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層高

原文網址 廖新弘
2016-11-13 15:00:57

無敵鐵金剛的最新進度,3倍大的高度接近60公分,放大後的關節空隙是主要必需克服問題,其他就是時間是線材問題,目前以填塞25%層高0.15mm下去列印

Bise Chen
2016-11-13 15:44:07

赫然覺得那雙手好萌…@@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11-10 09:51:14

[旋轉平台]

為了在 ATOM 上面加裝一個轉台,所以去買了一個餐桌用的圓型軌道,然後設計一個支撐座用來固定它和熱床上的鋁板。

然後將 E1 的出料馬達改在右側的鋁擠處當成動力源。等零件都固定好後,再用 GT2 皮帶來帶動。

就能在 ATOM 上面加裝一個轉台了。

它可以拿來作什麼用?

1. 拍照
2. 3D建模(要件之一)
3. CNC的第四軸(轉台上改成固定夾頭)
其他還沒想到,因為其他模組還沒弄好。

另外,這個列印因為底部需要平整,連底部的凹槽也要平,這樣放固定夾扣時才會平,免得造成底座翹起。

所以這次列印一樣採用自印支撐的方式進行,也就是先把需要的支撐印好備用,然後開始印物件,到達一定層高時放慢速度,然後把支撐擺上去讓列印繼續。這樣的印法可以得到非常平整的支撐面,而且不用費事去拆去磨。

但這用法有一些限制,也要一些技巧。

對了,它的直徑 210 mm。

劉聖心
2016-11-10 10:26:41

拍照跟當掃描的平台很好用,但當CNC的第四軸是沒有意義的.

Samael Lin
2016-11-10 10:30:45

如果是圓型的列印用第4軸可以節省時間,而且圓度本上會比較好

James Lin
2016-11-10 10:44:59

好像欠缺轉盤與3DP間的教準放置點,
用於圓轉時絕對不偏移的中心自轉是很重要的

俞威名
2016-11-10 11:15:13

看起來有要挑戰五軸列印加油


原文網址 Lawrence Lee
2016-11-08 14:44:32

法鬥!! 11cm 高,0.2mm 層高。下巴白色的部份有點掉落應該是因為肉厚關係,白色料沒地方跑,出料量需要調整一下(腹部黑色地方比下巴還斜的坡度都沒問題了)

戴士偉
2016-11-08 14:47:50

好想要圖檔~~~~ XDDD

James Lu
2016-11-08 14:58:24

喔.....漂亮的狗狗...想要+1

廖新弘
2016-11-08 15:00:37

圖檔是公開的,在知名網站下載的

廖新弘
2016-11-08 15:03:35

陳明谷
2016-11-08 15:21:03

這眼神好擬真

杨威
2016-11-08 15:27:06

好真实

陳明谷
2016-11-08 15:41:33

4 loops??

林一旭
2016-11-08 15:44:58

真是厲害

曾俊維
2016-11-08 18:29:23

太強了


原文網址 陳為騰
2016-10-30 13:29:30

請問各位先進,為什麼會隆起呢?
溫度:200
層高:0.2
速度:60
有熱床:70

黃俊傑
2016-10-30 13:37:06

離平台太近

陳為騰
2016-10-30 13:37:38

cura 15.04.6 mac版本

陳為騰
2016-10-30 14:11:49

重新調整Setting Z Offset 的高度之後,已有改善,謝謝幫忙!
https://atom3dp.squarespace.com/firstlayer-2/


原文網址 Lawrence Lee
2016-10-28 12:06:49

雙色測試:305mm 總高,0.2mm 層高。換料總共 1525次!

黃俊傑
2016-10-28 12:08:46

忍不住了~ 有無24期零利率阿?

廖新弘
2016-10-28 12:09:03

印那隻法鬥Y

Lawrence Lee
2016-10-28 12:09:18

好喔!

Stanley Chen
2016-10-28 12:15:55

有點美耶怎麼會!!

蕭傑仁
2016-10-28 12:20:49

我覺得這個社團裡面充滿著誘惑 一不小心 皮包裡面又會有一堆小朋友出走了... 為了皮包小朋友的未來 該來考慮是否要離開這個社團了 :P

Lawrence Lee
2016-10-28 12:26:35

留下來啦,保證不會綁架你的小朋友。但是他們自己決定要走要留 ATOM 不敢保證 XD

陳奕均
2016-10-28 12:28:18

這個太毒了!!! 我承受不住

Roy Lo
2016-10-28 12:31:43

快出貨啊,期待升級套件(ㆁωㆁ*)

Estima Lin
2016-10-28 12:34:11

還要等一個多月....望穿秋水~
再來是練習3D如何拆件(分色)...

戴士偉
2016-10-28 12:42:15

要印很久捏 XD

Fong ChingYang
2016-10-28 12:43:43

漂亮

梁琄
2016-10-28 12:44:11

換得超乾淨!

Empire Wu
2016-10-28 12:53:44

如何換料的,教一下

黃俊傑
2016-10-28 12:57:59

教學文 (誤

Empire Wu
2016-10-28 12:58:53

請問可以打60A~95A的軟料嗎 ?

Estima Lin
2016-10-28 13:21:52

是否需換料塔?

梁琄
2016-10-28 13:26:30

照片最上面的那支就是換料柱呀

Estima Lin
2016-10-28 13:29:28

因為表面太完美看不出殘料顔色!
愈來愈期待了…

Ya Hsuan Wu
2016-10-28 13:46:38

好像要來拜一台了

Moko Jenson Huang
2016-10-28 14:42:42

~=>受不鳥<=~
連換料的都這麼美
不知道可不可以改個形狀
一石二鳥

蘇英嘉
2016-10-28 14:53:10

神奇~

Lawrence Lee
2016-10-28 15:13:46

說旁邊的換料柱嗎?可以! Kisslicer的就不一樣。照片是cura的

蘇子敬
2016-10-28 15:16:15

可以po個列印換料的影片嗎?

Lawrence Lee
2016-10-28 15:16:50

ok 啊

Lawrence Lee
2016-10-28 15:22:53

Lawrence Lee
2016-10-28 15:24:18

Lawrence Lee
2016-10-28 15:24:46

之前沒有拍所以放一個新的下去印

蘇子敬
2016-10-28 15:26:49

請問每次換料大概要損耗多少的料啊?

Lawrence Lee
2016-10-28 15:29:20

可以自己調整size,影片中的每層大約 18mm x 18mm 的面積填滿。如果從黑要切到白的話就要比較大一點才會乾淨。

蘇子敬
2016-10-28 15:29:51

感謝分享

Lawrence Lee
2016-10-28 15:32:23

沒問題喔!

Estima Lin
2016-10-28 16:57:03

噴 ? 啊!
改天廢料會更多了~

Moko Jenson Huang
2016-10-28 17:13:01

換料的那根柱子可以改成另一個stl嗎?一次做兩個的概念

Estima Lin
2016-10-28 17:16:03

我也在想?
1.另一個STL,但高度要一致?
2.沒有換料的那層也要去填換料柱,直到印到最上層?
3.再加一個,以CURA來說,一次印2個以上表面會比單獨印一個還要多的痘痘...

Moko Jenson Huang
2016-10-28 17:17:03

Estima Lin 如果可以,就只能盡量找匹配的了。

Lawrence Lee
2016-10-28 17:18:47

kisslicer 換料比較少,只有換的時候才需要,而且高度只會到達最後一次換料的地方。所以換料所需的材料完全取決於切片軟體和設定

Lawrence Lee
2016-10-28 17:19:15

有興趣可以參考 kisslicer 和 cura 的論壇

Estima Lin
2016-10-28 17:20:04

我搞不定kisslicer的拉鍊...

林學舜
2016-10-28 22:46:52

看來我非常需要atom團隊出一份教學手冊T.T

Charlie Ting
2016-10-29 01:34:02

梁琄 換料成本頗高

姜智勻
2016-10-29 01:37:46

印好快,厲害

林似諭
2016-10-29 14:21:23

請問是用cuRa那一版

Shi Xinhui
2016-10-29 20:29:35

開班受課啦 不過還是要先推外出包 讓機子出門去溜溜 別老是宅在家

Dennis Chen
2016-11-01 09:30:17

那個換料柱子顏色混的不錯 (完全看錯重點...) 請問有軟體可以做到像從第一個顏色漸層到第二個顏色,或著是給個混色比例印出來嗎?

黃俊傑
2016-11-01 09:46:38

https://www.kickstarter.com/....../the-palette-3d......
大概是這東西 才有可能了吧...

黃俊傑
2016-11-01 09:47:24

估計是15版本的!

阿童
2016-11-01 11:08:13

每家的會有點不一樣,基本上線徑是1.75,熔點240度以下就可以印,我們家的軟料是Shore D 45,可以印喔

梁琄
2016-11-01 11:19:26

Charlie Ting 跟單噴頭相比的話,確實會比較高。換料柱本身也像是保險,換料柱越大,換得乾淨的機率的越高,當然廢料也會較多,反之亦然。

Clarence Lee
2016-11-01 11:21:33

不只軟體 還要韌體 也要有混色噴頭的配合..目前常見的市售品應該就Diamond Hotend
https://atom3dp.hackpad.com/Multicolor-mixing......

Clarence Lee
2016-11-01 11:23:48

黃俊傑 Pallette並沒有混色 ..它基本上比較像 ATOM2.5 EX類似 但做成四進一出的外掛版本的方式

Clarence Lee
2016-11-01 11:25:47

Charlie Ting
2016-11-01 11:48:28

這部份可以再研究研究 梁琄 最近在玩熱床發現也不一定

梁琄
2016-11-01 11:50:19

也是,話先別說太死~ 技術一直在往前,誰又能說定下一秒會是什麼樣子

Charlie Ting
2016-11-01 12:01:07

我的訊息亂掉了.....臉書怪怪的XD

蘇子中
2016-11-01 12:40:47

這是2.5ex雙色印的,還是手動換線?

黃俊傑
2016-11-01 12:42:06

上面一點有貼影片!!! 手動換線只有z方向辦的到吧!!!

蘇子中
2016-11-01 12:44:46

影片看了,但還是分不清楚,請明講

Charlie Ting
2016-11-01 12:58:01

PO文有說換料總共 1525次,這就不可能手動了,會死人的!

Dennis Chen
2016-11-01 15:05:04

那如果雙擠出,但當作單擠出來用,例如一個出60%的量,另一個出40%的量,但是由韌體來控制同時運作,那就不需要改STL了....這樣可行嗎?

Genu Wu
2016-11-03 22:23:55

看來會浪費很多料.. 如果是雙噴頭應該會比較省?

Dennis Chen
2016-11-03 22:28:08

聽有用雙噴頭的人說,一個噴頭在印,另一個噴頭有可能在流鼻水,不然就是在刮印件的其他部份,結果有可能會浪費掉整個印件喔... :p

蘇子中
2016-11-03 23:13:27

我之前用雙噴頭就是這樣,印完後都會有雜點,所以必須在列印件的兩側放上等高的"牆",讓噴頭把鼻涕抹在牆上

Moko Jenson Huang
2016-11-03 23:23:46

個人覺得雙進料最大的好處還是在水溶性支撐,可以做出更多以前做不到的造型,不過,能不能在支撐的第一層以及最後一層才改為水溶性進料,省時省材。

Dennis Chen
2016-11-03 23:28:36

黃大...人家真的不是故意的, 回太簡略了...就念在我已經刷下去了,就原諒我吧...

Estima Lin
2016-11-03 23:39:31

其實省不了多少...
公司有一台UPrint是近端擠出雙噴頭,
每每換料時都會再擠一些料出來,
然後再去刷一刷噴頭,然後再印...
而且耗材貴又綁晶片的~

Ya Hsuan Wu
2016-11-03 23:45:48

Dennis Chen 有點難兒~


原文網址 曾荐宏
2016-10-25 13:35:29

問題求解

最近想要來印0.1層高的作品

之前用0.5或0.2印都沒什麼問題

一旦設定成0.1之後

就無法出料

同樣的檔案換了層高就無法列印

想請問大家問題出在哪邊嗎?

附上列印參數

(0.2層高印得很順

0.1的層高完全印不出來

有時候進料處的鐵弗龍管

還會被噴離進料處 導致脫落)

Charlie Ting
2016-10-25 14:02:37

1. 校正不夠準,出量不準,所以擠不出來
2. 線材反壓把進料端壓出

調整微動開關,讓 G29 測出的間距跟你的 z-offset 一致。
基本上打底的第一層出料要剛好順,又能黏得牢,這樣成功率才會大,反之失敗率會偏高。

黃俊傑
2016-10-25 14:18:05

速度是??? 變小相對要馬慢 要馬提高溫度

曾荐宏
2016-10-25 14:23:25

重新校正完後,來拉高溫度和減慢速度看看,感謝~~

曾荐宏
2016-10-25 14:23:28

好的,下班後來重新調整,感謝~~

廖新弘
2016-10-25 14:58:34

溫度太高,第一層太低,噴頭內壓力太大,造成回啫卡料

曾荐宏
2016-10-25 15:00:06

了解,所以降低溫度,拉高第一層就可以降低噴頭內壓力嗎?

Moko Jenson Huang
2016-10-25 15:05:48

或是乾脆作弊,第一層加高0.1囉⋯⋯

Moko Jenson Huang
2016-10-25 15:08:34

不過正確的校正才是基本功啦⋯⋯

廖新弘
2016-10-25 15:17:28

你可以z-offset加高,譲第一層至少0.2mm試試


原文網址 Nigel Liu
2016-09-05 17:33:22

1.99升級完熱床,列印品質整個三級跳,層高0.1mm,比還沒升級前厲害很多,精準度真的變好了。只是組裝的時候很多小問題要克服,因為跟2.0的零件還是不太一樣,要自己多準備三隻m3 45mm螺絲跟增高套筒,ssr接線也要重新弄過,usb插座得自己準備,加熱底板有一端會打到滑軌,怎麼也卡不進去,最後出動研磨機把z軸靠皮帶那邊磨掉一點才有辦法放下,韌體需要升級到2.06才有辦法讓熱床作動,提供給1.99想升級的原廠套件的朋友參考 (溫馨小提醒,那個原廠設計預留的走線空間要給1.99用絕對是不太夠,很容易不小心壓斷,建議整個重拉,穿過新的底盤會好一點)

Sean Yu
2016-09-05 17:35:29

看來只好購買套件後,請有經驗的俠士相助了! Nigel Liu

KioSky Chung
2016-09-05 17:42:29

;D 刷了

陳亮宇
2016-09-05 17:57:04

有沒有衝 0.05mm層高來玩完? XD

Jeff Lin
2016-09-05 19:23:56

其實power很有關係,原廠付的AC不足瓦

James Lin
2016-09-05 21:21:26

2.0 電線我也是硬塞,但鋒利處我還是多加一些絕緣~


原文網址 Shih Han Hsu
2016-08-22 21:58:51

左Cura, 右S3D
相同層高、溫度、速度跟材料
光澤差好多....

李宣平
2016-08-22 22:02:51

我cura 切不錯說

Daniel Cheang
2016-08-22 22:23:43

光澤似乎和風扇有關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6-08-26 12:37:17

這問題,可能最近有新韌體可以改善。


原文網址 Moko Jenson Huang
2016-08-06 12:30:06

【恩~ㄡ~參考參考】
層高0.3
溫度210

Moko Jenson Huang
2016-08-06 12:30:48

1.速度50mm,風扇ON =>慘不忍睹

Moko Jenson Huang
2016-08-06 12:31:20

2.速度50mm,風扇OFF =>外圈變形

Moko Jenson Huang
2016-08-06 12:31:41

3.速度30mm,風扇 ON=>手一剝就分家了

Moko Jenson Huang
2016-08-06 12:32:03

4.速度30mm,風扇 ON=>換紅色料,正常沒問題,但是紅色的料放比較久

黃傑
2016-08-06 12:51:28

請問這是軟料?

Tom Pwyy
2016-08-06 23:25:50

不同膠成份不同,最好獨立清試不同溫度/速度來比較緊合度

林凡鈞
2016-08-08 08:52:55

可以說 風不是大就是好?


原文網址 汪顯嘉
2016-07-23 13:15:05

生化人胸像,準備細修上色。
話說0.1層高印上癮了,0.2怎麼看怎麼不對

Sean Ciou
2016-07-23 14:27:39

帥喔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