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3D列印服務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硬體組裝 保養 調校

原文網址 Efun Lai
2016-06-11 17:49:08

噴頭堵住了,想請問前輩們1.99要怎麼換噴頭?

李和財
2016-06-11 23:26:27

噴頭堵住 使用0.42 鑽頭通一通就好了


原文網址 戴光宏
2016-06-10 20:34:32

雙臂印好接上後 手指還是有瑕疵 熱堆積問題一樣有
如果用電扇在旁一直吹會不會對噴頭加熱有影響?

廖新弘
2016-06-10 21:05:33

會,其實有細小零件,可以參考一些先進做的導風罩,效果比較理想

廖新弘
2016-06-10 21:07:31

這個是利用丁Sir的導風罩

戴光宏
2016-06-10 21:26:18

我有裝 可是還是有一些地方會有問題@@ 目前還在抓蟲中...也懷疑會不會是溫度不穩 晚點再把出問題的地方PO出來好了

林祐德
2016-06-11 08:19:25

很好解決。在遠處多畫幾個圈讓它冷卻時間延長,但要小心Lift的問題。不小心又撞斷了。

麥麥
2016-06-11 10:45:35

我可以問一下,他的兩隻手,是要接什麼嗎?


原文網址 孫振擎
2016-06-10 12:59:19

熱床92實際62

Clarence Lee
2016-06-10 13:05:22

configuration.h
# define TEMP_SENSOR_BED 有設定對嗎? 知道自己用的thermistor是哪個型號規格?

孫振擎
2016-06-10 13:09:54

沒設定,沿用土泡食譜


原文網址 Robin Hsu
2016-06-09 23:49:19

因為,昨天凌晨很難得的只能買到玻璃瓶裝的牛奶,看著被我轉下來的瓶蓋 ~

然後因為也還搞不懂 2.0 那個擠出頭罩,除了讓擠出頭不要直接被風扇給吹到的用途,為了不要讓料在還沒出來時就降溫 ~

然後就不曉得還有啥作用了。

所以決定,稍稍的惡搞一下。

再來就是其它列印的實驗了 (咖啡 ~

林宏洋
2016-06-09 23:51:55

有趣,不知道好不好用:)

Shu Tseng
2016-06-10 00:07:09

那個罩子不是應該是為了不要讓側吹風扇不要吹到加熱的地方?

廖新弘
2016-06-10 00:10:14

跟版上李Sir的果汁罐異曲同工之妙

廖新弘
2016-06-10 00:15:53

舊有1.0版後續的改良,在噴嘴上面加上了一個雲母管,也是為了噴頭不要受到外界環境影響

Clarence Lee
2016-06-10 00:37:20

那個還好 直接包其實效果一樣
找得到能耐熱沒問題的都可以

陳奕廷
2016-06-10 16:51:56

Kiss不是可以設定風扇要不要開啟嗎

Clarence Lee
2016-06-10 16:58:19

可以啊 material那頁,,

陳奕廷
2016-06-10 23:30:56

了解 那建議可以找ㄧ種材質(電木) 有很好的隔熱效果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6-09 01:07:33

[一年]

來小小回顧一下好了~~~~

今年國電展結束了,這讓我想起去年國電展時,我在 Cool Master 的展區向 Lawrence 催問機器何時會出貨,當時誰也不認識誰,也不知道以後會如何....

過沒多久,收到機器了,然後我在 2015/7/5 加入 ATOM 3D Printer Group,開始了一連串的試驗和創作過程。包括比較完整的模組──雷射模組,和有點實驗性質的雕刻模組、筆刀模組、校正模組。

現在正在進行的是改以無刷馬達為核心的全新雕刻模組,希望能達到像雷射模組一樣的達成率。

另外,目前計劃把 ATOM 2.0 的噴頭改水冷式,並且改為多色輸出模式,預計可以多達4~5色。但是不要問我圖要怎麼切,因為我也不知道。

一年,可以作很多事,可以有很多變化~~~

所以,我相信往後的一年裡,在列印的這件事情上面,會花的時間和心思不會太多。

但是,在 ATOM 和眾多機器(CNC、Laser、手臂)會花更多時間,也期待會有更多成果。

因為在這個領域上,只預計投入三年,第一年入門、第二年開發、第三年應用。然後,就要再去忙別的事業了~~~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篇「Arduino 無用論」(標題可能記錯了,找不到),作者的說法是這東西把太多事情簡化了,讓學生只會用,卻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關於這點,從 ATOM 所使用的 Marlin 來看,如果你願意花1~6個月的時間,好好的 trace 它的程式,搞懂它在寫什麼,那功力大概就提升一甲子了。

Arduino 真的不好用嗎?只是個簡單卻很貴的東西嗎?其實作者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影響力。

而這影響力必須是從全世界的使用者中去粹取出來,而不是期待從學院裡被教出來。這突顯了什麼差別?就是自由。

要問 Arduino 創造了什麼?我會說它給了所有人創造影響力的自由。

舉例來說,如果你肯花1~6個月搞懂 Marlin,那麼你就能以 Marlin 為基礎去創造另一個機器,例如 CNC、機器人,而這個東西的水準和開發速度,絕對遠比用 8051 寫 C 或組合語言要來得快速。

這又讓我想到,在六七年前,那時 3DP 和創客還不流行前,我對 MCU 感到興趣。所以花了點時間去研究,但是很快的就沒玩了。

原因就是它跟 8051 走相同的概念,相同的開發模式,這讓人得花很多時間去學習和建構一個開發系統。

提起這些事情是想跟大家分享,在現今社會趨勢下,沒有人可以或者想賭太長久的事,所有事情的週期都被壓縮得很短,但又必須讓最多人買單、受益,這樣才能創造具經濟效益的價值。

因此,從 8051 → AVR → Arduino → 各種應用(3DP、CNC、Laser)....這一切都在讓人有更快更大的自由去突顯自己的影響力,改變人們的生活。

不論你是 3DP 玩家、Maker、設計師或工程師,在眾人眼前的絕對的自由、快速的實現機會、低廉的成本,這個時候若是不知道盡情的發揮創意,只是一昧的在意教條下的規矩,那就會錯失這最美好的年代。

一年,可以作很多事,可以有很多變化~~~

但所有的事情和變化,都在每天的努力中一點一滴累積。

期待能看到更多人、事、物的發展,讓每一年的回顧都讓人感到欣喜。

Clarence Lee
2016-06-09 02:37:26

話說多色/混色輸出可以去看一下repetier fw

Johnson Peng
2016-06-09 06:07:24

葉世瑋
2016-06-09 06:47:13

我也很想找arduino無用論來看看的說


原文網址 柏毓
2016-06-08 18:16:19

請益大神解答:
列印機參數不論怎麼調整列印超過3層以上
擠出的料都會變成絲
擠料裝置今天有拆開清過沒有問題
下圖有一張是將pla料unload出來的樣子
是否噴頭有問題?

Clarence Lee
2016-06-08 18:18:27

先查擠出機..齒有沒有鬆
臂有沒有活動正常
等..

王智立
2016-06-08 18:25:50

溫度、速度?

王智立
2016-06-08 18:27:11

第一層就擠出不順了,第二層速度加快後就 GG 了

柏毓
2016-06-08 18:28:06

現在連Load出來的料都很不順暢

王智立
2016-06-08 18:28:45

清噴嘴,檢查鐵氟龍管。

柏毓
2016-06-08 18:29:36

這個還沒做 老闆說拆噴頭很麻煩 而且沒有備用鐵氟龍管 要等他訂購

柏毓
2016-06-08 18:30:08

我是先上來問 是否跟噴嘴和鐵氟龍管 比較有大的關係

王智立
2016-06-08 18:31:51

如果溫度再加 五度到十度還是一樣,就是了。

柏毓
2016-06-08 18:32:28

那應該是了 我以210 +-5度都試過了

王智立
2016-06-08 18:36:53

可以先清一清,說不定有救回的機會。確定是鐵氟龍管就等料到再裝回去這好了。

柏毓
2016-06-08 18:37:22

好的

Estima Lin
2016-06-08 19:01:00

看起來像喉管散熱不良!
檢查喉管風扇是否正常使喉管降溫~

黃柏維
2016-06-09 05:13:41

第一次組裝完狀況跟你類似,後也是清噴頭的鐵氟龍管之後狀況改善很多


原文網址 孫振擎
2016-06-08 15:51:20

我們atom步進馬達是用幾步的,40?

Clarence Lee
2016-06-08 15:54:21

1.8度

Odinson Thor
2016-06-08 16:01:11

360/1.8=200步


原文網址 鄭文揚
2016-06-07 23:16:13

出料不太順,拆了噴頭看一下,這鐵氟龍管..料根本出不來了吧…是否該換

廖新弘
2016-06-07 23:27:54

噴頭裡面應該還有一節,3*2的鐵氟龍管總長37mm

廖新弘
2016-06-07 23:42:37

看看能不能用火烤一段PLA,塞進去然後擠一下,等PLA冷卻後拉看看,看能不能順利拉出來,不行的話用小型噴燈直接用火烤,讓䥫氟龍管熔化

廖新弘
2016-06-07 23:47:01

比較冒險的作法,用一隻3mm鑽頭直接用手鑽,直接破壞鐵氟龍管,切記不要鑽過頭

鄭文揚
2016-06-08 17:11:03

感謝各位,鑽頭用手鑽,成功!


原文網址 孫振擎
2016-06-06 23:07:54

本來沒加墊子,很吵,會共震,加了後就粉安靜了,材料是土炮熱床剩下保溫墊

林宏洋
2016-06-07 00:43:06


原文網址 黃小潔
2016-06-06 21:05:31

這因該是我玩ATOM以來印過最大的東西,三台印ㄧ個月,平均ㄧ個物件24小時,總共快50個物件..用了15捆料⋯每台機器換過3次喉管...

曾俊維
2016-06-06 21:12:33

你真神!

Efun Lai
2016-06-06 21:15:34

是rody!

Chen Mars
2016-06-06 21:18:55

你贏了...!!!

黃小潔
2016-06-06 21:29:20

已經全部印完了...組裝中~暈

真好笑
2016-06-06 21:46:20

太強了!!

黃俊傑
2016-06-06 21:48:24

所以之前移位是???

陳鴻毅
2016-06-06 22:40:52

加油!!~我們這一整台車的車殼也是3D印表機印出來的~總共分割了將近200的物件~因為是薄殼列印~所以只用了七綑料~~機器24H不關機~~足足印了一個月才印完~~又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組裝修補~~最後烤漆~完成~~經驗分享一下~哈哈

Ya Hsuan Wu
2016-06-06 23:25:01

覺得他的鼻子在噴氣!!

黃小潔
2016-06-06 23:31:41