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葉世瑋 2015-10-23 22:10:58
杯墊量產中
吳明宗 2015-10-24 01:15:13
印表機的加掛雷射頭做的嗎?
James Lu 2015-10-24 10:31:58
有質感 讚! 是加掛嗎? 自己改 還是原廠配件?要幾張小朋友?
原文網址 葉世瑋 2015-10-09 07:07:19
所以說burner吃的png檔解析度要用多少dpi輸出,官方沒提供數據讓玩家自己試這實在有點…
Yuan Kuo 2015-10-09 07:29:28
我有測過是254dpi
Stanley Chen 2015-10-09 08:57:52
要去官網更新喔~
原文網址 葉世瑋 2015-10-06 22:11:31
原文網址 葉世瑋 2015-10-06 22:11:30
測試線粗從0.05~1.0,看來0.1是極限,再下去就被自動忽略了,而且0.2以下好像其實沒差?
原文網址 葉世瑋 2015-10-04 21:33:45
燒出來的感覺都差不多耶,這樣焦距是否就不用太在意了?
陳明谷 2015-10-04 21:37:19
9.4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10-04 21:38:23
ATOM測試檔內容就是這個?
Charlie Ting 2015-10-04 21:43:41
可以換個材質看看,準焦的功率最大,效果最優。
李穆 2015-10-04 22:10:54
燒的時候紙應該不平吧?
葉世瑋 2015-10-05 11:44:31
這次換另一張紙並用口紅膠貼妥在平台上再燒一次,差別還是不大,所以就挑燒得比較穿的那組囉
原文網址 葉世瑋 2015-08-22 13:08:28
感謝ATOM讓我在六年前畫的草圖不再是紙上談兵了~~~
葉世瑋 2015-08-22 13:36:50
也要感謝廖新弘大大,被您棒喝之後我就不依賴旋扭調整剔印速度,乖乖試著調參數,結果發現沒想像中難,尤其雷達幾乎是完美表現
沈添財 2015-08-23 07:16:49
這個是3PD一體出來的嗎?還是零件再組合?
葉世瑋 2015-08-23 08:55:18
當然不可能一體出來,上面有一堆口香糖膠暫黏起來的痕跡耶
原文網址 葉世瑋 2015-08-12 21:58:50
這個零件總是在一開始就是個悲劇性的發展...... 請問該如何是好
葉世瑋 2015-08-12 21:59:44
這是零件圖和支撐的參數
葉世瑋 2015-08-12 22:00:22
第一層的路徑和style參數
葉世瑋 2015-08-12 22:00:49
葉世瑋 2015-08-12 22:02:14
原廠的速度設定,旋扭調整至36%的速度 請不要叫我從軟體改速度,我這麼做從來沒有成功過,還是用原廠數值加旋扭改速度安定
廖新弘 2015-08-12 22:04:40
第一層太低了,然後建議先從層厚0.2mm印起,摸熟再挑戰0.05mm,你沒有把切片軟體摸透就直接去調整旋鈕,那以後你更不可能找出你想要的結果
葉世瑋 2015-08-12 22:04:54
要印的是帶上反角的機翼。想說省掉支撐,就拆成左右兩邊分開外加上反角打平,印完後再黏起來
Charlie Ting 2015-08-12 22:14:43
幾點意見: 1. 第一次看到人家用 linux 版的,表示佩服~~ 2. 機翼這種東西講究翼面的光滑,所以怎樣都不宜開支撐,除非你把翼面對剖,讓支撐長在機翼裡,然後上下翼面再接合起來。 3. 如果你不容易用程式去改參數,那麼建議你用 vi 去改 gcode 吧。你這個照片的狀況不外乎表面黏附力不佳(口紅膠vs.藍膠帶問題)、平台G29狀態不佳(左右太薄)、溫度可能略低或底層速度太快。所以一開始的狀況就不理想。
胡坤偉 2015-08-12 23:24:03
左右太薄的問題,建議可以先調電壓試試看
洪瑞宏 2015-08-13 07:06:33
我是分兩半立起來印的。翼長400mm。第一層不夠平跟出料不順都有可能。出料不順可以用手動測試。g29不平只能調整機構。
Evan Lin 2015-08-13 08:53:40
0.05 mm的第一層需要將噴頭與玻璃平面距離調教的很均勻才會成功黏住,面積越大越困難。建議可在Printer->Haedwave裡面的Bed Roughness 設定為0.15 mm,就可以將第一層改為0.05 mm + 0.15 mm = 0.2mm列印,第一層打穩了第二層以後的0.05 mm 就會成功。
原文網址 葉世瑋 2015-07-29 19:11:21
請問一下熱堆積是什麼? 餵狗竟然搜尋不到
陳明谷 2015-07-29 19:25:33
射出的料還沒冷卻 噴頭又很快回來印下一層 讓熱上加熱 最後就會軟化變流鼻涕了
Charlie Ting 2015-07-29 19:57:30
當材料的降溫速度比噴頭經過時的加熱速度慢時,熱量就會累積。通常在路線夠長的情況下不會發生,路線太短時也可以使用 Prime pillar 避免。 但當路線變短,噴頭又集中在一定區域內時,這問題仍無法避免。經常造成頂端處的變形或突出。直徑約3~5mm。
葉世瑋 2015-07-29 21:47:57
受教了,感謝各位前輩~
Yu Shu Huang 2015-07-30 16:30:20
我這頭髮上隔一段就有一陀是不是熱堆積? https://i.imgur.com/8AzBEMK.jpg
Charlie Ting 2015-07-30 16:32:29
那應該算鼻涕,要留意一下供料及回抽,有多餘的料才容易發生這樣子的狀況。
原文網址 葉世瑋 2015-06-14 09:47:54
印到有小面積的高度層就開始走鐘了,履試不爽… 左邊三個我懷疑是否因為列印面積太小,在料還沒硬化前就被抹掉甚至回抽到噴頭,導致列印下一段時出料不順 最右邊則是上端小面積部位變形有點嚴重 若降低destring數值,出料不順也沒改善多少,而且模型內部又是爬滿蜘蛛網。無解了,有請高人指導…
葉世瑋 2015-06-14 09:48:42
最後的參數設定
廖新弘 2015-06-14 09:51:13
基本上你的回抽速度有點慢,遠端送料的回抽再100mm/s左右
廖新弘 2015-06-14 09:56:12
再則溫度可以調到210試試
廖新弘 2015-06-14 10:03:34
我的讓你參考
葉世瑋 2015-06-14 10:09:26
感謝,待會就來試試~
洪瑞宏 2015-06-14 10:50:45
深藍色路徑 infill 在小面積會短路徑zig zag 跑太快就會失步,我最近印了快30件,壞掉7、8件得到的經驗。
原文網址 葉世瑋 2015-04-18 15:21:40
自行土砲的迷你旋風吸塵器,沒有濾網或集塵袋,威力無比啊~
葉世瑋 2015-04-18 15:24:06
核心零件都是ATOM的功勞~
Bato Wang 2015-04-18 15:59:57
5um以下的粉塵就沒有什麼效果了.....試試看吸吸看麵粉.....我得到了慘大失敗....XD
葉世瑋 2015-04-18 16:42:15
玩模型的過程中桌上總是有塑膠碎屑,我是為了吸這個才做的~
Bato Wang 2015-04-18 16:52:38
Bato Wang 2015-04-18 16:54:09
我的大的比較夠看...12V 2.5A的蝸牛扇, 吸力還不錯....但是吸麵粉大概有70%的分離率而已....我是做來吸麵粉的....XD
葉世瑋 2015-04-18 17:03:13
意思是有30%的麵粉會從出風口被吹出來?
Bato Wang 2015-04-18 17:05:21
對, 看到下面收集袋有粉出來沒錯, 但是出風口也有淡淡白煙飄出 ....最後秤重大概只收集到70%......麵粉的顆粒從1um到100um....所以5um以下的沒辦法分離.....所以我另外有做了12氣漩的等待實驗
討論主題
全不選 常用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