-27 18:19:17

ok I will save the pronterface console log but have you seen this one https://www.dropbox.com/....../AADtifVMPvNpTR521jd3Wyl......

Clarence Lee
2015-07-27 18:36:19

How about try to make sure the wire & PTFE tube not too short/tide above the effector?

Harry Cayne
2015-07-27 19:19:06

for sure it is not , it doesn't even straighten out when hitting the extremities, plus if I raise the back of the plate before G29 and lover for printing it works fine

Harry Cayne
2015-07-27 19:23:48

the only problem is with the G29( auto leveling feature) which senses the glass plate aprox. 1mm lower in the back than in the front (x,y:0, z: -1)

Clarence Lee
2015-07-27 19:30:12

Still sounds strange to me, somewhere of your mechanical setup might be the problem. Tuning the Z-min screw tension & check 3 axis GT2 pulley . (G28 than try to pull the 3 axis GT2 belt, if it moves. The GT2 pulley is the problem.)

Harry Cayne
2015-07-27 21:27:42

I am printing right now but once it stops I will double check the Z motor GT2 pulley ( put an other screw , they are two holes on the pulley) because that sound very logical at the high inpact with the base it can slip if it is not tight enough, Thanks

Harry Cayne
2015-07-28 17:49:12

you were right the problem was the GT2 pulley on the Z motor ax , I put double screw and now it is fixed, Thank you Clarence Lee


原文網址 Rickey Yang
2015-07-26 23:28:55

導電式的G29
看起來功能是可行的
等不銹鋼板到就來改裝
拆掉螺絲微動開關
噴頭平台的輕量化又前進一步
再跟大家分享結果

Charlie Ting
2015-07-26 23:32:29

在程式裡測得的數據有多少差異?

陳明谷
2015-07-26 23:58:21

你用not gate處理nomal close訊號?

Rickey Yang
2015-07-26 23:58:53

差異?這個嗎?

Rickey Yang
2015-07-26 23:59:57

改marlin的code就行了,不用到邏輯IC

陳明谷
2015-07-27 00:06:33

謝謝 是直接拿噴嘴當導體?

Rickey Yang
2015-07-27 00:08:13

是的。用1.25-5 O端鎖在快接下方接導線出來

Rickey Yang
2015-07-27 00:10:46

現在測不準。等金屬板到了再看結果
其實擔心金屬板雷切會有變形 有需要送磨床

陳明谷
2015-07-27 00:16:58

看來真要好好研究一下怎麼看marlin code了

Ming Ng
2015-07-27 00:35:34

噴咀口的膠可能會有影響接觸

Rickey Yang
2015-07-27 00:46:23

的確,口紅膠會影響,開始有用湯匙塗口紅膠觸碰試過。但它壓上去膠就被壓開了,影響沒想像的大。只是如果是藍膠帶就不能用了


原文網址 Kevin Chen
2015-07-25 11:23:59

[平台校正的可能方案?]
Hi 各位先進,我是剛入門的新手,硬體機構也是最近才剛研究,因此有錯誤的地方還請各位提出。

我在使用Delta機種時也因為平台校正吃了很多苦頭,主要的問題還是因為內外圈噴嘴施力不同導致,降低這個誤差的方法是把噴頭上的微動觸發調到非常敏感,後續也看到戴大提出的45點校正作為解決方案。

我想到4點校正方式想請對軟硬體熟悉的前輩評估是否可行,我還不知道軟體是怎麼用那些數據點建構平台的。

(1)首先是假設玻璃平臺是平整的,平均表面粗度低於ATOM最小精度(50um),這個對打磨過的玻璃應該不難,條件若大家覺得可以成立,就可以繼續下去。

(2)Atom的列印平台式約21cm的圓形底座(粉紅色部分),目前的校正方式是以幾乎覆蓋全範圍採點,卻又因為外圍的施力與內圈不同造成誤差,基本上越靠近圓心施力越準確(三個懸臂施力相等),因此可以試試看從半徑4cm~7cm不等決定一個圓(灰色部分),在圓周上取3個端點,分別與3個軸在同一直線上,由此三點作出一個共平面,這個共平面就決定了平台的傾斜程度,然後以圓心做為第五點,作為4點共平面的Z軸高度修正。

補充:選擇的圓的半徑越小,基本上噴嘴施力誤差越小,但半徑太小可能超出微動開關能判斷的最小差異,所以應該選什麼半徑做為參考圓周我也很苦惱

戴士偉
2015-07-25 12:33:21

計算一下力矩跟力臂, 可能會比較有效益

45點是偷懶作法, 補償量也是抓個大概而已

陳明谷
2015-07-25 12:37:37

還有碳纖維力臂的變形量也需考慮

李穆
2015-07-25 12:50:57

真的要認真算,要用有限元素分析軟體跑,我建模建到一半就放棄了.........

Kevin Chen
2015-07-25 13:32:27

戴大:這個對一個高中數學和物理年年被當的人來說太複雜了,還是交給你們專業的來。

Kevin Chen
2015-07-25 13:32:37

明谷兄:碳纖維利臂的變形在這個四點校正法應該可以被忽略,因為它採點的距離離原點不遠變形量應該不大,而且我挑選那三個點的位置就是為了讓三軸就算有變形但是變形都會一樣,再用原點補償應該可以拉回來

Kevin Chen
2015-07-25 13:32:48

穆兄:實際執行要那麼複雜啊~我原本想說用噴嘴上面三個點的座標就可以做出平面方程式ax+by+cz=const.,其他平面上的座標只要帶入x,y就可以算出Z軸高度,最後整個平面的Z軸偏差量再用原點的那個座標去校正。

李穆
2015-07-25 14:10:56

實際上因為觸發噴頭需要施力,所以受力導致的機構變形量也要作補償計算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7-25 14:40:14

我想犧牲一點可列印高度,加長連桿來改善這問題

Eddie Huang
2015-07-25 22:24:29

個人覺得,玻璃要平整並不容易!

Kevin Chen
2015-07-25 22:38:53

我稍微找了一下資料,比較相關的就下面兩個連結,就我的理解,其實玻璃粗糙度大於50um除非是故意的,不然低於50um是很平常的。或許是我用"平整"讓人誤解,應該要說粗糙度,至於平台歪斜的部分就用圓周上三點的Z軸差異可以做出一個相應的平面
http://www.the-engineering-page.com/forms/dp/typ_eps.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9354187.html


原文網址 Hung Sam
2015-07-25 08:52:40

請問各位大大~1.第一次試印300height它沒自動進料就開始印了,先暫停了之後第二次先進料噴頭因為底在玻璃平台上,短時間先把列印停止並降溫,但現在不知如何處理@@
2.列印流程有大大可以分享一下順序嗎[先進料還是預熱或直接按列印等]

鄭士豪
2015-07-25 09:00:05

第一次列印請先照手冊後面的測試步驟測頂點訂位後加熱在進料

廖新弘
2015-07-25 09:01:58

歩驟完全錯了,寶典不是有寫嗎,先看完再問,目前你的噴頭已經被PLA整個堵死了,準備拆噴頭了

廖新弘
2015-07-25 09:06:16

試試看先把噴頭的擋風片拿掉,然後噴頭加熱到240度,將噴頭上PLA清除,手動擠出一些料,噴頭降溫,裝回擋風片,再重新開始列印

Hung Sam
2015-07-25 09:50:23

感謝廖新弘&鄭士豪二位大大的指導~異常已排除~300height列印中~右上圖想請教ㄧ下是否為口紅膠塗太少而翹起呢?

廖新弘
2015-07-25 10:20:59

自己再摸索吧,多失敗幾次就知道

Hung Sam
2015-07-25 10:29:09

感謝囉^^

鄭士豪
2015-07-25 10:33:26

一種方式是口紅膠塗多點~另一種是在切片軟體內加設底層~讓他列印多的外圈底黏住~還是會翹可能就真的推薦買3M膠帶來用~口紅膠還不能用別牌黏性差很多

廖新弘
2015-07-25 10:40:17

測試檔的G-code要自己修改很困難吧

鄭士豪
2015-07-25 10:42:03

對吼@@我忘了sorry


原文網址 姜智勻
2015-07-24 10:14:58

請問前輩,我一直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感覺印的時候總是沒有在一個平面上,而且如圖所示,似乎列印還有點偏左。但是我的皮帶、同步馬達螺絲、電壓、噴頭螺絲、球頭螺絲、甚至平台平面,都檢查過好多次了,還是一直遇到一樣的問題。調Z軸高度的話的話,則下邊會懸空。
所以想要請問有沒有前輩可以指點一下,感謝。

劉光浩
2015-07-24 10:28:19

會影響的點大概就是你檢查過的點了,感覺主要還是玻璃平面的問題,你試過社團同好先前分享過45點Auto level的程式嗎?我自己用過發現的確可以改善。

姜智勻
2015-07-24 10:37:56

太感謝了~~~研究一下怎麼用!!

蕭傑仁
2015-07-24 12:08:04

一直想嘗試45點校正 但又怕弄不好 勞賽....

Estima Lin
2015-07-24 12:19:32

推45點校正+1

劉光浩
2015-07-24 12:23:21

簡單說明一下。
1.先確定自己有能力按照官方的手冊自行從官網上下載ATom 2.0的韌體,並且更新成功,然後再看下一步。
2.下載戴大的檔案,解壓縮以後總共有3個檔案,分別是Configuration.h、ConfigurationStore.cpp跟Marlin_main.cpp
把這三個檔案複製到"[Firmware] atom2.0\Marlin\"這個路徑底下,把原本的檔案覆蓋,然後再跑一次韌體的更新程序就好

姜智勻
2015-07-24 12:28:27

讚~~~如果成功就太好了~~晚上試試看!!感謝!

姜智勻
2015-07-24 17:38:52

試過了,沒有辦法,他每次到了靠自己右邊的支柱,就會脫落,所以無法完成。殘念。

Odinson Thor
2015-07-24 19:14:16

這可能是切片軟體的問題,你觀察一下右邊的路徑看看是不是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David Wang
2015-07-24 19:51:13

移動平台蓋右後方螺絲稍微放鬆一點

劉光浩
2015-07-24 22:27:55

把固定玻璃的四個固定座螺絲鬆開以後四處壓玻璃看看玻璃是不是有貼平在固定座上面,還是會像翹翹板一樣翹來翹去?如果會翹,那就先調整支撐玻璃的那三根鋁擠的高度到一樣高以後在固定玻璃,固定玻璃的時候不要把螺絲逼太緊,逼太緊會讓玻璃變形。

劉光浩
2015-07-24 22:40:04

照片紅色圈起來的地方六個角落都比對一下,固定鋁擠的時候往上抬或往下壓你會感覺到有一點間隙,這點間隙就會影響玻璃跟固定座貼合的面。


原文網址 林鼎鈞
2015-07-22 14:39:51

請問有人知道CURA切檔後 ATOM都會先加熱再自動平台矯正,有辦法調整先後順序嗎? 因為加熱完都會流一點料出來,之後再平台矯正就會壓的玻璃上都一點一點的小圓點。

陳明谷
2015-07-22 14:53:13

是校正完才開始加熱
會有點可能是你之前裝料時拉高溫度

林鼎鈞
2015-07-22 15:00:54

我用kisslicer是會先矯正再加熱,用cura切的話就會先加熱耶...

林鼎鈞
2015-07-22 15:01:25

一切都在0度下吃檔案的...

廖新弘
2015-07-22 15:04:23

你可以設定溫度那邊把溫度設成0度,然後G-code 裹的G29的下面添加一行參數M109 SXXX(XXX代表噴頭溫度)就可以了

林鼎鈞
2015-07-22 15:07:13

感恩 試試看!

陳明谷
2015-07-22 15:11:54

Sorry 我誤會了


原文網址 李京翰
2015-07-21 11:01:52

請問各位大大
我在安裝這顆2.5公分風扇的時後
放進平台蓋內後,風扇扇葉會被平台蓋卡住,就是用手播動扇葉時,扇葉卡卡。是在風扇還沒鎖上螺絲就會卡卡了,請問這樣正常嗎?

陳明谷
2015-07-21 11:12:27

鎖上去就知道了

李京翰
2015-07-21 11:12:55

鎖上去還是卡卡的

Po Ting Liu
2015-07-21 11:14:08

稍微的把電扇底部往內推一點

陳明谷
2015-07-21 11:15:20

從側面看 扇葉有凸出磨到嗎?
還是後方線材卡到?
或是本身風扇沒送電而發生的現象

H-m Lin
2015-07-21 11:15:54

怕的話於風扇與平台蓋各墊一片M3墊片就好了。

Kuo Hsuan Tseng
2015-07-21 11:31:55

稍微將兩側側吹風扇扳開一點將散熱風扇向上推,可以試試看風扇是否滑順沒有干涉到.

王經貿
2015-07-21 12:17:22

圈起處看一下有沒有金屬擠壓變型的塑膠餘料,有的話拿刀片刮掉就會順了

David Wang
2015-07-21 14:33:43

螺絲稍微放鬆

李京翰
2015-07-21 15:20:50

謝謝大家的建議 今晚回去試試!

Kevin Chen
2015-07-21 17:50:30

我也是在內側墊墊片


原文網址 Max Lu
2015-07-19 21:06:18

想請教各位一個問題,小弟今天在鎖列印平台座與上移動平台蓋,
所附的M3 六角螺絲 4mm要固定的兩個位置不管怎麼鎖都很難完整鎖好....使用球頭六角板手所也容易被固定風扇的鋁架干涉不好直上直下的鎖好,鎖緊後其實都沒貼齊且螺絲都已經歪一邊了.....請問一下有什麼辦法鎖上去嗎? 已經弄了三小時了......

廖新弘
2015-07-19 21:15:51

1.
什麼都不要裝,先把架子裝上去

2.
然後裝側風扇

3.
接下來噴頭

4.
最後才是後風扇(喉管風扇

Max Lu
2015-07-19 21:16:46

我目前只裝好微動開關要架子鎖上就鎖不了了

廖新弘
2015-07-19 21:18:31

你先把螺絲放在架子上,然後去對座子

Rickey Yang
2015-07-19 21:19:32

先試著不要上架子。只鎖螺絲就好。看一下是否只鎖螺絲能順利。

Max Lu
2015-07-19 21:20:58

目前進度

Rickey Yang
2015-07-19 21:21:46

如果單鎖螺絲沒問題,就只是安裝角度的問題了。用個夾子輔助一下把螺絲放正再鎖。

Rickey Yang
2015-07-19 21:23:55

你說螺絲歪了,希望沒傷到螺牙

Max Lu
2015-07-19 21:24:39

其實沒上架子螺絲本身就有點難鎖上.....

Rickey Yang
2015-07-19 21:25:46

那可能牙有傷到,只能這樣單用螺絲反覆鎖。讓螺牙順一下

Rickey Yang
2015-07-19 21:26:29

換長一點的螺絲去順螺牙

Max Lu
2015-07-19 21:26:41

再考慮是否攻牙會好些.....但怕會毀掉平台...

Rickey Yang
2015-07-19 21:27:05

當然有絲攻更好

Max Lu
2015-07-19 21:43:39

終於鎖上了.....發現他一開始的螺牙沒到底另外鎖上時硬鎖歪掉後上半部螺牙有傷到,

Max Lu
2015-07-19 21:44:23

一直沒想到我有絲攻可以用.....就這樣耗了三小時....

鄭政浤
2015-07-19 21:45:46

Shi Xinhui
2015-07-19 21:45:48

去光華買小夾子跟球頭內六角板手試試

Rickey Yang
2015-07-19 21:48:37

終於!
可以把傷到的那個換成校高度用的那組。那比較不需要螺牙的強度。

蕭雲開
2015-07-19 21:48:44

那個真的很難很難鎖。你以後會要再把它拆掉再鎖的機會很大

Max Lu
2015-07-19 21:49:48

還要拆......這超難鎖

廖新弘
2015-07-19 21:50:17

重鎖的意思是?

蕭雲開
2015-07-19 21:52:49

哈哈那可能只是我,因為我曾經在調機時拆了重鎖好幾次,難鎖到快發瘋了

Rickey Yang
2015-07-19 21:55:45

我是用自己的六角扳手,隨附的球頭端有點卡卡的。某個角度會轉不動,只好衝到公司把我的拿六角扳手拿回來用。

那個應該不會拆,修噴頭還不需要拆它。

Max Lu
2015-07-19 21:59:07

對了,沒記錯的話,噴頭上的熱敏點阻沒包到鐵氟龍管的地方是不是會有問題

Rickey Yang
2015-07-19 22:01:50

問題很大,推回去。

Charlie Ting
2015-07-19 22:25:46

那個部份極容易干涉,所以先比對一下孔位,有可能是架子的腳歪掉。孔位對得到再鎖,我記得當初也是不太好鎖,得一點一點鎖。

Max Lu
2015-07-19 23:36:54

那邊真的很不好鎖,但鎖上後接下來是風扇超難鎖.....最後終於都鎖好了.....

Rickey Yang
2015-07-19 23:41:29

注意兩側風扇邊角有沒有卡到鋁基座


原文網址 Stanley Ho
2015-07-19 14:55:40

見呢到d師兄時常有打印時件在平台不穩情況,taobao有一種叫”圆形高硼硅玻璃買回來,用 一點白膠漿加一點清水,噴在玻璃上等佢吸收,吸收後再噴,噴四至五次便可用,以後不用口紅膠及什麼膠帶,打印時件很穩固,打印後取件非常容易。 如發覺玻璃平滑了便再噴。我一直都用緊,都是香港立體論壇入面d師兄分享,大家可試試,

蕭傑仁
2015-07-19 14:58:47

有連結嗎?還是圖片嗎?

Stanley Ho
2015-07-19 15:02:35

在taobao打圓形高硼硅玻璃,多多都有,係3d打印機用,有現成size,外形普通玻璃一樣

Stanley Ho
2015-07-19 15:06:05

張不凡
2015-07-19 16:03:29

2.0 原來的不知道是不是高硼硅玻璃?

Rickey Yang
2015-07-19 16:08:03

把它火烤一下丟進水裡就知道是不是了

張不凡
2015-07-19 16:08:56

... 裂掉就代表我要買新的了 ...

Rickey Yang
2015-07-19 16:10:47

用高硼硅玻璃跟平台穩不穩有什麼關聯我沒看懂

張不凡
2015-07-19 16:14:54

你說開文者嗎? 他應該只是想強調此種玻璃的耐熱和黏性佳吧? 有講到穩定嗎?? 我看看

Rickey Yang
2015-07-19 16:19:06

有講到玻璃的耐熱性跟黏著性佳嗎?

張不凡
2015-07-19 16:20:30

1.高硼硅材料,透明度高,表面平整,周边打磨圆滑.
2.加热时粘结力好,降温后塑料件容易分离.
3.省去铲刀铲坏铝基板的烦恼.
4.打印比较多的用户,可以购买2片轮换使用.
5.用夹子直接夹住玻璃板和铝板,或者用硅胶粘接。

張不凡
2015-07-19 16:20:57

高硼硅耐熱是網路上查的, 這樣我好像幫他打廣告了 @@

Rickey Yang
2015-07-19 16:34:47

化學實驗室裡器皿都是這種玻璃 只是熱膨漲比較小。對於粘結力這個我覺得有待大家去證實。
就物理角度來說物體在高溫粘性會降低。低溫則提高。
怎麼會是相反

張不凡
2015-07-19 16:35:54

你這麼一說好像也是 == 我都沒想到, 又長知識了...

Stanley Ho
2015-07-19 17:11:52

我是用家,不是賣家,祗是分享,都是其他師兄分享,我才懂,我應該講是黏性比較好,打印時覺得黏件好好,打印後取件容易。

Stanley Ho
2015-07-19 17:16:00

重申,我用了四個月有多,現在祗是間中搽小小漿糊膏在玻璃面便打印,之前用普通玻璃,在取件多次自己介到自己手,現在無了。


原文網址 Odinson Thor
2015-07-18 16:49:58

請問如果下指令G1 Z0.35 F200,

才讓噴頭和列印平台間剛好可以通過一張紙,

那麼在kisslicer的Printer設定 Z Offset用來補償G29的值時,

是不是應該要設定為0.4+0.35=0.75才對?

Bise Chen
2015-07-18 21:09:44

您好,請問你這樣0.4+0.35=0.75的做理由是什麼呢?

H-m Lin
2015-07-18 21:31:53

0.4這個值是那來的???

Bise Chen
2015-07-18 21:32:30

應該是紙的厚度。

H-m Lin
2015-07-18 21:35:32

Odinson Thor
2015-07-18 22:55:26

微動開關的壓縮量0.2+PLA擠出高度0.2=0.4

Odinson Thor
2015-07-18 23:32:20

至於Bed Roughness和Z-Settle我都是設為0

Odinson Thor
2015-07-18 23:37:52

會這麼做的原因是ATOM原本的kisslicer設定檔就是全部設為0,直接在G-code Prefix設G29為+Z0.5,

但我經過無數次噴頭撞玻璃盤+把玻璃盤刮花很多條的經驗,才發現G29大約得+0.65才行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