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硬體組裝 保養 調校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3-23 18:40:06

花黑盆!回家直擊事故現場...除了移動平台翻車以外,還有平常不在意的牽絲,發生在水溶性支撐上就不得不在意了,這種龍鬚糖是要調速度還是要調長度才能解決呢?

陳維德
2017-03-23 18:43:05

線材的防潮也很重要,不過為什麼會撞車阿

邢鳳言
2017-03-23 18:46:05

有可能,這包PVA開得有點久了...,撞車好像和我把調到有點亂的設定回復後,忘了開z-hop了...

陳維德
2017-03-23 18:47:47

可參考 林似諭 防潮箱的方式來用,我自已是用兩個小的保鮮盒來用,效果是很不錯

Dennis Chen
2017-03-23 18:48:40

我上星期也是一直翻車,後來發現加速度1200時,移動速度真的不能太快,我從原廠的150 mm/s 降到100 mm/s就可以平安印完,調低加速度也可以,不過印出來就不太好看了

邢鳳言
2017-03-23 19:15:42

我之前好像z hop調個0.4就沒翻過車

Yves Hsu
2017-03-23 19:43:42

實心列印 & 線徑微微偏大

黃大丙
2017-03-23 19:53:21

0.075調的太客氣了~至少來個0.2(一層高)比較有感覺
我現在S3D設定檔是0.5

陳維德
2017-03-23 20:07:57

黃大丙 嗯之前用kisslice 也是都設0.5 移動安心,現在s3d 也是安心XD

邢鳳言
2017-03-23 20:12:49

黃大丙 我記錯了, 是開0.4

Alan Chen
2017-03-23 21:54:25

0.4、0.45 我設定過 還是會刮頭,我現在用0.5最穩

黃大丙
2017-03-24 15:17:38

你的牽絲是不是從換料柱回來的時候拉出來的?
這樣的話你把進料率降低應該也會改善
或是改換料柱上的出料長度
我們在S3D上面都有把換料柱上面出料長度減少一點
免得他積料+帶絲回來
但Cura 1.5的話我就不知有沒這選項了(1.5感覺選項好少)

黃大丙
2017-03-24 15:29:13

可是這樣是當胎皮算 (就是線繞在擠料輪上)
但應該用直線算就好了吧
就是線中心和邊緣走一樣距離
現實上線中心和邊緣應該也是一樣距離才對呀(因為沒有外長內短)

Josh Lin
2017-03-24 15:32:52

黃大丙 擠料輪是輪框,線材是輪胎,馬路是 對面的 軸承~哈哈~~不知道耶!
marlin 的 Code 不知道 是如何計算的~~

黃大丙
2017-03-24 15:35:36

你說的是這種情況~這外徑>內徑

黃大丙
2017-03-24 15:36:27

然後線材和擠料輪應該是醬

Josh Lin
2017-03-24 15:38:57

黃大丙 2 張圖 都一樣 啊~~動力 來源 是 右邊的擠線輪,故 線材 左右 邊 每步的 移動 距離 不一樣(故我算中心線 取平均),這就 輪差 效應吧~~線材下邊 會向右 曲捲~~

黃大丙
2017-03-24 15:40:13

不一樣嘛,第一張線材內外徑不一樣
第二張線材右邊中心左邊都一樣長

黃大丙
2017-03-24 15:42:46

考慮到線材可能延展,繞在輪上是有可能內外徑不同
但現在擠料輪應該是比較接近線材是直線跑的樣子
應該心跟邊走的距離一樣才對?

Josh Lin
2017-03-24 15:42:55

還沒打完 不小心按到 ENTER

Josh Lin
2017-03-24 15:54:06

對了~~忘了說 擠線輪 是 向內凹R 的,故不能 以 擠線輪 底 的直徑 來計算~~

黃大丙
2017-03-24 15:55:38

嗯嗯~但查沒規格耶

Josh Lin
2017-03-24 15:56:06

所以 我還是 傾向 擠線輪 底 的直徑 + 線徑 來計算 圓周~~

黃大丙
2017-03-24 15:57:01

如果線材跟石頭一樣不會延展,應該就沒你說的中心跑比內圈多的情況了,對吧?

Josh Lin
2017-03-24 16:00:01

不然 就作個實驗 讓 擠線輪 轉個10圈 來實測~~
不含線 每圈 33.6150mm
含線 每圈 39.1127mm

黃大丙
2017-03-24 16:05:51

擠料輪的直徑你是哪邊找到的啊?

黃大丙
2017-03-24 16:06:01

還是自己量的?

Josh Lin
2017-03-24 16:06:12

黃大丙 我覺得 硬的材質 反而有 明顯的 輪差效應~~軟的材 輪差效應 會較弱,因 軟材質 力量 傳導差~~

Josh Lin
2017-03-24 16:09:02

我用卡尺 直接量 ATOM 原廠的 擠線輪~~有牙 內凹R 的底部的直徑 是 10.7mm

Josh Lin
2017-03-24 16:10:56

擠線輪 外徑 (無牙) 是 12.6mm

黃大丙
2017-03-24 16:12:00

(滑鼠畫圖好醜 XD)
我想的是接近這樣
如果兩邊是齒輪,中間是雙面的齒條的話
一樣只有右邊驅動,那左邊的齒輪會轉比較慢嗎?

邢鳳言
2017-03-24 16:14:50

黃大丙 你的蛋蛋圖畫到長毛了

黃大丙
2017-03-24 16:15:14

邢鳳言 哈哈哈哈哈,笑死

Josh Lin
2017-03-24 16:15:54

邢鳳言 你...........歪了........哈哈~~

邢鳳言
2017-03-24 16:16:06

輪子一樣轉一圈,大家會覺得紅色和黃色的料走的距離會不一樣嗎?

黃大丙
2017-03-24 16:18:54

如果胖子料是被擠料輪靠外面的地方頂到~那會不一樣
如果都是頂最內圈的地方,我覺得跑的距離是一樣的

Josh Lin
2017-03-24 16:19:03

邢鳳言 因 你圖的 輪 有 內凹R 的,傳動到 線材 的 動力半徑 不一樣,故我認為 紅線 會走的 較多~~

Josh Lin
2017-03-24 16:24:08

黃大丙 有什麼辦法讓 ATOM 2.5EX 的 E0 或 E1 單獨 轉 10圈,想來 作個實驗了~~理論 講完 就是 實證 是吧?

Josh Lin
2017-03-24 16:26:16

有了實證 數據 再來 修正 marlin 參數,應會 較完美~~

黃大丙
2017-03-24 16:28:03

剛翻了一下找到丁大上次po的
(32分步是什麼意思啊?)
--
Charlie Ting 在組裝調校 PROTON 的過程中我發現原本 ATOM Marlin 的參數恐怕有必要作相當程度的修正. 例如
# define DEFAULT_AXIS_STEPS_PER_UNIT {160, 160, 160, 200}
但以 MK7 的進料輪直徑, 馬達一圈200步, 若採 32分步, 按
Steps per Unit (Extruder) = Motor Steps per Revolution / (Pinch Wheel Diameter * Pi) 來算, 這值也不會是 200.
若你以進料輪的直徑算,應該是194左右; 若你是以進料輪+線徑算, 應該是167左右.

我個人覺得後者比較合理. 因為我在 PROTON 的參數修正後, 印出的線條和間距十分完美.

這表示, 可能大家都擠出太多料了~~~
讚 · 回覆 · 10 · 3月18日 15:02 · 已編輯

Josh Lin
2017-03-24 16:31:34

黃大丙
2017-03-24 16:32:32

喔喔~上次有看一下,所以是200步之下還要再算微步
然後才是走了幾步的數量

Josh Lin
2017-03-24 16:35:26

黃大丙 這段:
但在國內,廣大用戶對「細分」還不是特別了解,有的只是認為,細分是為了提高精度,其實不然,細分主要是改善電機的運行性能現說明如下:
步進電機的細分控制是由驅動器精確控制步進電機的相電流來實現的,以二相電機為例,假如電機的額定相電流為3A,如果使用常規驅動器(如常用的恆流斬波方式)驅動該電機,電機每運行一步,其繞組內的電流將從0突變為3A或從3A突變到0,相電流的巨大變化,必然會引起電機運行的振動和噪音。如果使用細分驅動器,在10細分的狀態下驅動該電機,電機每運行一微步,其繞組內的電流變化只有0.3A而不是3A,且電流是以正弦曲線規律變化,這樣就大大的改善了電機的振動和噪音,因此,在性能上的優點才是細分的真正優點。由於細分驅動器要精確控制電機的相電流,所以對步進電機驅動器要有相當高的技術要求和工藝要求,成本亦會較高。

原文網址: https://read01.com/AzgLLL.html

黃大丙
2017-03-24 16:42:44

所以要算1mm需走幾步的話...
用擠料輪內圈算是
200*32/(直徑10.7mm*pi)=190.39
用線中心算的話就是
200*32/((直徑10.7mm+1.75mm/2)*pi)=175.998 (哇~差這麼多)
然後原廠的設定值是200
用190來看的話就是多吐了5.2%的料
用176來看的話就是多吐了13%的料

黃大丙
2017-03-24 16:45:02

如果不改Marlin,改切片軟體的話
對應要修正的進料率分別就是
190/200=95%

176/200=88%
我之前列印有把進料率設到80%跟90%試過
80%明顯太少
90%還好,感覺不出太少或太多

黃大丙
2017-03-24 16:49:33

Josh Lin 單獨轉10圈我不知行不行
一般這個是直接下gcode指定距離,然後實際跑出來的距離有沒一致....這是跟實際使用最貼近的作法 (連磨擦力什麼得都一併測試了)

黃大丙
2017-03-24 16:50:27

不管磨擦力的話倒是可以比較看看實際跑出的距離比較接近哪一種數值

黃大丙
2017-03-24 16:51:51

今天又學到新東西了~好充實啊

Josh Lin
2017-03-24 16:52:17

黃大丙 看來 丁大 也是 和 我一樣 是以 擠線輪 + 線徑 來計算~~
反正 以實際 數據 來佐證 理論 來修正 Marlin 囉~~

黃大丙
2017-03-24 16:54:01

對啊~而且他好像是用外圈算
然後他覺得這樣算的印出來比較美

黃大丙
2017-03-24 16:55:10

覺得會算數字之後再實測驗證這樣感覺就比直接改個數字來測踏實點

Josh Lin
2017-03-24 16:57:11

黃大丙 丁大的 計算 不是 線材的外圈啦~~
跟我一樣 是 線材的中心線啦~~
2*Pi *((擠線輪 直徑 + 線徑 直徑)/2=線材 中心線)

Josh Lin
2017-03-24 16:58:31

黃大丙 覺得會算數字之後再實測驗證這樣感覺就比直接改個數字來測踏實點 <= 沒錯~~

那 我們 有共識了 囉~~

黃大丙
2017-03-24 16:59:13

是喔?我看他是說"進料輪+線徑"然後算出來的數字又只有167,才想說他是直接用外徑

黃大丙
2017-03-24 17:00:45

這兩天放假可以來實驗看看,不過我先把燈弄好~哈
昨天發現燈條在燈罩裏面黏不住會掉下來
還得再拆一次鑽些洞直接拿束帶把他們綁在燈罩上

Josh Lin
2017-03-24 17:04:17

黃大丙 因 3D 列印的 表面 不是光滑面,故雙面膠 黏不住,尤其 LED 捲帶 原是曲捲的 會有應力~~
但如 用個東西 把 LED 帶 壓貼住 放個24小時 後,應會黏貼住~~
你 LED 帶寬 幾 mm?

黃大丙
2017-03-24 17:06:38

感覺是12mm多左右吧,本來其實是還好...但底下出線的地方拐了90度然後我又在熱縮套裏面打了熱融膠很硬,就把上面的雙面膠給扭開了

黃大丙
2017-03-24 17:07:32

要不是歪掉的話這次印的0.4mm燈罩打出來的光還挺美的....

邢鳳言
2017-03-24 18:00:39

不,它平常回抽換位就會吐絲

黃大丙
2017-03-24 18:01:55

盤絲洞 XD

Dennis Chen
2017-03-24 18:02:29

我有發現 CURA 有時候 G0 移動時,不抬高也不回抽,有時候就會造成莫名的牽絲....正在研究...如果是bug,就只好改在plugin裡...

黃大丙
2017-03-24 18:03:20

還沒玩到PVA,不知道怎麼設定好。不過照之前經驗最好還是用回抽速度跟距離來搞,不要依賴移動速度。

黃大丙
2017-03-24 18:03:37

這太可怕了

邢鳳言
2017-03-24 18:11:42

真是深入而精密的討論,學到不少;不過我畫的圖可能失真太多的變示意圖了,應該沒凹那麼多

黃大丙
2017-03-24 18:13:18

你已經到了一個隨手都能畫3D的境界了

Josh Lin
2017-03-24 18:44:51

邢鳳言 (Phil Xing) 真的耶~~如 大丙所說的~~隨手拈來 就是 3D圖~~^.^

邢鳳言
2017-03-24 19:47:23

我是被「長毛蛋蛋圖」所啟發而己。這一張擠出輪是盜圖不是自己畫的


原文網址 Roy Lo
2017-03-23 10:16:01

0.2噴頭合體

每次換模組
重新做PID校正?
Autolevel?

陳維德
2017-03-23 10:17:48

要我是先做zoffset 看看跟底差多少,調好印看看,再看要不要做自動校正,昨天裝好還沒用,在想要不要改喉管鐵氟龍的長度先,還是改線接頭方式

鄭鈞庭
2017-03-23 10:50:28

同上

陳維德
2017-03-24 14:23:29

今天會試一下看0.2的要設多少zoffset 可能要設0.05先試試


原文網址 Carlos Huang
2017-03-23 02:51:16

請問各位先進 ex 2.5 組裝說明書 j05 加熱板黑線感溫元件pin 跟h03 黃線噴頭熱敏電阻的pin 再主機板都是同一個插槽 請問要怎麼組才正確?

邢鳳言
2017-03-23 04:02:44

可以拍你的說明書嗎? 我的H03是插靠右那一孔, J05是插中間那一孔

黃俊傑
2017-03-23 10:07:37

勘誤圖來惹...

邢鳳言
2017-03-23 10:08:40

原來這裏也有勘誤...


原文網址 孫振擎
2017-03-22 21:36:25

請問一下下,側吹風扇去那買,上次用熱風槍清卡料,把葉片溶了。。。。

廖新弘
2017-03-22 21:37:41

那個原廠買比較好

孫振擎
2017-03-22 21:38:17

原廠露天沒在賣。。。

廖新弘
2017-03-22 21:39:10

沒錯寫信去要求,不然一般不開放

孫振擎
2017-03-22 21:39:39

原廠有就買原廠,懶得為了幾百元搞得人仰馬翻

James Lin
2017-03-22 21:53:20

我有詢過電料行,不便宜且要訂貨等貨的~

Estima Lin
2017-03-22 21:54:48

側吹風扇是特規,只有原廠有,外面還沒看到這個尺寸...

James Lin
2017-03-22 21:57:23

我已私訊

廖新弘
2017-03-22 22:00:52

葉片說不訂可以自己印

陳冠銘
2017-03-22 23:15:19

如果真的找不到的話
最右邊那顆露天有
SUNON GB1204ADB2
也許可以替代
不過這顆風量不大

孫振擎
2017-03-23 03:06:51

謝謝大家為了我的小問題挺力相助

邢鳳言
2017-03-23 05:47:26

邢鳳言
2017-03-23 05:50:22

這是精密工業,少顆螺絲都不行,沒有問題是小的

林志鎰
2017-03-23 09:33:20

ATOM的東西 現在好像都掏很大@@

Estima Lin
2017-03-23 09:40:31

電壓不一樣…

林志鎰
2017-03-23 09:49:19

ADDA廠牌 3512,36為大小12為V,依序尋找^^
https://world.taobao.com/item/545995650804.htm......

還是要團購,哈~
http://www.adda.com.tw/tw/fan.php?pro1=BLOWER......

Estima Lin
2017-03-23 10:47:08

12V的爆貴,比原廠的貴?
買原廠就好了~

廖新弘
2017-03-23 12:10:36

那個説真的外面真不找,加上2·5版風罩不太一様,要穩當點還是找原廠

孫振擎
2017-03-24 08:54:55

這種事情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


原文網址 Moko Jenson Huang
2017-03-22 14:30:59

MK3 - 0.2 nozzle
剛剛堵料了
用六角板手把料硬桶出來
明明綠色的料
桶出變色料
都傻眼了
第一次遇到這狀況

黃俊傑
2017-03-22 14:35:16

很正常拉... 就像引擎積碳 有些雜質跟著出來了...

Moko Jenson Huang
2017-03-22 14:36:53

我這捲料的品質顯然非常有問題!

育旻
2017-03-22 16:08:22

溫差變色~~~你將可以學會單線雙色~~~@@

洪瑞宏
2017-03-22 16:10:09

接觸高溫太久顏色會變深正常的

邢鳳言
2017-03-22 18:56:53

突然出一條黑線在很淺層,摸不到可以看得很明顯,而且印了12小時後拆件時才發現,這個可惡吧

Dennis Chen
2017-03-22 19:08:34

所以說一開始就用黑色就不怕黑了嗎? (誤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7-03-22 12:47:53

圖1是2.0的全新加熱片,圖2是全新mk2未使用噴頭組,圖三是2.5ex(加熱片是原廠內附mk3),圖4是2.0升級2.5ex(加熱片是2.0舊噴頭拆下來換過去的),以上是測得的加熱片數值…

黃大丙
2017-03-22 13:11:26

所以你2.5ex那一批的加熱片電阻差了8倍~

林似諭
2017-03-22 13:11:47

嗯!

黃大丙
2017-03-22 13:16:45

可見有品質問題啊....如果沒換供應商的話可能是不同批送來不一樣的料

黃大丙
2017-03-22 13:18:56

Josh Lin 你看看這差好大

黃大丙
2017-03-22 13:20:29

可惜我已經換過加熱片了沒法幫你測原廠數值,不然我原本的加熱片也很強

林似諭
2017-03-22 13:20:57

所以我不是無聊叫大家來測的!

林似諭
2017-03-22 13:21:35

沒關係!您寶貴意見,讓我學了不少!

黃大丙
2017-03-22 13:24:45

你這電錶怎麼讀啊?0.8是幾歐姆? (在mv那一檔上?)

林似諭
2017-03-22 13:25:45

是地!

Josh Lin
2017-03-22 13:28:49

量 低電阻值(請 切到 歐姆檔 X 1檔 來量) 前,一定要先將 紅黑棒 短路 確認 數字電錶讀數 = 0,量才準~~

黃大丙
2017-03-22 13:30:13

官方標示12V 50W,如果阻值不會跟著溫度變的話
換算下來是2.88歐姆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408208019049

Josh Lin
2017-03-22 13:31:28

如 紅黑棒 短路 已有讀數,無法歸零(可能 探棒 有阻值),量到的電阻值 須扣除 這個無法 歸零 的值,才正確~~

黃大丙
2017-03-22 13:32:49

我之前淘寶買的沒量~他標示電阻是1.5-2.5Ω
(當初選他是因為換算下來大於官方功率)

Josh Lin
2017-03-22 13:33:37

一般 加熱用 金屬,溫度升高後 阻值 也會升高~~
但可先忽略~~

黃大丙
2017-03-22 13:35:31

林似諭 你那台是Fluke 101哼?剛找一下大圖....看起來應該是要切在電阻檔量才對呀?

Josh Lin
2017-03-22 13:37:09

我 上周拆解的ATOM 原廠 MK3 陶瓷加熱片 上面有用 鉛筆 註記了 2.3,我猜 這應該 是 這片 陶瓷加熱片 的 電阻值~~
而我 量到的 電阻值 也是 2.3 歐姆~~

黃大丙
2017-03-22 13:38:48

我淘來的的也有標數字耶,然後我看都沒看就把他裝上去了,哈哈

Josh Lin
2017-03-22 13:38:58

ATOM 原廠 MK3 陶瓷加熱片 上面有用 鉛筆 註記了 2.3,我猜 這應該 是 這片 陶瓷加熱片 的 電阻值~~

Josh Lin
2017-03-22 13:39:40

所以 原廠 陶瓷加熱片 是有挑選過的~~

黃大丙
2017-03-22 13:39:44

你這片應該就只有單面有膠帶對吧?跟賣場那個不一樣

林似諭
2017-03-22 13:40:24

林似諭
2017-03-22 13:40:36

Josh Lin
2017-03-22 13:40:51

黃大丙 對~~是的 只貼單面~~

黃大丙
2017-03-22 13:41:26

這樣貼的應該就挺好,看賣場那照片實在不行

林似諭
2017-03-22 13:42:21

黃大丙
2017-03-22 13:42:55

哈~每片上面寫的數字還不一樣耶

Josh Lin
2017-03-22 13:44:07

這 原廠 新的 應該 是 貼單面~~

Josh Lin
2017-03-22 13:44:55

紅黑棒 短路 有沒有 讀數?

Josh Lin
2017-03-22 13:45:12

紅黑棒 短路 有沒有 讀數?

Josh Lin
2017-03-22 13:48:56

0.1,0.8?電阻 應該 不可能 這麼低!可能 切錯 檔位了~~

黃大丙
2017-03-22 13:49:31

有量2.5了嗎?剛上面兩張3.0 3.2的好像都MK2噴頭的

黃大丙
2017-03-22 13:51:31

你專業的~我是換算一下才知道正常應該多少

黃大丙
2017-03-22 13:52:03

搞電子的果然對這些數字很敏感 :p

Josh Lin
2017-03-22 13:59:59

我量過 ATOM 2.5EX 熱床 加熱板 電阻值 才 1 歐姆

Estima Lin
2017-03-22 14:03:40

我的2個原廠爆的是寫2.2、2.3
淘回來的20片都是寫2.0
淘回來的還真的很耐用,上次鎖太緊鎖到膠帶破了短路也沒壞,換膠帶後還是用的好好的~
這種東西好壞差很多…

林似諭
2017-03-22 14:25:56

3.2的讀數是2.0的mk2噴頭!3.0是加購的2.5ex加熱片!

黃大丙
2017-03-22 14:27:16

那2.5的阻值反而小耶

Josh Lin
2017-03-22 14:27:48

電阻值 越低 功率 W數 越大,加溫 速度 也越快,PID 容易 衝過頭!
這應該 可以解釋 為什麼 ATOM 2.5EX 在作 PID 校正 時 Pronterface 會 出現 "PID Autotune failed! Temperature too high"!
因我推測 ATOM 2.5EX 的 陶瓷加熱片 電阻值 較 ATOM 2.0 低,W數 較大 之故!

但 功率 W數大 也不是 壞事,應該說是 有好處的!
這時 調降 PID_MAX 從 255 ( 我只降為 244) 或 增加 噴頭的 溫度 負載(如 開啟 側吹風扇、送線材、增加 噴頭體積...等) 即可 順利 完成 PID 校正~~

黃大丙
2017-03-22 14:28:00

膠帶看起來也都貼很好...這倒底什麼問題呢...

黃大丙
2017-03-22 14:29:07

印象中 林似諭 好像pid_max調到180左右才搞定校正?

林似諭
2017-03-22 14:29:24

Josh Lin
2017-03-22 14:29:43

短路 燒毀的 應該是 主板 溫控的 Power MOS 或 電源供應器~~

Mesak Chuang
2017-03-22 14:30:40

官方回應加熱片給的數據

林似諭
2017-03-22 14:30:46

我現在是在180

Mesak Chuang
2017-03-22 14:30:59

熱敏

林似諭
2017-03-22 14:31:01

是地

Estima Lin
2017-03-22 14:32:33

那還好是一加熱就重新開機,主板沒壞~
鵝密投猴…

Josh Lin
2017-03-22 14:34:34

我在 200度 校 PID, PID_MAX 從 255 每次 降 4 ( 1/64) 來試!降太低 也不好!會影響到 設定溫度在200度 之上 時 溫度 會升不上去,或 升溫 時間拉長了~~

Josh Lin
2017-03-22 14:37:40

紅黑棒 短路 有沒有 讀數?如有讀數 要扣除~~

Mesak Chuang
2017-03-22 14:38:23

這是我之前詢問官方,官方回信的數據

Josh Lin
2017-03-22 14:39:17

熱敏的電阻值 會隨 室溫 而變動!
在室溫 為 25度C 時 標準值 為 100K

Josh Lin
2017-03-22 14:41:08

很好~~探棒 導電 良好~~

Josh Lin
2017-03-22 14:42:25

3.2 是 ATOM 2.0 的嗎?W數 較低,約45W~~

林似諭
2017-03-22 14:44:17

好!等等試試!

Josh Lin
2017-03-22 14:46:28

阻值 2.0,輸出 W數 最大 為 72W
阻值 2.2,輸出 W數 最大 為 65.5W
阻值 2.3,輸出 W數 最大 為 62.6W

Josh Lin
2017-03-22 14:47:24

阻值 2.7,輸出 W數 最大 為 53.3W

Josh Lin
2017-03-22 14:51:30

對了~~
短路 也會 燒毀的 是 陶瓷加熱片 的 引線,尤其是 陶瓷片 本身的引線 和 延長線 的 焊接點, 如 焊接點 的 電阻值 比較大 時,焊接點 旁邊的 電線 容易 過熱 而 熔毀 致 進一步 擴大 短路的 規模~~

Josh Lin
2017-03-22 14:52:46

壞的那片 有沒有標註 電阻值?

Josh Lin
2017-03-22 14:56:07

數字標多少?

Josh Lin
2017-03-22 14:57:54

阻值 3.0,輸出 W數 最大 為 48W

林似諭
2017-03-22 14:58:30

是地

林似諭
2017-03-22 15:07:23

2.5

Josh Lin
2017-03-22 15:16:42

阻值 2.5,輸出 W數 最大 為 57.6W

Estima Lin
2017-03-22 15:22:31

W數小的反而發爐…
之前2.0那片是2.1用了1年多都沒事,因為升EX時MK3發爐,原本換上去也都沒事,最後搞雙噴頭才手殘鎖爆~

黃大丙
2017-03-22 15:29:43

我看都沒看就把他裝上去了 :p
回家看看其它片~

Josh Lin
2017-03-22 15:42:45

Estima Lin 依你的 照片 的 情況 應該是 短路 而使 電線 燒毀~~

Josh Lin
2017-03-22 15:45:57

你其他 4片的 數字標多少?

Estima Lin
2017-03-22 15:46:20

我希望是~
但是都剛剛好發生在做PID的時候!
還沒做PID之前都有印過一些小模型…
這就是無法理解的地方~

Josh Lin
2017-03-22 15:50:10

應該是在 作PID 校正時 溫度會衝過 230度,這時 鐵氟龍 膠帶 變得較軟 剛好 穿破了,而形成 短路~

黃大丙
2017-03-22 15:58:07

回家再看~

邢鳳言
2017-03-22 16:22:30

你太搶鏡了

林似諭
2017-03-22 17:36:01

反覆測了之後,pid_max還是落在187

Josh Lin
2017-03-22 17:43:12

側吹風扇 有沒有 開?
我抓 PID_MAX 的值 的 環境條件 是 設定在 溫度負載 最小的 狀態下,也就是 側吹不開、也沒有料 在噴頭內,我 PID_MAX 是 在 244 就不會 出現 "PID Autotune failed! Temperature too high"!

林似諭
2017-03-22 17:56:34

側吹不開,也沒放料!不過現在用187的數值,再下去印一次杯子,accel也改回原廠設定的1200......


原文網址 林似諭
2017-03-22 12:15:39

今天用kisslicer再做一次實驗,黃色溫度不穩定的是2.5ex,另一個透明色的是2.0升級2.5ex........


原文網址 Yves Hsu
2017-03-22 12:08:53

話說噴頭的鐵氟龍管要塞到底, 但到底怎樣才能知道有沒有到底? 有一個科學的量測方式嗎? 要突出噴頭主體多少才算到底? 昨天更換時, 突出小於 0.5mm 合格嗎?

Yves Hsu
2017-03-22 12:12:42

噴頭是金屬的, 鐵氟龍管彈性也不大, 應該有標準答案才對

チェン 幸せな
2017-03-22 12:57:11

使用游標卡尺就可以量出噴頭內孔深度尺寸,然後加加減減就可以算出來了.

黃大丙
2017-03-22 13:06:31

請問一下這張圖是在哪裏抓的啊?昨天要找找不到

Yves Hsu
2017-03-22 18:09:09

FB 上之前其他大大分享的,我也很想要原始檔


原文網址 林志鎰
2017-03-22 08:55:33

想說清個噴頭,沒想到那麼脆弱...請問各位,知道熱敏電子的型號嗎?

Odinson Thor
2017-03-22 08:58:22

好奇到底有多少人沒把這個弄壞過的?

戴士偉
2017-03-22 09:05:36

我是短路燒壞的~

Odinson Thor
2017-03-22 09:07:41

我是清PLA時弄壞的

Odinson Thor
2017-03-22 09:07:55

看這噴頭形狀應該是MK3吧

林志鎰
2017-03-22 09:08:40

恩恩mk3的噴頭,轉一下就斷了...感謝Odinson Thor提供資訊^^

Moko Jenson Huang
2017-03-22 09:11:55

我下次要把孔鑽大,不要再過山洞了。

RenJie Huang
2017-03-22 09:25:07

我沒有...

チェン 幸せな
2017-03-22 09:26:58

MF58 100K B3950 精度1%

林似諭
2017-03-22 09:41:24

沒有+1

黃大丙
2017-03-22 10:14:26

這應該焊一下還有救吧?

James Lin
2017-03-22 10:16:25

我才剛處理好,我的印到一半居然是中間破掉,
顯示恆溫 : 226度

Mesak Chuang
2017-03-22 11:03:14

我只是印好一個東西他就壞了

邢鳳言
2017-03-22 11:26:45

對啊,接腳本來就要焊接的不是嗎?

林志鎰
2017-03-22 11:27:20

那一段是塞在孔內的尷尬位置....

邢鳳言
2017-03-22 11:28:30

是喔,要折彎的那一段附近

Odinson Thor
2017-03-22 11:32:28

加熱後焊錫不會融化嗎(?

邢鳳言
2017-03-22 11:35:40

焊錫融點183度

黃大丙
2017-03-22 11:35:43

焊錫要大概270度左右才會熔

黃大丙
2017-03-22 11:36:23

邢鳳言 (Phil Xing) 咦~原來那麼低呀
我平常用烙鐵都開300度耶

Odinson Thor
2017-03-22 11:41:35

這Google一下應該就有結果了

黃大丙
2017-03-22 11:44:36

其實我根本沒記融點啦,只是平常在用溫度要開到270以上才融的動

Patrick Huang
2017-03-22 12:23:01

無鉛錫絲熔點約210~220,烙鐵溫度跟環境與加熱時間都有點關係。焊點離加熱片遠一點會比較安全....

邢鳳言
2017-03-22 13:40:51

烙鐵溫度要加100差不多, 才好工作

Josh Lin
2017-03-22 18:06:03

熱敏電阻 的 完整 料號 是 MF58-104F-3950-FA,
這料號 規格 代表 這 熱敏電阻 是 NTC (負溫度系數) 型 在室溫 25度C時 電阻值 100K 精度1%,B值 3950 精度 也是 1%~~
電阻值 和 B值 2個值 精度 都是 1%!

市面上 沒標的 有的 精度 是 3% 或 5%,
有的電阻值 是 1% 但 B值 不是 1%,
故請多留意~~

那 精度不準 會有什麼 問題 呢?

也不會有 什麼 大問題,只是 你測得的 溫度 僅供 你自己 參考,不能 與 你之前 的設定 溫度參數 和 別人的 溫度參數 拿來當標準 互通參考 使用!
也就是說 你的 溫度參數 須全部重抓了~~

Josh Lin
2017-03-22 18:38:28

183度 是 63/37錫鉛 共熔點(2種合金 剛好 共同 熔解的 溫度),真正 可作業溫度 是在 220度 以上!
無鉛 溫度更高 約在 250度~~
現在買到 應都是 無鉛的 焊錫~~

邢鳳言
2017-03-22 18:54:12

Josh Lin 難怪要開到300度,我還開400哩...

チェン 幸せな
2017-03-22 19:58:25

好專業!!那大大陶瓷加熱片部份如果買到阻值較高的會有什麼影響嗎?例如原廠量出來都2歐姆以下,結果買到5歐姆以下的@@這樣........一樣都12V.

Estima Lin
2017-03-22 21:57:22

要是賣家拿5%的當1%的賣看得出來嗎?

Josh Lin
2017-03-22 22:18:57

恐怕 看不出來!我研讀過 Data Sheet 玻璃管上 沒有 英文 Mark,等我買的 50支 收到後 再看看 能不能 辨別?

Josh Lin
2017-03-22 22:32:23

陶瓷加熱片 電阻值 較高 一樣 工作電壓 12V時,因能通過的 電流 會較少,故 功率W數 就 較低 !影響 就只是 升溫 慢!但如嚴重 就溫度 升不上去!
假設 是
5歐姆 的話,最大輸出 W數 為 28.8W~
4歐姆 的話,最大輸出 W數 為 36W~

Robin Hsu
2017-03-22 22:39:17

不過 ... 焊上去之後, 塞得回細鐵氟龍管嗎 ?
塞的回去就不用擔心擠出頭太熱造成它又熔掉 ~
塞不回去還拿來用, 碰到擠出頭就會出更大的事了 XD

Josh Lin
2017-03-23 00:07:29

斷在 那位置 最好用 點焊的方式 來焊接,用鍚焊 可能 焊鍚 在半熔狀態 容易再斷裂!
但 熱敏電阻 很便宜!就換了吧~~


原文網址 Mesak Chuang
2017-03-21 22:22:08

請問2.5EX用的熱敏電阻哪邊可以買.....

一個月沒開機,才印一個東西就掛了....

邢鳳言
2017-03-22 00:46:04

Josh Lin
2017-03-22 01:28:37

這是 我貼的!主要是 讓大家知道 熱敏電阻 的 規格、型號 及 外觀,但我 沒買過 這家!我最近 才淘了 50支 回來,正在路上~~
不過 聽說 有大大 等了一個月才拿到貨,應該是這家~~

黃大丙
2017-03-22 02:16:03

這家是地雷啊~~~上次我熱敏壞掉跟他買,三個禮拜之後才寄到,而且還缺東西...全部東西都寄到已經一個月後了,最後東西還寄錯.....

James Lin
2017-03-22 08:52:11

請問哪一家是地雷?
上面有兩家

黃大丙
2017-03-22 10:06:07

是露天拍賣那個

劉聖心
2017-03-22 10:45:12

後來他們有寄正確的給你嗎?

黃大丙
2017-03-22 10:53:47

熱敏是對的,但我買其它東西是錯的...已經搞了一個月還寄不好我也懶的弄就算了.....同時間淘寶買的東西都已經回來三趟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