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風扇

原文網址 Max Lu
2015-07-19 21:06:18

想請教各位一個問題,小弟今天在鎖列印平台座與上移動平台蓋,
所附的M3 六角螺絲 4mm要固定的兩個位置不管怎麼鎖都很難完整鎖好....使用球頭六角板手所也容易被固定風扇的鋁架干涉不好直上直下的鎖好,鎖緊後其實都沒貼齊且螺絲都已經歪一邊了.....請問一下有什麼辦法鎖上去嗎? 已經弄了三小時了......

廖新弘
2015-07-19 21:15:51

1.
什麼都不要裝,先把架子裝上去

2.
然後裝側風扇

3.
接下來噴頭

4.
最後才是後風扇(喉管風扇

Max Lu
2015-07-19 21:16:46

我目前只裝好微動開關要架子鎖上就鎖不了了

廖新弘
2015-07-19 21:18:31

你先把螺絲放在架子上,然後去對座子

Rickey Yang
2015-07-19 21:19:32

先試著不要上架子。只鎖螺絲就好。看一下是否只鎖螺絲能順利。

Max Lu
2015-07-19 21:20:58

目前進度

Rickey Yang
2015-07-19 21:21:46

如果單鎖螺絲沒問題,就只是安裝角度的問題了。用個夾子輔助一下把螺絲放正再鎖。

Rickey Yang
2015-07-19 21:23:55

你說螺絲歪了,希望沒傷到螺牙

Max Lu
2015-07-19 21:24:39

其實沒上架子螺絲本身就有點難鎖上.....

Rickey Yang
2015-07-19 21:25:46

那可能牙有傷到,只能這樣單用螺絲反覆鎖。讓螺牙順一下

Rickey Yang
2015-07-19 21:26:29

換長一點的螺絲去順螺牙

Max Lu
2015-07-19 21:26:41

再考慮是否攻牙會好些.....但怕會毀掉平台...

Rickey Yang
2015-07-19 21:27:05

當然有絲攻更好

Max Lu
2015-07-19 21:43:39

終於鎖上了.....發現他一開始的螺牙沒到底另外鎖上時硬鎖歪掉後上半部螺牙有傷到,

Max Lu
2015-07-19 21:44:23

一直沒想到我有絲攻可以用.....就這樣耗了三小時....

鄭政浤
2015-07-19 21:45:46

Shi Xinhui
2015-07-19 21:45:48

去光華買小夾子跟球頭內六角板手試試

Rickey Yang
2015-07-19 21:48:37

終於!
可以把傷到的那個換成校高度用的那組。那比較不需要螺牙的強度。

蕭雲開
2015-07-19 21:48:44

那個真的很難很難鎖。你以後會要再把它拆掉再鎖的機會很大

Max Lu
2015-07-19 21:49:48

還要拆......這超難鎖

廖新弘
2015-07-19 21:50:17

重鎖的意思是?

蕭雲開
2015-07-19 21:52:49

哈哈那可能只是我,因為我曾經在調機時拆了重鎖好幾次,難鎖到快發瘋了

Rickey Yang
2015-07-19 21:55:45

我是用自己的六角扳手,隨附的球頭端有點卡卡的。某個角度會轉不動,只好衝到公司把我的拿六角扳手拿回來用。

那個應該不會拆,修噴頭還不需要拆它。

Max Lu
2015-07-19 21:59:07

對了,沒記錯的話,噴頭上的熱敏點阻沒包到鐵氟龍管的地方是不是會有問題

Rickey Yang
2015-07-19 22:01:50

問題很大,推回去。

Charlie Ting
2015-07-19 22:25:46

那個部份極容易干涉,所以先比對一下孔位,有可能是架子的腳歪掉。孔位對得到再鎖,我記得當初也是不太好鎖,得一點一點鎖。

Max Lu
2015-07-19 23:36:54

那邊真的很不好鎖,但鎖上後接下來是風扇超難鎖.....最後終於都鎖好了.....

Rickey Yang
2015-07-19 23:41:29

注意兩側風扇邊角有沒有卡到鋁基座


原文網址 林文和
2015-07-17 15:08:11

新手再詢問~問題多多,幫忙說明解說是第幾項目:

1.想列印的圖面放入KISSlicer後,如何移位?
(位偏要移到置中,塗膠比較容易掌握位置大小)

2.印好的模型會將玻璃取下再鏟下模型嗎?還是直接再機台上鏟下?
(取下玻璃很麻煩,不取下有些東西黏很緊,鏟除過程有些很緊,會大力鏟造成大幅度的"頓"+'震動'機台,怕機台久了之後有需精準的位置會跑掉或壞掉)

3.大家都使用PLA列印還是ABS?
(若PLA的列印習性及軟體設定都熟了,要改印ABS是不是材質習性跟軟體設定參數都要再摸索一次~和PAL比較下,個人喜歡ABS特性,但ATOM是送PLA因該有其用意 )

4.列印後大家會把塗膠全部鏟乾淨,還是下次要印時再補上之前剷除的膠就好?
(膠若不鏟,放個一兩天不會因灰塵而造成黏性不足嗎?或是補上膠再某些與上次重疊的地方太厚而造成精準跑掉?)

5.噴頭兩側風扇及後方的風扇是作什麼的?
(KISSlicer好像有作這個風力調整,不懂真的不知如何去調整參數)

6.請問大家印好東西後最作什麼後續保養嗎?
(如:退料or手推料材通噴頭...等)

7.東西印壞了,在停止之後噴頭溫度若還在190度以上時,會選冷卻指令來降溫或是直接關掉電源自然空冷,或其他~
(不同做法對噴頭有什影響)

8.進料後的線材作退料動作後,那些退料的線材可以再使用嗎?
(我的線退出後都會有滾輪咬痕,再穿進去作進料時會在不定點地方空轉,料不再前進,且滾磨出很多屑屑,只好再退料,但又退不出來,'全程'需用手輔助用力拉出,然後料以都是咬痕,只好剪掉丟了)

David Tsai
2015-07-17 15:27:12

1:畫面右下角四方按鈕就是了

David Tsai
2015-07-17 15:29:02

2:直接在機上鏟

David Tsai
2015-07-17 15:30:26

3:atom沒熱床啊,要用abs要自己加熱床

David Tsai
2015-07-17 15:33:48

4:噴酒精抹勻,如果用到膠面平整度差就鏟除

Odinson Thor
2015-07-17 15:35:09

1.我也想知道
2.我會直接鏟下
3.目前只印過原廠附的PLA(快印完了XD)
4.早就改用藍色膠帶了,口紅膠實在髒亂,也許是我有潔癖(?

5.後方25mm風扇幫喉管散熱,就是PLA進入後那根長長的金屬管,
避免噴頭溫度回傳到喉管,導致部分PLA在喉管中就融化,要融不融的會卡料(?
兩側35mm風扇用來吹列印件,避免熱堆積

6.請問大家印好東西後最作什麼後續保養嗎?
除非列印過程手動強迫停止列印,不然印好後機器會自己Cool Down,
要印時可直接插入記憶卡,從記憶卡中列印,機器會自然回溫到Kisslicer指定的溫度。

7.目前的想法是PLA長時間保持高溫有可能會變質,是否碳化未可知,但之後有可能影響正常出料。
正常列印完成會自然Cool Down是無所謂,但如果是手動強迫停止,溫度會一直維持在Kisslicer設定的溫度,
所以短時間內沒有要再印東西的話,最好操作面板指令讓它Cool Down

這一點不知該如何修改韌體,讓機器在手動停止列印後,能夠接著Cool Down?

8.受損的料通常我都剪掉,雖然有點可惜,但與其印壞又損失料,
以及節省的時間比起來,損失約50公分的線材應該可以接受。

林文和
2015-07-17 15:36:32

David Tsai ATOM要印abs要加熱床喔`好像沒看到如何加

David Tsai
2015-07-17 15:47:50

原廠資料中沒有,要自己網路爬文。atom照理說應該提供控制主板的說明書,但並沒提供,所以搞不清楚板上目前未用到的端子是何工能。所以ㄧ樣要爬文找


原文網址 李佳鴻
2015-07-17 00:45:33

想請問各位前輩,改24V 該注意些什麼呢? 小弟目前想加上熱床,但是想用 24V 的熱床,以免電流過大. 查了一下各零件的規格,似乎除了風扇外都可以直接用 24V , 不過陶瓷加熱環不是太確定,有的寫可以24V有的寫只能到 12V? 目前的想法是風扇直接加個電阻降壓, 不知道還有甚麼該注意的嗎? 非常感謝 ;)

陳明谷
2015-07-17 11:37:36

所以目標是降電流?

李佳鴻
2015-07-17 11:38:25

嗯嗯,降熱床的電流

Clarence Lee
2015-07-17 11:51:02

陶瓷加熱環, configuration.h的BANG_MAX PID_MAX往下調到64左右
風扇可以考慮用串接的或是另外準備12v電源..

李佳鴻
2015-07-17 11:51:58

Thank you! Clarence Lee . Very useful info :=)

陳順得
2015-07-17 11:52:31

我加熱片沒調整參數耶,PID_MAX是255

Clarence Lee
2015-07-17 12:48:13

沒調也可以啊..就功率大概原本的四倍.. 反正不管有沒有調M303都要重測

陳順得
2015-07-17 12:52:33

風扇呢? 現在是直接降壓到12.5左右,可是我覺得兩個側吹的風量好像都不太夠


原文網址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7-16 12:25:48

喉管散熱小風扇很小、轉速很高,所以尖銳的聲音在寧靜的夜裡顯得非常刺耳。有什麼比較理想的替代品或解決方案嗎?

Clarence Lee
2015-07-16 12:27:33

有同尺寸規格轉速低一點的版本..

Bato Wang
2015-07-16 12:34:55

不要換慢的....有壞沒好....

戴士偉
2015-07-16 12:38:11

用熱管把熱導出來成大面積, 再用低速大風扇吹...

但這樣會增加重量 Orz

Clarence Lee
2015-07-16 12:42:19

那可能要搞個風罩...

陳智遠
2015-07-16 12:42:31

給你方案B、瑞典高檔貨^^

陳明谷
2015-07-16 12:45:37

水冷

戴士偉
2015-07-16 12:45:56

其實我比較喜歡 PEEK 材質... 類似 J-Head 的設計

上半段應該不需要金屬材質, 用一個容易導熱的材質, 然後又用風扇去散熱~ 暫時無法理解這樣的設計 XD

范智昆
2015-07-16 13:38:24

目前設計千萬別換那12v 高速風扇,因為熱往上跑時,管內會卡料!

Bato Wang
2015-07-16 13:44:32

我把機器搬到晚上沒人睡覺的房間...門關起來....XD

Stanley Chen
2015-07-16 16:20:37

偷偷不負責任的說
(我用了一代的風扇也印的好好的)

戴士偉
2015-07-16 23:45:35

(偷偷跟著說, 我現在好像也是一代的風扇)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7-16 23:47:07

(偷偷問:一代的風扇規格是?)

戴士偉
2015-07-16 23:49:33

二代好像是 13000 RPM ?
一代好像是 9000 RPM ?

ps. 以上只是模糊的印象, 參考用~

廖新弘
2015-07-16 23:51:08

一樣是25mm*25mm*10MM,大概轉速不同吧,我之前一代風扇早就被我搞壞了,現在是用同規格轉速不一樣的風扇

范智昆
2015-07-16 23:57:27

只要12v 就可,因為我都換過, 5v我也換過非常安靜,但熱會往上傳到管子,一代二代機都12v都適用不會溫度往上爬到鐵氟龍管內~!

Clarence Lee
2015-07-16 23:57:31

嗯..之前是9000rpm的無誤...
不過也不一定要用delta的風扇..
就自己試驗適合的風扇囉
畢竟散熱夠不夠還是看怎麼裝配而定...

李穆
2015-07-17 00:19:56

午休夢到用乾冰配導管來冷卻,以下請自行創意發想

戴士偉
2015-07-17 12:57:12

類似這樣, 就很安靜了... (只是很重)

http://dacota.pixnet.net/blog/post/33532370

Clarence Lee
2015-07-17 12:57:42

重死...樓上實驗一下指揮艇發射!

戴士偉
2015-07-17 13:00:10

才不要哩~ XD

有人知道去哪可以訂製 PEEK 材質的東西嗎 @@

Clarence Lee
2015-07-17 13:02:02

我昨天翻一下去弄Maker Gear hotend的 應該就是M6牙的
http://www.makergear.com/products/extruders
PEEK V3 GrooveMount Insulator (groove for mounting)

戴士偉
2015-07-17 13:03:05

研究一下, 看合不合用~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7-17 13:05:29

我現在想到的是貼些消音棉來降噪,算救急吧

戴士偉
2015-07-17 13:05:42

它這設計會堵料吧 XDDD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07-17 13:07:38

不要影響氣流路徑,單純減少聲音的傳出。試了再po上來

Taki Tseng
2015-07-17 14:15:52

要靜音的話可以找一下氣化軸承風扇

Clarence Lee
2015-07-17 14:27:30

SUNON的有的好像dB值就不高了?

戴士偉
2015-07-17 14:33:58

大多數仍跟轉速成正比

Taki Tseng
2015-07-17 14:37:47

我個人換過一次
可是後來發現,雖然理論數據比台達的還要大風量
可是實際上 吹拂距離真的短了不少
結論就是還是有些熱會往上傳導到喉管上方的快速接頭
後來已放棄改回台達

另外我已經改TMC2100...,基本上喉管風扇已經是小兒科了
現在列印只剩下風扇聲音....つД`)

戴士偉
2015-07-17 14:39:52

我也是2100,喉管目前仍是最吵的 Orz

陳明谷
2015-07-17 14:51:47

台達風扇品質算不錯的
我忘記分享給大家知道
目前風扇基本噪音都很小
通常是出風口或入風口的障礙物造成噪音…

Taki Tseng
2015-07-17 15:09:32

> 戴士偉
戴大哥 我記得你馬達有改並聯對吧。
我沒改所以晶片散熱風扇就...

戴士偉
2015-07-17 15:12:32

對耶,馬達改並聯不麻煩啊... 溫度又低


原文網址 黃雩姝
2015-07-15 20:05:32

[第一次發文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側吹風扇修好後第一次印,雖然還不是很漂亮但是還是很感動~
想來問問有哪些地方是可以修改的?
超級新手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請大家多多見諒>_<~

MoMo Yang
2015-07-15 20:13:16

這個圖有得下載嗎?

MoMo Yang
2015-07-15 20:37:10

感謝

黃雩姝
2015-07-15 20:45:06

Dachi Liu
2015-07-15 21:08:27

Flow adjust作用是什麼,Max要從10調到100?

黃雩姝
2015-07-15 21:10:11

!!!!好像是不小心調到的

黃雩姝
2015-07-15 21:11:02

現在才發現 感謝!

黃雩姝
2015-07-15 21:25:35

想請問要在哪裡設定風扇在第幾層開啟

廖新弘
2015-07-15 21:27:20

剛剛有人指正那邊有個fan Z mm那邊設定

黃雩姝
2015-07-15 22:23:55

了解 謝謝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7-14 22:47:07

[分享 III - 支撐]

在特殊結構中,沒支撐是很難印的。
但支撐要發揮效果,又要好拆,考驗頗多。
目前官方推薦的 KISSlicer 在支撐部份的著墨不算多,暫時只能期待它的升級改版。

但在用它切圖時,建議留意幾件事:

1. 有開支撐的,一定要看過每一層的切割方式。

2. 在支撐變密,準備承接物件的那個高度,確認是否有開風扇。

3. 簡單講,有支撐就一定要開風扇,然後用力吹。不然印出來的東西可能也是廢物。寧可東西印得漂亮,再來微調尺寸。

4. Brim 不會受風扇影響,甚至,有開風扇會比沒開好。(這跟口紅膠的含水量以及出料有關,口紅膠的用途主要在熱阻和氣密。)

5. 有脆弱支撐時,Z-lift 的值建議至少 layer thickness * 1~1.5。不然很容易支撐被噴嘴撞倒。牽絲問題用回抽速度抑制一下。z-speed 也不要太快,收上去沒事,壓下來會造成壓力。

Chunchih Chen
2015-07-15 01:39:30

受益良多

陳奕丞
2015-07-15 09:31:49

目前不是很多人提到支撐就大推 KISSlicer嗎....?
它不是著墨最多的?!

Dachi Liu
2015-07-15 21:38:23

開了Grid做底,和物件黏太緊不好拆,意思要開Brim嗎?

Charlie Ting
2015-07-15 21:42:39

我是偏好開 Brim, 因為不用特別去除它,自己從尺寸作修正也可以。grid 比較不好清。

Vincent LM Yeh
2015-08-23 01:28:01

請問Z-SPEED設多少比較理想?我目前用50

Charlie Ting
2015-08-23 02:15:22

那值差異不大,因為你 z-lift 的值通常很小,但我會留意噴頭升降時的順暢感,只要不會抖動即可。


原文網址 MoMo Yang
2015-07-13 15:52:17

請問列印時, 側邊風扇只有一個會轉是正常的嗎?
謝謝

蝴蝶妖
2015-07-13 16:07:10

不正常,請往上爬文一下,有人問過類似題~

MoMo Yang
2015-07-14 22:09:35

謝謝,已排除了,是卡電源的地方沒卡好


原文網址 謝尚栢
2015-07-12 21:57:03

機器剛組好在測試官方的30cm方柱,側吹風扇只有一邊啟動,請問是正常的嗎?這樣問好像有點怪

廖新弘
2015-07-12 22:04:40

不正常,檢查電線

謝尚栢
2015-07-12 22:47:33

已排除,感謝回文

Cedric Hung
2015-07-12 22:50:07

請問側風扇是開機就會啟動還是要開始列印才會?

謝尚栢
2015-07-12 22:50:59

列印吧看你設定第幾層開始吹


原文網址 Samuel Chiou
2015-07-12 19:33:27

我用200度印出來的,有個風扇沒運轉,請問要改那幾個參數?

Samuel Chiou
2015-07-12 19:57:41

用kisslicer印的

陳明谷
2015-07-12 20:09:26

一個風扇?

Samuel Chiou
2015-07-12 21:03:19

側吹風扇只有一個有致動,風扇有內吹

陳明谷
2015-07-12 21:25:53

那表示有電線沒接好
因為他們都是吃同一個端點的電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5-07-11 03:20:04

[分享 - ATOM 2.0 的極限 II]

先聲明,我講這些極限觀點並不是對這機器有什麼批評,相反的,我覺得這台算很到位超值的。但是,要玩 3D 印表機需要很多嚐試,因此對於很多限制比較念念不忘,並且找到合宜的應對方式,這樣才能把它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又不會浪費太多試誤的時間。

這篇要提的有幾個點:

1. 馬達和趨動晶片
ATOM 用的馬達不算太差,但這僅是在印表機的位階,若是在更大扭力的應用上,其實也不算太高規。但扭力太大也不一定好,得搭配得宜。

2. 滑軌和時規皮帶
在3D印表機用滑軌算是不錯的選擇,但用時規皮帶的話,就是中規中矩的選擇,因為往上用螺桿的話,會更高貴。若用牙桿,精密度也不一定多好。但時規皮帶終究有一定的誤差值,尤其是方向反轉時的振盪。

3. 磁力球頭
這個選擇很方便,我相信精度也算不錯。但是,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發現,當移動速度過大時,它會有短暫脫離的現象。速度再大時,它就脫離了。而這也突顯一個問題,當噴頭在平台外圍測量或列印時,它就很容易因為力臂和角度的問題,造成相同的力量造成不同的誤差值。

所以,就我近一二週來的操作來看,有幾點建議給同是 ATOM 的玩家:

1. ATOM 2.0 的精度算很高的,但是列印速度不能太快,至於能快到什麼程度,自己試一下或捉個經驗值。對我來說,一次印好比印得快來得重要,不然浪費時間浪費材料。所以,我在分割時會先設定理想中能印好成果的速度,如果實印時覺得可以更快些,再用旋鈕調整。

2. 當你刮玻璃或撞車時,建議轉幾下碳纖管,確定它的固定是OK的。

3. 勤加滑潤。滑塊和碳纖管都要顧,然後皮帶的張力最好一致。這部份其實可以作個類似夾子的東西,然後在相同高度的位置量每條皮帶的壓力,這樣就能確保張力相同了。這個作法的好處是可讓每一軸的移動誤差值盡量一致。

4. 翹曲。我會建議在 Fan Z < 20 mm 之內都不要開風扇。除非你要架橋,不然就是在不架橋之前都不開電扇。原因是開了電扇就會加速材料的收縮,一旦你在印寬大的成品時,它往往很快就會收縮,造成 Brim 的剝離。當然你也可以把 Brim Radius 加大,但還是避免不了翹曲。可惜,KISSlicer 不能用角度來判定是否開電扇,不然我會設定85度以上才開電扇。

5. 底膠。用口紅膠是簡便的用法,但它的黏性不大。用真的要避免翹曲的話,黏性是絕不能太低。所以布膠會是我現在最寄予厚望的。因為列印的品質調整好之後,再來的就是尺寸的精準度。對於扭曲變形的容許度就會下降。

再來希望研究的,是coating,讓這些成品能有理想的塗裝,而且減少對溫度的敏感性。若有同好有經驗的,也歡迎分享。謝謝!

曾俊維
2015-07-11 03:43:53

Fan Z < 20 mm ,這點在那設定呢?

Charlie Ting
2015-07-11 03:49:17

一開始都讓風扇狂吹,但後來我發現有必要再開,不然寧可不開。

Rickey Yang
2015-07-11 08:42:45

印完第一層我會暫停 強制去壓合讓它確實黏上再繼續。

Kevin Chen
2015-07-11 10:35:29

翹曲的部分我提供另一個觀點供大家參考,翹曲的問題發生主因蠻有可能是因為兩層在冷卻定型後的收縮率不同,而這個收縮率又來自於冷卻的速率不同。所以最好是冷卻效果重頭到尾一致(要開風扇就重頭到尾,不然就不要開)。我曾經用PETG試著列印旋鈕,一次是Fan Z=1mm,另一次是Fan Z=0mm,從頭開到尾的就有比較好的表現,而Fan Z=1mm的就會明顯在風扇開啟交界處有不同的脹縮。

PLA是屬於會結晶的材料,所以"理論上來說",如果你希望得到強度比較好的列印品(PLA),不開風扇會讓它有比較充足的時間結晶,結晶好強度就會高,但同時也會造成材料整體收縮,但如果收縮均勻的話大家可以直接調模型百分比去修正,最怕的還是收縮不平均...

孫誌皓
2015-07-11 11:23:13

若可以~盡量減輕擠出頭模組的重量,這樣可以讓磁力頭負載簡清,使用磁力頭的主要原因除了上述需求以外~還有個更重要的因素"炫"~這是可以讓該機器能登上精品高價位路線的主要原因之一

Clarence Lee
2015-07-11 12:10:56

磁吸好處是為了zero backlash啦...

孫誌皓
2015-07-11 12:12:07

zero backlash 有很多選擇~為何非得用慈禧呢?

李穆
2015-07-11 12:18:42

噴頭平台模組更換便利也是磁吸的好處

Bato Wang
2015-07-11 13:08:12

磁吸我問過Mark....似乎是為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真的撞到東西的時候可以跳脫, 而不是弄壞桿子.....

李穆
2015-07-11 14:07:37

樓上說的情況應該是6桿全部脫落吧,實務上要全脫落除非是受到動物攻擊一類的情況不然我想應該有難度

Kevin Chen
2015-07-11 17:02:17

我有過夜列印結果隔天看掉了三桿噴頭整個歪掉被材料包住,希望ATOM未來有考慮在噴嘴平台上加裝水平感應晶片(快速接頭的兩側平坦空間應該有機會),一旦偵測傾斜就自動停止動作,才不會長時間列印時戰戰兢兢的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