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用戶發文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1-20 03:25:09

atom 3 lite part4……拼圖,多年前自己畫的作品,也用光固化印制過,二年下來一直認為fdm無法達成,透過這次atom 3 lite的測試機會,索性來個pk大戰,在手上三台2.5ex的印制上,組裝公差的部份約在0.15mm左右,但atom 3 lite讓我感受到那份真誠的感動,在開箱、簡易調平的情怳下,居然能把公差降到0.05-0.08mm的範圍內……那種感覺就像我熱愛的lego積木一樣的精細、密合………這絕對不是業配(因為atom不會付我錢,我也不能收),但真心覺的是台好上手的機器,給分98分………100分就再努力一下吧…

黃冠綸
2018-11-20 10:06:12

機器猛猛的,公差居然10條內!(這個拼圖組裝完成是球體嗎?)

林似諭
2018-11-20 10:20:24

林似諭
2018-11-20 10:21:38

公差調的好的話,理論上是不用動刀的,支撐的部份,鉗子一夾就下來了!

ATOM 3D Printers
2018-11-20 11:10:51

老實說看到林大徵選投稿這個作品時,
我們也是戰戰兢兢覺得對 FDM 來說好像有點困難 QQ
沒想到竟然真的印出來了!
真是太厲害了!

ATOM 3D Printers
2018-11-20 11:13:37

BTW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下面連結留一下e-mail
https://wow.atom3dp.com/
會優先寄送優惠資訊跟產品規格唷!

黃冠綸
2018-11-20 11:20:28

真高手無誤!

林似諭
2018-11-20 13:07:42

ATOM 3D Printers 這真的很難搞,表面跟公差、支撐都要考量一下…雖然市面有銷售的產品,但這都是自己一手畫出來或設計的…大顆是polyjet ,小顆有些是開模射出,有些也是polyjet製程印出來的

Eason Chen
2018-11-20 17:56:24

看來該換機台了

Estima Lin
2018-11-21 07:58:06

版主在P陣營不是很輕鬆的也印出來了...
所以這個難度在於新機器可以,舊機器不行?

林似諭
2018-11-21 08:22:22

Estima Lin 如果您認為這樣是“輕鬆“的,我會說我技不如人,拼圖的難度不只是在於列印,繪圖、尺寸控制、公差、切片參數、機器調正都有一定難度,不瞞您說,其實這個拼圖在atom 3 liet還沒出來時,我就已經印製過了,只是因為耗費的列印時數及atom2.5ex的調校都要花費極大的心力,這次atom的測試計劃,我也是抱著沒有會被選上的心態參加,今天既然被選上,我索性就用機器測試一下,真要說明的話,atom 3 lite我只做完平台調校,就下去印了,尺寸、公差一次就到位,讓我感覺它是個容易上手的機 器,至於你說的p陣營.......也沒輕鬆到那,因為光尺寸我就調整了好幾次,如果您只是把問題迴繞在機器品牌、選人測試、機器的問題上,那我坦白跟您說,我手上現在的機器品牌就好幾種了,我也都有用這些機器去印制相同的題材,無非想從其中找出平衡點,所以不管那台機器、品牌是否良劣,我都盡可能調整機器或切片參數來達成我想要的品質,不管是atom、p陣營或其他品牌其實都有跟他們接洽過,我都是站在中立的角度,從沒說誰不好,如果您覺得我有得罪您的地方,您可以明講,但請不要壞了我辛苦花了許久研究出來的心得!...........以上如果atom覺得我有發言不妥,機器我會立馬打包,群組我會馬上退掉!

Estima Lin
2018-11-21 08:44:02

林似諭 大師言重了~
小弟絕對沒有質疑大師的能力!
我只是質疑為什麼ATOM2.5要印出來確要調整那麼多的參數?
是新機器有過人之處?
而且這台還只是lite版~

林似諭
2018-11-21 08:52:59

Estima Lin 對我而言它就是一台3dp,設計當然有良劣,但接觸快速原型這麼多來,我深深覺得重點不會只是在機器,切片參數運用才是重點,比方來說:當一個廚師烹煮食材時,如果食材是新鮮上等的,煮的不好吃是廚師的問題?還是食材?那如果食材是壞的臭,廚師廚藝再怎麼精進,食材如果好吃,那不是有鬼?所以您應該平心想想,是機器問題?還是參數問題?我直白跟您說,我三年來每天花在3dp的時間,可能比我跟女兒相處的時間還多!

林似諭
2018-11-21 09:24:52

Estima Lin 我不是大師啦!只是一個小小的3dp玩家屁孩,版上高手比我還多的咧...........

ATOM 3D Printers
2018-11-21 10:19:21

林似諭 林大言重了,感謝您公平公正地對待各家的機台

Estima Lin 一如前面小編留言,這個檔案的難度非常高,我們自己也覺得非常具有挑戰性!先不管用什麼機型,若不是對於機器與參數有很高且細膩的掌握力,一般很難表現這樣的成果

再說2.5EX畢竟是2016年底推出的產品,雖然是非常高規格的套件組,但畢竟仍是DIY,多少也會組裝差異的影響。尤其近年3DP的發展非常驚人!我們也很高興 Atom 3 Lite 能表現良好,這是對於我們技術力提升的正面肯定

盧家俊
2018-11-21 10:30:54

我覺得3DP硬體當然占列印品質很大因素,不過Atom,P家,DF家,K家都有玩過,到後期最重要的我想還是對於機器的調教和切片的技術,爛爛的機器也是能印出不輸高級機種,那最後機器會差在哪裏,我想就是長時間列印的穩定性吧(連續工作一兩個月不停機那種),這個時候才能真正看得出機器的價值

吳韶原
2018-11-21 20:48:26

盧家俊某大陸品牌印5天,步進馬達就故障造成成品嚴重偏移了...... 蔡柏晨

蔡柏晨
2018-11-21 20:55:20

Tk Leung
2018-11-23 10:16:22

每次只印一件嗎?

林似諭
2018-11-23 10:51:41

Tk Leung
2018-11-23 10:54:57

這麼大的平台、一次印多幾件不可以嗎?

林似諭
2018-11-23 11:04:11

Tk Leung 不行…會有起始點、翹曲、公差問題,所以才說它難…

Tk Leung
2018-11-23 11:13:21

林似諭 你這個model 之前有沒有分享過呢?

林似諭
2018-11-23 11:29:36

Tk Leung 沒有公開過…

林似諭
2018-11-23 11:31:42

Tk Leung 因為這已經有人申請專利了,考量著作權,我自己畫好玩,也沒對外分享檔案,只有分享印製的照片

Tk Leung
2018-11-23 18:46:14

林似諭 造了一個24 片版

林似諭
2018-11-23 18:49:37

Tk Leung 你也是高手丫…

林似諭
2018-11-23 18:53:49

曲率更大…比我的難…汗顏…

Tk Leung
2018-11-23 18:57:23

我一次印4件, 每件最闊40mm, 扣位留了0.08mm gap. 底部是平的不用support.

林似諭
2018-11-23 19:01:17

Tk Leung 哦…那也很讚丫…但這是起始點嗎?

Tk Leung
2018-11-23 19:05:08

Slicer setting 很隨意的 Kisslicer 0.2mm

林似諭
2018-11-23 19:51:40

期待您的成果…

Tk Leung
2018-11-24 00:27:03

完成了!!

Tk Leung
2018-11-24 00:28:34

改成一次6件。起始位改在不明顯位置。

林似諭
2018-11-24 04:03:49

Tk Leung 很漂亮哦!但拼圖的配合是不是有翹曲?

林似諭
2018-11-24 04:05:06

而且我的設計是要均厚!

Tk Leung
2018-11-24 10:56:18

林似諭 返正內部看不見,留一個平底方便印,要曲面均厚的只要從表面做offset cut 就可以。但會有support.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8-11-24 11:01:44

這形狀應該可以試試立起來印,加上 raft?

林似諭
2018-11-24 14:04:26

嗯!了解!因為我訴求是薄殼均一厚度,才會弄成是薄殼件,支撐的部份反正很好去除,面也不難看,組裝跟列印也比較有挑戰!

Tk Leung
2018-11-24 14:08:48

林似諭 我有時間會再試一個更貼近你的設計。可能會開幾台機印,看看能否合起來。

林似諭
2018-11-24 14:10:31

嗯!好哦!期待你的分享,我目前是開4台不同機印,公差都有些微差異,不過大致上都能裝,但有兩顆可能碰一下就散了,哈哈!

林似諭
2018-11-24 15:09:39

Tk Leung 另一片一片印是考量良率,時間上跟一次印多片也不會差太多,目前一片需時40分鐘,當然一次放個15片沒問題,但我想應該不會也是40分鐘就完成,扣除空跑、回抽、z抬升、累積誤差,反正人都在機器旁邊,慢慢印,機器損耗也能少一點…

Tk Leung
2018-11-24 15:58:25

林似諭 個人認為,評測一台機器應找一些極端的方法。Delta 3DP確是有可能中心和邊緣位置尺寸有差。但Atom 這樣的等級應沒問题。放心讓她印一個通宵吧。

林似諭
2018-11-24 16:00:22

Tk Leung 嗯…有道理…來想看看有啥題材,先把投稿的作業作完…

林似諭
2018-11-26 20:56:58

拼圖快完工了…結果朋友好奇的來看機器,看著機器在印製拼圖,硬生生的拿走好幾片,說要帶回去鑽研一番,結果害我進度落後了……還好其他機器上的沒拿走,因為那是我要來做比較的…呼…

想念
2019-11-10 13:26:20

不好意思
可請問大大們是用什麼切片軟體切的
感覺都好美

林似諭
2019-11-10 13:28:25

想念
2019-11-10 13:32:49

謝謝您
請問有什麼技巧嗎
我印出來的東西表面都沒這麼漂亮

林似諭
2019-11-10 13:36:07

想念 您的問題很難回答您耶,因為材料、機型,都不同,參數也會有些微差異

想念
2019-11-10 13:42:24

是否可以向您請教一下
怎麼覺得表面會有一點一點的紋路,層紋也不穩定,使用的是atom 3 lite

林似諭
2019-11-10 13:43:16

想念 速度?溫度?相關參數?

林似諭
2019-11-10 14:35:52

大致上:速度30、溫度200、回抽3、回抽速度60、z軸接縫改“最短“或“使用者自訂“,但會有拉鏈線,圈數3圈,先印內壁再印外壁、外圈比內圈慢(應該能改善)……這只能是我盲猜的結果…如果還有問題,那就是機器的狀況了,沒辦法隔空抓藥…

Eason Wen
2019-11-10 22:16:03

想念 你是使用官方給的kisslice嗎?之前我還沒拿到軟體前也是多多少少有問題,後來用官方給的kisslice就在也沒調過了印出來很不錯,我的是atom 3

林似諭
2019-11-10 22:38:45

Eason Wen 我是2.5ex,3 lite,已經被取回了,不在我這了,我也很久沒用kisslicer了,已經用cura取代很久了…

林似諭
2019-11-10 22:39:13

Eason Wen 很漂亮丫…

Eason Wen
2019-11-10 22:46:46

林似諭 其實我還是不太會用切片軟體,就官方設定好的參數我東西丟進去就只接切了,大概會調的也只有填充而已..

林似諭
2019-11-10 22:52:48

Eason Wen 當然!這是要花時間的,我也是爬文、嘗試錯誤中學習,其實版上高手很多,也分享很多方法,不一定直接要參 數就能用,很多情況下,是要自己跟機器培養感情的!

想念
2019-11-12 11:17:04

林似諭 Eason Wen謝謝您的建議

想念
2019-11-12 11:18:43

Eason Wen 我是用cura切的 kisslicer不太會用XD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1-20 03:12:09

atom 3 lite part3……大餅,完美!完美!完美,開箱後只做自動調平的情怳下,就能有這麼棒的大餅,讓我感受到機器的穩定品質,整體的真平度、厚度也都很出色,不過某些角落還是有待改善,但組裝品質是能肯定的,唯一遺憾的是動態微調的部份如果能再小一點就更棒了…給分95分…

ATOM 3D Printers
2018-11-20 13:04:58

給你滿滿的大平台XD
話說這張餅皮是多厚的呢?

黃俊傑
2018-11-20 13:06:04

荷包又要失血了,難過...

Tk Leung
2018-11-20 13:23:31

平台還有很多位,努力!

許家祥
2018-11-20 15:27:42

老師一直在放毒....

Efun Lai
2018-11-20 15:37:34

遠望麵皮~

吳梓誠
2018-11-20 20:25:37

還以為老師校正的很辛苦,原來只有用自動校正。相較於part1的小零件這個大餅更考驗整個平台的平整度

陳曉澔
2018-11-21 08:23:09

嗯,有心動的感覺...

Jason Chiang
2018-11-21 11:37:29

好美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1-20 03:04:20

atom 3 lite part2……架橋,兩塔距離100mm,架橋表現不錯,本以為新改良的風罩風口離噴頭較遠,恐會影響冷卻,但結果表現跟前代一樣出色,原本擔心會有溫度飄移的問題,也幾乎沒有影響……送你90分…

李大淳
2018-11-20 08:31:06

請問架橋的話,有加側吹風罩是必要的嗎?

林似諭
2018-11-20 08:43:18

是地!我的理論是,材料擠出後要能夠馬上冷卻,這時風扇的效率是很重要的!不然材料一掉下去,下一層就沒地方可以站了!

林似諭
2018-11-20 09:13:31

應該是說爬坡能力會比較好!

吳梓誠
2018-11-20 20:27:57

老師這個零件太考驗噴頭溫度和測吹風扇的效果了吧!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1-20 02:55:38

atom 3 lite part1……空跑、回抽-基礎打底很確實,回抽牽絲不多,手拉即可去除,但尖端有一點點熱堆積,給分85…

吳梓誠
2018-11-20 20:23:04

atom 3 機器由此零件看來想必穩定度很高(剛性),左右的尖角看一刀未剪的影片可以知道有些許熱推積。林大第一個就選用這個當測試零件想必想知道3代的機器左右位移的穩定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1-11 16:59:04

嗯…這個感覺還不賴…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1-09 11:22:08

客制化,好像不錯看……

William Huang
2018-11-10 03:55:54

老大-改電話號碼可以嗎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0-30 17:39:17

cura3.4.1……翻滾吧…

陳國輝
2018-10-30 17:42:02

真厲害!!
看了想客製一個 哈哈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0-26 08:48:20

cura3.4.1……層厚0.1、速度30、不上膠、印時36分……朋友說像“賞善罰惡令“

Patrick Wong
2018-10-26 09:03:13

雙面亮麗, 是後期加工嗎?不可能的任務啊!

林似諭
2018-10-26 14:47:32

進化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0-05 01:44:45

身為autodesk fusion360的忠粉,來個logo應景一下,沒想到居然是回抽地獄……

Adrien Herrmann
2018-10-07 19:53:32

Beautiful work what slicer do you use ?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8-10-02 08:11:16

cura3.4.1……只要有心,終究也能成功,層厚0.2,壁厚1.2,速度30,溫度185,回抽80,回抽距離6.5,噴頭回抽不抬升,風扇0.2mm後開啟,熱床60……應該只能這樣了…

周炎生
2018-10-03 08:37:06

這個 中間全部都是 絲 才被我 破壞了

周炎生
2018-10-03 08:37:18

有 啟動 回抽

林似諭
2018-10-03 09:40:48

回抽距離?回抽速度

周炎生
2018-10-03 10:10:51

距離 8 速度 70

Yos Ang
2018-10-16 02:20:04

hey how do you guys setup the printer to print dual colors like that?


 

全不選 常用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