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陳逸文 2017-04-25 13:42:44
Ya! 玩成了首作。ipad掛牆支架! 輕度ipad使用者必備⋯也不佔空間! 但怎麼覺得怪怪的⋯⋯ 圓角怎麼都不滑順,竟然跟我轉出的stl檔一樣⋯悶⋯。請問各位高手,這是怎麼個回事
チェン 幸せな 2017-04-25 13:45:13
用什麼軟體繪製轉出?
Charles Chang 2017-04-25 17:16:59
轉檔的時候會跳出這個視窗, 把兩個值改小即可, 我通常會用0.01, PROE會自動改成最小可接受值 試試吧
原文網址 陳逸文 2017-04-11 23:58:12
各位大大高手請問一下,我的ATOM2.5EX在上電測試[prepare>home]時都會這種狀況 抖...抖...抖 (請開聲音)這樣正常嗎?測試過限位開關遮斷熄滅都正常,也試調位置過了還是一樣⋯
Poping Chang 2017-04-12 00:35:12
我的還是2.0 所以沒法給正確答案。 不過以前碰到很類似的情況是因為 頂端滑軌觸碰有問題,所以無法告訴馬達那裡已到頂, 詳細可能要有2.5的大大解答
陳逸文 2017-04-12 00:50:49
我也覺得奇怪限位開關已經熄滅,馬達應該也應該知道定位了,還是一樣耶(抓頭)
邢鳳言 2017-04-12 01:28:01
把滑軌往下拉到離頂2公分以上再開電就好了,你可以印個小物裝上去防止它再發生: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2090408
邢鳳言 2017-04-12 01:33:17
或是升級這版韌體避開這個問題,它每次開機或歸位時會先往下走一段距離, 有點囉嗦就是: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1831586490412971/
陳逸文 2017-04-12 10:09:47
感謝邢大,我會先試試 ^^
陳逸文 2017-04-17 14:08:56
不好意思請問這個zip檔下載後要如何升級?
邢鳳言 2017-04-17 14:22:15
官網有教學,但好像在維修中...
陳逸文 2017-04-17 14:26:15
陳逸文 2017-04-17 14:26:52
我有看到⋯維修中 ,真傷腦筋
黃大丙 2017-04-17 14:39:13
你下拉後再auto home有正常嗎?沒有的話改韌體也沒用哦
陳逸文 2017-04-17 14:44:20
Home 功能執行後三軸同時上行,其中兩軸到光遮斷開關後就開始抓狂,振⋯振⋯⋯約10秒停下,觀察3軸,有一軸未到頂
黃大丙 2017-04-17 16:45:27
我是想問說,你有沒試過邢大說的"先把三軸都往下拉一段距離後,再作home"?
邢鳳言 2017-04-17 21:48:16
黃大丙 我也想問
Vincent Liu 2017-04-17 21:57:05
要慢慢拉,太快會燒........
陳逸文 2017-04-17 23:40:25
喔⋯不知道是不是我誤會了,是如照片這樣拉一小段吧!
陳逸文 2017-04-17 23:42:26
結果是home執行後狀況一樣,移動到頂後抖⋯抖⋯
陳逸文 2017-04-17 23:52:52
現在想說是不是要將光遮罩加高,讓它提早遮斷,不要有機會往上撞
Josh Lin 2017-04-18 00:39:28
你的情況 在硬體 接線上 有 2個可能: 1. 你 可能 有 2個 光學限位開關 的 插頭 插錯 位置了! 請 重新 檢查 4個 光學開關 插頭 插在 主控板 是否 在 正確 的 位置? X柱 (LCD 控制面板 的 左手邊) 光學開關 插頭 插在 X+ Y柱 (LCD 控制面板 的 右手邊) 光學開關 插頭 插在 Y+ Z柱 (LCD 控制面板 的 正後面) 光學開關 插頭 插在 Z+ 噴頭 (移動平台 內) 光學開關 插頭 插在 Z- 2. 請檢查 失控的 光學開關 插頭內 三條 彈片是否 在 正確的 孔位?有沒有 鬆脫?尤其 是 黑色線(信號線)!
Josh Lin 2017-04-18 00:54:49
對了 問題 還沒解決前 請勿 讓 滑台 再 往上 衝撞!這對 皮帶 和 馬達 及 機台 都不好! 我 提供 你一個 簡單 的 方法 檢測: 1. ATOM 在 關機 狀態下,將 三柱 的 滑台 平均 慢慢 往下推到 最下方 (噴頭 不碰到 玻璃 且在 中心點 附近) <= 這 讓你 有足夠的 時間 反應 作下列 實驗: 2. 開機,找 2片 不透光 的 紙片 ( 類似 滑台上 的 遮光 檔片 ),試 遮 一下 失控的 那 2柱 的 光學開關 的 LED 是否 動作 正常? 3. 如正常,請 2人幫忙 準備 隨時 聽你指令 將 紙片 遮住 失控 的 那 2個 光學開關 讓它 作動! 4. 你 準備 [prepare>home] 按 Home,按了 Home 讓 馬達 走個 1~2秒,下令 遮光,如 馬達 會停 (或許 會反向 走 再往上 這時再 遮光),即 可知 是否 光學開關 插頭 插錯了? 如馬達 沒停 趕快 把 ATOM 電源 開掉~~這 只好 仔細查線 或 再討論囉~~
Josh Lin 2017-04-18 01:20:29
請參考 主控板 的 接線圖 ( 黃大丙 上傳的) MKS_GEN-PIN-PWM.PNG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files/
邢鳳言 2017-04-18 01:24:11
陳逸文 是這樣往下拉一點沒錯,從結果看來你的情況是和以上我建議那兩個動作要解的是不一樣的
陳逸文 2017-04-18 01:30:20
Josh Lin 感謝您的協助,也謝謝大家的熱心幫忙,結果是Y 跟Z 軸的馬達線接反了...XP(自責)。這期間也抱著接線圖查了好多次的線路,包含各軸光學限位開關地接點,竟然也沒找到問題,試了好幾天,熱床玻璃面板也因此被刮了好幾條傷痕...好痛。現在已經"看起來"正常了,目前在試印35*35*300 high ,測試結果會再跟各位報告,感謝!!
Josh Lin 2017-04-18 01:35:30
恭喜了~~失敗 為 成功之母~~刮傷 心會 痛,但 獲得了 經驗~~
邢鳳言 2017-04-18 01:36:02
原來如此
陳逸文 2017-04-18 01:38:00
邢大 是我檢查線路不夠周延,是Y Z馬達線接反了,接回來後測試看來是ok,目前正在試印中。感謝您
Josh Lin 2017-04-18 01:39:27
XYZ 柱 的 光學開關 插頭 彼此 交叉 插錯 和 馬達線 插頭 彼此 交叉 插錯 都會 造成 這種 現象的!
陳逸文 2017-04-18 01:44:19
是的~附上刮傷的在重玻璃張大家欣賞一下⋯淚
Josh Lin 2017-04-18 01:48:14
是 噴頭 光學限位開關 沒調好?還是 加那條粗彈簧 作 Auto Level ?所造成 的刮傷?
陳逸文 2017-04-18 10:05:50
我在想最主要原因是Y Z 軸馬達交叉錯插,導致auto level時邏輯錯亂撞車;另外粗彈簧拉力太強了,我有發現到auto level時噴嘴座都壓歪了,限位開關燈都還沒亮,就這樣刮玻璃⋯所以我把彈簧拔掉,噴嘴彈片稍微折一下,目前可以使用
原文網址 陳立德 2017-04-08 19:35:10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有熱床70度 沒塗口紅膠 這個翹起來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呢?已經翹到會撞掉噴頭了。 這個料的問題嗎? 還是保溫問題造成收縮? 還是玻璃有刮痕會有影響嗎?
謝謝各位高手
邱瑀皓 2017-04-08 19:39:50
可以把玻璃擦乾淨試試看 刮痕應該不會是影響才對
陳立德 2017-04-08 19:40:05
我用熱床+口紅膠 反而會大面積的黏不牢,有什麼訣竅嗎?塗太多?
邱瑀皓 2017-04-08 19:42:07
其實自己的使用心得是 塗口紅膠就不用開熱床了 塗膠後加熱很容易就乾掉 反而沒效果了
陳立德 2017-04-08 19:53:47
我是懷疑是否料的問題,同樣的設定之前印過半透明的料是正常,但這捆銀色的好像彈性比較好,不知該怎調。
Moko Jenson Huang 2017-04-08 20:18:45
>> 貼個參數會比較好判斷。 >> 就圖上的brim來看, 第一層太貼玻璃, 噴頭拉扯到溢出的料。 若跑到第二層,噴頭就容易撞到沒黏住的料。
陳冠銘 2017-04-08 20:44:26
塗口紅膠就是要乾掉後再印的.... 如果乾了你的線材黏不上去只有兩種可能 1.調平沒調好 離平面太遠 2.你的膠成份不對 不是所有長的像口紅膠的都有效
陳冠銘 2017-04-08 20:58:26
老外常推薦特定品牌的膠是有理由的 成份要對才黏的住線材 如果不知道哪種是對的就找Pentel這個膠 塗上去乾了再印 超黏 有多黏呢....黏到為了把大型列印件拔下來我破兩片玻璃了.....
Charlie Ting 2017-04-08 23:19:24
你的玻璃有油,要用酒精擦乾淨才行
陳立德 2017-04-09 00:11:53
我都有用酒精擦,但有很多噴頭撞到刮傷的痕跡,不知道是不是會影響
Charlie Ting 2017-04-09 00:19:31
一個簡單的測法,你可以旋轉一下玻璃面,然後看浮起的區塊是不是跟著轉了,代表那個區域的附著力不足。 就經驗看,就是還不夠乾淨。一層薄油都足以造成問題。
陳立德 2017-04-09 01:03:31
感謝 我試試看~
陳立德 2017-04-09 01:03:57
我有發現發生的區域都在同樣點上 ,但不知道原因
陳為騰 2017-04-09 01:34:26
好像是噴頭內管塞住導致出料不順,我有遇過這樣的情況,調整好多參數都沒有用
Jason Lin 2017-04-09 01:46:45
除了玻璃清乾淨外 看最外圈半透明狀況 噴頭太貼玻璃了 中間虛線應該也是噴頭太貼 負壓高的情況把料擠出 要不要試試看調高點offset
陳立德 2017-04-09 12:11:56
我檢查一下
陳立德 2017-04-09 12:12:10
我試試看
陳冠銘 2017-04-09 13:27:53
用洗碗精洗玻璃看看 有時候光靠酒精擦不掉油
Chris Lin 2017-04-09 18:10:59
可能擠出量不準,出料改95%試試。
原文網址 朱法緣 2017-03-24 18:15:15
想請問各位高手,
在影片的第5秒之後
出現了LCD消失畫面
想請問是怎麼了呢?
(再用之前有先壓一壓LCD的連接線了)
感謝!!
黃俊傑 2017-03-24 18:21:22
看起來像是短路保護 先把黃色拔掉看看
原文網址 朱法緣 2017-03-13 10:46:17
想請問各位高手
當噴頭要降下去校準或列印的時候會發出很大的聲音(4~8秒的時候)
是因為那裡出問題呢?
感謝
黃俊傑 2017-03-13 11:17:31
感覺還滿... 正常! 木耳人路過! ? ? ? ?
RexLin Rex 2017-03-13 14:07:40
我的也是三角洲型的…我的也是這樣子…感覺不正常
邢鳳言 2017-03-13 16:29:45
裝鐵甲前也會嗎?
Charlie Ting 2017-03-13 16:32:01
好死不死選到共振頻度最高的速度下降.....XD 然後組裝可能不夠緊實,所以共振聲偏大
原文網址 HsinYi Betty Hsu 2017-03-07 15:02:57
請教各位雷雕的高手,有試過雷照片嗎?目前我在雷人像的效果都不佳...只要雷到臉(五官)都會變淡,但衣服、頭髮和背景是成功,目前試下來只有文字OK
HsinYi Betty Hsu 2017-03-07 15:04:45
施百鴻 2017-03-07 16:41:12
你說的是灰階吧 (此圖取材於網路)
原文網址 張峰銘 2017-03-02 22:24:49
請教一下各位高手 我適用ATOM 1.0 升級1.99 的使用者 最近列印成品嚴重翹邊!! 如果想改用 2.0熱床 有人可以提供改法嗎??
馮致榮 2017-03-02 22:42:14
我是覺得這天氣用熱床也是翹
Celgen Liang 2017-03-03 08:25:40
翹!
Charlie Ting 2017-03-03 09:05:45
翹不必然要靠熱床解, 建議先評估問題, 再找答案.
Kwok Tony 2017-03-03 16:01:21
可能z offset有關,我自己的方法,先印一小塊,如果輕輕用手就能拿掉就是就高z offset太高,用點力才能拿掉z offset就剛剛好,如果要很用很大力而且連美紋紙也撕破就是z offset太低
林志鎰 2017-03-03 16:44:00
2.0熱床是FOR2.0主機板
Jiunn Yang 2017-03-03 19:05:18
用藍色膠帶吧
馮致榮 2017-03-03 19:26:34
藍色膠帶黏的太緊快拔不起來.有什麼好方法可以不要這麼緊嗎?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2-21 15:19:56
問題:關於快速接頭我想抄別人的創意使用USB type-C的傳輸線,type-C接頭可以支援電力供應到20V x 5A = 100W,但我不知道加熱板的電力規格;雖然訊號種類不同,但是其他pin腳應該會通吧?有請硬體高手指教:有底色的pin腳是我胡亂定的,我還是讓A組和B組對稱來防呆,其他內容是type-c的原始定義,如果可行的話,一條線就可以搞定了:
白政達 2017-02-21 15:30:32
要100W的話線材要特別去找5a的線材還有連接的接頭,另外,有耐到5A的部份只有Vbus這組,其它的pin 在cable 裡面,應該沒有特別有耐到100W。
邢鳳言 2017-02-21 15:35:59
所以基本上我挑VBUS給加熱片用沒錯吧?但是如果加熱片不用到100W那麼大,就不用找到那麼高的規格了,所以來請教有沒有高手知道到底用什麼線才對。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James Lin 2017-02-21 15:47:12
Good idea , 但是這線耐動來動去嗎? 加熱兩條電線另外放會不會比較安全?
白政達 2017-02-21 15:47:15
沒錯,但還是建議找到5A的抓點buffer
Ming Ya 2017-02-21 15:55:16
線材有分耐熱系數,應該要選一下。
邢鳳言 2017-02-21 15:55:42
有規格才能訂buffer呀
廖新弘 2017-02-21 15:59:16
不小心就像不可能任務的片頭
Bless Ma 2017-02-21 16:11:23
如果只是為了拆裝方便的話,我覺得自製接頭就好了 沒走USB通訊硬要用USB線並不會比較簡單
Cashy Ko 2017-02-21 16:21:06
5A的話, 兩根VBus建議要用22AWG的線材
Cashy Ko 2017-02-21 16:21:40
另外, 有些線端plug只有22pin, 少了 B6/B7 兩pin, 須注意
Rodie Yang 2017-02-21 16:31:32
USB是通用規範... 但每個廠家都針對自己的使用方式決定線材使用方式。 換句話說 不是每條線都能耐壓到最高值 另外有些線材內有自己的升壓IC 你要使用要很確定自己是什麼線材
陳順得 2017-02-21 16:33:45
會建議陶瓷片獨立線組,其他併在一起,真的燒起來會瘋掉的
邢鳳言 2017-02-21 16:35:33
Cashy Ko 謝謝,那我避開這兩pins試試
邢鳳言 2017-02-21 16:38:55
是的,所以想搞清楚這加熱片能不能放進去.
Robin Hsu 2017-02-21 16:39:11
我只有想過用類似電腦電源線接頭的線來組 @@~ 不過還沒想到它會不會造成訊號流失的問題 XD
邢鳳言 2017-02-21 16:39:59
因為我有另一台機器應該是這麼做的,加上最近拆裝心裏苦,才有了這個想法
邢鳳言 2017-02-21 16:46:40
研究研究嘛,萬一不成也了解為何不合適的原因...
Bless Ma 2017-02-21 16:51:27
如果我沒搞錯的話,這台機器本身是有USB chip在溝通的,跟單純用“USB介面”把線接在一起是不一樣的
Vincent Liu 2017-02-21 16:55:54
D-sub應該就可以了,蛇管可以不要了,而且連接器本身自帶螺絲可以直接鎖上母頭,線的固定也方便,加熱部分要看原本的線有多粗,建議還是獨立出來,壞了比較好換
邢鳳言 2017-02-21 17:00:37
Bless Ma 也有可能,但這麼做,兩端還要好幾個類比/數位轉換動作,再加上USB Host和Device的製作,那就真的很麻煩了,我就會放棄了。
Bless Ma 2017-02-21 17:01:14
所以我建議自製接頭就行了XD 反正只是為了拆裝方便
邢鳳言 2017-02-21 17:02:47
Bless Ma 本來想這麼做的,突然興緻來了,研究看看:我今天回家把F家的列印頭插到電腦看看有沒有反應就知道它是不是走USB protocol了。
Bless Ma 2017-02-21 17:03:24
Phil Xing 別這樣做,F家的接頭是24V,你電腦會燒掉
Mesak Chuang 2017-02-21 17:03:35
12PIN
邢鳳言 2017-02-21 17:05:29
這倒沒想過...15根...又多又粗
邢鳳言 2017-02-21 17:07:46
Bless Ma 它不會自己發電吧?我只是想試有沒有走USB bus的device在裏面, 應該還好吧? 話說回來, 我手上好像沒有USB type-A 轉type-C的線
Bless Ma 2017-02-21 17:08:32
你是接噴頭嗎?那可以試試看 接機台我記得以前有人試過,會燒
邢鳳言 2017-02-21 17:09:33
Bless Ma 有這種勇士!不過光聽會燒就知它不是走USB的可能性很高了; PC接它雷射或熱頭組應該安全。
Bless Ma 2017-02-21 17:10:22
應該可以試試看,會不會認到新硬體 我還沒想過這樣XD
邢鳳言 2017-02-21 17:12:22
請問這是什麼寶物?
Mesak Chuang 2017-02-21 17:14:11
航空接頭
Mesak Chuang 2017-02-21 17:14:22
有些高規格的有防水機構
Bless Ma 2017-02-21 17:24:31
USB-C我不熟不敢說, 如果是USB3.0的話我就可以很肯定地說不是XD 但規範本身就可以提供到20V 5A 所以我想或許有可能是走USB
Bless Ma 2017-02-21 17:26:10
我覺得接頭太大了,鋁擠應該塞不進去
Bless Ma 2017-02-21 17:26:58
DB-15跟樓下一樣問題,接頭太大塞不進鋁擠 而且我的經驗DB-9有些gnd跟ring會直接跟外殼接在一起 DB-15不知道會不會有些陷阱在
邢鳳言 2017-02-21 18:13:11
是不是從線料架接到移動平台用的?
Bless Ma 2017-02-21 18:14:32
但還是要拉到底部吧?還是你想剪掉單焊接頭而已?
邢鳳言 2017-02-21 18:15:43
Bless Ma 其實type-c只是接頭的規格, 和USB 3.0/3.1這個bus的規格是獨立的, 只是差不多時間推出, 大家會把它們混在一起講了
Vincent Liu 2017-02-21 18:18:10
可以直接去光華商場看,但是我現在是把噴頭的線和其他的線分開了,還不難換,只要atom出貨的時候靠近噴頭的那個外六角可以讓我不用拆側吹風扇就轉的到話,這次我拿到的0.2噴頭就可以,可惜0.4的不行
Bless Ma 2017-02-21 18:18:42
邢鳳言 了解,謝謝
陳維德 2017-02-21 18:27:56
12pin 的是剛好,側邊風扇的負極接在一起就剛好12 隻,其他的還是個接個的,之前我去找的是14 pin 類似這種的,等0.2 的移動平台有賣了,拿在先直接用原廠接頭用用,真的會有接觸問題再買回來改
Rodie Yang 2017-02-21 18:33:49
你需要幾pin?
黃大丙 2017-02-21 18:45:31
我覺得這如果是要在移動平台附近的話太重了
陳維德 2017-02-21 18:47:26
黃大丙 接頭還不會重哪去所以還好,只要跟y 型固定架魔鬼沾固在一起不會晃就好,方式多種自由選擇
黃大丙 2017-02-21 18:49:05
我看了半天這種空中接頭每個看起來都超大的,而且又作金屬的....delta機的移動平台還是越輕越好
陳維德 2017-02-21 18:49:36
所以你要接頭在料架那也是ok 阿自已看怎麼用最好,我是先不會動接頭,用原廠的用,真的有問題在換就好了
柯軒恩 2017-02-21 18:51:34
不是 USB, 自定義協定
黃大丙 2017-02-21 18:54:37
我也想弄在平台那邊,所以才想找輕的接頭嘛...
陳維德 2017-02-21 18:55:12
汽車用的接頭12~14 pin也可以用阿
黃大丙 2017-02-21 18:58:36
想不出來 XD
陳維德 2017-02-21 19:02:12
這種全膠料的也不會多重,中午我看到的那汽車的現在找不到,在車裡用的很多,型也還可以
James Lin 2017-02-21 19:04:29
看起來就好重
陳維德 2017-02-21 19:10:18
用法就看自已喜歡囉要用rs232 用也是ok 啦
邢鳳言 2017-02-21 19:24:52
我不是很內行,但看起來10~11 pin夠用。
黃大丙 2017-02-21 19:25:52
Molex這顆好像還挺可愛的 14/31 pin兩種規格 http://www.molex.com/molex/products/family......
邢鳳言 2017-02-21 19:27:27
柯軒恩 感謝,最有公信力的答案,有協定在,那就不是純借線而己囉?不一定要回答 # 嚇了一跳
黃大丙 2017-02-21 19:32:27
加熱2pin、熱敏2pin、風扇2pin、側風扇2*2ipn、限位開關2pin=12pin,有少算了什麼嗎?
黃大丙 2017-02-21 19:39:19
結果看影片也是超大一顆
Bless Ma 2017-02-21 19:49:04
釣到大魚了(?)
Mesak Chuang 2017-02-21 19:56:09
還好啦不會太重
邢鳳言 2017-02-21 20:00:02
限位是3pin, 但是有些接地我把它併在一起了
李穆 2017-02-21 20:20:25
去趟電子材料行走走,會有很多收穫
陳維德 2017-02-21 20:21:44
Mesak Chuang 圖中的是好像5 pin 的,用金屬 12 pin會有點點重了,不過只要不是做在噴頭那也還好
Mesak Chuang 2017-02-21 20:22:50
5PIN 跟 12 PIN 的頭要看大小,才知道重量,詳細規格要找過才知道
陳維德 2017-02-21 20:29:23
點進去看就有拿在手上的圖了XD
陳維德 2017-02-21 20:29:50
以開關來說的話是都用負極來做開關,所以我不會想把其他的負極用在一起,只會把兩個側風扇的正極跟負極並在一起,因為在主板那側風扇是用1分2 的方式
謝哲銘 2017-02-21 20:33:06
改一年半了
陳維德 2017-02-21 20:37:02
不過以atom 的磁吸的方式,要試試看才知好不好
謝哲銘 2017-02-21 20:38:17
磁吸無所謂,找地方固定比較重要
陳維德 2017-02-21 20:59:50
應該沒地方
謝哲銘 2017-02-21 21:02:00
有阿 你只是要把前端的線延長就好 這種端子是可以對鎖的 固定看你自己要用什麼方式 不一定要固定在平台上
陳維德 2017-02-21 21:04:49
要在噴頭附近也只能跟y 型固定夾,綁在一起,不然就是接口在料架那線還是留那麼長,所以看人吧自已覺得好就ok 啦
Patrick Huang 2017-02-21 21:21:38
5A是4個Vbus加起來,而且cable中4個點好像是接在一起的
邢鳳言 2017-02-21 21:32:19
陳維德 收到
Robin Hsu 2017-02-21 23:26:52
這接頭看起來不錯用 ~
邢鳳言 2017-02-22 01:08:28
要固定到那裏我還真沒想過。。。
王建傑 2017-02-22 10:09:45
昨天有找到這款,但不知道多少錢? http://shop.cpu.com.tw/product/34875/info/
陳維德 2017-02-22 10:25:32
原本是很想換用這樣的12 pin,但想到要更換陶瓷加熱或是熱敏維修更換會比較麻煩點,看了看還是汽車用12pin比輆方便點,接腳的抽出來換就好,比較重視維修方便,能快速替換噴頭組
原文網址 黃宇軒 2017-02-20 16:08:33
[ Z min error 問題(已解決) ]
奮戰了整個週末,終於把所有的升級套件一次搞定啦!
0.2 噴頭細緻度真是沒話說 試印的模型是使用 0.1 層高 無填充無支撐直接列印 (本卷是有點受潮的舊料,新料表面應該更亮) 加上熱床後,不但徹底擺脫翹邊問題 更發現原來玻璃平台這麼美 印完就可直接拍照啦~
獻醜完後想跟大家求助 我是使用 ATOM 2.5.161221 最新版韌體 Auto level / Home 的動作都可以正確執行 但執行 Home 之後 馬達會出現高頻音 持續在做動狀態 印象中以前執行Home後馬達是off的?
此時再做一次Home是可以的 但如果執行 Auto level 或 Adjust Offset 都會出現 Z min error 此時如果關機,把噴頭稍微往下移一點 再開機並執行 Adjust Offset 則一切正常
找了一下版上的資訊 我的狀況z軸沒有超過上界亂振 噴頭微動也可正確觸發完成auto level 這樣不曉得該往哪個方向去抓問題呢? 再請板上各位高手指點了 謝謝大家~
-------------- [機器資訊] Atom 2.0 雷射模組 強化機殼(改用舊開關控制風扇) 新版熱床 光學限位開關 雙擠出EX套件 MK3 0.2 噴頭
Charlie Ting 2017-02-20 16:18:03
也保養的太乾淨了.......(羞愧) 描述的問題建議錄影,因為現在版本組成太多,找問題的難度變高了,看到影片比較準。
黃宇軒 2017-02-20 16:22:46
哈升級前當然是慘不忍睹啊XDD 趁升級順便大掃除,加上盔甲之前沒裝所以算是全新的狀態,以後不用塗膠或許會比較容易維持吧(希望) Charlie大說的對,晚上回去再錄影請教大家,先謝了!
Karas Kai 2017-02-20 17:45:59
請問韌體是選2.0還是2.5ex? 我機子也是2.0升雙擠出 韌體選2.5ex平台矯正正常 韌體選2.0平台矯正也會跳z min error
黃宇軒 2017-02-20 17:50:03
是選2.5ex的,平台矯正可以執行,但調整z offset的功能,如果先執行過Home會出現Z min error,如果開機後直接執行又正常,頗為奇怪
Jacky Chen 2017-02-20 17:50:09
升級套件還在地板上...
Jacky Chen 2017-02-20 17:50:15
黃宇軒 2017-02-20 17:51:20
哈我拖超久的,盔甲跟熱床都是早鳥就買的XD
Jacky Chen 2017-02-20 17:54:12
我也早鳥就買 升級 雙頭 =_=
黃宇軒 2017-02-20 18:07:21
對啊我也是,想到要拆就頭大,乾脆等0.2噴頭來一次解決!昨天最後的列印平台就拆裝了五六次,快崩潰 ? ? ?
Vincent Liu 2017-02-20 18:21:07
噴頭的sensor亮了,看一下是不是,我的如果還沒印之前亮燈,就會叫+顯示z min error,我的機器是2.5ex
黃大丙 2017-02-20 18:42:45
Z min error通常是你的限位螺絲平常就已經碰到限位開關(光學的就是燈會一直亮),要調鬆點。比較差的情況是組裝的時候限位開關的線壓到造成短路
黃宇軒 2017-02-20 19:26:28
昨天平台拆裝很多次的其中一次原因,就是眼殘把噴頭的限位開關差錯孔,導致無法做auto level。然後手殘移錯線,變成連移動都有問題,只好再開一次重接。不排除還是眼殘接錯了,我再檢查看看。 不過怪的是現在這些動作都能執行,但連續操作就會出現z min error,還有home之後馬達不會off(列印完成後的home完會)
黃宇軒 2017-02-20 19:28:50
噴頭的sensor在auto level及列印過程中倒是蠻正常的,我再注意看看,謝謝
Labrada Chang 2017-02-20 19:45:03
ㄋㄟㄋㄟ!
Shu-Jen Chou 2017-02-20 20:27:58
我2.5EX也是home完馬達高頻不會off
Charlie Ting 2017-02-20 20:30:44
或許應該要有人 home 完之後加入 disable motors 的指令? 邢鳳言 (Phil Xing)
黃宇軒 2017-02-20 20:41:49
所以 2.5EX home 完馬達高頻不會off是正常的囉?不是很確定但印象中 2.0 好像會off ?
Charlie Ting 2017-02-20 21:04:37
問題可以有很多種解法,以home來說,接著 disable 會比較好。我自己的 2.0 有時會有高頻聲,它可能是來自驅動器或電源的狀態變化,所以聽到時如果我沒在印,是在改東西,就會 disable 掉。
黃宇軒 2017-02-20 23:13:31
太神奇了,回到家想錄昨天的錯誤狀況,結果它竟然恢復正常了! 回想一下過程,我先做了幾次auto level,發現有一兩個點會在空中再觸發,原因是我將觸發螺絲調在非常接近的位置,加上彈簧不小心被我手殘拉太鬆,導致觸底後無法歸位,把螺絲稍微轉進去一點就解決了。 因此推測,可能是Home的速度較快,力道太大使得過鬆的噴頭限位開關進入觸發狀態,才會無法接著執行 auto level / adjust offset(機器放在櫃子上,昨天平台home上升後就看不到開關燈號,因此沒注意到) 謝謝大家的協助,不用再拆一次底版真是太感動了~~~可以開始練習雙色換料囉!
黃大丙 2017-02-20 23:26:27
蠻合理的推測 XD
黃宇軒 2017-02-20 23:44:55
那個彈簧拉太長後,使勁洪荒之力想把它轉回去,但成效不彰T.T
Josh Lin 2017-02-21 01:04:25
用 攝子 或 鉗子 把 彈簧(鬆掉的區段) 壓縮到 你希望 恢復的長度 後,固定不動 用 打火機 (或 小噴槍) 把 彈簧燒紅,冷卻後 即可 退回 原 較緊 的長度!試試看~~
黃大丙 2017-02-21 01:24:21
原來還有這招~
邢鳳言 2017-02-21 06:56:18
在 Configuration_adv.h 有一個值改一下就可以了: DEFAULT_STEPPER_DEACTIVE_TIME, 它目前是0(相當於沒作用), 可以依個人喜好改成待機秒數, 如改成5, 它就是待機5秒後把馬達都關掉。
Jacky Chen 2017-02-21 10:39:26
黃宇軒 你已經完成了... 輸了~
原文網址 Ho Shu Huang 2017-02-18 23:04:08
求助各位高手 請看影片我列印時 同一層路徑噴頭在左上角時較靠近底板而一路往下往右走時噴頭會慢慢提高所以PETG就能順利出料 請問這是什麼問題呢? 我底板水平調過 軌道皮帶調過 噴頭螺絲也調過都無法解決 懇請各位高手指點 非常感謝喔
廖新弘 2017-02-18 23:20:52
噴頭上有太多溢料,先清乾淨再做平面校正看看
Ho Shu Huang 2017-02-19 09:12:38
非常感謝您的指教 有的 我有先清過再做Auto level 也一直微調噴頭螺絲 這是目前我能調出的最佳狀態了 並且我發現螺絲很敏感 調太鬆Auto level會懸空 太緊會撞底板 請問這是正常嗎 還是我噴頭組裝上有什麼問題呢
Ho Shu Huang 2017-02-19 09:29:08
螺絲調太鬆Auto level懸空
Ho Shu Huang 2017-02-19 09:37:16
螺絲調太緊噴頭撞底板
陳維德 2017-02-19 09:41:13
手推看看噴頭移動的感覺順不順微動開關的接觸可能不夠好,或是上蓋有沒卡到邊邊造成不順,這個要調的好自動校正才會準,z offset 也要做高度的調整
邢鳳言 2017-02-19 14:13:16
我沒看到你的迴力彈簧
陳維德 2017-02-19 14:33:28
2.0的機子吧,用微動開關的樣子,噴頭檔風片不同
廖新弘 2017-02-19 14:33:38
http://taco2013.blogspot.tw/2016/07/3d-petg.html
邢鳳言 2017-02-19 14:42:09
喔,原來機械式的沒那條回力彈簧呀!我覺得它對這種情形很有幫助,可以復原極限開關,減少這種跳空的狀況,我昨天修好噴頭重新校正也跳空過,拉兩下回力彈簧平均一下彈力就正常了。
Ho Shu Huang 2017-02-19 22:38:50
感謝各位高手的指點啊 請問2.0有辦法改光學式嗎
陳維德 2017-02-19 22:43:27
可以升級,韌體可能要改,或是原本atom 就有升級的版本,你可以mail 直接問atom support 會比較快support@atom3dp.com
Ho Shu Huang 2017-02-19 22:47:35
了解 真的萬分感謝各位高手的指點喔
李穆 2017-02-20 07:44:57
你的線纏法會造成噴頭上蓋被拉開,把進料管拆開再跑,另外,校正時速度太快,用旋鈕降到10%
黃大丙 2017-02-20 12:15:56
Ho Shu Huang 你是不是說反了,那支螺絲應該是調太緊會懸空,調太鬆無法觸發才對?
黃大丙 2017-02-20 12:17:06
改光學是比較準沒錯,但用微動開關頂多就觸發距離稍長一點,也不至於會觸底呀
陳維德 2017-02-20 12:19:29
這要微動是按下還是放開是觸發,這要有2.0的朋友才知怎調整
黃大丙 2017-02-20 12:21:37
按下~
黃大丙 2017-02-20 12:24:32
看這圖螺絲鎖法好像跟我們光學的相反...那鬆緊也是相反的就沒錯
陳維德 2017-02-20 12:39:28
應該是,微動開關比較容易出問題像滑鼠的用久了會不好按或是連擊,能升級光學的比較好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