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硬體組裝 保養 調校

原文網址 Moko Jenson Huang
2016-12-23 11:48:19

噴墨式光固化
256個噴頭
快要發展成一般噴墨印表機了

http://www.keyence.co.jp/…/3dprinter/agilista/creat/3dprint…

麥麥
2016-12-23 11:51:24

這個有量產嗎?

Charlie Ting
2016-12-23 12:14:24

我覺得這個的發展性後勢看好

黃俊傑
2016-12-23 12:15:00

麥麥
2016-12-23 12:17:15

價錢多少一台啊

曾韋傑
2016-12-23 12:30:24

256個噴頭!?
一個壓電噴頭就要六七萬了耶....

Moko Jenson Huang
2016-12-23 12:54:36

keyence這台→解像度 635×400dpi

Wen Chi Liao
2016-12-23 13:19:27

感覺只是技術展示, 價格上找不到市場定位.

Cashy Ko
2016-12-23 15:18:45

我們公司有一台六百噴頭的, 好像要四百多萬.......


原文網址 林宏洋
2016-12-20 19:28:08

ATOM2.0停機好幾天了,正好要修喉管的時候卻發現備品尺寸不對....,難怪塞不進去。可以附上尺寸正確的鐵氟龍給我嗎?謝謝

林文和
2016-12-20 19:38:56

聽說最早批的2.0要拉長變瘦才能放的進去。

黃俊傑
2016-12-20 19:40:12

長度對 加熱塞就好了...

Moko Jenson Huang
2016-12-20 20:53:15

《不付責任的教學偏方》
若你買了一米長3X2的PTFE,
可以先將整條拉長至1.1甚至1.2米, …… 查看更多

林宏洋
2016-12-20 21:14:31

林宏洋
2016-12-20 21:14:56

只好試試看啦,哈哈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12-20 00:24:41

[精度先決]

最近在搞雷射切割,正好需要改良一些地方,就想說用 ATOM 來印,這讓我發現一件慣性盲點。

這盲點在於一開始用 3DP 時雖然有作尺寸校正的動作,但久而久之多數的列印往往是以外型先決,而輕忽了尺寸。

但是,若是要應用在機構相關的領域時,尺寸精度就變成很重要的指標。因為你量東西一定會盡量捉出精確的值,但若列印時不能確實呈現,那這中間的修正值要怎麼捉就會變得麻煩。

在列印過程中不自覺的以外型先決心態列印時,著實讓我的改裝過程撞了不少牆。

後來,我發現切片軟體的使用習慣和技巧要略作修正。

例如:
Loops , perimeter to inside 能有比較好的精度
但連帶的 prime / suck 的差異值可以減少縫線, 而比較不是牽絲的問題。
inset 看情況用,因為當結構複雜時,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是均勻內縮就好

實測結果呢?

基本上,精度在5條內是沒問題的,然後尺寸和形狀也都能精準呈現,所以組裝上會順利很多。但金屬件的組合(例如螺母)建議是尺寸+10條,而 PLA 之間的組合是捉 20 條。原因是層與層之間並不是垂直面,而是弧面。

另外,若很在意翹曲問題時,brim 開大開厚(> 10mm, > 層厚),通常可以作到看不出邊際的浮起,但若要盡可能平,最好是印完靜置一段時間,等物件徹底冷卻固化再挖起來。否則印完就挖,通常會有一點變形。

最後,還有一個用來減少支撐的作弊小招。

像照片中許多螺母孔或固定組件的孔,若你每次都要靠支撐來印,印完又要拆支撐會很麻煩。這時候,可以考慮挖好洞之後,將內側倒角。原本的平面就會變成斜面,然後就不需要支撐也能印了。通常只要有一定的角度都不會有掉線的問題,省事又方便。

楊明
2016-12-20 02:11:22

你有買合束鏡?

Harry Cayne
2016-12-20 03:48:11

nice job


原文網址 Jambo Leo
2016-12-17 23:08:54

出售ATOM2.0,因目前創業較忙幾乎沒再使用了,含ATOM 雷射雕刻模組全新未使用及ATOM 機殼,意者請私

Chen Shih Ying
2016-12-17 23:22:04

價格?

張不凡
2016-12-18 01:17:18

彭書偉
2016-12-28 00:24:55

有單賣雷射模組嗎?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6-12-28 00:42:13

這台,已售出了吧


原文網址 廖新弘
2016-12-17 09:49:46

先前看到丁sir䀡的2.5擠出機構,所以利用1.0版的擠出機構下去改成仿2.5版的擠出機構,目的是要可以應付較軟缐材,目前測試結果還算滿意


原文網址 范智昆
2016-12-16 23:18:59

另外也分享下,我是怎樣解決翹曲問題,大多數我都是用口紅膠黏底部玻璃檯面,
最近天氣冷,PLA收縮很強烈,我們大概就只是把風扇開啟時機點延後,也就是列印到2mm高時,才開風扇.
此外所有數據與參數跟PLA列印參數一樣,只把列印Fan Z mm 拉高到2mm,列印面積越大,就拉高距離,室內溫度如果在22度,就拉高到2mm,室內如果到17度時,就拉高到6mm..此外基本上列印PLA都不會翹曲~

范智昆
2016-12-16 23:20:22

冷天氣大面積列印時狀態~

柯紀維
2016-12-17 08:05:19

這方法有個缺點就是開風扇的高度會有一個斷差

李穆
2016-12-18 14:30:43

天氣冷其實不見得需要開風扇,尤其是簡單堆疊的狀態

柯紀維
2016-12-18 16:11:51

其實我除了小邊界的狀況(比如小於直徑5mm的柱體)以外,幾乎都不開風扇的,我覺得關閉風扇不管是外觀還是層間強度都有幫助


原文網址 范智昆
2016-12-16 21:57:45

話說幾個月前,去了趟台北ATOM原廠買零件料,然後@ Stanley Chen 好心拿了atom軟料想給我測試,所幸這幾個月一回到公司都是忙國外客戶,今天下午抽空把軟料拿出來,簡單測試一下,還不錯印,atom軟料實在夠軟,所以參數就得要重新設定,以我對機器熟悉度,我目的就是要把atom軟料,遠端送料,讓管內有一定小幅度軟料在鐵氟龍管內有內壓力,回抽就免了,讓軟料一直持續送料,但要很慢,不要讓軟料有機會回抽太大,其實在列印軟料時,就算有設定小回抽,只是讓軟料內管壓力彈回預度,讓噴頭保持有軟料壓力輸出,但要設定多少,我先用手推動感受那力道,然後調整flow adjust 先調到0.6 ,正在列印時,觀察出料,然後列印同時tune flow參數觀察流量加到140,此時就正常許多,一路列印到完畢. 打完收工~
在調整流量時,也順便試出軟料可以印到多薄的壁,約20條~
p.s:可以遠端送料,不需要更改~只需要把送料馬達調很慢,就可印軟料. 不同軟料有不同速度就是~

Stanley Chen
2016-12-16 21:59:47

啊啊啊!
撿到參數了~ <3

范智昆
2016-12-16 22:00:32

列印後~戳戳看~的確軟QQ~

Xiang Hui Liao
2016-12-16 22:04:58

阿昆這個印皮帶OK吧?

范智昆
2016-12-16 22:14:48

遠端送料列印速度表現~!!

廖新弘
2016-12-16 22:16:58

我剛剛試某家的料,差不多也是以15MM/S開始,但是擠料機溝有修改,溫度230,熱床70度

Kevin Chen
2016-12-16 22:18:14

Kevin Lai
2016-12-17 11:52:50

不好意思,問個笨問題。請問KISSlicer 的 Flow tweak 0.6的單位 和 ATOM 面板上的 140 的單位是什麼?這兩數字的關係是什麼?謝謝!


原文網址 孫振擎
2016-12-15 21:47:39

溫度亂跳,剛剛清噴頭,感溫線換新,難道陶瓷加熱片又被我弄壞了?

陳明谷
2016-12-15 23:12:16

噴頭失溫

Moko Jenson Huang
2016-12-15 23:24:54

硬體沒問題的話,試試PID

孫振擎
2016-12-16 09:17:41

可是我的電腦沒在一起,真麻煩了

李穆
2016-12-18 14:43:35

加熱特性跑掉了,重校準PID

孫振擎
2016-12-19 00:32:47

換新加熱陶瓷就正常了,換下的陶瓷沒裂,應該是內斷

James Lin
2016-12-19 23:01:06

我上次弄斷,是完全不能加熱的~
你這比我好一些~

孫振擎
2016-12-20 13:11:50

因為感溫線內斷,噴頭一直加熱,導致陶瓷加熱片燒過頭。。。有人知道陶瓷加熱片規格嗎?

梁啓修
2016-12-20 18:39:47

濕度升高有時候感應片會短路
我也有發生過 放兩天天氣乾一點就正常了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12-15 19:34:45

[開機直印就是爽]

自從之前在 KISSlicer 裡把進退料加入後,現在列印變得省事很多。

檔案存到SD卡,插入ATOM,開機,選擇檔案,列印。
印完關機,收工。

主要的差異在於不用備料,反正印前會進,印完會退。也不會塞。

然後也不用等預熱噴頭,反正列印時自己會加熱。有先退料的情況下要換料也不用預熱。

按列印後,自己G29,然後加熱,進料、清噴頭,開始列印。

或許,

以後改成光學極限開關,然後加裝自動斷電功能,這樣以後連關機都省了。

張不凡
2016-12-15 19:35:54

人家也想要...

Pihiko Lin
2016-12-15 19:43:00

會自動清噴頭?!

Dennis Chen
2016-12-15 22:26:22

自動移走列印件﹑自動塗膠﹑自動換線材... (這樣貪心了點XD

Pihiko Lin
2016-12-15 22:30:41

自動打包自動寄出好了~(願望許大一點

Charlie Ting
2016-12-15 22:49:55

開機即印,能不動機器就不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1BdtoVUlo

王榮達
2016-12-15 23:31:42

我也是開機就印了,但我沒有每次都做G29 XD

Chuang Ivan
2016-12-16 13:01:02

我是土炮版的自動關機→用定時器,呵~

許阿瑋
2016-12-18 01:21:40

ATOM不是有G32嗎?


原文網址 Moko Jenson Huang
2016-12-14 16:58:51

《請教線性滑軌》
這樣的速度算正常嗎?
該如何保養?

陳明谷
2016-12-14 17:02:41

整組線軌泡柴油清洗
再用沙發脫洗掉柴油後
重新上潤滑油

Jeff Lin
2016-12-14 18:35:26

不影響工作就是了

Kelvin Chu
2016-12-14 20:02:37

建議換組新的,是耗材。避免到時精度跑掉。

李穆
2016-12-15 00:37:43

有阻尼,用較稀的潤滑油洗洗看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6-12-15 01:10:20

ATOM新的THK滑軌,剛拆封時差不多就是這樣。滑塊的背壓也有關。

柯統海
2016-12-15 01:49:08

建議扔掉 這哪會滑阿 又不是滾軸

鄭鈞庭
2016-12-15 11:56:21

新買得上銀?如果是新的那是因為裡面還有濃稠的油,庫存防鏽的關係

Lawrence Lee
2016-12-15 12:12:14

為了精度(減少滑塊x滑軌之間的縫隙)我們選擇的預壓是偏高的,所以這樣很正常。

黃康誠
2016-12-15 12:58:02

間隙跟滑動速度正相關,間隙跟精度反相關。你要精度還是滑動速度呢? 當然是前者啦!

Shubin Chen
2016-12-16 09:22:46

要看有沒有預壓啊~

Wei-Chun Chang
2016-12-16 14:22:25

請問..ATOM 2.0 如果要改滑軌.有上銀與THK的正確型號與尺寸嗎??因為一堆料號有看沒有懂!!!

Clarence Lee
2016-12-17 00:06:48

線性滑軌 600mm長 滑座規格為HIWIN MGN 9H, THK RSR 9N , AMT MSC 9LM , cpc 線性滑軌 MR9ML RSR 9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