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陳孝麒 2015-11-01 23:27:47
又來跟各位前輩求救了~~ 我的列印機是1.0版本的..剛把喉管中的鐵氟龍管換新的. 還沒列印前就先來測試線材經過喉管時會不會卡住... 測試結果還蠻順暢的就開始來列印!!! 結果一開始列印就又聽到熟悉的推料馬達的喀喀聲!! 又卡住了~~Q.Q 再把噴頭拆開來檢查發現線材在喉管就整個膨脹卡住了!! 推料馬達根本推不動我都要用鉗子用力拔才拔得出來. 請問各位前輩會發生線材在喉管中會膨脹卡住推不動是那出問題了??? 謝謝~~
Odinson Thor 2015-11-01 23:34:15
回抽太長? 噴頭抵住平台無法出料?
陳孝麒 2015-11-01 23:37:23
我把噴頭拆下來看發現線材都卡在喉管中根本就沒有被推到下方的噴頭..
Charlie Ting 2015-11-01 23:43:28
看不太懂。 列印前有測線材,順暢的。但有沒有試著手動進料,從噴頭流出? 一開始列印就聽到卡卡聲,是指raft, brim 還是打底? 拆開後發現線材在喉管中膨脹卡住?所以一開始沒手動進料測試? 我個人建議你先仔細拍一下你的噴頭組裝照片,因為一般來講喉管的溫度是很低的,表示線材根本不該在這裡膨脹,自然不會卡住。而你的狀況很可能是喉管散熱片組裝不當,後吹風扇散熱不良,或者回抽太長造成融化的線料被拉回到喉管區,結果卡住。 結論:結構要再確認,使用習慣要留意,設定的極限值要注意。以免太容易踩到雷區而出狀況~~
廖新弘 2015-11-01 23:43:46
散熱風扇有動作嗎
陳孝麒 2015-11-01 23:58:40
喉管的散熱片位子就在後吹風扇前面. 後吹風扇有動作. 我在把整個噴頭總成裝上機子後...線材放進去都很順暢(還沒開機)可以推到最底部.然後開機後先預熱等到溫度達180度時才開始指定要列印的檔案. 再列印的時候就會直接聽到推料馬達的喀喀聲... 噴頭有流出的料也只是一開始就在噴頭中的料融化流出的.. 我猜想會不會線材在預熱的時候就開始膨脹了.所以正式要開始列印的時候就根本推不動了~
廖新弘 2015-11-02 00:10:42
你的組裝方式為何,噴嘴-加熱陶磁-薄螺帽-熱敏電阻-隔熱綿-螺帽-散熱鰭嗎,如果是的話,檢查一下熱敏電阻是否有壓好,隔熱綿有沒有破損,順便檢查鐡氟龍管裝進喉管時有沒有變型
廖新弘 2015-11-02 00:16:55
如果隔熱綿已經破損不勘了,可以用除錫海綿取代
陳孝麒 2015-11-02 00:17:08
我的組裝方式是參考這篇文章的 http://www.simplyalt.com/atom/viewthread.php?tid=278......
廖新弘 2015-11-02 00:22:47
那麼就是鐡氟管裝回去時有變型了,你可以試試看我剛剛方法,加熱效果會更穩定,確記要重跑M303去重抓PID值
陳孝麒 2015-11-02 00:24:18
Charlie Ting 2015-11-02 00:27:13
我沒玩過1.0,所以可能不太了解那一版的噴頭結構。但從這照片來看,我會建議在喉管螺紋和散熱片中間加入散熱膏,不然那個接觸面實在太小了,散熱效果會很差~~
陳孝麒 2015-11-02 00:27:48
在還沒有把噴頭裝上去前...先用線材試試看鐵氟龍管會不會卡住...線材都很輕鬆可以拉動..只有一放上機子預熱後就會拉不動線材了
陳孝麒 2015-11-02 00:29:20
手邊剛好沒散熱膏...明天去買回來試試看!!感謝教導!
陳孝麒 2015-11-02 00:30:57
重跑M303去重抓PID值!!? 請問有教學可以看嗎?? 謝謝~~
Charlie Ting 2015-11-02 00:31:22
從照片來看,加熱片到散熱片中間這段的喉管可能是高危險區,個人覺得可怕~~~建議盡量把散熱片往前面推,然後加散熱膏,並且確認你的鐵氟龍管是伸到多長的位置,和塞在噴頭的那個位置,這樣就知道問題是否在喉管的熱區位置沒控制好造成的。 感覺這問題是可以有清楚答案的。
陳孝麒 2015-11-02 00:37:12
還可以買到一樣的散熱片嗎?想說再多裝一個散熱片+散熱膏...這樣的散熱效果應該會比較好吧!
陳孝麒 2015-11-02 00:37:37
這樣會不會矯枉過正啊~~
Charlie Ting 2015-11-02 00:44:19
我不知道散熱片買不買得到,也應該不算矯枉過正。 比較覺得噴頭這部份,熱區跟冷區要明確區隔,然後鐵氟龍管應該避免太接近熱區,在這個大方向下的配置都是好的,會穩定很多。
陳明谷 2015-11-02 00:51:48
可以請問你用多少度? 1.0噴頭散熱鰭片位置比較上面 在噴頭熱堆積效應會比2.0明顯
陳孝麒 2015-11-02 00:55:43
預熱溫度是180度...列印時溫度210度
陳明谷 2015-11-02 01:05:23
是使用原廠PLA嗎? 基本上大約180到190就可以溶化了 我是搭配使用ZP板才拉到205度
廖新弘 2015-11-02 06:53:15
http://diy3dprint.blogspot.tw/2013/08/marlin.html
廖新弘 2015-11-02 06:58:09
http://www.simplyalt.com/atom/viewthread.php?tid=1693......
廖新弘 2015-11-02 07:01:59
散熱鰭印象不用鎖那麼高,只要跟螺母有點間距就可以了
James Lin 2015-11-02 08:00:54
線材在還沒加熱前已推到底部,我認為是錯的,應該只推到進料馬達旁就可了⋯⋯ 然後加熱後再進料⋯⋯ SOP~
陳孝麒 2015-11-02 09:25:26
因為之前我用190度時都會出料不順..推料馬達不時會出現喀喀聲...所以我就把溫度提高就不會出現喀喀聲的~
陳孝麒 2015-11-02 09:26:07
感謝提供資料~~學到新知識了!! 感謝~~
陳孝麒 2015-11-02 09:28:44
原來我容易塞住的原因是我一開始就把線材推到底的緣故!!! 感謝教導!! 感恩~~
James Lin 2015-11-02 09:30:17
^__^ ~
陳明谷 2015-11-02 09:39:16
所以200跟205都嘗試失敗!?
Charlie Ting 2015-11-02 13:38:41
我覺得這說法怪怪的,雖然我認同建立SOP。但從實務面上看,多數情況是線料一直在噴頭裡,開機加熱就印了。少數情況是會換料,這時,加熱是第一動作,之後進或退就看個人習慣。 以我來說,進料通常會選擇加熱後手動進料,比較能透過手感去感覺管線中有沒有卡卡的,以及線料進到喉管後的融化感。 總之,了解自己的機器個性,建立SOP,都可以讓自己用得更順手。
James Lin 2015-11-02 13:43:50
我每關機前會退料,但我覺得有一天一定會堵料在裡面,因為退料後,一定會有一點殘渣被拖出在管內,相信多次後會有些變化 ~ (慢性病症)
Charlie Ting 2015-11-02 13:46:04
James Lin 所以除非會有一段時間不印,不然我不會特別退料。想說讓進料系統這邊維持穩定為優先~
原文網址 Alex Chen 2015-11-01 17:17:06
清心M8 雙噴頭+雷射雕刻 有人知道嗎? 價格好像有點驚人 應該沒有詐吧 @@
Charlie Ting 2015-11-01 17:52:39
買了就知道~
原文網址 Yu-Hsuan Hung 2015-10-31 09:45:17
印一半塞住了 在200度的時後拉出料 用ATOM附的最小的板手去壓一壓,把料擠出來(感覺裡面有氣泡) 第二次才開始可以正常列印 但是擔心還是有隱性的賭塞,就是沒清乾淨讓出料變小 在沒有0.3針頭的話,清噴頭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廖新弘 2015-10-31 10:03:12
把送料管拆掉,噴頭加熱到240,剪一段PLA送手直接送料,確定線料跑出一大段後,迅速抽出線料,應該可以把髒東西一起抽離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10-29 03:10:44
[記憶卡]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察,有興趣的可以留意看看。
我用原廠附的那張記憶卡已經不知道有幾百次了,而且檔案是一直存進去的。之前我以為它已經用了3G多,但慢慢的,我發現開始出現一些異常。像是:
1. 原本檔案排列都是由舊到新,所以每次列印都要轉很久,到最後一個檔案才是。但漸漸的,檔案變成穿插在大概1/3的地方,得留意找才有。
2. 每當在印 brim 或有大片 infill 的時候,就會大 lag,然後進不了選單,甚至連噴頭溫度都會大範圍波動。像是設200,會突然掉到170,然後又很快拉回到 220。
經過觀察和研判之後,我發現問題在於記憶卡的讀取問題(還稱不上壞掉),這並不是原廠記憶卡的個別問題,而是所有記憶卡的共同問題,包括SSD。
因此,我的解決方式是先把記憶卡裡 3G 的檔案拷貝到硬碟,但事實上只有 1G 多。拷貝的時候發現在幾個檔案的地方拖很多,但最終於是有拷出來,不過我沒有檢查檔案是否完好。
再把記憶卡格式化處理,之後把檔案拷貝回去。
現在,我在列印時又要努力轉到選單最後面才能找到檔案了~~~
列印時,也都隨時可以進入選單,不會大底累了。
這個問題我想可能平常不太容易遇到,真遇到了可能也不容易聯想到,所以提出來給大家參考。若是有發現這個問題時,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 SD 卡是否讀取正常。
李穆 2015-10-29 03:31:11
溫度大波動的問題我前幾天用pronterface電腦連線列印時也有遇到,感覺是複合性的問題
Victor Yang 2015-10-29 09:11:40
我也遇過大LAG喔! 本來以為是加裝熱床吃電太重造成(還是可以正常印完), 結果發現是記憶卡裡面檔案太多的問題(有一次剛好換插另一張SD卡,裡面只有一個檔案,熱床一樣有開就沒LAG), 所以我現在都是留要印的那幾個檔案在記憶卡上而已
Odinson Thor 2015-10-29 09:48:12
我的記憶卡裡面永遠只有一兩個檔案,因為每次轉旋鈕,檔名都會變成斜線,要多轉幾次,甚至插拔記憶卡幾次,才會出現正確的檔名,我以為大家都這樣(攤手
賴威銘 2015-10-29 14:20:32
所以意思是~有空沒空SD格式化一下~保平安囉~"~
Clarence Lee 2015-10-29 14:46:10
所以才說有小容量卡就用小容量的就好了... 之前舊規格的一方面block size也比較小...
Mickey Chuang 2015-10-29 14:58:46
咪兔, 記憶卡裡面只放一兩個檔案, 先砍掉舊的再 co 新的上去
Bato Wang 2015-10-29 19:00:21
我沒插SD卡用Octoprint送指令進來印, 也是會遇到會頓跟溫度會跳的問題....只要長直線段就容易發生.....所以...就換奶昔了....
Charlie Ting 2015-10-29 19:02:45
lag 不外乎程式在等什麼必須等的狀態,可能是讀檔、傳送資料、同步、訊號確認。我覺得就是盡量避免,然後又用得順手就好。
陳柏安 2015-10-29 22:26:09
我都先把Gcode存好,再挑要印的丟SD卡 然後沒事就把裡面清空 省得要印還轉半天XD
楊小隆 2015-10-31 07:15:42
放1個檔 +1,印成功的會跟原圖檔放一起歸檔...印失敗的...殺..
李穆 2015-11-01 04:33:03
我今天才發現原來Marlin支援讀取資料夾,立馬開幾個資料夾把檔案丟進去
Charlie Ting 2015-11-01 17:54:11
看來我也該分目錄了
李英任 2015-11-01 21:11:23
請問一下熱床是哪邊買的呢?
James Lin 2015-11-01 21:18:06
我是把印成功的放到 OK 目錄裡(以後有機會可以再印), 現在要印的放根目錄 ~
原文網址 賴威銘 2015-10-26 00:48:30
小弟在噴頭組裝完後~~~故意先不將送料管擦上執行G29~速度降至10%(因送料管有韌度怕在跑點時會影響到噴頭組的觸發開關)~~~ 然後再使用上電測試軟題去移動Z軸~將Z軸提高到可以輕鬆於平台插入一張A4的紙為主~所得到的數值再去減掉0.1mm為Z Offset的數值(A4厚度約為0.1mm) 原本試印了一個50*50mm厚度0.1mm的檔案很漂亮~~~但在抹了兩層口水膠開始正式列印時卻發現一切全跑針了....(Z值過低)
這時才知道........原來口紅膠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請問各位大大神人們是如何克服這個問題的ㄋ??這網址後半段的方法就是小弟參考用的....只是不會把它套用到手動G29去得到更完美的底盤數值...希望對於大家的"Z值"能有個幫助^^
Eric Lee 2015-10-26 09:56:46
我是用3M的藍色膠帶,只要膠帶不爛的話都不用更換,每次z值就可以一樣了
MoMo Yang 2015-10-27 01:59:35
從ATOM下載的Firmware中, G29和G30實作方式是一樣的, 你的不一樣嗎?
原文網址 賴威銘 2015-10-23 12:20:57
小弟近期看到有些神人開始測試軟料印到天昏地暗及自己在使用原廠料時透明料更換成白色料發現到同樣檔案列印卻還是有些許細節要變動~如擠出線寬要縮小些.噴頭溫度要提早些...等
這讓我想到CNC的刀具...刀具商在推廣他們的刀具時會給出個合理範圍.如這把刀的最高及最低轉速範圍多少.當"最高轉速時它的切削速度及深度範圍"及"最低轉速時它的切削速度及深度範圍"又是多少....但刀具商絕對不會推說<我並不知道你要加工的物件有多複雜>
所以小弟希望原廠及各位神人能一起發聲要求原料商提供出相關數據範圍來讓我們消費者能有個依據參考.大家再依個人列印物件的大小.速度.複雜度來作微調....總比原料商隨便亂開發後賣給大家而大家因為好奇買來卻瞎子摸象調適了好多天最後數據有了但卻剩半綑不到能印.新的一綑數據卻又跑掉..........
而如果我們有原料商給的範圍:噴頭大小依照.層厚依照.列印速度範圍.噴頭溫度範圍....等數據....至少縮短我們微調的時間及測試浪費的原料.....
個人言薄力小......請原廠龍頭及大家幫忙一起發聲要求原料商提供^^"
陳曉澔 2015-10-23 12:38:35
這個調整參數的問題蠻難講的哦,我們發送同一支料給四十幾位玩家試料,但各人機台不同,調較方式不同,列印的溫度也不同,我們建議 190-200度,但蠻多人用更低的溫度製作,單獨寫出一套標準也不適用所有人的機台哦。
陳瑞篷 2015-10-23 12:49:28
標點....
Charlie Ting 2015-10-23 12:53:44
這真的不容易, 以我個人來講, 我反而比較想知道膨脹係數、含水量(或冒泡溫度)、溫度強度曲線等.因為材料的特性廠商有辦法控制, 但機器、物件、設定的變數他們無法. 而當大家都能提供這些數據時,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成功經驗, 再比較兩者的特性差異去作修正, 或者找相近的材料使用. 這樣的基礎比較穩定. 因為對線料商來說, 他們只對自己的線負責, 而無法管到機器和用法.
賴威銘 2015-10-23 13:23:47
溫度部分可以標示從幾度開始融解~幾度後開始出現氣泡?!
賴威銘 2015-10-23 13:27:24
所以我意思是給出個大概參考數據來讓大家參考...比如0.4的噴頭.層高0.2~0.05及噴頭溫度所相應的進料速度~~~這樣大家可以再依自己的機械特性及物件複雜度作數據設定的調整^^"
Charlie Ting 2015-10-23 13:37:52
賴威銘 那個變數太多了,因為3D印表機百百種, 特徵差異太大. 所以比較合理的分責方式是, 線料商提供材料特性, 設備商自測機器合適的特性區間, 使用者自己再作微調.
Mickey Chuang 2015-10-23 13:56:07
連 kisslicer 內都分材料跟機台了, 我想去推廠商給資料是很合理的, 但是話說回來, 廠商不見得了解 maker 跟 maker 的工具, 提供資料了但不實用就白花時間, 這需要廠商跟 maker 共同建立出一套可用的規格, 再依規格的架構正式提供資料.
林一旭 2015-10-23 14:05:44
每個人的機台溫度(熱敏) 反映出來的溫度不同,錶上200度,其實可能只有170度。
林一旭 2015-10-23 14:08:33
每個人的機台溫度(熱敏) 反映出來的溫度不同,錶上200度,其實可能只有170度。E3D V5跟V6 反應也不同。
陳曉澔 2015-10-23 15:27:36
賴威銘 歡迎您到我們的社團看一下最近我司提供給玩家們的試樣,有些高手寫的很詳細,您可以看看,各人使用的方式真的不同,開始氣泡的溫度也不同,實在很難以一概全,寫對也被罵,寫錯也被罵啊。 您找一下明燿資訊可以看到高手們的測試結果。
陳曉澔 2015-10-23 15:52:44
其實真的要耗材商寫這,真的有困難,比如下圖是奇美原廠的原料建議加工資料,但老實說我們用的溫度是完全不一樣,並且也幾乎都不在他的建議值當中,若以他這個建議值來加工的話,原料幾乎是水狀,連拉成線材都沒辦法的。真的要看各人的機台及使用經驗去做判斷原料的問題。
任宏彥 2015-10-23 17:33:33
最主要還經因素要考慮下去 同樣的參數 今天印可以 但隔天印就不行 主要出自於環境 溫度 濕度 風吹 等等
賴威銘 2015-10-23 21:28:08
所以這應該是料商與廠商須負起的責任...而不是賣原廠機械及原廠料後卻要我們消費者自己去測試...對於原廠料更是要對品質控管及訂出個規格數據出來...
原文網址 James Lin 2015-10-23 00:20:29
安裝了五天 ~ 當蓋起玻璃蓋時,深深呼一口氣,問自己完成了嗎? 等一下開電會不會燒掉? ^_^ "
一開機沒燒掉卻被某一個風扇超高音嚇到(這要怎解決呀)~
第一次執行Auto level,看到它沒頂到底就在空中亂擺 ~ 還好調整完螺絲就可以印囉 ~ 看來還好很多東西要學,要去碰的 ~
ps. 還好家裡有監控攝影機,可以Remote & Record a. T型螺母總共NG四個,還好第一個NG就有鎖前試鎖的習慣,否則會反覆拆更多次 b. 電線反覆拆裝三次,只因為每次裝完都發現還有漏掉一條電線 c. 噴頭裝一整天,還好有三個螺絲孔,其中一個被擋住的關係螺絲鎖不到定位,最後孔壞了,只好選另一孔 d. 防風擋片,看各位都沒裝 ~ 而且它根本像刀片,我把橡膠圈都肉割下去,之後我擔心它會掉落 *e. 雖然這手冊已非常棒囉,但還是要建議ATOM可以把安裝手冊的材料名稱與安裝內容仔細再對一次,建議要一致,因為對我這個不懂材料的,很多時候我都是用刪去法才找到對的料號
蘇子中 2015-10-23 00:52:35
好像最常發生兩個側吹風扇不會動的情況,主要是接線器的孔太深了,要把線剝長,才能夾到線頭
James Lin 2015-10-23 01:03:03
現在還有發生一個問題是,Z軸回X軸轉角會有"摳"一聲,另三個轉角不會有聲音,不知是否正常? 是否剛好升一層的地方呢?
James Lin 2015-10-23 07:20:03
潤滑油這適用嗎? 是禁用的哪種嗎? http://mall.pchome.com.tw/prod/CGAA0J-A81687862
原文網址 賴威銘 2015-10-22 23:44:06
請問為何我印到一半時突然機器不跑停留在原地了....溫度沒有跑掉...電源也接在不斷電穩壓器上....出門十分鐘後回來突然看到噴頭一直停留住~~~這情形已經發生兩次了.....但我確定gcode後面還有好多層沒跑....請問有神人能解答嗎??
Odinson Thor 2015-10-22 23:47:03
有接USB嗎?
曾坤富 2015-10-22 23:49:43
檢查一下噴頭電阻有沒有鎖緊 或是 主機板過熱需佳散熱片或風散
Hao Chun Chuang 2015-10-22 23:51:35
再檢查一下檔案轉檔後是否有錯誤 之前有過幾次是列印一半直接停住 發現是因為在電腦裡面直接轉檔進到記憶卡發生錯誤 後來改成先把檔案丟在桌面 再轉存進記憶卡裡面 PS:檢查檔案大小應該就知道了
賴威銘 2015-10-22 23:55:57
還是因為我SD卡放了22個檔案太多了嗎??
曾坤富 2015-10-22 23:56:31
測試了才知道!
賴威銘 2015-10-22 23:57:02
另外請問如果我要接續列印....gcode要如何修改ㄋ???有哪位大大有解說的網址?!
李木子 2015-10-22 23:57:16
大大的情況跟我以前遇過的情況很類似,最後檢查是G-code匯出不完全 可以用記事本看G-code是否有完全
賴威銘 2015-10-23 00:11:06
目前從斷掉的Z102.34開始印中...請大家祝我好運吧^^
Charlie Ting 2015-10-23 01:32:41
我檔案可能有上百個,超過3GB,使用沒問題。但近來在列印時常常選單進不去,推測是記憶卡讀取速度拖到了,找時間拷出來重新格式化看看。
賴威銘 2015-10-23 01:33:36
感謝~~~我再試試看^^
李穆 2015-10-23 08:25:51
不斷電斷電了?這我遇過不能鐵齒,關鍵是看你回來時的畫面是否有顯示列印時間,還有噴頭溫度
原文網址 林舜順 2015-10-22 20:21:53
昨天嘗試接料,結果粗細不均料線卡在軟管中,之後要嘗試退料才發現料在噴頭整個卡住了,請問能怎樣確認噴頭是否還有得救? 本來有試過加熱到240直接抽料但還是拔不出來,是不是註定要換噴頭了?
張不凡 2015-10-22 20:22:54
有試過先拆噴頭換鐵氟龍管嗎?
Charlie Ting 2015-10-22 20:27:06
不用那麼麻煩喔~~~ 雖然我卡料的情況不多,但幾次經驗下來,我建議沒事都不用拆噴頭。你只要拆到這樣,然後開機加熱,再拿尖嘴鉗把線抽出來即可。 如果抽不出來,也無所謂,直接往下壓,把它融掉。之後再拿新的線把它頂出來。 總之,只要加熱片、熱敏電阻沒異常,都不用急著拆。
Charlie Ting 2015-10-22 20:28:02
我機器大概入手3個月,還沒遇到需要把喉管拆開的狀況就都解除問題了。列印上也沒什麼問題~~
張不凡 2015-10-22 20:28:25
大師兄, 我知道錯了 Orz...
Charlie Ting 2015-10-22 20:29:20
是我比較懶啦~~~ 光想要拆喉管、加熱片、熱敏電阻,就累累 der.....
廖新弘 2015-10-22 20:39:17
你要在加熱超過200度狀況下,用尖嘴鉗先推跑出一點PLA然後迅速後拉,才比較好處理,接著等溫度降至室溫後再拆開噴頭檢查?面,先推後拉是為了讓前端過膨PLA先擠出去,不然再怎麼硬拉也是拔不出來,最後因為溫度有點高小心燙傷
Jimmy Chen 2015-10-22 20:39:44
跟 Charlie Ting 大想法一樣~加熱往下壓+1,剪一段硬一點的鐵線把內部殘留的先壓出去,再用新線頂出去...
林舜順 2015-10-22 21:07:15
感謝大家的指導 目前過膨的料已經拉出來了 現在正試著清噴頭
林舜順 2015-10-22 21:10:27
看來剛好卡在接料點,果然沒練過不該輕易嘗試啊..
Charlie Ting 2015-10-22 21:19:41
你沒稍微削一下沒接齊的地方?
林舜順 2015-10-22 21:55:18
只有稍微削一下,很怕太大力把接料點弄斷,而且印得時候只有進料就沒有修太細,主要是因為發現料快用完已經太晚,在進料馬達上只剩短短一小截,所以接得很困難
林舜順 2015-10-22 21:59:29
感謝各位的線上支援,故障已排除,感激不盡! O:)
林凡鈞 2015-10-23 02:04:29
用賴打燒再拉起來也可以喔XD
李穆 2015-10-23 08:22:01
最近的心得:接線時高溫會使那一節線材變質,所以特性就跑掉了,如果殘留了硬化碳化的部份更是容易堵塞,所以還是用接gcode的方法比較安全
林舜順 2015-10-23 08:34:54
其實那天本來是預估料會剛好剩一點印完,可惜沒估到最後軟管裡面的料其實都是印不到的,最後大概差20cm的就可以全部印完,才選擇用接料來印,可惜還是殘念。看著99%結果最後一層沒有完成
張不凡 2015-10-23 23:14:03
你摸著良心說, 你像是只用了三個月的人嗎... 我不信我不信, 請受徒兒一拜 Orz
Charlie Ting 2015-10-23 23:15:50
張不凡 你太誇張了~~好吧,我五月被朋友推坑買了XYZ Davinci 1.0,七月底拿到 ATOM 2.0。所以算玩3D半年了~XD
張不凡 2015-10-23 23:16:47
果然有隱藏年資, 深藏 Blue
原文網址 陳孝麒 2015-10-22 15:32:16
請問個前輩~ 我的3D列印機最近一直堵塞無法列印.... 把噴頭拆開來把堵塞疏通了...放下去列印好的情況是印個一層就又堵塞了. 不然就是完全出不了料!! 送料的馬達就會一直喀..喀..喀作響... 這樣堵塞了...疏通了又堵起來...已經重複好多天了...不知道是哪出問題了?? 請問各位前輩是哪出問題了?? 謝謝~~~
張不凡 2015-10-22 15:33:20
可能放些觀察照片好協助判斷
Roy Lo 2015-10-22 15:38:19
移除線材,拔開鐵氟龍管,加熱噴頭,用能戳進的六腳扳手,戳個幾下,應該可以將裡面的殘料黏出來,小心不要被燙到~
陳孝麒 2015-10-22 15:42:07
感謝教導...今天回家來試試看~~
王榮達 2015-10-22 16:06:21
該換鐵氟龍管了
王榮達 2015-10-22 16:38:07
因為管壁薄,加熱磨損導致管壁破損熱能實際在管中無法維持平衡,這時噴頭的熱敏電阻測到的溫度實際是錯的,所以你才會清理後一下子又不能印了,看到照片中管子有一處破損的地方,熱源會從那裡流失
陳孝麒 2015-10-22 16:53:45
了解!! 學到新知識了!! 感謝分享!!!
陳明谷 2015-10-22 17:32:21
我有另一個觀點 但要你先貼上參數才能給意見 鐵氟龍管用途是隔絕熱 確保料被送到擠料口才被加熱溶化 但溫度超過230度 也可能造成鐵氟龍管因為熱而變形 噴頭端會阻塞的幾個原因 1. 溫度過高讓鐵氟龍管變形夾料 2. 溫度過高讓料膨脹阻塞在管內 3. 料停留管內過久被加熱到溶化 4. 料溶化後溢流到其他間隙
李穆 2015-10-22 17:58:08
幾個遇過的堵料原因提供你參考: 1. 習慣列印溫度太高(大於210度)導致鐵弗龍管變形或線材膨脹堵料 2. 熱敏電阻誤差導致實際溫度高於設定溫度 3. 喉管散熱風扇堵轉,散熱效率變差導致喉管卡料 4. 短時間內密集回抽,導致喉管升溫堵料 5. 喉管內未清潔乾淨就塞入鐵弗龍管導致縫隙,材料溶化滲入造成堵料 6. 鐵弗龍管安裝長度不正確,造成內部縫隙材料溶化滲入堵料 7. 列印時因為指令過密集造成LAG,溫度控制不穩定造成過高或是過低溫堵料
戴士偉 2015-10-22 18:07:57
鐵氟龍管無法隔熱 @@ 他只是為了避免料在鐵氟龍管那段融化後阻力過大而推不動 所以噴頭上方才需要散熱, 避免越熔越上面~
陳明谷 2015-10-22 18:12:50
差不多那個意思 目的是不要讓料提早碰到金屬溶化 我有找朋友拿了一個陶瓷管 以為可以取代鐵氟龍 沒想到料直接溶化在陶瓷管內
陳孝麒 2015-10-23 10:28:28
感謝!! 今天學到好多!! 感恩!!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