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求助訊息

原文網址 陳奕廷
2017-02-05 06:45:23

(如有違反版規歡迎告知刪文)

本人慾開發一組atom2.5用的熱場套件
(簡單來說就是機殼XD)

同時針對原先部分設計做些改良
日後若完成會開放圖檔(開源)供各位自行製作
但同時本人也想自行生產/販售
想在此詢問各位痛有是否有興趣的

產品的說明如下:

製作方式:

目前圖面上的零件均為3mm鋁合金折板
為減少材料應用及增加結構強度
僅使用4片鋁板透過複雜的折板成型
減少組合量相對減少機台共振

改良部分:

1.將擠出馬達向機台中心移動 減少原先因擠出機離z軸較遠而發生氟鐵籠管脫落問題(黑色卡片彈出) 同時也能減少線材在列印時的拉扯

2.線軸支架改為2片貼合的設計 改善原先2線軸距離過遠導致重量變型及拉線的問題

3.新的集線管支架 體積增加 減少原先線材緊迫導致電線脫皮的問題(不是每台都有這個重況 像是本人有強迫症 硬是把雷雕模組塞進原本的集線管中 因此縮小電線與管子中的間隙)

4.整合雷雕模組 原公司尚未針對2.5機型開發雷雕的周邊配件 (雖然可使用2.0的模組 但容易使的熱場因難以密封而不容易建立) 線組同噴頭套件線組一起至於集線管中(原本的設計雷雕模組的走線並不是同噴頭模組一起走在Z軸 個人覺得很不美觀XD) 屆時機殼側面還會再開一個"小門" 能夠任意切換雷射或是噴頭模組

其他部分:
(上未完成製圖 故在此說明)
1.總共會有3片門板

2.2個門位於正面 上下各一個 材質為壓克力 厚度約4-5mm 上方門板為換料使用 下方門板為更換模組 拆取工件時使用 開門方式為向上開起 像是巴士車門那樣 (考慮到atom尺寸不斷加大的情況下 側開及上掀式設計在開門時會有很大的體積問題)

3.側面門板為鋁合金(同機殼材質) 為放置模組時使用

4.機殼內側會鋪設5mm-10mm隔熱棉 減少共振 噪音 同時增強熱場效能(靠熱床發熱)

5.會安裝電燈(規格未定)

大概就以上這些了吧 如果我還有想到其它的在隨時補充
如果各位還有想到什麼功能或事能改進的地方 歡迎交流 指教 :D
(EX:像是不斷料機構等 這種電路的東西我就不會了 如果有前輩能夠提供資源 到時候若有銷售也能一同售出~)

價錢部分目前還沒確定 因為我圖還沒畫好 還無法跟工廠詢價 但想知道各位對這樣的東西有沒有興趣~ 如果有的話能幫我留言+1嗎

最後感謝看完這篇文章的各位 (Y)

YiGong YiTu
2017-02-05 08:34:08

+1

Yih Chiou
2017-02-05 09:48:58

+1

蝶魂
2017-02-05 10:02:42

+1

馮致榮
2017-02-05 11:00:06

+1

張不凡
2017-02-05 11:23:24

+1

白政達
2017-02-05 11:35:47

+1

洪瑞宏
2017-02-05 12:11:49

+1

施百鴻
2017-02-05 12:24:09

+1

林漢禎
2017-02-05 14:14:23

+1

陳奕廷
2017-02-05 16:58:23

好少的回覆量XD 那我想請問已有回覆的各位 比較想要開源的方式還是購買的方式呢

陳維德
2017-02-05 18:28:16

原廠好像也在做這個;我原本也是很想裝,但是,後來在用一些東西時,想到有這個變的很綁手綁腳的,現在比較想去用壓克力或是玻璃做小櫃子給atom 住,當熱場或是隔音

馮致榮
2017-02-05 18:58:45

櫃子式的熱場讓成品穩定,但相對的也讓底部的電子零件部分也處在高溫下工作,這會讓電子零件提早老化,所以要做熱場一定要讓底部要能通風透氣散熱

黃大丙
2017-02-05 18:59:09

放櫃子缺點是底下控制板也一起熱

黃大丙
2017-02-05 18:59:37

剛好講一樣的

陳維德
2017-02-05 18:59:43

可以分層阿,不一定要整台都在那裡面主要是要上面有夠空間,空間小是很好熱場但是要用什麼都麻煩,我對熱場其實沒有很要求,最重要是隔音,我晚上半夜都不敢印

馮致榮
2017-02-05 19:01:46

我現在是用珍珠版暫時封起來

黃大丙
2017-02-05 19:23:49

我偶爾機板當掉都剛好是關起來印,就想說是不是過熱了

陳維德
2017-02-05 19:43:24

我的想法算很簡單,就做好箱子下面會留高度跟控制面板差不多高前後兩個不封,左右封因為要走線跟要操作時可以用,在列印玻璃高度下做隔板,一樣是前後面分開蓋下去,也是為了要要能操作時可以拿起來,不用熱場時不裝,上面的9/10只有前面那片會可開,方便操作.差不多尺寸是要50x50 x120或是40x40x110,頂可封可不封因為可以用板子蓋著就可以了

陳奕廷
2017-02-05 21:46:57

*** 我剛突然想到 *** 如果我在機殼上方做ABS列印時用的抽風口 不知道各位會有興趣(添加這個功能嗎)? 線組的部分一樣都會求美觀 盡量照原廠走線 然後我看原本得主機版上還有5V的電源能供風扇使用所以應該不需要多餘的電控系統 頂多多個開關 這樣完整度應該會滿高的吧 但是廢氣要排去哪裡還真是個問題 可以麻煩各位給我一點意見嗎

陳奕廷
2017-02-05 21:48:54

話說第一次用SOLID WORKS畫板金 搞了超久~

陳奕廷
2017-02-05 21:56:31

感謝各位提供的寶貴意見 那我想請問 若我將設計改成3個大門呢? 左右兩邊的門是側開! 然後中間的們暫定向上開啟! 這樣不就改善原本取件不易的問題了嗎? (但是成本/造價勢必增加 相對結構強度也會有些許損失) 關於這個新的想法我需要各位踴躍提供意見~!

Chun-chi Chung
2017-02-06 08:30:00

考量+1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2-04 21:09:5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線捲因為線料交叉纏住的經驗?我發現有個簡單的方法在網路上也找不到的,分享給大家試試,因為有步驟圖解,寫在blog裏比較清楚: http://intaiwaness.blogspot.tw/2017/02/3d.html

Pihiko Lin
2017-02-05 19:08:37

但就怕斷掉...


原文網址 喔業祥
2017-02-04 15:56:17

請問一下各位前輩,小弟過年後準備開工發現螢幕面板變成這樣,請問有解決的方法嗎?

黃俊傑
2017-02-04 15:57:55

LCD排線重插看看 應該是GG惹
保固內就寄信給support@atom3dp.com
做更換


原文網址 James Chen
2017-02-04 14:23:53

剛裝好,更新韌體完成,準備試印,請問側風扇開機就會吹嗎?
還有加溫一直不動是加溫器壞掉嗎?

黃俊傑
2017-02-04 14:25:17

測吹沒 要手動開
你說的溫度是噴頭的? 檢查下線路 有無沒用緊的?

James Chen
2017-02-04 14:28:44

看來正常,加溫一般要多久

馮致榮
2017-02-04 15:07:23

一開機不會自動加熱.要手動開啟

Josh Lin
2017-02-04 15:11:53

你有 三用電表 和 9V電池 及 排針(2 pin 即可) 嗎?
如有 可先測 線 是否 正常?再往下查!

黃俊傑
2017-02-04 15:12:00

你拍一下LCD的畫面

James Chen
2017-02-04 15:15:39

正常升溫要多久到200度?

Josh Lin
2017-02-04 15:17:48

Preheat 1 後 很快 就開始 升溫了

Josh Lin
2017-02-04 15:18:51

印象 約1~2分鐘 就達 200度

James Chen
2017-02-04 15:19:14

那確定升溫有問題,只能先查線了,感謝

Josh Lin
2017-02-04 15:21:02

熱床 因 熱容大 會較慢 達70度~
噴頭 熱容量 小,升 降 溫度 會比熱床 快很多

Josh Lin
2017-02-04 15:25:13

用 三用電表 切到 200歐姆 檔,測試線 接 2 pin 排針 插到 陶瓷加熱片 插頭 測量 阻值 約 2.6歐姆

Josh Lin
2017-02-04 15:30:11

熱敏電阻 切到 200K 檔,阻值 約 100K 左右,視當時 氣溫 而定,氣溫 越冷 阻值 越大,越熱 阻值 越低

James Chen
2017-02-04 15:31:01

感謝,找電錶來試

Josh Lin
2017-02-04 15:50:15

陶瓷加熱片 線 尚未接到 主機板 上電前,先測試 線路 是否 導電 正常?阻值 約 3.0 歐姆(因 線夾 關係 比 在 噴頭 端 高約 0.4歐姆,可忽略!)

Josh Lin
2017-02-04 15:54:33

噴頭 熱敏電阻 線 尚未接到 主機板 上電前,先測試 線路 是否 導電 正常?阻值 約 134.9K 歐姆(因 當時很冷 故 阻值 升高 約 20K,這差異 表示 熱敏電阻 功能正常!)

James Chen
2017-02-04 16:12:50

我測5.9

James Chen
2017-02-04 16:13:07

沒測到數值

James Chen
2017-02-04 16:13:56

測錯邊

Josh Lin
2017-02-04 16:22:59

9V 電池 接 排針(注意 正/負極!排針上 紅色記號 為 正極),可用來 測試 風扇(限 12V風扇)或 光學限位開關(5V~24V),在未上電前(即 未接到 主機板)可先 測試 作動 是否 正常!

示意 圖片 是我 用 9V電池 當電源 來測試 所有 光學限位開關 在 接上主機板 前,作動 是否 正常?

我 噴頭 在未上機前,也是 先用9V電池 單獨 先測試 光學限位開關 觸發作動 和 作動壓力,調整 到 理想完美 很敏感 後 才上機!故 到目前為止 我那條 大彈簧 都沒接!Auto Level 和 列印 都很 順暢正常!

但 注意!很重要!要確認極性 再測!
正/負 極性 接錯 可能 燒毀 風扇 或 光學限位開開關!
沒把握 千萬 勿用!燒毀 不要找我 ^ - ^

Josh Lin
2017-02-04 16:25:23

陶瓷加熱片?還是 熱敏電阻?
單位?即 在那一檔 測的 值?

邢鳳言
2017-02-04 16:27:02

我的菜島經驗
風扇:發生這情形是接錯線,後吹風扇沒轉,因為兩個風扇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電線顏色不易分辨。
升溫:主機電源沒開,只接了USB,升不了溫。

James Chen
2017-02-04 16:27:30

熱敏組應該沒問題,拆掉開機LCD顯示0度,接上有室溫23度

James Chen
2017-02-04 16:30:24

我轉到200歐卻測不出數值

James Chen
2017-02-04 16:30:44

一直顯示1

James Chen
2017-02-04 16:33:44

我後風扇有轉,不升溫有開電源沒接USB

Josh Lin
2017-02-04 16:35:57

那熱敏電阻 正常!
主機板 看來 接電 也 OK~

就看 陶瓷加熱片 的 接線 和 本身 是否 正常?

邢鳳言
2017-02-04 16:36:07

Hanyang Leong
2017-02-04 16:38:52

風扇-可以查看磁铁维管是否能排成这样 (ATOM 的JJ 教我的):

Hanyang Leong
2017-02-04 16:39:39

而不是这样:

Josh Lin
2017-02-04 16:41:04

後吹風扇 是直接 接到 12V 電源,故 會轉 代表 12V 電源 有電(電壓值 還是要用電表 量),即 電源 打開 就開始 轉,不受 主機板 管制!

James Chen
2017-02-04 16:41:22

Josh Lin
2017-02-04 16:44:22

那 代表 斷路了~
可能 線 沒接好!或 陶瓷加熱片 有問題!是否 本身 有問題,須 至 噴頭 量一下 再確定!

Josh Lin
2017-02-04 16:47:21

量前 探棒 有短路 看電表 值 是否 為0,再測!
你剛才 5.9 是在那一檔測的?

James Chen
2017-02-04 16:51:46

Josh Lin 此端到主機版也是短路,正常嗎?

James Chen
2017-02-04 16:52:30

斷路

Josh Lin
2017-02-04 16:53:56

跟 USB 無關!
陶瓷加熱片 是 吃 12V 由 主機板 程式 依 設定值 控制 溫度的~

James Chen
2017-02-04 16:55:29

Josh Lin 5.9是熱敏組測錯邊,可以忽略,目前可能在加熱陶瓷這邊

Josh Lin
2017-02-04 16:56:56

你 電表 切到 200K 以上 的檔位 測一下 電阻值 多少?

James Chen
2017-02-04 17:01:53

都測不到值,所以是藍線斷掉嗎?

Josh Lin
2017-02-04 17:06:23

但 看你照片 你測的 插頭 是 公的(接到 主板)!

你看 我的照片 噴頭 這端的 插頭 是 母的,我才會 用 排針 插入 去 測 阻值~

你再詳細 看一下~

James Chen
2017-02-04 17:07:01

我知道,正在做探針

Josh Lin
2017-02-04 17:11:00

順便 看一下 母插頭 的 彈片 有沒有 被 擠出 塑膠殻 槽 外?

Josh Lin
2017-02-04 17:14:04

James Chen 此段 如沒接到主板 斷路 是正常!

James Chen
2017-02-04 17:22:38

Josh Lin
2017-02-04 17:32:22

如你 量前 紅/黑 探棒 有先 短路 看電表 值 是否 為0(看電表 是否 正常?),正常 再測 的話,那 陶瓷加熱片 (含線)有問題!

這時 可用 2K 以上 檔位 再測一下,看 阻值 多少?如有 數值 那 代表 不是 線的問題,是 真的 陶瓷加熱片 內部斷路了!就可找 ATOM 客服 了~

James Chen
2017-02-04 17:34:48

感謝您熱心幫助

Josh Lin
2017-02-04 17:36:19

如你 量前 紅/黑 探棒 有先 短路 看電表 值 是否 為0(看電表 是否 正常?),正常 再測 的話,那 陶瓷加熱片 (含線)有問題!

這時 可用 2K 以上 檔位 再測一下,看 阻值 多少?如有 數值 那 代表 不是 線的問題,是 真的 陶瓷加熱片 內部斷路了!就可找 ATOM 客服 了~

Josh Lin
2017-02-04 17:45:49

不必客氣~大家互相交流 求進步~剛好 當時 為求穩妥 每步 都有記錄 測試,才能 給你 及 大家 參考~

廖新弘
2017-02-04 18:19:19

你的電線接在那裹,另外量一下機板端有無12V,接加熱陶瓷另一端是否有12V,測量時注意要開啟預熱狀況

廖新弘
2017-02-04 18:31:54


原文網址 James Lin
2017-02-03 11:47:08

我想要讓噴頭預擠料在熱床玻璃之外,避免預擠塊撞噴頭

請問碳纖桿相關零組件該加長多少比較安全不脫桿,
並且FW 有哪些相關的變數或者公式需要修改的?

ps. 非正規長度碳纖桿哪裡可以買到?

^__^ 感謝 ~

Shih Han Hsu
2017-02-03 14:36:14

其實範圍到+-110都還算安全 不會拖竿
我現在是抹在 -105左右的空間

Charlie Ting
2017-02-03 15:40:13

改gcode 玩膩了,準備改硬體和韌體。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2-03 02:50:05

又有問題真是打擾了:請問大家有看過這樣亂振的情形嗎?今天cura整個被reset,我本來以為是被加了什麼g-code,結果影片中用小艾菲爾塔來試也是一樣。 # 亂振

Charlie Ting
2017-02-03 03:33:32

未開機狀態把三軸滑台往下拉幾公分,然後開機作auto home。
如果這個動作都作不到,你那軸的sensor 和電機配線要整個檢查過了。

Charlie Ting
2017-02-03 03:39:17

不過,我個人對你家的用電習慣感到擔憂。請仔細計算家中所有電器的耗電功率和配線。單一線路不超過1000瓦,牆內銅線2000瓦,總開關20安培過載保護。

廖新弘
2017-02-03 07:01:29

Ming Ya
2017-02-03 07:35:57

你的皮帶在震動很怪?

Bless Ma
2017-02-03 07:45:37

感覺像是Homing時光遮開關沒被觸發

李穆
2017-02-03 09:04:21

檢查一下限位開關是否正常,線路未短路,接頭有接好在主機板上。

黃大丙
2017-02-03 09:29:00

弄好之後皮帶鬆緊可能也要調一下,看起來好鬆啊

邢鳳言
2017-02-03 09:31:08

感謝大家,將逐一檢查;是三條一起振哦,restore failsafe後要auto leveling也是這樣振.

李穆
2017-02-03 10:03:40

另外,看你在熱床上有加裝東西,也有可能是你的Z淨高定義小於韌體預設值太多,造成錯亂。

Vincent Liu
2017-02-03 11:23:13

看看皮帶上馬達齒輪上有沒有髒汙,昨天我有發生過一次發現是髒汙造成空轉

Mesak Chuang
2017-02-03 11:34:20

開機前往下拉,用手推噴頭看限位開關有沒有作用

梁琄
2017-02-03 12:32:50

應該滑台推過頭了吧

邢鳳言
2017-02-03 12:39:08

感謝各位,我都沒想到要檢查這些地方,下班回家可以好好巡查

邢鳳言
2017-02-03 20:06:32

雖然案情很單純,修復超開心,開工!感謝十方大德襄助。

黃大丙
2017-02-03 20:35:04

所以是推太上去了?


原文網址 James Chen
2017-02-02 22:14:35

對不起,請問有狹孔2020鋁擠要裝哪?說明書沒註明

廖新弘
2017-02-02 22:19:29

你的是哪一版ATOM

James Chen
2017-02-02 22:19:57

2.0

廖新弘
2017-02-02 22:21:03

那是料架

James Chen
2017-02-02 22:24:15

我組裝到B03,上層2020短鋁擠,特別說不要拿到有孔的.然後下層 6支就沒說明,其中一隻就是有孔的

James Chen
2017-02-02 22:25:08

明瞭了,sorry

James Chen
2017-02-02 22:25:40

是我自己眼殘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2-02 20:55:08

問題:請問這種出料歪一邊的狀況需要處理嗎?用細鋼絲大約通一下效果有限。如果要換嘴是可以單獨換噴嘴還是要整根噴頭換?

Charlie Ting
2017-02-02 21:03:25

1. 不沾到就無所謂,看個人
2. 通常那表示噴頭裡有餘料,以前用快拆可以捅噴頭,現在不好處理。所以我是改初次進料程序,讓它可以有清噴頭的效果。
3. 目前的噴頭是以整組為一個總成,最簡單的方式是整顆換,只要換接排線即可。

林似諭
2017-02-02 22:20:07

如果換雙料時,一邊會歪,一邊不會的話,初步建議分料器的鐵氟龍重拉,我同事之前也是這樣,因為加熱墊片掛了,換墊片時發現鐵氟龍管跑掉,重拉後就出料很順了!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2-02 16:29:19

請問大家如果0.2mm的熱頭就這麼一根光溜溜的送來了,那豈不是要把工具頭組整組拆開換上它再重裝才能玩?再換回來就不敢想像下去了...那是不是買一組雙擠出 EX 套件組的頭組,連雙頭蛇都裝好要換時拆下重接線(就很累了)比較快(貴)?我本來以為有模組化到可以換這根就好。

施百鴻
2017-02-02 16:52:34

感覺把2,0原本的擋風片拿掉 是為了方便拆換噴頭

林似諭
2017-02-02 16:57:18

你還要加買1.三角台2.側吹風扇3.噴頭散熱風扇3.球頭螺絲、帽.......

Estima Lin
2017-02-02 17:10:47

過年前就傳E-mail說0.2mm噴頭要出貨了...
要買的東西多的咧...還在想要不要買?因為雙噴混色問題一直沒辦法解決!

Moko Jenson Huang
2017-02-02 18:54:22

【預想】
噴頭加熱片跟熱敏的近端電線換上接頭,方便更換。
https://www.aliexpress.com/....../32670526261.html......

Charlie Ting
2017-02-02 19:10:42

這問題我忘了有沒有反應過,但我第二組噴頭的料快備齊了。

Moko Jenson Huang
2017-02-02 20:01:01

事實上,0.2到手後應該不會常常換,因為還要校正很累,0.4應該會裝到其他機器上玩玩看。

Estima Lin
2017-02-02 20:23:14

下班以為0.2噴頭到了?
結果是補寄2個六角螺母!
噴頭還是要像雷射頭那樣模組化比較方便,上面線組插頭拔插即可~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7-02-02 00:19:16

[新年新作品 - 雙色列印分享]

閒閒的就印印雙色,又發現一些小眉角跟大家分享。

1. 料性
最好是越接近的越好,這樣設定上比較單純。

2. 溫度傾向低標
原因在於越高溫,材料會越稀,這樣就越容易殘留,造成換料時不夠乾淨。所以如果材料的適用溫度是170~210,那我會用170來印,而不是210。

3. 速度宜慢不宜快
溫度決定之後,也會影響列印速度,通常速度會略低一些。但這時不太建議從機器直接改,而應該在產生 gcode 時就設好,不然會影響到回抽速度。

4. 盡可能調到不牽絲
有牽絲的話,如果不同顏色的絲被混入,就會變得不好看,所以牽絲、物件角度、縫線要慎選,能避就避。另外,牽絲的控制要以換料的距離和時間來評估,而不是物件的間距。

這些細節有沒有可能簡化?我覺得是有的。
不過這部份的問題要從硬體端和韌體著手,而不是從切片軟體下手。有空再來試了。

大家新年快樂!

PS. 這次用的是原廠黑和白。感覺白色的列印溫度大概高於黑色10~20度,所以中間出現一次小問題,之後先升溫避免,結果混色就變明顯了,之後改成降溫同時減速處理。190→200→180。


 

全不選 主題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